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梦七年-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拖着刘薇上了车,催促着开车走了。
  穆东无奈的摇摇头,也上楼去了。估计还要给老妈解释一番呢,哎!
  刘薇开着车,愤愤不平。她本来对穆东的印象已经缓解了,公司开展的虚拟运营,进展很顺利,已经验证了穆东思路的正确性。她这次来鲁东,就是来考察鲁东试点运作的情况。
  可是没想到,最疼爱自己的姑姑,竟然放下身段来见穆东,要知道,姑姑今天早上很早就动身了。再加上她对穆东的第一印象就不怎么好,终于没能忍住,直接发作了。
  听着刘薇絮絮叨叨的说着穆东怎么夸夸其谈,怎么骗了吴总的两瓶陈年茅台,刘静云却听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吴刚是什么人,刘静云很清楚,这是一个很有能力也很有责任心的领导。当初刘薇参加了北方电子的招聘,就是刘静云打的前站,去和吴刚打了招呼。
  能被吴刚这样优秀的领导赏识,看来这个穆东,不止有善心,能力也是可圈可点。
  刘薇还在愤愤说着那两瓶茅台酒,刘静云疑惑的问道:“哪两瓶茅台酒?”
  “就是吴总一直放在书橱里的那两瓶。”刘薇恨恨的说道。
  刘静云心里就是一抽,心想,丫头要是知道那两瓶茅台就是我送去的,会不会疯掉啊……
  穆东啊,自求多福啊!我是不会说的,丫头要是从吴总那里知道了,可就不怪我了。
  刘静云清楚的记得,当时去见吴刚,拿了老爸的两瓶陈年茅台。吴刚推辞了一下,最后还是收下了,随手就放在了身后的书橱里。
  娘俩一块逛了会街,然后一起吃午饭。饭间,刘静云详细的向刘薇介绍了穆东资助农户的善举,和她此行的目的。
  “间接资助农户150万?”刘薇吃惊的叫起来,引得餐厅的其他客人纷纷侧目。
  即使身为高干家庭的子弟,对于刘薇来说,150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她现在还清楚记得,穆东当初见到自己的奥迪车时,一副惊奇的土包子样。这个土包子,竟然主动放弃了150万的财富,这是什么套路?
  “不接受采访?”刘薇又叫起来。一些食客开始频频侧目,这个美女看起来挺漂亮,精神状态好像有问题啊!哎,可惜了,有人大摇其头。
  刘薇沉默下来,那个小子,不是就爱夸夸其谈的吗?应该是喜欢出风头啊,怎么会拒绝媒体的采访?难道是欲擒故纵?
  刘静云看到侄女不说话,轻声说道:“丫头,穆东这个年轻人,应该非常优秀。吴刚是什么人?你姑姑我是什么人?能被我俩都看好的年轻人,能差到哪里?这样的人即使不能成为朋友,也不要成为对手。”
  心里却是叹息不已,自己这个侄女啊,太心高气傲了,见不得同龄人的优秀,这实在是有些偏执了啊。
  刘薇愈发沉默起来。
  记者们很快得到了刘静云的新指示,再次联系了穆老板,双方在电话里商定了采访日期。
  两天后,穆离开泉城,开车回了鲁南。
  走之前,穆东计划给肖肖包一辆出租车,每天接送肖肖上下班。肖肖严词拒绝了。笑话,终于可以自己开车上下班,还不得顺势过过瘾。
  肖肖开车上瘾的毛病,在买车的时候算是彻底落下了。
  穆东拗不过肖肖,只能答应。
  穆东中午到了小学校,他先给刘县长打了电话,说自己已经回到大东公司,下午接受采访。
  然后穆东就在院里四下看了看。穆爸带着家里几个人,正在热火朝天的粉刷房间。二楼的房间已经全部刷完,三楼的粉刷也接近尾声了。
  下午2点,穆东在小学校办公室接受了县报的采访。穆东解释了自己资助农户的动机,说是一些曾经卖给自己柳条的农户,关系处的不错,成了朋友,后来看他们受灾了,就资助一下,慢慢的资助了其他的人员。
  记者有些傻眼,这个动机不合适啊,朋友间的资助,和社会责任感这样高大上的名词,靠不上啊!
  记者就不停的引导穆东,往更高层面拓展,可是穆老板不怎么上道,坚持自己的说辞。
  记者无奈,拍了几张穆东的照片,郁闷的走了。
  回去给主编一汇报,主编说:“这有什么难的?你这么写……”
  第二天,一篇名为《致富不忘众乡亲,大灾之后见大爱》的报道,登上了县报的头版。报道详细介绍了大东工艺品公司老板穆东,从资助几个受灾的朋友开始,后来受到县政府的补贴政策的感召,补贴了更多农户,累计补贴资金达160万元的光辉事迹。
  文章最后深情的写道:一个刚刚致富的老板,家里的父母还住着二十年前建造的房子,却出让了如此高额的利润,让众多的农户和手工艺人,得到了基本的生产生活保障。这是什么情怀?这是博大的桑梓之情。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精神成就……
  县报专门给穆东送了一份报纸,穆东看了,心里直抽抽。不过,说到家里的房子,倒是可以筹备一下,也确实该翻建了。以后孩子出生,回老家来,住的也舒服一些。
  当天下午,穆东接受了县电视台的录像采访。化了妆,换了衣服,整理了发型。怎么提问,怎么回答都写了文案,穆东彻底没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只能按照规定来回答,把自己变成有乡土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折腾了整整一下午,有的地方录了好几遍。穆东笑得脸上肌肉能快僵住了。好歹录完了,电视台的人整理设备离去。
  穆东揉着脸,心想,原来电视上的东西,都是这么录下来的啊?
  晚上吃饭时,穆和老爸商量了一下改建家里房子的事,没想到老爸也有此意,爷俩一拍即合,兴奋的商量起来。见这爷俩说的热闹。二叔一家和姐姐姐夫也参与了讨论。
  穆东家现在的房子,是四间瓦房,一个大院子。整个地块南北长16米,东西长14米。穆东打算建成两层半的楼房,第三层是阁楼。楼房建成后,东西还是14米,南北长12米,留下一个进深4米的院子。
  穆东还计划装上地暖,改造化粪池,装上太阳能发电板,外墙加上保温层,总之一切按照别墅设计建造,图纸嘛,找专业的设计公司购买。
  穆东的设想,把大家惊呆了。农村自建两层三层楼房,不是什么大事,村里的瓦工自己就能干,也不用什么图纸。可是按照穆东这个计划,很多事情村里人做不了。就说这个地暖吧,怎么弄就不知道。
  还有什么太阳能发电,保温层,这个完全不懂啊。
  穆爸本来是打算自建的,找几个瓦工,自己带着就能干。钱也不要穆东拿,穆爸手头有十几万,还有穆东结婚收的礼金,当初穆东不要,让自己收起来,也有十五万,加起来小三十万,应该足够了,现在听儿子这么一说,好像不够看啊。
  说干就干,穆东当天晚上就在网上搜索了鲁南的几个建筑设计公司,第二天上午就打了电话咨询。还真有一个小公司经营这项业务,只买图纸的话,才三千块钱,需要上门指导建设的话,外加两万。
  这个价格完全可以接受,穆东当即让他们来看场地签合同。
  上午10点钟,设计公司就来了两个人,是一对夫妻,专门经营类似的小楼房图纸和建设指导。
  穆东带他们看了场地,然后签了合同,支付了图纸和一半的指导费用,当天下午,穆家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搬家、拆旧房子了。
  好在学校里足够的地方放东西,穆爸和穆东也住在学校,没有什么不便。
  穆家要盖房子了,消息快速的传遍了村里。盖房子就要工人,很多和穆爸熟悉的工人,都来问什么时候开工?需不需要帮忙?
  当然需要!于是,大家挽起柚子,一派忙碌景象。
  ……
  穆东突然想到了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自己要花钱买沙子建房。哎,当时钻进钱眼里了,怎么就卖的那么干净。
  他给穆同庆打了个电话,得知他那里还有一些沙子,让他送一些过来,价格好商量。
  穆同庆哈哈大笑,说道:“小叔,你可真逗!”
  谁说不是呢,曾经是这附近最大堆场的老板,坐拥巨大的沙堆,现在要花高价卖沙子建房了。
  当天傍晚,电视台来了电话,说节目剪辑好了,今晚八点播出。穆家都早早收拾停当,挤在学校宿舍的电视前,等着看“穆家第一个上电视的”穆东出场。看着屏幕里穆东侃侃而谈的样子,家里的人很兴奋,小小的宿舍里,气氛沸腾了。
  穆东却有些不高兴,脸上粉太厚了,头发上的啫喱也有些多,亮闪闪的,看着不舒服。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油头粉面?穆东暗自鄙视自己。


第五十章 大蒜科普
  县电视台的节目播出后,引来了极大的反响。
  首先是苏老头,一惊一乍的跑来感谢。因为穆东在访谈里,提到了自己受到一位老艺人的感召,才资助了更多的民间艺人。而感召他的,自然就是苏老头。
  为此,县电视台专门找苏老头录了一组镜头,剪辑进了访谈节目里,让苏老头也过了一把上电视的瘾。
  其次是村里人,本来村里人不知道电视台播出什么访谈,县电视台的收视率低的可怜。没想到穆化峰这个家伙,在村里的大喇叭上专门进行了广播:“咱村的穆东上电视了,今晚八点在县电视台播出,请广大村民注意收看……”
  穆村周围,好几个村子密集分布。结果不但本村的知道了,附近村里的人也都知道了。
  穆东后来听说了这事,恨不得找根面条勒死穆化峰。
  当晚,村民在屏幕里看到了穆化山家的小子,小伙子打扮的精神十足,谈吐自如。关键的是,人家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比方言好听多了。
  穆东在泉城大学四年,做业务多年,普通话早已是流畅自然了。
  穆东这小子,发了财,还出了名,怎么就这么早结婚了呢?有些村民大摇其头。
  有些心思细腻的,就琢磨,穆东是结婚了,他二叔家的大国好像还单着。这哥俩听说感情不错,大国以后也能跟着穆东发财,要不要找个媒婆打听一下?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附近著名的媒婆都去了穆大国家,得到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已经有对象了,最近就定亲。
  还有穆大姑和很多亲戚,都打电话祝贺穆东上了电视。
  最后一波强有力的反响,来自媒体。节目播出后,媒体接到了很多群众的电话,好评如潮。于是各路媒体杀了回马枪,纷纷约访穆东,要深挖报道,持续关注。
  这次不但有县里的媒体,市里、省里的媒体都闻风而动了……
  穆东都快哭了,我是真不想接受采访啊,他郁闷的发狂。
  刘县长了打来电话,感谢穆东的配合。说前期的宣传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希望穆东继续配合后期的宣传工作云云……
  穆东无奈,制定了一个统一的时间。6月29日下午,他在小学校办公室,接受了各路媒体的联合采访。采访结束后,关了手机,开车去了泉城。
  肖肖要放暑假了,穆东要回去接她。
  到了电信小区的时候,已经晚上9点多了。穆东在路上打了电话,穆妈和肖肖知道穆东要来。
  轻手轻脚的开门进屋,穆妈还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等。看见儿子进来,穆妈赶紧去端饭菜。并轻声告诉穆东:“我让肖肖先去睡了。”
  肖肖也没睡着,听见声响,从卧室出来了。
  于是,两个生命里最重要的女人,一起盯着穆东吃晚饭。
  穆东心里很温暖很惬意,这一刻,所有的烦心事、所有的郁闷都烟消云散了……
  第二天,穆东去找了韩勇,向他透漏了下一个投资计划,邀请他参与。穆东其实自己资金不少了,这次邀请,还是为了偿还上次的人情。
  穆东这次的投资项目是,存储大蒜。
  记忆里,2001年五一前后,大蒜被炒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价格。零售价达到了12元以上。而鲁南市的仓兰县,正是大蒜的主产区。
  现在是6月底,正好是大蒜收购的季节,穆东打算行动了。
  穆东为了避免上次和韩勇以及蔡娇娇之间的尴尬境地,这次主动制定了一个佣金计划,他要从投资收益里,收取10%的佣金。
  这样一来,投资人能得到收益,并且会安心很多,否则的话,人情欠来欠去,没完没了。
  韩勇听完穆东的计划,问道:“你这次还邀请蔡娇娇和程强参与吗?”
  他们几个人多次一起吃饭,自然知道彼此都和穆东有合作。
  穆东回到道:“肯定要邀请的,大家都是朋友。”
  韩勇就道:“那你通知他们,大家约一下,一起商量。”
  穆东本来下午约了蔡娇娇和程强,现在听韩勇这么一说,一起商量一下也好,省的很多事情要解释两遍。
  中午,穆东去科技市场买了一套新的台式电脑,小学校里早该有台电脑了,这样以后上网查询了资料什么的,也方便很多。
  下午两点,一行人在一个茶座聚齐,商量下一步的投资大计。
  穆东首先解释了投资的可行性,他说道:“中国的大蒜市场,主要的销售方向是出口,而不是国内零售。受最近几年出口增长,利润丰厚的影响,最近几年的全国大蒜种植面积持续增长。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市场进口鲜蒜和大蒜脱水产品持续下滑,因而,2008年,大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价,等级最低的大蒜,初级收购价只有几分钱一斤,蒜贱伤农,所以我预测去年的种植面积会持续减少,今年的上市交易量自然也会下降,国外的市场,经过一年的调整,已经逐步稳定。我认为这个时候投资打算,会有可靠的收益……”
  穆东说的,其实都是模棱两可的东西,并没有太多的数据支撑。问题是他只能这么说。
  蔡娇娇问道:“你这些信息,都是从哪里得来的?”
  穆东道:“一部分从网络上查询,关键的信息,来自我们当地。我们鲁南市的仓兰县,是国内重要的大蒜出产地,我的老家束河县,是出口鲜蒜制品和脱水蒜产品的重要产业基地。”
  穆东最后说:“保险起见,我只接受你们100万以内的投资额度,在这个额度内,如果发生亏损,我负责赔偿;如果产生收益,我抽取10%的佣金。”
  也就是说,投资人可能不赚钱,绝对不会赔钱。
  其他三个人面面相觑,这个条件,太丰厚了啊!
  这怎么行,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怎么能干让穆东独自承担风险的事情?
  蔡娇娇首先说道:“我不同意,你这不是接受投资,你这是施舍,看不起我们啊?”
  韩勇和程强也纷纷附言。
  蔡娇娇接着说:“投资风险必须共同承担,你作为实际运作人,收益分成也合情合理,只是抽成比例太低,我建议修改为20%,韩哥,你看怎么样?”
  韩勇道:“同意同意,10%太少了。”韩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要求几个人一起商量的。
  穆东道:“20%太多了,这样吧,加一点,12%,怎么样?”
  ……
  四个人一番唇枪舌战,最后确定了15%的抽成比例。
  具体的投资金额,韩勇征求了妻子的意见,确定为100万。蔡娇娇和老爸商量一下,也决定和程强一起投资100万。
  傍晚,几个人打印了协议,签署完,然后举行了小规模的庆祝晚宴。用程强的话说,这叫“旗开得胜宴”。
  7月1日,吃过早饭,穆东小心的检查了门窗,水电气,把肖肖的奥迪锁进车库,然后带着老妈和肖肖,开车返回了老家。
  肖肖要在老家,度过两个月的暑假。这是教师这个行业,自带的超级福利了。
  穆东怕肖肖长时间坐着太累,中途的时候,在服务区休息用餐。
  结果在餐厅,意外的看见了正在用餐的刘薇。
  穆东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上前打招呼。想了一下,男人嘛,要大气,于是主动走上前去,说道:“你好刘薇,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了,去束河县吗?”
  刘薇其实早就看见了穆东,觉得很尴尬,就一直装着没看见。她就想穆东也最好别看见她,或者装着没看见她,大家都赶紧吃完走人。
  结果穆东竟然过来打招呼,她心里暗自腹诽,多事!
  脸上却笑得很灿烂:“你好穆东,很高兴看见你,我去看我姑姑。”
  俩人脸上很愉快,其实心里都不自在,寒暄几句,各自用餐。
  刘薇扫了几眼肖肖,心里暗想,穆东这小子艳福不浅,媳妇挺漂亮,好像怀孕了嗳。
  肖肖也偷偷打量刘薇,这个女的气质真好,穆东说是他以前的同事,没见过啊?
  中午的时候,韩勇和蔡娇娇分别打来电话,说各自的款项已经汇入了穆东的账号。
  下午一点多,穆东三人,到了小学校,家里现在已经夷为平地,全家人只能都住在学校里了。好在房间众多,办公室东侧的两间房,已经拾掇好了,摆上了从家里搬来的床具和家具,直接就能入住了。
  穆东通知了家里人,下午三点都来,一起商量点事。并且让大姑和二姑也都过来。
  穆大姑知道肖肖回来了,率先赶了过来,拉着肖肖去其他房间说悄悄话。穆东和大姑的亲密情感,现在已经完美的嫁接到了肖肖身上,当然主要是肖肖也乖巧,深得穆大姑喜爱。
  下午三点,小学校办公室,穆家所有的人都来了。大家都在揣测,穆东估计又有新计划了。
  穆东开始宣布自己的新计划,收储大蒜,销往泉城的大超市(这当然是胡说的),欢迎大家投资。
  不过,这次不一样的是,穆东宣布了,各家的收益,他要抽一成,但是他保证不赔钱,赔钱的话,他负责赔偿。
  穆大姑首先表示支持:“没问题,一成太少了,我看应该抽成一半。”
  穆东笑道:“大姑,你不要添乱好不好?”
  穆三婶也说道:“就是,他大姑。我们还是听小东说。”
  穆大姑的话,把穆三婶吓坏了,抽一成,她勉强能接受,抽一半,太吓人了!
  其他人就纷纷表示,没问题。
  穆大姑带头,自己出20万。穆晓霞也说自己出20万。然后穆二叔15万,穆二姑10万。
  穆三婶说她家也出20万。
  穆爸坐在角落里抽烟,他最后说:“老子没钱,手里的钱建房子还不够呢。”
  大家哄堂大笑,穆东挠了挠头,说道:“爸,你其实可以投一些钱,建房子的钱,我给你。”
  穆爸硬邦邦的扔下一句:“不投,建房子我自己来,不够再给你要。”
  好吧,穆东无奈,没再说什么,反正也不会缺了老爸的花销。
  大家都很高兴,上次沙子的事情,大家都尝到了甜头。现在要是再来上这么一次,以后就衣食无忧了。
  一直陪着穆爸抽烟的穆三叔,突然问道:“小东,你打算在哪里租冷库?”
  穆东疑惑的问道:“租冷库干嘛?”
  穆三叔比穆东更疑惑,问道:“你打算把蒜放在那里?”
  穆东道:“就放在这里啊。楼上都能放,院子里我打算也像放柳条那样,底下搭上台子,上面盖上篷布……”
  穆三叔急了:“打住吧你,还篷布,弄了半天,你什么也不懂啊?”
  穆东说道:“怎么了?三叔,我以前见过,很多收购网点,就是放在自己院子里的啊?”
  穆三叔撇撇嘴,说道:“你见过每年十月份以后,谁家院子里还有成堆的大蒜吗?”
  穆东无语了,这个他真不知道啊。他觉得学校这么多房间,存储大蒜很合适啊。
  穆三叔早年贩卖蔬菜,对大蒜的情况比较了解。他抽了口烟,缓缓说道:“大蒜每年6月份收获,可以在田间地头进行晾晒,让蒜皮的水分进行自然蒸发。蒜皮变薄变干后,三个月以内,可以自然存放。如果存放的时间超过三个月,需要进入冷库,低温储藏。知道为什么吗,小东?”
  穆三叔卖了个关子,吐了口烟,悠悠问道。
  穆东哪里知道,木然的摇了摇头。
  穆大姑急了:“有话快说!”好歹给三哥留了面子,没说后面的四个字。
  穆三叔不满的看了大妹一眼,继续说道:“因为,自然条件下,三个月以后,大蒜就会发芽!”
  穆东倒吸了一口凉气!
  幸亏家里有三叔这个明白的,否则的话,玩笑就开大了!自己和亲朋好友。2000万以上的资金,差点变成了一堆堆发了芽的大蒜!
  穆东震惊不已,半天没说出话来。
  穆三叔又问道:“你打算收储什么等级的大蒜?什么品种的?”
  这个穆东还真知道一点,他回答道:“我打算收购通货,就是市面上普通的大蒜。”
  穆三叔赞许的点点头,接着问道:“你知道除了通货,大蒜哪些等级吗?”
  这个穆东就不知道了,无奈的摇摇头,说道:“三叔,你就给我们科普一下呗!”
  穆三叔接着说道:“大蒜,按照品种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杂交蒜,一种是四六瓣。杂交蒜不长蒜薹,蒜头大,一般直径都在六公分以上,有的能达到十公分。蒜皮很厚并且一般在三四层以上,每头蒜都有十个以上的蒜瓣,最里层往往夹杂着三四个很小的蒜瓣。这种大蒜,产量大,因为没有蒜薹,田间管理相对简单,所以价格比较低,杂交蒜的内部组织疏松,口感也相对较差,市面上能见到的,一般都是这种蒜。”
  穆东很吃惊,说道:“我一直以为这种个头大的蒜是质量好的呢,原来是比较差的啊?”
  穆三叔接着说道:“四六瓣,是我们鲁南特有的品种,主要在仓兰县一带种植。四六瓣长有蒜薹,每年春季收获蒜薹,夏季收获蒜头。四六瓣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每头蒜一般都是四瓣到六瓣蒜,紧紧围绕中心的蒜薹生长。有一个谜语,兄弟好几个,围着柱子过,就是说的四六瓣,杂交蒜是没有中间这个柱子的。”
  穆东赶紧问道:“那口感呢?”
  穆三叔白了他一眼,继续说:“四六瓣的产量低,价格高,蒜头也比较小。但是因为每头蒜只有四到六瓣,蒜瓣反而比杂交蒜大。四六瓣的组织致密,切开或者砸成蒜泥汁水丰厚,口感非常好。这种蒜,市面上很少能见到,一般是一些高端超市里有零星的销售,或者有少量的农民自己把大蒜编成大辫子,进城销售。”
  穆东无奈了,城里超市里卖的,是口感差的杂交蒜。路边农民挂在自行车把上的蒜辫子,反而是高质量的四六瓣。
  可是这样的道理,又有几个城里人知道?大部分都像穆东一样,觉得杂交蒜的质量更好吧?
  穆东想了想,继续问道:“三叔,市面上见不到四六瓣,那四六瓣都卖到哪里了?”
  穆三叔道:“绝大部分都出口了,或者直接出口蒜头,或者去皮加工成保鲜的蒜米。县上几个蔬果食品厂,主要经营的就是这一类业务。”
  穆东觉得,心里堵得慌,好的出口了,质量一般的给国内的消费者,这都是什么事!
  穆东早就知道,大蒜主要的是靠出口,他还以为,出口的大蒜和在超市买的的一样呢!
  穆东接着问道:“为什么我们国内自己不吃四六瓣?”
  穆三叔道:“怎么不吃?国内也有零星销售,关键是价格高,很多人不认呐。”
  穆东无语了。确实,都摆在一块销售,杂交蒜每斤三块,四六瓣每斤五块,相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杂交蒜。
  “这是说了品种,还有等级呢?”穆东接着问道。
  穆三叔继续说道:“杂交蒜没有等级一说,基本都是一样,所以杂交蒜也可以归为通货。四六瓣的大蒜,直径6公分以上的,为一级蒜;直径4公分到6公分的,为二级蒜。直径4公分以下的,就是你说的通货了。”
  穆东就问道:“既然市面上有四六瓣的通货,为什么超市见不到啊?”


第五十一章 改建or租用
  穆东问完就后悔了,这不废话,四公分以下的四六瓣和十公分的杂交蒜放在一块卖,谁会买四六瓣啊!四六瓣的卖相肯定差太多了啊!
  穆三叔道:“通货的四六瓣,主要用来加工脱水大蒜制品了,比如蒜片、蒜粒,蒜粉什么的,这些东西也大部分都出口了。”
  穆东道:“大部分出口,那就是有少部分在国内销售,没见到过啊?”
  穆三叔撇撇嘴,说道:“一些方便面的调料包里,有一些脱水的蔬菜,比如葱粒、蒜粒,胡萝卜粒。”
  穆三叔说了这么久,累了,自顾自开始喝茶,不再言语。
  穆东心里可翻腾开了,真是隔行如隔山啊,自己差点就一头闯进去。看来穆三叔年轻时贩卖蔬菜的经历,很精彩啊,竟然懂得这么多东西。
  想到这里,穆东问道:“三叔,我们要是收储大蒜的话,你能联系到卖家吗?”
  穆三叔吹着杯子里的茶叶,懒洋洋的说道:“有一些以前的老朋友,多年不联系了,不过出去跑一圈的话,应该能说得上话。”
  太好了!穆东心想。他接着问道:“三叔,你来帮我收购好不好?我给你高薪,月薪五千,不,月薪八千,怎么样?”
  穆三叔不说话,拿眼直瞅穆三婶。
  穆大姑看出门道来了,穆东这是需要三哥的帮助啊!
  她立刻大声喊道:“天哪,这么高的工资!三哥,小东好意思给,你好意思拿吗?这个工资太高了啊!我酒店的大厨才四千啊!”
  穆三婶本来还有些犹豫,闻言立刻不干了:“怎么不好意思拿啊,这是小东愿意给的。当家的,来帮小东收购,凭本事赚钱,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穆三叔心里乐开了花,媳妇管的太严,他早就在家里呆腻了,要是能到处跑跑,生活简直太美好了啊!
  嘴上却说道:“收储大蒜,需要到处跑的,家里的超市,你自己忙不过来啊?”
  穆大姑也到:“就是,三哥你别去了,我给小东介绍个人,保证不用给八千。”
  穆三婶急了:“有什么忙不过来的,现在又不用自己提货,都是你去就行,又不是常驻外地,不是还经常回来吗?是吧,小东?”
  穆东赶紧道:“是啊,也就偶尔出去跑跑,大部分时间还在这里。”然后又对穆虹道:“大姑,外人哪有自己人放心,你也别找人了,还是让三叔来帮我吧。”
  穆虹心里好笑,嘴上却哼了一声,没再说话。
  穆东心想,现在好了,资金充足,三叔可以挑起收购的大梁,其他人可以协助收购工作,就剩下冷库了。
  穆东就问王绍强:“姑父,需要租冷库的话,你有认识的人吗?”
  王绍强道:“我酒店里从一个冷库批发肉类,我帮你问问。”说着拿出电话,出去打电话了。
  穆三叔接着说道:“存放大蒜的是常温冷库,不能结冰。存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