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道之步步高升(北岸)-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逸夫由此做出了这样的推理:如果我现在处于领先的地位,伊海涛也会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地抓住我的把柄把我拉下马,我现在出重拳、下猛药,是光明正大的监督,是合理合法的,不是动机不良,更不是卑鄙无耻,社会舆论会支持,民众会用户。
都是聪明人,根本不用把话说透。
唐逸夫十分明白,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现实,更无法超越国度。他仿佛为自己寻找到了更多的应该去把伊海涛搞下来的理由,心也开阔了许多。
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唐逸夫下定了决心:中原逐鹿,鹿死谁手现在尚无定论,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领导的指示总是高瞻远瞩,他只能给你指明方向,他不可能会跟你谈到具体的行动步骤。
蓝光耀听出了何天影与唐逸夫谈话的玄机,他是个耐不住寂寞的家伙,也是善于揣摩领导心思的人,他知道何天影把自己带出来绝不只是为了充当陪客,到了这个时候,该他出面来点破了。
想到这,蓝光耀便说:“我是这么领会老板的指示精神的,出重拳,就要击中要害,下猛药,必须药到病除。以我个人的工作经验来看,所谓的要害,就是工程建设领域,所谓的猛药,就是官商勾结,营私舞弊。”
蓝光耀长期充当何天影的打手,害人整人是他的长项,此言一出,几乎就是在明确地告诉唐逸夫,在当前的形势下,正常的套路已经完全不可能超越伊海涛,除了背后捅刀子下黑手别无选择了。
何天影没有做声,相当于就是默认了蓝光耀的说法。
唐逸夫心领神会,他说:“我明白了,逸夫谢谢领导的关心。”
“反对**是中央一贯要求,也是纪委一项长期的工作。逸夫,你放手去做,有必要的话,光耀可以直接介入。”何天影说:“不过,我提醒一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走这一步。”
话已至此,无须再说了。
谈话结束,饭也就吃完了。
与何天影和蓝光耀分手,唐逸夫立即启程返回青原。
在路上,他一直在思考,江北开发区和沿江商贸圈是伊海涛主持的两大政绩工程,应该是最佳的突破口。
可是,从哪里下手比较合适呢?这让唐逸夫颇有些为难。
江北开发区是伊海涛的心腹王少磊在把持,如果能从他这边打开缺口那是再好不过,但是,要动王少磊,没有纪委的直接介入恐怕很难突破。何天影提醒过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走这一步。如此说来,只能从申国章控制的沿江商贸圈入手了。
临近青原,已经是晚上十点左右了,唐逸夫犹豫了一下,还是让黄如山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通知申国章、莫怀义和郝建成等人,共同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黄如山随口问了一句:“老板,要不要通知欧阳美美。”
唐逸夫不耐烦地说:“不用了。”
挂了电话,唐逸夫又开始疑神疑鬼,这黄如山是不是真有问题了,这他妈什么时候了,还让老子去找欧阳美美,是怕伊海涛抓不住老子的把柄吧?难道你就看不出来,老子已经好几个月不近女色了。
几个人见了面,申国章通报了一个新情况,他说,下班之前接到了省水利部门一位处长的电话,省长乔明松亲自过问了沿江商贸圈追加项目的审批情况,要求水利部门尽快完成审批手续,确保商贸圈建设在年底前如期完工。
近来倍受冷落的黄如山急于表现,立即提出了一个阴险的行动计划。
第620章三箭齐发
黄如山的计谋是,利用擎天置业的秦达明来逼迫伊海涛犯错。
他接着分析说,擎天置业目前资金状况吃紧,又仓促接手了沿江商贸圈的建设,还追加了一个主题公园和五星级宾馆项目,必须依赖政府的扶持,这个时候,伊海涛正需要政绩,一定会想办法帮助擎天置业度过难关。这里面很难说就不会有权钱交易。这是其一。
其二,沿江商贸圈项目建设过程中,擎天置业大量拖欠农民工工资,如果能借此做做文章,制造出一两起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群体**件,作为伊海涛主抓的工程,自然该他出面平息,他要是站在农民工一边,他向省里承诺的年底完成就难以兑现;他要是站在擎天置业一边,激起民愤,造成社会不稳定,这个责任他也承担不起。
其三,擎天置业前期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还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商贸圈追加项目的手续和程序不太规范,如果能利用**和舆论来炒作一下,把火烧到伊海涛的身上,他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必然会大打折扣,自然会对省委常委会确定市长候选人产生影响。
三箭齐发,只要伊海涛中了其中任何一箭,都必然要元气大伤,唐逸夫后来居上的美梦就完全可能成真。
要论心计和智谋,这几个人当中还真没有人能比得上黄如山。
申国章在国土资源局当局长的时候,曾经为擎天置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与秦达明有过合作,听黄如山建议要把擎天置业作为突破口,他心里发虚,马上提出了异议:“老板,既然是要搞垮伊海涛,为什么不直接从世纪阳光的卫世杰下手?他在江北开发区接了那么多的工程,难道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吗?”
唐逸夫不满地瞪了他一眼,说:“老申,你有证据吗?他要来一个咬死不承认,你又怎么办?”
申国章看了一眼郝建成,说:“搜集证据,那是老郝的强项。”
唐逸夫严厉地说:“哼,等老郝把证据搜集到手了,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郝建成自然不愿意把这么大的责任扛在自己肩上,立即附和道:“是啊,是啊,没有立案就不好动用刑侦手段,这私底下的摸排,没有几个月是见不到效果的,况且,私企老板的消费是一笔糊涂账,他要是一口咬定钱都花在了吃喝嫖赌上,我们公安部门还真他没办法。”
莫怀义没什么脑子,他一直没发表意见,当唐逸夫点名问他城建局如何加强对沿江商贸圈工程的严格监管时,想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唐逸夫不得不暗叹:“唉,老子这几十年来怎么就培养了这么一批窝囊废呢?不是胆小怕事不敢承担责任,就是浑浑噩噩等着坐享其成,要是能有一个像楚天舒那样能干的,老子又何至于此啊。”
殊不知,这帮人长期笼罩在唐逸夫强势的阴影下面,习惯了一切听命于他,**思考的能力逐渐退化,以至于到了关键时刻,还得唐逸夫自己拿主意,他们帮着出出力罢了。
唐逸夫狠狠地训斥了莫怀义几句。
杀了莫怀义这只鸡,其他的几只猴子自然就老实了。
申国章等人在官场混到现在这个地步,“树倒猢狲散”这个最基本的官场规则还是懂的,所以,听了唐逸夫强调了三箭齐发的重要意义,几个人也不得不重视起来,按照唐逸夫分派的任务,立即展开了行动。
要说,黄如山这一个计谋出得还真是时候,伊海涛从临江回到青原的第二天,就主动约见了秦达明,告诉他追加项目的审批手续已经下来了,催促他加快沿江商贸圈建设,确保在年底前完工。
秦达明表示,如果要在年底前完工,那就必须在冬季也要连续施工,而冬季施工的成本会增加很多,对于企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伊海涛当即表态说,从全市发展来考虑,作为青原的龙头企业,擎天置业应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家乡建设多做贡献。况且沿江商贸圈及其追加项目早一天完工,就可以早一天投入运营,早一天见到效益,对企业自身也是有利的。至于冬季施工产生的措施费,政府会想办法在政策上予以补偿。
秦达明倒是爽快,当时就说,其实他也明白这个时机的重要性,况且为了全市的发展,企业损失一点也不算什么。
“擎天置业希望可以把沿江商贸圈的竣工,当作送给伊市长最好的贺礼啊!”秦达明有些微妙地说:“明年初要召开青原的**,到时候换届选举,你可就是名副其实的青原市市长了。我们这个项目一直得到伊市长的重视,一定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争取成为你上任之后给青原人民的第一个惊喜。”
“惊喜谈不上,”伊海涛立刻表态说:“我和朱书记都不是看中什么政绩工程,青原要彻底旧貌换新颜,沿江商贸圈建设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这一步成功了,就会让更多人看到青原的发展潜力,那就是无形的拉动作用。政府换届选举很正常,无论谁当这个市长,这个城市名片式的项目都不会被冷落。所以,你要考虑的不是为谁献礼,而是如何做到质量一流和保证工期。”
“这个没有问题,伊市长你是知道的,我们从设计之初就是国际化运作,起码在创意上处于国内领先,在质量上也是由我市一流的施工队伍来保证的。”秦达明十分自信地说:“有空还请伊市长到工地实地视察,你应该就可以彻底放心了。”
“说实话,质量我不操心,毕竟这个项目做成了是擎天置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我想你们总不会自己砸自己的牌子,我只在乎进度,说实话,商贸圈的规模和形式都差不多,无非都是商场、超市、休闲、旅游等等的结合体,目前青原走在了周边地市的前列,如果不加快建设步伐,那等于就是将发展机遇拱手让人。”
伊海涛的这番话,其实秦达明早就心知肚明,他比伊海涛还着急早日竣工,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又追加了一个五星级宾馆,一旦建成运营,一定会吸引周边地市的大量物流和客流,投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可问题是,资金不足,要想加快施工进度,就是一句空话。
秦达明又汇报了一些工程进展的情况,最后才说,有个事情需要伊市长帮忙协调:“我们和市里各家银行谈好了前期项目的融资,现在又有了追加项目,还要保证工期,公司在资金上有点捉襟见肘,还请伊市长多多支持。”
对于这一点,伊海涛也有所耳闻。
擎天置业的现金流在项目初期就比较紧张,但是,追加项目是擎天置业主动提出来的,原先有过承诺,资金由他们自筹,现在看政府要催工期,秦达明趁机提出请政府出面与金融机构协调,争取获得更多的贷款。
这就是秦达明的精明之处。
擎天置业去和银行谈融资,那是他们的企业行为,而由政府出面提供担保,企业获得了贷款利率的优惠,还贷风险却转嫁到了政府头上,这其中奥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伊海涛心里这么盘算着,嘴上他却说:“秦总,你这个你放心,这个项目是有投资效益的,银行应该不会做得那么绝。你们先出面和他们谈,有什么问题再来研究其他的方案。”
话虽然这么说,秦达明却似乎对这一点很担心,又问伊海涛:“伊市长,能不能让指挥部加快拆迁进度?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也可以参与。”
伊海涛只说:“擎天置业要做的工作就是把项目保质保量如期完工。”至于擎天置业是不是要参与拆迁,如何参与,他不可能明说,这是秦达明与申国章去商量的事,只要能加快施工进度,不闹出乱子来就行。
秦达明走了之后,伊海涛还在想,到底该怎么和银行方面打个招呼,别把发展之路堵的太死?要不要给申国章一些暗示,让他与擎天置业协作加快拆迁进度?
伊海涛忽然间感觉到,自己和秦达明、和申国章之间好像都还有一些隔阂,很多话作为领导是不能明说的,就是作某种暗示,也都太隐晦了。如果这两人换了是卫世杰和王少磊,事情就可能好办多了。
正想着的时候,楚天舒拿着一份文件过来请他过目。
是指挥部关于加快追加项目拆迁工作的报告,核心内容是请求适当提高拆迁补偿费用等。
伊海涛暗道,这个秦达明倒是很有办法,这边刚刚找他谈话催工期,那边指挥部的申请报告就递交上来了。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
未必,看来这个人物真是不简单。
伊海涛把指挥部的报告放在了一边,示意楚天舒坐下来,把与秦达明谈话的情况简单地说了说,照例还是问楚天舒怎么考虑。
楚天舒沉默了还一会儿,最后还是说出了他的担忧。
第621章壮士断腕
楚天舒说:“我个人的想法是,擎天置业资金紧张,为了确保工期,扶持一把也是没办法的事,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议论,但只要其中没有违规行为,应该问题不大。至于他们要参与拆迁,这事倒是应该慎重,秦达明手底下有一帮子人,我很担心他们假借政府之名搞野蛮拆迁,闹出不好收拾的大乱子来。”
伊海涛不动声色看着楚天舒,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已经大体掌握了楚天舒的性格与能力,在心里已经认定他是一个值得信任和倚重的人,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秘书,而是一个重要的帮手。
“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伊海涛打着手势说道:“只要我们一心为了青原的发展,做得到问心无愧,就不怕别人议论。”
话说的是理直气壮,真要办事之前,伊海涛还得去向朱敏文汇报。
朱敏文亲自泡了两杯好茶,和伊海涛一起坐在沙发上茗茶。
客套性的几句过后,伊海涛便把和省长乔明松见面时谈到的沿江商贸圈争取年底完工的情况作了汇报。
“海涛,我知道,乔省长亲自过问了追加项目的审批手续,可见他对青原市城市建设是非常支持的,所以,他的指示我们要坚决执行,不能辜负了省领导的期望。”朱敏文说:“当然,换届前后能有这么一个大的工程项目竣工,这对青原市的新班子以及你个人来说都是一件有意义的大好事。”
既然朱敏文把话说得如此直白,伊海涛便没有多绕弯子,直接说:“书记,今天我找擎天置业的秦达明谈过了,他也表示有信心如期完成沿江商贸圈的建设,只是当前在资金上存在困难,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朱敏文说:“城市建设要倚重一些主要的企业家和实力派,对他们应该有政策倾斜,潜规则的倾斜。”
类似的意思,之前他也表达过,只是没有今天说得这么直接,这么明确,这么坚定。
伊海涛心里有数了,但是他并没有马上表态。
朱敏文知道伊海涛有所担心,他端起茶杯了吹了许久,一口也没喝,用略带沉重的口气说:“如今青原市的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当领导的就需要勇于挑担子来给企业保驾护航,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实现良性发展,而不会为了给掌握权利寻租空间的官员送礼行贿而犯错误。”
话已至此,伊海涛便没有再犹豫,从朱敏文那里回到办公室,就给市建行的行长打电话,请他为擎天置业继续提供贷款提供便利。
招呼打完了,伊海涛并没有直接和秦达明联系,而是让楚天舒打电话转告他,让他尽快去办理相关手续。
事情落实得这么快,完全超乎秦达明的现象,他在电话中说:“楚主任,请替我安排一个时间,我要当面感谢伊市长。”
楚天舒说:“秦总,伊市长交代过了,大家都是为青原发展做贡献,只要沿江商贸圈能够在年底如期完成,这就是对他最大的感谢。”
秦达明说:“好吧,楚主任,请你转告伊市长,他对擎天置业的支持,我会铭记在心的。”
这句话确实出自秦达明的真心。
在他的发迹过程中,对于帮助过他的人,他都以各种方式表达了谢意,尤其是对于像伊海涛这样正处于上升通道的官员,他更是愿意把关系拉得更近。
青原市这几年发展变化很大,曾几何时,这座历史名城还沉醉在老祖宗留下来的古色古香中不能自拔,不多不少的名胜古迹,不多不少的历史传说,不多不少的名人轶事,给它带来过不少的荣耀,也使它一度固步自封。
仿佛沉睡了千年万年,一觉醒来,正赶上改革开放,它的容貌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城被改造,新区被扩建,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秦达明就在这个lang潮中一跃成为青原市房地产行业的龙头老大。
中国是一个崇尚贫民英雄的国度,习惯于把尊敬献给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成功者,原因不外乎是这能给草根阶层以希望。
秦达明无疑是很多出身寒门者的终极梦想。他十五岁辍学,跟着街坊一个邻居大叔做防盗网和玻璃塑钢,起早贪黑,走街串巷。艰难的岁月磨练了他的意志,接触的众多人物开拓了他的眼界。
十八岁,他接下了人生转折的第一个大单,一家国有企业招待所的装修改造。
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女人,这家招待所的所长,进而结识了她的丈夫,时任南湖区区委副书记的朱敏文。
三个月后,他的装修队开始发展壮大,从单纯的安装防盗网到室内装饰装潢,通过朱敏文的关照,他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快速积累资金,果断成立了擎天置业公司,带着少量的资金杀入了房地产行业,一夜之间成为了青原首富。
在他发家的阶段,身边不断加入各种各样的利益者,也遭遇过危急时刻,甚至多次濒临绝望,但最后都挺了过来,因为他尊崇的生存逻辑是:没有金钱解决不了的事。有钱,他就有朋友;有钱,他就可以赚更多的钱,就可以满足“朋友”更多的**,然后钱生钱,朋友生朋友。
这其中不乏秦立峰这样的近亲,也不乏孔二狗之类的“马仔”,照样,还有诸多不为人知的官员。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动荡和风暴,总有人会出面来替他“排忧解难”。
这一次也不例外。
只不过,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秦达明还是头一次遇到伊海涛这样的官员,只帮忙,不谋利!
或许他是想后发制人吧。秦达明挂了楚天舒的电话,嘴角泛起了笑容。
三天之后,正在修建中的绿地新城,工地上机声隆隆,施工人员忙碌有序。
秦达明带着擎天置业的副经理秦立峰和保安部经理孔二狗一伙人前来视察。
登上十八层楼,秦达明放眼望去,整个工地就像一锅沸腾了的开水,而每一个忙碌中的身影就像开水中的一个分子,正是有了这一个个的分子,才构成了这种沸腾的场面。
他喜欢看这种场面,每每看到这种场面,就倍感舒畅,仿佛成了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站在炮火硝烟的战场,正在指挥着一场战役。
能够成为一名将军,是他少年时的梦想,但是,他没有成为将军,却成了一名企业家,他无法得到指挥千军万马的满足,就从施工现场上体验这种感觉。
每每看到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就能感受到一种成功的满足,使他进一步增强征服一切的信心和力量。
一个没有征服欲的男人是一个平庸的男人。
不知啥时,项目经理等人已来到了他的身后。
秦达明已习惯了这种前呼后拥,也希望别人来前呼后拥,这表明了他的势力,也表明了他的中心领导地位。
项目经理毕恭毕敬地说:“不知道董事长来了,有失远迎。”
秦达明回过头来问:“工期能不能按期完成?还有没有什么困难?”
项目经理说:“请董事长放心,资金到位了,保证按期完工。”
秦达明说:“光按期完工还不行,还要保证质量。擎天置业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在房地产市场上站住脚,靠的就是质量来赢得信誉,赢得市场,赢得尊重。”
“是,是,是。”秦达明冠冕堂皇的一席话,说得项目经理满头冒汗。
秦立峰把项目经理拉到一边,悄声说:“最近城建部门检查力度加大了,你们要提高警惕,再不能被查出问题出现返工了。”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城建局突然加大了对建筑工地的监察力度,尤其对擎天置业的几个项目盯得很紧,查出了不少水泥标号、钢筋检验等一系列偷工减料的质量问题,多次严令停工、返工,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秦达明曾派秦立峰前去通融,此前一向好说话的城建局副局长莫怀义,这一次却不为所动,说是接到了群众举报,有新闻媒体参与监督,任凭秦立峰费尽口舌,莫怀义坚决不松口。
绿地新城被查出来的问题尤为严重,五号楼的地基浇筑刚刚完成了一半,就在工程监察中被发现水泥标号低、钢筋直径偏小等严重质量问题,并被青原卫视“第一现场”栏目曝光,幸亏秦达明运作及时,才没有引发对其他楼盘的连带追查。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秦达明马上就下意识地猜测:这会不会是一个阴谋?
他首先想到的这可能是世纪阳光的卫世杰在背后捣鬼,不过,他自己又推翻了这个猜测,如果是这样的话,楚天舒完全可以说动伊海涛不帮擎天置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然后再通过质量问题,直接不给擎天置业留后路。
虽然秦达明暂时没想清楚这其中的原委,但是,他再次显现出了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勇气,他毅然作出了一个壮士断腕的决定,炸毁五号楼已经打好的地基。
第622章移花接木(1)
果不其然,炸楼之后,舆论哗然,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一阵爆炒,几番轰炸,擎天置业在青原老百姓中成了有口皆碑质量靠得住的公司,是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公司。
赢得了口碑,可经济损失还是惨重的,尤其在擎天置业资金吃紧的大前提下,秦达明在断腕之后,内心的鲜血却一直在流,受伤的惨痛刻苦铭心啊。
所以,他必须将炸楼取得的社会效益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抓住绿地新城入户率暴涨的有利时机,提前完工尽量使利益最大化。
秦达明的目光越过幢幢水泥钢筋架,越过起起伏伏的吊车,投向了那幢曾被炸毁的五号楼,长叹一声说:“炸毁五号楼,大家都心疼啊。光那一炸,损失好几百万,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啊。所以,绿地新城必须提前两个月完工,早一天回笼售房款,就可以早一天挽回损失。”
说到这里,秦达明的手机响了,一看来电显示,是一个代号,就朝他的部下们摆了一下手,到一边接电话去了。
秦达明的手机中储存了好多的电话号码,他依次把他认为的重要人物按顺序排了下来,那些人物都是各方面的重要人士,只要一显示代号,他就知道是谁打来的,必须回避其他人。
这个代号代表的是那个招待所的所长,朱敏文的前妻,她与朱敏文协议离婚之后,带着儿子移民到了米国,所有的开支都由秦达明支付。
这事办得神不知鬼不觉,而且一举多得,前妻和儿子在国外享受,朱敏文又可以娶一个如花似玉的小老婆,这比做一个裸官、养一个情妇在政治上要安全得多。
秦达明刚刚拿到了市建行的一笔贷款,朱敏文前妻的电话就追过来了,这让他有点不爽:明明是伊海涛的功劳,人家还一点表示都没有,你他妈的倒是一刻都不放过。
秦达明走到一边,打开手机,接听完了之后,“嗯”了一声,就将手机合上了。
再回到众人面前,一看到手下的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秦达明立即换了一种心情,转头盯住项目经理问道:“绿地新城拖欠的民工工资都发到位了吗?”
项目经理说:“资金到账之后,按照您的吩咐,统统发放到位了,一分钱都不欠。”
秦达明的目光投向工地上的民工们,感慨万千地说:“他们也不容易啊,上有老下有小,从老家大老远地跑到我们青原来打工,为的就是挣点钱养家糊口。我也是苦出身,能够体谅他们的苦处,不仅要同情他们,还要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工钱都不能按时发,他们哪里有干劲儿把活干出来呢?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给马儿足够的草。以后,类似于拖欠民工工资的事儿绝不能再发生了,要是因为这个造成了工期延后,你今年的工资奖金就不要拿了。”
项目经理说:“谢谢董事长的教诲,我一定保质保量提前完工。”
秦达明阴沉着脸,点了点头。
孔二狗拍马屁说:“董事长,你要是当官,肯定是一个体恤百姓的好官。”
秦达明笑了,他说:“我也想当个官,当一个好官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是,祖坟没埋好,没那个命呀。”说完,哈哈一笑,招了一下手,示意下楼。
项目经理赶紧用对讲机呼叫了几句。
不一会儿,施工电梯就停在了出入口处。
秦达明钻了进去,一帮子人都尾随其后。
出了绿地新城,孔二狗开车,秦达明和秦立峰上了他的那辆大奔驰。
车刚开出去,秦立峰问道:“大哥,建行的这笔贷款可是用于建设沿江商贸圈及其追加项目的,你把它用到了绿地新城,那边怎么办?”
“钱到了我的口袋里,怎么用是我的权利。”秦达明黑着脸说:“立峰,你这还是混国企的思路啊。你想过没有,绿地新城损失这么大,是政府监察造成的,羊毛不出在羊身上,还能出在狗身上啊?”
秦立峰点头称是,但还是说:“那边也拖欠着民工工资呢,发不发?”
“发个屁!”秦达明恶狠狠地说:“政府不是在催工期吗?让他们闹一闹,到时候会有人来替我们收拾烂摊子的。”
秦立峰竖起了大拇指:“大哥,你这一招移花接木,高哇!”
秦达明嘿嘿一笑,对开车的孔二狗说:“二狗,这事你去安排一下,但是一定记住了,要适可而止,绝对不能闹过头,懂吗?”
孔二狗回答说:“老板,我懂!”
在伊海涛的协调之下,市建行和市工行给擎天置业的贷款都拨付到位了,追加项目的拆迁工作也进展顺利,可是,施工进度却迟迟看不到加快的迹象,反而是在断断续续的停工。
据申国章报告,擎天置业大量拖欠民工工资的消息,为此,几个施工队的民工与项目管理人员不间断地发生了好几次语言和肢体冲突。
这一天上午,伊海涛出席了一个就城区改造的一个协调会,回到办公室坐下来研究沿江商贸圈指挥部报上来的施工组织设计,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如果在秋季抓紧施工的话,年底完工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一项工程的成败,往往外部环境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像擎天置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叫好的解决,对工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十一点来钟的时候,黄如山敲门进来了,说:“伊市长,商贸圈工地出了点状况。”
“怎么回事?”伊海涛抬头。
黄如上倒也没有太多的紧张,他说:“刚刚接到指挥部的报告,一名农民工爬上了施工塔吊,威胁说,拿不到工钱就要跳下来。”
黄如山笑着告诉伊海涛,这在青原市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每年都会有几个民工,和包工头发生讨薪纠纷,冲动之下就会爬到塔吊上摆出准备跳下来的架式,引起群众围观,媒体关注,领导重视,闹腾一阵,把当事的老板找到之后,答应给一部分工钱,爬到塔吊上的民工就自己下来了。
对此,信访、公安、消防、施工单位建设单位都早已见惯不惊了,每年起码有十来起,但一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