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道之步步高升(北岸)-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精瘦汉子一伙儿,黄如山现在操心的是如何向领导交待了,他满脑子想的是:唐逸夫不在,这个难关该怎么过啊?
楚天舒说:“找保险公司,让修理厂来个拖车拖进厂去。”
“这……”黄如山迟疑了一下,还是同意了。
楚天舒翻出车里的各种证照资料,向保险公司报了案,又给机关车队定点修理厂打了电话,然后拉着黄如山坐进了悍马车,等着保险公司和修理厂的人来。
坐到车里,黄如山还在犹疑不定,楚天舒是不是在玩猫戏老鼠的游戏,表面上先把自己稳住,等着回去之后再让伊海涛出面来一个突然袭击。
想到这,黄如山试探着说道:“小楚,谢谢你啊,说实话,我真想不到你会亲自来帮我处理问题。”
楚天舒说:“秘书长,你这说的是哪里话,你是我的老领导,做这点事还不是应该的嘛。”
黄如山说:“哎呀,说起来惭愧,想想过去,我对你关心得还是远远不够啊。”
楚天舒倒也不着急,等着看黄如山怎么说,便笑道:“呵呵,秘书长,你对我严格要求是对我好,这个我是明白的。”
“那是,那是。”黄如山停顿了一下,又说:“小楚,你调到市府办来之后,这些天我想过了,有些事做得可能不是太妥当,你别往心里去啊。”
“不会的,秘书长,你放心。”楚天舒看看上路了,便故意说:“昨晚上,赵永昌在凯旋大酒店喝高了遇到点麻烦,我正好碰上了,就帮着调停了一下,后来他跟我说了你不少的坏话,我还说了他一顿。”
“这个赵永昌一喝多了就胡说八道,他知道我们过去就在一起共事,还拨弄是非,真是不像话。”黄如山估摸着赵永昌说了汇报材料的事,觉得再隐瞒下去会让楚天舒生疑,干脆说:“小楚,你知道,我这个位置接触的领导多一些,有些话本是不该说的,既然赵永昌扯出来了,那我就违反一次原则了。我跟你说,在领导面前告你的黑状,说你阳奉阴违搞阴阳汇报材料就是他捣的鬼。”
这就是楚天舒要的效果,狗咬狗,一嘴毛。
第523章一箭双雕
楚天舒不以为意地说:“呵呵,秘书长,这个我心里有数,赵永昌说是你叫他干的,我是真不信。”
“哼,这家伙倒打一耙。”黄如山在心里暗骂了赵永昌一句“卑鄙小人”,气呼呼地说:“小楚,你想想,赵永昌除了听郭书记的还能听谁的?”
“是啊,这也不奇怪。大家各为其主嘛。就像我,伊市长让我干什么,我还能说不干吗?”楚天舒转过头来看着黄如山,问道:“其实,我觉得你还伺候那么多的领导,比我们更为难。秘书长,我说的对吧?”
“对对对,你说的太对了。”黄如山心里一阵窃喜,楚天舒还挺理解自己的。想到这,他看了一眼歪在路边的途观车,说:“小楚,今天这事儿我也不瞒你,中午下班前我接到一条短信,家里有点私事,一着急就把公家的车开出来了。”
“谢谢秘书长对我的信任。不过,这年头谁家里没点急事呢。”楚天舒笑了笑,说:“到底因公因私,还不是领导说了算。”
这句话说得黄如山心里又开始打鼓,说了半天,最后还得看伊海涛对此事如何定性,那还不是要死定了。
黄如山试探着问道:“小楚,你看领导会是什么意见?”
“这个……我也拿不准。”楚天舒问:“秘书长,你开车出来的时候都有谁看见了?”
“小车班的几个司机好像都在吧。”黄如山想了一想,说:“老万,老刘,老李他们几个。”
楚天舒皱起了眉头,说:“其他几个人还好说,我就担心老李会跟郭书记说这事。”
老李是郭鸿泽的专职司机,平时就有捕风捉影打小报告的毛病,他看见了黄如山开车出去,多半会告诉郭鸿泽的。当然,如果不出事故,谁也不好说什么,可这出了事,郭鸿泽作为分管纪检监察的副书记,也是有权严肃追究的。
黄如山正心神不定瞎琢磨的时候,楚天舒又说:“秘书长,郭书记一大早就给伊市长打电话,好像对你有些不太满意,还有,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还特意问了我,你为什么没来吃饭?”
“啊?”黄如山张大了嘴巴。
黄如山脸上还显得比较镇定,但心里却越发不踏实了,不用说,赵永昌昨晚上吃了闷亏,一早上就向郭鸿泽告了黑状,这些天朱敏文和唐逸夫不在家,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就是郭鸿泽与伊海涛说了算数,要是这两个人联手来对付自己,那就真是万劫不复了。
楚天舒看出了黄如山的心思,说:“秘书长,我出来之前跟伊市长请了假。”
黄如山胆战心惊地问:“伊市长怎么说?”
楚天舒不紧不慢地说:“伊市长听完了我说的情况,沉默了至少有两分钟,然后很严厉地说……”
完了!黄如山在心里哀叹了一声,有气无力地问道:“他说了什么?”
楚天舒学着伊海涛的口气说:“伊市长说,这个老黄怎么搞的,我让他到乐腾市拿份材料,他怎么自己开车就去了。再说了,任务再急,也应当注意行车安全啊。”
黄如山的心扑通扑通地一阵乱跳,只差要蹦出来了,他几乎忘记了领导的身份,情不自禁地伸出双手抓住了楚天舒的右手,激动地说:“谢谢,谢谢,谢谢。”
楚天舒忙把手抽出来,说:“秘书长,你别谢谢我,要谢就去当面谢谢伊市长。”
这时,黄如山才意识到失态,忙把手收回来,从档位边上的纸巾盒里抓了一把纸巾,将额头上喝脸上的汗水胡乱地擦去了。
回到市府办公大楼,黄如山连自己的办公室都没进,急匆匆地就直奔伊海涛的办公室而去。
敲门进去一看,郭鸿泽居然也在。
黄如山尴尬地要退出来,伊海涛喊住了他,大声问道:“老黄,我要你拿的材料呢?”
“报告伊市长,已经交给小楚了。”黄如山低着头,小声说。
伊海涛严厉地说:“老黄,我必须得批评你几句了,出去拿个材料,你派个人跟司机一起去不就行了,还用得着亲自开车去?”
“是,是,市长批评得对。”黄如山小心翼翼地解释说:“下班之前我和乐腾市政府办联系,他们说中午要休息,我想如何派个一般工作人员去,肯定要等到上班才能办,我担心误事就自己开车去了,没想到回来的时候,遇上一个突然横穿马路的,一着急,车就在栏杆上碰了一下。”
伊海涛大声说:“老黄,郭书记一上班就来问了,你看看你办的这事,要多少领导替你操心啊。”
郭鸿泽嘿嘿一笑,假装关切地问:“老黄,你还好吧?”
黄如山说:“还好,谢谢书记关心。”
“好什么好?”伊海涛继续板着脸说:“朱书记不在家,你要是闹出人命关天的大事来,你让我和郭书记怎么交代?”
黄如山点头哈腰地说:“是,是。对不起,我错了,我检讨,给领导们添麻烦了。”
“老黄,你是市府办的负责人,文件规定你都不记得了,其他人就更当耳旁风了。”伊海涛不依不饶地说:“市府办牵头起草一个通知,市府办和市委办联合下发,重申一下严禁领导干部驾驶公车的规定,如有违反者,严肃处理。郭书记,你的意见呢?”
郭鸿泽从他的专职司机老李那里听到了风声,下午一上班就专程跑到伊海涛的办公室来,本以为可以趁唐逸夫不在,唆撺着伊海涛抓住黄如山的这个把柄把他整个半死不活的,他就可以早一点看到两败俱伤的结果。
郭鸿泽做梦也没想到,伊海涛明显不上套,居然说黄如山开车出去是他派出去拿材料的,他开始还不相信,听说楚天舒亲自前往处理事故,才不得不将信将疑。听到伊海涛问自己下发通知的事,只得说:“我同意,是有必要再强调一下了。”
黄如山悄然退了出去。
郭鸿泽觉得没意思,紧接着也告辞了。
第二天,途观车就修好了,修理费由保险公司赔付了大头,经济损失不大,事故善后作了因公处理。
黄如山终于如履薄冰地度过了这一关,虽然他还谈不上有多么地感激伊海涛和楚天舒,但是,他在心里还是恨上了郭鸿泽及赵永昌等人。
这就是伊海涛和楚天舒希望看到的结果。
按理说,现在揪住黄如山的小辫子整治他一番确实易如反掌。
这固然可以砍掉唐逸夫的一条臂膀,但是这样一来就等于和唐逸夫撕破了脸皮,矛盾激化到了台面上,在朱敏文和省里的领导态度尚不明朗的前提下,最大的可能就是各打五十大板,两个人争斗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郭鸿泽正好坐收渔利。
对于郭鸿泽的险恶用心,伊海涛从最近的几次交谈中已经有所察觉,能混到这个层次的人,政治敏感性都不低,他与楚天舒商量的意见就是故意放黄如山一马,让黄如山把郭鸿泽未安好心的意图传递给唐逸夫,从而造成他们的隔阂,瓦解他们的联盟。
同时,唐逸夫回来之后,郭鸿泽一定会找机会将伊海涛救了黄如山一次的信息传递给唐逸夫,本来生性多疑的唐逸夫肯定要对黄如山产生猜疑:伊海涛有什么理由要放黄如山一马?难道黄如山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就是楚天舒设计出来的一箭双雕之妙计,借以达到分化瓦解唐逸夫与郭鸿泽的联盟、离间唐逸夫与黄如山亲密关系等目的。之后的事态发展也证明了楚天舒这个计谋是十分成功的。
晚上,黄如山颠来复去的没想明白,伊海涛和楚天舒他们明知道自己跟在唐逸夫的屁股后面耍了不少的阴谋,怎么就没有借机打击报复呢?难道他们真的有那么宽宏大量吗?会不会是一个有意而为的离间计?
黄如山想来想去总是觉得心里不踏实,就打算先给唐逸夫汇报一下,免得日后难得说清楚。
可是,黄如山拨打他的手机却关机了。
正在省城里的唐逸夫真没有时间管黄如山这种破事,他白天要打起精神开会,晚上还要到处走动,打点关系。
唐逸夫去省里开会之前,与黄如山费了不少心血商量在省城的打点事宜,给谁送,送什么,送多少,怎么送,无一例外地做了一番认真的计划和筹措。
从表面上看,送礼很简单。其实,送礼是一门大学问。
首先,你必须摸清对方的底细,他喜欢什么,或者不喜欢什么。只有掌握了对方的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其次是方法的问题,就是说你根据不同的送礼对象,采取不同送的方法。
虽说送礼者和收礼者都心照不宣,送的人知道我为什么要给他送,收礼的人也知道他为什么给我送,但是你还必须要找一个恰当的理由,让对方可以坦然接受,你自己也好有个台阶下。
你面对的官人地位越高,就越要讲究方法,因为他们毕竟不同于村长乡长这一层面的干部。
第524章送礼学问
乡村一级这个层面中的个别人,在他们眼里,什么都缺,什么都需要,只要你送,他就敢收,甚至你不送,他也要。他们的生存状况和政治素养决定了他们只能如此直白和直接。
可是高官们就不一样了,他们手中有的是权力,他们的生活富有奢侈,给他们送礼的人多的是,如果你不讲究一点方式方法,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坏了大事。
当然,这里面也有游戏规则,一旦对方接受了你的重礼,就意味着他答应了你的某种要求,他就会不遗余力地为你办事。如果万一因种种原因无法兑现,要么他会退还给你,要么,他在别的方面给予补偿。
这是官场中的聪明人。
当然,也有人不懂得遵循这种游戏规则,事情没有帮别人办成,也不退礼,也没有其他的表示,个别送礼者恼羞成怒反了水,收礼者为此中箭落马。
不过,这种现象在商人与官人打交道的过程可能出现,但在官场上并不多见,因为下属对高官的期望是长期的,高官对下属的关照还有的是机会。
官场上人物形形色色,礼尚往来的事情便五彩缤纷。
有一个现象值得玩味,某**官员东窗事发之后总会爆出收受礼金和礼物折合几百上千万人民币,但几乎从未披露过这些礼金和礼物的来源,也很少提及送礼者如何被处理,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等于变相保护了送礼者,也使得他们更加的有恃无恐。
唐逸夫来到省城之后,白天冠冕堂皇地开会,吃完晚饭,在楼下散散步,就回房间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看电视,一边等天黑。
送礼不仅要讲究方式方法,而且在时间上也有很多的讲究。
领导干部都很注意自身形象,你大白天闯到他办公室去送礼,多半要把事情办砸。
如果到他家里去送礼,最好不要中午去,领导基本上都有午休的习惯,你若将他的休息打断,他嘴上不说,心里却会说,这家伙这么没规矩,他的礼物收不得,这样本来能办成的事情也不愿意给你办了。
最恰当的时间就是晚饭后,天黑了,既不被外人发觉,领导的心情也很放松,这时候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送礼并不是见谁都送,送给谁都送得出去的。
跑与送必须是关系亲近,来往密切的领导,不熟悉的上下级之间,你敢送,人家也未必敢收,大多数的高官还是能守得住底线的,你要是瞎送乱送,虽不至于成为反面典型,但这个度把握不好,就会给领导留下一个跑官要官的坏印象,只会适得其反。
几天来,唐逸夫能跑的都跑到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何天影了。
这一天,唐逸夫好不容易等到央视台的《新闻联播》播完,从窗户朝外一看,天已擦黑,他便拨通了何天影家的电话。
电话一通,他就毕恭毕敬地说:“何书记你好,我是青原的唐逸夫,来省城开会,如果方便的话,我想过去看看老领导,汇报汇报思想,不知道书记现在有没有空?”
何天影说:“是逸夫呀,来开农村经济工作会的吧。你还客气啥?我现在就在家,那就过来吧!”
挂了电话,唐逸夫一下兴奋了起来,立马收拾好东西,就出了门,在宾馆外的一个商住楼的地下停车库里,停着一辆挂着临江市牌照的马六,那是唐逸夫到了临江之后,鲲鹏实业的老板王致远帮他准备的。
何天影今晚上在家,这是唐逸夫昨天就与何的秘书勾兑好了的。
唐逸夫认识何天影还是n多年之前的事,也完全事出偶然。
那一年唐逸夫刚提拔当了青原市北湖区区委书记,有幸参加了一期由省纪委组织的廉政建设学习参观团,到某革命老区接受坚定信念永葆本色的熏陶和洗礼,这也是东南省对新任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的一个创新与尝试。
当时,何天影还不在东南省工作,而是老区省份的省纪委副书记,与东南省学习参观团带队的省纪委刘副书记曾是中央党校的同学,本次活动也是两位老同**系组织的,何天影听说老同学来了,自然要出面接待。
抵达的当天晚上,学习参观团住在了山上的宾馆里。
何天影带了当地纪委的几名干部赶上山来,代表当地纪委设宴招待学习参观团一行,由于学习参观团的人多,当地纪委来的人少,刘副书记一动员,学习参观团的人为了图表现个个奋勇争先,轮番向何天影敬酒。
何天影的秘书拼命替领导挡酒,最先喝高了。
即便如此,宾主尽欢,一直喝到了晚上九点半钟宴席才散场,何天影和本地纪委的干部一个个都没有少喝,学习参观团的干部们后来也搞起了内部斗争,大家都喝得多了一点。
晚上十一点多钟,唐逸夫喝多了睡不着出来醒酒,来到了宾馆外面的一个小山坡上,正赶上何天影出来接一个电话。
电话可能很重要,何天影慢慢就走出了宾馆,来到了唐逸夫所在的小山坡旁,大概是过于专注的缘故,何天影一不小心被脚下的一块石头绊了一下,突然一个趔趄直往前冲,唐逸夫手疾眼快冲上前去扶住了他。
即便如此,何天影手里的手机还是甩了出去,在山坡上滚了几滚,挂在了坡下的草丛中。
手机的屏幕还亮着,对方还在通话。
何天影十分着急,扑过去要捡手机。
唐逸夫喊了一声危险,拉住了他。
确实,黑乎乎地冒然行动,稍有不慎,不仅人有掉下去的危险,手机更有可能搞掉下去。
唐逸夫比何天影年轻几岁,酒也喝得少一些,他自告奋勇地抓住山坡上的小树枝,冒着危险将手机捡了上来。
何天影接了手机,竟然顾不得说一声谢谢,立即转到一边继续打电话。
的确,何天影接的这个电话太重要了,这是中央纪委某领导的秘书给他通风报信,告诉他本次党委换届,他获得了省纪委书记的提名。
电话打完了,何天影才走过来与唐逸夫攀谈了几句,就这样,两人相互认识了,当时,唐逸夫并没有太过在意,没想到过了几个月,中央实施纪委书记“异地调任”,何天影从革命老区的省份调到了东南省任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如此一来,原本在省里高层中毫无人脉的唐逸夫一夜之间就上面有人了。
何天影来东南省“异地任职”,手头上没有自己的人,也需要构建自己的班底,因此对唐逸夫也是关爱有加。
唐逸夫与何天影的关系好,东南省的官员略有所闻,但是,他们之间为什么如此亲近与密切,却几乎无人知晓。
唐逸夫每逢上省城开会或者过年过节,总要找个借口和理由去看望看望何天影。当然,他绝不是空着两只手去的。如果空着两只手,那就绝对不是看望,而是骚扰,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让人家越来越反感。
在搞好人际关系上,唐逸夫是非常精明的,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以他一个乡镇干部出身也就混不到今天。
正因为他明白这些,唐逸夫才能抓住机遇,他利用何天影儿子出国上学的机会,拐弯抹角地将三万欧元打入到了何天影儿子在国外的账户上,之后在四年前的换届选举中,唐逸夫顺利当上了市委常委、副市长。
他虽说与何天影的关系很熟了,但还没有熟到可以随便登门拜访的份儿上。
这一个度他掌握得很好,掌握不好这个度,大事小事地都打扰领导,让领导产生了厌烦情绪就反而不好了。
可是,现在的局势很微妙了,事关重大,他必须要当面向何天影“汇报思想”。
开车来到省委家属大院,唐逸夫他对守卫大门的警卫说,是去拜见一位退休的省政协副主席,那位老领导也住在这里,事先唐逸夫已电话与他预约过。警卫看了唐逸夫的身份证件让他在来访人员簿上登记一下,随手抓起电话请示政协老领导,得知确有此事后,就放行了。
混迹官场多年的唐逸夫做事非常的谨慎,直接登记去看望在任的领导是比较忌讳的,尤其是警卫还打了电话去询问,就更显得唐突和冒昧。
可是,若去拜见政协领导,特别是退休后的政协领导,一般情况,成功率是百分之百,他们是乐意接见的。
唐逸夫轻车熟路地进了政协退休副主席的家门,双方寒暄一番套话,喝下一杯清茶之后,他在茶几上放上几张临江家乐福连锁店的购物券,说几句来省城开会顺便看看老领导,请老领导保重身体之类的话,然后就起身告辞。
老领导与唐逸夫客气一番就送客人出门,唐逸夫就在房门口硬是把老领导推进门里。
接下来,唐逸夫从老领导这幢楼开车转到后边的一幢楼,径直奔至何天影的家门。
第525章抓住弱点
车开到七号楼,唐逸夫正要朝何天影住的五号楼拐进去,突然发现一辆车开过来,仔细一看是乐腾市的三号车。
乐腾市的三号车是常务副市长温启雄的专车,他这会儿过来,多半也是来跑路子的,为当上市长而努力。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是熟人,碰上了就非常尴尬,所以唐逸夫没有停留,径直开了过去。
车停到一个隐蔽处,唐逸夫若有所思地想:“看来个个都在活动了,我再要不动就晚了。”
不过,唐逸夫还是看不起温启雄这种大大咧咧的做法,出来活动,还大摇大摆地开着市里的专车,这对领导和他自己的影响都不是太好。
或许在温启雄看来,乐腾市的市长非他莫属,所以才敢如此高调。
约摸等了十来分钟,唐逸夫仿佛觉得等了半个世纪,才等到温启雄的车子走了,他轻吁了一口气,暗道:“小心无大错啊。”
唐逸夫把车停在了一个公共的停车位上,拎着包便上了楼。
对何天影的家,他可谓是轻车熟路了。
上了三楼,他先凑到门口听了一听,只听见电视的声音,没有听到说话声,便想他家里可能没外人,就摁了一下门铃。
很快,何家的小保姆就打开了门。
唐逸夫客气地问:“请问,何书记在家吗?”
小保姆说了声“在”,唐逸夫便听到何天影说话了:“逸夫来了,快进来吧。”
唐逸夫心里一热,就说:“是我,何书记,您好。”说着进了客厅,见何天影与夫人田亚丽正在沙发上坐着看电视,又补了一句:“田大姐好?”
何夫人就说好好。
何天影站起来隔着茶几与唐逸夫握了握手,说:“逸夫,来来来,坐,坐下。”
唐逸夫就坐到了一旁,但屁股却不敢坐实,只挂在沙发一角,斜着身子面向何天影,一脸卑微地笑着说:“对不起,来晚了一点,刚才去看望了一下政协的老王主席。”
“应该的,应该的。”何天影满意地点着头说。
一旁的田亚丽插话说:“小唐,老领导都退休了,你还不记得经常去看望,难能可贵啊。”
唐逸夫赶紧说:“田大姐,吃水不忘挖井人,凡是对我有过帮助的人,我都永远不会忘记的。”
田亚丽听了,又是一番啧啧的感叹。
正说话间,小保姆沏好了茶,将茶水放在唐逸夫的面前,轻声说:“请用茶。”
唐逸夫说了声谢谢,觉得到了何天影这样一个级别,连家中的小保姆也跟着上了档次,说喝茶不说喝茶,只讲用茶,一字之差,其蕴含的文化意蕴截然不同。
小保姆说了句“不客气”便知趣地退了下去。
何天影问:“逸夫,这次是与敏文同志一起来开农村经济工作会的?”
唐逸夫笑着说:“是的。”
何天影说:“看来敏文同志还是挺重视你的嘛。”
唐逸夫说:“哪里,本来应该是海涛市长来,朱书记说,他对农业这一块不太熟悉,我长期分管农业,朱书记就安排我陪他一起过来了。”
“这是好事啊。”何天影有意无意地说:“逸夫,青原在东南省还是农业为主的城市,按照乔省长的说法,不懂农业的人是当不好这个市长的。”
唐逸夫听了,忍不住一阵窃喜。
伊海涛在城市建设上的夸夸其谈令他博得了南延平的好感,但是,从何天影的话里听得出来,乔明松省长似乎对伊海涛有看法,如果能抓住伊海涛不懂农业的这个弱点搞点动作,一样可以让他在乔明松这里减分。
这次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由省长乔明松亲自主持召开,休会期间,乔明松问过朱敏文,说海涛同志怎么没来?
朱敏文就解释说,海涛市长忙着沿江商贸圈建设,走不开。
乔明松当时并没有多说什么,但脸上流露出的一丝不悦之色,让一旁的唐逸夫迅即捕捉到了。
唐逸夫顺着何天影的话说:“是啊,还是大领导站得高看得远,青原市的农业人口众多,大多数的乡村都没有像样的经济支撑,比较贫困落后,这次乔省长亲自主持召开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确实很及时,也很有必要。”
何天影看了唐逸夫一眼,说:“乔省长对全省城镇化建设规划和农业发展布局都很有想法,尤其对农村经济工作非常重视,他对那些只会空谈理论的干部不感兴趣,逸夫,有机会你要向乔省长多请示,多汇报啊。”
唐逸夫说:“是是是,这次会议就是很好的学习和汇报的机会,我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向乔省长请示和汇报工作。”
这话说的已经比较透彻了。非省会城市有资格直接向一省之长汇报工作的只有市委书记和市长,一个普通的副市长是几乎没有机会的,唐逸夫提出来希望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向朱省长请示汇报工作,其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当市长。
“机会是靠人创造出来的。”何天影说:“前些日子,省委讨论干部任用条件时,我就据理力争,放宽了年龄和学历上的一些限制。这就可以让更多有能力有作为的干部进步的机会,为全省干部人事体制改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唐逸夫心头一热,感激之情一下子涌了上来,非常动情地说:“何书记,我知道您这也是在替我着想,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才好?”
何天影说:“逸夫呀,感谢的话就别说了,我主要还是看中了你的才能,如果你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我也不会扶你的。这次你能来参加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也足以见得敏文同志对你的看重。干部选拔任用,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个过程,两方面的工作都放松不得。”
唐逸夫一听,知道何天影是支持自己的,就激动地说:“谢谢何书记对我的关怀与栽培,无论我能不能有再进一步的机会,何书记的恩情我会铭记在心的。”
何天影摆摆手,笑道:“呵呵,逸夫,你说这个话就见外了。”
唐逸夫见时候到了,便话锋一转说:“何沐在外面还好吧?”
何沐是何天影的儿子,正在德国留学。
何天影说:“就是学习有点紧张,其他各方面都不错。”
一提到儿子,何天影情绪显得非常好。
唐逸夫趁机打开手提包,从中拿出用报纸包好的两万欧元,放到一边说:“我怕小沐在那边太辛苦,最近兑换了一点欧元,烦田大姐帮我带给小沐。”
田亚丽说:“小唐,你可不能这样呀,你的心意我和老何都领了,可这……我们不能收。”话虽这么说着,可她肢体上并没有拒绝,面部表情也越发地喜形于色了。
何天影也说:“逸夫,你这样做不合适。你大姐说得对,心意我们领了,东西你还是带回去吧。”
唐逸夫便起身将那包东西放到了电视柜中,回过身来笑着说:“我必须向书记和大姐申明,这是我对小沐的一点心意,跟你们没关系,小沐能考出去留学,我一点儿表示都没有,你让我这个当叔叔的当得太不自在了。”
田亚丽就不说话了。
但何天影非常坚决地说:“逸夫,我搞了大半辈子的纪检监察工作,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你可不要害人害己啊。”
看何天影认了真,唐逸夫赶紧把报纸包收了起来,又从包里拿出一个尺把长的卷幅,说:“我倒是给书记淘到了一件东西,不知道真伪,还请书记指点一下。”
何天影就笑着用手指点着唐逸夫说:“你这个逸夫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