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曾国藩日记-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曾国藩日记中,最难解的一条。在他所有的日记中,都会把当天读的书名记录下来,连续阅读的书,会记述得简单一些。比如说他两年前读小说《绿野仙踪》,第一天记录书名,此后就用小说来替代。但是这则日记却不同。
这则日记说他今天看小说,可是看的是什么书,此前的日记没有说过,此后的日记也没有补充。这是他唯一一次的隐瞒书名,他到底看的是什么书?为什么不肯让我们知道呢?
而且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是很吸引人的。你看看后面的记述,房师季仙九突发神经,今天要考考他,却被他断然拒绝,理由是身体太虚弱。虽然事后他一再反省自己,怒斥自己自欺欺人,明知是欺人还不肯把书名说出来?
到底是什么书呢?
(3)这人要倒霉了
三月初二日:
早起,饭后写小楷千馀字。日中,闺房之内不敬。去岁誓戒此恶,今又犯之,可耻,可恨!竹如来,久谈。久不克治,对此良友,但觉厚颜。庞作人来。言渠近来每日记所知,多或数十条,少亦一二条,因问余课册,予但有日记,而无课,闻之,不觉汗下。酉初,赴岱云便饭之约,座间失言。
说过了,自打倭仁不再折磨曾国藩以来,京师庶吉士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大大收敛。但围绕着曾国藩,还是时不时的刮起一阵小旋风,大概是因为曾国藩是最优秀的,人之患好为人师,逮到一个优秀的人,都想来指导他。所以曾国藩的日记,仍然保持着无奈的自我批判风格。
这则日记是最典型的假道学,写来给人看的。而日记中也说得明白,把个好端端的曾国藩逼到了假道学的份上,都是因为一个叫庞作人的怪人。
这个庞作人好歹也是个精英中的精英,千挑万选出来的庶吉士。但这世上的事儿,硬是奇怪,一群最优秀的人扎堆之后,迅速分化出几个层次,最差的一层居然比非精英还要差劲,真不知这些精英们是怎么混的。
说起来庞作人此人也没太多缺点,他就是个喜欢指导别人,比如说检查曾国藩的作业,指导曾国藩的人生之路。曾国藩为了表示自己的谦和虚心,只能是步步退让,可庞作人却是步步紧逼,他生生的将曾国藩再逼退回假道学的行伍之中,在本日的日记中,居然承认自己闺房之内不敬。
记载上说,这一天,曾国藩正在卧房里和妻子亲热,庞作人兴冲冲的赶来了,检查曾国藩的作业,指责曾国藩近来自我批判的少了,要继续批评下去。逼得曾国藩交待出自己和老婆亲热的私事,满足了庞作人的指导欲望。
可想而知,曾国藩恨死这个庞作人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曾国藩这个仇,却是整整拖了二十年之久,才狠狠的报复了一下。20年后曾国藩会有一篇日记,专门狠骂这个缺德的庞作人,后面我们会读到的。
(4)环境决定成败
三月初四日:
早起,至湖广馆作试贴诗一首。至翰城家早饭。已正,与岱云同至张雨农家。张与黄茀卿订婚,是日纳征,予二人为媒。在张寓久坐,因与张楠阶围棋一局。席间,因谑言太多,为人所辱,是自取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尚不知戒乎!夜,至海秋处,略谈。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功成名就后的曾国藩,膝下簇拥着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弟子门人,如李鸿章之流。那时候他正襟危坐的讲笑话,李鸿章等无不钦服于老师的智慧,祟拜到了无以复加的故事。
但同样的故事,当曾国藩还只是京师一名普普通通的庶吉士的时候,他讲给别人听,换来的只是羞辱。
终其一生,人也无法改变自己的习性。曾国藩,永远是那个顽皮搞怪,爱讲笑话的曾国藩。但他在不同的环境氛围之下,做相同的事,得到的结果却是完全相反。
所以说,人生在世,不在意你做什么,也不在意你怎么做,重要的是环境的衬托,是否适合你的个性发展。在你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周遭的环境不利于你的时候,无论你做什么,都是错误的,因为你存在就是一个错误,至少你妨碍了别人的前程,又或是影响了别人的心情。
曾国藩比任何人更清楚这一点。他知道,他无法改变京师的环境,他只能离开京师,才能够……收到贿赂捞到钱,并可以随心所欲的讲笑话。
这个机会,终于来临了。
(5)精英统统打小抄
三月初十日,今入正大光明殿应试
寅初起。卯初,至出入贤良门外听点。旋入正大光明殿应试。卯正,得题《如石投水赋》,以陈善闭邪谓之敬为韵,《烹阿封即墨论》;《赋得半窗残月有莺啼》得一莺字,五言八韵,三艺至未初末刻作就,未正写起,至酉正,止补一字。出场,出赋稿与同人看,始悟有一大错,已悔无及矣。粗心至此,何以忝厕词垣哉!是日进场,百二十四人,监试为定郡王载诠,逻守甚严,搜出怀挟之赞善如山,比交刑部治罪,可惨也,馀俱整齐完场。
曾国藩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参加的这次恐怖大考试,被称为大考詹翰,就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们经过了三年的苦修之后,是骡子是马,现在要牵出来溜溜了。
溜的结果怎么样呢?
曾国藩亲眼看到的是:搜出怀挟之赞善如山。就是说,数量超多的人想把参考书偷带入场,要打小抄,结果被当场缴获,移交刑部治罪。明明知道被逮住就是个身败名裂,可是这些千挑万选的精英之精英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抄袭。而且仅仅不过是一百二十四人参加考试,搜出来的小抄居然“赞善如山”,这让我们忍不住想问一句:拜托各位大哥,还有几个没抄的?
怎么会这样呢?他们都可是精英之精英啊,就算是考得最差差,少不得也有一个七品县太爷可以做。宁肯豁出去不要这个县太爷,也要冒死打小抄,这些精英们的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因为通过这次考试的话,你可以放外差,可以出京,去名正言顺的捞钱。
这种机会,岂容错过?抄了,奶奶的,大不了被逮到鸡飞蛋打。万一没被逮住呢?那咱岂不是赚大发了?
马无夜草不肥,人不抄袭不考,爱谁谁,你看看曾国藩,大家都抄偏他就缺心眼不抄,结果怎么样?出错了吧?跑题了吧?哈哈哈,你不抄又能怎么样?最多跟我抄了被逮住同样的结局。
哈哈哈,考生在狂笑。
哐哐哐,曾国藩悲愤的拿头拼命撞墙。你说这是怎么搞的,怎么会搞出错来呢?这可真是……绝望之际,终于放榜了,曾国藩双手扶墙,扭头一看,然后扑通一声,昏倒在地。
是日,他补写日记:
三月十三日,余因有大错而忝列高等,抱愧殊极。
咦,不对呀,曾国藩明明是犯了错,怎么还考上了,而且列高等呢?
这还用问吗?考生总共才多少?一百二十四名(另有一说是一百二十七名),可是搜出来的小抄有多少?赞善如山。打小抄的精英们,统统被拖入刑部问罪,那最后剩下来的,还能有几个考生?
更何况,曾国藩只是考了个第六名,名列二等第一,一等五个人,所以他排第六。如果大家都不抄,说不定有几个人会发挥异常,把曾国藩挤后面去了。
总之,人算不如天算。
曾国藩仰天长笑,哈哈哈,继续修身,修德,写日记进行严肃的自我批评。嗯,顺便收取门生的馈送,能收多少就收多少,收得越多越好。
是年曾国藩外放四川,收馈银一千两。
(6)江山如画
十月二十六日,立亭望落日红霞,中条山苍然如画。
行七十里,住樊桥驿。馆后有小亭,望中条山,苍然如画,独立亭上,看落日西下,红霞半天,快甚。
此后曾国藩的日记,风格陡然一转,演化成标准的流水帐文体。逃离了京师这个疯狂大批判的怪异场所,曾国藩恢复了自由之身。
五月份的日记,尤其是收取门下考生馈银的事情,他干脆一个字也不写。
这事怎么可以写?他又不缺心眼。
有了钱,还了旧帐,曾国藩无债一身轻,从七月份开始改行做了驴友,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日记也开始转变为游记体,有几篇写得很棒,收入中学生课本没问题。比如说他游历陕西,渡过黄河,望中条山,行七十里抵达樊桥驿之后,写下的这篇日记,就有很强效的画面感。
此后,曾国藩脾气渐长。
(7)本章事件补
本章所涉曾国藩年谱纪事:
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曾国藩33岁。
三月,翰詹官大考,取二等第一名,以翰林院侍讲升用。
六月,奉命充任四川乡试正考官。
七月,补授翰林院侍讲。
十一月,充任文渊阁校理。
第六章:道光二十四年:领导们吃瘪的日子
(1)曾国藩如何骂老婆
正月初一日,是日为车夫忿怒两次。
寅初起,寅正趋朝庆贺,辰初退朝。至会馆敬神,旋归寓。饭后拜客,至酉初方散,归,是日为车夫忿怒两次。
曾国藩升职了,充任文渊阁校理。没听说这个官有什么油水,但好歹是个领导,所以曾国藩脾气见长,大年初一就冲车夫发了两次火。
然后他开始骂老婆。
二月十九日,与内人有责言
早,习字一百。与内人有责言。会客五、六次。未初至会文堂赴宴,拜客三家,归,夜睡最早。
说起曾国藩来,真不是个东西,妻子欧阳氏自打嫁给他之后,没过上一天的好日子。最凄惨的是生女儿的时候,曾国藩居然连产婆都请不起,让妻子自己接生,自己咬断胎儿脐带。这些事,妻子好象没责怪过他,可他可倒好,居然还对妻子有责言。
还有一件事,曾国藩在日记中瞒过了我们,就在他勤奋修德,不近女色的节骨眼上,妻子又替他生下两个女儿:曾纪耀和曾纪琛,再加上大女儿曾纪静,曾国藩现在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
就这,他还有脸骂老婆,你说这叫什么人啊。
此后曾国藩的日记越来越短,短到了不象话的程度:
二月二十六日,至何丹畦家会课。
早,习字一百。拜客数家。至何丹畦家会课,申正散。与树堂、筠仙久谈。旋与筠对棋二局。
四月初三日,晓岑早来,与共围棋。
四月初八日,与筠仙下棋。
基本上来说,这段时间曾国藩过着稀哩糊涂的日子,要不就是和欧阳小岑下一天的棋,要不就是和郭嵩焘下一天的棋,没任何正事。
(2)厅长考试打小抄
四月十六日,寅正至正大光明殿考差。
至正大光明殿考差。寅正进场。《四书》题“其未得之也”至“无所不至矣”。经题《谦也者至恭,以存其位者也》。诗题《赋得君臣一气中》得公字。未正三刻,三艺作完,写至戌初始毕。是日,场屋搜出李汝峤、佟元,交刑部治罪。李则曾在上书房行走,且曾任山东学正者也,尤为可惜。
终于有点好玩的事情了,公务员又开始考试了,这次曾国藩仍然是考得不错,但另有两名考生,一个叫李汝峤,一个叫佟元,这俩倒霉蛋因为考试做弊,当场被拿获,送交刑部治罪。
让曾国藩惋惜的是,前一个考生李汝峤,曾经在上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是个什么概念啊,那是因为你水平太高,水平太差了是不可能去上书房的,上鸡窝还差不多。而且李汝峤曾任山东学正,这个官职大概相当于山东省教育厅厅长。
教育厅厅长啊,上书房行走啊,临考试的时候居然打小抄。打小抄倒还罢了,居然还被逮住了,移交刑部治罪去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啊。
说到底,都是官场上的应酬太多,诱惑太多,身入仕途之人,再想保持此前旺盛的学习劲头,真不是太容易。偏偏这个腐朽的大清帝国,总是跟领导过不去,结果让领导们吃瘪了。
(3)曾国藩戒棋进行时
四月二十三日:
晏起,拜客,至会馆早饭。旋拜数家,申正归,吃点心。复至镜海丈处,久谈,戌初归。夜,与筠仙围棋二局,头昏眼花,以后永戒不下棋也。
这段时间应该不会再有人来找曾国藩的麻烦了,所以他放任自流,狠狠的下棋,和郭嵩焘下棋下到了头昏眼花的地步。于是他一咬牙,宣布戒棋。
正式戒棋的次日,他的日记内容如下:
四月二十四日:
晏起,饭后写小字。下雨。写至未刻止。雨甚。闻三鼎甲信,申初,与筠仙围棋,复蹈昨日之辙。
看看曾国藩这事干的,一边隆重宣布戒棋,一边继续下棋。而且这棋越下越猛烈:
四月二十七日:
晏起,饭后与筠仙对奕。
戒棋戒到这种程度,居然是整整一天都在下棋,曾国藩终于意识到出问题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
曾国藩认为,问题出在他妻子欧阳氏身上。
(4)冲动性行为
四月二十八日:
早起,读书二十页,旋房闼不敬。
戒棋还没戒出个名堂来,曾国藩突然又责怪自己“旋房闼不敬”,这个责怪有点意思。
此次事件之所以房闼不敬,是因为发生在上午。是他正在好端端的看着书,忽然之间就冲动了,然后事情就发生了。如果事情发生在夜里,不能算房闼不敬,最多只是个房闼进行时。
这种事,搁现在是蛮好玩的趣事,搁当时也没多么的严重。可问题是,曾国藩发现自己有点失控了。再加上曾国藩家里的宝宝有点多,当时又没有必要的防范措施,所以曾国藩有点懊恼这次冲动性行为。
此后曾国藩开始咬牙发狠,指天发毒誓,有点不太象曾国藩。
(5)发誓好比喝凉水
五月初五日,今誓曰:如再下棋,永绝书香也
早起,写李石梧道喜信一件。饭后,无所事,心如悬而不降者,知其不能定且静也久矣。未正,徐石泉来,与同围棋数局。石泉去而余头昏眼花,因戒永不下棋。誓曰:如再下棋,永绝书香也。夜与树、筠二君谈,写扇一柄。
曾国藩终于发飙了,他发誓,以后如果再下棋,永绝书香也。
这个誓言,对别人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对曾国藩来说,却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情。要知道,他的人生事业,就建立在书本之上,而且他现在的职业,就是在翰林院教导庶吉士们读书,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导师。他发誓永绝书香,就说明了事态非常之严重。
事态严重也没用,曾国藩到死也没有戒掉围棋,而且围棋越下越疯狂。到得他和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展开决战的时候,围棋成为了他唯一舒缓压力的渲泻,如果没有围棋舒导他,他早就被洪秀全挤扁碾碎了。
而且,他的毒誓也没有应验。文人小说下载
但人一旦张嘴发毒誓,就象是喝凉水一样,咕嘟咕嘟,越发毒誓越顺利,越发毒誓越上瘾。所以曾国藩继续乱发毒誓:
八月初六日,细思家训条例。
早起,遣人听宣,旋写字一百。饭后写帐。陈岱云来,久谈。至申正始去。下半天细思家训条例。夜钞家训百字,自誓以后非有大故,每日皆钞百字,倘有不钞,永绝书香。
这个毒誓是曾国藩扬言每天要写字一百,如果作不到,还是个永绝书香,让自己曾家世世代代都成为文盲,替他不写字付出代价。
我们知道,这个誓言他又没能够做到。幸运的是,这次毒誓又没有应验。
连毒誓都没可能应验,那还有什么搞头呢?曾国藩的日记越写越没情绪,写到这一年的十一月,就戛然而止,写不下去了。
(6)本章事件补
本章所涉曾国藩年谱纪事: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34岁。
八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师生。
十二月,转补翰林院侍读。
第七章:道光二十五年:渐入沉寂的岁月
(1)心智模式在改变
正月初六日,因下人糊涂而生气,自笑七情之易动也。
早起,读韩诗,清理拜客单。饭后出门。因下人糊涂,生气,自笑七情之易动也。拜客,至酉初归。夜记《茶馀偶谈》一则。
曾国藩的日记,越来越让人看不下去了,越写越乏味。
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他越来越忙了,好歹是个领导干部了,单看看他今天的事项,清理拜客单。要出门拜访的人,已经需要一份长长的单子了,这么多重要的人物,一个一个的拜访过来,读书写日记的时间,自然就越来越少。
第二,他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历练。此前所读的那些书,此前所思考的人生问题,这么长时间以来在他的大脑里慢慢发酵,最终构成了他全新的心智模式。事实上他越来越趋近于达到倭仁所要求的做一个新人的标准。只不过,无论是倭仁还是他自己,都意识不到这一点,因为变化是呈趋势递进的,他最多只能感受到别人越来越尊重他,而他自己,同样是越发的拿自己当回事。
去年的大年初一,他两次冲车夫发火,这叫形迹外露,沉不住气。而今年他只是生气,生过气后付之一笑。
总之一句话,这家伙越来越阴险了,不动声色渐成行为本能,再也不是那个让人围着进行大批判的善良青年了。
(2)从此进入黑洞
二月二十九日
早起,读《魏世家》。旋请客一席,申正散。下半天会客,与筠仁弟久谈。
这或许是曾国藩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篇日记。
这篇日记,有何重要之处呢?
此日记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时间。
这篇日记,作于道光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此后他的日记突然消失,直到十二年后,到了咸丰八年,他的日记才又重出江湖。也就是说,这个时间是一个断代的节点,由此而始,你将不会再读到他此后十二年的日记了。
是不是他越写越没意思,干脆停笔不写了呢?
他的确是越写越少,但在这十二年中,他至少应该有五次日记写作高峰,他仍然在写,并坚持写到生命终结。可这段时间的日记,全部神秘的消失了。只是因为洪秀全的帮助,他的日记才重出江湖。
那洪秀全,又是如何帮助他写日记的呢?
这个问题,说起来话可就长了。
(3)本章事件补
本章所涉曾国藩年谱纪事: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35岁。
三月,钦派会试同考官,签分第十八房。
五月初二日,升授右春坊右庶子。
六月,转补左庶子。
九月,升授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甚受器重。
第八章:从道光二十六年至咸丰七年,没有日记的日子
(1)背离常识的历史
当曾国藩在北京城中的蚊族群体中苦苦挣扎,试图摆脱命运强加于他的苦难之时,另一名比他小3岁的年轻人,也同样在为自己的人生苦苦思索。
人生的路啊,怎么这么他娘的难走?
陷入痛苦思考中的年轻人,名字叫洪仁坤。
洪仁坤和曾国藩,这两个同样具卓越智慧的优秀人物,在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交合之际,就意味着中华大地最恐怖的灾难之降临。美国人W·L·贝尔斯所著的《左宗棠传》(王纪卿译,凤凰出版2011年2月版)一书中援引布兰德的《李鸿章》一书中的资料,称:洪仁坤所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的人口减少了1个亿。
1个亿?洪仁坤他一个人,就消减了中国人口1个亿?这个数字有点太吓人了。
当然,同样的资料还存在着更保守的估计。
同样是由王纪卿翻译的,由美国人黑尔所撰《曾国藩传》的导言之中,引用了美国人S·W·威廉斯的《中央王国》一书中的内容,称:据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估计,从1851年到1865年的整个时期内,足有二千万人的被害,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那么这个洪仁坤,他到底是替中国减少了1亿人口呢,还是只减少了两千万?
即使是以后面这个保守的数字来计算,洪仁坤的本事也已经是超级不凡了。举手抬足就让两千万生灵化为乌有,洪仁坤必有他的独到之处。所以我们需要看一看他的个人简历,看看他究系如何完成如此艰难的工作的。
姓名:洪秀全
乳名:洪火秀
曾用名:洪仁坤
改名原因:洪仁坤遇异人而得道,取人王二字,是为全字,取乳名之秀字,是为秀全,并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天王洪秀全。
出生年月,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
籍贯:广东花县,官禄布村
社会关系:
父亲:洪镜扬,职业农民
母亲:李氏,职业村妇
大哥:洪仁发,与洪秀全同父异母,王氏生
二哥:洪仁达,与洪秀全同父异母,王氏生
姊姊:洪辛英
妹妹:洪宣娇
属相:狗
特长:擅长于思想创新,创造了无计其数的新颖名词,比如他创造的“中国人民”这个词语,目前仍然为社会各界所使用。
心路历程:
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
洪仁坤出生。
时年曾国藩3岁。
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
洪仁坤6岁。品行爆躁易怒,性格唯我独尊,与小伙伴玩,必有领袖自居发号施令,如有不从者,必以拳击之,打到你服贴为止。
这一年曾国藩9岁。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
洪仁坤7岁。入村塾读书,人言其聪明伶俐,凡四书五经,轻易背诵。
时年曾国藩10岁,同样为乡人誉为神童。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
洪仁坤13岁。应童子试,中县学,成为童生。但此后文运衰竭,屡考府试而不中。
时年曾国藩16岁,尚未考入县学,但已经因神童之誉,已和欧阳氏有了婚约两年。
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
洪仁坤23岁。第9次府试不中,黯然归乡,途中遇传西洋教者梁阿发,给他一本《劝世良言》,洪仁坤弃置桌上,未读。
是年曾国潘第二次皇都落榜,黯然归乡。
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
洪仁坤24岁,第十次落榜。
次年曾国藩皇榜高中,殿试取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
洪仁坤30岁,屡次府试又不中,急火攻心,病倒在床,唤家人近前,说:我的日子短了,我命不久了,父母啊,我不能报答大恩,不能一举成名以显扬父母了。言毕,死去。
洪仁坤尸体冷却,两兄长将其抬置榻上,退出房间,与父亲洪镜扬商量办理丧事。洪镜扬老泪纵横,正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惊见房门一开,原已死去的四儿子洪仁坤,走出房来,到得他面前深深一掬躬,大声说:天上至尊的老人,已令全世之人归向我了,世间万宝皆归我的了。父亲洪镜扬被这莫名其妙的话,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
此后洪仁坤卧病40日,于榻上作歌曰:有志青年浪游四海,救其朋友杀其仇人。歌声激越,慷慨激昂。
听说洪仁坤疯了,乡人幸灾乐祸,奔走相告,纷纷来洪家看热闹。来到之后,洪仁坤就对他们苦苦相劝,说:你们没有心肝孝敬父老,你们同妖魔交相好。真的,真的,你们没有心肝,没有良心。
有乡人当面称洪仁坤疯子,洪仁坤微笑回答:你才是真正疯狂了,如果你是个正常人,会来嘲笑一个疯子吗?乡人为之瞠目。
洪仁坤的状态越来越失控,经常在室内跳跃追赶,大声疾呼:铲妖,铲妖,铲呀,铲呀!这里有一只,那里有一只,没有一只可以当我的宝剑一斫的。
为了防止洪仁坤逸走,长兄洪仁发,二哥洪仁达,两人轮流看守。忽一日洪仁达打了个盹,醒来看一看,只见房门大开,四弟洪仁坤已经不知去向。
八年而后,洪家人终于获知了逃走的洪仁坤下落。此时洪仁坤已改名洪秀全,坐拥天京,建太平天国,追随者何啻千万。洪氏满门目瞪口呆:到底是谁疯了?是儿子洪秀全疯了?还是那无计其数追随洪秀全的人,才是真正的疯子?
仅仅八年的时间,洪秀全成功的从一名精神异常者,转型为中国人民的领袖,领导并缔造了太平天国。如此短暂的时间,如此惊人的事业,完全是不可思议的。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洪秀全他颠覆了人类千万年以来所奉行的基本法则,违背了常识,也与历史的规律发生了冲突。
但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就搁在这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2)大街上遇到耶稣
那么,洪秀全是如何违背了常识及历史规律,创造性的完成他的人生转型的呢?
继续来看这非凡人物的心路历程。
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这一年曾国藩通过了翰林院的庶吉士大考,获得了去四川监考的优差,到了四川他收取考生馈银1000两,以600两还债,以400两赠送亲友,从此无债一身轻,越活越滋润。
而洪秀全的创业,却是刚刚开始。
他在逃出了家门而后,神智恢复了正常,遂到莲花村李氏塾馆求职,成为了一名不上心思的民办教师。有一天他正在课堂上讲课,他的一个姓李的表弟来了,进他的书屋随意一翻他的书,无意中发现了八年前传道者梁阿发送给他的小册子,拿起来一读,觉得很有意思,就把这本《劝世良言》拿走了。
几天后,表弟回来,力劝洪秀全读读这本书,说此书富有教益意义,很值得一读。洪秀全拿起小册子一翻阅,霎时间他如受雷击,呆若木鸡。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他失声的大叫起来。
是什么事情,让他如此惊讶呢?
原来,就在他拿到这本小册子之后,就经常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事情。
那么他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呢?
据韩文山之《太平天国起义记》中记载,洪秀全在家里卧病期间,所看到的场景极为丰富生动:
其始,当秀全闭目时,忽见一龙一虎一鸡走入室内。未几又有多人奏乐近前,共舁一美丽肩舆至,并请乘坐,乃共舁之而去。秀全骤然受此荣宠不胜惊异,不知如何是好。
彼等未几到一华丽而光明之地。两旁聚集有无数高贵的男女敬礼而欢迎秀全。下轿后,有一老妇导其到一河边,谓之曰:污秽的人啊,何以自暴自弃与那些人亲近,以致惹得满身肮脏呢?如今我必得要把你洗干净了。洗毕,秀全进一大宫殿,同行者有一班年高德劭之人,其中有许多古先圣贤。在宫中,彼等以刀剖开秀全之身,取出心肝五脏,而另以鲜红簇新者放入,伤口即时愈合,全无痂痕可见。
宫内四壁均有木牌,上刻劝善教德之言,秀全一一读之。彼等旋复进一大殿,其美丽与华贵,不可言喻。上有一老人,披金发,衣皂袍,巍然坐于最高之宝座上。一覩秀全,老人即双目流泪云:世界人类皆我所生,我所养。人食我粮,服我衣,但无一人具有心肝来纪念我和尊敬我,其尤恶者则以我之所赐品物去拜事鬼魔。人有意忤逆我而令我恼怒,你勿要效法他们。言毕,老人即授秀全宝剑一柄,用以铲除魔鬼,但令其慎勿杀兄弟姊妹;又给印授一个,用以治服邪神;再赐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