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鉴定师-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陈逸,王羲之顿时大笑了一声,“轻云,你总算来了,玄度,这就是我之前给你提及的陈逸,陈轻云,其书法之才,让人叹为观止。”

听到这人的表字,陈逸在内心搜索了一下,面上顿时露出了笑容,拱手说道:“先生过赞了,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位应是许玄度先生了。”

许询,字玄度,东晋文学家,与王羲之,孙绰,支遁等人皆以文义冠世,常与谢安等人游宴,吟咏,而且参加过兰亭聚会,善析玄理,是当时清谈家的领袖之一。

此人才华超群,其父更是东晋开国皇帝的部属,要做官轻而易举,可是他深受佛学影响,静心寡欲,不慕世利,更不想参与政治,朝廷一再请他出来做官,他都婉辞不就,后来。为避免得罪王室。他便来到钱塘江边的一个小邑永兴隐居。

最后。皇帝的征诏又不断的下来,他在永兴亦是无法居住,最后,不得不抛弃家产,迁居到他处,皇帝看他为了隐居,连家产都不要了,可见去意已决。从此也不再征诏他了。

根据史料记载,王羲之晚年隐居在金庭,而许询也特地从隐居之处赶过来与王羲之为邻,李白有一首诗云:“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诗中所指的王许,就是王羲之和许询。

“这位公子慧眼如炬啊,竟能一眼认出我这个无名之辈。”许询仔细打量了一下陈逸,面带笑容的说道。

“许先生清谈玄理之名,名扬天下,又如何能是无名之辈呢。比起先生来,无名之辈应是我才对。”陈逸笑了笑。这许询在永兴隐居之前,清谈玄理的声名就已然非常显赫。

魏晋八君子之一,东晋著名清谈家刘真长,就说过许询才情过于所闻,只不过刘真长无意贬低许询,只是说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

“有趣的年轻人,之前听闻逸少兄说你书法才气惊人,气度不凡,我也有些怀疑,现在书法我未得见,这气度却真是不凡。”看到陈逸面上的平和之色,许询笑着点了点头。

陈逸笑着拱了拱手,“多谢许先生赞誉。”

王羲之则是摆了摆手,“想要见识书法,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轻云,昨日已经说好,今日你要把行书展现出来,我们现在前往书房如何。”

“就依先生所言。”陈逸点了点头,今天来到王羲之府上,除了要学习将章草转化为今草之外,便是要展现他的行书。

“哈哈,那我们就前往书房,一观轻云之行书。”王羲之大笑了一声,带着众人向着书房而去。

王操之和王献之的面上,露出了一抹浓浓的期待,陈逸的小楷和章草都是那般不凡,这行书留在了最后,或许会更加的出色。

至于那位许询,面上也是充满了期待,对于王羲之的书法能力,他十分的相信,能够值得王羲之如此看重之人,也定然有着不凡的能力。

众人一块来到书房之中,陈逸站在了桌前,拿了一张蚕茧纸,这光滑的纸张,无疑是书写行书的最好工具。

而王献之此时也是连忙来到了桌前,要为陈逸研墨,旁边的王操之看到这一幕,面上不禁露出了一些气愤,能够在桌前研墨,就可以最先观看到陈逸的这幅行法。

对于今日所书写的书法,陈逸心中已然早有决定,在王献之研墨之时,他缓缓闭上眼睛,将要书法的内容,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并且让自己的心境变得更加平静。

哪怕现在没有书写一个字,单单只是站在桌前,王羲之等人就从陈逸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这气息之中有着平和,也有着飘逸。

“先生,墨已研好。”很快,王献之研好墨后,朝着陈逸说道。

陈逸缓缓睁开了眼睛,轻轻点了点头,然后提起笔,在砚台中蘸了些墨水,开始挥笔书写起来。

他所写的内容,亦是在之前就已经写过数次,正是三国时期曹植所写的一个辞赋名篇《洛神赋》,这是其模仿战国时期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女神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

此洛神赋可以说是千古流传,被许多人为之称颂,许多的书法家都曾将此篇文章作为自己书写的内容。

而东晋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更是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变成了绘画,成为了一幅名扬天下的《洛神赋图》。

以洛神赋为内容,陈逸也是经常书写,只不过拿于他人观看的并不多,第一次出现是在柴窑拍卖会上,那个时候,他的书法刚刚经过了香港拍卖会的拍卖,得到了一些名气。

而那幅洛神赋书法,同样是行书,那个时候,他的行书创造,才不过是初期阶段,两种书体,还只是刚刚融合而已,而现在,他所自创的行书,却已然达到了完美阶段。

洛神赋全文约千字,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陈逸运起了书法术,并在手中的毛笔中注入了灵气,一丝丝他人所看不见的灵气,从他的毛笔中不断散发出来,然后随着书写,进行字迹之中。

此时此刻,陈逸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息,比刚才闭眼静思时,要浓了数倍之止,这一股气息之中,他们感受到了飘逸,古朴,平和,这三种不同的气息,此时此刻,却融于一股,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哪怕是许询之前没有见过陈逸的书法,单单从这股浓郁的气息中,也是能够猜到陈逸现在所书写的书法,必然是不凡之作。

除了陈逸身上的气息之外,其握笔书写的动作,在他们的眼中,更是充满了灵性,笔走龙蛇,让人叹为观止。

看着陈逸的动作,感受着周围所散发出来的气息,王羲之的面上露出了一抹异色,这一股气息,比之前的小楷和章草更加浓,同时也更加的妙不可言,由此就可以推断出,这一幅行法,应是陈逸境界最高的书法。

而王献之由于为陈逸研墨,所以留在了桌子之旁,得以看到了陈逸所书写的字迹。

在看到陈逸这如行云流水的字迹之后,他的面上露出了一抹惊色,这幅书法的笔意之浓,就算不能与他父亲相比,也差不了太多。

完成了这洛神赋的最后一个字之后,陈逸在左下角留下名款,然后收笔而立,看向了自己这幅书法,不禁点头一笑,站到了一旁,朝着王羲之等人说道:“两位先生,两位公子,此幅书法已然完成,请各位鉴赏。”

听到陈逸的话语,王羲之和许询二人快步来到了桌前,站在了桌子最中央的位置,而王操之和王献之则站在了二人身旁,四人的目光此刻都是紧紧的看向这幅书法。

曹植的洛神赋,众人眼睛不禁一亮,单单从洛神赋三字,他们便看出了此书行法的不凡之处。

众人接着观看下去,这幅书法的字体极为精妙,真正的犹如流水一般,连绵不绝,这种连贯看起来十分的完美,当真可以让人从头到尾,一口气的读下来,不舍得中断。

最为让他们感到震惊的是,这幅行法的书体,是他们所没有见到过的,在汉末之时,行书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哪怕到了魏晋之时,书写行书的人,也并不算多。

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钟繇和胡昭,这二人的行书,皆是学自刘德升,此人创造出了行书字体,被人称之为行书鼻祖,书写行书的人不多,流传下来的行法,自然是非常稀少,其中一些精妙的行书之体,更是廖廖无几。

这些行体,他们都曾经看到过,单从这幅洛神赋上的书体来看,精妙之处,还在他们看到过的一些行体之上。

这书体,只是他们震惊的一处所在,整体观看下来,这幅书法的意境,可谓是与文章结合在了一起,这里面的意境,充满了一种浪漫,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梦幻的气息,仿佛看到了曹植在洛水边上,见到了这位美丽的洛神一般。

这一种梦幻浪漫的气息,与这行书的笔意结合在了一起,显得更加的独特,对于他们这些倾情于山水的文人来说,曹植的洛神赋无疑是正对他们的胃口,而由陈逸所书写出来的书法,那种浓郁的意境,更是深深的吸引住了他们。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众人评论

在许询看来,这一幅行法,书写的行云流水,其笔意飘逸,其中更是蕴含着古朴平和,堪称精妙至极,可以说是一种没有缺陷,已经达到完美境界的行书字体。

不同于钟繇,不同胡诏,有的只是那一种独特,让人无法移开目光的笔意,这是他从未见过的行书之体,其书体之妙,笔意之浓,意境之深,让人叹为观止。

关于陈逸的一些来历,王羲之也是稍稍向他讲了一些,来自于一处隐于世外的地方,或许,这就是那个隐世之地的一些书法高人所创造出来的,否则,在一个没有人教导书法的地方,凭借自学,任何人都绝对达不到这种境界。

陈逸能够以这般年纪,将这个行体,学到如此的境界,可见其书法天赋如何,无怪乎王羲之会对这个年轻人如此的看重。

而在王操之和王献之的眼中,虽然在这幅书法之中,看到了一些熟悉的笔意,但是在他们的眼中,这幅书法的书体,也有着极大可能是其他人所创造出来,然后由陈逸学会的。

只不过在王献之的心中,却是有着一些疑惑存在,甚至有一种别人都无法想象的猜测,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当然,无论如何,这一幅由陈逸所写出来的书法,都是让现场几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深深的震撼。

观看了陈逸之前的小楷和章草,他们发觉,这幅行法带给了他们不一样的感觉。或许说是一种超然物外的自由之感。仿佛另外两幅书法的一些束缚。在这幅书法上消失不见了一样。

普通人所写出来的字,和一位书法家所写出来的字,足可以给人带来两种不同的感觉。

这一篇洛神赋,可谓是闻名天下,他们亦是观看过多次,可是唯有陈逸的这幅书法,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了这篇文章之中,那一种浪漫的气息。那一种真挚的爱情。

观看其他人所书写的文章时,他们的内心也会有些想象,可是却远远比不上看到这幅书法时,脑海中的想象那般的清晰,一个个字迹之中带着灵性,仿佛将他们带入了这一篇文章中所描写的场景之中。

与他人不同,王羲之在仔细观看这幅书法,感受其中意境时,眼睛却是猛的一亮,随后面上露出了一抹惊异之色。在观看的过程中,他还抬起头。向着陈逸的方向,深深的望了一眼。

这一幅书法的几种气息,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不分彼此,或许其他人感觉不到什么,可是在他的感悟之下,却是发现了这些气息,与之前的章草融合时的气息,有些相像,但是又有些不同,或者说,气息更加的精妙。

这一幅书法上的行体,是行书不假,但是却有着小楷和章草的笔意,其中小楷他是最为熟悉的,因为,这就是他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书体,而章草,昨日他仔细研究过,同样非常熟悉,正是陈逸章草中的气息。

小楷是行书的基础,而行书的一些笔法,也同样借鉴了草书,但是想要将一种小楷和一种章草融合为行书,那绝对不是一件易事。

而现在,一种由小楷和章草融合后的完美行体,却是呈现在了他的面前,或许别人就算认出了这行法中的小楷和章草的气息,也不会觉得是陈逸所自创出来的。

只是,他却是与别人不同,他对于书法的研究,对于书法的敏感,已然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别人无法想到,或者不敢去想,他却是十分的确定,这一种行体,应该就是眼前这位名叫陈逸的年轻人,所自创出来的。

因为其中,那一种只属于陈逸的气息,是怎么都抹不掉的,也因为这一种气息,才让不同的两种书体,不同的两种气息,相互融合在了一起。

此时此刻,他似乎有些明白了,陈逸为什么会在昨天,先向他展示小楷和章草两种书法,而不是直接展示这种境界最高的行法。

除了用小楷向他致敬之外,更是为了这最后的行书做好准备,因为这一种行书,正是用昨天的小楷和章草融合而成。

不,不能说是融合,而是陈逸所自创出来的,因为其中的一些笔意,一些笔法,正是这个年轻人对书法的感悟而得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感悟,才使得两种不同的书体,变成了这一种精妙的行书。

否则的话,别人直接将两种书体,硬生生的融合在一块,那岂不是也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吗,只是没有感悟,想要将两种不同的书体硬加在一起,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所因此而形成的书体,也会让人无法直视。

如此一个年轻人,真的来自一个隐居之地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凭借这年轻人的才华,哪怕有意隐瞒,也早已是惊天动地,名扬天下了。

随后,四人看完了书法,可是心中的震惊,却迟迟未曾退去,这一种书法,在他们看来,简直堪称是行书中的典范,与其他的行书相比,更是多了一些独特之韵味。

此时,王羲之从书法上抬起头,看了看旁边的几人,又看了看陈逸,笑着说道:“玄度,看了这幅书法,你有何感受。”

许询感叹了一声,面上带着浓浓的惊异看了陈逸一眼,“看了这幅行法,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逸少兄,之前听了你的描述,我的心中还有些怀疑,可是这幅书法,让那些怀疑完全的破碎,此幅书法,比你的描述,更加的出众,更加的让人叹为观止。”

“此幅书法,书写的是三国时期曹植那一篇名扬天下的洛神赋,此书法的笔意,与洛神赋之文,融合在了一起,产生了一种极为精妙的意境,让人仿佛看到了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那些场景。”

“而其上的行体,笔意独特,其上附有灵性,仿若这些字迹,都活过来了一般,使得整幅行法,变得犹如流水一般,连绵不绝,让人一旦看之,无法停顿,一气呵成。”

说着,许询又看了看王羲之,“在此幅书法中,我还看到了逸少兄的小楷真意,平和简静,或许是这幅书体的创造者,认真精研过你的小楷,然后将笔意融入了这行书之中。”

“在我看来,这幅行体,精妙绝伦,灵韵盎然,比起世上大多行书,都要更加出众,甚至可以与逸少兄的行书堪比。”

他低头望了望这幅书法,最后目光停在了陈逸所留下来的名款之上,随后再次感叹的说道:“陈公子能够将这种书体的笔意如此完美的展现出来,可以说得到了这种书体的真意,如此年纪,书法便有着这般功底,实在是百年难遇,旷世之奇才也。”

本来在王羲之讲述陈逸的书法能力时,他的内心还稍有一些疑虑,认为王羲之可能是十分重视这位年轻人,然后夸大了一些,可是如今,看到了陈逸亲笔书写的行书洛神赋,他才真正知道,或许没有夸大,反而是过谦了。

“许先生过奖了,这幅书法,断然无法与王先生相比。”陈逸拱了拱手,轻轻一笑,别人无法认出这是他自创的书体,他自然不会主动的夸耀。

听到了这许询和陈逸的话语,王羲之笑了笑,然后看了看王操之,接着问道:“子重,这幅书法,你看出了什么。”

王操之又低头望了一眼书法,随即开口说道:“父亲,如刘叔说的一般无二,这幅书法精妙绝伦,除了父亲您的笔意之外,我还感觉到了一种古朴之意,似乎是昨日陈先生所书写的章草,能够将这些笔意,融合入行书之中,让人叹为观止,想必此书体的创造者,也是一位书法绝世之人。”

“陈先生的书法之能,当真是让人为之震撼,是许多当世书法家,也无法达到的。”

他虽然看出了这幅书法中,有着一些章草古朴之意,但是在他看来,或许昨天的章草是陈逸自己融合的,但是也绝对会有着一个书法超群之人,在旁边教导,否则,单论其自己,甚至无法将他父亲的小楷临摹成这般模样,更不用说融合章草了。

能够将这种书体完美的表现出来,陈逸的书**力,要远超于他,就像是他父亲的小楷书体,天下闻名,可是能够临摹出他父亲五成功力的人,已然是廖廖无几了。

而陈逸这幅书法,表现完美,几无缺陷,可以说是有着十成的功力。

不单单是书体,将书法内容,与书体融合,产生独特的意境,哪怕是他,也仅仅只是刚刚触摸到门槛而已,根本无法做到陈逸这般。

看到小楷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与陈逸有着一些差距,当看到章草书法时,他的内心,已然是对陈逸充满了敬意,更是有了一些仰望,而此时,看到这一幅行书洛神赋时,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高山仰止。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自创书体

王操之觉得,陈逸的书法能力,是他所无法比拟的,以前如果说,谁会在接下来达到他父亲的成就,他一定会说是与其父亲交好的那些书法家,可是现在,他却是认为,陈逸在未来,一定达到他父亲的成就。

他们兄弟几人,虽然也很想成为其父亲那样的人物,但是奈何天赋不够,能力不足,只是,他们也从没有放弃过努力。

听到了王操之对这幅书法的评论,王羲之笑而不语,将目光转向了自己最小的儿子,王献之身上,对于此子,他是十分的看重,认为未来定有不凡之能,“子敬,你如何看这幅书法。”

王献之并没有着急的回答自己父亲的问题,反而又仔细观看了这幅书法,在刚才自己的兄长回答这个问题时,他的父亲笑而不语,面上没有赞许,也没有责备,在那位许叔叔讲出自己的感受时,也是如此。

或许是他的父亲准备在最后对书法进行点评,但是在他的心中,却是再次浮现了之前那一个不可能的猜测。

在仔细观看了一遍书法之后,他忽然转过身,朝着旁边的陈逸拱了拱手,“陈先生,可否在纸上,为子敬写出几个章草字迹。”

“这自然可以。”陈逸轻轻一笑,哪怕不用鉴定术,他也知道了这王献之似乎猜到了什么,他笑了笑,在一旁的空白蚕茧纸上,写下了几个章草字迹。

此时许询面上充满了疑惑,现在说的是观看这幅行书的感受,这个小家伙为何要让陈逸写出章草字迹呢,他先压下了心中的疑惑,然后向着这张白纸上看去。

关于陈逸的章草,他也只是听王羲之说起过。还未得见书法呢,此时,看到了蚕茧纸上,所写出的那几个古朴秀逸的章草字迹时,他的面上露出了一抹异色。

这章草,果然就像王羲之所说的那般与众不同。其中含有着一些章草名家的笔意。

世上大多书法家,精通两种书体者,已然是非常稀少了,精通不是意味着学会就可以了,王羲之所以会被许多文人和书家敬仰,也就是因为他精通隶,楷,行,草四大书体。并且能够将这各家书体治于一炉,形成一种只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从现在看来,这陈逸已然是精通,楷,行,草,三大书体了,如此年轻。当真是让人不敢想象。

只是他看着这些章章,觉得气息有些熟悉。似乎面前这一幅行书洛神赋中,就存在这些气息,难道说这就是王献之要看陈逸章草的目的吗。

仔细研究了一下陈逸所写下来的几个章草字迹,王献之又再次感受了一下这行法。

不知不觉间,已然有一柱香的时间,许询面上的疑惑是越来越浓。而王羲之面上的笑容,同样是越来越浓,至于王操之,似乎想到了什么,然后轻轻摇了摇头。

“父亲。对于这幅书法,我与您的看法一般无二。”王献之将目光从陈逸的书法上脱离出来,然后看着王羲之说道。

听到这句话,王羲之忽然笑了,“子敬,关于轻云的这幅书法,我还未说一句话,你如何会知道与我一般无二。”

“父亲,我的书法皆学自于你,所以,我所想到的,父亲也一定能够想到。”王献之面色平静,还是没有将答案说出来。

一旁的许询有些无奈了,“我说,你们父子二人,怎么都是一样的毛病,爱卖关子,有话好好说不行吗。”

“哈哈,玄度,无须着急,接下来,会是你难以想象的一刻,子敬,既然你已经猜测了出来,那就替父亲,来说出来吧。”听到许询的话语,王羲之大笑了一声,然后对王献之说道。

王献之重重的点了点头,朝着众人拱了拱手,“此幅书法的笔意,风格,灵性,之前都由许叔说了出来,此时我只说一下这幅书法所用的行体。”

“这幅书法的行体,风格独特,意境浓郁,精妙绝伦,其中有着我父亲的小楷笔意,平和而简静,除此之外,还有着昨日陈先生展示过的章草笔意,古朴而秀逸,这些或许各位都看了出来。”

“只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或许不是小楷的笔意,也不是章草的笔意,而是这行书的笔意,在观看这幅书法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只是这一种行书的精妙,而那两种书体的笔意,已然与行书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了行书的一部分。”

说着,他的目光望在了陈逸的身上,“而这其中的行书笔意,却是带着陈先生的气息,在我看来,这一种行法,是由他所自创出来的。”

在自己父亲的鼓励下,王献之将自己在书法中的一些感悟,全部说了出来,他的书法现在或许才刚刚入门,但是跟随父亲学习书法,耳濡目染之下,他对于书法的鉴赏能力,已然超乎常人。

“什么,这不可能。”听了王献之的话语,许询面上露出了一抹不敢置信之色。

哪怕他身为清谈家之领袖,名声远扬,见过的文人墨客,名人雅士数不胜数,但是以他的见识,让他相信陈逸的书法十分的优秀,这并不困难,但是他绝不敢相信,一个如此年轻的人,可以自创出一种新的行体,而且还是这般精妙之体。

或许一些新的书体,是由一个书法家所创造出来的,但是这都是经过许多年的不断研习,感悟,才能够做到,就算是一些著名的书法家,二十余岁,可以精通一些书法,但绝不可能做到自创书法。

换做他身边这位书法家最具名望的王羲之,在陈逸这个年纪,或许已经开始将自己精通的书法拿来自创书体,但是开始创造,并不代表着创造完成,而现在桌子上这幅洛神赋书法的书体,明显就是已达完美境界了。

而听到自己弟弟的话语,王操之面色一震,果然,他最不敢猜测的一种可能发生了,在之前观看陈逸的这幅书法时,这个念头也只在他的脑海中浮现过一瞬间,之后便被他抛之脑后。

直到自己弟弟让陈逸书写一些章草字迹,他才重新想起了这个可能,当时他摇了摇头,觉得这是一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可是现在他的弟弟,却是如此确定的说了出来。

听到了许询的话语,王羲之不由笑了出来,“哦,玄度,你如何认为不可能。”

许询摇了摇头,下意识的说道:“这,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陈公子如此年轻……”可是说到一半,他忽然抬起头看了看面带笑容的王羲之,声音有些颤抖的说道:“逸,逸少兄,这难道是真的。”

“哈哈,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以貌取人不应该,而以龄取人,同样如此,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是身边的事情,切不可认为,就不能发生在别人的身上,甘罗十二岁拜相,试问谁人能及。”

王羲之大笑了一声,如果只让他看这一幅书法,他的心中或许会有些怀疑,但绝不像许询这般,认为不可能,“至于这幅书法,是不是轻云所自创的,我们应该问他才是,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一面之词。”

听到这里,王献之眼睛一亮,确实如此,他们说的再多,都不比上陈逸主动承认,来得更加真实,在普通的情况下,他们或许会不相信,但是陈逸的书法能力,此刻已经展现了出来,那么其话语,也是有着充足的可信度。

许询包括其他的目光,顿时都盯在了陈逸身上,内心期待着他的回答。

望着众人的目光,陈逸轻轻一笑,眼睛看了一眼放在桌上的书法,然后拱手说道:“抱歉,让各位失望了,这幅书法所用的行体,确实是我所自创出来的。”

听到陈逸前半句话,王羲之面色也是微微一变,难道自己错了不成,这并不是陈逸所自创的,可是那里面包含的气息,又如何解释,直到听完了下半句话,他顿时无奈的笑骂道:“你这个小子……”

其他人亦是如此,陈逸的一句话,让他们心中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只不过,这一番玩笑话,却是让他们内心的震惊,稍稍平复了一些。

哪怕如此,他们的内心依然是充满了震惊,这一种行体,竟真的是眼前这位年轻人所自创出来的,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王献之则是握了握拳头,自己猜对了,他对书法的了解,并不如自己的父亲那般深,可以说这次认为陈逸自创书体,有一部分是他的猜测。

许询面上露出了惊色,没想到这竟是真的,换做一个普通人,拿着这样一幅书法,就说这上面的书体是自己所创造的,他自然不信。

可是陈逸的书法水平摆在这里,可以说是一位能力出众之人,如此人物,断然不可能说谎欺瞒,更何况,书法界最有名望的人,就在这里,而且看其刚才的模样,似乎还认同了这书体是由陈逸所创。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信与不信

“这,这陈公子,这书体竟真的是你所自创的,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许询面带惊色的看着陈逸说道。

行书虽然未曾全面传播开来,但是在这个时代的自由氛围之下,也是有着许多人学习行书,很多文人书家连行书都未学得精通,而陈逸竟然能够自创书体,现在为止,被他所知,创造出一种新的行体的人,也就是旁边的王羲之王右军了。

如果仅仅只是在他人的行体上,修改几笔,那根本不算是一种新的书体,更何况,哪怕修改几笔,也不是那般容易的事情,一种书体的诞生,必然经过了许多年的书写,否则,所写出来的书体,也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罢了。

听到许询的话语,陈逸面上露出了一抹感慨,“只要想做,只要付出了努力,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完成的,我之前所临摹学习的书法,是王先生的小楷书法,平和简静,蕴含道意,还有是一些书法家所临摹前代章草的书法。”

“当我的小楷和章草,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时,我的内心就在想,这小楷和章草,可以说是与行书有着极大关联的书法,可否将这两种书法融合在一起,变成一种行法呢。”

“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于是便开始融合,哪怕我对小楷和章草已然有了很大的了解,可是前期融合出来的书体,可谓是惨不忍睹,慢慢的,我的感悟越来越深,最终,克服了一些困难。使得这种行体,真正的创造了出来。”

陈逸的脑海之中,浮现出了创造这种书体的整个过程,在当时,他也不知道什么勇气,让他有了创造书体的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