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鉴定师-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在现代却是根本无法得见晋代的蚕茧纸,所见到的也只是宋代制作而成的,只不过根据研究,宋代的蚕茧纸并不是用蚕茧制成,是用槠皮加工而成。
至于后世所常常见到的宣纸,此时却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到唐代才创造出来。
秋月道长笑了笑,然后从一个柜子中,小心的拿出来了一些蚕茧纸,放到了书桌之上。
陈逸好奇的用手拿起一张,观察了一下,果然洁白缜密,表面光滑,纤维交织均匀,可以说是比精良的宣纸质量还要好一些。
随后,他将纸摆放在书桌上,开始研起墨来,秋月道长见状,却是主动走到近前,帮助他研墨,同时开口问道:“陈居士,不知你想要书写什么。”
“在那世外桃源般的道观居住的一段日子,是我人生最难忘的经历之一,此番又有幸来到东华观,见到了秋月道长,可以说是与道有缘,如此的话,我便摘抄一些道德经片段吧。”陈逸笑着说道,对于道德经这一个道教经典,他可以说是十分的熟悉。
秋月道长点了点头,面上露出了期待,“陈居士,墨已研好,请。”看到陈逸这般风轻云淡的模样,已然是充满着自信,他实在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这蚕茧纸上,所写下来的字迹。
陈逸微微一笑,轻轻拿起毛笔,蘸上墨水,开始在这蚕茧纸上奋笔疾书起来。
在书写之时,这蚕茧纸给人的感觉,确实有些不同,那纸张的光滑,使得他的行书,更加的流畅自如。
而秋月道长站在陈逸的身边,看到纸上所写出来的第一行字时,他的面上,便露出了目瞪口呆之色,这陈逸所书写的书体是行书,这是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以年轻人的天性而言,行书和草书无疑能够将自由发挥出来。
只是,陈逸所书写的行书字体,他却是从未见过,不仅如此,这行书字体中,让他感受到了一股浓郁的意境,甚至与王羲之的黄庭经相比,也是差不了多少。
在看到这些字迹时,他极力克制住了想要惊呼的冲动,他简直有些难以相信,一位书法家的功力,绝不可能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大成的,必须要经过日复一日的临摹古帖,学习前人的一些书法经验,从而让自己的书法变得成熟。
陈逸如此年轻,其所书写的行体,便达到了这般成熟的境界,简直让他不敢相信,他觉得,这不可能是一个年轻人所能做到的。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展现书法(下)
看着这蚕茧纸上,不断由陈逸所书写出来的字迹,秋月道长无比的惊叹,他之前还有些猜测,这个年轻人如此自信,其书**力能达到哪一步,有没有资格与王羲之进行比较。
可是现在,看着这些字迹,他真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种他从未见过的行体,其功力水平已然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地步,他现在倒是觉得,陈逸之前所说的与王羲之相比,差了许多,这真的是非常谦虚的话语。
道德经这部经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华夏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有关数据显示,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陈逸所书写的,亦是其中最为经典的片段,在之前的书法练习中,他也是书写过多次。
他的小楷书法学自于王羲之,其中自然而然蕴含了一些道意,而他本人又在三清观居住过数次,身上已然拥有了道家气息,所以,书写这种关于道教的经典,在他的书法中,是常见的。
对于道德经,秋月道长为道家弟子,一观之主,自然是无比的熟悉,在观看陈逸所书写的一些片段时,他却是从中感受到了一种道韵,仿佛这些字迹,带着他进入了这道德经的世界之中。
这些字迹,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充满着流畅,充满着一种潇洒之意。与道教的上善若水。大道无为可谓是如出一辙。
一个年轻人能够将字体书写的成熟。已然是让人惊叹的事情了,而陈逸,却是做到了笔意兼得,其中的意境浓郁,让他都不敢相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逸书写了约五六百字的道德经片段,便停了下笔,在最后面。留下了自己的名款,只是并没有在名字前面加上地名,只是单单写了陈逸二个字。
在陈逸停下笔之后,秋月道长连忙从旁边走到了桌子正中央,观看了这幅书法的全貌。
刹那间,他在这幅书法上,所感受到的,是一种水的流动,每一个字迹,都充满了灵性。仿佛是鲜活的生命一般。
随着这些如水般流动的字迹观看时,一股浓郁的意境。不断的涌上心头,道德经中,最为经典的一些片段,在这股灵性的衬托下,变得更加让人心灵一震。
此时此刻,如果不是陈逸刚才就在身边,在他的目睹下,完成了这幅书法,他真的不会相信,这会是一个年轻人所写出来的。
单凭这一幅书法,就可以说明陈逸的书**力,与王羲之绝差不了多少,他觉得,哪怕不用这些白鹅做为桥梁,结识王羲之,陈逸也足可以靠着自己的书法水平,与其结识。
他最为疑惑的就是,陈逸如此书法水平,他却是从未听闻过,哪怕之前王羲之居住在他处,可是他在道观中,也常常听到一些文人书画家提及,陈逸这个名字,却毫无印象。
以陈逸现在的年纪,恐怕就连王羲之当年都无法与之相比,他在二十余岁时,还只是道观中的一名普通弟子而已。
“陈居士,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老道真的无法相信,这幅精妙绝伦的书法,会是你所书写出来的,你真的是深藏不露,依老道来看,这幅书法,足可以与王右军一较高下。”秋月道长从这幅书法中慢慢回过神来,面带震撼的向陈逸说道。
他觉得,自己今日下山,得到了王羲之的书法,确实是一件极大的收获,但是最大的收获,绝对是与陈逸这个奇人异术结识。
王羲之的书法虽然珍贵,但毕竟只是一幅书法,而陈逸,却是一个未来成就,不可限量的奇人,孰重孰轻,旁人一看便之。
陈逸笑着拱了拱手,“秋道长过赞了,王右军的书法造诣,比我高出许多,我初时所学的,也正是他的书法。”
“哈哈,陈居士,不必如此谦虚,你学的他的书法,怪不得老道在其中发现了一些熟悉的笔意,在老道看来,你这已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等你到了王右军的年纪,所取得的成就,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秋月道长大笑了一声说道。
陈逸摇头一笑,他来到这里,不是与王羲之比较高下的,而是与其学习交流,让自己的书法水平,能够更进一步而已。
“对了,陈居士,这幅书法虽是行书,可是这种字体,老道却是从未见过,不知你从何学来。”这时,秋月道长将自己内心最为疑惑的事情说了出来。
陈逸微微一笑,“道长觉得呢。”
“老道又如何能猜出来呢,不过想来,除了你的家族之外,别无它处。”秋道长摇了摇头说道,在看到这种之前未见过的书体时,他的第一想法,自然是陈逸从别处学来的,而绝对不会去想,这是陈逸所自创出来的。
在他看来,陈逸如此年轻,能够将这一个行体写得如此精妙,已然是惊天动地的事情了,至于自创书体,那绝对是犹如天上的星辰一般。
因为这一个行体,已然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其中找不出缺陷来,看起来是那般的和谐,这种完美的书体,定然是由一些书法名家,几十年所研究出来的,正如同王羲之的行书一般。
“道长如何想的,那便如何吧。”陈逸笑了笑,并不打算说出这书体是他自己所创。
听到陈逸的话语,秋月道长感慨一笑,自然认为自己是猜对了,“陈居士,在东华观中,老道见过的年轻俊彦数不胜数,但是今日,才让老道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年轻俊彦,真教人难以相信你是怎么做到的。”
陈逸不仅仅会轻身功法,现在竟然连书法都写得如此出色,简直是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的事情。
“秋道长,天赋加上努力,便足够了。”陈逸微笑着说道,当然,这个天赋,要包括意外得到的鉴定系统。
看着陈逸这般平和的模样,秋月道长内心更是感叹,他遇到的一些有才华的文人,哪怕不是恃才自傲,自以为写出一手好字,或者是作出几首好诗,便天下无敌了一般。
如果让他们拥有陈逸这样的书法水平,那么他们的屁股恐怕要翘到天上去了,当然,他觉得陈逸在学习的过程中,恐怕也是经受住了许多的考验和困难,否则,一个顺风顺水的年轻人,拥有了如此的成就,其心态,绝不可能有这般的平和。
“说起来这幅书法,算是老道占了大便宜了,如此一来,老道再让你挑选一件东西如何。”看着这幅书法,秋月道长面上充满笑容的说道。
这一幅书法,或许没有王羲之的名头大,但是比起灵韵来,却是相差不大,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灵性,与王羲之的书法比起来,犹过之而无不及。
更加重要的是,这幅书法的书体,是他从未见过的,可以说是得到了一件宝贝。
算起来,今日他一共得到了两幅书法,每一幅都是珍贵无比,更加重要的是结识了陈逸这一个奇人异士。
“道长,既然你如此盛情,那我就却之不恭了。”陈逸笑着说道,那密室之中,有些东西极为珍贵,他的内心也是充满了想要得到的**,虽然已经鉴定过,可以实体化出来,但是绝没有真正得到实体来得让人满足。
看到陈逸与之前百般推脱不同,直接答应了下来,秋月道长愣了一下,最后摇头一笑,他现在可以说是看不透这个年轻人啊。
“陈居士,话说你是来自何处,出身于哪个家族。”秋月道长不禁好奇的问道,说起来陈姓也是一个大姓,在历史之上,有过许多著名人物。
如秦朝末年反秦义军首领陈胜,还有西汉王朝开国功臣,陈平,可以说是历史之上最有影响力的宰相,而近处则是有陈寿,晋朝著名的史学家,曾在蜀汉担任许多要职。
在晋灭吴之后,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而他也是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三十余万字,完整的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华夏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秋道长,我来到这里,只是为了与王右军学习交流,提高书法水平而已,至于其他的,不会去想,也不会去做,所以,我来自于何处,来自于哪个家族,并不重要。”陈逸笑着说道,他自然不会将自己最大的秘密说出来,至于胡编乱造一个,他却是没有这个打算。
听到陈逸的回答,秋月道长不禁有些失望,能够出现陈逸这种百年甚至于几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一定是出身于名门望族,也只有这些大家族,才能够有巨大的资源,供陈逸学习。
陈逸之前说,他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在秋月道长看来,恐怕是按照真迹所临摹的,得到王羲之的真迹,这更是许多人所无法做到的事情。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观看信息
虽然有些失望,但是秋月道长也并没有继续追问陈逸的来历,对于陈逸这种能力出众之人,哪怕没有家族的荣光,其自身所散发出来的光芒,已然足以让任何人为之震撼了。
随后,他与陈逸又交流了一些关于书法上的问题,内心更加的惊叹,陈逸对于书法的理解,已然超过了他的层次,虽然他也与陈逸有所交流,但是他从陈逸那里得到的东西,却是非常的多。
正在交流之时,一名小道士轻轻敲了敲书房的门,秋月道长不得不停下了交流,然后走到门口问道:“玄清,有何事。”
“观主,现在已到午时,该用饭了。”这名小道士轻声的提醒道这。
听到这话,秋月道长连忙走出门,朝着天上望了望,连忙吩咐那小道士准备饭菜,然后走进了书房之中,“陈居士,与你交谈甚欢,却是忘了时间,现在已经午时,我们先去用饭吧。”
“与道长交流一番,同样有很大收获,吃饭反倒是不重要了。”陈逸笑着说道,晋代可以说是书法发展的一个高峰,书法大家辈出,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自然当属王羲之。
除了王羲之,其子王献之,还有其他一些书法大家,成为了后世所临摹的对象。
只不过晋代这些书法大家所流传下来的书法,基本上真迹已然不复存在,由后世临摹或是碑帖的书法,与真迹相差甚远。
更为重要的是一些书籍上所记载的书法文化非常有限。只有真正来到了这个时代。才能体会到这种书法文化的奥妙。在与秋月道长的交流中,他对于东晋的书法现状,也是有了很大的了解。
随着秋月道长来到了道观的饭堂之中,这道观中的饭菜,依然是斋饭,不过味道却是不错,陈逸和秋月道长各打了些饭菜,坐在桌子上。开始吃了起来。
而旁边的一些道士则是不断侧目过来,能够让观主如此对待的客人,绝对不是普通之人。
吃过饭后,秋月道长不禁询问道:“陈居士,你现在准备去何处,是去藏书阁观看书籍,还是去厢房休息一会。”
陈逸笑了笑,“秋道长,我先去房间休息一会吧,等到醒了再去藏书阁不迟。”
“那好。玄机,你带着陈居士去厢房。”秋月道长点了点头。吩咐了一名道士带陈逸前去,随后,他与陈逸打了声招呼,便离开了。
虽然与陈逸在一起,能够有着非常大的收获,但毕竟他是一观之主,有着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陈逸虽然只在这里呆一天,但是金庭距离这里非常的近,到时候见到的机会非常的多,不必急在一时。
在这个名叫玄机的道士带领下,陈逸来到了后院的一间厢房之中,打开房间,便是一股淡淡的香气,而且床铺十分的整洁,还有书桌等家具。
“陈居士,这就是你的房间,如果有任何需要,派人来找小道即可。”玄机指着房间,客客气气的说道。
“有劳道长了。”陈逸点了点头,然后走进了房间中,待到那小道士离开后,他关上了房门。
想到自己进入这副本世界一天来的收获,他的面上禁不住露出了一抹激动之色,他真正的见到了王羲之,一代书法大师,可以说王羲之引领了华夏的主流书法也毫不为过,后世的许多书法家,都曾经学习过其书法。
多少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自己却偏偏做到的,不仅如此,还参与了王羲之书成换鹅的故事,那种激动和成就感,实在让他难以忘怀。
哪怕现在王羲之已然有五十余岁,但是其举手投足之间,依然带着随意潇洒,那种气度,让人不由自主的就产生敬仰之意。
此时此刻,陈逸面上露出了一抹感慨,现代人连王羲之的真迹都见不到,他却是连王羲之本人都已然见到,想想真人让人不敢相信。
只不过哪怕自己参与了这次的书成换鹅典故之中,但是依然改变不了这幅书法是黄庭经的状况,当然,他也不想去改变。
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使得他来到副本世界最大的一个问题解决了,那就是结识王羲之,这一次的结识,可以说是非常的完美。
王羲之非常喜欢白鹅,否则不会用书法相换,而他所拥有的驯兽术,却是可以让白鹅变得灵性十足,这可以说正中王羲之的下怀,能够结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去王羲之府上走一趟,与其进一步的结识,并且开始交流学习书法经验。
虽然这秋月道长认为他与王羲之相差不大,但是他却是深深的知道,这一次进入副本世界,他就是来与王羲之学习的,王羲之的各类书法名帖,都是被后世书法家学习的典范,他不过才仅仅临摹了一幅小楷黄庭经而已,实在算不了什么。
学习了王羲之的书法之后,下一步,他觉得就要进入一些著名画家的副本世界中,学习他们的画作,让他的书画水平,达到统一的境界。
想起画作,陈逸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他的画作所注重的是形神兼备,其中以点睛之术最为精通,除了他本身绘画术的感悟之后,那点睛之笔,更是给了他非常大的帮助。
说起点睛之笔,那么就非顾恺之莫属,他是华夏最知名的画家,善长画人像,佛像,禽兽和山水,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而且深受谢安重视,认为天下有历史记载以来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人物。
并且,顾恺之还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为六朝四大家,其画作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传神,每一幅生物图像,都是将其神描绘的淋漓尽致,而无论任何生物,最为传神的无疑就是眼睛。
华夏十大传世之画最为著名的洛神赋图,就是他所创作的,特别是一些历史典故,使得顾恺之点睛之笔的名声,传遍天下。
陈逸所遗憾的是,在他现在所处的副本世界中,可以见到顾恺之,但是想要与其学习绘画,那是无法做到的了。
陶渊明现在才四五岁,而顾恺之的情况稍好一些,出生于公元348年,现在应该有**岁了,只是一个**岁的孩童,就算在画作上的天赋再怎么出色,估计也未达到能够画出洛神赋图的地步。
陈逸回顾了一下自己所读过的一些史料,关于顾恺之的生平事迹,古迹上记载的并不多,只有少数几本由他人编著的书籍中,偶有见到。
只不过与王羲之一般无二,顾恺之的画作真迹,也都没有保存下来,至于洛神赋图,流传下来的皆为摹本,故宫博物院所存放的那一幅,是宋代摹本,可以说是各个摹本中的精品所在。
除了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些博物馆,都有洛神赋图的存在,只是版本不一样罢了,无论这些洛神赋图,能不能开启副本世界,就算开启了,恐怕也不会是顾恺之所存在的东晋,而是这些摹本临摹的时代。
想要真正跟随顾恺之学习画作,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首先必须要得到一幅顾恺之的真迹,在真迹已然不存在的现代,是无法得到的,那么也只有在其他朝代的副本世界中。
至于现在找到**岁的顾恺之,让其画一幅画,看看能不能带出去,那纯悴就是浪费时间,就算能带出去,以这**岁孩童的绘画功底,所画出来的画作,能不能达到开启副本世界的程度,还不一定呢,就算能开启,恐怕他所进入的,也只能是**岁顾恺之的时代。
陈逸摇了摇头,先将这顾恺之的事情抛之脑后,毕竟时间还很长,总会得到顾恺之的真迹,就算暂时得不到,也可以跟其他的绘画名家学习。
随后,他躺到床上,打开了鉴定系统,开始翻看着之前在东华观藏书阁所鉴定的一些书籍。
在密室外面所鉴定的,大多都是一些道观弟子所抄写下来的各种经书,最多的自然是道德经和黄庭经,这些竹简书籍,其中的字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这些竹简书籍,或许在现在价值并不算很高,但是拿到现实世界,却会不一样。
他观看的顺序是以价值进行排列的,这外面藏书阁所藏的书籍中,倒是有一些充满价值的存在,只是,还远远达不到让他想要得到的地步。
现在他只是在脑海中,将这些鉴定的书籍简单的过一遍,之后有时候,再观看也不迟。
之后,陈逸的目光转向在密室中鉴定出来的信息,他在密室中呆的时间并不长,所以也只是鉴定了其中一部分,不过在离开道观之前,他会将里面所存放的东西,全部鉴定一遍。
这密室之中所存放的有价值的物品,可是比外面藏书阁更多,而且价值更高,其数量最多的依然是各种道教书籍,有些是由一些道观观主所书写的,有些则是由有名气的书法家写下来的。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再入藏书阁
至于东汉的竹简,大多是道教典籍,少部分则是写的其他类型的文字,其价值非常珍贵,甚至有一卷还是东汉一位著名文学家蔡邕所写出来的文章。
提及蔡邕,许多人或许很陌生,但是他却是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
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特别是自创的一种名为飞白体的书法。
相传这是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对后世影响非常的大。
只不过这一篇文章,却是写在了竹简之上,哪怕如此,这一卷竹简,也是极为珍贵了,东汉虽然改进了造纸术,但是造出来的纸质量也是堪忧,而且所能用得起的,都是王公贵族。
这蔡邕既然能够创造出对后世影响非常大的飞白体,其书法水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更何况,还是蔡文姬之父,这位才女虽然在现代都有许多人知道,但是在历史上,其事迹记载的却并不多,现在所能看到的作品,也只有悲愤诗二首和乐曲胡笳十八拍了。
仔细研究之后,他发现这竹简上的书法字迹,非常的精妙,有很多他可以去学习的地方,他压下了心中想要立刻临摹的冲动,然后在脑海中继续观看着剩余的竹简。
而秋月道长所说的几卷西汉的竹简,他却是无法从脑海中找到,因为这些竹简所处的年代。已然超越了他顶级鉴定术的鉴定范围。想要见到。也只能去密室一观。
除了竹简之外,他还鉴定了柜子中所存放的一些书画作品,却是有了一些意外惊喜。
这些书画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每一件都是非常珍贵的存在,在这里面,陈逸见到了竹林七贤其中之一刘伶的所书写的《酒德颂》。
竹林七贤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其他朝代,都是十分的具有名气,许多的书画家都拿他们的故事作为题材。
而这刘伶曾为一位将军幕府下的参军。后来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被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蔑视传统礼法,是竹林七贤中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此人所留下来的诗文,在现代也仅有酒德颂文一篇。还有北芒客舍诗一首而已。
他没想到能在这东华观中,发现这一幅酒德颂书法。从鉴定信息上看,这是刘伶所作的真迹。
传说刘伶身高不到一米五,不仅人矮小,而且容貌极其丑陋,但是他的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平常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故毫不关心,只有和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等人很投机,于是便加入了七贤行列。
这一篇文章所写的是两组虚构出的对立人物形象,一种是唯酒是务的大人形象,另一种则是贵族公子和缙绅处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
其书法也是有一些可取之处,从字迹的轻灵之中,就可以看出此人如传说那样胸襟开阔,一个身高不到一米五,又长相丑陋之人,换做是普通人,早就悲观厌世,仇视他人了,能够做到正常的非常之少,更不用说是胸襟开阔了。
至于是东华观如此得到刘伶这一幅书法真迹的,陈逸并不想去猜测,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并入东华观的一些道观所带过来的。
毕竟以秋月道长的能力,都能得到王羲之的真迹,这刘伶的名气,却是打死都追不上王羲之,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名望。
除此之外,在这些书画中,还有卫协所画的一幅道教神仙画像,这位是西晋的一位著名画家,与张墨并称画圣,其最拿手的是道释人物,可谓是冠绝当代。
看到这幅画作,陈逸面上露出了浓浓的笑容,真的是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这卫协虽不如顾恺之等人有名,但也是一位画功了得的人物。
据说他画人物不敢点睛,担心变成活人,虽然这是不过只是一个虚构的传说罢了,但是顾恺之却是深受其影响,曾称赞其巧密情思,世所并贵,连顾恺之都如此称赞的人,画功定然不弱。
这幅画作上的道教神仙人物,十分的传神,其眼睛更是非常独特,有着点睛之笔,陈逸笑了笑,虽然不知道这幅画作能不能开启副本世界,但是他却可以从中进入临摹。
接下来,他又观看了其他的书法画作,虽然有一些是三国时期的人所作,但并不是特别出名之人。
来到这个副本世界,除了想要与王羲之学习之外,他还想见到张飞的书法,只是这东华观,并没有,如果能得到一幅精心之作,那么开启三国副本世界,已然是无碍了,不过哪怕没有张飞的真迹,能够得到其他知名人物的书画真迹,也是一样的。
在观看完他所鉴定的这些东西之后,他将其中最为重要的几件挑了出来,其中两件,便是这卫协的画作,和蔡邕的竹简文简,他觉得,在这一书一画中,他可以收获的东西非常的多。
看完之后,陈逸查看了一下鉴定系统的时间,然后将蔡邕的竹简实体化了出来,拿在手中不断观看着。
同时以手代笔,在空气中不断临摹着,在临摹的过程中,他也是感受到了一种非常浓郁的意境,让他深刻的感悟到了这卷竹简上文字的精妙。
等到下午二点时,陈逸便从房间中走了出来,在道观中找了一个道士询问了一下秋月道长,得知其在前观中处理事务,他笑了笑,阻止了准备去通知秋月道长的道士,然后独自一人来到了藏书阁。
在藏书阁值班的道士,也早已得到了秋月道长的嘱咐,见到陈逸时,都是一个个施着礼,喊了一声陈居士。
陈逸亦是向他们还礼,然后准备走入藏书阁中,虽然没有秋月道长,他无法进入密室,但是这外面的书籍,也是足够他观看鉴定的了。
正在他准备进去时,其中一名中年道士却是开口说道:“陈居士,观主已有吩咐,如果你想要进入密室,可以来此告知于我,由我负责打开密室。”
“哦,如此的话,那就多谢这位道长了,我先观看外面的书籍。”陈逸面上露出了一抹惊讶,没想到这秋月道长早已安排好了一切。
这中年道士应该是藏书阁的负责人,能够知道密室的开启方法并不足为奇,总不能整个道观只有秋月道长一人知道密室打开方式吧,那如果秋月道长出事了,这密室中属于东华观的珍贵典籍,恐怕想要取出来,就十分艰难了。
“陈居士请便,若有需要,大可通过我。”这位中年道士点头说道。
陈逸在这藏书阁开始了自己的鉴定观看之旅,在上午来到这里时,他所鉴定的也只有藏书阁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毕竟以这些书籍的年代,必须要使用顶级鉴定术,才能够鉴定出来,而顶级鉴定术,却是要消耗四点能量值。
他现在所拥有的能量值是一百多点,一次也只能够鉴定二十五次左右,就算有着可以一次性充满能量值的东西,他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三清观时,他获取鉴定点,还需要将书籍一本本的鉴定出来,然后触摸,现在他有着灵气吸收术,不需要再触摸,就可以将古玩文物中的灵气吸收出来,可以让他得到了许多的便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