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曾经的补习老师,在这个全国统考的环境下,要是考分比普通学生还低的话,实在是愧对学霸的尊严。
不过,即使是曾经的补习老师,面对语文政治和英语,也免不了要不断的背诵和做题。
除此以外,鸿睿班每天也要消耗杨锐两三个小时。他的单科教学水平,不见得比专门请来的老师要强,但熟悉高考战术是他优势。
好在景语兰会时不时的来西堡中学陪他说英语,姚悦也一反常态的经常出现在实验室,尽管没有发生什么特殊事件,总是令杨锐这些日子不显的枯燥。
有时候,杨锐甚至会忍不住想:假如我当年高考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美到爆的老师……假如我当年做实验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可人儿的师姐……结果会不会截然不同呢。
……
215。第215章 论文审阅
或许是知道高考的重要性,或许是杨锐提供的资料充分全面,自春节拜年以后一个月,捷利康都没有再派人来找杨锐,仅仅是通过电话电报,以及信件联络。
这当然是不常有的,建设一间工厂是非常复杂的,不亚于重新做一组实验。不同的地方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同样的工艺流程,适合西伯利亚的,多半就不适合赤道几内亚,适合东北的十有八九不适合广州。
也是因为杨锐有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捷利康新建的两个精制茄尼醇和半化学合成辅酶Q10的工厂才进展顺利,省去了杨锐很多的精力。
他用这段时间补充了两篇论文,增加了技术壁垒的厚度。捷利康的律师团已经枕戈待旦的准备赚钱了,相关的论文和技术说明,就是他们的弹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充沛的资金,捷利康少说要准备几百万美元,才能在未来的几年内,打完这一系列的官司。
制药公司是律师事务所最好的雇主,它们永远都在打官司。专利纠纷要打官司,药品质量要打官司,兼并合作要打官司,药物到期还是要打官司……
杨锐如果身在外国,脑袋上如果不顶一两个教授和博士的头衔,他创立出来的第一家公司,最大的可能永远是被收购。
当然,如果头顶有一两个教授和博士的头衔,收购的速度反而会更快一点。
啪!
刘珊将一个大信封丢在了杨锐桌子上,说:“你的信。”
杨锐从茫茫多的资料中抬起头来,合上写了一半的语法题,讶异的问:“怎么是你给拿回来了?”
“就你认识邮政所的人呀,王所长说了,你是上面关注的人,你的信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呶,我就是最快速度了。”刘珊和杨锐打小就认识,如今也是最不客气的。
不过,表面上不客气,刘珊却是个挺细心的女孩子,还顺便给杨锐拿来了裁纸刀。
杨锐只觉得她手持利刃,明晃晃的可怕,小心的接过来,一边裁信封,一边说道:“西堡镇不是有邮递员吗?你要不是正巧过去,他难道就一直等着?”
刘珊脸一红,总不能说自己是从邮递员手里抢来的信封,颇有些急躁的道:“人家邮递员是有工作的,总不能天天给你送信吧。”
“刚才还说我是上面关注的人,信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
“王所长就客气一下。”刘珊见杨锐没有发现自己的小秘密,松了一口气,转瞬又暗骂自己:真是自找麻烦,我脑袋里当时在想什么呀。
杨锐低头拆开信封,露出里面的全英文信件,同时道:“我上次是见了咱们南湖地委书记的,这也算是上面关注吧?”
西堡镇是溪县的,溪县是南湖的,所以,西捷工厂就是南湖地区的第一个中外合资工厂,意义非凡,南湖地委书记关注杨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对镇邮政所来说,这就已经很上面了。
刘珊的目光随着杨锐手里的动作而变化,继而道:“都是英文的?以前不是有中文有英文吗?”
“你说捷利康送来的文件?你怎么知道有中文有英文的?”
“我碰巧见到了。”刘珊脸又红了。
这一次,杨锐注意到了,悄然一笑,又将注意力放在了面前的信函上。
刘珊没话找话的问:“信里说什么?好话坏话?”
“是《生物化学系统生态》寄来的,里面装的是其他作者的论文。”
“让你批改别人的论文?”刘珊大为兴奋,虽然早就见过邀请杨锐做审稿人的信函了,真正寄来的信件却是没见过,用正常人的思维,能写论文的固然厉害的不行,能批改别人论文的自然更厉害了。
漂亮的女孩子在旁边为你而兴奋,怎么都是令人得意的事,杨锐不免昂首,又故作谦逊的道:“不能说是批改,就是审阅,通过就是通过,修改就修改,不能直接帮人家改。”
刘珊不在意的点头,追问:“谁的论文?”
看她的样子,大有找这位仁兄炫耀的意思。
杨锐笑笑:“不知道名字和国家的,双盲性质的,就是我不知道对方是谁,对方也不知道我是谁。”
“不知道名字和国家,就是说,还可能是外国人?”
“有可能,期刊一般会把稿子交给较近的审稿人,比如亚洲地区的稿件就很可能送到我这里,但美洲的通常就不会送过来了。”
刘珊眼中冒着星星,说:“亚洲和美洲是这样用的啊。”
“啥?”
刘珊一阵慌乱,说:“我的意思是,以前光从课本上学亚洲和美洲了,没想到真有能用得上的时候,我们平时除了看报纸,从来碰不着亚洲和美洲的事。”
杨锐莞尔:“肯定能用上的呀,你们学的东西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
坐在近处的许静一直竖着耳朵听他们聊天,此时忍不住的道:“我叔老说我们学的东西没用,说女生上学浪费钱,说我们读书就读一个文凭,上大学也是拿文凭,说能算加减乘除,看得懂报纸,学就上够了……”
杨锐打断她的话,问:“你叔做什么的?”
“农民。”
“什么文化程度。”
“高小上了一年,不上了,他是村小组的,算我们村里的文化人。”
“高小上一年,就是小学四年级了,正好学完加减乘除。”杨锐失笑,道:“他下次再这么说,你就告诉他,就因为他读书少,所以他才不懂。”
虎背熊腰的许静缩起脖子,道:“我这么说,他非扇我不可。”
“他扇你是恼羞成怒,你就让他扇好了。”始终埋头做题的李学工抬起头,扶了扶塑料框的眼睛,说:“他扇你一次,他以后就不好意思再说这个了。”
“我叔的脸皮比书还厚,他肯定还说。”许静不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李学工没搭话,继续低头做题去了。
杨锐也没有再说人家的家务事,继续看着论文。
刘珊回到位置上,还是忍不住问:“你审的会不会是中国人写的论文?”
“有可能。”岂止是有可能,杨锐一看满篇的this和that,就知道铁定是中国人写的英语论文,语言水平和后世的普通研究生差不多,算是努力学过的,时不时的还会用一些高难度的单词和语法,可错漏依然不少。
越是高难度的单词和语法,越容易暴露问题,如果是出题者,这样做是没问题的,但身为论文撰写人,自己给自己设置陷阱就有点傻了。
不用说,这位即使发表过论文,最多也就是一篇的程度,与同行也缺乏交流,好在内容还算不错,植物提取的过程描述的一丝不苟,只是行文需要修改。
杨锐想到此处,就在论文上落笔写下了意见,然后才继续往后看。
不知什么时候,王国华的脑袋伸了过来,问:“这文章能发表吗?”
杨锐吓了一跳,狠狠的槌了他脑门一下,才道:“后面没看呢,要是水平一致,差不多吧。”
“这东西的标准是啥呀,我们能写吗?”王国华看的眼热。
杨锐想了一下,道:“写也能写,就是费时间,等高考完了再说吧。”
“现在啥事都给高考让路,忒没劲。”王国华揉着太阳穴,重新投入无限的题海当中去了。
教室重归安静,只有沙沙的运笔声。
杨锐也全神贯注的看起了论文。
《生物化学系统生态》属于SCI的入门级,论文的要求不会太高,简而言之就是两句话,言之有物,逻辑严谨。
言之有物就是要研究有价值,在这方面,植物提取类的研究有天然的优势,不管你提取出来的是什么吧,总归算是有价值的,即使现在没用,以后也是有用的。
国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传统,尤其是医学相关专业,写这种论文的多如牛毛,人参提取人参皂苷,姜黄提取姜黄色素,既符合国外科学界的要求,也符合国人的习惯认知。
不过,提取的研究意义容易找,提取本身就不容易了,比如精制茄尼醇,翻译成论文的话,完全可以叫做《烟叶中的茄尼醇提取及纯化》,属于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逻辑严谨既是科学态度,也是论文必须的,同时也是审稿人需要注意的重点。写论文的人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的屡见不鲜,若是审漏了,脸面上就难看了。
杨锐仔细看了一遍,又回头看了两次,甚至从脑海中找出相关论文来比较它的参考文献。这是他的优势所在,如果是普通研究员的话,说不得要从山一样高的论文中找旧文章了。
而杨锐存的资料极多,作为21世纪的好学生,他当年扫一眼的论文和书籍多如牛毛,就连呆在实验室里,闲的无聊点过的文件,如今也好好的存在脑中。虽然不可能找到每一份文件,做个比较却是够了。
差不多到下课的时候,杨锐才给出评价:修改语言。
对一篇论文来说,这是仅次于直接通过的好评了。
因为语言修改总是简单的,即使论文作者的英语水平较差,到了这个程度,他也可以很容易找到人来帮自己修改语言,然后给一个第二作者打发了事。
比修改语言差一些的是提问和内容修改,然后才是不通过,杨锐也是有充足的自信,才会直接给出这个评价。
只是不知道,这是同为中国人的研究员,接到评价以后,又是高兴还是烦恼。
……
216。第216章 评价意见
涂宪将自行车蹬的飞快,一边高喊着“让一让”,一边冲进挂着北京钢铁学院化工系的院子。
几名夹着书本说笑的学生赶紧占到两边,看着涂宪飙车似的回到办公区,并用一个高难度的跨步下车,跑进办公室。
“这是怎么了?”路过的学生满是好奇。
涂宪自己更好奇。
他的手里攥着一封信,信封比胖子的脸还宽,正面全是蝌蚪文,边缘还被涂宪手心的汗水给沾湿了。
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这虽然是涂宪人生中的第五篇论文了,却是他第一次撰写成英文,试图到外国期刊发表。
《生物化学系统生态》,一本标准的SCI收录的期刊。
涂宪相信,就在北京这块地方,还会有学校的教师不知SCI为何物。但他确信,用不了几年,SCI就会变成科学届对论文水平的高评价标准。
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也在搞类似的引文标准,牵头的就是北京图书馆,但是,相比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本身,以及1961年创立的SCI的积累,别说想要取代SCI了,跟上人家的脚步都是不容易的。全世界各国都有引文数据库和科学引文索引,有的国家从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弄了,至今没有超过SCI,可以想象其中的厚重壁垒。
当然,SCI本身是不创造论文的,它只是收录的论文和期刊。
绝大多数的研究员,也只是希望将自己的论文,放在一本有价值的期刊上。
比如《生物化学系统生态》,在涂宪看来,就是化学与生物届的高端刊物了,和它比起来,同时期的中国相关期刊,都软弱的像是蜗牛一样,毕竟,这些停刊数年,有的停刊十数年的期刊,还像是婴儿一样脆弱。
要到20年以后,才会有不错的期刊,登上世界舞台。
在1983年的中国,一名研究者想要登上世界舞台,唯一的做法就是撰写英文论文。
涂宪这样做了,而且希望成为本校第一个在国外的生物类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教师。
北京钢铁学院是个传统的冶金学院,50年代的时候合并了清华等六所大学的冶金专业而成立,属于强势学院,还有“北大,清华,钢老三”的口号。
随着时代的进步,北京钢铁学院也在积极的扩张,成立专门的生物系已是势在必行。
涂宪本身就喜欢生物,来到北京钢铁学院也是被动分配的结果。所以,听说将来会有生物专业,他也是异常高兴,整天埋头做实验。
在这方面,学校也给予了支持,他们想将校名改为“北京科技大学”,自然得有门类齐全的科技专业,学校教师拓展研究范围,最符合这个方向。
涂宪的水平也很不错,前面几篇论文都在国内的高端期刊发表了,算是年轻讲师中的佼佼者,加上他的本科文凭,若是顺利的话,最多两年,他就能评副教授了。
当然,能不能评上,就要看各种软硬实力了。
一篇发表在国外期刊的论文,在这个时期这个专业,绝对能带来最好的机会。
换到北京钢铁学院里的冶金专业里,想评副教授,在外国期刊上发表文章是基础条件,发表三五篇才能让人高看一眼。就是涂宪目前所在的化工系,在外国期刊上发表了论文的也有十几个,这里毕竟是北京,中国首善之都,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
但是,在钢铁学院尚未成立的生物专业就不一样了,转行做生物的就那么几个人,到外国期刊发表论文的却是一个都没有。走在前面的,总是有好多的优惠。
涂宪搓搓手,心中默念“满天神佛保佑”,方才撕开了信封,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涂宪不在收发室里看,就是担心结果不好,或者自己失态。
躲在自己的实验室兼办公室里,涂宪可以尽情的表达,无论是兴奋失望,还是祈祷的姿势。
简短的信件全是英文,涂宪磕磕绊绊的读了下去,接着看到了两名审稿人的意见:
修改行文!
两名审稿人的意见虽然一致,但他们的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其中一名审稿人只是简单的说出了判断,另一人却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段,进而将他论文中几处大的表述错误给点了出来。
涂宪长出了一口气,跌坐在椅子上,才发觉背后已经湿透了。
“没有立刻通过,修改行文也不错……”涂宪露出笑容,转瞬又有些发愁。
他的英文水平极一般,写成现在这个样子,已经是找过高人帮忙的,再要修改,又要找人家一次,等于又要欠下一个不小的人情。
“欠就欠了。”涂宪咬咬牙,将信件叠好塞到公文包里,出门扶起自行车就往小卖铺去。
到了地方,涂宪将身上的所有钱都掏了出来,总共八块六毛,买了两罐午餐肉,剩下的钱刚好能买两斤糕点。
涂宪仔细挑了外型完整的糕点,看着小卖铺的女老板用麻纸和麻绳将之利落的捆起来,再自己拿出买菜的布袋子将之装进去,方才骑车向家属楼去。
现如今,拜访亲朋好友,一两斤的糕点就是很贵重的礼物了,普通情况下,即使不空手,提几毛钱的苹果也算可以了。
肉罐头只有求人办事的时候才带,纯肉的红烧肉罐头太贵,也不实惠,涂宪就买了午餐肉,也是下了血本。
两分钟后,涂宪将车停在了家属区的车棚里,自己提着布袋子,脸上挂着微笑,穿过小花园,来到35号门牌下,拍响门锁。
“来了。”小孩子奔跑的声音随即传来,待大门洞开,就见一个腿高的男孩子,眼巴巴的望着涂宪,以及他手里的布袋子。
“鹿教授在吗?”涂宪摸摸小孩的脑袋,递给他一块糖。
男孩儿使劲点头说:“爷爷在家。”
“领我去好不好?”涂宪弯腰微笑。
鹿教授是钢铁学院的退休教授,曾经留学海外。因为身体不好,他退休以后未被返聘,转而做了一名翻译家,翻译的著作不仅有冶金方面的教材,还有文学著作,是钢铁学院公认的英语大家。
涂宪能找来帮忙的,也只能是鹿教授这样的退休教授,其他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每天忙的睡觉都没有时间,又怎么好意思让人家帮自己改文。
当然,请鹿教授改文的不止涂宪一个人。进到客厅,他就看到了另一张熟面孔,打了个招呼,两人都低头看起了随身携带的书籍。
时间宝贵,如何能浪费在无谓的聊天中。
发表高水平论文是上级对大学的硬性要求,也是大学对教室们的硬性要求,外国科学届如何看待中国科学界的水平,也是通过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水平和数量。而就中国目前的状态来说,所谓的高水平论文,必然是发表在外国期刊上的。
北京钢铁学院内想在国外发表论文,本身的英语水平又不够的教师,有一半人会来找鹿教授,外校人也经常出现,涂宪也不止一次的在此遇到同行了。
等了大约一刻钟,一人从里面的书房出来,笑着道谢,又向两人点点头,出门去了。
前面来的中年教师迅速起身,同时挤出笑容,说:“鹿教授,我又来了。”
“进来进来。”鹿教授的声音沙哑,并未露面。
涂宪抬了一下头,接着安心等在外面。
这一次,他等了半个小时的样子,才得以入内。
鹿教授还是笑嘻嘻的说“进来进来”,瘦小的身体坐在宽大的老式写字台后面,谢顶的脑门被台灯挡住了,从门口来看,像是他戴着顶戴花翎似的。
“鹿教授,有点语言上的问题,想来想去,只能找您。”涂宪将布袋子放在了进门的五斗柜上,那里已经有两包东西了,大概是前面的人留下的。
涂宪想了一下,也没有将袋子里的东西拿出来。他坐到写字台前,放下文件包,从里面抽出《生物化学系统生态》寄给自己的信件,推给鹿教授,道:“这是期刊社寄回给我的信,说要我修改行文。”
“哦,我来看看。”鹿教授退休了以后,每天就坐在家里工作,通常是白天帮人改东西,空闲了翻译稿子,忙的不亦乐乎,家里人劝了几次,见他坚持,也就随他了。
回信很短,鹿教授扫一遍就看完了。
出于责任,他多看了一遍,颔首道:“小涂,恭喜你呀,这篇文章,看来是能发表了。”
“是,就是行文该怎么改,我没什么底。”
“论文的原稿带了吗?”
“带了。”
“行,你来我这边,我说给你……”鹿教授拿着原稿看了一遍,从笔筒中找出一个红笔,划了起来。
涂宪边看边记,认真的像是学生似的。
涂宪的原稿有一千多字的样子,鹿教授帮着改了一些,又说明了剩下的,就让涂宪坐边上自己修改。
鹿教授自己看他改的还算顺畅,就拿起期刊社的回寄信看了起来。
一会儿,鹿教授忽然面带笑容的道:“我猜呀,这第二个审稿人,也是个中国人。”
“啊?为什么?”
“看语法呀,虽然好像挺像回事,但习惯用法是英式的,语法是美式的,说明不是英语国家的人,你再看它这个段落结构,是不是很顺啊?”鹿教授常年做翻译,又带学生,此时就带上了考察的口吻。
涂宪缓缓点头说:“是挺顺的。”
鹿教授笑说:“你顺是因为这个段落结构是中式的,你才觉得顺,外国人写的反而没这么顺了。所以说,这第二个审稿人,很可能是个中国人。”
涂宪愣了一下,转而笑了,说:“没想到啊,撞到自己人手里了,怪不得他的评语写的这么详细。”
“嗯,是评的很认真了。不过,也不一定是咱们大陆的,港台同胞也有可能。想知道的话,查问一下就行了,虽然是互相匿名的,但生物化学系统生态这本期刊,在亚洲地区的审稿人应该不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鹿教授只是随口一说,涂宪却记在了心上。
他在钢铁学院内是单打独斗,要找生物专业的同行帮忙的时候,都是去别的学校。既然都不是熟悉的人,找一名高端期刊的审稿人聊聊,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
217。第217章 老婆是中学的
涂宪熬了一个晚上,将论文的行文改过,寄了出去,因为不涉及内容,期刊的编辑看过以后,就直接决定了等在。
不到一周的时间,涂宪就收到了论文通过的传真。
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快乐,它不至于让人喊出来,或者跳起来狂欢,但它觉得值得你吃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比平时多喝两杯,比往日多放纵几个小时,就像是被迫要给自己奖励似的。
涂宪把所有这些都做了。
他把抽屉里的现金都取了出来,在校门外的小饭馆里,自斟自饮的喝了一斤白酒,吃了四大碗米饭,以及一大盆的水煮肉片。
水煮肉片煮的又嫩又韧,就连里面的白菜,也喷着淡淡的油香,吃的涂宪浑身发热,满脸都是幸福感。
而那瓶二锅头,则把他的幸福感凝固在了脸上。
涂宪深深的醉倒了。
第二天,他给学生们上了课,回到办公室,考虑良久,去了邮寄,发了电报给留学伦敦的同学,询问关于《生物化学系统生态》审稿人的信息。
期刊杂志的信息通常都是公开透明的,审稿人和投稿人的双向匿名措施仅仅在审稿期间有效,此前和此后,审稿人信息都是可查的。
在某些期刊社,还经常会要求投稿人自己选定审稿人,当然,编辑不一定会按照投稿人的要求来分配,但这项制度本身能够给出一条底线,让编辑在不确定论文的研究领域的情况下,分配给合适的审稿人。
够格做外国期刊审稿人的华人,总归是有一些的,但将范围缩小到《生物化学系统生态》这一本期刊上,审稿人就不多了。
事实上,就中国大陆地区来说,《生物化学系统生态》只确定了三名审稿人。相比之下,此时的香港都有六名审稿人,日本有80余位。
涂宪只要了大陆的名单和联络方式,这三个人里,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武*汉,一个在河东省南湖市……
北京的人,涂宪认识,是生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相当于副教授的职称,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涂宪手里的资源远远比不上人家,也不觉得两人能合作,于是就分别写了两封信,一封寄往武*汉,一封寄往河东。
信寄出去了,涂宪有点清醒了,觉得自己做了件无谓的事。
能做SCI期刊审稿人的,会没有固定的合作研究者?说不定下面都有一个团队了。
不过,也就是浪费几毛钱的邮票钱。
涂宪很快将信抛之脑后,每天想着团队,乐呵呵的工作。
做到副教授,就能带自己的团队,虽然还是只有一两个人,很多时候还是学生给打下手,但那终究是一个团队,能把自己的名字挂上去,也会有独立的考核与财务,想想都美。
在中国学界,做到副教授才是研究者的开端,在此以前,都只是研究界杂工而已。
然而,涂宪对回信不报期待的时候,回信却不期然的出现了。
“河东省南湖市溪县西堡镇西堡中学杨锐……”涂宪读着这长长的名字,突然觉得似曾相识。
“在哪本期刊上见过这个名字。”涂宪的记性是极好的,而且相当的有自信,他现在还能记得学生时代看过的每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并能将之线性的连起来。记得名字又不确定的情况是较少发生的。
涂宪拿着信,直奔图书馆,就着模糊的记忆翻出最近看过的期刊,寻找着杨锐的名字。
很快,ruiyang的拼音映入涂宪的眼帘。
“怪不得似曾相识的。”涂宪恍然大悟。国外期刊上是没有具体的地址说明的,仅仅两个拼音组成,难以生成印象。
“给我找找这个作者的论文。”涂宪招招手,叫了一名图书馆帮忙的学生,让他去找检索卡。
现在没有电脑搜索,图书馆就用卡片的方式做检索。
卡片是巴掌大的白色硬纸做成,放在一个个的抽屉里,上面注有书名、作者名、简介等等,按照字母顺序排列。需要找资料的时候,翻卡片是比翻书更有效率的方式。
就是枯燥了一些。
图书馆里勤工俭学的学生熟悉卡片的位置,找起来倒还快一些,一会的功夫,就拿出了十几张卡片,递给涂宪。
“这么多?”涂宪小有吃惊。如果是北京的大学教授,有十几篇SCI论文,倒是挺正常的事,可河东省……
涂宪不太了解那地方,但就国内目前的资源分配,河东省的研究水平实在低了不止一个层次。
“这如果是河东的大拿,合作就有些可笑了。”涂宪将卡片看了一遍,还是递给了柜台。
“一共是8本书。”图书馆的老师撕了单子,让涂宪填了,再将卡片收起来,将单子放在身后的小电梯里,按下了按钮。
所谓的电梯,仅仅是两个牛奶箱的体积,会将单据送到楼上或楼下的书库,里面的工作人员会找到单子上的书,用超市式的手推车送到电梯处,再按钮送回到检索室,交给借书人。
这个过程可长可短,涂宪没等太长时间,就见到了厚厚的一叠期刊。
《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是涂宪意料之中的,不过,论文的分量还是涂宪没有想到的,动辄两三千字的论文,不是你写了,期刊就会发表的,没有一定的知名度或信任度,没有审稿人的强烈推荐,编辑通常都会要求将字数控制在恰当的范围,那些传说中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往只是传说而已。连爱因斯坦的论文都要被无数次的质疑,又有什么论文能保证就是一定是神作。
涂宪看了两个多小时,才将这些论文都看完。
有些论文,他以前是看过的,只是没有注意作者。
现在回味起来,反而颇有意思。
《生物化学系统生态》看完了,接着是几期的《ACS化学生物学》,瞅到封面的同时,涂宪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如果说《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是SCI的入门级期刊,《ACS化学生物学》就是中级期刊了,4。5左右的影响因子,妥妥的能评一个副教授出来,用到40岁都不行。
涂宪以前很少阅读这本期刊,因为难度较高,与自己的研究相隔较远,若是寻找研究热点的话,自然还有其他的选择。
但是,身边人要是能做出这种论文,那就相当厉害了。
涂宪再忍不住,当场铺开草稿纸,写起了信。
翌日。
回信被涂宪改了又改,寄往河东省南湖市溪县西堡镇西堡中学。
涂宪觉得,杨锐一定是住在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