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以此为基础,再看杨锐,于凤的眼神是变了又变。
再怎么说,于凤也是读了四年大学的女生,实验室里的仪器有多贵,她就算没有刻意记忆,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
杨锐的实验室里,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仪器,基本都是大学实验室里能见到的,最多是型号好点,适用性不同罢了。
于凤不管型号不型号,看仪器表面的按键就能猜到三五分真相。有屏幕的是最高档的,有小块液晶屏的更高档,按键式的比旋钮式的又要高档一点,写着欧洲字的比写着日本字的再高档。
用最低程度来计算,于凤猜测,这个实验室也值十几万人民币。
十几万人民币,能派多大的用途?
就弄了一个实验室?
照于凤的想法,真不如买两瓶茅台酒送给大学实验室的管理员,然后把大学的实验室随便用。
剩下的钱存银行,吃利息都能把人吃的舒舒服服的。
有才,长的帅,现在再加一个有钱,听说家庭背景也不错……于凤不知道什么是高富帅,但她看杨锐的眼神,已然有了本质上的变化。
“不能把他让给姚悦。其他人就更别想了。”于凤的观念却是比姚悦更开放,更大方,做了决定以后,也更有执行力。
稍稍转转脑筋,她就有了想法。
“小心,让一下。”于凤装作路过,从杨锐后方擦身而过,挺翘的胸脯,自然的碰到杨锐的脊背。
实验室里有简易暖气通着,颇为温暖,所有人都只穿一件毛衣即可。
杨锐感受到身后软中带硬的触感,脑袋回想一下,瞬间就是一个激灵:没穿内衣!
有点像是被电车痴女了的感觉呀。
于凤亦有些害羞,同时,她也有了感觉,莫名其妙的转身回来,又蹭了一次。
这一次,她蹭的更缓慢,也更用力,胸前的小葡萄,几乎是整个扫过杨锐的背脊。
或许是太羞涩,以至于太刺激,哪怕是隔着衣服,触感都丝毫不弱。
20岁少女坚挺的****就这样扫的杨锐心痒痒。
刘珊突然“哼”的一声,卷起卷子,直愣愣的出了实验室。
于凤也是“哼”的一声,继续做自己的事,她心里也羞的不行,却是表面上一点都不露。
一会儿,于凤又挨着杨锐,写起了实验报告,两人的胳膊和腿,都几乎贴到了一起。
这一次,姚悦和景语兰都发现了。
姚悦又气又怒,不知如何是好,景语兰有点好笑,又有些羡慕,她并不是真的想要做一个独身主义的女性,却是环境被迫她这样做。
看到于凤在勇敢的追逐自己的幸福,景语兰的也只剩下了羡慕。
原本枯燥的实验室,似乎也变的香艳起来。
杨锐被动的享受着这些,他的心思仍然放在撰写论文和做实验上。
植物提取法生产辅酶Q10是一项非常赚钱,也非常有价值的技术,整个日本列岛的生物公司,就凭这项技术,完成了数个工厂的升级换代。
然而,植物提取法不会等在那里,让杨锐慢慢的建立技术壁垒。
在做相似研究的不止有日本公司,还有英国公司,美国公司,荷兰公司,法国公司等等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他们的团队至少都有三五人,多的有十几个人的。
杨锐只有一个人,算上实验助手,也拼不过人家。
一旦输掉了时间,前面的技术开发都可能前功尽弃。
对杨锐来说,在1983年初完成植物提取法生产辅酶Q10的相关技术是最后节点,再晚的话,就要准备打官司了。
他的资源,远没有充沛到如此境地。
不过,一旦成功,回报也将是丰厚的。
与组织提取法相比,植物提取法最大的优势就是低成本。
组织提取法要用猪心或牛心来提取辅酶Q10,且提取率很低,植物提取法的提取率也不高,但茄尼醇主要来自烟叶,总比猪心和牛心便宜,运输和储藏也方便的多,不计研发成本的话,植物提取发的成本只有组织提取法的一半。
1982年度的西捷工厂的产能是150公斤,实际销售额高达180万美元。可就是这样,它创造的利润也就是60万美元,分给杨锐的是15万美元。
虽然在传统行业,这样的利润足够令人兴奋的跳脚,但在动辄成百上千万投资的生物技术领域,60万美元也就是及格线罢了。
若是应用植物提取法,西捷工厂的成本可以一口气降到60万美元,使得利润增加一倍,达到120万美元。
放在全年来看,它的利润突破500万美元都很有可能。
最重要的是,组织提取法摆脱了最难的原料获取问题,产能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进而提高总利润。
若是想在生物技术这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有所建树,这种程度的利润,才是杨锐的第一桶金。
所以,哪怕心里知道于凤的小九九,杨锐也没有时间做出回应。
现在抢出来的时间,每一分钟都是真金白银。
于凤初时觉得委屈,甚至是准备放弃了,但是,接下来的两天,看到杨锐像是写作业似的,一本一本的写论文,一本一本的寄论文,她又有了坚持的动力。
这样的金龟婿,以后可真不一定能碰到了。
已经到了大四,即将毕业的于凤,想法是越来越多。
……
179。第179章 邮寄论文
杨锐将六篇论文,一股脑的装入信封中,填上《生物化学系统生态》的地址,塞进了邮箱,深深的吸了一口寒冷的空气,吐出浓浓的白气,整个人都显的轻松起来。
天寒地冻的,邮政所里只剩下吴倩一个小姑娘值班,她一边烤火,一边注意着杨锐的表情,此时不失时机的笑了一声,道:“杨大才子,你又写文章了?”
两人从小一个院子里长大的,吴倩和杨锐说话就很随便了。
杨锐自己反而有点不太适应,先笑了两声,才说:“是啊,又写了几篇论文,准备发表出去。”
“为啥是几篇论文?不是应该一篇一篇发表的吗?哎呀,你是不是没时间下山来,所以积了好几篇论文才发表?这样容易被人家抢先吧,下次再这样,你不如打个电话过来,我上去取了,帮你邮寄。”吴倩一着急,声音又轻又脆,像是个初中的小女生似的。
按照年龄来算,她也就是个初中小女生。
杨锐听的一笑,心情颇好的道:“你都知道论文是要一篇一篇发表的了,不错啊。”
吴倩脸一红,说:“你都开始给外国期刊写论文了,我总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吧。”
杨锐愣了下,迟钝的察觉到了点什么。
吴倩却是个活泼的性格,一句话说完,就迅速接上另一句:“你还没说要不要我去取论文呢?学校到镇上也不远,肯定是你懒得下来,这样很吃亏的吧,万一被人抢先了,你的论文不是白写了,还是写一篇发一篇吧,别存着了。”
杨锐失笑,道:“不是我懒得下来,是这批论文要整个的发出去。”
“为什么?”
“因为联系很紧密,如果我单发一篇,别人一看,就能根据这一篇论文,将我后面想写的东西,自己推理出来,做了实验,写成论文。所以,我必须把他能推理的部分,都给写出来,给写尽了,这样才不会吃亏。”杨锐要在实验室里,是不会这样解释的,但正因为吴倩不懂,他才有解释的兴趣,觉得这样更加轻松。
精制茄尼醇的实验已经基本完成,如果单篇的发表论文,那就是为人做嫁衣了。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个生物团队在搜集情报,寻找可攻坚的目标,若是有人看到了杨锐的单篇论文,就某个问题延伸研究下去,成果和名声就全都是他们的了。
因此,杨锐必须将一个问题全部解释清楚了,将能做的实验都做出来,才会将成体系的论文发表出去。
在科学界,是没有“点子公司”的出路的。指着天上说,太空中有个黑洞,这就是臆想,和“我见到了UFO”的概念差不多,即使有黑洞被发现了,说这个话的人也早被忘记了。想做霍金,你不光得指出天空中有黑洞,你还得估计黑洞的物理性质,探讨它对周边物质的影响,以及周边物质对它的影响,最终,你得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预言,说明如何证明黑洞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让实验物理学家变成纯粹的蓝领科学家,将荣誉归于己身。
得不到名誉的科学家,就像是没有水的鱼一样,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
吴倩很认真的听着,并思考着道:“既然根据一篇能推理出另一篇,为什么不把两篇合并起来,做成一篇?”
“因为不止两篇,有好几篇呢。”
“那就都合起来呀。”
“全部合起来的话,字数就太多了。再者,它们毕竟是分开的几个论点,不好联系的。”杨锐笑笑。他其实还是不够自信,正常的论文一般在2000字以下,多到五千字就是很大的篇幅了,他的六篇文章挤来挤去的,都快要两万字了,这要是合并在一起,作为科学论文都可以独立成刊了。
外国期刊的编辑也是看头衔,要是有一个“博士”或者“教授”的名头,他弄一篇两万字的文章过去,人家或许还会认真考虑一下刊登问题。连一个本科帽子都没有,要求一本SCI杂志发表一篇2万字文章,杨锐怎么想都觉得不靠谱,期刊社也担心风言风语的。
另一方面,精制茄尼醇虽然是一项很赚钱的技术,可它毕竟是应用性的,就学术性来说,价值不能说是非常高,不一定能令对方有独立成刊的冲动。
正因为如此,杨锐才将这几篇论文继续寄给《生物化学系统生态》。熟悉的期刊能够让他得到不少的便利,不仅节省时间增加效率,也能提高安全性,否则,投给一个新的期刊,要是遇到重修之类的要求,一来一回的耗费时间,很可能就落后于其他相关研究者了。
许多研究者都是如此做的,若是不遇到特别情况,大家都习惯投给熟悉期刊,当然,是在影响因子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对杨锐来说,除非自己觉得写出了影响因子4。0以上的论文,否则还是投给《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比较方便。
期刊的影响因子都是每年计算一次的,在当年度,也没有必要追求小数点后的影响因子的多少。
就后世的经验来看,一名中国大学的研究生,论文若是能登上SCI检索的期刊,无论影响因子是0。5还是1。0,都算是不错,毕业也没有丝毫问题。博士生若是能写出影响因子2。0的文章,在普通大学已能顺利毕业了,写出3。0的文章,已经堪称优秀,落在二本学校的话,还能受到相当的重视,弄不好就是一时轰动。
影响因子4。0的论文,对于高校的老师来说,也是相当不错了。优秀的副教授和普通点的教授,通常也就是这个水平。
至于影响因子5。0乃至6。0的文章,只要有一篇,在普通高校已经可以过的相当滋润。当然,像是北*京这样的地界,6。0的文章还是不够看的,作为汇聚了国内最多资源和人才的城市,北*京高校的教授往往需要8。0乃至更多影响因子的文章,才能活的比较舒服。
由此也能看出校际间的差距。在科研水平落后的地区,一个省的高校数千名教授副教授合起来,三五年内兴许也没有一篇影响因子10。0的文章,但在北*京这样的地方,一个二本学校,一两年就能冒出一篇影响因子10。0的文章。学生若是有志于学术的话,差距是极其巨大的。
本科是科研生涯的小学生,本科生跟着最高水平4。0的教授,就像是小学阶段接受学历高中的老师讲课一样,四年过去,再与小学阶段接受学历本科的老师讲课的学生同场竞技,想赢实在不易。
杨锐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也是无奈,想了想,觉得一次六篇论文也够多的了,遂道:“吴倩,再给我张信纸,我发封快信。”
“你要是着急的话,发快信不如发电报,反正你有钱。”吴倩对杨锐的稿费还是耿耿于怀,她后来也写了文章投稿,始终没有被录用,想想就觉得憋气。
杨锐问:“我要给我国外发电报也可以吗?”
吴倩笑了:“咱们镇的邮政所,从开门到现在,还没给国外发过电报呢,要不我问问?”
“算了,人家都猫冬呢,我也不是那么着急,就用快信吧。”杨锐说着要了纸笔,给《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杂志社写了封短信,仍然是投稿信的格式。
按道理说,他都是《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杂志的审稿人了,用不着投稿信来说明自己的背景和个人信息了,但因为这次的论文数量实在太多,他觉得有必要说明。
六篇论文是按照进度来分配的,但究竟是合并成一篇,两篇还是三四篇,杨锐其实都不在乎,只要能发表了就好。一篇文章里的内容越多,被引用的几率也就越大,总体而言,对杨锐也没什么不利。
当然,若是合并了,杨锐就论文总数来说就变少了,他得告诉期刊的编辑自己不在乎,可以随意合并或单载,免得信件来往,浪费时间。
除此以外,杨锐又顺手写了一封授权信,允许华锐制药有限公司雇佣的律师,代理注册相关专利,并将之放在华锐制药公司的名下。
华锐制药是杨锐的独资公司,香港又是个******,比注册在杨锐本人的名下还要方便。
吴倩好奇的看着杨锐写信,一会儿赞道:“你好厉害,这是英文吧,写的这么流畅?”
“老师教的好。”杨锐说的是景语兰。这个温婉的大美女的英语相当有水平,一对一的教学效果也很不错。杨锐的应试能力也许没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在应用方面,确实收获不少。
吴倩眼珠子一转,也问:“是不是那个特别漂亮的英语老师?”
“这个你也知道?”
“镇里都传遍了,说是大城市来的漂亮姑娘。”吴倩娇笑道:“你不会以为,这么大的事,还能藏起来让人不知道吧?”
“这算是多大的事。”杨锐失笑,将信纸叠好,放入信封,粘上糨糊。
吴倩递给他邮票。
杨锐拿在手里,就有点贴不下去了,问:“用鸡票寄信,浪费了点吧。”
“鸡票?这也太难听了。不用它寄信用什么?这是新送过来的邮票。”吴倩拿出来的,正是81年发行的鸡票。邮电部一共发行了900多万枚,大部分是用来寄信了。
和80年发行的第一张生肖猴票相比,鸡票的价值差了不少,到30年后,价格只有猴票的三十分之一,但也达到了三四百一枚的程度。
杨锐的这封信,要用整整一排的8分鸡票才够,随便算算,就是大几千上万块。
这么寄信,杨锐心理上有点负担不了。
“换个别的邮票吧,怪浪费的。”杨锐又说了一遍,将鸡票递回去一半,又收了回来,道:“得,贼不走空,来都来了,你把邮政所里的邮票都给我拿出来瞧瞧。”
“都拿来,你知道有多少吗?你要做什么?”吴倩噼里啪啦的问了出来。
杨锐笑笑说:“收藏。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买点邮票,放家里。”
“我买这东西做什么,弄不好就让侄儿给撕碎了,不如寄信的时候买。”吴倩眨眨眼,又道:“你是要集邮吧,集邮得买以前的邮票,越早越值钱,新邮票没意思。”
“我喜欢新票,好看。”
“怪人。”吴倩娇嗔一声,还是去拿邮票了。
杨锐表情异样且期待的留在柜台处等待。
中国最早的集邮热,就是80年代初期开始的。不过,席卷全国还得等上好几年。在82年,即使是大城市的邮市也称不上火爆,西堡镇乃至溪县,都没有一两个集邮的人,在邮政所工作的吴倩,也就是知道集邮的概念,却从未接触过。
应当说,82年的中国,也没有几个有兴趣又有实力的收藏人。
一本上百张邮票的集邮册,卖到二三十块钱就足以令藏友津津乐道好几天了,大部分情况下,蹲在城隍庙和邮局门口的人是以交换为主。两个人遇到一起,就互相翻看对方的集邮册,既能过足眼瘾,有想要的邮票,也可以讨论互换。
直接出钱,大批量的购买新票的人几乎没有。毕竟,80年代人都是吃工资的,一版80张的生肖票,票面价值六块四,一家三口双职工的城市居民,一个月也就攒个五六块钱,若是外地人,还得存着钱买火车票回家,哪里有闲钱买邮票。
能每月花三毛二,买一组四方连的都算是有实力的邮友了。对比一下也能理解,一盒大前门才三毛六,一盒大雁塔才两毛六,普通的地方机关公务员抽的是9分钱的羊群,又有几个舍得月月买新邮的,那种每月买一版邮票回家的,不是有灰色收入,就是新时代的败家子。
此外,杨锐知道猴票值钱,82年的中国人却是不知道的。同样是生肖票,30年后的80版猴票价值万元,81版鸡票就只有三四百元,82版的狗票更是只有四五十块,若是有人省吃俭用的买了狗票,一直持有到底,算上通货膨胀,究竟是赚是亏,却也难说。
所以,80年代的集邮人,关心的依旧是旧票。所谓物以稀为贵,清代的万寿邮票,陕甘宁边区的早期邮票,才是80年代集邮人心目中的好票,相比之下,后世炒的风风火火的生肖票,文*革票,现在都鲜有人关心。
杨锐早就决定,赚了钱以后,买一堆的邮票送给表哥段航。因为在《新概念英语》印刷的时候,段航夫妇是以自己的名义,贷款12500元,借给了杨锐,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如果不是表哥段航够义气,表嫂也够贤惠,杨锐没钱印刷《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弄不好就要把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全部砸在手里。
那样一来,他得到的就不是第一桶金,而是第一桶债了。
在80年代初,欠债上万元可不是说笑的,数年乃至十数年不能翻身都不稀奇。
早前,杨锐也没有余款做收藏,他得随时准备着资金添置仪器和实验材料。
现在却不一样了,他拿到了西捷工厂的分红,而且往后的每个季度都有分红,如此一来,买邮票的花销,也就不算什么了。
“买些给表哥,剩下的就当给自己买保险了。”杨锐摩挲着下巴,莫名其妙的笑了出来,这要是买一堆邮票藏家里,还真是穷光蛋了都不怕。
……
180。第180章 你想做什么
杨锐开口要邮票,吴倩尽管不理解,还是跑上楼,打开柜子,把存库的邮票各挑了几种,抱了下来。
80年代寄一封信,通常只要8分钱的邮票,要信封的话再加两分。所以,猴票鸡票这些生肖票,现在都是8分钱的。
西堡镇算是个大镇,邮政所里常年存着几千块的邮票,按个数算,就是好几万枚,要几百版之多,吴倩就是想抱也抱不下来。
她尽可能多拿了一些,放在桌子上,道:“你挑吧,想要哪些就拿哪些。”
“这几个是普通版的不要了,生肖票都给我……猴、鸡和狗都要,尤其是猴的,有散票也给我。T打头的邮票的话,风筝好像也可以……”杨锐在等待期间,就从脑海间找到了以前看过的集邮资讯,里面的内容,让他自己想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翻阅过,现在却都用上了。
杨锐也不追求利润最大化,选着价格差不多的就都收下了。
中国邮市最繁荣的阶段,应当是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九六年九七年的时候,任何一张邮票都有了翻倍以上的增值幅度,作为邮市风向标的猴票,在97年的价格是2000元每张,而在2003年,却是1200元。
因此,以投资来说,持有邮票到90年代中期也就差不多了,15年时间,多的增值上万倍,少的增值数百倍,正常来说都不会亏。
当然,前提是现在能拿得出钱来投资。
杨锐手里的人民币资产足有数万元之多,除了部分用于购买国产的仪器以外,也就是吃吃喝喝了。就现在的消费水平,他不等手里的人民币用完,肯定就有新的收入。
事实上,他持有的美元在这次订购仪器以后,都能有剩,80年代的中国,房地产都尚不存在,除了购买邮票,也没有其他的投资渠道了。
与其学普通人那样,买一堆名烟名酒放着等84年的涨价,杨锐更倾向于购买邮票。
它除了是最近一些年增值潜力最大的投资品以外,还具有体积小的优点。
几千块钱的东西,一个大箱子里就能放下,换成其他投资品,要一口气存放十几年,可就麻烦了。
到90年代中期,将邮票全部抛售以后,就可以接着房地产和股票的茬儿继续投资。
若是要躺着过一辈子,杨锐觉得,自己差不多都把路子看好了。
吴倩却没想到杨锐看好了这么多邮票,随便算算,柜台前已有上百块的东西了,杨锐还让她将相同的邮品都搬下来。
吴倩顿时麻爪了,问:“你这哪里是集邮,简直是囤积居奇,有这么集邮的吗?”
“你管我怎么集邮呢,反正,这些我都要了就是了,你们所里再进货好了。”杨锐对购买邮票一点心塞都没有。
在整个80年代,从来没有听说有人因为买的邮票多,或者卖的邮票多,就被抓起来的。甚至到了80年代末,邮币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百万元级别的邮票买卖,也不见政府有阻止的意思。应当说,这就是中国最安全的投资市场了。
杨锐只要公平买卖,在邮票上是不会栽跟头的。
这年月,越是大城市的人,越是高官显贵,越是喜欢这种活动。
再过两年,随便站到某个部委的大楼里,吆喝一声,就能找出十几个人组织一个集邮协会,其普及程度,远远超过围棋。
用邮票送礼也即将成为腐化干部的新手段。一版几千块的邮票,只要隐去购买时间,就变成了面值几元的印刷品,其与后世商人竞购瓷器字画送礼是一个道理。
吴倩望着杨锐的表情,问:“你是真的要买?”
“当然。”
“真的?”
“还问?”
“我也不知道邮票这么重啊,我要是搬下来,你不要的话,还得我再搬上去呢。”吴倩嘴上说着抱怨的话,眼神却是笑眯眯的。
杨锐点头,又问:“用不用我帮忙?”
“财务室才不让你进去呢。”吴倩卖了个萌,蹦蹦跳跳的上楼了。
杨锐在柜台后面喊:“小心搬用,弄皱的不要。”
“知道了。”吴倩的声音清脆的像是鸟儿似的。
一会儿,吴倩将两个纸箱,分别搬下楼,里面满满的都是整版的邮票。
小而精美的邮票非常漂亮,天生令人有整理和收藏的冲动。杨锐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收藏邮票的快乐,虽然持续的时间不久,当时也没有多少收藏资金,但是,快乐是等同的。
“算一下账吧,我都要了。”杨锐依次看了一遍,颇为满意。国人目前集邮,主要还出于兴趣爱好,要么就是大家都集我也集,许多人连品相都不在乎,就每天蹲在传达室里撕邮票。像是80版的猴票,要到92年第二轮生肖票发行,才会突飞猛进的涨起来,现在算不得流行,邮政所里也有撕着卖的存货。
杨锐粗略的算一下,吴倩搬出来的邮品价值到90年代,能有二三十万,要是到时候出售转炒房的话,也能混小半个亿万富翁了。
吴倩此时也算出了总价,停下算盘,有点吃惊的道:“一共是1280块六毛四,要不我放回去一点?”
1000多块钱的邮票,邮政所都是放着慢慢卖的,吴倩很难想象有人把它们运到家里去放着。
有这么多钱,买台电视机多好。
杨锐一点都不觉得贵。
投资1200元的邮票,放10年以后增值200倍,即使是在80年代的中国,也是极其惊人的回报了。
最重要的是,这笔钱的增值并不需要经营,投资者只要将它好好的放置着,就能按期得到收益。除此以外,买邮票还不用票据。
杨锐越想越觉得划算,把兜里的三百多块钱都倒了出来,说:“没带那么多,我先拿走一部分,剩下你给我留着,我回去了以后,再让人来取。”
吴倩可不觉得杨锐买邮票划算,见他没有全部买走,反而松了一口气,说:“你要是不想买了,就派人来说一声也行,我再搬回去就好了。”
“我一定来取。”杨锐时间精贵,好不容易扫一次货,可不想白费功夫。
吴倩没好气的瞥瞥他,帮他算了300块的邮票。
杨锐选最值钱的拿走,且将散装的猴票小心的收在包里。
说是散装猴票,也有不少是双联三联或者四方连的,都是寄信人来买邮票的时候,邮局工作人员撕下来的,有些外沿受到了损害,但基本都是全品相的邮票,想来能卖出不错的价钱。
出了邮政所,杨锐转身进了信用社,和柜员预约了取款。
他手里的人民币,大部分是现金,少部分来自史贵的外地汇款,只要有机会,杨锐都会想办法把钱取出来。
信用社的利息其实很不少,年息接近8%的样子,和后世的银行贷款相差不多,但杨锐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总是不愿意在现在的银行里放太多钱。
西堡镇里唯一的金融机构是信用社,那就更不让人放心了。
1500元的预约取款不多不少,并没有让信用社的柜员多看他两眼。
国人的收入固然不高,存款却是不少的,农村买种子化肥,或者买大件电器的时候,取千把块钱也是平常。
当然,普通人家是存几年的钱,一次取出来使用,杨锐却是用来零花了。
填写了预约单,再出了信用社,杨锐抱着纸箱,干脆找了辆去西寨子乡的拖拉机,回家去了。
宿舍里存放邮票终究不够安全,若是弄坏了品相就亏了。
拖拉机甩着“噗噗噗”的黑烟,消失于路口,原本坐在信用社对面餐馆吃饭的张博明一跃而起,冲进了信用社。
这些天,他想找杨锐的把柄,找的脑仁都痛了。
尽管有一个水利厅厅长的老爹,张博明身边却是一个跟班都没有。现在的官二代还不讲究排场,张博明手里也没有钱养人。
在不敢麻烦老爹的情况下,张博明想找杨锐的茬儿,就只能自己想办法。
现如今,最能了解一个人的方式是看档案,杨锐的档案放在西堡中学,张博明找赵丹年要求了,却被拒绝了。
对赵丹年这种老革命,张博明一点办法都没有,想在西堡中学里打听一番,同样效果寥寥。
就在他准备回平江,找狐朋狗友们商量一番的时候,杨锐在信用社办业务的样子,被张博明给看到了。
一个中学生,在信用社里有什么业务?
想到杨锐2000余元的巨额稿费,张博明觉得很有必要查问一番。
“我朋友刚来办业务了,办好了没有?”张博明也不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