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听不懂具体内容也没关系。杨锐只要几个单词,也能猜到景语兰在说什么。与后世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运动过后的平反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什么人平反,怎么样平反,都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例如贺龙就是82年10月才彻底平反,到83年中组部统计的时候,一共落实平反政策的有300多万人,想想也知道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景语兰的遭遇是不幸的,却不是孤独的。
  杨锐不禁有些怜悯,劝道:“情况总会好起来的。现在,你弟弟有了工作,你家里人就不用担心你们了。再过几年,无论你父亲的结论是好是坏,你们都有能力照顾老人了。”
  景语兰讶然:“你听懂了?”
  别看她说话的时候轻描淡写,几乎用不着思考,但这种语言能力,却是远超普通人的,就适才的一阵对话,景语兰是觉得杨锐听不懂,才畅快的诉说了出来。
  杨锐本想开个玩笑,看她的表情严肃,心里一动,说:“我猜的。”
  “怎么猜的?”
  杨锐笑笑,道:“你的句子里有几个音译的词,还有特定用法,我知道这几个单词,再猜上下文,差不都就知道你在说什么了。”
  这是后世英语听力的基本方法,不管是高考英语,还是英语四六级,出题人就不准备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完全听懂,某些情况下,优秀水准的学生也不可能将听力全听懂,七分靠听三分靠猜算是比较有良心的卷子了。
  相比之下,景语兰用的语法虽难,语速虽快,却因为有时代背景,反而更容易猜到。
  不过,杨锐的听说能力显然出乎景语兰的预料,她重新打量了一番杨锐,露出笑容,道:“你确实挺有悟性的,好吧,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英语家庭老师了。”
  “老师好。”杨锐乖觉的重新打了声招呼,老实不客气的将凳子搬到了景语兰的身边,令两人几乎是肩并肩的坐在了一起。
  家庭教师和学生的故事,也是养育了一代人的影片的主要类型了,值得期待。
  ……
  
173。第173章 学霸之气
  
  “你坐开一点。”景语兰也不用英语了,中文的声调严肃非常。
  杨锐露出纯洁的小牙齿,说:“写字台就这么大,我坐到边上,就没法用桌子了。”
  他如今独霸的宿舍是校长赵丹年特批的,人虽然少了,宿舍却不会变大,原来的高低床搬了三个出去,却又加了一个书柜,一张教师用的写字台和一把靠背椅,房间正中还有煤炉以及烟道,空间愈发狭小,两人并排一坐,就快挨到书柜了,地方的确不大。
  当然,也不是完全挪移不开。
  景语兰左右看看,将自己的椅子向左侧靠墙,腾出了一拳的距离。
  杨锐呵呵的一笑,当没看见,半侧身向她斜了斜,再次靠近,问:“咱们从哪里教起?”
  景语兰瞥了他一眼,猜不透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说起来,杨锐也就是18岁,虽然帅的惊天动地,毕竟还是个毛都没长齐的男生。景语兰26岁,工作都有四五年了,理所当然的觉得杨锐还小,以她的性格,也不会做出什么激烈的动作,只是微微侧身,尽可能的调整了两人的坐姿,使互相不会碰到即可。
  这也是要看脸的,换成其他普通帅的小男生,女人要求的安全距离会不减反增,丑的更不用说,安全距离无限大。只有帅到一定程度,安全距离才会有所减少,在尚是陌生的情况下,允许他靠近一些。
  另一方面,杨锐和景语兰也不能说是完全的陌生人了。
  景语兰用英语倾诉心情,无论杨锐听懂了还是没听懂,她对杨锐本能的会有熟悉的感觉。
  若非如此,像杨锐如此得寸进尺的靠近,景语兰肯定是要起身赶人的。这几天,凑到她身边的男人们,也都体会过景语兰划定的底线。
  潜意识里,景语兰的底线是缩短了。
  “咱们从语法教起吧,我看你的从句还不是特别熟练……”景语兰一心一意的要做好自己的家庭教师的工作。杨锐外公帮她弟弟解决的工作,对此时的景语兰来说是无比重要的,因为弟弟到了找对象结婚的年纪,她不想自己被耽搁以后,弟弟也被耽搁。
  对80年代人来说,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有工作才能有收入,有工作才能有票证,有工作才能有房子,有工作才能娶媳妇……城市人如果没有工作的话,即使是万元户,也买不到房子,娶不到媳妇,许多个体户的遭遇就是明证。
  杨锐却到“语法”,顿时一颤,这东西学起来太苦了,他连忙道:“景老师,您在外国学过英语吧?当地是怎么教英语的?难道也是从语法开始学的?”
  景语兰摇头,说:“国内和国外不一样,我在国外是先学会说话,再背单词,然后学语法,和国外的学生一样。但是,你现在没有这样的条件,又面临高考,先学语法才是最正确的,首先是考试的语法题多,其次是先学语法,能更快的理解英语体系,加快学习进度。”
  “学了语法的人,连英语都不想学了,还加快什么学习进度啊。”杨锐立刻抱怨。他读书的时候就对语法深恶痛绝,高考和考研期间,都没少受这份苦。说起来,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为了应试就只能走捷径,结果难以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大纲和训练计划。
  不过,换一个方向,若是无应试纯素质,不愿意学的人干脆就不学了,有什么学习大纲和训练计划都是闲的。
  景语兰颇为理解,想了想道:“你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咱们不用重头学起,只是从句和一些高级时态,大概八九个课时就能完成,到时候,你的英语成绩肯定能有提高。剩下的时间,咱们再做一些轻松的事。”
  “做轻松的事?”杨锐瞬间想歪了,甩甩头,道:“我的目标不是应试英语。我的高考成绩足够报考理想的大学了,现在学英语,我就是为了使用。”
  景语兰不理解,道:“如果不是为了应试,为什么要选择现在来学?等高考结束以后再做不是更好吗?也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了。”
  高考前的时间堪称寸金难买寸光阴,像是锐学组的学生们,哪怕身边有参观的老师,亦是头都不抬一下的埋头苦学。
  经过这么几年的培养,全社会对高考的重视程度已经提高到一个相当的阶段。应该说,高考的火热与全国性的文凭热是相辅相成的。当同时进单位的大学生变成火箭干部,中专和中学生就要蹉跎数年的情况不断在周围发生的时候,人们的想法自然会有改变。
  景语兰也是出于对杨锐的负责,细心的道:“你现在的成绩的确很不错,但在未来几个月里,成绩还会有非常大的变动。我不知道你理想的大学是哪所大学,但就我所知,要想进入北大清华等著名学府,你的全省排名要在三百以内才行,中科大兴许要前50名才能报,考场上,弄错两道题,这些学校就要失之交臂了,你现在可不能松懈。”
  对普通学生来说,的确如此。
  实际上,景语兰已经是往宽里说了。
  在刚刚过去的82年高考,北大和清华在河东省的招生名额总共也不到100个,算上规模向来很小的中科大,以及文科为主的人大,四所名校的理科招生人数不过150人。按照文理分科的标准,要入四大名校,全省排名必须在百名以内才保险。
  不过,现在的高考报名都是分未出,先报名。估分会有误差,对各自的名次亦会有误差。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总是有独特的目标,比如哈工大在2000年以前就很受欢迎,一度能与四大名校相抗衡,但到了二三十年后,却是连第二集团都勉强了。
  这样的学校,也会分流一些高分考生。
  但不管怎么算,全省排名两百的学生,就必须靠着估分和报考的准确才能进入四大名校,排名三百的希望就很渺茫了。
  从全国算来,四大名校加起来,也招不到1万人,平均到一个省,文理科各150人,已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了。
  杨锐默默下巴,多少有些难以解释自己的自信。
  “咱们先从定语从句开始吧,这是英语中至关重要的一种从句,也是使用量非常频繁的,必须要熟练掌握……”景语兰以为自己说服杨锐了,从随身的小包里掏出一个本子,摊开来准备讲课。
  杨锐苦笑:“景老师,我的目标可不是英语专业人才。”
  “要想学好英语,从句是必不可少的,这与是不是英语专业人才没关系。”
  “我对英语的要求,也就是能与英语国家的人正常交流,从句除了让句式复杂和优美,本身不影响交流不是?”杨锐据理力争。
  景语兰毫不犹豫的纠正杨锐的谬论:“你可以不说从句,但别人说从句的时候,你听不懂怎么办?如果让对方重新用简单句子描述,这就不是正常交流了吧?”
  杨锐不得不拿出捷利康做挡箭牌:“景老师,我这么说吧,英国的捷利康公司和我有合作关系,我写的论文,他们觉得不错,因此投资建设了现在的西捷制药工厂。如今,西捷制药工厂渐渐步入正轨了,我也希望自己的英语水平再好一点,能和捷利康公司的人直接交流,而不是时不时的要借助翻译,或者互相猜测……我觉得,语法过得去就行了,重点是要双方能互相听得懂。”
  “互相能听懂,这个要求可高可低,我前面用多个从句说话,你听的懂吗?”
  杨锐必须回答:“听不懂。”
  “那你还是知道我说了什么?”
  杨锐抬头看向景语兰,这是什么情况,恬静的女神算起了老账?放在言情片里,妥妥的自投罗网的节奏。
  景语兰似乎也觉得说的不对,扭了一下头,道:“所以说,互相听懂这个要求,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如果只要求日常对话,背诵几百个例句,再有一段时间的练习就能做到,可你要想和英国人自如的交流,不用对方特意迁就你,估计要一两年时间。最难的当然是让英国人当你是本国人一样说话,很多印度人从小学英语,也要到大学阶段,才能做到这一步。”
  “第一种我其实已经能做到了,咱们就以中间这种为目标,但我还是不想专门学语法,咱们一边聊天一边说语法怎么样?”
  景语兰有点犹豫,道:“先从语法开始学,效率更高。”
  “咱们不用这么高效率,我最近没那么忙。”参观团就在西堡中学,他们不走,杨锐也不好肆无忌惮的钻实验室,此外,他前段时间的实验进度快,姚悦等实验助手的进度慢,等等他们也不会影响到总体进度。
  杨锐是将学英语当作一件放松的事,才同意外公找的补习老师,如果扎住劲去学,那就本末倒置了。
  人的精力总归有限,他离参加国际会议什么的,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学术圈也是讲资历的。
  景语兰迟疑片刻,没有在劝,反而用英语道:“马上就要高考了,你怎么会不忙?”
  “这就开始了?”杨锐笑了一下,随口答道:“我第一轮复习全结束了,现在是巩固成绩阶段,算是劳逸结合吧。”
  “不能放松的,我听你外公说,你预考的时候,数理化三门都是满分,的确考的很好,但是,下次考试,再想得到满分成绩会很难吧,所以,你还得好好复习。”
  杨锐微笑的道:“我下次考试,数理化一定还是满分。”
  “这么有信心?”景语兰分明是不相信的。她也是一路读书读到了大学,比起英语来说,数理化的难度更是令她印象深刻。
  杨锐不由的撇撇嘴,干脆换成中文,道:“这么说吧,我这次预考,数学考了120分,不是因为我只能考120分,是数学卷子只有120分。”
  景语兰一愣,只觉得学霸之气扑面袭来,定睛一看,却是杨锐不知什么时候贴近自己只剩下二三十公分,呼吸都触到了脸。
  ……
  
174。第174章 言谈甚欢
  
  “坐开点。”景语兰一着急,先说话再后缩,气息如兰,直直的扑在杨锐的脸上,两人像是气流交换似的。
  景语兰不能抑制的脸红了,对于从未近距离接触过异性的女生来说,双方的呼吸交融,简直与直接触碰没什么两样。
  杨锐看着她脸颊上的酡红,有些惊讶又有些得意的向后收了些,装纯洁的问:“怎么了?我说错话了?”
  “没有,就是有些大言不惭。”景语兰也分辨不清杨锐是真的不懂还是装傻,但语气是没有初期那么客气了。
  杨锐呵呵一笑,道:“你没看我卷子就说我是大言不惭,武断了吧,得,咱们现在先学英语,你也不用管我其他课程有没有时间,英语练习的时间,就是留给英语练习的,咱们以实际应用为标杆,高考我自己来处理。”
  “你先向后坐些。”景语兰顾不得反驳杨锐,先用英语说了一句。
  用英语来说,似乎能让心里的羞涩变少。
  杨锐神色不变,看着她的笔记本,道:“我以为你要讲课,坐开的话,我就看不到笔记本上的字了。”
  “你有近视?那要尽早配眼镜。”景语兰顺势看向杨锐的眼睛,只觉得黑漆漆的眸子异常的好看,瞅了一眼,连忙转头。
  一时间,景语兰又慌乱了起来。
  杨锐哪里知道多变的女人心,还顺着景语兰的话,道:“没有近视,但视力也不是特别好。”
  他的视力其实非常好,现在又没有电脑和手机,连电视都是稀罕货,夜里点灯看书倒是有点费眼睛,但杨锐一直有注意,锐学组的经费可是买了多盏大灯亮在教室里,不仅是他,整个学校的学生都跟着受益。
  不过,好学生的眼睛不好是很普遍的,80年代的眼镜很贵,度数不高的学生往往不去配镜,景语兰亦不会多想,微微皱了一下眉,道:“不讲从句的话,咱们今天就不用笔记了。”
  “那还是别讲从句了。”杨锐也不是真的要占便宜,只是看到美女家庭教师什么的,下意识的有了联想,并少量的付诸行动罢了。
  见景语兰脸上的红色至今未消,杨锐觉得今天家庭教师の授课福利应该结束了。
  向后看了看,狭小的房间也没什么地方了,杨锐干脆搬了个小板凳,坐到了炉子边上,问:“这样可以吗?”
  “可以了。”景语兰突然变的不好意思了。杨锐这么痛快的坐到一边,说明他的心理是坦荡的,指不定原本没有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毕竟还是个高中生,也许啥都不懂呢。
  景语兰自己胡思乱想着。
  “咱们设定个主题吧,就说你的工作怎么样?”杨锐却是准备多了解一番景语兰。
  在1982年遇到个美女也不容易,遇到个气质外貌都是上上的美女更难。毕竟,如今既没有高超的化妆技巧,也没有强悍的美颜PS,更没有能人所不能的整容技术,要天生丽质,且谈吐优雅,实在是一件小概率的事,就算不发生什么下特殊事件,聊聊天也是很愉快的。
  对话原本就要有一个主题的,杨锐选择了主题,景语兰没有反对,权作默认。
  她平常很少有机会与人谈论自己的事,父亲的身份和罪名,家庭的拮据和困难,只是不断的增加景语兰的压力。
  如果不是运动结束,又有父亲的老部下帮她找了工作,景语兰早就崩溃了。现在即使勉力坚持着,母亲不停的上*访,弟弟不断的待业,父亲虚弱的身体,也都像是重重的石头一样,压在她心上。
  景语兰很需要一场畅快的聊天,用英语,用从句,用从句的从句的从句,将一切的不忿和重压,都宣泄出来。
  为了避免再有特定用法被杨锐猜到,她时不时的还会蹦出一两个俄语单词。
  杨锐不以为意,猜到也好,猜不到也好,这次聊天,亦是他自穿越以来,最舒服的一次。眼中看到的是亮眼美女,耳中听到的是侬侬软语,鼻子里嗅到的是芬芳气息……
  两人越聊越愉快。
  景语兰一会儿用简单英语和杨锐聊天,一会儿用复杂英语和俄语诉说情怀,一会儿又纠正杨锐的语法错误,劳逸结合,效果颇好。
  同时,杨锐也尽力做好一名学生的义务,不停的给自己的家庭教师添水,时不时的捣一捣房间中间的炉子。
  小小的宿舍,很快热的穿不住大衣了。
  景语兰自然而然的站起来,将风衣脱下来挂在椅子上。
  她里面穿了件手工毛衣,纯黑色的细线织成,原本应当是偏保守的服装,套在凹凸有致的身材上,却变成了另类的诱惑。
  “福利啊!有个家庭教师真好。”杨锐像是老地主似的吁一口气,再用捅条使劲的捣煤火,将炉子烧的更热了。
  景语兰一无所觉,继续做着英语对话。
  煤炉的温度终究有限,即使杨锐再怎么调戏里面的煤块,也不足令人热到穿不住毛衣。
  相反,景语兰觉得环境不错,反而放松了不少。
  直到下课的铃声响起,景语兰看了表,才惊觉道:“学生快放学了,咦,你怎么没上课?”
  “我早就开始自习了。”杨锐调戏煤块也调戏累了,丢下捅条,伸了个懒腰,突然问:“饿吗?”
  “啊?”
  “我弄点吃的,你等等。”杨锐是家中常备美味,不如此不足以奋起余勇,想想鸭绿江畔的白头山家族每天都吃鱼子酱,想想北*京机场每天都有飞机来往于巴黎运送红酒和牛排,奋斗的信念自然就强壮了。
  景语兰却被眼前的环境和待遇给弄混了,疑问道:“你不等室友来了再做吗?”
  “我没室友,这间房子是特批给我的。”
  “这么好?”由不得景语兰惊讶,杨锐现在享受的的等于是教师待遇。而西堡中学的教师,或许在别的方面不如平江市的教师,住宿条件却是超过的。
  西堡中学地盘不小,又是独立于半山,学校申请些砖瓦水泥,就能给每个教师盖起平房来。平江师范学院就不同了,家属区早已被老房子给填满了,五六十年代就在学校工作的老教师,也需要更大的房子来容纳两代乃至三代人。如景语兰这样的年轻教师,能住到单间就不错了,房屋面积还比不上杨锐的宿舍。
  “我去拿东西,小心风吹进来。”杨锐淡定的笑了笑,转身去开门。他可不觉得十多平米的平房有什么好的,
  门外。
  张博明几乎都要冻僵了。
  整排的宿舍前面是各自的柴房,里面堆着柴火、煤块、砖瓦、破旧的课桌等等半废弃物。
  宿舍和柴房之间形成的甬道,整天都吹着风,异常寒冷。
  要不是追逐美女而锻炼成的钢铁意志,普通人连十分钟都站不住。
  张博明站了十分钟以后倒是想要离开,但到了那个时候,他已经僵硬的不想走路了。
  听见杨锐开门的声音,张博明下意识的躲了一下,却是腿一软,栽倒在地,想想宿舍里的“欢声笑语”,张博明头杵着脏兮兮的土,险些哭出来。
  “呦,您在这呢?”杨锐见到张博明也挺意外的。
  “正好路过。”张博明抖抖索索的站了起来,却把头伸到门里,故作惊喜的看了一眼景语兰,咧嘴道:“景老师,我们正准备去食堂吃饭呢,你去吗?”
  杨锐没给景语兰选择的机会,呛声道:“我正准备晚饭呢,不必去食堂了。”
  张博明冻了小半天,不满都积累到max了,满是讥讽的道:“你一个学生,能做什么饭?今天晚上,食堂准备了一锅羊肉,是赵校长专门招待各校老师的……”
  想着暖洋洋的羊肉汤,张博明就忍不住抽动鼻子,物资匮乏的年代,当官的家里也没有余粮,出来上班的,嘴里就更淡了。
  杨锐听的呵呵一笑,说:“你晚上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注意下,看能不能找着羊肋排。”
  “啥意思?”
  “字面的意思。”杨锐说着话,推开柴房门,从里面取出一个盆,一口锅,一个袋子。
  张博明就在旁边,抬眼一看,就见满盆的羊肋排,被洋葱、姜片、辣椒和胡椒腌着,还能闻到淡淡的黄酒味。
  “这是什么?”张博明眼都看直了。两个脸大的盆,要是装满了肉,怕得五六斤重。
  杨锐笑笑,故意道:“房间里烧着炉子呢,肉放不住,柴房里的温度刚好。”
  “我说的不是这个。”张博明接着恍然大悟,道:“你偷食堂的肉?”
  “食堂的肉是我送的。”杨锐撇撇嘴,道:“你们一群又一群的参观团,和蝗虫似的,你以为西堡中学的财务能顶得住你们这样吃?屁事不干,白吃一只羊,还不乐意?”
  张博明被骂也不脸红,却是诧异的道:“你哪里来的肉?”
  杨锐笑笑:“敢情我说了这么多,你就惦记着肉了?”
  完了,他也不答张博明的话,端着羊肉盆儿,进入了宿舍。
  张博明舍不得景语兰,跟着杨锐进门,还把门给关住了。
  房间里炉子烧的正旺,张博明顿时觉得一股温暖之气笼罩着自己,舒服的直想睡觉。
  然而,身着细线高领黑毛衣的景语兰却更抓人眼球,张博明盯着她,就好像已经到了梦境。
  景语兰突然觉得很不自在,转身就将椅子上的风衣拿起来,套在了身上。
  张博明来自的文艺之心备受打击:凭什么杨锐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就穿毛衣,我来了,你就穿风衣?
  噼啪……
  油溅的声音响起,却是杨锐将整盆的羊肉,都倒在了铁锅中,并在大火下翻炒,不一会儿,切成两个核桃大的羊肉块就变的焦黄诱人,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张博明喉头蠕动,脑中刹那间变的一片空白。
  ……
  
175。第175章 美羊羊
  
  杨锐一心一意的捣鼓他的羊肉。
  河东的牧区很少,西堡镇附近更是一个都没有,这锅羊肉,还是西堡肉联厂派车采购元旦福利的时候,从宁*夏拉回来来的羯羊,杨锐听说了,通过大舅,方以西捷工厂的名义,挑了一头30斤重的好羊。
  比起河东本地的圈养羊,喝着黄河水,吃着甘草长大的放养羊,分外的美味。
  这是因为放养的区域更大,羊群与世隔绝,染病的几率更小,可以更少的使用药品,并放养一些抗病能力弱,但肉质的羊。相比之下,圈养的羊活动空间小,环境也比不上牧区洁净,为了抵抗疾病,首先就要选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并且加强药品的使用。
  正是品种和养殖方式的不同,令羊肉的美味在南北分化。
  北方人食用羊肉的历史很长,有很多人喜欢羊肉。南方因为缺乏牧区的缘故,有些人甚至从来没有吃过羊肉,不仅如此,许多南方人买到的羊肉因为种种原因,给人的印象却是膻气十足,以至于见到就掩鼻而逃,进而难以理解有人会喜欢羊肉。
  事实上,好的羊肉是不膻的,这就像是好的河鲜不会发腥,好的海鲜不会发臭一样。
  当然,牧区放养的羊因为终年不洗澡,也没有条件去洗澡,活着的时候,一定是免不了膻味的,但羊被宰杀了以后,却不一定有膻味。
  除此以外,羊的性别也会决定肉质的高低。
  母羊是不好吃的,因其肉质软而韧,多次生育的母羊更像是母猪肉一样,嚼而不烂,食之无味。
  公羊亦不好吃,膻味十足,肉质硬而韧,作为种羊的公羊更像是种猪一样,味同嚼蜡,膻腥异常。
  唯一好吃的羊肉是太监羊,也就是所谓的羯羊。
  羯羊是将新生的公羊去势,也就是阉割以后,放养长大的。
  而在牧区,新生的母羊会被用于继续繁殖,数百乃至上千头的羊群只会有一只公羊做种羊,剩下的公羊通通都是羯羊。
  在南方,是很难效仿这种养殖方式的。圈养的范围有限,不能无限制的增加母羊的数量,所以,大部分的母羊都要被养大卖掉,阉割小羊却是个技术活,阉割不干净是没有意义的,阉割太过则会令小羊致死。
  草原上,即使不是每个牧民都擅长阉割,可十里八乡的,总能找到几位手艺好的。而在非传统养殖区,能做到此点的人就不多了,味道自然参差不齐。同样困难的还有马匹阉割,解放军畜牧大学要专门开课教授兽医们如何给军马去势,以免因为技巧问题,使得太多军马死在手术台上。
  杨锐作为一名生物专业的研究生,稍加注意,就是一只专业吃货了,别说选择羊肉了,他还做过羊肉的风味分析,就国外的结论来说,4…甲基辛酸,4…甲基壬酸和4…乙基辛酸是羊肉膻味的主要提供者,以此为基础做的脱膻研究,也很是养活了一些专家教授。
  杨锐用来腌肉的姜片、辣椒和大蒜都有脱膻的作用,加上品种、性别、年龄、饲喂条件和位置都异常出色的羊肉,只翻炒两分钟的时间,1000多种烷烃、醛、酮、醇、内酯及杂环化合物就开始在空中汇集,引得人口水横流。
  “去柴房拿点炭过来,压压火。”杨锐看着所有的羊肉都有两三成熟了,方才停手,命令起了张博明。
  “为啥要我干?你自己的事,自己做。”张博明不爽。
  杨锐呵呵了两声,道:“你死乞白赖的呆在我宿舍,还想不干活?不干就滚蛋。”
  张博明也不好白赖在那里等投食,道:“我干不惯这些。”
  “算了,我去吧。”景语兰冉冉起身。
  “你是客人,他是不请自来的,你不让他做点事,他也不好意思呆着。”杨锐没有赶走张博明,是担心景语兰为了避免风言风语也离开,但支使一下张博明是自然的。
  张博明怎好让景语兰去搬煤,抱怨了两句去柴房了。
  回来以后,杨锐又让他将送来的煤压在火上,换了一口铝锅,又挥手让其闪开。
  张博明哼了一声,嘴里说:“装模作样,看你能做出什么来?”
  “有种你别吃。”杨锐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留。
  景语兰微微一笑,将头扭了过去。这么香的味道,连她都忍不住,张博明估计要在有种和有肉吃两者间纠结一阵了。
  杨锐动作缓慢的将袋子里的土豆给洗好切块,平铺在铝锅里,羊肉则一块块的放在土豆上,不直接接触锅底。
  景语兰洗了手,给他帮忙,同时笑道:“你做的还挺像回样子的,经常自己做饭?”
  “最近半年吧,我弄到好东西了,就试着做做,免得给大师傅浪费了,他做了十几年的大锅饭了,小炒都快忘了怎么做了。”杨锐一边聊天,一边将锅里布置完毕,再用盖子压好,周围卷了毛巾,才算是完成,道:“这道菜叫羊肉盖被。等闷好了,肉嫩而不腻,土豆被羊油裹熟了,反而外酥里嫩,好吃的很,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羊肉,材料是最重要的。”
  景语兰不好意思笑了,顺手帮杨锐在脸盆里倒了水,让他洗手,并好奇的问道:“今天学校里准备的晚饭,真的没有羊肋排了?”
  “大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