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以为杨锐是担心多要钱。
  杨锐停下了筷子,道:“那你得保证比现在做的更用心。”
  “那肯定啊。”
  “能弄来牛肉吗?”牛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代表,味道又好,古代练武的人,现代练肌肉的人都喜欢。
  “牛肉……有是有,它贵啊。”史贵念叨了两句,有点犹豫。
  “就按照今天的分量,你每天给我送一餐牛肉,我就定一个月的。”杨锐从兜里掏出剩下的14块钱,取了一块多的零钱留身上,将剩下的13块拍在桌子上,道:“这是定金。”
  史贵飞快的收了起来,道:“要牛肉的,每顿得三块五。”
  一听500克的牛肉罐头才两块八,三五块的一荤一素可谓奢侈。
  不过,杨锐想到自己还有源源不断的稿费,点头应承了下来。
  谈成了第一笔外卖合同,史贵兴奋的去拿纸笔,让杨锐写菜单。
  杨锐看着他的背影,颇有感触,这个名字难听的男人,却是有着时代弄潮儿的思维。
  ……
  
17。第17章 我有三策
  
  有了充足的营养摄入,杨锐决定加强锻炼强度,继而进行了一次寻宝之旅,在翻遍了学校体育室之后,幸运的找到了一只杠铃。
  杠铃还很新,是西堡镇为了响应乡村运动会的号召买来比赛举重用的,可惜附近十里八乡都没人知道举重怎么举,运动会结束以后,就算做文化产品,拨给了西堡中学。至于它是落灰还是生锈,花国家钱的老爷们自然不在乎。
  杨锐倒是很高兴,杠铃卧推是炼就胸肌的主打动作,他也曾在健身房里短暂练习过,效果不错。不过,就像是许多有用的锻炼方式一样,因为种种理由,杨锐最终未能坚持下去。
  这一世,杨锐决定要将身体锻炼进行到底。
  好不容易得到一张超级帅脸,若是没有好身材相配,那就太浪费了。如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锻炼和食物都不能马虎了。
  而且,趁着如今的事情较少,打熬一副健康的身体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壮志未酬身先病,恐怕是现代企业家最不愿遭遇的情况。
  在发动同学帮忙以后,杨锐接着又在某些教师和办公室的角落里找到了大部分配套用的杠铃片
  这也是国企寻宝的魅力所在,你总能发现价值很高的稀有商品,重要的是别人还不在乎。像是他做研究生的时候,某些经费多的导师买苹果MP3当U盘用,买外星人笔记本做实验记录的比比皆是,有的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有的就是不在乎。
  用身上最后的一块多钱买了材料,杨锐请农机站的人帮忙做了杠铃架和仰卧用的平凳。因为他是隔壁乡的书记儿子,农机站的人不仅没收加工费,还用拖拉机帮他把东西送到了学校宿舍前的大槐树下,并顺手做了平整。
  曹宝明和杨锐结成了锻炼拍档,当一个人做卧推的时候,另一个人就站在跟前保护,以免他力量不济,弄伤了自己。
  这种崭新的锻炼方式,自然吸引了不少学生的围观,只用了两天时间,卧推的队伍就增加到了十几人,一群人像是美国监狱里的囚徒似的,每天在放风时间跑进操场,围着简单的器械做枯燥锻炼。相比学习,许多人其实更乐意将汗水挥洒在体育场上。
  然而,中国的大学却很少吸纳体育特长生,运动员加分也要过两年开始,所以,即使是身体强壮擅长运动的学生,想要走出大山,也只有高考一条路可走。
  再加上普遍的蛋白质摄入不足,能够坚持卧推的人极少。
  不过,旧人去新人来,新鲜又特别的卧推,始终吸引着十多名学生的参与。尤其是在女生围观的时候,总会有荷尔蒙激增的男生愿意脱掉上衣,一展雄姿。
  若是有哪个女孩子能够发出低低的惊叹声,平凳上的男生至少能得意一整天。
  操场西边的热闹,不经意间就冲淡了东边篮球架下的繁荣。原本雄踞于此的胡燕山,失望的发现,自己的观众竟然少了大半。
  偶尔,操场的另一头还会传来欢呼声,比他三分球进时的声音还要大。
  “这小子太嚣张了,三哥,咱们就这么看着?”常和胡燕山打球的后卫是个蔫坏的家伙,自诩狗头军师,人前人后也有人叫他董军师。
  胡燕山拍了两下篮球,作势扔了出去,然后看着飞奔过去捡球的跟班,不太肯定的问:“你有什么法子?”
  “就照对付大门头的黑子的法子。等他晚自习回来的时候,套个麻袋,直接揍一顿,他找谁告状去?”董军师嘿嘿的笑了两声,觉得自己的主意绝妙无比。
  狠揍一顿自然解气,然而,胡燕山立刻响起了杨锐那天说的话,不由多想了一会,缓缓问道:“杨锐要是咬定是我们打的,怎么办?”
  “他头上套着麻袋,怎么看得到是谁打的。”
  “他用不着看着。杨锐和黑子不一样,黑子得罪的人多了,不知道是谁打的他。杨锐要是被套了麻袋,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我们。到时候,他就给公安说,是我们的打的,你咋解释?说我当时套了袋子,他肯定看不到?”
  另一个跟班扑哧笑了出来。
  董军师傻眼了:“他要这么整,可就太不讲究了,到时候,还不被人看扁了。”
  “他又不混街面。”胡燕山说着吐了一口气,道:“我二姑父要是派出所所长,我也这么整,谁敢看扁我,我就送他坐监。”
  两个跟班都低着头不敢说话了。
  胡燕山自顾自说的,却觉得更不爽了,吐了口痰,吆喝起来:“哥几个,下午不上了,下山吃小炒去。”
  将篮球丢给其他学生,几个平日里和胡燕山走的近的学生,就排成横队,踩着螃蟹步往外去了。
  到了校门口,一行人正好碰上送外卖的史贵。
  最近一周多,史贵遵守约定,每天中午12点半,都会准备将一荤一素的外卖送到校门口,再由杨锐取走。
  胡燕山也曾打问过史贵送餐的价格。
  然而,刚开始做此项业务的史贵,显然误将众人簇拥的胡燕山也看成了土豪,报出了三块五每顿的牛肉餐价格。
  胡燕山当时就惊呆了。
  三块五是什么概念?他老爹作为最有油水的供电所所长,一个月白的灰的黑的收入攥到一起,也就是100元的标准。
  这已经比镇上双职工家庭的收入还要高了,即使如此,也不过吃半个月的牛肉餐罢了。
  若是用香烟来比较,那就更明确了。
  胡燕山平时抽的是9分钱的羊群,装面子用的是二毛六的大雁塔,更好的大前门三毛六,是他老爹装面子用的。
  要说起来,胡家的生活水平,在西堡镇上算是顶呱呱了,但和一顿就吃一条大前门的杨锐一比,胡燕山的玻璃心差不多就碎光了。
  虽然史贵很快醒悟,又介绍了更便宜的外卖。可胡燕山又哪里肯订的比杨锐便宜。
  其实,就算他肯,他也拿不出钱来。
  顿顿小炒是共产主义社会,胡家的生活标准根本达不到。
  瞅见史贵,胡燕山的脚步顿了顿,就要从另一边绕出去。
  他的狗头军师却是眼前一亮,低声道:“你们说,杨锐顿顿小炒,哪里来的钱?”
  “他爹贪的呗。贪官迟早有一天,都得被抓了枪毙。”同行者的语气很有激昂的趋势。
  胡燕山的脚下一绊,险些摔倒,没好气的瞪了说话人一眼。他那供电所所长的老爹,最近两年也没少往家里搂钱。
  狗头军师摇头了:“他在学校里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你们以前见过他大手大脚的花钱吗?”
  “这倒也是……”
  “我倒是听说,杨家的家教严的很。”狗头军师卖弄着情报,缓声道:“我猜他有来钱的路子,否则,再富的人家,也不能这么造。”
  直到90年代,普通中国人家也将顿顿有肉看作是奢靡。每顿都吃牛肉,更像是一种铺张浪费。
  胡燕山认可的点头,又道:“你有啥坏水儿,都挤出来吧。”
  狗头军师得意极了:“我有上中下三策。”
  “还三策,快说快说。”几个百无禁忌的家伙,就在校门口闹了起来。
  “下策是找杨锐对质,最好闹的满城风雨,他肯定没好果子吃。”
  “不行不行。这不是让他提前防范。”胡燕山听他说是下策,立刻就想否定,收音机里常放评书,选下策的将军皇帝,多半要糟。
  狗头军师缓缓点头,道:“中策是问这个送饭的,他多少总要知道一些什么,到时候,咱们再打探多些消息,抓住姓杨的把柄,让他每天送钱给咱们。”
  “上策呢?”
  “还是打探消息,不过,咱们不抓姓杨的把柄,咱们占了他的路,自己弄钱。”
  “好!”胡燕山太满意了,终于做出了主公的正确决定:“我选上策。”
  狗头军师重重的一点头:“那好,我去打探消息。”
  他在前面走,后面几个人就浩浩荡荡的跟上去了,大家都想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啊。
  史贵见着他们的动作,露出生意人的笑,问:“几位同学,有事吗?”
  “你这个……这个什么……”狗头军师第一句就卡了。
  “外卖。”史贵给补上了。
  狗头军师摆摆手:“就它。你天天送外卖上来,知道杨锐每天买饭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吗?我给你提个醒,这钱的来路不正……唉,你可要小心点。”
  史贵皱眉:“他的钱是稿费吧,怎么就来路不正了?”
  “稿费?”这下轮到狗头军师迷糊了。
  “杂志社的稿费。”
  “你怎么知道是稿费?他告诉你的吧。”胡燕山不信。稿费是多神圣的东西啊,那是要发表在报刊和杂志上,还有出版书籍以后,才有的酬劳。胡燕山无论如何都不相信,最近每天在操场上做卧推的男生,会和这么高级的东西挂勾。
  其他人也不信,纷纷追问。
  狗头军师更是直接说:“他骗你的。”
  史贵没什么保密意识,不高兴的道:“我不光听到他说了,我还看到了。”
  “看到了?”
  “嗯,有一张杂志社的汇款单,还是我和他一起去取的。”杨锐最初的22元稿费,只吃了一周就告罄,继续补充营养,自然要继续给史贵定金。
  几个人都不说话了。
  狗头军师忽然抓住史贵的话头,道:“你说有一张杂志社的汇款单,还有其他的?”
  “当然了。今天好像就有,你问传达室的大爷……咦,不用了,杨锐这不是来了”史贵说着开始挥手,高声叫了起来。
  ……
  
18。第18章 汇款单
  
  杨锐是来取他的外卖的。
  每天一顿牛肉,对后世的中学生来说实属平常,可在1982年,也只有史贵这样的乡镇小饭馆能提供了,换成是票证严密的大城市,光是所需的肉票,杨锐就出不起。
  当然,没有肉票的情况下,牛肉的价格也体现的相当明显,一周多下来,杨锐用掉了两笔稿费,等于吃了一个成年人的工资。
  尽管如此,杨锐也甘之如饴。大量摄入高蛋白的效果很好,已经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肌肉鼓胀,再过两个月,说不定还能长点个头。
  至于发表的稿件,只不过需要几分钟选择,几分钟摘抄改写罢了,又哪里比得上身体重要。
  见到胡燕山一行,杨锐也只是疑惑一瞬,脚步不停的走了过来。
  胡燕山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问他来钱的门路是什么?看他是不是真的有收到稿费?
  人家要是不说,自己又能怎么样?要是以前的杨锐,胡燕山连问都懒得问,一把抢过来就看了。
  可现在的杨锐……胡燕山莫名的想到操场西头,围着卧推架子的那群人。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且不说这些家伙的身体壮实了多少,和杨锐的关系却是亲近了许多,乡镇里长大的男孩子,没有不敢打架的,自己若是耍横,以杨锐现在的脾气,结果难料。
  “大爷,有我的信吗?”就在胡燕山胡思乱想的时候,杨锐已经走到了传达室,拿了外卖,又递了一支烟给门房大爷,接着开始找给自己的汇款单了。
  狗头军师没有胡燕山那么多的顾虑,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上去,讪笑道:“杨锐,交笔友了?”
  说着,眼睛就滴溜溜的转。
  80年代的人,交笔友就像是找QQ的陌生人聊天一样,有的人能聊几年之久,也有的人一写十多页纸,每个月来往收寄信件四五次。
  同样,就像是聊QQ的学生会用学打字来掩饰行为一样,交笔友的学生也会用学写作来做掩饰。学校的传达室,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信件。
  杨锐扭头看了看他,说:“你是那个董什么吧?”
  “兄弟们都叫我董军师。”狗头军师学着场面人拱拱手。
  杨锐“哦”了一声,从窗口的一堆信件里,抽出了属于自己的几封。
  他第一次投稿,担心审查不过,所以向多家杂志寄出了不同的文章,预备着以后再把退稿循环邮寄。
  不过,80年代初的杂志之多,高水平的稿件之少,还是出乎他的意料,大部分的杂志都陆陆续续的刊登了他的稿子,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正是稿酬陆续到达的时间。
  狗头军师眼尖,一下子就瞅到了《中学化学》几个大字。
  “还真有稿费啊……”他自言自语的念叨了出来。
  杨锐呵呵一笑,将手里的信封墩了墩,转身准备走人。
  “哎,杨锐,杨锐,看看呗。”狗头军师拦住了他。
  这个时代的学生,都有一颗文艺的心,狗头军师也曾投寄过诗歌和小说,了解一些稿费的问题。
  他心里算的清楚,一篇文章的稿费正常都是几十元,只有《人民文学》这样数一数二的杂志,才有100块每千字的封顶稿费,但不管怎么算,一两笔稿费,都不够杨锐敞开了吃牛肉。
  杨锐肯定还有其他的来钱路子。
  狗头军师据此想要证明。
  杨锐不怎么高兴,问:“你想看我的信?”
  私人信件,自然是不能给人看的。
  “不是这个意思。”狗头军师转眼就把史贵卖了,指着他道:“这家伙说你收了好多稿费,我这不是好奇嘛。”
  看稿费和看信件,意思就截然不同了。
  史贵急了:“你什么意思,啥叫我说的,是你问了……”
  “是我问了,然后你说了。”董军师嘴上功夫了得,扭头笑道:“杨锐,兄弟们都听说了,谁都没想到啊,咱学校里还有个大文豪,得嘞,把稿费拿出来,让咱长长见识呗。”
  杨锐深深的看了史贵一眼,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
  这里面,史贵固然是大嘴巴,其他人的心思也不难猜。
  “行。让你们看看。”杨锐快速浏览了一遍信件的来源,心中笃定的拆开其中一封,心想:亮下你的氪金狗眼。
  校门口的一群人,都围了上来,在场这些个人,还都没见过稿费是什么样的。
  胡燕山脚底下搓了搓,也悄悄站到了外圈。他个头不低,稍微点一点脚,就能看到杨锐在里面的动作。
  只见一封写着《科学生活》杂志社的信件,被杨锐从边缘撕开。
  里面不是汇款单,而是一页折叠起来的短信。
  杨锐慢悠悠的展开,果然是他撰写的《生物圈》被科普杂志《科学画报》刊登的通知。
  和那些理科小论文不同,这篇《生物圈》是杨锐自己写的科普文章,取材于美国即将开始的生物圈二号实验,也就是试图模拟地球环境的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
  生物圈二号实验非常有名,也非常有意义,它是为了试验人类是否能够离开地球生存。
  如果可以,所谓的月球移民,所谓的火星移民,都有了最起码的生物基础。
  如果不行,那再先进的火箭和宇宙飞船,也不能让人类移民火星。
  换言之,移民外太空的首要条件,就是生物圈实验成功,80年代如此,90年代如此,21世纪亦如此。
  没有生物圈实验成功的前提,所有移民外太空的报导,都是无知记者耍流氓。
  遗憾的是,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了。
  不过,在1982年,人们对于尚未开始的生物圈二号实验还充满了期待,许多美妙的宇宙畅想,充斥于全球各地。
  这是再好不过的科普题材了。
  最重要的是,这种科普文章可以写的很长,也不需要太出色的文笔,仅仅依靠严密的推理来证明生物圈二号的必然失败,就已经是一篇漂亮的科普文章了。
  于是,杨锐根据自己了解的内容,所学的部分知识,再加上一些资料,毫不犹豫的撰写了一篇3万字的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寄给了《科学画报》。
  这也是杨锐所知稿费最高的科普杂志,千字65元,三万三千字的报酬共计2145元,比杨书记两年的工资还多,足可买下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高的简直令人不忍直视。
  现在,刊登通知来了,杨锐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用不着浪费时间做文抄公了。
  用自己的文章终结自己的抄袭,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倒是董军师等人,陷入了深深的震惊。
  这可是《科学画报》啊。
  西堡中学的学生,也许不知道《科学画报》此时的单期发行量有百万份之多,也许不明白百万份发行量是何等恐怖的概念,也许猜不到这是创造记录的年代里的创造记录的杂志。
  但是,谁没看过《科学画报》?
  “杨锐,你的文章,会刊在《科学画报》上?”史贵比其他人更早说话。虽然年届三十,又忙碌的经营着饭店,但在这个全民文青的年代里,史贵偶尔也会看看《科学画报》。
  住在镇子里的人,怎么能不看《科学画报》!
  杨锐微微点头,道:“应该就是下一期了,好像插队了。”
  “呀!”董军师突然叫了一声:“不管你刊在哪个杂志上了,稿费呢?稿费多少?”
  他实在太想要证明杨锐有其他来钱的路子了。
  “应该在另一封信里。”杨锐镇定的找出另一封写着《科学画报》的信封。他没有准备隐藏自己的收入,至少现在的收入用不着隐藏,否则,他现在和接下来的大额花销,更无法解释了。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稿费也渐渐成为了一种再干净不过的收入,公布出来,利大于弊。
  薄薄的信封被轻轻的裁开。
  杨锐直接抽出里面的汇款单,大大方方的将之展现在众人面前。
  2037。40元。
  几个简简单单的阿拉伯数字,像是吸音器似的,让周围寂静无声。
  艰涩的大写数字,更是看的董军师眼晕。
  ……
  
19。第19章 卖教材
  
  “看够了,各位就请回吧。史老板,借一步说话?”杨锐的声音不大,可还是把董军师等人给惊醒了。
  胡燕山的心情更不好。自从读了高中以后,他就在西堡中学横着走了,结果,好似是一夜之间,天就变了。不再是最有名的学生没关系,拼爹失败没关系,拼兄弟失败没关系……这好像天上掉下来的2000块算是什么?
  “汇款单是真的吗?”另两人说着悄悄话。
  “别丢人了,是真的。”董军师勾着头,直直的往回走。
  胡燕山也不想下山吃饭了,招呼了一声,跟着即将狗头化的军师返回了宿舍。
  史贵怀着惊诧和担忧来到偏门的位置,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我不是有意要告诉他们稿费的事……我以为他们就是你同学什么的,猜他们都知道了……”
  “其实我本来是想给你一条发财的门路的,现在……”杨锐没听他的解释,将手里的信封装到口袋里,声音拉的长长的。
  史贵连忙挤出一张笑脸,说:“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这个……您说是什么门路?”
  要是昨天,史贵或许不会那么重视杨锐的意见,但在看到了2000元的稿酬汇款以后,他不可能不重视了。
  能一口气赚他一年收入的人,没有发财的门路才奇怪吧。
  杨锐认真的看了他一会,才道:“你能想出外卖的主意,说明你是真的有商业脑瓜的,而且敢付诸实践,这点比其他人强。”
  “也不是什么好主意,自始至终,就你订了外卖。”史贵呵呵的笑了两声,并不觉得骄傲。
  杨锐莞尔道:“那是你超前了。超前是好事,证明你能抓住别人抓不住的机会,就像我现在给你的这个。”
  史贵挺直了腰,做洗耳恭听状。
  此时,在外人看来,一名中学生对一个大人耳提面命,似乎有点古怪。然而,两名当事人都觉得再正常不过。
  杨锐的心理年龄和史贵差不多,加上重生的优越感,姿态自然不同。史贵是个渴望认同的后叛逆青年,他不愿像父辈那样按部就班的生活,自己开了小饭馆以后,却又没有太多的盈利,一次改变的机会弥足珍贵。
  “去过省城吗?”杨锐找了个路边的大石块坐下了。
  史贵也赶紧跟着坐下,小声道:“去过几次。”
  “有认识的人吗?”
  史贵冥思苦想,道:“有两个同学在省城做事,好久没联系了。”
  “愿意去省城打拼吗?
  “愿意。”听了一连串的问句,史贵也猜到了一些,又接着问:“要我做什么?”
  “卖教材。高考教材。”
  “高考教材?”
  “你看到那边的学生了吗?他们就是来这里抄教材的。”杨锐指了一下校门边的小树林。那里有几条长凳,以前是文艺青年们读诗的交流场所,现在却被外校的学生所占领了。
  史贵以前来送外卖,光见到人了,却不知道是外地的学生,听了杨锐的解释,方才明白了一些,低声道:“你的意思是要印教材出来,卖到省城去?”
  “先从周边开始做,但肯定是要往省城里去。你看看,这么多学生大老远的跑过来,要花路费不说,还浪费时间。你如果直接到他们学校里去卖,效果是不是更好?”
  “那他们要是只买一份,互相抄怎么办?”
  “用不着人人都买,但也不可能人人都抄。你一天跑一个地方,只要有十分之一的学生买了,收入就不少了,如果能卖到市里省里,那就更多了。而且,我们可以不停的推出新版本,给出新答案,拿出新解法……总之,卷子方面你不用管,我保证始终有吸引力。你呢,自己跑熟了以后,还可以雇人来跑。”
  “那怎么印刷呢?”史贵问出了关键问题。
  “前期……我们就用油印的。”
  “油印?卖油印的卷子?”80年代的中国人,没有不知道油印的。但凡有点名字的单位,不管是乡政府,学校还是村委会,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油印机,效果也相差不大。一版蜡纸刻十多分钟,却最多只能印几十张纸就作废,字迹还不够清晰,油墨也容易脏手……
  杨锐点头,他当然不是开玩笑的。
  史贵低头想了半天,才道:“我晚上能刻几个小时,不过,估计做的不太快……”
  杨锐笑了:“没人让你油印。”
  “那谁来印?”
  “我在学校里找人来印。”杨锐说着笑笑,道:“初中部和高中部都有愿意兼职的学生,设备齐全的话,每天印刷几百份试卷或者再多一点都不难。到时候装订成册,以比较便宜的价格出售,也是一条不错的生财之道吧。”
  82年可没有学生兼职的工作。而对许多学生来说,哪怕是每天一毛钱的收入,也能给家里省下一个人的生活费了,这可是极大的帮助。
  史贵问:“不能找印刷厂来做吗?”
  “首先是我们的印数少,品种多,印刷厂不够灵活。其次,油印的成本更低,更便宜。咱们先试水,根据情况,再决定是否找印刷厂。你觉得呢?”
  史贵迟疑的道:“我本钱不多,开饭店还找亲戚借了钱……”
  杨锐打断了他的话,道:“你如果愿意做,我给你两个方案。”
  “嗯?”
  “第一个方案是入股,我负责生产,你负责销售。初期买油印机,纸墨笔的成本,双方各负担一半,算是股本。赚到的利润,我要七成,你得三成。第二个方案是所有费用我都承担,我开给你每月50块的薪水,你还是负责销售,旱涝保收。不管是哪种方案,你都得把饭店交给别人做了。”杨锐最近几天都在观察史贵,知道他的饭店生意不怎么样,收入虽然比50块每月要多一倍不止,却是他和老婆两个人在做。
  另一方面,乡镇饭店还有打白条,也就是赊账的麻烦,不能算是一项极好的营生。
  史贵的心还是很大的,犹犹豫豫的道:“利润七三分,我觉得不太好,两个人合伙,是不是应该对半?”
  他的语气不是很坚定。
  杨锐却是坚决摇头道:“我提供试卷,仅此一点,就是相当大的支出了,要是利润不厚,我宁愿继续给杂志投稿,何况我还负责生产环节,承担了管理职责,七成不算高。”
  最开始,他的底线其实是****分成,但因为史贵的大嘴巴,他就将两人合作的期望值放低了。
  在他眼里,有点闯劲和眼光的史贵,是如今难得的生意伙伴,可他要是没有进步和改变的话,两人的合作关系就不会太久。所以,多让一成的利润,没有意义。
  史贵如果知道杨锐做出决定的基础是什么,肯定得后悔。
  可他现在不知道,又挣扎了一会,发现杨锐不会让步,显的犹犹豫豫。就算只投入一两个月的收入,这要是失败了,还是很难受的。
  一会儿,杨锐笑了:“第一种和第二种都不喜欢?”
  “我是有些顾虑……”
  “那我给你第三种怎么样?”
  史贵还是想做这个生意的,立刻挺胸道:“你说。”
  “提成。我每个月给你报销10块的交通费,以后你卖一套试卷,我给你20%的提成,卖的多了,提成还可以再提高。这样的话,你也不用投入本金了。”和第一种方案不同,第三种方案虽然节省了本金,却降低了未来收益,一旦有更多的人介入销售,史贵就和后来者没什么区别了。
  当然,这种方式也是史贵风险最小的方式。
  短暂的思考后,史贵就选了第三种方案,同时又道:“我以后如果想要入股了,还能入吗?”
  “能,但具体怎么分配利润,就要到时候谈了。”
  史贵连连点头,并不觉得现在谈和以后谈会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
  
20。第20章 取汇款
  
  杨锐坐在树荫下饱餐了一顿,慢悠悠的下山到镇里的邮政所,去取他的汇款。
  邮政所是镇里较新的建筑,共有两层,外表涂灰,有双扇木门迎客,下方营业,上方办公。
  营业部也分成了三个部分,正中是收取信件包裹的柜台,交钱开票都在此处。它的两边分别是电话亭和存放信件包裹的地方,各有一名营业员在工作。
  和西寨子乡的邮政所比起来,西堡镇的邮政所堪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