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池瞅瞅杨锐,又瞅瞅景语兰的表情,陪着笑道:“咱们可说好了,甭管您高兴不高兴的,咱不能责怪信使,对吧?这是老外的话,和咱们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一个意思。”
  “你的意思是有人和我交兵了?”
  “没有没有。你看我这个嘴。”胡池连忙道:“还是用前面一句,这件事和我无关,您既然问起来了,我就回答一句,你不能怪我。”
  “不怪你。”
  “真的啊。”胡池又说了一句,见杨锐都不耐烦了,才道:“我听说,我只是听说啊,应该是有人向两家长辈,说了此事。”
  “谁说的?”杨锐毫不意外的追问。
  胡池踟蹰着道:“有关部门……”
  杨锐一口气险些提不上来:“有关部门是啥部门。”
  “我也没参与呀,我就是听说,有人考虑着您来瑞典参加颁奖典礼,这么重要的事,肯定是不能出什么幺蛾子啊。”
  “所以呢?”
  “所以听说您请景老师到伦敦来了,我估摸着,就有人善做主张了。”
  杨锐听的目瞪口呆:“这是我私事啊,你们就帮我代为通报父母了?有你们这么做事的吗?”
  “和我无关,和我无关!”胡池连声说明,再道:“不是我说,你也不想想,这是诺贝尔奖,多大的事啊,能让你胡来?”
  “我怎么胡来了我。”杨锐气的额头都发红了。
  “没有胡来,没有胡来。就是有人怕你胡来不是?”胡池说完又补来一句:“我猜的,此事和我无关。”
  “谢谢胡主任。”景语兰的语气温柔,伸手碰了一下杨锐,道:“说好不牵连的,你生气不能冲着胡主任来。”
  胡池连忙赞道:“还是弟妹明事理。”
  景语兰的脸顿时红了。
  两人的关系其实很早以前就公布了,他们也在宅子里宴请过不同单位的人了,只是始终没有大范围的公开化而已。
  如今,眼瞅着报纸都要刊登了,却是一下子就公开化到了全球,也有些出乎两人的计划。
  “要是代为通知,两人的态度,就太奇怪了吧。”杨锐的思维缜密,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
  胡池苦笑,道:“为了让你们免除后顾之忧,有关部门在通知事情的时候,肯定要帮你们扫雷的,帮你们做一些思想工作,也是可能的。”
  “你让我捋捋。”
  “哎。”
  “你的意思是,有几个大老爷们,也许还有娘们,听说我和景语兰要公开关系了,就提前跑到两家去通风报信了?”杨锐挑着眉毛,道:“不仅通风报信了,他们还警告两家的家长,不许干扰我们,是这样子吧?”
  胡池想了一下,道:“过程总体上没错,就是让你说出来,像是什么坏事似的。”
  “我老爸就算了,景伯父的级别不低吧,他也乖乖的听话?”
  胡池对景存诚同志的副部级并不以为然,笑笑道:“级别高能高到哪里去。再说了,咱们都是以理服人的,不能用级别压人嘛。做政治思想工作,不在于做工作的人的级别有多高,职务有多重要,实在不行,可以请老同志出面,对不对?”
  杨锐沉默了下来。
  “你生气了?”胡池陪着小心。
  杨锐继续沉默。
  胡池搓搓手,求饶似的看向景语兰,道:“景老师,有关部门也是迫不得已。诺贝尔奖颁奖,这是大事情,从上到下,全国人民,各级领导都关注着呢。中间要是出现了什么事,不光是有损国威,咱们的奖也拿的不痛快不是?你帮我劝劝杨锐,咱们别为这个事生气,不值当。”
  景语兰瞄了一眼杨锐,道:“他没生气呢。”
  “咦,没有吗?”胡池奇怪的看过去。
  “还是有一点的,看你们怎么补偿吧。”
  “都说和我无关了。”胡池一句话说完,笑了起来,道:“您随便说,想我怎么补偿,就怎么补偿。”
  杨锐也不禁笑了起来,说服岳父的365种姿势里面,组织说服,感觉是最带感的。
  恩,如果因此请出老干部,那就更有意思。
  (本章完)
  
第1426章 老干部出马
  
  诺奖获得者的住宿,也是由瑞典方面安排的。
  这其实是比较少见的。欧美国家向来没有好好招待宾客的传统,通常是有大使馆的就去住大使馆,没有的或者不愿意住的,就自己找酒店去住。
  中国代表团此前到瑞典以后,最多抱怨的就是住宿问题。
  瑞典的社会主义,是中国长期关注的国家制度,因此,常年都有中国人到瑞典去考察,但是,除了有限的高层互访之外,大部分前往瑞典的中国人,都面临着住宿问题。
  人家维京人的后裔根本没有好客的传统啊。
  说起来的时候,也只会各种讲节省纳税人的钱。
  偏偏瑞典的消费在欧洲也是数一数二的高。在斯德哥尔摩住宿,成本更是直逼巴黎……别说是中国人了,就是美国人到了斯德哥尔摩,看着账单,也经常说,我有一句F打头的句子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个例外。
  每年自12月5日开始,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可以住进皇宫对面大酒店的诺贝尔套房了。
  这里位置极佳,具有四个房间,消费之高,对于普通诺奖获得者来说,都有些令人咋舌。所以,在诺奖颁奖礼以外的时间,诺贝尔套房总是租给商人、明星和贵族们。
  杨锐和景语兰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关注酒店房间。
  越洋电话打起来很费时间,但因为瑞典方面的特殊照顾,倒是大大的缩短了等待。
  然而,这丝毫没有减轻两人的焦虑感,直到电话打通为止。
  “知道了。”这是景存诚听取了情况报告后的回答,电话紧接着就转给了景母,后者一阵嘘寒问暖,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
  很有问题好吧!
  这么大的事,你们难道没有立即坐飞机杀到北欧来的想法吗?
  杨锐饱含着怀疑,看着景语兰挂掉电话,再拨通自家的。
  “好的。”这是锐妈听取了情况报告后的回答。
  两家人,反应竟是出奇的一致。
  面对老妈,杨锐就没有那么顾忌了,怀疑的问道:“你们难道提前听说了啥风声?”
  锐妈顿时支支吾吾起来。
  杨锐又催问了两句,电话就被老爹杨峰给接了过去。
  “人家不让说,你就安心授奖吧。行了,电话里也不好说,挂掉了。”杨峰说完就挂电话了。
  杨锐愣了片刻,小声道:“人家是谁?”
  景语兰更是茫然摇头。
  她倒是设想了许多不好的结果,但是,这样的结果,和她的设想完全不搭边啊。
  “老爹不愿意在电话里说,咱们现在也不能回家问……”杨锐挠挠头,道:“有点闹心啊。”
  “有什么闹心的,既然都说知道了,那就行了。”景语兰的性格一向温柔,此时却是难得的坚强,道:“总比直接反对的好,就当他们默认了。”
  的确,比起直接反对,这样的默认,还更让景语兰安心一些。
  “总觉得情况有些诡异。”杨锐说着笑了起来,道:“其实不管他们赞同还是反对,该怎么做,还不是我们自己决定吗?”
  景语兰在这方面的想法,显然与杨锐不同,但她只是露出微笑来,道:“你可以找胡池问问看,他在国内的办法多,只是探一下消息,应该没问题。”
  “为咱们的私人问题,动用乔公的前秘书,阵势这么大啊。”杨锐说着拿起内线电话,拨给了胡池。
  胡池只听了一半,就道:“得,我知道了,你们就在房间里等一下,我很快到。”
  “嘿,你上来有什么用啊。”杨锐话没说完,听筒里就剩下嘟嘟的声音了。
  杨锐只好向景语兰摊摊手。
  没两分钟,门铃声就响起了。
  胡池探头探脑的进了门,就啧啧有声的道:“不愧是诺贝尔套房啊,风景真好。不像是我们,能住个小房间的都算好了,剩下的还得去找小旅馆。”
  国外的住宿动辄上百美元,对于中国代表团来说,确实是不小的负担,即使是企业家们的代表团也不例外。
  最起码,你得装作节俭吧。
  杨锐却没有与胡池细谈的心情,只问:“你上来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别吊我们胃口了。”
  胡池瞅瞅杨锐,又瞅瞅景语兰的表情,陪着笑道:“咱们可说好了,甭管您高兴不高兴的,咱不能责怪信使,对吧?这是老外的话,和咱们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一个意思。”
  “你的意思是有人和我交兵了?”
  “没有没有。你看我这个嘴。”胡池连忙道:“还是用前面一句,这件事和我无关,您既然问起来了,我就回答一句,你不能怪我。”
  “不怪你。”
  “真的啊。”胡池又说了一句,见杨锐都不耐烦了,才道:“我听说,我只是听说啊,应该是有人向两家长辈,说了此事。”
  “谁说的?”杨锐毫不意外的追问。
  胡池踟蹰着道:“有关部门……”
  杨锐一口气险些提不上来:“有关部门是啥部门。”
  “我也没参与呀,我就是听说,有人考虑着您来瑞典参加颁奖典礼,这么重要的事,肯定是不能出什么幺蛾子啊。”
  “所以呢?”
  “所以听说您请景老师到伦敦来了,我估摸着,就有人善做主张了。”
  杨锐听的目瞪口呆:“这是我私事啊,你们就帮我代为通报父母了?有你们这么做事的吗?”
  “和我无关,和我无关!”胡池连声说明,再道:“不是我说,你也不想想,这是诺贝尔奖,多大的事啊,能让你胡来?”
  “我怎么胡来了我。”杨锐气的额头都发红了。
  “没有胡来,没有胡来。就是有人怕你胡来不是?”胡池说完又补来一句:“我猜的,此事和我无关。”
  “谢谢胡主任。”景语兰的语气温柔,伸手碰了一下杨锐,道:“说好不牵连的,你生气不能冲着胡主任来。”
  胡池连忙赞道:“还是弟妹明事理。”
  景语兰的脸顿时红了。
  两人的关系其实很早以前就公布了,他们也在宅子里宴请过不同单位的人了,只是始终没有大范围的公开化而已。
  如今,眼瞅着报纸都要刊登了,却是一下子就公开化到了全球,也有些出乎两人的计划。
  “要是代为通知,两人的态度,就太奇怪了吧。”杨锐的思维缜密,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
  胡池苦笑,道:“为了让你们免除后顾之忧,有关部门在通知事情的时候,肯定要帮你们扫雷的,帮你们做一些思想工作,也是可能的。”
  “你让我捋捋。”
  “哎。”
  “你的意思是,有几个大老爷们,也许还有娘们,听说我和景语兰要公开关系了,就提前跑到两家去通风报信了?”杨锐挑着眉毛,道:“不仅通风报信了,他们还警告两家的家长,不许干扰我们,是这样子吧?”
  胡池想了一下,道:“过程总体上没错,就是让你说出来,像是什么坏事似的。”
  “我老爸就算了,景伯父的级别不低吧,他也乖乖的听话?”
  胡池对景存诚同志的副部级并不以为然,笑笑道:“级别高能高到哪里去。再说了,咱们都是以理服人的,不能用级别压人嘛。做政治思想工作,不在于做工作的人的级别有多高,职务有多重要,实在不行,可以请老同志出面,对不对?”
  杨锐沉默了下来。
  “你生气了?”胡池陪着小心。
  杨锐继续沉默。
  胡池搓搓手,求饶似的看向景语兰,道:“景老师,有关部门也是迫不得已。诺贝尔奖颁奖,这是大事情,从上到下,全国人民,各级领导都关注着呢。中间要是出现了什么事,不光是有损国威,咱们的奖也拿的不痛快不是?你帮我劝劝杨锐,咱们别为这个事生气,不值当。”
  景语兰瞄了一眼杨锐,道:“他没生气呢。”
  “咦,没有吗?”胡池奇怪的看过去。
  “还是有一点的,看你们怎么补偿吧。”
  “都说和我无关了。”胡池一句话说完,笑了起来,道:“您随便说,想我怎么补偿,就怎么补偿。”
  杨锐也不禁笑了起来,说服岳父的365种姿势里面,组织说服,感觉是最带感的。
  恩,如果因此请出老干部,那就更有意思。
  
第1427章 迷离
  
  “杨教授。”
  “杨教授。”
  门铃响起的同时,伴随着有节奏的喊声,用的还是半生不熟的中文最多也就是三分熟。
  杨锐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看了眼手表,连忙坐起来,推推身边的景语兰,低声道:“糟糕,中午了。”
  “几点了?”景语兰的智商也留在梦里了。
  “12点了。瑞典时间。”杨锐胡乱的穿了一件衣服,再喊道:“是谁?”
  “艾奇逊,先生,我是您的诺贝尔随员。”敲门声停止,来者开始用标准的英语回答,说的比中文溜多了。
  杨锐就有些懵了,再问:“我的什么?”
  “您的诺贝尔随员。”门口的艾奇逊顿了一下,道:“杨教授,我是由瑞典外交部配置给您的私人服务人员,在诺贝尔奖颁奖期间,我都听从且只听从您的命令。”
  杨锐讶然道:“还有这个项目?”
  也不怪他不知道。如果是在网络时代,他随便打开哪个搜索引擎,就能找到瑞典政府在诺贝尔奖期间的一切优容,从住宿到人员安排等等,都是远超大使级的,基本上,中国是怎么对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瑞典人就是怎么对待诺贝尔奖获得者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什么瑞典人不玩中国那一套,都是假的,他们只是看不起普通的外交代表而已。社会代表团就更不用说了,恕不接待几个字都能省下来。
  不过,就目前来说,即使大使馆详细询问了细节,也不一定能将讯息完整的传达给杨锐,所以,诺贝尔随员什么的,基本处于杨锐的认知区域之外。
  艾奇逊不得不再做解释,且道:“杨教授,诺贝尔套房,诺贝尔书桌,还有诺贝尔随员是给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标配。”
  “还有个书桌?”
  “是的,在书房。桌面上有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签名,稍后也要请您签名的。”艾奇逊稍停,又道:“已经是午饭时间了,您希望在哪里用餐?”
  杨锐揉了揉有些酸软的腰,道:“能不能稍等片刻,我才刚睡醒,有点倒时差……”
  “我可以稍后再来。”
  “那30分钟。”
  “好的,30分钟后见。”艾奇逊结束了对话,就再没有声息了。
  卧室里,景语兰已经羞的满脸通红,抢先进入卫生间,道:“都说要注意时间了,你还要再来一次。”
  “我说再来一次和再多一次的时候,你也没有激烈反对啊。”
  “我有反对的。”景语兰不服气。
  杨锐沉吟了一下,道:“是我记错了,的确很激烈。”
  ……
  三十分钟后。
  杨锐准时打开门,就见一名高大健壮的瑞典人,早早的守候在了走廊前。
  要判断一名等候中的白人男子,是不是瑞典人,还是有一些标准可循的。
  首先,他不会在走廊里不耐烦的走来走去,那样做的通常都是美国人,或者更讨厌一点的,没教养的美国人,它们的差别,基本就在嘴上。
  其次,瑞典人在等待中,并不会两眼无神,生无可恋的盯着墙壁。
  瑞典人的一生都在等待,他们对待时间是很认真的态度,所以早应该习惯了无聊的状态。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看他的胸牌,上面都是有注明国籍的……
  “杨教授,很高兴为您服务。”艾奇逊长相俊朗,仪态翩翩,给人以好感。
  给诺贝尔奖获得者做随员,可是个美差,而且,别看瑞典人做别的事都很规矩,对于诺贝尔奖,他们就只追求完美了。
  诺贝尔奖随员经常都是会出镜的,长的帅气只是基本要求,家世水平才是脱颖而出的要点。在这个有皇室的国家里,贵族什么的,已经存在很久了。
  不过,再帅气的小伙子,站到杨锐面前,也就显不出来了。
  艾奇逊同志望了杨锐几秒钟,竟而脸红了红,低头问候:“杨教授,昨天休息的好吗?”
  “稍微有点倒时差。”杨锐笑着让开位置道:“进来坐吧,话说,诺贝尔随员,是做什么的?”
  “就是您在瑞典期间的助理。”艾奇逊微笑,道:“如果您有任何要求,任何要求,都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会想尽办法的满足。”
  “任何要求都可以?”
  “当然。”
  “我要四块牛排,两份意面,再来一点蔬菜和汤可以吗?”杨锐老实不客气。美梦都被打搅了,吃点东西算什么。
  艾奇逊迟疑了一下,小声道:“瑞典的牛排分量不轻,女士或许吃一份就足够了。”
  “哦,她只吃意面,牛排都是给我的。”杨锐拍拍肚子,笑道:“放心吧,不会浪费的。”
  艾奇逊暗道:我不怕您浪费,我怕诺奖获得者撑死在诺贝尔套房里。
  为此,艾奇逊在杨锐就餐的过程中,时刻紧盯着他。
  很多年后,当艾奇逊在书商的重金诱惑下,撰写诺奖纪事的时候,用了整整一个篇章,描写此事。
  四份牛排之后,艾奇逊再带着杨锐和景语兰开始前往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进行熟悉和排练。这里是诺奖的颁奖典礼的举行地,甚至可以说,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就是为诺奖颁奖典礼而建的。
  为了完成隆重的颁奖仪式,女士们要穿着正式的晚礼服,男士们如果不是身着民族服装的话,就要身着燕尾服,西装都是不行的。
  艾奇逊亦是小心翼翼的说明此点,再道:“诺贝尔奖基金会愿意负担两位在瑞典期间的全部花销,衣服也是包括在内的。如果不嫌麻烦的话,我们可以在晚饭后试一试服装……”
  “我们自己带了。”杨锐还跟着解释了一句:“在伦敦的时候,我们就买了些衣服。”
  “这样的话,回去以后,让我们的设计师帮两位整理一下衣服,可以吗?”艾奇逊说的更加小心,生怕引起了误会。”
  诺贝尔奖是面向全世界的奖项,因此,虽然发达国家得奖的人数多一些,但发展中国家的获奖总数也是不少的。这其中,免不了就有收入微薄的学者。
  事实上,收入微薄的学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常态,那些已经做出了诺奖级成果,然后在家坐等消息的学者还稍微好一些,突兀的获得诺奖的学者,买不起机票和燕尾服的并不稀罕当然,砸锅卖铁卖房子的买衣服,学者们大抵也是买得起的,可愿意这么做的人就稀罕了。
  艾奇逊最怕的是遇到自尊心极强,实际准备又不充分的学者。
  到时候,全球的摄像机聚焦于此,诺奖获得者穿着破衣烂衫来了,记者们或许可以将之解读成名人的性格,对于艾奇逊来说,就等于是事故了。
  杨锐与景语兰相视一笑,仿佛毫不在意艾奇逊提问的原因似的。
  不一会儿,就有人将他们的衣服整箱送了过来。
  杨锐和景语兰就在音乐厅的更衣室里换上,再出来的时候,就能看到艾奇逊口水直流的样子。
  艾奇逊两眼无神的望着前方的俊男靓女,心中浮起一个念头:怎么办,我的模样很奇怪吗?没办法啊,最受不了正装诱惑了……
  杨锐轻轻的咳嗽一声,道:“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不用了,伦敦的裁缝们处理的很好了。”瑞典设计师实话实说,他主要就是来看看衣服是否合乎规范,现在看到效果,自然是没有话说。
  杨锐不出意外的点点头,转身问:“艾奇逊,咱们接下来去哪?”
  艾奇逊像是陕北老农似的,用袖子抹了一把脸,恍惚着道:“记者会,要有公开的新闻发布会……”
  说着话,艾奇逊才缓过劲来,又道“杨教授,您可以穿这套衣服去。”
  杨锐点点头,道:“不换衣服更方便,那咱们现在出发?”
  “好的,现在就出发。请从这边走……”艾奇逊掩饰着自己适才的失神,心里悄悄的松了一口气:看来是没有被发现吧,音乐厅里的光线不好,他们应该看不到。
  杨锐挽着景语兰的胳膊,从艾奇逊身边经过,顺便关心的道:“你的状态不太好,是生病了吗?要不要休息?”
  “是吗……”艾奇逊的脸型瞬间垮掉,期期艾艾的道:“我稍微有点不舒服,但没有影响,您放心吧。”
  “恩,有些病是很奇怪的,不要掉以轻心。”
  艾奇逊只觉得自己的玻璃心,像是被400斤的孩子摔倒了地上,寸寸碎裂。
  但他终究是一名坚强的男人,艾奇逊用了几秒钟调整自己的心情,暗暗发誓:“我不会再做出奇怪的表情、动作了。”
  他使劲的甩起头发,让发梢从自己的鼻尖经过。
  艾奇逊闻着扑鼻的清香,眼神不由自主的看向杨锐的背影,目光不禁迷离。
  
第1428章 发布会
  
  诺贝尔奖的公开记者会,是共同参与,一同举行的。
  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文学奖的得主,都会齐齐出现在记者们的面前。不过,每个人被提问的次数都是有限的,而且要按照顺序。
  从外表来看,诺奖获得者们参加的这个公开记者会,形式大于意义,但是,受邀的记者要是懒一下不来的话,后面的活动妥妥的受到歧视。
  所谓螺狮壳里做道场,谁不会吸谁淘汰。所谓的诺奖的公开记者会,更像是一次公开的作文大赛,命题作文的概况全在一间屋子里,参与考试的媒体起码两三百,算人数的话,随便突破五百人。
  规模不到一定程度的媒体,或者是本国的媒体来的多的,别说竞争前排位置了,能不能进入到发布厅都不一定。
  所以,进来的媒体也还是很珍惜机会。
  只不过,这样的报道很制式很无聊就是了。
  相比一辈子都不见得来一趟瑞典,参加一次诺奖颁奖典礼的外国记者来说,瑞典的媒体记者倒是研究出了不少的花哨。
  《斯德哥尔摩日报》的记者米切尔森的“专长”就是拍摄诺贝尔随员。
  这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传统”项目。对瑞典人来说,每年的诺贝尔随员的身份背景,是否合格,都是可资讨论的部分虽然不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在茫茫的报海中,这已经算得上是新鲜有趣的内容了。
  诺贝尔随员帅不帅,是否有贵族头衔和血统,学历和教育背景是什么样的,都是瑞典人好奇的地方。
  瑞典是个很讲究公平的地方,他们也是最早实行男女同休产假的国家对于女性产后重回岗位,乃至于找工作,男女同假都很有意义。
  诺贝尔奖随员是否有资格,评选是否公平,往往也是瑞典人们讨论的重点。
  如果仅仅是这样,《斯德哥尔摩日报》也不可能让米切尔森将这个项目常年的做下去。
  真正支撑米切尔森拍摄的,还是来自国外的读者和转载。
  外国读者自然是不关心诺贝尔随员的学历和教育背景,也不在乎他们是否够格,但是,诺贝尔随员帅不帅,是否有贵族头衔和血统,这两项还是很吸引人的。
  在世界各地的俊男美女的评选中,瑞典男人和挪威女人的评分常年走俏,诺贝尔随员又是瑞典政府精选出来的选手,自然备受欢迎。
  米切尔森能常年拍摄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拍出来的照片最帅,审美角度最佳,片源最多,内容最丰富。
  在其他记者还在心里打着腹稿,如何吸本届的螺狮壳的时候,米切尔森已经摆好了工具,调正了角度与曝光,一切为诺贝尔随员做准备了。
  大厅的另外几个方向,米切尔森的竞争对手们也在做着类似的事。
  米切尔森并不在乎。
  为了今天的拍摄,米切尔森提前几天就在大厅里拍了多张照片,不仅实验出了几个极漂亮的场景,甚至连构图都想了多幅出来。
  这基本是瑞典本地记者才能做到的。外国来的记者,能提前两天到的,就算他们供职的单位有钱了,至于提前进入大厅,各种申请手续就更是麻烦了。
  不是专业的摄影记者,带的装备也没有米切尔森。
  他光是相机就带了四个,不仅是为了装备不同的镜头,还是为了减少换胶卷的时间。
  想到此处,米切尔森又提醒了小弟一句:“马克,我一会拍你肩膀的时候,你就将用完的胶卷换掉,速度一定要快,不要碰到镜头、按键和旋钮。”
  “我明白。”马克兴奋的点点头。他是报社新人,对这样的环境还很好奇。
  米切尔森“恩”的一声,道:“我有时候不会将一个胶卷用完,让你换的时候,也不要犹豫,机会一闪即逝,明白吗?”
  “我明白。”
  “不同相机的胶卷要放在不同的格挡里,还记得吗?”
  “记得。”马克说着抬了一下头,笑道:“你好像比我还紧张。”
  “当然紧张了,每次都是不同的挑战嘛。”米切尔森说过,不禁有些失神,对于已经拍了十多年诺贝尔随员的他来说,与其说是挑战,还不如说是传统呢。
  马克再想说话,就看到人影闪动,连忙提醒道:“人来了。”
  “恩。”米切尔森的手握住了三脚架上的相机,但并没有动。
  与之相反,大厅里的闪光灯已经亮成了一片,其他记者才不管那么多呢,他们只要能拍回去照片就行了,反正报纸上就用一幅。
  米切尔森的照片则是经常登上旗下杂志社的,他的手稳稳的捏在快门处,先等诺贝尔基金会的官员们坐下来,才瞄准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身后的诺贝尔随员。
  “咔。”
  “咔咔。”
  “啪啪啪。”
  “啊……雅蠛蝶。”旁边一名日本女记者惊叫一声,却是混乱的人群将她的照相机给挤落了。
  米切尔森鄙视的看她一眼,用相机不挂脖子不戴套,照片和影片打马赛克是他最反感的行为之一,缺乏对艺术的起码尊重。
  “高尔斯沃西又是诺贝尔随员了,这家伙该退役了才是。”米切尔说话间,手里的快门却是迅速的按了下去。
  几秒钟后,米切尔森就换到了左侧三脚架上的相机,顺手拍了拍马克的肩膀。
  马克连忙去换胶卷,动作也算得上娴熟。
  米切尔森只瞄了一眼,就放心下来,只要不紧张,今天的拍摄就不会坏。
  “艾奇逊出来了。”马克还有提醒的职责。米切尔森的注意力在取景器里的时候,他得兼顾周边。
  两人的关系,就像是狙击手和观察手似的。
  米切尔森迅速转移方向,刚拍了几张照片,就“咦”的一声。
  “怎么了?”马克非常紧张。
  “艾奇逊身后的是中国杨吗?真人看上去比诺贝尔随员还帅?”米切尔森说话的时间,又是十几个快门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