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在大家的关注点也不在他身上,倒也是无所谓谁来带着参观。
  包括弗兰奇在内,还是更想确认一下,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实力。
  ……
  化药振兴办公室里,胡池胡主任,曾经的胡秘书,看着杨锐递交的文件,眉头深蹙。
  杨锐的计划,看起来很美好,就像是充满了梦想的故事。
  胡池从中读到的,却有太多太多的无稽了。
  华北药业异地重建,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了,虽然通过党校,解决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杨锐竟然提出请外企前来与这家新命名的“北方联合药业”合资,胡秘书仍然觉得过于理想化了。
  合资固然是一件很好的事。
  首先一方面,外企能够带来先进的管理和生产经验,这是中国很需要的东西。
  另一方面,外企还能带来令人眼馋的外资。
  外资就是外汇,而且,外资所代表的外汇,是必须按照国家要求,以官方汇率来结算的。
  为什么那么多的案例里,外资总是极占便宜的签订协议了,许多时候,就是因为外汇是硬通货,而人民币是通货膨胀货。
  一家企业若是能够达成合资,银行不用问,就会跪着送来贷款。
  所以,问题的关键,又回到了合资的可能性上了。
  外企凭什么与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堆工人负担的北方联合药业合资呢?
  虽然在乔办工作了一段时间了,胡秘书依旧认为合资是很艰难的事。
  他见过太多国企的合资谈判了,尽管文件中总是不尽其实,可胡秘书还是能从字里行间,察觉到合资遇到的种种问题。
  股权分配、企业估值、配套政策、职工政策等等问题,不是本着一颗想要成功的心,就能得到成功的。
  许多时候,企业负责人在外企代表的要求下步步退让,最终依旧不能达成合资。
  而在此之前,为了避免出现无底线的合作,中央更是三令五申,对合资做出种种要求,这些划出来的红线,很多时候就是企业的死亡线。
  “想的太好了,事情哪能就按照你想的方向走呢。”胡池叹一口气,心里默默的想,就算你拿了诺贝尔奖,也不能让地球围着你转啊。
  “给几家外企发函吧,先看看有几家愿意来谈的。”胡池出了办公室,将文件丢给了自己的秘书,临回去前,又道:“你要仔细询问对方的意愿,不需要强迫,另外,是走过场来的外企,还是确实有意向的国企,你要甄别一下,标注出来。”
  胡池心道,如果没有真正愿意谈合资的外企,那就还是按照既定计划,出国采买一番好了。
  这样一想,胡池才渐渐平静下来,觉得世界又回到了熟悉的轨道上。
  
第1395章 申请合资
  
  胡池坐在上海牌轿车的后座,恨不得将腿翘到肩膀上。
  车,他是不稀罕的。
  在乔办的时候,他要用车,那都是一句话的事。小车班的司机更是要殷勤伺候着,因为小车班就在他的管理之下。
  但别说,汽车的后座,他是并不常坐的。
  后座首先是留给领导的,就是平时自己出门的时候,胡池也会注意影响,宁可后座空着,都会选择副驾驶座。
  因为他的级别无论到了哪里,身在乔办一天,他就是为领导服务的工作人员。
  现在,胡池终于是成为领导了。
  化药振兴办公室主任甭管名字听起来怎么样吧,也甭管离开乔办时,是否有失落吧,总而言之,胡池对自己的现状,是无比满意的。
  做官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爽这么……不对,做公务员,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有这么一个机会,为人民服务吗?
  胡池望着窗外的人民,心中泛起浓浓的爱国情绪来: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改变这个贫穷落后的祖国。
  “小王,再给我倒一杯咖啡,就用老董留下来的速溶的。”胡池亲自用双腿走到了办公室,并将自己好好的安放到座椅上,亲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就叫了起来。
  秋茶的品质通常要差一些的,就算是龙井,也总是不尽人意。
  倒是来自国外的咖啡,很有点高档的感觉。
  “主任,多放了糖的。”秘书小王端着咖啡,放在桌上,又将胳膊下夹着的文件,放在了桌面上。
  胡池打开来,先是扫了一遍目录,就问:“让你汇总的外企的信息呢?”
  “还在汇总,有七家说要考虑一下,另外有11家正在寄文件过来,另有四家说是想要更多的资料,询问能不能有其他方面的合作……”小王说的非常详细。没办法,他现在的老板胡池同志是做了多年秘书的人,对秘书的要求,不自然的就提高了。
  像是刚才,小王要是不主动的留在办公室里,惹的胡池主任再追出来,很容易就被不满意了。
  胡池却是没心思理会小王的内心OS,反而是微微皱眉,问:“既然有答案,为什么不形成文件,做到目录里去?”
  “因为还没有汇总完成。”小王赶紧说了一声,忙道:“我现在就去做一个阶段性的汇报。”
  “这才对嘛,你要考虑到领导有什么需要?分一个轻重缓急。重要的消息,必须及时报告。”胡池说到这里猛的停住了,他现在已经不是一名管理秘书的秘书了,而是成为了真正的领导,手里掌握着或多或少,弄不好就是几十上百万名国企工人的前途命运。
  胡池同志轻轻的咳嗽了一声,道:“总之,你要端正起工作态度来。去吧。”
  小王赶紧答应了出门,心里郁闷的不行。
  想死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突然就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了。
  但是,汇总资料仍然是要送过去的。
  小王将写了一半的资料迅速整理出来,截取了前面的部分,又在后面补上了最新的信息,算是形成了一份简报,隔了几十分钟,再递给了胡池。
  胡池打开来,眉头就紧紧皱了起来。
  小王的心也皱了起来。
  “你刚才说有11家寄文件过来?”胡池问。
  “是的,我写在中间部分了。”小王连忙往前走了一步,虚虚的给胡池指了一下位置。
  胡池顺着看过去,突然觉得一阵辣眼睛,连续看了三遍,才读出了里面的关键词:“同意合资……”
  小王依旧是心中带着危机感,忙解释道:“是,我担心他们后面有反复,所以让他们寄送正式的申请文件,这样才能讨论具体的合资政策。”
  “讨论……”胡池的话说的快了,险些一口咬舌自尽了。他立马站了起来,先吸溜了两声,才道:“要什么申请文件?讨论政策,不能当面讨论吗?”
  “啊?”
  “你是不是傻啊。”胡池对这个名校毕业的前学生会主席失望之极,道:“有外国企业来主动要求合资,还不请过来,再找记者来报道一下,你脑子里装的都是奶吗?”
  小王懵懂的点头,匆忙道:“我立即通知他们过来当面谈。”
  “还有呢?”
  “我立即去通知记者。”
  “恩。”胡池这才放松了一些,转瞬又皱眉喊道:“等等。”
  秘书小王赶紧站定了,两条筒在裤子里的大毛腿,毫毛微颤。
  “这些外企,都是要和北方联合药业合资的吗?”
  “是。”
  “他们知道不知道北方联合药业的情况?”
  “您是指哪方面?”小王其实是不想反问的,但是,情况这种东西,又哪里说的尽呢。小王大毛腿上的纤毛,已经快要跳起华尔兹了。
  胡池气不打一起出的道:“你就不用脑子想想?北方联合药业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一万多名工人不说,连厂房都没有建呢,仪器设备更是没影子的事,这样子搞合资,竟然还有11家企业来申请?你究竟给他们说了什么?”
  “和我没关系啊……”小王的声音都不一样了,颤声道:“我什么都没说啊,他们都是在问杨锐还有离子通道实验室,还有北大什么的。哦,还有戈谢病,我刚去找人查了……”
  在没有搜索引擎的时代,一个生僻的字眼要怎么才能得到了解呢?
  如果手边没有合适的工具书的话,基本就只能靠人了。
  秘书小王并不是医学生,甚至普通的医生,也不知道戈谢病是什么东西,他要问到答案,那就非常困难了。
  然而,小秘书不知道什么是戈谢病,胡池是知道的啊。
  胡池不禁喃喃自语道:“世界竟然还真的是围着你转的啊?”
  秘书小王肺都差点从裆里吓出来,心情紧张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脑海中一片哀鸣:我也没干啥呀,世界怎么就围着我转了。
  “小王。”
  “啊?啊!”小王全身竖直,腿毛微硬以示尊敬。
  “去找杨锐过来……算了,我去见杨锐,你安排车。另外,你做一个整理计划,看看北方联合药业现在的成本有多少。”胡池也是学过经济学的,知道成本在企业生产中有多重要。
  一万多名工人,给中国的国企来养,已经是不能承受之重了,这里面,还有许多国家政策和补贴在里面。加上国企的品牌效应,在必要的时候,工资减半甚至只发三分之一,都是能行的。
  北方药业之前就是如此,采用工人轮班工作乃至于全休班的方式,降低了不少的人工开支。
  但是,合资企业是不能这样搞的。就是他默认下来,国家也是不允许合资企业减半工资的,否则,外企觉得做不下去了,拍拍屁股走人了,剩下的烂摊子给谁来搞?
  医疗等方面的开支更是外国企业不能避免的巨额支出。
  这些人工成本,藏是藏不住的,若是人数少了还行,若是人数多了,外企也得怕被拖垮吧。
  胡池暗自捉摸着,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是就现在来说,企业养一名工人,每个月的成本都要到500块左右了,其中一百多元两百元的是月薪,另外还得有几十元的福利费用,最后,给工人们准备的住房、医疗、教育、退休金等各项隐性开支,却占了大头。
  等于说,一万多名工人,一个月的开支要在五六百万往上,一年就是大几千万元。
  不管人民币和外汇的汇率如何,这笔钱是企业需要长期负担的。
  但是,不管胡池怎么不看好,11家企业的合资申请,还是让他心动不已。
  就算最终都没有谈成,这个过程也够化药振兴办公室露个小脸了。
  胡池从腿毛微颤的小王手里拿到了文件,匆忙批阅了几份紧急文件,就下了楼,直奔北大而去。
  ……
  
第1396章 智科
  
  离子通道实验室里,丁十一和姜志军坐立不安的等在房间里。
  等见到了杨锐,两个人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连忙站起来,露出笑容。
  “都坐啊,怎么样,智科的生意还好吧。”杨锐脸上毫无傲气的样子。科学家的傲气都是藏在骨子里的,社交过程中,却难得表现出来,毕竟,杨锐的实验室的规模再大,手底下也就是几十号人而已,远远没到能养出傲气的程度。
  “智科的生意好的很……”说起这个话题来,丁十一和姜志军的心情都是异常的愉悦。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简单介绍了情况,姜志军就道:“我已经把南边的生意给结束了,准备专心经营智科这边了,到明年这个时候,我们有希望把产值做到一个亿。”
  说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姜志军的下巴都昂了起来。
  在86年,产值做到一个亿的工厂是不少的,可私人工厂就太稀罕了。像是智科生物技术公司这样的高利润公司,那就更少见了。
  一份几百上千元的牛胚胎,还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只要智科生物技术公司将兽医的数量培训起来,那就是源源不断的资金。
  不过,这份庞大的资金,也是远远的超越了丁十一等人的计划,以至于姜志军连深@圳极有前途的生意都不做了。
  姜志军瞅着杨锐的表情,顺势道:“杨教授,智科目前的状况是非常好,我们觉得,您还是应该拿一部分股份……”
  “股份的事情不用再谈了。咱们之前怎么定的,就按照原来的模式走。”
  “不是,杨教授,我们这是纯粹的感谢……”
  “不用感谢,你们做智科生物技术公司出来,将它做好,实践海淀遗传工程实验室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感谢了。”杨锐完全不为上千万元的可能利润所动。
  别说这些钱,原本就是他分润出来的,就是真拿到手里,杨锐也是没什么兴趣,他更在意的,反而是海淀遗传工程实验室的经费。
  姜志军和丁十一显然不明白杨锐的想法,又劝了两句,仍然是劝不通,不禁有些气馁。
  “杨主任。”丁十一换了个口吻,道:“其实您看,我们和您都是一体的,您要是觉得股份拿起来不好看,我们就给您算成干股好了。”
  “不必。”杨锐坐起道:“咱们这个是公平交易,既定的协议不变,你们不用担心。”
  丁十一顿时有些尴尬起来,吭哧吭哧的两声,道:“说起这个既定协议,杨主任,其实,海淀遗传工程实验室的利润,是不是有些过高了?”
  “哦?”杨锐的笑容起来了。
  “这个……遗传工程实验室毕竟就是一个实验室,我们赚的钱,大部分都给遗传工程实验室拿走了,虽然遗传工程实验室是您手底下的,但是,它毕竟是国家的不是?”姜志军总归是做商人的,说起损公肥私的事,还是蛮顺溜的。
  杨锐不由的轻笑:“怎么的,你们是要我砍了遗传工程实验室的利润,拿给你们?”
  “您说个数,我绝不还价。”姜志军的表情认真的不得了,就差赌咒发誓了。
  每年一个亿的产值,拿到手的有多少,就全看海淀遗传工程实验室留下来多少利润给他们。
  智科虽然能够想办法扩大规模,但是,规模增长的速度,无论如何都是比不上成本对他们的压榨的。
  想到海淀遗传工程实验室每年“白白”拿走这么多钱,几个人心都在滴血。
  赚钱这种事,谁都是不嫌多的,而且总是想要更多,按照丁十一等人的想法,杨锐应当也是一样的。
  可惜,杨锐对于个人财富的追求,实在没有这么迫切。
  想赚钱的话,他有太多的办法了。
  杨锐笑眯眯的看看两人,突然问道:“文泽林呢?”
  姜志军和丁十一都算是中年人了,反而是文泽林,比较年轻,性格也颇为讨喜。
  “泽林不是很同意我们的做法,我们怕他坏事,没带过来。”姜志军知道,这一次很有可能要恶了杨锐,比如给文泽林一条出路。
  杨锐却只是点点头,道:“文泽林的脑袋倒是清楚。”
  姜志军和丁十一顿时尴尬的不行,这就等于是被拒绝了?
  两人默默的品味着来自杨锐的软钉子,却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智科公司的命脉就把握在遗传工程实验室手里,或者说,就把握在杨锐的手里,他只要是不同意,智科公司就只能将大部分的利润拱手相让。
  除非,自己也建一个相应的实验室?
  智科其实早就有了类似的想法,可惜,虽然他们很不愿意给海淀遗传工程实验室分润利润,却又明白牛胚胎移植的难度。丁十一等人,可是眼睁睁的看着老外都做不出类似的技术来。
  现如今,杨锐获得了诺贝尔奖,更是让他们看到了其中的难度。
  姜志军和丁十一突然有点慌张,杨锐的态度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两人再说两句闲话,赶紧留下带来的礼物告辞。
  “我送一下两位。”杨锐笑着送出两人,心里却没有多想。
  牛胚胎移植本身就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智科能做,主要是因为丁十一等人有背景和资本,但是,有资本和背景的不止两人,在必要的时候,遗传工程实验室随时能更换人选。
  杨锐更愿意认为,两人是暂时有些忘乎所以。
  姜志军和丁十一也有些后悔,出了离子通道实验室,姜志军不禁懊恼的道:“早知道就不要提这个事了,杨锐是不愿意沾手估股份的,他之前就说过的。”
  “你之前不是也同意试一试吗?”丁十一无奈的摇摇头。
  “他不是做生意的人。”姜志军站在路边,点了一支烟,默默的抽了个干净,才抬起头来,道:“回去吧。”
  “等等……”丁十一呶呶嘴,道:“你看车牌。”
  姜志军这才看到一辆车,刚好停在了离子通道实验室门口。
  胡池亲自推开门,跨了出来。
  “乔办的人。”丁十一认了出来,站到了拐角处,免得被胡池认出来。
  姜志军讶异的点点头,他常年在南方做生意,对京城的人头不熟。
  “我们走吧。”丁十一看着胡池进门说道。
  “走吧。”姜志军话音刚落,却见一名学生从实验室里跑出来。
  他着急的向四周寻找,一直到路边,看到姜志军和丁十一的车,才松了口气。
  “什么事?”姜志军走了过来。
  “杨教授有事想问您。”学生看到姜志军,赶紧说话。
  
第1397章 三十年老茶
  
  “是找我们俩,还是找谁?”姜志军问。
  “就找您一位,说是有点小事要问一下。”学生就是一个传话的,知道的极其有限。
  丁十一本来就有自己的工作,并不真正的管理智科,此时皱皱眉,道:“老姜,既然是杨教授找,你就去一趟。”
  姜志军一下子忐忑起来。
  乔办的人刚进门,杨锐就来找自己,这是个什么意思呢?
  姜志军看向丁十一,苦笑两声,道:“那我就去看看好了。”
  “行,你便宜行事。”丁十一也不能说什么。想要给杨锐点好处,换取遗传工程实验室降低价格,这是大家商量好的事,杨锐要是因此而迁怒于智科,不管是丁十一还是姜志军,或者没有来的文泽林和焦场长,都没有什么办法。
  特别是有乔办参与的话,丁十一就更没有话说了。
  究竟怎么样,也只能让姜志军现场决定了。
  “咱们俩先说个章程,你觉得怎么样是能接受的。”姜志军往前走了几步,又不放心的走了回来。
  万一杨锐提出一个难以接受的价码,总不能他一个人背黑锅吧。
  前面的学生不耐烦了,又不好去催,就站到路边,看着两人。
  丁十一不好多说,低声道:“你看着弄吧,起码留一半吧。”
  说完,丁十一顿了一下,声音更低的道:“实在留不住,就给咱们剩200万!”
  200万这个数字,是智科当日建立的时候,杨锐提出来的。
  那时候,杨锐就说,智科一年至少能赚200万。
  对于穷的要命的丁十一等人来说,200万是个相当有吸引力,甚至是有些不好想象的数字。
  当时,丁十一已经做好了杨锐在吹牛的准备。
  谁能想象,智科今年竟然赚到了上千万之多,明年的产值上亿以后,利润指不定就要翻番,也是数字太大,才将几个人的心思给膨胀了起来。
  不过,被杨锐半软的钉子扎回来以后,丁十一和姜志军的膨胀之心都有些萎缩了。
  此时再设底线的时候,丁十一觉得,200万似乎也是不错的。
  但是,也确实是不能再低了,如果再低的话……丁十一觉得,那也就只能忍受了。
  姜志军倒不觉得杨锐会压的这么过火,不过,乔办的车确实给了他极大的压力。
  姜志军只是点点头,道:“我尽力而为。”
  丁十一遥祝姜志军成功,自己又回到了拐角的阴影处,拿出一根烟,像是特务似的,默默的低头抽了起来。他不敢现在坐到车里面去,他今天开的是军牌,不想被乔办的人看到。
  姜志军跟着带路的学生的步伐,没多久就见到了杨锐。
  一名年轻的干部,正坐在杨锐对面,笑着说什么。
  而在杨锐面前,正摆着一套茶具,正是姜志军从南方带回来,又送给杨锐的。
  “老姜,哎呀,麻烦你又跑回来,刚刚胡主任问起这个来,我就想正好找你也问一下。”杨锐说着又拍拍脑门,笑道:
  “不好意思,忘了介绍,这位是化药振兴办公室的主任,胡池胡主任。”
  “杨教授是学问家,介绍人不是本行,您的工作是介绍科学给普罗大众嘛。”胡池做了秘书以后,说话的味道都不太一样。
  姜志军有些发愣,似乎不太明白眼前的境况。
  “老姜,坐,喝喝我泡的茶。”杨锐就在大茶几上,将木质的茶台给摆开了。
  姜志军送的礼物,自然也是很有些水准的。正品红木的茶台,约莫一米多长的样子,泛着漂亮的枣红色。如今的红木也是不便宜的,虽然各地仍然有不少,但是采伐的也很厉害了,最重要的是,运输成本昂贵。
  当然,所谓的昂贵和后世是不能比的。
  纯红木制品的茶台,放在30年后,售价或许能到数万元甚至更多,但在86年的当下,也就是几百元的水平,这还得加上层层渠道吃掉的利润。
  茶台之上,是一套景德镇的瓷器。
  景德镇的瓷器历来都不便宜,用来送礼,自然很拿得出手。
  尽管如此,人刚走就拆礼物,而且还拆的如此理直气壮,实在是超过了姜志军的理解。
  他傻傻的坐到了杨锐的对面,就挨着胡池,小心翼翼的打了个招呼,再捧起茶杯,轻轻的喝了一口。
  “泡的怎么样?”杨锐问。
  “挺好。”姜志军能说什么呢。
  杨锐却是一笑,道:“不是我泡的好,是你送的茶好。”
  “几饼普洱,不值什么钱。”姜志军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送的一套茶器很是沉重,价值亦是不菲,相应的,也就降低了茶叶的投入,毕竟只是送人,并不是给自己置办,所以买了不太受欢迎的普洱茶。
  比起昂贵的龙井冒尖等绿茶,普洱还要排在红茶后面,许多人如今甚至都没有听过。
  原本作为一件礼物,送出普洱也算是合适。
  只是面对面的坐下来,看着对方赞扬自己送的茶叶,姜志军的脸皮就厚不起来了。
  杨锐确实满意的不得了,给姜志军斟茶后,道:“我刚才和胡主任交流,听说你拿的这个普洱有十几年了。”
  姜志军更加羞愧不已,道:“确实是只有十几年,本来是给香港和东南亚那边的贸易茶,仓库里存剩下的,朋友赠送给我,我也就拿过来了。杨主任要是喜欢,我那边还有三四十年的老茶,赶明儿给您送过来。”
  “有三四十年的?”杨锐的眼睛亮了起来。比起单纯的钞票,这样的享用品,倒是非常的合他胃口。
  至于会喝不会喝的问题,谁也不是生下来就学着喝茶的,总有一个过程嘛。
  不过,再会喝茶的人,又能喝多少三四十年的老茶呢?
  放到10年以后,三十年的普洱茶,卖价两三千一饼都是批发的友情价,若是88青之类的明星款,两三万都属于平价销售。四十年的茶叶更是市面上鲜见,偶尔出现也以假货居多。
  可以说,三十年以上的普洱,就算是有钱人,也不见得就一定能买到真货。
  杨锐手里的现金多的要命,而且有诺贝尔奖的奖金打底,又有之前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贷款事件,他拿钱买茶,是一点问题都不会有的。
  这是有趣又赚钱的事情,杨锐自然是兴趣盎然。
  姜志军却是完全不理解杨锐的态度,笑笑道:“四十年的老茶是不多了,但还是有的,那时候主要是沱茶,口味类似。我比较熟悉广@州茶厂和昆@明茶厂,像是昆@明茶厂的话,它前身是39建厂的复兴茶厂,民国的政治经济部办的中国茶叶公司给弄的。当然,那时候的库存基本没有留下来的了,但解放前后生产的,有封存的一些,还有来不及移走藏起来的,还有当年的老贸易存下来的,还是有的。”
  “贵不贵?能弄多少?”杨锐继续追问。
  姜志军奇怪的看杨锐一眼,道:“您要是喝的话,弄个十饼八饼的不难,我给昆@明茶厂的打个电话,告诉他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锐同志要喝他们的茶,老陈明天就得赶过来。”
  “白给的不要,我想自己买。”
  “那也要不了多少钱。”姜志军常年在南方做生意,自己也是喝茶的,道:“您要是喜欢的话,我先拿两坨过来给你试试好了,真要买的话,得比新茶贵个好几倍吧。”
  杨锐憋着一口气等着姜志军说个高价,没想到竟是多个好几倍……
  想想后世的普洱茶,不说三十年的老茶了,就是十五年的茶叶,不要个新茶二十倍的价格,实属善良。
  “不用拿你的了,你就帮我买一批茶,按市价来,老茶有多少我要多少。”杨锐给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
  姜志军狐疑的看了杨锐一眼,道:“您是想要囤点茶?这个东西太费时间了,再说,老茶到三十年也就差不多了。年份再久,许多方面也是退化了,当然,也有进化的部分,就有人喝50年的老茶,这个看个人爱好,但是没什么必要……”
  杨锐摆摆手,一点都不受姜志军的影响,只道:“三十年五十年我都没意见……对了,现在的新茶什么价格?”
  姜志军回想了一下,道:“去年开始价格有点涨,茶叶不一样的话,价格不一样,老树和古树的话,一饼总得一块多钱吧。”
  “老树和古树?”
  “老树就是100年以上的茶树,早一代种的,古树就是300年以上的茶树了,这个比较少,每年的产量也不多。古树的比老树的一饼贵个5毛钱吧。”
  一饼茶是375克,也有200克和250克的包装,姜志军就选大的说了。
  杨锐有些被这个价格给吓到了,上百年的茶树上长出来的茶叶,一饼竟然要一块多钱?
  放到30年后,一饼卖个大几千块,想来是很便宜了,等于说,从现在开始,存放三十年普洱茶,就能有5000倍的价格增幅。
  中国人真富。
  杨锐一边赞叹着,一边问:“那我要是成吨的要呢?”
  “啥?”
  “按吨算,便宜点不?”
  姜志军完全混乱了,好半天才回忆着道:“我记得去年的广交会,咱们国内一共出口港澳1500多吨普洱茶,创汇是不到250万美元,这是个大新闻了,算下来,是每吨1600美元,那可都是优中选优的好茶了。要是在国内卖的话,这个价得翻四五倍才行,就是……”
  “8000元人民币一吨普洱茶。”
  “好茶。”姜志军给补充了一句。
  一吨普洱是2666饼茶叶,杨锐觉得,到2016年,把它们当2600万算,基本大差不离了,如果是自己喝并招待朋友并赠送的话……也是够帅的了。
  想到此处,杨锐不禁露出笑容,道:“老姜,这个事,看来得着落在你身上了。”
  “啊?没问题,您说。”姜志军虽然不知道杨锐是怎么想的,但是,智科指着杨锐吃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