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此处,杨锐拍拍脑袋,问道:“你今天做了什么?”
  “上课,还有看些书。”景语兰闲适的笑了笑,她喜欢这样的生活,也没有什么野心,起身放下书,道:“我还做了番茄汤,熬了好几个小时了,你先换衣服,我来舀汤。”
  杨锐连连点头,随手将带着的公文包丢到沙发上,就卧室里好一阵脱换,清爽的出来以后,不禁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番茄是不逊色于土豆的多用途蔬菜,而番茄汤的配伍亦是超多,有用牛肉的,有用猪肉的,甚至有用猪肝的,杨锐耸动着鼻子,猜道:“是用鸡汤烧的番茄汤?”
  “你又不吃煮过的鸡肉。我用虾头和虾皮烧的,虾肉取出来了,可以做龙井虾仁。”景语兰说话间端上两碗汤,坐在了杨锐对面。
  杨锐立即坐了下来,抱起碗来,吸溜吸溜的喝了个一干二净。
  暖洋洋的浓汤,驱散了脾胃中的寒冷,杨锐顺势将的拖鞋蹬掉,在景语兰白嫩的小脚上蹭来蹭去。
  景老师娇媚的横了杨锐一眼,小脸微红,但并没有挪动,转而问道:“今天做了什么?忙不忙?”
  “去看了看姜志军,又到两间实验室里去转了一圈。对了,你知道‘人类走出非洲’的话题吗?据说是通过PCR做的,我还和达尔贝科聊了聊。”杨锐蹭的很认真,目光在景老师脸上巡游。
  景语兰的脸更红了,道:“我知道人类走出非洲,是《自然》上的文章吧?”
  “咦?是《自然》上发表的吗?我都不知道。”杨锐拍拍脑门,转瞬醒悟过来,文小满是不会去看《自然》的,他不由奇怪的道:“是什么时候发表的?应该有社会媒体发表了文章才对吧。”
  “应该是有吧,我们学校里都有很多人讨论。我们学校的吴教授那天请我们系的周老师翻译文章的时候还说,这是美帝国主义的阴谋。”景语兰说着有点担心的问:“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杨锐更加诧异,问:“为什么说是美帝国主义的阴谋?”
  “因为文章的结论,是说人类共同的祖先是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女人吧。”景语兰显然对此也是印象深刻,道:“吴教授把这个称作夏娃理论,和周老师在办公室里,一边查字典一边骂。”
  杨锐这下子醒悟了过来,惊讶道:“加州伯克利大学的cann和stoneking?线粒体?”
  这下子,景语兰就不知道杨锐说什么了。
  杨锐自己,却是一跃而起,在房间里猛走了两圈。
  通过线粒体细胞来追溯人类起源,在杨锐的记忆里,这是87年1月的著名文章,不过,既然PCR比历史上更快更好的推出了,分子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更早完成,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而这项研究所产生的意义,可不仅仅是一篇《自然》所能涵盖的。
  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这篇《自然》所产生的争论,太过于激烈了。
  不仅仅是生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以及人类学家参与到了其争论中去了,还有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以及不知道哪里的雪茄,都想冒一冒烟。
  不仅是有人不能接受,人类来自于非洲的这个结论,还有人不能接受所谓的“夏娃理论”在科学发展史上,科学家们一向担任的是神话摧毁者的角色,欧美文化圈子以外的学者,更是不喜欢这项“夏娃”研究。
  不管是87年,还是85年,冷战都还没结束呢,这项理论研究,毫无疑问的又罩上了意识形态的浓艳。
  不过,这些激烈争论的中心,都是人类学的研究,PCR只会在此过程中受益。
  杨锐转了两圈,问道:“你们学校里讨论的激烈吗?我是说,这个夏娃理论,有很激烈的讨论?还是只有这位吴教授在说。”
  “生物系的好几位教授都在说吧。”景语兰因为杨锐的原因,颇为关心生物系的事。
  “是学术讨论呢,还是花式讨论?”
  “花式讨论?”景语兰很快醒悟过来,掩口笑了笑,道:“都有吧,有什么区别?”
  “如果是学术讨论,那就多半会局限到学术圈子里,如果是花式讨论的话,估计很快就会传导到社会媒体了。”杨锐其实也猜到了会有花式讨论,否则,文小满首先不可能看到这个话题,其次,人类走出非洲的议题,也确实太社会化了。
  80年代的中国,最骄傲的就是历史了,而人类起源可谓是一切历史的起源。
  结果,中国人竟然是从非洲来的?
  很多中国人都接受不了啊。
  别说80年代人接受不了,到21世纪了,人类学在基因层面上的研究都那么多了,还有人指望着用周口店的猿人来翻盘。
  然而,并不能。
  人类不仅来自于非洲,甚至就来自于非洲的某一个种群。进化是如此的残酷,能有一支人类基因突变,从而成为万物之灵已是侥幸,全球化多角度同时间的基因突变,还互相融合不产生生殖隔离,那几率得多小啊。
  可惜,现实并不是浅显的真相就容易得到人们的承认,现实是越浅显的话题越容易得到更多人的讨论。
  普通人也没什么资格讨论艰深的话题,所以讨论政治经济和荤话的永远是最多的,人类学偶尔屈尊降贵的将一个脚踝踩在了地上,社会媒体大约是不会放过它的。
  “让他们讨论吧。”杨锐耸耸肩,道:“估计欧美人讨论的更热烈,还好我不是搞人类学的,我隔岸观火好了。”
  “如果有人问你呢?我看媒体挺喜欢找你的。”景语兰又端了一碗汤到桌上,递给杨锐,返身将另一个先炉盘的火开大了一些。锅盖轻轻的跳跃起来,嘟嘟的吐着气,冒出浓浓的香气来。
  杨锐抽抽鼻子,笑道:“我最近不准备接受媒体采访了,和达尔贝科商量好的,让他好给他的基因组计划做宣传。”
  杨锐随口说过,又道:“媒体一定要采访我,我也不怕的,我对人类学,应该也是知道一点的。”
  杨锐说话的时间,就盯着景语兰窈窕的身躯。
  等景语兰意识到杨锐的意思的时候,她已被横空抱起,发出了含义不明的惊呼声。
  ……
  
第1108章 守株待兔
  
  媒体果然没有忘记杨锐。
  最先找上门来的,却是《京华早报》的记者王博。他清早等到爆肚店里守株待兔,结果运气好,中午就逮到了杨锐。
  看到杨锐,这位曾经报道过律博定事件的小记者,现在的大记者王博同志,竟也有些发愣,诧异道:“您还真来了啊。”
  王博本来是准备往一个星期等的,反正就是每天中午来爆肚店吃饭,也没什么难捱的,主要就是有点成本,但是,考虑到杨锐既不接电话,又找不到人的情况,他觉得守株待兔也是个不错的注意。
  他都想不到自己的这个主意这么成功。
  王博警醒的向两边看一看,担心这个大秘密被人学了去。
  杨锐就有些茫然了,问:“咱们约了?”
  “没有,我是想不到,您莫非是天天都来吃爆肚的?”王博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竟是看的杨锐不好意思了。
  杨锐坚定的摇摇头,道:“你把我看成什么货了,我有大半个月没来吃爆肚了,是吧,冯师傅。”
  传说级人物爆肚冯阁下从厨房的窗口中探出脑袋,笑了笑,说:“刚十天,我算着日子呢。”
  杨锐哑然,我又不是大姨夫,您算什么日子啊。
  王博呵呵一声,却是翘起大拇指,道:“有钱。”
  杨锐更无奈了,道:“我吃个爆肚,都有钱什么啊。”
  “想到外面吃,就到外面吃,您还不是有钱。”王博说了一句,又替杨锐解释道:“还是单身好啊,我单身的时候,也老吃午餐肉,结婚以后就不行了,见天的不知道忙什么,肉汤都没喝过。”
  “有没有这么惨呀,肉汤都喝不到。”
  “是呀,我都有三四个月没喝过肉汤了。”王博掐指一算的模样,有点仙风道骨,主要是瘦的。
  杨锐惊讶的道:“真的假的?您堂堂正规大报的记者,不至于吧。”
  “怎么不至于,我老婆吃肉要么红烧,要么油煎,再就是做香肠和扣肉,从来都不烧汤的,我一年能喝两回肉汤,就算老婆心情好了。”王博说的无比的委屈。
  杨锐那叫一个气,“啪”的一声将随身带来的书拍在了桌子上,道:“我这是陪着你说相声了啊。”
  “也从侧面说明您有钱单身的优势呀。我给你说,单身汉最舒服了,想喝汤喝汤,想吃肉吃肉,想用午餐肉夹肉吃,就用午餐肉夹肉吃。”王博说话的时间,眼神扫过杨锐拍在桌面上的书,却是目光一亮,道:“我拍一张照片?”
  杨锐拿出来的是一本英文版的生物学著作,封面是满满的花体字,逼格满满的样子。他也是没办法,国内科研才是重新启动的状态,翻译国外著作根本来不及,而要是不看人家的最新研究的话,你的研究领域就会很尴尬。穿衣服撞衫最多是脸红一下,做研究撞车了,换在日本是要死人的,国内也好不到哪里去。
  王博用随身的照相机拍了一张照,还不满足,道:“您把这本书放胸前,我再拍一张。”
  “你知道这本是啥书吗,你就瞎拍乱拍的。”杨锐不满的瞥了他一眼。
  王博拧了一把快门,懵懂的问:“您看的就是生物课的书吧。”
  “生物学,不是生物课。”杨锐顿了一下,手放在书上,顺着英文花体字划过去,口中道:“性别控制概论,下面的小字部分,雄性家畜的性@行为,雌性家畜的发@情周期与性@行为,这边的竖条看到吗?性别控制冷冻***生产,旁边写的是体外受@精与人工授@精。”
  王博完全呆滞,过了一会,才反击道:“您每天吃饭的时候,就研究这个呀。”
  杨锐呵呵的笑一声,说:“我是计划着,谁影响我吃饭,我就控制谁的性别,让他丧失发@情能力……”
  这自然是纯粹吓唬人了,除了字是一样的,和他现在拿的书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但王博明显受到了惊吓,几秒钟后,乖乖的低头认错道:“您看,我等您是有正经事的。”
  “我做性别控制的研究就不是正经事了?”杨锐做严肃状。
  “是,肯定是。”王博默默挨逗,诚恳的道:“杨主任,我今天是来采访人类起源这个话题的,咱们要不就谈正事好了。”
  杨锐呵呵的笑两声,双手挥舞出一个现在流行的气功造型,在天空中摆弄两下,眼神似乎在说:你怕不怕?
  王博果然怕了,再次诚恳的道:“杨主任,我老婆家里四个孩子,她也想要四个,我要是做不到,会被赶出家门的。”
  “被赶出家门的话,你就是单身汉了,可以煎午餐肉,烧肉汤了,不好吗?”杨锐心中默念,在距离双十一如此近的日子里,你竟敢嘲讽单身狗,我为狗而战。
  “杨主任,我错了。”王博诚惶诚恐,咬咬牙,道:“今天这顿我请了,您随便点菜,我要是皱皱眉头……”
  “冯师傅,加两个葫芦儿,还有蘑菇尖吗?好,再来个胡芦尖,食信儿也多来一份,再多来盘糖蒜,哦,多来两瓶啤酒。”杨锐根本不用看菜单,一口气就叫了四五个名堂出来。
  王博脑袋一晃,就有些发晕了。
  杨锐甩开了腮帮子大嚼,吃了两茬空盘子,才停歇下来,喝着大沫子茶,施施然的自己买了单。
  王博不敢抢,却是松了一口气,又装大气道:“下回我买单,不过得我点菜。”
  “得。”杨锐将一杯茶喝完,又续了一杯,道:“不过,今个儿,我也得让你失望了,人类起源这码子事,我是真不懂行,说不出个丁卯来。”
  王博急了,忙道:“杨主任,您可别唬我。我打听过了,美国人是用您开发的PCR技术,做出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结论,您怎么不可能不懂。”
  自从律博定时间以后,王博在报社内的地位就青云直上了,他也因此非常注意科技类的新闻,此方面的信息来源不少。
  杨锐摇头,道:“这就是你不懂了,PCR呢,它是一门通用技术,就像是蒸汽机一样,你是用蒸汽机造船,还是用蒸汽机做提水机都可以,但我是不懂造船和做提水机的,我就做蒸汽机。”
  王博似懂非懂的复述道:“人类学的学者做人类起源的研究,就像是士兵端着枪参加战斗,您就是发明枪的人。”
  “差不多吧。”
  “这么说,您就是认为,人类学的研究员,是在您的发明之下,才有了参加战斗的资格,是不是?”王博这句话,立即显示出了身为记者的犀利。
  杨锐“呦呵”一声,道:“老王同志,您这报复来的,有点快啊。”
  要按照这样的新闻出去,搞人类学的研究员,非得揭竿而起,集体批判杨锐一番才行。
  否则,岂不是整个专业都要被杨锐的光芒所遮盖了。
  王博其实也就是这么一说,转瞬露出温良的笑容,道:“不是,我肯定不会这么报道,但我觉得,别的记者,怕是会有这么报道的,我就是说给您听听。杨主任……”
  “叫杨锐就行了。”
  “是,杨锐。你看,宣传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我刚才说的这种还算是好的,有些龌蹉的,指不定还要说什么呢。与其如此,不如你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公公正正的给你报道上去,读者和媒体人先入为主,也就不敢胡写了。”王博用这一招不知道说动了多少受访人。实际上,记者采访本来并不难,大部分人听说要被采访,都是很高兴的,就是反面人物,在报道发行之前,也不知道自己是反面人物来着。
  杨锐沉吟片刻,就在王博自以为得计的时间里,轻轻吐字道:“不行。”
  “啊?为什么不行?”
  “真理越辩越明,再说了,这件事的核心是人类学,和我的关系不大,我不适合出面,喧宾夺主。”杨锐实际上想的,一方面是保持沉默,以增加诺贝尔奖颁奖以前,PCR所应有的光环,另一方面,杨锐也希望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社会媒体能对PCR进行一定的讨论和报道。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大部分的科学家,都喜欢在问题发酵以前,就将之消弭,平常时间,杨锐也是赞同这一点的。
  但是,PCR技术不同,它更需要各行各界的了解,就像是杨锐说的那样,PCR是一门通用技术,它所能应用的行业,简直比蒸汽机还要广。
  要推广PCR的最佳方法,不是给他正名还是别的什么,推广PCR的最佳方法,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它,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没有关系,PCR技术本身,就有能力剔除反对者。
  这门技术实在是太强大了,哪怕到了21世纪,依旧飞速的在增加各行各业的使用者,身在85年,更是堪称神器一般。
  杨锐更希望借此技术,登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舞台。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国家间计划,所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级单位是国家,例如英国组,意大利组,日本组等等,基本都是由国家主导的。
  而在国家单位之下,才是多个实验室组成的团队,他们承担具体的项目,或者具体的测序工作,例如对人类基因组的序列差异做分类的“千人基因组项目”,鉴定致癌突变的“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额外加入的研究微生物群落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等等。
  团队之下才是单独的实验室,或者单独的著名学者组成的课题组。
  如果论资排辈的话,且不说中国能否参与到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去,就是参与进去了,杨锐恐怕也只能计入第三级的课题组。
  这可不是他想要的工作。
  因此,与其想尽办法的消弭“人类走出非洲”所造成的影响,杨锐宁愿让它默默发酵。
  ……
  
第1109章 野外调查
  
  躲过了王博的守株待兔,杨锐决定沉默的更彻底一些。
  他修改了几项小习惯,最重要的是增加了三间实验室的安全保卫工作。为此,三间实验室都添加了新的保卫人员,保证一天二十四小时,杜绝小偷和记者。
  仅此一点,自然还不足够躲开记者们的采访。
  像是京城电视台的李冲同志,就差一点在宿舍埋伏到杨锐,全靠他跑的快,才没有被李冲所得逞,即便如此,杨锐也在电视台的录像带里,留下了清晰的狂奔的背影,被李冲当做是战利品给带回去了。
  世界一流学者狼奔豚突什么的,虽然不能放到电视里给大家看,编辑部里乐呵乐呵却是挺不错的。
  这样逃过两场追击以后,杨锐自己先是受不了了。现在的记者倒是没有狗仔队的气质,但你也不能和他们对着干啊。
  人家记者跑过来采访你,也不一定是为了采访什么负面新闻,就像是李冲,与杨锐是建立了一定的默契的,人家带着人和摄像机特意过来,虽然你不愿意,但一句话都不说的就跑,一次也就算了,再持续下去,就不好看了。
  现在的记者可是有尊严的,冷脸贴热屁股的事情干的多了,真的会拒绝采访的。
  杨锐是想要有关PCR的新闻发酵一下,并不是想要自绝于新闻界的。
  如此琢磨一番,杨锐干脆利落的报名参加了本学期的“野外调查”,并在说明情况以后,请动了蔡教授,将日期定在了本周。
  野外调查算是一门选修课,时间不定,人数不定,是少数需要生物学的学生,走出校门的项目,对学生来说,就是摘点叶子做标本,观察植物分布,画图记录之类的事。
  若是有兴趣的话,抓一些昆虫和水生生物,睡两天野外并露营,就算是深度调查了。
  这项工作,本身还是极重要的,不管是做地质的,做林业的,还是搞植物学的,又或者是农学院的,都有频繁做野外调查的必要。
  像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其最核心的关键点,是需要寻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最终被命名为“野败”的雄性不育的天然野生稻,就是在海南三亚的“野外调查”中寻找到的,由此开始了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大成功。“野败”也可能是交配雌株品种最多的水稻,它在72年就与全国上千个水稻品种做了交配,73年扩大到了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的1000多个水稻品种,推妹效率极高。
  当然,身为还在学习如何野外调查的大学生,杨锐等学生最需要的,还是跟着老师认植物。
  清晨六点半。
  一群学生就在食堂门口集合了。
  植物专业的代课老师和辅导员柏善文,也准时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柏善文套了棉衣棉鞋,浑身臃肿的像是反动老地主似的,在地上狠狠的跺了跺脚,道:“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带队的老师,是咱们生物学院的正教授,谢高宜教授。谢教授是咱们国内知名的分类学专家,给你们做野外调查,是大材小用了。所以,大家更要珍惜这一次的机会,听命令守纪律,好好学习……”
  柏善文说套话的时候,底下的学生们已经窃窃私语起来。
  他们都已经是大三的老生了,自然知道教授是不带野外调查的。倒不是教授不做野外调查,而是带学生和自己做调查是两码事。野外毕竟不是特安全的环境,需要带队老师时刻关注和帮助,别说自己没时间做野外调查,去的地方也是前人走烂的,缺乏调查的价值。
  现在的学生虽然称不上娇气,可是,在野外的环境下,爱闹爱动不懂安全常识还是一致的,这项教学任务,本来就是让学生们认识到野外的环境的复杂性。
  通常来说,植物专业都是派资深讲师或者副教授过来。
  太年轻了也不行。年轻教师固然在野外固然是轻松了,可教学水平就不好说了,毕竟,不管是植物分类学还是别的什么,掌握起来都需要丰富的经验。
  谢高宜教授本人倒是看着不老,这是个脾气不错的学者,听到下面学生议论自己也不在意,笑呵呵的面对众人,等柏善文说完话了,就亮开嗓子,道“咱们今天这一波人,总共有25人,稍微有点多了啊,为了安全起见,我还请了人帮忙,咱们一会就见到了,他在门口的车上等咱们,兼做司机,你们叫林师傅就可以了。”
  谢高宜教授接着看看柏善文,道:“没有其他事的话,我们就开拔了。”
  柏善文有些担心的看了眼杨锐,再次站出来,道:“大家都吃过早饭了吧?”
  “吃过了。”学生们给出稀稀拉拉的回应,再不复大一时的嘹亮与整齐。
  柏善文笑一笑,又道:“做野外调查的工作量很大,要爬山下河的,体力消耗的多,也就容易饿,一定要吃饱。另外,大家都带午饭了吗?没有带午饭的同学,或者带的午饭不够的同学,现在可以去食堂里再买一点带走,我这里有些粮票和钱,是咱们的班费,没带的同学可以先去买饭,回来再还就可以了。记住,你们带的午饭,要比你们平时吃的饭量大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才行。最起码,要多四分之一,否则要饿肚子的。”
  在场的学生们互相看看,没有人出去拿钱或者进食堂买饭的。
  柏善文仔细的看了看杨锐,直到后者轻轻点头,才道:“那就这样,咱们今天是单日的野外调查,早上25个人去,下午就要25个人回来,谁都不许落队。始终记得安全第一,到了山上,不许打闹,不许私自跑远了,一定要听谢老师和林师傅的话。大家都记住了,别因为上一次山,被记了处分。”
  柏善文是越说越严厉,对大学生们来说,处分还真的是一件异乎寻常严肃的事。同样是分配工作,有处分的学生,就是人憎狗嫌的对象。人家用人单位才不管你是为了什么得了处分,反正有了处分的就不爱要,谁管你是不是天赋绝伦。再者说,天赋绝伦多难证明啊,有处分不听话的品种倒是好证明。
  有些欢快的野外调查小队,顿时一阵安静。
  柏善文这才向谢高宜点点头,道:“谢教授,就交给您了。”
  “行,看你担心的,真像是老婆婆似的。”谢教授说笑了两句,大手一挥,整队前行。
  队伍没走几步,就开始松散起来。
  快出校门的时候,更是彻底乱了套。
  白玲趁机来到杨锐身边,兴奋的道:“我报名的时候还想找你来着,结果你在实验室里不回来,好几节高数课都没上。”
  白玲像是一朵火焰,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光彩,也不掩饰自己的热量,她窈窕的身躯,仿佛在寒风中摇摆,却永不屈服于其。
  杨锐整了整脖子上的围巾,才道:“最近太忙了,我找老师单独交了高数作业。”
  “你之后还来上课吗?还是已经准备毕业了。”
  “当然要来上课,理论方面的课程,我还得补补。毕业还早呢。”
  “不早了。”白玲怅然若失的道:“翻过年去,也就剩下一年时间了,你看老生们,到了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都在学校里呆不住了。”
  杨锐微微点头。他经历过困难的就业,感受或许比白玲还要深。
  不过,此时此刻,白玲自然是更有感触,她稍稍靠近了杨锐一点,两人间的距离实际上还有近一米,但是,相比其他并行的男生女生来说,两个人的距离已经够近了。
  到了校门外,林师傅驾驶的却是一辆东风大卡车。
  学生们亦不嫌弃,说说笑笑的就爬了上去。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好嫌弃的,现在的大巴车还是稀罕物,学校就是想找也不容易,更别说全校这么多学生,给安排大巴车了。
  实际上,就是卡车也属于特例,并不是所有做野外调查的学生都有机会坐卡车的,运气不好,卡车正好没有空闲的话,就要自己骑自行车去了。
  但是,这些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们来说,并不是畏难之事。白玲更高兴自己能够贴近杨锐坐着,哪怕卡车再颠簸,也没有关系。
  ……
  
第1110章 林区
  
  出了城,路就变的难走起来。
  颠簸的卡车和拥挤的环境,令杨锐有些昏昏欲睡,唯一的利好是比较暖和,卡车本身是有围挡的,再将漏风的地方系起来,用厚厚的绿军大衣一堵,就很舒服了。
  军大衣是如今学生们必备的装备,一方面是军大衣用料实在,另一方面,也是冬装的选择太少。
  杨锐却是穿了英伦风的粗呢大衣,他的身材修长,选择英伦风的冬装,做到堪比模特什么的毫无问题。
  不过,在卡车后斗的环境下,英伦风的粗呢大衣在一堆的军大衣里,就有些格格不入了。
  身为21世纪的好青年,杨锐有些习惯性的特立独行,最起码是不愿意和人撞衫,然而,80年代的好青年们,更多考虑的似乎是不脱离集体。
  等到下了车,一群人出现在荒郊野外的时候,这种集体感的效应似乎就更强了。
  然而,杨锐向来是不在乎这种事的。
  做科研的人在实验室里呆久了,根本无所谓身边有没有人,需要聊天的时候,随便抓一只小白鼠就行了,做的再久一点,他甚至不会特意去抓对照组的。
  过后处死了都不带伤心的。
  相比之下,植物学是杨锐涉猎极少的科目。尽管很多人说起生物学家,就会问他,你认不认识这是什么花/草/树/种子/虫子/鸟/鞭/皮草,然而,生物学家其实是不学这些的。
  当然,完全不学也不会,像是杨锐,现在就会来上几节野外调查,但是,能学到的也就是大概的概念了。
  要说了解植物分类学,那基本就是植物学家的事情了,更准确的称呼,其实应当是植物分类学家,而且,地球上的植物或者生物种类实在是太多了,就是经验丰富的植物学家,通常也就是了解自己熟悉的领域而已。
  当然,那是说具体的细节。
  到了大的范围上,像是谢高宜教授这样,专研植物分类学的学者,随便看一眼叶子就知道是什么了。
  他稍微整了一下队,就让众人围拢起来,跟着自己,一边走,一边向众人介绍路过的植物。
  “这是松树,都认识的,不多说了。”
  “恩,山杏。”谢高宜教授左手指了一下,就走了过去。
  后面的学生连忙仰头看,然后开始记笔记。
  他们很快知道,这样的笔记速度是跟不上节奏的。
  因为谢教授口中,不停的吐出新的名词:
  “侧柏。”
  “这几个都是油松。”
  “那边的灌木是胡枝子,好像还有小叶鼠李,恩,都是能做中药材的,太远了就不过去了,有兴趣的同学和林师傅借一下望远镜。”
  于是,护林员老李同志戴着的望远镜,立即变成了新的抢手货。
  白玲也想拿望远镜看一下,这不仅是因为好学,还因为望远镜本身就够吸引人了。
  不过,她看旁边的杨锐没有动,想了想,也就没有去要,25个人看一个望远镜,排队就得排一阵子。她宁愿跟着杨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