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家三叔讽刺的一声笑,道:“你听了半天,他说的是这个吗?”
  “这车又不在吕寿名下,再说了,车没收了,杨锐有什么好处?”
  “车要是吕寿名下的,你说他得多判几年?”吕家三叔斜瞥了吕州一眼。
  吕州瞪大了眼睛,旁边的吕岩已是倒吸一口凉气,道:“不会吧,判吕寿两年,他还不满意?”
  吕家三叔却是捋捋胡子,道:“我要是告状告到乔公那里,对方判两年,我还真不满意,就怕……乔公也不满意呀。”
  说到此处,吕家三叔自言自语道:“我们还是想简单了。”
  “那……现在怎么办?”
  吕家三叔似笑非笑的瞅了吕州一眼,问:“你说呢?”
  吕州张张嘴,心里却是莫名的感觉到很解气。
  吕家因为吕寿的缘故,受损不小,此时想想,两年还真的是便宜他了。
  表面上,吕州只做遗憾状,道:“没办法的话,就只能委屈堂哥了。”
  车内几人,齐齐点头,表达感慨与失望之情。
  ……
  
第1062章 不着急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伴随着下课铃声的,是王永教授有些沙哑的声音。他是教学型的教授,在课堂上付出的精力和汗水,远比科研岗位上多。
  相对于喜欢做科研的教授来说,教学型的教授是很吃亏的,尤其是在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里,学校需要的是业内顶尖的学者,而非业内顶尖的教学者。
  不过,王永教授的风格却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只是几秒钟的时间,王永教授的讲台前,就围满了人。
  全都是想要问问题的学生。
  有些学生或许没什么问题,他们也想听听其他同学的问题。
  如饥似渴的学生们,恨不得将每时每刻都用于学习,从而抢回自己失去或者未曾失去的十年。
  听课与提问,更是学生们异常渴求的部分。
  杨锐也快速的整理好随身物品,来到讲台前,将自己最近做的习题和心得体会,交给王永教授,笑道:“王教授,我今天先回去了。”
  “好,我改过以后再过来。”王永教授一边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一边会意的收起杨锐交上来的“作业”,并将他上一次交过来的,归还给杨锐。
  这是属于两人的默契。
  杨锐很喜欢上王永教授的课,他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基本都是王永教授帮他补起来的。这没什么丢人的,能做项目的学者太多了,全知全能的一个都没有。
  所谓的交叉学科,许多大学辅导员在给新生做开学演讲的时候,都会强调多学几门课程的重要性,并将交叉学科和复合型人才说的无比的高大上然而,现实科研中的交叉学科,从来都不是一口气学成的。
  一名生物学家,在有需要的时候,学习和钻研一些无机化学的知识,再学一点有机化学的知识,偶尔涉猎物理,粗略的练习数学技巧,过上五年十年的时间,他自然就有资格对交叉学科进行研究了。
  而大学辅导员之所以是辅导员,大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知识。
  在科研领域,是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故事的,更多的,是终生学习。
  杨锐对生物学的了解相对深入,80年代的生物学知识,也不是他主攻的方向。不过,对于只读了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的杨锐来说,多学一些20世纪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却是不错的选择。
  北大也为杨锐提供了充分的资源。
  像是王永教授这样的教学型学者,落在其他学校,早就被追捧的做博导硕导去了,也就是在北大,还能继续给本科生上课。
  杨锐在完成了高数的基本训练以后,就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化学上。
  化学和生物联系紧密,不过,杨锐做学生的时候,也就是按照教学大纲,学个两三年的基础课,总学时不超过500个小时。
  要是一点旷课都没有,再加上自学的话,对生物系学生来说,倒是能个大概,但真能做到此点的人并不多,曾经的杨锐也并非是永不旷课党的成员。
  如今再来一次,杨锐照样做不到永不旷课。不过,王永教授一向对杨锐很好,有空的时候,还会给他做个人辅导,加上杨锐原本就有不错的底子,倒是让他的进度始终靠前。
  在北大这种地方,任何一门单科想要名列前茅,都是不容易的,单论基础,知名学者和高年级学生之间,并不一定会有太大的差距。
  这也是实验室喜欢招募名校排名前列的学生的原因之一,好的天赋加上个人兴趣,能够产生极强的化学反应,有的学生能够每天8小时的学习某个单一学科,四年1500天的累计,妥妥的投入过万小时,这种专注,是循规蹈矩的博士生都难以比拟的,对已经进入单位的工作人来说,更是难以重现的重要时光。
  毕竟,真正进入了科研通道,他们所需要接受的训练,就不再是这种基础模式了。
  然而,基础模式却是最难以补齐的。
  甚至还会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
  杨锐知道自己在思维开拓方面,并没有什么天赋或者说,缺乏知识基础的结果,让他根本无从发挥思维优势,因此,趁着还在大学的时间里,杨锐还是尽可能的多听多学一些的。
  趁着王永教授尚在,杨锐将他批改过的作业翻开,从后向前阅读评语和说明。
  王教授对他的作业向来是做详细批改的,光是末尾的文字,就写了洋洋洒洒的两大页,总有两三百字之多。
  而且,为了杨锐方便阅读,王永还像是论文那样,以固定的格式书写:本次作业,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可以阅读哪些参考书以取得进步,哪里可以等待之后另行学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杨锐肯定,就是皇室请的教师,恐怕也难如此的尽心尽力。
  “谢谢王教授,这样子我就都弄明白了。”杨锐再次感谢,他的化学成绩上升的很快,只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化学本科生四年的训练科目,全部有赖于王教授的教导。
  不过,杨锐今天有些着急回去见景语兰,三两句说完,就将位置让了出来。
  王永笑呵呵的点点头,重新戴上眼镜,看向其他人。
  两名学生一横一竖的挤占了杨锐刚才的位置,并递上纸条。
  除了杨锐,王永要求其他学生,都必须用纸条的形式,提交问题,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书面语更容易阐述问题,也更不容易出现细节错误。另一方面,较难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可容教授多次阅读以思考教授并非神仙,总有困难和答不出来的问题。
  王永将纸条收到了手里,稍微拿远一点,再细看。
  这时候,杨锐却是想到点什么,又挤了回来,默默站在一边,等王永先解决两个问题再说话。
  杨锐高大健壮,能比普通围观群众高一个头都不止,王永一眼就看到了他。
  比起其他同学,王永明显更重视杨锐,摘下眼镜,问道:“还有问题吗?”
  杨锐向两边不好意思的抱拳拜一拜,道:“王教授,我最近想在家多呆一段时间,我想了解一些外源激素的资料,能介绍我两本书吗?”
  外源激素是给牛胚胎移植用的,杨锐虽然有现成的答案可以用,但也得经过实验。
  王永本人是生物系的教授,却是化学系的出身,正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外源激素这种问题,正是他的专长,因此,只是几秒钟的思考,王永就点点头,道:“外源激素的话,我推荐你读胡安德的书,学校图书馆就有他的讲义,是全英文的,你应该能读懂。”
  “好的。”杨锐记了下来。
  “外源激素的话,是你的遗传工程实验室准备用是吗?”王永又多问了一句。
  杨锐点头说是。
  “这方面我还有所了解。”王永略斟酌语言,就此描述了起来。
  再旁的学生,有的听的津津有味,有的就显的不耐烦了。
  尤其是同班的耿健,他原本就对杨锐的特殊待遇所不满应该说,贫下中农出身的耿健,是反对一切不公平行为的。
  这时候,杨锐独享王教授的答疑时间,更是令耿健不爽。
  不过,大学里的答疑并不是必然会有的福利,教授原本就是挑选问题而回答,简单言之,谁的问题更具有回答的价值,他就回答谁的问题,而不会回答所有的问题。
  围在教授身边的人,虽然也指望着教授能回答自己的问题,但站在这里,更多的意义,还是听别人的问题,以及教授给与他人的回答,从而查遗补缺,对比自身的缺失。
  因此,耿健再不耐烦,也只能乖乖的站在边上,看着杨锐“浪费”了王永教授一半的时间。
  10分钟后,上课铃响,学生们一哄而散,也将王永教授给释放了出来。
  杨锐也趁势挤了出来,收拾收拾东西,向外走去。
  耿健看见了,心一横,跟了上去。
  他要狠狠的刹住这不正之风就算不能刹住,他也要义正言辞的警告杨锐,不能将社会上的特权思想,带到学校里来。
  耿健甚至已经想好了要说的话,以及说话的场景。
  眼瞅着周围的学生越来越多,耿健加快了脚步。
  他准备将杨锐堵在楼门前,这样,将有最多的学生听到他的话,并支持他。
  至于可能受到的反抗,耿健并不放在心上。
  杨锐再牛,又能把同班同学怎么样呢。
  耿健一边想着,一边紧紧的夹住胳膊下的书。
  “杨锐!”在楼门口,却是有人先一步,将杨锐给堵住了。
  耿健顿时急了,连忙小跑了起来。
  “哎呀,我的杨主任,找了你一天了,怎么找都找不到,结果你来上课了。”门口堵住杨锐的是两个中年人,穿着考究。
  耿健的步伐不由的放缓了。
  “学生上课多正常的事,你们怎么不call我?”杨锐扭了一下腰,那里挂着BP机。
  “我们想着,当面报告一下比较好。”堵门的是姜志军和文泽林,两人笑的一脸灿烂。
  杨锐站定了,诧异的问:“怎么?又出事了?”
  “出事没有,哪能天天出事啊。不过,吕寿的事,您听说了吗?”姜志军有点神秘兮兮的。
  杨锐不禁摇头,一边将两个人往路边带,一边道:“你们哪里是来报告的,你们是来打探消息的吧。”
  “不是,真的是来报告的,吕寿被重判了,您知道吗?”文泽林更有说八卦新闻的兴奋感。
  杨锐问:“怎么判的?”
  “六年!您不知道?”姜志军怀疑中带着试探,道:“我听说,是有人写了信,给改判的?”
  “六年?”
  “六年!”姜志军用手比划了一下,道:“等他出来,都要过50岁了,就是身体不垮,也做不了什么了!”
  杨锐微微点头,道:“他这种人,还是不要做事的好。”
  “说的也是,您知道……是谁写的信吗?”姜志军再次试探了一句。
  杨锐却是看着他的表情笑出了声,大大方方的道:“你想问就直接问好了。信是我写的没错。”
  “你把吕寿送进监狱的?”姜志军没想到真的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
  杨锐笑笑,道:“我只是写了信,是他把自己送进监狱的。”
  “开玩笑,吕寿可是……算你厉害!”姜志军大为震惊,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早几天,他们还对吕寿毫无办法呢。”
  教学楼前,伪装回家,悄悄的听墙角的耿健更为震惊,他仔细思考了一番自己的人生和人生观,默默的转身,将目标修改为食堂。
  批评杨锐的时间多的是,也不着急这一时半会的。
  ……
  
第1063章 万岁
  
  杨锐的遗传工程学实验室重新开张。
  这一次,海淀区为他准备了隆重的仪式,并且邀请了众多的嘉宾。
  杨锐也不反对这个仪式,所谓气象更新,他也需要大家主要是合作伙伴们,知道情况发生了变化。
  应用型的实验室,与做基础研究的实验室是不同的。通常来说,越是能赚钱的实验室,它所需要的外部支持就越多,例如遗传工程学实验室,用小白鼠和兔子做实验的时候,还可以自己出钱养在地下室,或者院子里,用牛做实验室的时候,就不太可能全靠自己了。
  再要是面积范围大一点,比如良种选育之类的,都不是一间牧场所能完成的。放在50年前,英国人和日本人,都是以举国之力,在世界范围进行的类似研究。
  而对杨锐的这间遗传工程学实验室来说,大量的捐款,以及技术产品的出售,依旧是必不可少。
  相比之下,离子通道实验室就简单多了,除了申请经费的时候比较困难以外,到了花钱的时候,基础性实验室还是比较爷性的。
  当然,应用型实验室需要外部支持,也不是什么坏事。资源的多元化,总是让应用型的实验室,更容易发展起来。
  事实上,应用型的实验室的更新换代,原本就是非常快的。这也意味着它的资源消耗量非常大,不能找准定位的话,很快就会循环不下去的。
  华北畜产品研究所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他们依靠国家资源来做应用型的实验室,一旦断奶,立即就无法坚持了。
  杨锐尽管在课本上见过不少类似的例子,亲身经历的感触还是颇深,再见中牧总公司的梅局长等人,脸上不禁挂起了亲切的笑容。
  这在梅局长等人看来,就是热情洋溢的标志了。
  想想杨锐,谈笑间射死野猪,待人接物又是如此的热情,实在是前途不可限量……梅局长一边想,一边紧紧握着杨锐的手,上下摇动,道:“杨主任回来就好,我们中牧总公司全体,都是支持杨主任的。”
  杨锐笑的更灿烂了,却道:“梅局长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我们遗传工程实验室已经恢复研究工作了,再等1000亩的牧场就位,各种研究要素就齐活了。”
  见面就说1000亩的牧场?梅局长一个发愣,杨锐就笑着松开了他的手,招呼别人去了。
  “这家伙……”梅局长哭笑不得的看着杨锐的背影,道:“实验室刚拿回来,就心大的不行。”
  “那你给是不给?”铁局长站在阴影中,倒三角的壮硕身材犹如超级英雄似的。
  梅局长看见自己的老同学,表情一下子就回到了学生时代,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的道:“我给不给有什么用?这个话,我们上次开会的时候,不是都说过了?总公司要是投票,我肯定是赞成的……”
  “你连发起投票的资格都没有,你说你这些年做了些啥?越混越回去了。”来自青牧的铁局长,对老同学的讽刺是不遗余力的。
  梅局长一个北丶京“嘿”,想要说下去的时候,却是明智的闭嘴了,道:“遗传工程实验室做出来的成果,咱们各单位共享不是?你怎么不说拿1000亩的牧场出来?”
  “杨锐要是把实验室搬我的地盘上,别说1000亩了,一万亩我都拿得出来。”
  “那是你们牧场不值钱。”梅局长哼哼两声,道:“京城寸土寸金,知道吗?”
  “说的像是你在天安门广场放牛似的。”铁局长撇撇嘴:“还不是放牛的?”
  ……
  杨锐一无所觉的招呼着宾客们。
  说是“们”,主要是海淀区和市委市政府的干部。一间实验室,闹翻天了,依旧就是一间实验室,也就是出了吕寿的一桩事,海淀区政府,不管是为了表达歉意也好,为了表达重视也好,来了许多人,还煞有介事的与杨锐重新签约。
  签约的主要内容,是聘请杨锐全权负责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的工作,由于不用给杨锐编制,这样的合约反而签的非常容易。
  合同期订为10年,不过,杨锐并没有在意。
  到了他目前的层面,其实更重要的是练好内功,刷出外功。
  内功就是研究和管理能力,外功就是刷脸刷名声了。
  单纯的一间实验室,不管是价值百万还是千万,归根结底,都是需要研究员来运作的,80年代的中国固然缺钱,但实际上更是缺人。
  像是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能吸引到李星洲和吕寿的插足,根本是杨锐做出了成果,这是内功的作用。而杨锐能有机会耍内功,又是各公司的捐款垫出来的,各公司看到的,就是杨锐的外功了。
  否则,仅仅依靠海淀区本身的拨款的话,做到21世纪,估计也做不出成果来。
  当然,换一个别人来,就是有足额的资金,也不一定能做到什么程度。
  这就是内功和外功的合作效应。
  杨锐现在更在乎的,反而是研究出成果的过程,以及成果衍生出来的成绩。
  异日,他不管是去哪个实验室,或者继续掌控遗传工程实验室,大家看的也是过程和成绩。
  过程是看他能不能重复自己的成果,成绩是看他选择的研究方向是否有价值。
  就是遗传工程实验室本身,其实也是杨锐的成绩的一部分。
  如果1000亩的牧场,落到了遗传工程实验室头上,等到几十年后,如果杨锐仍然掌握遗传工程实验室,这自然是重要的资源,就是他不掌握遗传工程实验室了,这也可以看做是他的成绩,既说明他的眼光,又能刷亮他的履历,就像是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历任负责人一样,不管是顺序退休者,还是改换门庭这,人们看到他们的时候,依然会将当时的卡文迪许实验室拿出来参考一番。
  相比于政府官员和国企干部们的好奇,实验室的研究员们的心情就是振奋了。
  遗传工程实验室停工良久,大家甚至都做好了实验室黄掉的准备,如今,有如此多人参加实验室重新开张的仪式,却是让研究员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几个小时的迎来送往之后,大家迅速的就进入了科研状态。
  杨锐更是如此。
  他不指望依靠乔公的“赏识”混一辈子,何况,乔公的“赏识”原本就是针对他的学术能力的。
  杨锐甚至没有借着猎杀野猪的机会来逼捐,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的实验室里做出成果来,捐款只会源源不断,而根本用不着他去逼。
  “谷强,你用显微手术刀直接分割法,分割胚胎。欧阳仕,你这边开一个新项目,咱们争取近期攻克胚胎性别鉴定技术。”杨锐没有像是领导那样,站在实验室里召开动员大会,他的动员就是直接分配任务。
  虽然有几周时间脱离了实验,不过,80年代的研究员都自觉的很,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的抢时间,进行理论研究更是非常熟悉的工作。
  谷强立即答应了一声,问:“你是想把分割方法,确定为显微手术刀直接分割法?”
  “我认为这种方式最有潜力,你认为呢?”杨锐明确的知道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率的,但讨论还是不可避免的。
  谷强想了想,道:“要我选,我觉得徒手分割法最好。”
  “哦?为什么?”
  “因为徒手分割只需要专用的刀片,没有就用自制的刀片也行,成功率虽然比显微手术刀分割法要差,但是设备要求低,以后想要扩展的话,成本也不高。”谷强说的很是明白。
  杨锐笑了,道:“你还知道控制成本了。”
  “这几天,我看的资料可不少。”谷强有点小得意。
  “但你就没想过,一个西门塔尔牛的胚胎的成本是多少?”杨锐也不是照抄研究资料的,他同样做过深入的思考,此时描述性的道:“小白鼠的胚胎,咱们想要多少有多少,西门塔尔牛的胚胎可是要用外汇购买的,刚开始还指不定有多少数量,徒手分割的设备成本再低,你觉得中牧总公司会选哪种?”
  “多训练的话,徒手分割的成功率比显微手术刀的方法,最多低5个百分点。”谷强勉强的辩驳。
  杨锐笑一笑,道:“我相信你的成功率能有这么高,我要给你找两个学生,你多久能把他们的成功率提到这个数据来?”
  谷强嘿嘿笑两声:“这个要看天赋的。”
  他是实验天才,不见得人人都是实验天才。
  不过,杨锐的回答倒是满足了谷强的虚荣心,也就默默的应了下来。
  “胚胎分割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你不仅要自己练熟了,还要形成文件,保证一定时间的培训后,其他技术员也能达到相似的成功率。”杨锐说着就将目光看向欧阳仕。
  谷强却是有些着急,又抢着说话道:“我听你给他们说话,不是说,胚胎分割的工作,是要咱们实验室完成吗?”
  “当然是咱们实验室完成,但不一定都要你来做。否则,你准备未来几年就做分割胚胎吗?”杨锐问话的表情有点认真。
  谷强连连摇头,这种工作做一两次是装X,做成日常工作可就惨了。
  杨锐点点头,道:“你得总结出经验,最好把步骤都给分解出来,让我后面招的技术员一学就会,这是解放你自己的重要工作。”
  谷强表情郑重。他是挺愿意研究胚胎分割技术的,但要他数年如一日的按照既定步骤操作,想想就不寒而栗。
  杨锐这才再对欧阳仕道:“性别鉴定技术是咱们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点,我跟你一起做。”
  “好,你想先试哪种方法?”欧阳仕表情凝重。胚胎的性别鉴定技术,可不是医院里来个B超,看有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要用B超看外形特征,人类起码得要四个月,就是通过B超看孕囊,也得6周,也就是40天到50天。
  显而易见,这么长的时间,对于牛的胚胎移植来说,不仅没效率,而且没意义。牛的胚胎的性别鉴定技术,就是用来选择公母的。譬如需要肉牛的时候,通常选择公牛,而要是为了扩大种群规模,那就选择母牛,要是等到几周以后才分得清,性别选择的成本就太高了。
  因此,牛的胚胎的性别鉴定技术,完全用不上B超,因为要求不是几个月,不是几周,而是以胚胎细胞的数量为界限。
  就商业化来说,牧场主和研究员们能够忍受的最大胚胎,是8个细胞!
  也就是说,当牛的胚胎从受精卵开始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四个分裂成八个的时候,就是鉴定性别的最后窗口了。
  8个细胞,肉眼还看不到的细小状态,就要区分公母,这个难度,已经不是神医把脉所能猜测的了。
  不过,生物学上,还是发展了许多种检测方法。较早的有细胞遗传学分析,胚胎发育速率的差异性分析,雄性特异性抗原检测等等。
  尽管方法很多,但对85年的中国实验室来说,没有哪一种方法是轻松愉快的,欧阳仕的凝重表情也是来自于此。
  杨锐却是最擅长做这种选择题了,笑着拍拍欧阳仕,道:“我们先试X染色体关联酶测定,还有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
  “恩?为什么?”
  “因为这两项技术,都是在PCR的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啊。”杨锐指指自己,笑道:“不是我吹,PCR技术,我熟的很。”
  刚刚有点严肃起来的气氛,一下子变的欢快起来。
  欧阳仕更是抑制不住奔涌的崇拜之情,突然大喊一声:“杨主任万岁!万岁!万岁!”
  虽然其他人都用诧异的神情看着他,但欧阳仕同志根本不在乎。
  “万岁!”
  “万岁!”
  “万岁!”
  遗传工程实验室内,充斥着欧阳仕孤独又澎湃的声浪。
  ……
  
第1064章 纯原创
  
  “PCR不愧是能拿诺贝尔奖的技术,太好用了。”欧阳仕站在PCR仪前面,就像是饿极了的人站在烧烤架前一样,满脸的温柔。
  杨锐笑嘻嘻的站跟前,看着欧阳仕操作。
  他上辈子玩PCR都玩伤了,能不动手就不动手。
  谷强就没有欧阳仕的那骨子感慨了,他隔着实验台,一边操作显微手术刀,一边呵呵笑两声,道:“你弄的这个,一点技术难度都没有,没意思……小刘,拿走。”
  他又分割了一组胚胎,就喊助手将之送走。
  小刘同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员,奈何水平不够,该当助手也得当助手。
  当然,做助手的好处也有,他能跟着谷强学一些显微手术刀的操作方法,就这门技术,他要是学到谷强八成的功力,一辈子的吃喝不愁就是到了21世纪,能掌握这门技术的生物技术服务公司也没多少家,也没有几家愿意用价值昂贵的牛胚胎给你练手,大家都是高薪聘熟手,一个生手都不培训的模式。
  谷强这边分割的胚胎,则会直接送到另一个组,去做胚胎冷冻和解冻的步骤,虽然还是实验的范畴,但也属于练手的步骤,否则不会一个一个的冷冻。
  比起谷强做的胚胎分割,冷冻胚胎的操作难度就低的多了,主要还是试剂的配置和添加比例的问题。后者是他们主要训练的部分,前者则是杨锐的工作。
  为了日后能顺利的从技术服务公司收到钱,杨锐刻意隐瞒了一些关键细节,例如试剂的配置,就由他全程完成,别人没有配方,知道其他的步骤也不能重复实验。
  比起谷强一个一个的分割胚胎,试剂配置的工作量就低多了,杨锐可以一次性配置大量的溶液,长期使用,成本又低,用时也短。
  整个遗传工程实验室,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就进入了流畅模式,也是杨锐的经验使然。
  到现在,他分别管理离子通道实验室和华锐实验室都有两年时间了,积累的管理经验,还真不比国内的其他管理人员逊色多少。
  如今的一些省级实验室的学者,经验还不一定有他丰富呢。
  当然,杨锐刷出来的名望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像是欧阳仕同志,曾经是以桀骜不驯著称的,在山大的时候,比谷强还要过分一些,但在遗传工程实验室里,却是甘心受杨锐趋势。
  听到谷强说PCR技术没难度,他不仅不生气,还很是高兴的道:“好的技术,成熟的技术,就是要做的简单,要不然,技术怎么推广的开?”
  “徒手分割的技术倒是简单,杨主任不让我用呀。”谷强对此还是念念不忘的,比起操作显微手术刀,徒手分割的方案更考究,却是更舒服一些。
  杨锐手底下没啥事,看着两人做事,淡定的道:“徒手分割没什么潜力可挖掘了,显微手术刀的方案做的好了,成功率上升的多快啊。”
  “怎么会没潜力可挖,我就觉得我还能进步一些。”谷强说的有点自傲,他的实验水平,不说独步学林吧,独步几个实验室却是没问题的。
  杨锐嘿嘿的笑了两声。
  欧阳仕就不客气了,立即评价道:“自吹自擂。”
  “你不信?咱们试一下?”谷强立即就要放下显微手术刀的样子。
  “胚胎做坏了,是要扣经费的。”欧阳仕呵呵的笑一声,拿捏住了谷强的七寸。
  谷强无可奈何的低下头,只能一边操作一边,道:“我同时做两个实验,我也能做得下来。”
  “你能同时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