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没有,我计划送去《自然》。”杨锐颇有心机的回答。
严格说来,这篇文章更像是倡议,虽然有理有据,而且阐明了癌症和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关系,但也就是一篇综述的水平。
综述上期刊,向来都是比较难的。
像是《自然》这样的期刊,更是只刊登大牛的综述,甚至数期不刊登综述都很正常。
正好,杨锐现在已经有点超越普通牛的架势了。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当年钾离子通道的论文,引用都有超过6000了,等同于普通学者全职业生涯的数百倍的量,PCR现在拿到了诺贝尔奖提名,更是强悍至极。
单论科研界的地位,杨锐目前的品级倒是做不到想发什么文章就发什么文章,但也是有可能在《自然》发表综述的。
达尔贝科微微点头,道:“我觉得发表在《科学》更恰当。”
“我没有在《科学》上发表过文章,所以之前都考虑了《自然》”杨锐一步步的拉着达尔贝科往自己既定的路线走。
达尔贝科其实听出了杨锐的意思,也就跟着道:“我和《科学》的编辑是很熟悉……你愿意和我联署此文吗?唔,还需要一些修改。”
“当然没问题。”杨锐心里险些乐出花来。
这篇文章,有没有达尔贝科的署名,区别是巨大的。
如果没有达尔贝科的署名,杨锐就是发表在《自然》上,最多也就是被人冠以“有识之士”之类的名头,而要是有了达尔贝科的署名,这就等于在基因宣言上签字了。
就像是美国的国父们,在独立宣言上联署大名一样。
“那我们来看看如何修改吧。”达尔贝科也是个实干派,直接在杨锐的办公室坐了下来,开始工作。
这样的倡议性质的宣言,看起来容易改起来难,必须斟词酌句,对于英语文法水平相当于哈利波特的杨锐来说,这部分的工作,他几乎插不进手去。
达尔贝科很快就将文章改的面目全非。
杨锐一无所谓,高端论文还经常找专门的执笔人呢,这在国际科研中很常见。母语不是英语的人,要想在CNS上刊登文章,不仔细的打磨语句是不行的。
这与普通期刊是截然不同的,更不要说,倡议书性质的文章,本身就是依靠文法来联接的。
差不多三个小时左右,达尔贝科才改出一版较为满意的,看了一遍,又圈了几个单词,道:“我建议,我们扩大联署的范围怎么样?”
“您有人选吗?”
“詹姆斯沃森怎么样?”
“DNA双螺旋的发现者?”杨锐瞬间震惊。
在生物学领域,牛人是非常多的,尤其是活着的大,或许比活着的物理和化学大加起来都要多,比数学大就更不用说,后者的牛系部落成员只有生物部落的零头。
但不管是在生物学领域排名,还是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排名,詹姆斯沃森都是顶尖的牛人。
这样的人物,可以用一个专有名词来形容牛魔王。
身为一名科研人,一名生物专业的学者,无论杨锐念多少遍“志存高远”,对牛魔王级的沃森,还是极为心虚。
杨锐不由问道:“您的意思是,邀请詹姆斯@杜威@沃森一起联署文章吗?”
“对的。”
“他愿意吗?”
“我想有很大的机会。”
“我依旧可以联署吗?”
“当然,沃森很喜欢你撰写的《基因组学》,他曾经说过,你只要睡在家里,总会等到诺贝尔奖的。”达尔贝科笑笑,道:“也许再过几十年,人们会对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署的文章,有一些兴趣吧。”
杨锐表示,这是自己被拍过的最爽的一次马屁。
……
872。第872章 联署
简单的吃过晚餐,达尔贝科就开始给沃森打电话。
因为时差的关系,中国的晚上正是美国的早上,已经步入老年期的沃森同志起的很早,思维清晰,很是与两个人聊了一会。
杨锐参与的部分不多,只是说了说自己的《基因组学》,又讨论了一些文章内容,尽管如此,杨锐心里也不免有些小激动,当然,更多的还是感慨。
这样的牛魔王大人,真的是几十年才有一只的。
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三十多年的光阴,诞生了好几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每年的诺贝尔奖,要么颁发给两个人,要么颁发给三个人,总人数并不算少。
然而,要成为牛魔王,不仅要获得诺贝尔奖,奖项的分量还得重,还要得的早,活的久,做的多。
像是穆里斯那样,得了诺贝尔奖以后就天天冲浪,靠演讲混日子的,肯定是没希望的。
杨锐也不知道成为一只牛魔王的正确路线是怎么样的,年轻时得诺贝尔奖?中年时掌控大项目?晚年时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奠基人?就算是有满脑子的数据,杨锐都觉得艰难。
牛魔王不是一种荣誉,它更是一种认可。同行间的最大认可或许能成就一名大,社会和国家的认可或许能成就一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公司和机构的认可或许能成就一名学术领袖,但要做牛魔王?
很难得出正确的路线。
而在成为牛魔王的路上,成为牛魔王以后,全世界的推崇,则像是一种毒@品,令人永远都在嗨,行差错步的机会也就大了。
对于今天的杨锐来说,《基因组学》和达尔贝科的关系,是他能与沃森搭话的关键因素。
两者缺一不可。
打完电话已是10点多了,杨锐与达尔贝科将文章略作修改,就将后者送回了酒店。
等出酒店一看,得,刘院长带着几位工作人员,又将他给堵在了大堂。
“刘院长,您晚上都不睡觉的啊。”杨锐看到刘院长也是无奈,这位做行政做的也是高端了。
刘院长嘿嘿的笑几声,道:“我听达尔贝科教授的属下说,你们正在讨论一篇文章,准备共同署名?”
“是有这回事。”
“还有冷泉港的沃森教授,要联合署名?”刘院长说到这里,口水险些没流下来。
是的,沃森就是大名鼎鼎的冷泉港的主任。
而冷泉港,也是在他的任上,成为了世界顶级的实验室,等到基因组计划开始以后,这个实验室将成为世界第一的生物学实验室。
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这种牛魔王,简直就像是全身雪花肉,连牛蹄子都是肥瘦相间的再诱人不过了。
杨锐虽然也羡慕牛魔王,却不至于流口水,于是就五十步笑百步的裂开了嘴,道:“的确是有说联合署名。”
“敲定了吗?是发表到《科学》上?”刘院长赶紧的问。
杨锐笑笑,道:“文章没发表,谁说得上。”
“是是是,总是有些情况是咱们不好掌握的。哎,要是发表在国内的期刊上就好了,怎么样都不能少了咱的名字。”刘院长有些遗憾。
杨锐一笑,心想:要是在中国的期刊上发表,我是无所谓,达尔贝科和沃森怎么可能同意。
他弄的这篇文章,不管是原版的,还是被改的面目全非版的,核心都可以说是向全世界发起的倡议书,是向癌症发起的缴文,自然要在最显眼的期刊上发表,才有意义。
历史上,这篇文章是由达尔贝科独立发表的,现在,达尔贝科没有了独占的好事,又拉上了沃森,自然是效果更强。
刘院长看着杨锐,好是羡慕,又道:“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您说的是。”
“能把北大的名字加上吗?”刘院长说的小心翼翼。
“这我不能决定。”
“说的也是啊。”刘院长搓搓手,想了想,道:“其实加上各自单位的名字没坏处,冷泉港还是很好听的。”
杨锐看着他的样子,突然有一点点感动。
刘院长这种为了学校,能见缝插针的求人,想起来还真是不容易。
求人从来都不是什么轻松简单的事。
但刘院长从来都是不耻于求人的。
其实,就杨锐所接触的学者来说,虽然大部分人都算得上好打交道,可有怪癖的讨厌家伙也实在不少,即使是好打交道的学者,在惜时如金的时候,也会变的不好打交道。
想想刘院长一路走来,或者说,想想北大生物系一路走来,刘院长的付出,也着实不易。
一所学校的前行,犹如陆地行舟,最快的方式,也不过是在地面铺上铁轨,大家推着拉着巨舟走。
刘院长这样的人,就如同润滑剂一样,将自己的脸蹭在地铁上,就为了巨舟走的轻松一点。
“我可以和达尔贝科教授说一下,虽然没有决定权,但我想,他应该还是能够理解的。”杨锐轻轻的说了一句。
刘院长的眼神瞬间亮起,转瞬又有些犹豫的道:“你提一下很好,但不要因此失了署名权。”
“怎么会。”杨锐失笑:“达尔贝科教授想用这篇稿子,不能稿子写成,就把原作者丢了吧。”
“说的也是,他现在邀请了沃森,更不能放弃了。”刘院长边想边点头,很是振奋。
杨锐也笑着点头。
“杨锐,学校要感谢你……”刘院长握住杨锐的手。
“我是学校的一员,应该的。”杨锐停了一下,又看看天色,道:“再说了,我总不能让您白跑一趟,都这么晚了。”
“没事,大不了睡沙发嘛。”刘院长豪气干云的挺起胸膛。
……
873。第873章 GMP委员会
《癌症研究的转折人体基因组的测定》的文章,并没有花去杨锐和达尔贝科多长时间,倒是与沃森的交流,花费了好几天。
一方面,是因为沃森本身就是个很认真的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双方通讯条件的困难,中美时差限制了时间,糟糕的跨洋电话线路更是雪上加霜。
不过,三人人依旧做的极认真。
短短的一篇倡议书,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检过来的,所谓斟词酌句,在中国的文化里,在欧美文化里也是少不了的。
像是这样的文章,以后五十年都要被人拿出来说,就像是独立宣言一样,每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宪法,而宪法里的每句话都可能影响实际法条。
离子通道实验室和华锐实验室的科研猿们,在近一周的时间里,全都不敢打扰杨锐。
对他们来说,达尔贝科这样的超级大已经够厉害了,再加上沃森这只牛魔王,谁也说不清他们讨论的东西有多重要。
事实上,也确实是够重要的。
杨锐很清楚的知道,沃森日后是要做人体基因组计划的项目主持人的。换言之,现在正在撰写文章的两个美国人,达尔贝科将是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启动者,而沃森将是第一代项目的掌舵者,两人既是竞争关系,也是前后任。
只是两人目前还不知道。
大家现在仍然是一条战壕里的朋友,共同面对生物界的其他大们。
毕竟,30亿美元的计划,意味着将吸走生物学方向的大量资金和人才,不是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或许将因此而利益受损也说不定。
甚至生物学以外的一些学科,也可能因此被削减经费。
杨锐突然有种旁观乃至于演绎历史剧的感觉。
杨锐看着达尔贝科一句句的修改得到那句经典的句子:如果我们希望更多的认识癌症,那么我们现在必须集中精力研究喜报的基因组。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
杨锐与达尔贝科和沃森一起商量,继而亲手修改出另一个经典的句子:我们有两种选择,要么尝试逐个地去发现对恶性肿瘤起重要作用的基因,要么对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
文章里的每句话,几乎都是对反对者的回答,又构建出了基因组计划的方向和目标。
杨锐甚至不禁遐想,待过几年,也不知道大家会怎么形容今天的文章,再过几年……不知道人们再说起这篇文章的联署者的时候,是说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一名中国人,还是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我来负责发表文章吧,运气好的话,还能赶上下一周的《科学》。”在最后一句话敲定以后,沃森主动将发表文章的工作从达尔贝科手里要了过来。
比起达尔贝科,他的底气更足,《科学》就像是自己家开的一样。
其实也相差不远,冷泉港每年能发表在CNS上的论文以百计,比第三世界国家的所有生物研究所和生物系加起来都要多,《科学》期刊要是不能满足沃森的合理要求,影响因子说降低就降低了。
达尔贝科也不会去和沃森抢,只道:“如果不能下周发表的话,也一定要保密起来,在正式发表之前,不能让人知道我们的文章内容。”
“当然,我会向汤姆森说的。”沃森一口叫出人家的名字。
达尔贝科和杨锐一点都不觉得人家吹牛。牛魔王要吹啥牛啊,人家吸一口气就有山那么大。徒子徒孙都有资格掌控CNS了。
敲定了此事,杨锐才算是轻松下来,回到北苑小区,好好的冲了个热水澡,直把热水器里的水都用光才算做罢。
一个澡洗了大半个钟头,杨锐随手裹上浴巾走出来,再摸摸肚皮,翻找了一遍冰箱,拿出四五样食物,决定给自己做一份泡面。
他煮方便面的技术还是有的,任何一名研究生煮方便面的技术都应该不错,除非有女朋友。
细分一下,本科生吃方便面,通常只能用泡的,研究生宿舍的条件宽松一些,往往就能用煮的。
杨锐读研的时候,就经常从小卖铺买点火腿肠和鸡蛋之类的东西备着,读书写实验报告的时候饿了,便给自己煮一碗加料的方便面。
火腿肠、鸡蛋、白菜、榨菜、青菜、萝卜,几乎任何食物都可以往泡面里丢,味道起码是差不多。
将两包曾经风靡全国的华丰三鲜伊面撕开,水烧开,丢入面饼,杨锐的眼睛就红了。
他现在正是最能吃的年纪,又逛过了晚饭,肚子都饿憋了。
扑通。
面饼下水还鼓上来几个泡。
杨锐眼睛盯着锅中间,眨都不眨一下。
咔!
厨房后面门锁,发出了轻轻的响动。
杨锐转过身的同时,门也被推开了。
“啊……”景语兰发出轻轻的叫声,赶紧将门关上,然后看着杨锐健壮的上半身,羞道:“你怎么不穿衣服。”
“我裹了浴袍了。”杨锐表情镇定,是真的镇定。
“浴袍……算了,你快点去穿衣服吧。”
“不想穿。”
“那我就回去了。”景语兰将手里的袋子放到茶几上,道:“里面有糕点,你可以配方便面吃。”
说到方便面,景语兰不由抿嘴笑了。
杨锐举起手道:“我去穿衣服,你就不走了?”
“恩。”
“一言为定,击掌为誓。”杨锐伸出手来。
“一言为定。”景语兰觉得挺好玩的,伸出白嫩嫩的小手,和杨锐的手碰在一起。
“太好了,明天又能一起吃早饭了。”杨锐击掌之后,做了个攥拳的动作,才到卧室去穿衣服。
景语兰却是一下子红透了脸。
不过,并没有生气。
总的来说,长的帅还是非常有用的,所谓的令人难以拒绝,就是如此了。
等杨锐换了一身衣服出来,景语兰反而更是坐立不安,看着杨锐吃完了面,连忙起身,道:“我准备回去了……”
“至少看一部电影再回去吧。”
“不要,看了电影,时间就太晚了,又不方便回去了。”景语兰坚定的回答。
“没关系,看一部电影而已,实在不行,我叫捷利康派车来接好了。”杨锐拉着景语兰坐下来,又道:“我平时也没时间,今天也是在实验室呆到了晚上,就陪我一起看部电影好了。”
景语兰看着杨锐的脸,心里一软,就被拉的坐了下来。
杨锐随手抓了一部电影塞进录像机,转身坐在沙发上以后,立即耍赖的靠紧了景老师。
他现在最想看的是迷の教师。AVI,才不在乎录像带的内容是什么呢。
景语兰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只好让杨锐倚着,并尽量的抓住他的一只手,免得杨锐游走的太远。
晚间。
电影快要播完的时间,却是一个电话,打扰了旖旎的气氛。
“杨锐,你对药品GMP认证了解多少?”蔡教授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来,带着股子亢奋的味道。
杨锐犹豫着道:“是对药品做规范的吧?”
“没错。去年,咱们国内不是通过了《药品管理法》吗?这个法律通过以后,药品管理规定就提上日程了,药品GMP认证,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划定管理范围,以及管理的细则,比如说,一款药物的生产要求有哪些,什么样的企业有资格生产什么样的药品,什么样的企业必须停止生产,等等。”蔡教授说的很是细致。
杨锐看景语兰偷偷溜回了房间,很是无奈的盘膝坐下,道:“听起来权利很大。”
“没错,非常大的权利,对药厂的约束力会非常大。你比如说,你以前做过的辅酶Q10,如果GMP委员会规定,所有的辅酶Q10都不再允许采取组织提取法提取,那所有采取组织提取法提取辅酶Q10的工厂,要么转产,要么就只能倒闭了。而没有采取组织提取法生产辅酶Q10的企业,就会利润大增。”蔡教授对于利润并不避讳,现在的工厂多是国企,利润也是属于国家的。
杨锐缓缓点头,道:“制定规则的机构。”
“没错,能在这个委员会里任职,对于你提供业界的声望很有帮助,也能认识不少有用的人。”
蔡教授不用说利益交换,杨锐也能听懂。
停了一下,蔡教授又道:“我听老刘说,你和达尔贝科,还有沃森教授联署的文章已经写好了?”
“是,最快下周就会发表在《科学》上。”
“这样的话,你就是咱们国内少见的,同时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研究员了。”
“说是这么说……”
“你想不想进GMP委员会?”蔡教授一下子打断了杨锐的迟疑。
……
874。第874章 提名
学界要影响政界或者商界,最常见的是做顾问。
世界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事事皆学问了。
做机器的都知道要专家学者来参与,做医药的自然也不例外。
不管是政界还是商界的决策者,免不了都要在专业方面受到学界的影响。而越是复杂专业的领域,这种影响的作用就越强。
GMP委员会是杨锐非常熟悉的机构。因为他当年做研究生的时候,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陪着导师,为药厂获得GMP认证而努力。
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有资格进入GMP委员会工作。
比起国外的诺贝尔奖或者诺贝尔奖提名,杨锐更熟悉GMP和GMP委员会的权力和范围。
在中国刚刚开始GMP认证的几年里,全中国有4000多家药厂,而在中国全面实行了GMP认真以后,剩下了多少家呢?1000家。
有3000家药厂,没有通过GMP的认真,死掉了。
当然,其中的大部分是被兼并或者合并了,但在这个过程中,GMP委员会的力量,却是显露无疑。
可以说,成为GMP委员会的委员,就等于是中国制定药品规则的人了。
虽然实际执行人,并不是GMP委员会,而是食药监名下的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但从杨锐的角度来看,他才懒得去管这些具体而微的庶务呢。
比较来说,GMP委员会,等于是在制定中国药厂生产药品的交通规则,而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就是交警大队的存在了。
有生之年,能参与制定一部药品“交通”法,杨锐觉得,这也是一件很带感的事。至于交警大队如何执行,有没有猫腻和灰色收入,杨锐才不在乎。
虽然他要是真的想靠这个赚钱,制定法规的时候也有无数的机会,但就杨锐来说,他更在乎的还是有机会真正的参与到政务中去,而且是全国范围内的政务。
学术做的高端了,终究免不了参与政治。
人体基因组计划免不了涉及政治,GMP委员会也不会缺少政治的存在。
杨锐对此也并不反感,学者毕竟比官员有更多的转圜余地,做的好坏不一定,选择的空间肯定是很大的。
“我有资格进GMP委员会吗?”杨锐必须得担心一下这个问题,在他的印象里,能进这个委员会的,多是资历颇深的专家,偶尔有个四五十岁的,就算年轻了。
蔡教授咳嗽一声,道:“你的确年轻了一些,不过……咱们国家现在不是正在讲第三梯队吗?第三梯队就是你们年轻人,给年轻人加担子,这个也是现在的风潮。再者,你现在除了年龄资历以外,其他硬条件都是一流的,我不能保证把你推进GMP委员会,给个提名,试试看吧。”
“如果不被认为是势不两立的话,试试看就试试看了。”总的来说,杨锐还是有些心虚的。他现在大学都没毕业,
“好,年轻人就是要闯一闯。”蔡教授此时沉稳了一些,道:“我和老伍明天一早要参加会议,如果成功的话,你下午就能进提名的名单,不过,提名能不能通过,是卫生部和******决定的。”
“明白。”杨锐没想到时间如此紧张,这样想来,应当是蔡教授他们那里,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发生。
杨锐也不深究有什么事发生,反正,有提名他就参与,能通过他就上阵。
学者其实经常遇到类似的事,要是脑门上落一个院士之类的头衔,三五不时的就会有一个委员会的头衔掉下来,当然,像是GMP这样的重要的委员会的头衔,因为要做很多工作,通常不会白给,但保不齐有的委员会要借资深学者的名头来说明委员会的重要性。
最典型的例子是袁隆平。他没做院士之前就火的不行,提起中国的农学的代表人物,普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领导当然也是普通人,即使不特意的去考虑,脑袋里一过,说不定就又是一个委员会的名额。
不过,挂衔归挂衔,起点仍然是很重要的,这就好像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成绩斐然,到跳槽的时候,自然是好些个公司抢着要,待遇还能提高。但这个人的第一份工作,仍然意义非凡。而且,也不是说他得到了第一份工作,随便瞎混十几年就行了,学者们加入委员会,也是要分亲近远疏的,必须要着重工作的那个委员会,进而做出成果来,否则,想有第二份工作,也是困难。
国外的学者其实也是一般的情况,有些甚至直接加入了私营的咨询公司,或美其名曰智库之类的组织,归根到底,都是类似的工作。
这种不同于官僚的权力方式运作方式,用阿姆斯特朗的话来说,加入一个委员会,是学术人生的一小步,是学霸人生的一大步。
杨锐挂掉电话,继续坐在沙发上想了一会,这时候,却见景语兰蹑手蹑脚的走了出来。
四目相对,景语兰突然有些不好意思,悄然的挺直了腰板,道:“我要用一下卫生间。”
“哦,你用吧。”杨锐不以为意。
景语兰怀疑的看了一下杨锐,问:“你没事吧。”
杨锐脑中神光乍现,说:“有点懵。”
景语兰一看,立即站不住了,问:“怎么了?”
“算是好事吧,就是不知何去何从,你先去卫生间,我自个再想想。”杨锐哪里是不知道何去何从呀,他就是随便找了个借口。
景语兰有些担心的点点头,进到卫生间里,很快走出来,坐到杨锐身边,陪着他说话。
说了没两句,杨锐站起来,道:“没事儿,你去睡吧,我没关系。”
说着,他就推着景语兰进卧室。
小小的房间,客厅和卧室本来就没多少距离,杨锐三推两推的,就和景语兰坐到了床边上。
80年代人家,坐床边里聊天是很正常的,许多人家甚至都没有客厅的概念。
于是,杨锐就和景语兰聊起了天,说起了GMP。
进一个委员会总归是件大事,景语兰就问杨锐:“你是担心做不好吗?这个委员会不懂,不过,蔡教授既然邀请你了,应该还是看重你的才华的……”
“蔡教授只是提名,能不能通过又是两说,再者。GMP委员会里估计都是老头子,找个老太婆都不容易,我进去了,没有共同语言还是小事,如果一点话语权都没有,做出来的东西还挂我的名字,那可不开心。”杨锐也不是一点顾虑都没有的,只是他此时说话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
景语兰未经世事,未曾料到杨锐的阴险,一边安慰,一边帮他想主意。
没多长时间,景语兰突然发现,杨锐已经盘膝坐到了床上,手也搭上了自己的腰。
……
875。第875章 裁判员
蔡教授说到做到,到了下午,就有卫生部的工作人员将GMP委员会的提名书送来给杨锐。
送信的是个北京人,将信交给杨锐之前,仔仔细细的检查了杨锐的证件,特别是身份证以后,才贫了一句:“人比人,气死人啊,北大的学生就是不一样。”
“这和北大没什么关系。”杨锐笑了笑,也打量一番对方,道:“您也是才毕业?”
“看的出来?”
“还带点学生的意思。”杨锐微笑伸出手来,道:“认识一下,我是杨锐。”
“看到你的提名了,我是吴向荣。我是去年毕业的,中国医科大学的。”这位说起毕业院校的时候,还是有些骄傲的,只是面对杨锐,才没把下巴翘起来。
现在还是比较好分辨大学生的,除非是刻意要和基层打成一片,否则,读过大学的年轻人的学生气,会在工作以后,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对目前的学生来说,这不是什么坏事儿,80年代的大学生,走到哪里都会被人高看一眼,带些学生气儿,反而好办事,容易受人待见。就是单位的领导看你,都是很不一样的,以至于每年都有毕业生被起相似的外号大单位就叫“新分来的大学生”,小单位就叫“大学生”。
杨锐将自己的证件缓缓的收起来,笑道:“听你刚才的意思,我这个提名,比较特别?”
“何止特别。”吴向荣摇头:“就我知道的,我们学校的好几位博士生导师都没进这个委员会。”
“他们想进吗?”
“怎么不想进。”
“你估计是北大推荐的还是怎么的。”吴向荣道:“我们中医大在沈阳,太吃亏了。”
杨锐顺着对方的语气道:“北京的学校的确要有许多好处,不过,我进这个委员会,也不算是破格吧。”
“诺贝尔奖提名是挺厉害的。”吴向荣的语气有点不是特别服气的意思。
杨锐挑挑眉毛,道:“听你的意思,好像是不太认可这个?”
吴向荣笑笑,说:“我说的不算。”
“你们部里都是这个看法?”这才是杨锐问他话的主要原因。一个卫生部其实没多大,若是部属人员的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