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结束了?”翻译傻眼。
褚万年点头,又看了一眼奇形怪状的多肉型美国人托拜尔斯,匆匆离开。
留下的翻译,想了半天,在托拜尔斯期待的眼神中,道:“厨师说,首先要将处理切块后的野鸡肉放进猪油里炸,因为野鸡肉比较干,缺少油脂,为了好吃,就要有猪油的浸润。等到将鸡肉块在猪油中炸成金黄色,再将之捞出来,放一些调料快速翻炒,最后,才将这些野鸡肉倒入锅里,添加各种汤料和调料,用小火慢慢的煮熟煮烂……”
杨锐深深的看一眼他,道:“做翻译也不容易呀。”
“谁说不是。”翻译抿抿嘴。
托拜尔斯用叉子弄起一块肉,放进嘴里,开心的咀嚼,像是在品尝刚才的厨师似的。
“味道好极了。”托拜尔斯赞道:“这是中国人常吃的野味吗?”
“虽然野鸡在中国分部的范围够广,但实际上并不常吃。”杨锐用英语回答。
“因为做法很麻烦吗?”
“也许吧。我也说不上来。”
“真是遗憾,我还以为像是河鱼那样。”托拜尔斯道:“如果能像是河鱼一样就好了。您每天都能有新的灵感。”
“没有人能做到每天都有灵感。”
“说的也是,灵感来一次,就足够成名了。”托拜尔斯哈哈的笑。
翻译在旁小声用中文道:“他们在聊野鸡。”
其他人点点头,自顾自的吃饭。
托拜尔斯继续道:“杨先生,不介意的话,能不能谈谈您在反向PCR上的灵感,您上次说了,但我想听详细一点。”
杨锐点点头,道:“其实,主要就是湖水荡漾的波浪,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它很像是DNA的环。于是,我就想,DNA如果有一个环,我们让它们形成环,会怎么样……”
杨锐很有讲故事的天赋,这或许来自于他做补习老师的经验。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反过来,是他讲故事的天赋,让他成为了金牌补习老师,以至于最终创业,成立了自己的补习学校。
在杨锐看来,说服家长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之一,因为家长非常之敏感,又对教学质量、价格、安全等等方面毫不让步,可以说,家长几乎都是难缠的顾客。
比起说服家长来,餐桌上的随口聊天,随口讲故事,简单的就像是做算术题。
托拜尔斯却是眼神越来越亮。
他看过杨锐的采访,包括中文的采访和英文的采访,但面对面的聊天,更容易让他感受到杨锐说话的魅力。
托拜尔斯认为,杨锐说话的魅力,这种仿佛演讲般的感染力,有一半是来源于杨锐帅气的外表的,他就像是一名年轻的政治候选人似的,一半靠脸一半靠说。
虽然与专业的政治候选人相比,杨锐说话的水平仍显逊色,但考虑到候选人们往往经过了专业的训练,这些差距就很容易被托拜尔斯所忽略了。
毕竟,到了杨锐这个位置的学者,还要能说会道的,实在罕见。
“你是一位天生的故事人。”托拜尔斯小声说了一句。
托拜尔斯突然感觉到了无比的轻松。
达尔贝科提出的三点要求,托拜尔斯觉得,最困难的就是最后一条,完善杨锐讲故事的能力。
在托拜尔斯看来,这种能力几乎就是天生的。
而且极其难得。
会讲故事的顶级科研学者,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
科研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生活,科研是需要象牙塔外的供应的,怎样说服普通人供应自己,这个课题经久不衰。
同样是说话,普通人从生理上来说,他们天生就爱听故事。
人类这种生物,它天生就是爱听故事的生物,而非喜欢获取理论和抽象概念的种类。
但能讲故事的高级学者寥寥无几。
在“上古”时代,牛顿这样的学者还可以期待文章撰写者,或者科学史工作者,或者新闻工作者来完善自己的故事,然而,进入现代以后,再想依靠其他人来完善故事就不容易了。
讲故事的能力更是普通人难以获取的。
托拜尔斯有了这个认识,整个人都有些焦急起来,他略显匆忙的将达尔贝科要求的三个问题进行了确认,也不管好坏与否,吃完饭就直奔邮电所。
“达尔贝科先生,您一定要留下杨锐。”托拜尔斯打通了达尔贝科的电话,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达尔贝科懵懵懂懂:“我们当然要留下杨锐了,有什么问题吗?”
“我强烈建议,您能面对面的与杨锐交流。我相信,有杨锐站在您身边,国会都会多拨钱给我们。”托拜尔斯的口气相当稳定。
857。第857章 顺路
在获取科研经费比做科研还要难的年代里,每名学者都知道讲一个好故事的重要性。
当然,大多数学者是没有机会讲故事的,公众只对数一数二的科研成果的故事有兴趣,做不到行业顶尖的学者,讲故事的能力再好,也是白费。
而要做到行业顶尖,又要会讲故事,这样的要求就比较高了。
就生物圈子来说,所谓世界一流的学者,或许就是几百上千人,而所谓世界顶尖的学者,能够做出世界级贡献的学者,恐怕就只有几十人了,这些人,还包括曾经做出了贡献,现在渐渐远离科研一线的学者们。
如此少的数量,导致会做科研的学者,不一定会讲故事,而会讲故事的学者不一定会做科研。
曾经的PCR的作者穆里斯算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学者,他是典型的反传统精英,大学期间自制精神麻醉剂,甚至开发新型的药物供自己吸食,博士毕业以后又多次跳槽,最终进入了私营部门,完成PCR以后,就整天冲浪,等着各种奖项落在自己的脑袋上。
穆里斯讲故事的天赋与生俱来,他发表的第一篇《自然》论文是关于宇宙学的,据其所言,就是纯粹的幻想和瞎编,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士文凭。
是否幻想和瞎编,后人难以评说,但在普通人眼里,这样的学者可是太接地气了。
之后,穆里斯又将自己关于PCR的灵感,用女友、快车和盘山公路进行包装。
在80年代,西斯特公司到处宣传PCR的时期,穆里斯每次演讲都会说这些东西。
公众爱死了这种故事。
穆里斯也因此过的很不错,做到了普通人眼中的功成名就,当他想要钱的时候,他就会去一些组织做演讲,无论是学校学院还是华尔街,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需求总是源源不绝的,一些有钱的私立中学偶尔也会希望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更不要说美国以外的各种组织了,穆里斯做一次演讲的价格一度高达10万美元,还要邀请方负责高等级的来往住宿。
但在生物圈子里,最会讲故事的也就是穆里斯了。
相比之下,做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两位,要不是因为双螺旋这个词还有点意思,根本让人想不起来。
至于蛋白质和细胞就没有关心了。
反而是牛痘和挤奶工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很是广泛。
杨锐有意识的学习成功者方法,包括PCR的灵感获得的方式,也被他拿了大半过来神秘的云@南,山路十八弯的中国公路以及PCR,是杨锐为自己做的包装。
如今看来,这种包装和讲故事的手法,也是异常的成功。
当然,穆里斯也因此而默默无闻了,虽然他很会讲故事,虽然他仍然是一个放浪不羁的浪荡子,虽然他还在给自己做精神麻醉剂,虽然他还是截然不同于科研猿的冲浪男孩,但是,没有做出世界级的成果,就没有人关心他的故事。
而在未来的日子里,穆里斯依旧可以冲浪,依旧可以做放浪不羁的浪荡子,依旧可以做精神麻醉剂,只是,他的生活不会再那般的潇洒,估计要在私营部门工作更久,做更久的科研工作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除非有一天,他再能做出世界级的成果,再讲一个漂亮的故事。
在托拜尔斯眼里,杨锐就是少有的既善于讲故事,又善于做科研的稀罕天才。
在电话里,托拜尔斯详细的描述了自己的所见所想,一力推荐,终于让摇摆不定的达尔贝科下定了决定。
而他的决定,却是完全的出乎托拜尔斯的预料下。
“我会尽快到中国来一趟的。”达尔贝科说:“面对面的与杨锐谈一谈。”
托拜尔斯愣了好半天神,问:“您要到中国来吗?在国会的游说怎么办?还有国立卫生研究院……”
“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介入不可避免的,这样也好,他们有丰富的储备和资源。”达尔贝科停了一下,道:“我想看看,杨锐和他的实验室,是否算得上丰富的储备和资源。”
托拜尔斯一下子就听懂了,傻道:“你想与中国的学者合作?”
“人体基因组计划太庞大了,这本来就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英国应该会愿意参与进来,我正在说服日本,因此,无论如何,我都是要到亚洲来的,顺便看一下中国的生物学研究水平。”达尔贝科的思维很清晰。
托拜尔斯苦笑:“杨锐的研究水平是世界级的,中国的普遍研究水平,距离国际水平还有距离。而且,中国方面恐怕拿不出足够的经费做人体基因组计划。”
人体基因组计划是自然科学界的三大计划,但是,与之前的曼哈顿计划,以及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同,人体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彻底的世界性合作项目,前后有美英法德,以及后来的欧共体,以及丹麦、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还有最后的中国都有参与。
然而,如此庞大的基因组计划,在构造上,其实遵循的是非常简单的合作模式谁给钱谁分配,结果公益性。
这种模式与联合国的模式很像,其核心就是参与国要按比例分配经费开支。
换言之,掏不出钱来的国家,就没有资格参与了。
在这个30亿美元的大计划里,基础的1%的资金量都是3000万美元,别说85年的中国了,95年的中国在讨论是否加入的时候,都为钱烦恼了很久。
毕竟,这是一项基础性科学项目,能够得到的直接好处是很小的,只有资金充沛的发达国家才有资源加入。当然,出了钱也要出人,但比起后者,钱还是难得一点,因为想加入这项计划的生物学家太多了,可以说,基本没有生物学家会拒绝这项工作。而且,就像是大多数计划一样,美欧已经能够提供大量的精英学者了,其他国家是提供科研猿还是科研汪,他们并不是特别在意。
达尔贝科也是因此而一直邀请杨锐去美国,而从未提出过与中方的合作。
当然,此时尚未经过美国国会的批准,也是八字刚落了点墨迹,谈不到合作。
但在冷静的思考以后,达尔贝科的思路显然发生了变化,道:“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学者是孤立的,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以目前的学术发展水平来说,杨锐能够成功,至少意味着他的身边已经聚拢起了准世界级的团队,当然,我要亲自看看才能决定。”
“好的,我会在中国做一些准备。”托拜尔斯不知道怎么说。
达尔贝科却很明确的道:“你要了解杨锐的团队,更多的了解中国的顶尖团队。”
858。第858章 价格双轨制
“咯咯咯咯”的公鸡叫声,将沉睡中的杨锐唤醒。
他看看表,才刚刚6点,有心睡个回笼觉,但杨锐还是爬了起来。
“今天去开发区呀。”杨锐到隔壁房间拍拍门,用英语喊了一句。
里面传来托拜尔斯想死的哼哼声。
他最近白天晚上都要打电话,找资料,询问人,一天都睡不了四个小时。
杨锐只要听见声音就行了,他出到客厅,杨峰同志更是穿戴整齐,正襟危坐了。
“准备好了没?昨天休息的怎么样?”杨峰用老爹特有的苛刻眼神审视杨锐。
杨锐活动着肩膀道:“等等美国人,我睡的还行,就是公鸡太吵,天不亮就打鸣了吧?”
“地主家让长工干活,为什么要鸡叫三遍就上工?要是天都亮了,要公鸡做什么。”杨峰说完,对着厨房里忙活的锐妈道:“我们晚上回来吃公鸡。”
锐妈答应了一声,又道:“我买了猪肉,晚上还做肉呢。”
“都做,那个美国人不是吃嘛。”杨峰说完扭过头来,道:“你认识的这个美国人,是真能吃。”
杨锐耸耸肩,无言以对。
等了几分钟,托拜尔斯终于爬了起来,睡眼朦胧的坐上车,前往开发区。
尽管依旧没有天亮,尽管春节依旧未曾结束,但开发区里,轰隆轰隆的开工声已经有了。
托拜尔斯看到这一幕,有些惊讶的睁大眼睛。
同行的开发区干部则是踌躇满志混合着自信,道:“省里的重点项目,春节都是不休息的。现在春节快结束了,修的就更快了。”
按照节气来看,春节还剩下个尾巴,但就河东省的习俗,春节什么时间结束,基本取决于假期什么时候结束,以及年猪什么时间吃完。
杨峰也是同样的认识,因此,他坐着车一路走一路看,期间三次叮嘱:“食堂里一定要有肉,咱们做不到猪肉管够,猪肉粉条和肉汤是一定要有的,还有土豆白菜这些蔬菜,能买到的都运过来,大家吃好了才能干活。”
同坐一辆车的开发区干部认真的做笔记。
80年代的国内,基本没有多少大棚蔬菜,就是有,在平江市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普通人到了过年的时候永远是老三样萝卜白菜土豆,要是再买点红薯粉条就算是加餐了,买不到就买土豆粉,再提前弄两块豆腐,称得上圆满。
不过,工人的待遇,尤其是技术工人的待遇还是非常好的,尤其是会开车或者挖掘机之类的机械的工人,拿的比公务员多五六倍都很常见,拿多十倍也不奇怪。
河东省的医药技术开发区用的都是国企的建筑公司,许多工人拿的是类似于公务员的固定工资,这种时候,就要在烟酒茶上面下功夫了,否则,工程继续进行是没错,想做的快是不容易的。
不管是大干100天,还是大干30分钟,总都是得有好处的,给不了钱就给荣誉,什么都没有的讲情怀,什么时候都不容易。
不过,杨峰同志的工作虽然辛苦,却称不上复杂,事实上,正好相反,由于掌握了最大投资方的代表,杨峰在开发区的工作如鱼得水。
杨峰得意瞥一眼杨锐,心情很是不错。
尽管刚开始的时候,杨峰有些不适应这种依靠自己儿子来谋取政治进步的工作,但杨峰同志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
做乡党委书记的时候,杨峰就不是铁面无私秉笔直书的官员,年纪大了以后,自然只会更加圆滑。
依靠自己儿子上位,说出去是有些不好听,但杨峰的想法也很简单:有本事你也下一个这样的崽啊。
除了小小的心理调整,杨峰再没有遇到太麻烦的问题。
“春节结束,华锐的制药厂就可以开始建了,我让人优先整理这边的道路,到时候,你们的工厂建好,开发区的基础条件也就可以了。”杨峰拉着杨锐绕了一圈,很有些贵族巡游领地的得意。
“剩下的工程什么时间能完成?”
“到能用,半年,主体做完一年半吧,剩下的细活三四年。”杨峰道:“你不要担心有首尾,崔省长亲自向我说保证,让我在开发区任上做四年以上,保证给你保驾护航到满意。”
“三四年也不一定能收回成本。”杨锐按照计划书上的估计来说,如果单纯生产大输液产品的,这样的利润率也是很惊人了,至于药品的话,就要看药物的销量和成本了。
杨峰撇撇嘴:“保驾护航三四年就行了,以后的事,谁说得上。”
“省里领导急着让我们开建?我们设备不是都运过来了,他们怕什么?”
“设备运过来还是有运走的可能嘛,基建投资就牢靠了。”
“就算我们走了,基建也带不走。”
“要不然呢?开发区的政策可是大省长和书记一起去才要过来的,也到你们投入的时间了。”
“做基建也不是不行。”杨锐点点头,道:“我有两个要求。”
“记下来。”杨峰立即向后面的人吩咐一句。他虽然是当爹的,但在工作方面还是很分得清楚的,从不胡搅蛮缠,安心的做好省政府和华锐公司之间润滑剂的角色。
跟车的工作人员立即掏出笔记本,又将钢笔取出来,用舌头一舔,两下在本子上划出了字。
“第一点,我要物资充沛,不管是水泥、刚才还是漆料、木头,甚至是一张草席,都要提前备好。”杨锐对着跟车的工作人员说。因为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而且是省管的,所以,开发区先期调来的工作人员都是省里的干部,这些人想来也负有一定制衡的作用。
杨锐的老爹杨峰归根结底还是会支持杨锐的,所以,向这些人提出要求容易直接达成。
开发区的省管身份也是西寨子乡和西堡镇,乃至溪县的官员们频繁拜访杨家的原因之一,从乡镇干部到省委干部,又岂止是一步登天那么简单。毕竟,在许多干部眼里,省政府里的一条狗也比乡镇干部亲切有用。从乡镇到省属部门,即使平调也是很难得了。
省管干部相对市县的干部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尽管如此,杨锐的要求还是令人惊讶。
“您想提前备好多少?”做记录的干部不得不多问一句。
杨锐道:“全部,从建地基所需要的材料,一直到建成以后用的拖把,我都要提前备好。”
85年是计划双轨制的年代,也就是物资计划和物资市场化的过渡期。
到88年的价格闯关为止,中国各种物资都处于价格飞涨的状态,为了不让工厂建设成本超预算,提前付出些仓储和金融成本是应该的,赚到一笔也说不定。
859。第859章 赚一笔
从80年代初到88年的这段时间里,一方面,物资市场变的灵活起来,如煤炭、金属、水泥、木材等物资,不再受到国家计委的完全管制,私人企业主乃至于国企都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购买部分物资,国企也被允许自由的出售超产的部分,也就是说,一家煤炭企业的核定计划产量如果是100万吨,那国家就允许他将自己超产的部分加价卖出,从而提高了国企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受到管控的物资仍然是大多数,能够通过市场手段购买的物资,数量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毕竟,超产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核定计划产量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最重要的是,市场价格是比计划价格昂贵的。因为超产出售是一种奖励,要是卖的便宜了,企业何苦多做辛劳之事。
按照国家规定,市场价格最多允许比计划价格浮动20%。在前两年,浮动还是在20%的区间内进行的,但经过了84年的价格暴涨,基本上所有物资都顶到了20%的高线,甚至还会增加一些额外的费用,以多获利润,即使如此,也无法阻止购买物资的热潮。
所有企业都默认了价格暴涨的事实,并拼命的从价格双规中获得好处。
杨锐也不会默默的承受接下来的通货膨胀。
从他看过的不多的历史资料中,他能够查到85年的政策变化1985年,国家取消了最高20%的限价规定,超产部分允许按照市场价格出售。
物资价格一飞冲天不是说笑的。
在这一年里,价格4000元一吨的铝锭,可以卖到20000元一吨,而且很难买到。
深圳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价格双轨制的不公平。因为给政策不给钱的原因,深圳能够从相差极大的价格体系中获得无尽的好处,在水泥、钢材、玻璃甚至纸张价格内外都有一两倍差距的年代里,创造财富已经变成了勇敢和敏捷者的游戏。
河东省自然也能看到价格双轨制的问题,他们甚至能够嗅到20%的限价取消后的物资飙升的局面,但能飙升到多少,就只能各抒己见了,即使是理论上知道所有信息的高层,或者专研于此的学者,他们的答案也是猜测。
做记录的干部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下自家领导杨峰同志,道:“我记录下来了,不过,计划内的物资有限,恐怕不能满足华锐的要求。”
在85年初,一吨计划内的柴油价格是800元左右,计划外的价格就到了900余元,一出一进的价格本身,就是巨大的利润了,当然,不能与管制取消以后的利润相比,但不管怎么说,计划内物资给了国企,后者不管怎么做都是肉烂在锅里,给外企就比较难了。另外,计划计划,就是计划出去的物资,虽然省里有一些调配的余量,也不会太多。
杨锐撇撇嘴,道:“计划内的能给多少算多少,剩下的,华锐以计划外的价格买,只要你们能弄到足够的量就行了。”
不用等太久,到86年的时候,一顿计划外柴油的价格就能涨到三千元,是现在的计划内价格的三倍都不止,800元到900元多出来的20%,根本没有被杨锐放在眼里。
做记录的干部有些诧异的记了下来,道:“如果是计划外价格的话,我想领导应该会同意的。”
现在调配计划外的物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不是供应不足,价格也不会一飞冲天。不过,国家的限价措施毕竟是存在的,省里帮忙购买,倒也是应有之意,否则,真的价格飞涨,以至于华锐的基建做不下去,省里也觉得麻烦。
“再就是第二件事,我希望银行给予一定的贷款,让华锐用来购买大宗物资。抵押品就是购买的物资,这样可以吗?”杨锐手里虽然有上千万美元,却是不准备花在基建上面。
外企投资配银行贷款,现在都是标准的,他的要求也不过分。
做记录的干部毫不奇怪的将之写了下来。
两人谈完了,杨峰拍拍手,道:“我看这样挺好,基建是个漫长的过程,物资先准备好,华锐安心,省里也能安心。”
不像是机械设备,基建所用的物资都是低单价的,无论是钢筋水泥还是沙子油漆,华锐断然没有运走的可能。
对河东省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开发区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毕竟,现在的河东省医药技术开发区是以华锐制药厂为基干打造的,必须确定华锐建成才行,否则,配套的那些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又卖给谁去?
比较相应的政治风险,以及目前来看并不明显的经济成本,让华锐一次性买够基建物资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
杨峰这么一说,不止是做记录的干部,杨锐也连连点头,暗暗翘起大拇指。
没过两天,省政府就快事快办的将物资申请给批准了下来,而且,批准下来的不止有华锐公司的,开发区的基建物资和一些重要配套厂的物资开销也都给批了出来。
虽然计划内物资的占比还不到两成,给华锐的还不到一成,但能有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进来,已经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这也让杨锐安心不少。
接下来几天,就是各种预估物资需求量的工作,杨锐毫不犹豫的请来了南湖市设计院。
要是用来做工程建设的设计,打死杨锐也不会请南湖市设计院来做,但做物资预估,可行性分析什么的,杨锐觉得,南湖设计院这种没有节操的单位是最好了。
杨锐也是毫不掩饰的要求,各种物资都要加倍的计算,余量更要放的超大。
南湖设计院毫无节操,而且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加班加点的干完了欧洲的设计院可能要用三个月完成的工作,效率惊人。
杨锐估计,要是将多出来的材料卖掉,虽然做不到建筑零成本,少一半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惜这种官倒的事,只能做一次。”杨锐遗憾不已。
杨峰却没有他这么乐观,道:“你买的计划外物资太多了,再说,水泥沙子之类的存起来都有损失,弄不好,等你把华锐制药建起来,省下来的钱全都付了损耗和利息了。”
说到利息,杨峰的脸又严肃了些,道:“你可要抓紧做工程,将近7%的利息,你们也真敢要。”
他能猜到杨锐不是单纯的华锐的雇员,但也摸不清杨锐的具体股份,更不想问。
杨锐只是笑笑,道:“利息是不少,比通货膨胀就少了。而且,人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调高利息了,省里给了固定利息,有什么不敢要的。这钱要不是省里发话,银行还不肯给呢。”
“这个倒是,开发区想贷款都贷不到了。”杨峰微微点头。
84年末开始的通货膨胀不是开玩笑的,比后世猪肉涨价要厉害的多,人民银行更是不得不做出大幅度的调息。
到85年中,五年期的固定资产贷款的利率将从6。48%的年息,提高到9。36%,十年期更是一口气从6。6调整到了10。8,若是放在二三十年后,不知要有多少企业因此破产。
当然,现在的通货膨胀更厉害,光看计划外物资的涨价幅度的话,等于是200%以上的通货膨胀实际自然是达不到这个数量的,国民消费与物资原料的价格也不是同步的,但企业因此提高的成本压力,终究是要释放到全社会,由所有人承担的。
杨锐道:“能贷多少贷多少好了,反正左右都是国家的钱,只要开发区的架子搭起来,华锐有产出,省里砸锅卖铁也要把后续的资金凑足的。”
“那就看你华锐能不能产出了。”杨峰也确实不在乎现在能贷多少钱,他看看时间,拍手道:“得了,没事我就去开会了,你呢?”
“我安排甘虎筹备,他是华锐制药的总经理,接下来一年估计都得泡在开发区。我后天就回京城了。托拜尔斯都要急死了。”杨锐向外呶呶嘴,果然看到多肉型美国人绕着一株槐树转圈圈。
860。第860章 活久见
托拜尔斯确实是很焦急了。
达尔贝科的日本之行已经开始了,再不拉着杨锐回京,总不能让达尔贝科到西寨子乡来见杨锐吧,不说旅途辛劳和浪费时间,这也太直接了些。
美国人也是讲含蓄的,达尔贝科虽然很想当面听杨锐讲故事,但还没有想到这个程度。
当然,杨锐也不会真的让达尔贝科来西寨子乡见自己。后者是帮了他很多忙的,事实上,两人虽然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隔空对话,可就关系来说,却比许多每天都见面的人还要亲切些。
杨锐安排甘虎去做开发区和华锐制药厂的工作,之后再审查了西堡中学的实验室和河东大学的实验室,才订机票离开。
有早就急的不行的托拜尔斯的帮忙,紧张的不行的节末机票和火车票都不是问题了。铁路局甚至专门安排了一个单独的软卧车厢,里面只有杨锐和托拜尔斯两个人。
在春节过后的繁忙状况下,也只有国外友人才能得到此等待遇了。
相比之下,从平江飞往京城的班机条件乏善可陈,执飞的伊尔18说起来是架好飞机,放在2010年以后去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