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场办公确实方便了华锐制药厂和开发区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但也让其单位的人不得不多跑几趟。
这样的景象,在京城偶尔还是能看到的,但在西寨子乡……
“我们是被软禁了几年吗?”查院长理解不能了。
842。第842章 欢迎回来
“在搞建设?”赵主任望着轰隆隆经过的挖掘机,让到了路边,大声问路过的工人:“你们在建什么?”
“开发区。”工人的脸上有薄薄的灰,肩上扛着镐头,用带着土味的普通话回了一句。
“开什么?”赵主任没听懂。
工人扛着镐头越过他,已经走了。
查院长表情凝重的数了数路过的工程机械,自言自语的道:“花不少钱呢。”
“就是说……”赵主任迟疑道:“会不会和杨锐有什么关系?”
“这是他老家,要说没关系,你信吗?”查院长没好气的回了一句,又道:“就咱们过来的这条国道,修的还没有这里好。”
他说的是脚底下一条延伸向远方的公路。
双向四车道的公路,就80年代的标准来看,简直豪华的没谱了。
尤其是对一个乡来说,两车道的公路都是挺稀罕的,事实上,就是一个车道的水泥公路,现在仍然是稀罕货,再放低一点要求,两车道的土路?依然不能保证!最常见的是一条土路的机耕道,比30年后的村级公路都差劲。
就交通条件来说,中国的确是有天翻地覆的变化的,甚至能够用五年为节点来简单考察。
而在1985年的河东省,双向四车道本身就带着浓浓的政治因素。
查院长基本没有在基层呆过,不过,没吃过猪肉的还是见过猪跑的,又或者说,查院长活久见,也知道双向四车道在一个乡镇的含义不同寻常。
章乐山疑惑的道:“是不是发现什么大矿了?”
“大矿也不值得修这样的路。”
“那……”
“我再找找王云山吧。”赵主任的脸上挂着不爽的表情:“我问问他是怎么回事。”
赵主任也是不傻,知道老同学去而不返肯定是有原因,但不管怎么说,他得当面问一问。
查院长和章乐山都没吭声。
几个人越过路边的沟沟堑堑,混进了乡政府的大门。
大门口人来人往,比工作日的商场的人都多,三个人都是干部模样,门卫只看了一眼就扫过去了。
章乐山讽刺道:“这个乡的政府大门还没看我们的民兵看的紧。”
查院长冷面不语,来往于此的人比正常的市政府的人都多,显然是不正常的,而且,不像是普通的政府里,跑腿的年轻人居多,这里来往的大腹便便的中年人不在少数,还有不少中老年和超龄老年人,这样的人员结构,显然不是乡政府里应该有的。
好在乡政府的面积狭小,大家都挤在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房间里办公,几分钟的时间,三人就找到了正忙着看资料的王云山。
“老王。”赵主任叫了一声。
王云山抬头,老脸突然一红。
几秒钟的沉默后,王云山推开面前的资料,起身出门,并在门口道:“出去说。”
赵主任不高兴归不高兴,也是没有当场发飙,跟着王云山一起出去,走向无人的小树林。
大约半个小时候,赵主任返回过来,也是脸色阴沉的道:“我们出去说吧。”
查院长结合老吴之前说的话,猜到了一些,边走边道:“是不是有人护着杨锐?”
“是。”赵主任沉闷的道。
“怎么回事?”
“河东省申请了一个医药技术开发区,上面已经给批准了。”赵主任出了乡政府大门,走到马路对面,稍微清静点的巷子口,才郁闷的说了一句,又道:“开发区和沿海的深圳等地的特区是一个意思,享受税费减免和一些特殊政策,目前确定的主要企业是华锐制药公司,预计首期投资1000万美元。”
“比大冢的规模还要大?”章乐山陡然一惊。大冢是一家日本的制药公司,79年开始和国内谈,随之落户天@津,是一家全进口的制药公司,也是国内目前条件最好的制药工厂。
赵主任却没有回答章乐山这个问题,斜看他一眼,道:“现在的问题不是这个。”
“恩?”
“你以为他们要的这个医药技术开发区是想要就能批准的?”赵主任的心情不好,语气也很不好的道:“河东省的一二把手都去了京城,找了许多关系才确定了此事。”
章乐山不是特别明白的“哦”了一声。
查院长道:“河东省是革命老区,从河东走出去的老干部很多,他们要一二把手都出动,肯定是费了不小的劲,这么说,1000万美元的投资可能是真的。”
“是,估计打个折,总得大几百万。”
“咱们要是和美国能源部合作下来,说不定也能拿几百万。”查院长的思绪突然就飘远了。
“杨锐被这边护着,要他授权估计不行了。”章乐山有些叹息。
查院长眼角跳了两下,道:“合作下来,也不知道落在谁手里。”
章乐山赶紧低下头掩饰惊讶的表情,他只以为自己等人是被突袭了,没想到查院长也被突袭了。
想想看,若是查院长失去了学部的位置……
章乐山不禁不寒而栗。
赵主任更是早就怕死了。他的问题可不仅仅是失去位置的问题,要是审计的认真的话,那是要去监狱的节奏了。
“为今之计,为今之计……咱们继续找杨锐吧。”赵主任是司马当做活马医,道:“咱们再去找杨锐说说,只要和美国能源部签了约,拿到美元,PCR的项目也就活了,项目组,就给他带好了。”
“找找看吧。”查院长其实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蔡教授联合大小山头,在学部会议上赢了缺席的他,再加上他事实上就是花了钱,没做出成果,他已经拿不出诱惑杨锐的条件了。
威逼,自然更行不通。
对查院长来说,这样的糟糕局面,他已经不奢望翻盘了。
三个人匆匆忙忙的转向,四处打问,寻找杨锐。
然而,杨锐却是再没有出现在三人面前。
夜幕降临,三人终于明白,杨锐是刻意让他们见不到的。
“屁大一点的乡镇,还地方保护。”赵主任愤愤不平的在唯一的一条街道上的路边摊坐下,要了碗面,看看四周,喝一口汤,道:“我怎么觉得跟前人都看咱们呢?”
“咱们是外乡人,回京城就好了,明天回去就好了。”章乐山依旧有不错的乐观精神。
“恩,晚上睡一觉,明天起来就好了。”赵主任挑起一筷子面,手腕忽然定在了空中。
章乐山也醒悟过来:“咱们晚上睡哪?”
他们过来的时候是住招待所,然后一住多日,连门都没出成。
现如今,再让他们回去住招待所,显然是有心理阴影的。
可要说不去住招待所,只有几个足球场大的西寨子乡,可没有第二个地方给他们住。
三人面面相觑,最后是查院长憋出一句话:“连夜走吧。”
三天后,捻转汽车火车摩托车和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以后,三人终于踏上了京城的土地。
“查院长,赵主任,章研究员,欢迎回来。”接机大厅,几名学部的干部,老早的等在了那里。
查院长和赵主任却是脸色大变。
“老洪,你怎么过来了。”
“我是来执行学部纪检委的命令。”老洪看看查院长,又看看赵主任,道:“两位走吧。”
在严肃的气氛下,几个人迅速的离开了大厅。
留下曾经的副组长章乐山,在风中凌乱。
他有些庆幸,又有些混乱,还有些乐观直到想起学部目前的状况和气氛,章乐山的乐观又消失的无影无踪。
……
843。第843章 简讯
章乐山在家里忐忑不安的等待了两天。
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在老婆疑惑的眼神下,章乐山在家里也呆不住了,只好装做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样子,提上皮包前去上班。
学部的办公楼,一如既往的安静狭窄和匆忙。
章乐山开始还低着头观察其他人的表情,渐渐地,也主动与人打起招呼来了。
“难道,我被人忘记了?”章乐山想起在机场的遭遇,不免有些庆幸,甚至还有些难过。
自负是学界年轻(中年)一代的章乐山,虽然不敢说自己就是万众瞩目的明星,但被人遗忘什么的,还是与他设想的定位有着太大的偏差了。
“早啊。”章乐山走进办公室,像是往常那样,打了个招呼,坐了下来。
办公室里的人忙忙碌碌的,并无人回应。
章乐山放下包,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小章回来了,过来一下。”学部的副秘书长经过办公室,像是正好看见章乐山似的,招了招手。
章乐山上牙槽咬下牙槽,走出了门。
副秘书长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他亲自泡了一杯茶给章乐山,才和蔼可亲的道:“小章,咱们有段时间没谈话了吧,怎么样,家里都好吧。”
“挺好的。”
“家里好就好,等你年纪大了就知道了,工作事业做的再多,也没有家庭幸福重要。”
“是……”
副秘书长像是聊家常似的笑道:“古人就说了,京城居大不易,趁着年轻,是该多走走看看的。咱们中科院青@海畜牧所空了一个位置,组织上考虑,就派你去任职了。”
章乐山整整十秒钟没有理清这生硬的逻辑关系。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章乐山嘴唇抖动的问:“我被发配了?”
“章乐山同志,我现在是代表组织和你谈话,派遣到国家需要你的地方,怎么就叫发配了?”副秘书长的表情一下子严肃了。
“我……”章乐山平日里是能言善辩的,在办公室里的工作,也让他处理过很多棘手的问题,他一向以为,自己已经练成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绝技。
然而,现实总是如此的出人预料。
“章乐山同志,你不要带着情绪。青@海畜牧所也是很好的单位,依托当地的资源,畜牧所在畜牧学方面的研究是国内一流的,有助于发挥你所学所长……当然,当地的条件是比不上京城的,但这恰好给了你充分的发挥余地嘛。组织上就是希望你带着自己的所学所长,交流最新的技术成果给当地……”
章乐山心里大骂:我学的是生物,搞的都是细胞研究,做畜牧是怎么一回事?
可惜骂人并不能解决问题,章乐山抑制着愤怒,小声道:“秘书长,我女儿……我女儿今年中考,这个是人生大事,您看,能不能再等几个月。”
几个月后,也许就峰回路转也说不定了。
副秘书长却不为所动的道:“章乐山同志,组织决定,不容讨价还价。当然,工作归工作,生活方面,也不能不近人情,我看这样好了,单位的房子,让你再用半年时间,你夫人可以留在京城,等你女儿中考结束,你们再做决定,也有一个思想上的准备,生活上的缓冲,你看如何。”
住房改革以前,房子都是单位分给你的,理论上,除了每个月几毛或者几块的租金,以及比房租稍高些的水电费,就不用在花什么钱了。
但是,这也意味着个人是不拥有单位房子的产权的。在大多数都在一个单位里工作一辈子的时代,没有房屋的产权似乎没什么影响,可对少数工作发生了变故的人来说,房子的束缚和影响就很大了。
你想辞职下海,你就有可能没房子住,你调职走人,你就有可能没房子住,你要是被下放到其他地方,你起码要把房子给让出来。
章乐山以前是学部的中层干部,要说起来,亦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从来也没想到,自己会落到如此田地。
“查院长和老赵,怎么了?”章乐山自然知道根子出在了哪里。
副秘书长道:“章乐山同志,现在是组织和你谈话,不是你包打听的时间。”
“栽了?”
“章乐山同志,你不要有抵制情绪。派你去畜牧所,也是对你的信任,歌里都唱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对不对?”
章乐山露出奇妙的笑容:“我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什么人到城市去到首都去?”
章乐山摔门而出。
副秘书长淡定的笑两声,就像是没听到似的。
章乐山的怒气来的快也去的快。
他没有回到办公室,而是出了办公楼,找了个有公共电话的小卖铺,打回给单位。
章乐山此时已经后悔,怎么没有提前找相熟的人询问一番。
相比当面询问,面临众多人的目光,电话里说话,反而更简单一些。
几个电话之后,章乐山就确认了不出意料的答案:
赵主任退赃并双开,查院长免职待查。
双开是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若是政府官员的话,就等于是仕途终结了,是仅次于刑事审判的处理,不过,赵主任并不是单纯的政府官员,仕途虽然结束了,但以其所掌握的知识,进入私企讨个生活还是没问题的。
查院长的免职就有些令人捉摸不清了。免职不一定是去职,官员换工作都要经历一次免职,否则,就等于兼任了之前的职务,免职而不给新职位,自然是很使人心慌的,但也不能说查院长就此出局了。
“查院长的问题是什么?”章乐山问电话另一头的老友。
老友道:“据说赵主任给送钱了,小道消息,他还收了不少下面送上来的科研经费。”
查院长的职位比较高,高到他已经不接触一线工作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法沾手一线的科研经费了。
章乐山毫不怀疑答案的真实性,不过,待查还是让他看到了希望。
“也许还能翻身。”章乐山怀着这个念头,回到家里,并没有告诉老婆自己单位里遇到的情况。
晚上七点。
新闻联播时间,望着蒸蒸日上的,全国各族人民快乐的生活,章乐山的心情仿佛也好了很多。
“再给我乘一碗饭。”章乐山自然而然的将空碗推了过去。
章妻顺势接过来,去厨房盛好了饭,并添了一勺肉汤,才端回来。
章乐山微微抬头,扫了一眼电视屏幕,又低下头来。
并不是很宽敞的客厅里,电视的声音倒反而更加清晰:
“现在播放一则简讯,中国科学家杨锐正式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美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生物学奖得主达尔贝科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填写的提名表。杨锐及其实验室长期致力于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目前,中国尚无学者获得自然科学类的诺贝尔奖。我台将在明天中午12点,播放杨锐和诺贝尔奖的纪录片。”
章乐山的筷子,吧嗒一声,掉落在地上。
“怎么这么不小心。”章妻弯腰帮他捡了起来。
“晓芸,我得给你说件事。”章乐山突然抓住老婆的手。
844。第844章 观看学习
呜呜……
火车的鸣笛声,混合着卧铺车厢的臭脚丫子味,将章乐山的满腹愁肠搅和的像是三伏天里放了整晚的下水。
“同志,你去哪里?出差吗?”上铺的大汉脱下鞋,露出没穿袜子的大脚,用手搓了搓赶车赶出的脚皮和脚汗,顺势坐在了下铺,并将手在侧面擦了擦。
章乐山揉揉鼻子,道:“我工作调去西@宁。”
“青@海我熟啊,我老去收皮子,这次也是。”大汉哈哈的笑道:“我是皮革厂的,你呢?调去做什么?”
“去畜牧所。”章乐山也没想藏着。
事实上,章乐山的满腹愁肠,相比前几日来,已经清淡的多了,只是有些萧索。
这可是真正的下放。
地方研究所比不上中央,而且是大大的比不上中央,这不是中国的国情,是全东亚范围内的国情。日本、韩国,还有中国人很少了解的印尼、马拉西亚等国家,都是一样一样的。
而在80年代,中国的地方研究所的条件就更差。
当然,再差的条件也是有可能出成果的,但对个人来说,做事总是要讲究个性价比的。原本在京城舒舒服服就能做出来的成就,在高原之地或许就要拼着老命去做了。
同样是做一个研究所需要的原料,在纽约或许就是打个电话的事,在北@京或许要为经费纠结,再等待不短的时间,那在畜牧所,或许就得自己去做了。
章乐山并不是一个勇于奉献,愿意战天斗地,能够废寝忘食努力工作,天赋惊人的学者,他就是个普通的研究员,读书的时候成绩好,一层层的筛选加上不错的运气,终于进入了中科院。
要是没有倒霉的话,他拿到研究员或者教授的职称,不超过50岁,其人生或许还达不到查院长的高度,但谁知道呢?普通轻松而幸福的人生又不是什么糟糕的厄运。
到陌生的边疆之地重新开始才是。
“畜牧所是搞啥的,你们有皮子吗?”搓脚大汉一只手揉着脚心,一只手端起杯子开始喝水。
章乐山摇摇头:“没去过,不知道。”
“你以前不是做畜牧所的?”
“不是。”章乐山不想谈话了,向后缩了缩。
搓脚大汉哈哈一笑,也不缠着他,自去找别人聊天。这是趟普快,从京城一路过去,远着呢。
章乐山的目光飘向窗外,望着现代化的北@京火车站,心中是满满的眷恋和不舍。
他奋斗了大半生,是希望在这座城市中过的更好,原本,他如果拿下PCR的项目,以杨锐的副手的身份下再刷几篇论文,真能过上彻底脱离火车的生活。
然而,杨锐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个传统媒体占据所有话语权的年代里,一则新闻联播里的简讯,威力比一枚航空炸弹要大的多,尤其是可能引起讨论的新闻话题,更是所有人都要慎之再慎。
很少有人能在强曝光下,对放大镜的观察视若无睹。
何况,查院长也不是纯洁无垢的偶像派小仙女。
查院长在极短的时间内彻底倒台了。
他的免职待查,也变成了提前退休,比赵主任的结果好一些,可就他的年纪来说,这个结果也真的谈不上好。
章乐山连海市蜃楼般的靠山都没有了,也就只能乖乖的离开京城,而且做好永远都不回来的准备。
……
河东省医药技术开发区。
田世昌端着自己的饭盆,和同事们一起去吃晚餐。
尽管年龄不大,田世昌却被拥簇在中间,众星捧月的走着。
这年头,工人最重要的资本就是技术,好技术的工人,不管是在厂里还是工友中,都有极高的威信。尤其是医药工厂这样的高技术工厂,技术就显的更重要了。
田世昌很喜欢这种气氛,在西捷工厂一年多的经验,让他变的炙手可热。
华锐制药目前招的人很少,要求也很高,基本都得高中以上学历,就目前来说,已经称得上是高学历的要求了。这些年轻人也都很想学些本事,每日里除了日常培训以外,就是拉着田世昌说话。
“哎,你们看这个通知。”走在最右侧的年轻人的叫声让大队人马停了下来。
“通知什么的?”
“看电影吧。”
“别又是停电了。”
“就不能想点好的。”
人一多就容易乱哄哄的,田世昌也挤过去,爬在别人背上看,一群人打打闹闹的很是欢愉。
“特别通知,今天中午十二点,全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集体观看学习中央一套播出的纪录片《杨锐与诺贝尔奖》……”一人大声读出了通知上的话。
田世昌有些吃惊的盯着通知,自己又看了一遍。
“老田,杨锐就是你认识的杨锐吧?”都是在一起学习生活的工友,自然知道田世昌最佩服的就是杨锐了。
“应该是吧,诺贝尔奖的话……”田世昌想说诺贝尔奖和杨锐的关系,又觉得这样太自大了,他早都不是懵懂的高中生了,进入西捷工厂以后,他经常能接触到香港和英国人,更知道诺贝尔奖的难度。
“好厉害,杨锐得了诺贝尔奖吗?”同行者问。
田世昌道:“我不知道。”
“是提名,我知道,是提名。”有人猛的一拍脑袋,道:“昨天的新闻联播都说了,咦,你们都没看?”
几个人都摇头,说:“昨天晚上有课。”
“又拖堂?”
田世昌“恩”的一声,忽然问:“这里说是全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是不是,整个河东省的人,都要看这个纪录片了?”
“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反正是国家单位都要看,对吧。”
“监狱也要看啊,这种事,监狱肯定要组织在押犯人学习的。”这位很有经验的给予了回答。
“那得多少人看?”田世昌问。
“全省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谁知道有多少,我就知道,咱们开发区现在得有几千号人吧,咱们不走快点,一会就只能听声音了。”
85年的电视机,18寸就属于大屏幕了,超过18寸的屏幕属于传奇装备,大家组团刷半年,也最多就能满足一个人的期望。
河东医药技术开发区是高规格单位,电视机也是给配置的,尤其是工地上,电视机配的更多,两间大食堂里,足足有四台18寸的大电视。
然而,虽然已经采购了目前最大的普通级电视,一个能容纳两三百人用餐的食堂里,两台电视显然是不够做什么用的。
田世昌想到此,撒开腿就向食堂狂奔而去。
杨锐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而且是全省范围内组织观看!
田世昌太想知道,自己的老同学,锐学组的创立者杨锐,究竟在做什么!
……
845。第845章 上电视
河东省的医药技术开发区里,少数几间能用的大房间都被征用了起来,和食堂一样,都放上大小不一的电视,频道放在中央一套上。
几百上千名干部和群众,搬着马扎子,整整齐齐的坐在房间里,等着看节目。
纪录片准时播放。
当“杨锐”两个字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时候,田世昌忍不住握紧了拳。
纪录片是从大半年前开始拍的,内容却很多,既有杨锐做了PCR以后的项目,也有对之前钾离子通道的回顾。
电视台当年决定做这个纪录片,就是因为达尔贝科可能为诺贝尔奖提名杨锐,所以,整个片子做的是颇为弘大,目的性也很强,其中穿插一些诺贝尔奖的介绍和片段,还有不错的配音,给人热血沸腾的观感。
此刻,田世昌的心情大约是介于“大丈夫当如是”和“这他娘是真的”之间。
无论是哪个年代,名字能上央视,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专门上了央视的纪录片的,自然更是一个时期的宣传重点和旗帜。
田世昌看电视的时候,也不知看过多少新闻人物了,但他认识的,还真的就是杨锐一个人。
特别是纪录片这种东西,长达30分钟的时间里连篇累牍的描述一个人的工作和重要性,令人印象不深刻都不行。
“老田,你这个老同学,了不得了。”坐在旁边马扎子上的同事,用羡慕的语气对田世昌说。
田世昌笑着点点头。
“除了你,你们同学都做什么了?”同事好奇的低声问。
田世昌有些怀念的道:“有读大学的,有像我一样工作的,也有学车的,还有复读的。”
“哇,你们高中这么厉害。”
“就是西堡镇的镇中,没什么厉害的。”田世昌嘴上这么说,还是有点骄傲的。
西堡镇中学的条件不能和省城的高级中学相提并论,但硬件条件渐渐的拔起来了,有了这样的基础,起码有了留下老师的资格。
80年代的乡镇还是很繁荣的,这时候的北上广深的城市圈还没有一口气吸纳1亿多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产业群也没有遍布工厂和工人宿舍,因此,哪怕是内陆省份,离城上百里的荒郊野外,也有的是人口上千乃至上千的村子聚居,公社或者乡镇的所在地更是人口繁茂,条件够好的话,吸引一些中专毕业的年轻老师,或者实践派的中老年教师,还是能做到的。
田世昌刚刚离校不久,眼看着西堡镇中学在自己眼里阔起来,也是与有荣焉。
当然,这里的确有他的一份功劳。
锐学组向来有集资捐款的传统,尤其是面向往届生的活动,几个月就会组织一次。掏钱最多的固然是杨锐和华锐,但田世昌这样已经工作的锐学组成员,一块两块,三块五块的也总是有的。这些钱,大部分留在了锐学组的账目里,少部分捐给了西堡中学。
望着电视机屏幕里,帅的惨绝人寰的杨锐,忙碌又认真的样子,田世昌既羡慕又佩服:
“厉害的是杨锐呀!”
同一时间,看电视的中国人心里都泛起这样的念头。
钾离子通道!
辅酶Q10!
《CELL》!
《自然》!
PCR!
诺贝尔奖提名!
这些名词对普通中国人来说,曾经都是无比陌生的。
但是,通过电视机里深入浅出的描述,特别是通过一些外国人和外国机构的认证,大家却是都体会到了浓浓的自豪感。
“比美国人厉害!”
对一名80年代的中国科学家来说,这几乎就是最好的评价了。
在短短的30分钟里,有无数人发出类似的感叹!
杨家。
院子里紧凑的摆了三张桌子,足足有四十号人坐在一起,悄无声息的吃饭喝酒,仰着脖子看两台从房间里牵出线来的电视机。
为了今天的纪录片,锐妈特批,又买了一台18寸的电视。
当然,在让杨父去抱电视之前,锐妈是打了半天的电话,将能喊的亲戚都给喊了过来。
杨锐的爷爷杨山和外公段洪各自坐一个桌子,后面的桌子则坐小字辈。
只有杨锐被拉到了前面的桌子上,旁边就放一台电视机,好像真人3D投影似的。
30分钟的纪录片转眼就过。
锐妈看的眼泪汪汪,又是高兴有是心疼的揽着杨锐:“我早知道你这么辛苦,就不叫你去北@京了。”
“再累能比种地累?”外公毫不出奇的看一眼过来。
“读书不就是为了不像种地一样累。”锐妈顶了一句。
杨山赶忙道:“做研究的,风吹不着,日晒不到,挺好了。”
自己公公发话,锐妈只好笑一声,说:“是挺好的。”
几个人开启了话题,加上纪录片播完,满院子的人顿时热闹起来。
“杨锐越长越像明星了。”这是杨锐的二姑。
“说上电视就上电视了,想都想不到。”这是杨锐的二舅。
“我们公安局里,要是能上中央台的新闻,马上就能立功受奖。”这是杨锐的大表哥。
杨锐只能一个劲的谦虚,对着老一辈的人,尤其是亲戚,炫耀似乎是很难启齿的事。
另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