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了。
老李自从年纪大了以后,最是听不得说他老的话,谁说就要和谁生气,别人谁都拉不住。
王元胜紧张的四处张望,指望着有谁能来救驾。
老李虎视眈眈的看向后方。
杨锐面带纯真笑容,帅气的打了个招呼:“李厂长是真的精神,中气十足啊,我看您还能再干三十年。”
老李歪着脸打量着杨锐,就在王元胜捏紧裤腰带想要上去拉架的时候,老李忽的笑了出来:“杨锐啊,和你比起来,我是真的老了,你大舅入厂的时候,我一次上两个台阶,蹭蹭蹭的能爬四五层楼,都不带喘气的,现在不行喽,我听说南方都有电梯了,赶明儿,我也想整一个。”
“您老真新潮。”杨锐看着李厂长斑驳的发色,自然而然的加了个“老”字。
王元胜心里又是一紧。
李厂长在西堡镇称王称霸惯了,他不喜欢“老”字,耳边就真的很少这样的声音,乍听起来,也是愣了愣神。
“小杨太会说话了。”李厂长再次发出高亢的笑声:“咱们这里人,以前都说洋气,新潮更好听,比洋气说起来洋气,咦,这个有意思,哈哈……”
李厂长的笑声震动了房梁,袅袅的余音像是树枝在空中挥舞的声音。
“多亏了杨锐你呀,产量不仅没降低,还有可能增加了,不愧是北大的学生。”李厂长可了劲的夸奖杨锐,都不让别人插口。
杨锐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了,道:“我也就是学了个皮毛,没有给母校丢脸就不错了,具体到产量增长,能增长多少,还是靠工人师傅们努力。”
“工人们的努力值得肯定,你的付出,我们也都记在心里。”李厂长用熟悉的官方语言说了两句,又觉得说的不实在,但想说点实在的,又不知从哪开始。
杨锐根本不是西堡肉联厂的人呢。
“小宁,产量数字出来了没?”李厂长再次问到了自己熟悉的话题。
“出来了,出来了。”宁民赶紧给回了一句,回头将刚递过来的报表交给李厂长道:“还没核对呢。”
“先看个大概。”李厂长说着就直接翻后面,口中道:“杨锐,你说你咋不早点让香港公司弄这一套招数?啊?我们给英国公司打工,可是给累惨喽。”
“捷利康不应该卡国医外贸的分红的,不过,等人家把分红给还了,咱们这边也得撤了,这是没办法的招数。”杨锐随口笑笑,问:“今天的产量是多少?”
“我看看……7629克,这是……”
“七点六公斤,要十五斤了。”杨锐迅速算出了数字,脸上也是留着笑,按照西捷厂往日6公斤多点的产能,这个催化剂的效果达到了20%了。
说实话,在用催化剂之前,他也不知道催化剂的最终效果如何,毕竟,西捷工厂用的工艺细节和工艺设备与文献中的并不完全相同,催化剂是否达到了最大效果,或者说,催化剂是否与某些原料不匹配,都属于难以确定的问题。
现在看来是确定了。
李厂长默算着价格,低声道:“今天一天的产值,就有15万美元了?”
“这要看国医外贸最后出售的价格了。”杨锐的目光看向海处长的侄子海国辉。
海国辉一个激灵,道:“三五天就知道消息了,我现在也说不上来。”
“我们在前线卖力,国医外贸要是在后方掉链子,我可不答应。”老李为了自己的小金库,极其认真的盯着海国辉看。
海国辉一脸傻笑。
老李继续盯着他看。
海国辉继续一脸傻笑。
老李忍不住,用手捏了捏海国辉的脸,笑道:“装的还挺像的,我们以前抓舌头,遇到这样子的,都是一刀捅在大腿上……”
海国辉笑不出来了,他突然回忆起自己看的历史书,“质子”感觉好像和“侄子”的音调很像似的。
“李厂长,说到产量,我还有一个想法。”杨锐小小的挽救了一下海国辉。
“产量”是目前最刺激李厂长的话题,他马上放过了海国辉,道:“你说,你说。”
杨锐整理了一下思路,道:“西捷工厂的设备保养的不错,要是再多找几个人,一天三班倒的话,产量肯定还能增加,唯一的问题在于……”
“说的对啊,我们每年忙的时候也要三班倒杀猪的,你看看我,忙的都忘了这一茬了。”李厂长一拍大腿,人都精神起来。
“三班倒的话,我们是有一个问题的。”
“缺人就从西联厂里找,咱们别的没有,就是人多。”
“人要的不多,增加几个人手就行了,我说的问题是咱们缺少原料,精制茄尼醇的产量还是太少,西捷工厂能拿到的就是这么多了。”
李厂长这下子意识到了情况,问:“精制茄尼醇要多少?从哪里弄?”
“产烟地方都有机会,李厂长,您要是能弄来多三分之一的茄尼醇,咱们的产值起码增加三分之一!”杨锐热情的鼓励着李厂长,没两句就让李厂长下定了决心。
“咱们可要说好了。”李厂长交友广泛,转转脑筋就能想到两个人的名字。
……
652。第652章 分钱
老李的革命经历还是很丰富的,几个电话打出去,就问到了一个办法,先买些粗制茄尼醇,再到精制茄尼醇的工厂里要人加工。
这年月,终端销售都是最好做的,人们疯抢一切的产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工业品,反而因为供小于求的原因,采购难为,尤其是采购原料的,没有一点关系和办法,那是要把闭门羹吃到饱的。
老李人托人的找到粗制茄尼醇的工厂,定好了东西,又找精制茄尼醇的工厂,算是好好的消耗了一波人情。
而他找的精制茄尼醇工厂,还是属于捷利康名下的合资厂,不过,就像是西捷工厂不会被捷利康彻底控制一样,各地的精制茄尼醇更容易受到本地的影响,毕竟,需要用烟叶提取茄尼醇的工厂,更容易受到地头蛇们的控制。
更多的茄尼醇运了过来,使得工厂的运行时间也越来越长,而辅酶Q10的产量也越来越高。
从7公斤到8公斤,从8公斤到9公斤,西捷工厂辅酶Q10的产量一路飙升到了10公斤左右,才增势回落。
这也就是极限了。
厂里面的工人就那么多,虽然本来就有余量,而且临时调配了一些工人,但毕竟不是真正的三班倒工作量,每天开工到12点,无论如何都要结束生产了。
另外,不像是西堡肉联厂的流水线,西捷工厂这样的医药生产工厂,设备相对脆弱,也禁不住24小时的连轴转,该清洗的时候要清洗,该维护的时候要维护,若不如此,两天的功夫,辅酶Q10的结晶质量就会降低,销售额不升反降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10公斤的产量也是着实超出了几方人的预料。
唯一可惜的是,国医外贸负责销售的话,20美元每克的价格是保不住的。
这样的抛售,甚至可能只有一半的钱落袋。
但不管怎么说,这笔钱足够支付杨锐很长一段时间的律师费了。
所以,只是过了几天的功夫,杨锐就找来老李,以及海处长的代表海国辉,提议道:“我们分钱。”
“现在就分?”海国辉知道分钱要通过国医外贸,这显然是要海处长出面的事,不由道:“以前不都是一个季度分红一次吗?现在才五天时间,太快了吧。”
“以前是有正规合同的,捷利康都坑了我们,现在不提前分钱,别说三个月后了,三十天以后会怎么样我们都说不上。再者说,我们现在也需要钱来给工人们发奖金了。”杨锐一边说一边看其他两人。
老李皱眉道:“工人工作有工资,还要什么奖金。”
“他们现在每天从早7点工作到晚上12点,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如果一点奖金都没有,谁耐烦继续做下去,别的不说,工作疲惫了,出了问题,首先损失的是产品。每天多出几百颗的次品,我们就要亏损更多了。”
“现在才开工七天就分钱,之后怎么办?”老李考虑的很长远。
杨锐苦笑的想:您以为捷利康真的再不回来了?把大几百万的东西留在这里给你糟蹋?
这种伤士气的话,现在是不好说的,杨锐摇摇头,道:“我们不说工人怎么样,我再说一点,如果咱们现在不分钱,一个月后分钱,万一,我是说万一,上面知道了要分钱怎么办?”
“谁要分?”老李敏感的神经被触动了。
杨锐道:“不管是谁,一天十几二十万美元的收益,谁不心动?要是一口气存几百万美元,国医外贸坑了我们怎么办?”
此言一出,海国辉自然要表示反对,老李却是一下子变节了,道:“分,钱一定要分,国辉,你回去以后,好好和你伯父谈,请他从大局出发,从小处着眼……”
老李习惯性的背起了套话,但首先是同意了杨锐分钱的意见。
杨锐再对海国辉,道:“你就与海处长说,我们分钱快一点,国医外贸也能快点拿到钱,所有人都能快点拿到钱,对不对?你亲自给海处长说明,就说是我杨锐说的。”
杨锐当初给海处长许了两成的纯利,但海处长有各种担心,并且也不能达到杨锐的全部要求,最终,海处长要了一成的利润,比杨锐的许诺都少了一半,但超过10万美元的收入,已经让海处长心惊胆战了。
要不是杨锐答应在海外完成转账,并且帮海处长注册瑞士银行的不记名账户,海处长甚至不敢答应他。
这也是杨锐第一次明目张胆的突破合法公司的界限,不过,为了PCR的归属,杨锐是在所不惜的。
放过这次机会,他也许还会有其他的机会获得诺贝尔奖,毕竟,未来三十年的生物学发展到处都是机会,至少还有30次诺贝尔奖的颁奖,但谁又知道,其他的诺贝尔奖级的技术,不会遇到相似的问题。
除了一往无前,杨锐也是没有退路了,大不了,在一个人迹罕至,偏僻而孤独的地方继续做科研中国对学者向来优待,考虑到他需要钱的目的,杨锐觉得自己还能承受事败的后果。
而对海处长来说,早一天拿到钱,也能早一天缓解自己的焦虑。
杨锐相信,海处长是愿意早日分钱的。
海国辉不确定的答应了下来,自己回去打电话商量。
没两日,国医外贸果然将首批收入给发了下来。
“每克14美元,和预想中的差不多吧?”海国辉过来通知,也不知道众人会高兴还是不高兴。
杨锐也确实不知道。
每克比捷利康时代少了6美元,要论起来,这是一笔巨大的资金。
但是,这笔钱毕竟会有五成到华锐公司的账上,去掉海处长的一成,杨锐还能落手4成。
当然,还要去掉30%左右的成本。
最终,杨锐能拿到销售价格的三成左右的收入,差不多每克5美元稍多的样子。
按照每天10公斤左右的产量,这就是每天5万美元的收入。
“不用担心销售的工厂,还真是赚钱。”杨锐不由的有些心动:如果能坚持一个月的话,至少能雇得起好律师了。
然而,捷利康显然并不准备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
第三周,捷利康的代表就与省城的官员,一并来到了西堡镇。
……
653。第653章 御林军出动
李厂长和杨锐差不多同一时间得到来自省城平江的消息。
两人亦是差不多时间时间开始打电话了解情况。
省城这样的地方,从来都是像筛子一样的漏,下一场暴雨也只能蓄水三秒钟的地方,自然是因为洞太大太多,即使省招商办的人尽其所能的满足捷利康的要求,以期封锁消息,消息仍然源源不断的涌向西堡镇。
想想也是,杨锐的老爹就是招商办的副局长,而且已经做了小半年,不知道联系了多少自己门生故吏,更别说杨家的故友,以及母方的亲眷,这些人,若是平常时分,自然会对外资企业礼遇有加,至于现在,当然还是礼遇有加的,但封锁消息什么的,就不太可能了。
这样的事情,就是********也无可奈何,如果下面的中层干部打个电话都要管,他平时也不要做什么,就盯着电信局算了。
当天下午,李厂长和杨锐汇集了大量的信息,然后聚在一起商量。海国辉陪坐一旁,只是没什么说话的余地,这是属于地头蛇们的勾当,不在海处长的工作范围。
互相了解了一番情况,杨锐道:“我有两个建议。第一,先拖延一下捷利康的行程,给咱们争取多一点的时间。第二,再发一次奖金,把西捷工厂的工人们争取过来。”
“争取工人是应该的,但发奖金没必要。”老李喝着茶,保持着头脑清醒,且道:“咱们上一次就给每人发了两百块的奖金,等于是多发了一个月的工资,现在才过了一个星期,难道再发两百块?没有这样的道理。”
停顿了一下,老李解释道:“你不能光盯着西捷工厂看,西捷工厂在西堡肉联厂里面,用的是西堡肉联厂的车间,里面的情况,厂里人也都一清二楚。你上一次说给西捷工厂的工人分钱,那是为了让工人们好好加班,这个我能理解,西联厂的人也能理解,大家也都看到西捷工厂的工人早出晚归了。不过,你要是为了保守秘密,给西捷工厂的人发钱,你就不怕西堡肉联厂的人说出去?”
杨锐愣了一下,也是心下一惊,想想道:“那就给西联厂也发钱,最近的分红不是到了西联厂的账上?李厂长就给发下去吧。”
“发钱发钱,你怎么尽想着发钱?”李厂长不高兴的道:“钱是万能的不成?”
杨锐道:“钱不是万能的,但能解决眼前的困境不是?捷利康和省里的调查组明天就能到西堡镇,就是耽搁他们一下,也就是晚一两天的事,这段时间,偌大的西堡肉联厂,还有什么办法统一思想?”
“我们召开职工大会,统一思想!”
“李厂长,一只老鼠坏一锅汤,您团结了999名同志,只要一名同志站出来,情况就不妙了。”
“我们西联厂的同志还是很团结的。”老李依旧舍不得进到口袋里的美元,这笔钱的用处太大了,用的好了,能让他在退休前出国考察两三次。而要是没有这次的机会,等他退休了,想想也知道,新任领导不可能给他出国旅游的机会了,茶叶肯定也买不起好的了……
不过,杨锐说的也有道理,老李想了想,道:“我看这样好了,我先让办公室的先把有问题的人挑出来,派到外地去,剩下的也好办,我们挑出比较可靠的同志留在本厂,剩下的派到分厂去,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还可以再从分厂挑选一些人上来,另外,职工大会也要开,我会给大家说明白情况的……”
老李说的兴奋,一口气喝了半杯茶,又道:“上级领导以前是经常来我们西堡肉联厂考察的,来一次,我们给弄一点土特产。”
他嘿嘿的笑两声,比划道:“我们厂的冷库,你大概没去过吧,五指宽的肥肉,我们堆了不知道多少,每年都是给领导送礼的,还有猪头,有的领导就好这一口,大猪头都要留下来的,到时候,考察的领导来了,我们按照行进的路线安排好人,好酒好肉的招待上,临走的时候大肥肉一送,没问题的。”
杨锐佩服的点头:“要按您这样的流程,还真挺稳妥的。”
“我说是吧。”
“就有一个问题。”
“恩?”
“这次有捷利康的人跟着,而且,他们明显就是来找茬的,到时候,要是捷利康的人给来的领导,一人送一条子外国牛里脊怎么办?”
“唔,打秋风的人其实已经吃饱了,这确实有点麻烦。”李厂长微微颔首。
海处长的侄子海国辉迷茫的看着两人,他刚刚工作不久,尚未接受到完整的海家培训,又没有受到网络媒体的污染,快要听不懂两人说什么了。
杨锐本着安全第一,你花钱,我们大家都安全的理念,再次劝道:“厂长,省里这次派人来,有些地方一样,有些地方不一样,我琢磨着,人家秋风还是要打的,路径什么的听不听我们的,就不好说了,所以,您说的团结群众,还有临时安排一些人的办法,也应该用上。不一样的地方呢,我考虑着是这样的,以前来考察的,人家是来学习,是来看好东西,享受好地方的,这一次,人家是来找茬的,就是要盯着咱们犄角旮旯来看的,咱们得多考虑一点,比如说,咱们的账目清楚不?”
李厂长呵呵一笑:“我们厂光财务就有100多人,同时做三套帐,他们查不出来。”
“那捷利康要是从北京上海请了财务,来咱们厂查账呢?”
李厂长犹豫了一下,讪笑道:“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您想想,他们一天起码14万美元收入的工厂被咱们给占了,他们就花1天的钱,拿14万美元去北京上海请会计师过来,他们能请到多少?”
“财政部的会计师都要来,这个咱可禁不住呀。”李厂长喃喃自语。80年代人都认为级别越高的单位里的员工越厉害,短期来看,也确实如此。
杨锐见李厂长动摇了,立刻加码道:“我感觉着,咱们先把钱发下去,度过了这一关再说。钱账里,在公账里,或者发给个人了,肯定有不小的区别吧。到时候,咱们再开职工大会,统一思想,按照您说的办法走,是不是更稳妥一点。”
老李沉默不语。
杨锐并不气馁,比起他私人老板们,老李这样的厂长算是好说话的了。
杨锐看了一下表,再接再厉道:“老厂长,如果要发钱的话,今天就得抓紧了,要不然,财务连账都做不完,必须得赶在职工大会前,把钱发下去吧,要不然,又有啥效果?您说呢。”
看了老李头一眼,杨锐换了一个语气,再道:“老厂长,我从小就在西联厂的院子里跑来跑去的,也是咱们西联厂的子弟,厂里大多数人,都是愿意为集体利益牺牲自己的,但不可否认,总有一些人,是特别的自私自利,咱们得防着点,您说是吧。”
老李“恩”的一声,道:“发钱不能解决问题,要先解决思想问题,而且,有些人的问题,那不是发钱能解决的。你比如二厂工伤的那个,和我还是本家,厂里按规定解决了他大儿子的工作,他还闹着要让二儿子上工,这是一点钱能解决的问题?确实,他家里是有困难,但厂里有困难的家庭不是一家两家的,如果让他的二儿子上工了,其他有困难的家庭是不是也得提要求?到时候,总有人要不满意,这些人,要么就远远的打发出去,要么就得看好了,你说是不是。”
“您说的是,但您得给打法人的人发钱吧,看人的人也得拿到钱,他才高兴不是?总之,发钱肯定是没错的,对不对?”不用杨锐掏钱,他自然要劝说李厂长增加更多的安全措施,并道:“老厂长,咱们得稳住阵脚,才能一路赚钱下去,后面的钱还多着呢。要是这次让捷利康给赢了,省里下令咱们把厂子还回去,咱们损失才大呢。”
“你的意思是,厂子可以不还回去?”老厂长眼前一亮,终于心动了。
杨锐点头道:“捷利康要回厂房的先决条件,我认为有三点,到时候,我们也可以提出来。第一,捷利康要把该给我们的分红给我们,并且支付滞纳金和利息,并用书面形式保证此类事事件不再发生。”
“这是应该的。”老厂长颔首。
“对的。”海国辉同志轻轻的刷了一下存在感的。
杨锐笑笑,又道:“第二,捷利康要严惩造成此次事件的员工。”
“恩。”
“第三,不追究我们为了讨回分红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老厂长讶然抬头:“捷利康不会同意这个吧。”
“不同意,他们就拿不回厂子,我们就继续分钱!”杨锐说的斩钉截铁。
“你保证是这三条?”老厂长的眼神犀亮。
“我保证。”
“我们签攻守同盟,如果三方都同意这个,我就把钱发下去。”老李之所以如此在乎此事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按照捷利康当年的合约,西堡肉联厂只是单纯的生产企业,拿不到多少钱。
当然,其实还是能拿到不少钱的,而且是美元,但是和现在的三家分红比起来,以前分的钱不值一提。
所以,老李是最希望目前的状况持续下去的人。海处长自然也是如此。
杨锐倒是希望能拿回分红,免得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有杜邦站在后面,捷利康是宁可上法庭也不愿意支付分红的,杨锐无可奈何的选择,只能是能赚多少是多少。
在海国辉电话海处长以后,三方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确定了攻守同盟的要约,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
之后,杨锐再次看表,敦促李厂长道:“现在就忙起来吧,您有啥要帮忙的,尽管说。”
“不用,我们有预案。”李厂长自信的叫人进来。
杨锐大为震惊,84年的国企对付领导都这么先进了。
李厂长得意洋洋,等王元胜过来,命令道:“你去把咱们82年评选‘文明单位’的文件全部找出来,该补充的补充,立即执行!”
“是。”王元胜的小脸皮也变的杀气腾腾了。
一家生机勃勃的国企,可以没有好的产品,可以没有好的技术,可以没有好的市场,但它必须有一只能打能拼,下能对付市井无赖,中能抵抗地方政府,上能敷衍高层领导的队伍!
对于一名在位二十年的国企一把手,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精干强悍的队伍,就是他的御林军,他的宫禁宿卫!
1984年,夏秋之交。
西堡肉联厂御林军出动!
……
654。第654章 得道多助
西堡肉联厂是河东省有数的大型肉类联合加工企业,鼎盛时期,西堡肉联厂的工人超过万人,经过三四十年的繁衍生息和再招工,西联厂的厂区已经形成了一座新城市。
而且比西堡镇的更大,更规整,更漂亮。
就最简单的卫生而言,西堡镇的卫生所总共只有两个工人的编制,再招两名临时工,就要负责全镇的卫生,可以想见,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清运垃圾,除此以外,无论是清扫还是清洗,都超过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而在西堡肉联厂,蔓延数公里的厂区内,有专门的保洁队伍,人数近百。平日闲暇的时间,工厂和车间还会三五不时的组织工人大扫除。随处可见的水泥硬化路面也与西堡镇背街的土路形成鲜明的对比。
西联厂甚至有自己的洒水车,不仅清洗路面,还可以清洗道旁树和花坛树丛。
由此还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对比,西堡镇的路旁是没有道旁树和花坛的,任何的绿化工程对于这个时代的小镇来说,都是极为奢侈的。
事实上,30年后的许多小镇依旧没有绿化工程,而在1984年,西堡肉联厂的厂内绿化比普通大学也不遑多让。
而在人员构成方面,西堡镇与西堡肉联厂亦是截然不同的。
西联厂人与西堡镇人是两种人,尽管他们生活在同一块地域,但他们生活的差距,或许比北京人与平江人的差距还要大。
首先,西联厂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或者怀着建设中国的希望,或者按照政府的要求,或者出于学校的分配,聚集于西堡肉联厂,这里有北京人,有上海人,有河南人,有海南人,有河东人,这里不是一所大学,但胜似一所大学,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话,是普通话。
其次,西联厂的人员读书更多。
尽管不像是三线大厂那样拥有许多高素质的工程师,但在西联厂,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还有大量的技校生是随处可见的。
早几年的时候,西堡肉联厂的中学也办的相当不错,只是在运动以后,恢复的极慢。
土生土长的西堡镇人就不一样了,河东省既不是教育大省,亦不是富庶的省份,如南湖市这样的地级城市还算说得过去,到了溪县一级就是吃饭财政了每年收上来的税刚好够给大家发工资,想做点什么都没钱,都得想方设法的找。
至于西堡镇就更糟了,县里除了寥寥百余个公务员编制,根本没有像样的岗位,自然的,有办法的人都会想方设法的离开这里,最后,西堡镇上的居民除了国家单位的干部和家属以外,就是自寻营生的经营者,在80年代初,这样的环境是说不上舒爽的。
西堡肉联厂是一个现代世界,西堡镇更像是民国小镇,它们的泾渭分明,也让西堡肉联厂的工人们与西堡镇的居民们泾渭分明,尤其是西堡肉联厂的工人们,除了路过,实在不需要去西堡镇做什么,西联厂内什么都有。
而在这个独立王国里,一旦老李厂长启动他的御林军,西联厂就像是亮出了爪子的雄狮,全身肌肉紧张的面对即将到访的上级领导。
上级领导才是这个独立王国的天敌。
大批工人将被派遣出去,或者去分厂,或者打发回家,暂且休息。
老李厂长的嫡系或者被打散了去各个车间,或者集中起来看守交通要道。
预计领导将要通过的道路,被一遍遍的清扫,一遍遍的检查,不仅要没有丝毫的灰尘垃圾,还不能有突然冲出来含冤的职工和家属。
而在晚饭后的全厂职工大会上,老李厂长更是露出许久不见的峥嵘,道:“我老李自建厂之日起,就在咱们西堡肉联厂了,我做厂长,也有二十年了!我这一辈子,是眼看着我们西堡肉联厂,从一家屠宰车间,成长为全省最大的肉类联合加工厂,这里面,多少人流了汗,多少人流了泪,多少人流了血,我记得清清楚楚,把握机遇,努力奋斗,是我们厂能生存壮大的根本,今天呀,又有一个机遇落在咱们手里,生物制药!而且是出售给外国人的!”
老李笔直的站在台上,拳头攥的紧紧的,道:“西捷工厂就是我们的机遇,我们要是能抓住它,我们就有可能让我们厂的资产再增长两倍,再增长三倍!咱们厂的老员工,子弟们,可能还记得咱们厂六七十年代的辉煌,那时候,咱们出口东欧的白条猪,可是整车整车的出去,从铁路到政府,哪个敢不敬着我们……那是好时候啊!”
老李叹息一口气,又道:“现在,我们也许又迎来了一波好时候,不管是新人老人,大家得知道,这样的机会,不常有!”
“要抓住这次机会,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归根结底就是一样,我们要团结一心。怎么团结一心?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跑动腿,管住嘴……”
老李回忆往昔之后,说了要求,接着,他的语气转向严厉,道:“对于枉顾集体的人,我今天就放一句话在这里,你让我老李一时不痛快,我让你小子一辈子难受!”
满满一间大礼堂,总厂上千名工人和干部,噤若寒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