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教授撇撇嘴,道:“现在不是还没人能重复实验吗?他们揪着不放呢。”
“还没有人重复出来?”刘院长重复了一遍,他可不像是蔡教授那么轻松。
科学实验是一定可以重复的,如果说人类文明有哪些不可动摇的基础,这就是了。
两个小球同时落地,不信?你站楼底下看我跳。
海市蜃楼是光线扭曲,不信?你抬头看。
家传古方治癌症?举一个栗子,再举一个栗子,再举一个栗子,谢谢,您的逮捕证请收好。
当然,重复实验是需要时间的。
如今已经被当做论文造假标准事例的日本美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就是倒在了实验不能重复的问题上。
在此之前,日本国内对小保方晴子可是赞誉有加,不客气的说,她的研究若是成为现实,问鼎诺贝尔奖不敢保证,但一两次提名并不难,而就日本的社会惯性,再过二三十年,弄不好还会给小保方晴子一个教育大臣之类的提名,如果她有心政治的话。
然而,一切都在论文不能重复的问题上倒了下去。
而在小保方晴子之前,每年都有人因为同样的理由倒下去,就像是割韭菜。
蔡教授重想了一遍杨锐的论文,道:“完全重复的实验还没有听说,但他的论文在逻辑上是非常清晰的,我觉得问题不大。”
“恩,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刘院长呵呵的笑了两声,似乎在安慰自己,或者在安慰蔡教授。
蔡教授沉着脸,先前的好心情已是荡然无存了。
杨锐关于钾通道的实验,在逻辑上是通畅而优美的,唯一的问题就在突变基因的选择上。
寻找突变基因是要有一定的运气成分的,或者说,做的多了,自然就能做出来了。
比如杨锐论文里找到的slo通道,其基因表现是电导率增加10倍。
这个表现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测定到的,更重要的是,突变基因必须是改变了这个基因的表现,如此才能发现变化。
总体而言,杨锐设计的这套实验,是一套需要时间和资金的实验,花费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最终很可能做出结果来。也是因为这套逻辑,才吸引了多个国外的实验室参与进来,他们不怕花钱和时间,他们怕的是一无所获的风险。
然而,多长时间,多少资金算是足够呢,实验做出结果以前,谁都说不上。
那么,杨锐会不会因为节省时间,或者节省资金,而做出论文造假的事?
蔡教授不愿意这样想,但是,那些才华横溢,前途似锦的年轻人,突然之间做出看似令人无法理解的作弊的举动,并非是没有先例的。
科研的残酷,使得这个领域的年轻人,就像是向机枪阵地冲锋的士兵一样,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才能冲过长滩,获得嘉奖,进而成为军官。运气不好的,或者逗留不前的,结果都是被淘汰。
如果时间紧迫,如果资金紧迫,研究者就必须在两难中做出决定。
蔡教授想到这里,摇摇头,道:“咱们还是要支持杨锐,先不要胡思乱想。现在引用杨锐的论文这么多人,不乏生物领域内的著名人士,总不能说,这么多人都是睁眼瞎吧。现在才一个多月的时间,重复实验做不出来有什么奇怪的。杨锐当初做了也有大半年吧。”
“说的也是。”刘院长笑着摸脑袋:“我想多了。”
“所以我才说,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看咱们这边有厉害的论文和学者冒出来了,他们就要说怪话。”蔡教授话是这么说,但脑海中还是不禁有阴云密布。
过了一会,蔡教授说道:“咱们学院不是有在做这个课题的人吗?你关心一下,看看是什么情况,有没有需要咱们支持的地方。”
刘院长理解的道:“我明天就去问。”
停了一下,刘院长又问:“引用奖励的事,怎么说?”
“先放一下……”蔡教授迟疑了一下,道:“我明天去老唐的实验室逛一圈,看看再说。”
从侧面了解一下杨锐的新研究,也是不错的选择。
……
507。第507章 士气
蔡教授每天都起的很早,八点钟以前,他首先完成自己实验室的巡视,然后检查几个自己最关心的项目的进展情况,接着开始给各个课题组的例行答疑,并解决问题。
他本人是科学院的学部委员,理论上,比后世的院士还要高大上一些,特别是政治权利,学部委员拥有的更多一些,正因为如此,蔡教授的实验室里管理着多支课题组,这些课题组出了成绩,通讯作者都是蔡教授。
当然,蔡教授也要做好老板的角色,筹集资源,决定分配,答疑解惑,并且获得荣誉的同时承担风险。
做科研的,并不讲究硬实力,谁比谁的行政级别高一点,并没有实际意义,他们真正发挥力量的是影响力。
比如爱因斯坦,他的影响力是推动曼哈顿计划的关键,又比如李四光,他的决定改变了中国能源工业的走向。
这种实力是慢慢积攒出来的,一个好的实验室,特别是一间好的顶级实验室,少不了要有核心的超卓人物,但实验室内部的磨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点像是军队,但又有所不同。
现代军队里的士兵只要中学文化程度就可以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士兵一抓一把,以至于和平年代征兵根本不用抓壮丁,壮丁们要贿赂征兵官才能实现保家卫国的神圣理想。
现代军队的军官要求稍微高一点,军校毕业以后,历练数年也不一定能完美胜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历练数年的军官,总能抓到能用的。
科研实验室就不是这样了,尤其是顶级实验室,虽然永远不能少了超级天才的存在,但也少不了高训练度的基础人才。
当然,顶级实验室里的基础人才,放在其他实验室里,那也都是顶尖人才。
这种实验室的统和工作往往是经年累月的,不是每名优秀的科学家,都能建立优秀的实验室。
当然,优秀的实验室里是少不了优秀的科学家的。
蔡教授理想中的实验室是卡文迪许实验室大部分实验室的梦想都是成为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卡文迪许。
卡文迪许有着非常漂亮的培养制度,他们喜欢吸引外校的优秀毕业生当研究生,并且往往有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者亲自教导。
这是另一个强者恒强的故事,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过的科学家里,共有29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包括电磁皇者麦克斯韦,声爆狂人瑞利,电子元祖汤姆逊,原子天尊卢瑟福……
进入80年代,卡文迪许实验室略显衰弱,这反而凸显了它的另一面剑桥大学物理系。
严格说来,卡文迪许实验室,就是剑桥大学的物理系,而这一点,更加令蔡教授迷醉。
如果北大生物系,有一天能发展出此般模样,那真可以说是人生大圆满。
而在蔡教授的规划中,杨锐应当是其中的中坚力量,说不定,还可以作为实验室的下一代领袖。
就像是汤姆逊之于麦克斯韦一样。
蔡教授越想越激动,走到唐集中实验室里的时候,已经暗暗决定,只要杨锐发表在CELL的论文,没有数据造假,就一定要把杨锐保护好。
说到底,杨锐做钾通道项目的时候,也是北大生物系重视不够,这样级别的论文,本来就应该提供充足的经费和人员的。
蔡教授转念一想,能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成果,杨锐也确实厉害,这样的天才科学家,即使是北大亦是不多见的。
他一边考虑着如何扶持杨锐,一边慢慢的踱进了唐集中实验室。
“恩?”蔡教授抽了抽鼻子,心说:好香的味道。
“你们做的是什么实验?”蔡教授和颜悦色的问学生。
现在的大学生人数少,与院系的教授和领导接触就多,在实验室里工作的没有不认识蔡教授的,然而,不像是蔡教授平时提问那样,今天不仅没有人踊跃回答,现场还有股诡异的味道。
“实验做出问题了?”蔡教授面色一紧。现在的实验经费可是紧张,每一次失败都让人愁眉苦脸。
“没有,实验挺好的。”学生先回答了这个问题,让蔡教授放下心来。
“这个味道是怎么回事?”蔡教授又问。
几个学生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
不待蔡教授再问,里面传来杨锐的声音:“都知道炒米要粉黄色了,但现代的米与古时候的米一样不一样,谁说得上来,所以才要实验啊,三个实验组,不能再少了,都把温度和时间记录下来。另外,肉要精肥参半的,说的多清楚啊,谁买的肉这么肥?”
“难得有肥肉卖,我就赶紧买回来了……”
“咱们是做实验,不是居家过日子,当然要按照规矩买。”
“那这个粉蒸肉做好了,不能吃?”
“当然能吃了。”
“那我还是乐意买肥的。”
“你再这么乱七八糟的,我就把你从实验室里丢出去了啊。”杨锐的声音大而清晰。
蔡教授的脸色变幻,听到这里,问:“里面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他也不等答案了,推门而入。
肉香扑鼻而来。
蔡教授忍不住抽动了两下鼻子。
84年的国内经济已经不困难了,对于国家干部来说,吃饱肚子不再是什么问题了,肉食对蔡教授这样的人物来说,也就是想不想吃的问题。
不过,美食永远都不会普遍,香味总会引动人类美好的回忆。
“蔡教授?”杨锐疑惑的打了个招呼,旋即笑了出来:“来的早不如来的巧,粉蒸肉刚出锅,您就来报到了。”
蔡教授压抑着怒火,望着自己幻想中的伟大实验室预定的二代目,沉声道:“实验室里为什么会有粉蒸肉?”
杨锐眨眨眼,道:“我想做个简单的课题,轻松一下,就当是休假了,恩,休假课题……”
“什么休假课题,要用到粉蒸肉?”蔡教授的内心已经四分五裂了!或许在外人看来,生物系要和生物打交道,但实际上,生物系涉及更多的是细胞乃至分子层面的东西,但不管是哪个层面,都到不了粉蒸肉!
杨锐却是满脸淡定,道:“小课题,暂命名是《用现代生物学手段重现‘随园食单’之经典》。随园食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食学著作……”
“我知道《随园食单》。”
“对哦,你们的国学水平都挺高的。”杨锐摸了摸下巴,背道:“粉蒸肉是用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下用白菜作垫,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江西人菜也。”
蔡教授的眼睛都绿了:“我知道粉蒸肉。”
“对哦,尝尝吧,说都是白说,光留口水了。”杨锐颠颠的去盛肉。
“我是问,你为什么不做正经的课题。”蔡教授忍不住道:“你知不知道,一些学者为了重复你的实验,都要忙疯了,要是重复不出来,重复不出来……”
他连说了两遍,表达重视。
杨锐淡定的一推肉碗,道:“才几个月的时间就想重复出来,重复不出来才是正常的吧,我做的都够费事了。”
“你不担心?”蔡教授略有惊讶。
杨锐撇撇嘴,道:“具体的实验部分,黄茂做的比较多,您要是不相信,可以问他呀。”
“对呀……”蔡教授脸上的担忧之色稍去,又皱眉道:“你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饭啊,还有,哪里有在实验室里做粉蒸肉的……”
“您尝尝,好吃不?”杨锐不由分说,将一块粉蒸肉直接塞到蔡教授嘴里,并道:“我准备多找几个人帮忙做实验,都是没接触过实验室的,做什么都是练手,还不如研究一下古代美食,粉蒸肉做完了,我准备做荔枝肉。”
肉到了嘴里,逼的蔡教授不得不嚼,嚼着嚼着,蔡教授的心情也松快了许多,沉下来的脸也浮了起来,淡淡的道:“还不错,但是!”
“果然是炒米太焦了是吗?下一锅一定会有改进,我觉得,温度降低2摄氏度就没问题了。”杨锐一本正经的像是在讨论学术问题。
蔡教授完全无法正经起来,无奈的道:“你这样子做实验,会挫伤实验室的士气的。”
“有肉吃,士气还会降低?”杨锐不相信。
蔡教授不由看向四周,似乎……士气真的没有受到影响,就连许正平副教授,都抽动着鼻子,认认真真的操作着移液枪。
……
508。第508章 可口可乐
“忙完的过来开饭啊。”杨锐端着做好的粉蒸肉到阳台去了。
阳台是新分给唐集中的地方,很显然,要成为国家级实验室不是那么简单的,最起码,两三间教室大的地方是不足够的。
北大生物系也是非常支持唐集中的野心,所以,他们也在尽可能的增加唐集中实验室的地方。
当然,不能因为唐集中有野心就毫无理由的扩大他的实验室面积,获得一间有阳台的大实验室的理由,就是署名唐集中实验室的论文刊登在了CELL上。
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按照中国学界的传统,由此带来的红利,还远远没有来全呢。
不过,红利是建立在论文的基础上的,这说明CELL的论文才是关键。
蔡教授抓紧时间吃了两口粉蒸肉,趁着身边没人的空档,道:“杨锐,聊聊钾通道的实验。”
“恩,从哪里说起?”杨锐嘴里塞了长长的一条肉,满足的眼睛都要眯起来了。
“你为什么不愿意再做一组钾通道的实验?多发一篇顶级论文,没什么坏处吧。”这是蔡教授最大的疑问。
杨锐细心的瞅着自己的粉蒸肉,道:“钾通道的实验从前到后,我用了小半年的时间,再来一次,除非运气非常好,否则,半年时间还是做不完,而且花钱也不少。”
“半年时间发表一篇顶级论文,你有什么不满意的,经费学校就能解决。”
“再写一篇钾通道的论文,就不是顶级论文了。”杨锐笑笑。
“只要发表在CELL上……”蔡教授没有往下说,往下说,他有很多话可以说,但年轻人之所以年轻,之所以自豪以至于自负,不就是因为他们不听话吗?
蔡教授想了想,又道:“你不想做类似的论文,是想做原创性的工作?你现在的计划是什么?”
杨锐心说:我可没有那么高尚,如果一个月就能再做一篇钾通道,那肯定是不能放过的。
但这种碰运气的实验,杨锐现在是很不喜欢的,他满脑子的新鲜玩意没有用,何必再来这么一茬。
事实上,若非是理查德教授要抢,钾通道也不会是杨锐的首选,至少不是现阶段的首选。
这个实验太大,太浪费时间。
杨锐将碗里的厚肉片吃光,抹了抹油嘴,开口道:“我们与东大的加藤教授合作很顺利呀,另外,许教授的项目也刚刚开展。”
“华锐实验室那边呢?”蔡教授显然记得黄茂辞职前往的实验室。
杨锐笑了一下,说道:“研究嗜热菌。”
蔡教授叹口气,道:“从北大离开,然后研究嗜热菌,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外企就有那么好吗?”
很显然,他不认识这是一个美好的课题。虽然微生物是个很大的课题,但要做出花来,还是很费精神的,简而言之,嗜热菌称不上前沿课题,也少有热点。
杨锐不欲多说,笑道:“我倒是觉得黄茂的选择不错。”
“你们年轻人,总是喜欢浪漫主义。”蔡教授不是来谈人文主义的,一句话略过,道:“CELL送来的《新月汇总》你看了吧,有什么想法?”
“躺着赚引用挺好的。”
蔡教授怎么也没想到是这么个答案,愣了一会儿,叹口气道:“说的也没错。”
“肯定是不会错了。”杨锐笑了起来。
看着杨锐帅气俊朗的笑容,蔡教授决定将自己的担心藏在心里,道:“77个引用,大家事先都是没想到的,按照系里的政策,超过10个引用的话,就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不过,以前还没有学生获得奖励的前提,你有什么想法?对系里有什么要求,可以现在提出来。”
杨锐狐疑的望着蔡教授,道:“这种事情,您随便派个人来说就行了,用得着亲自过来吗?”
“正好路过。”
“哦……”杨锐沉吟了一下,道:“您让我说,我一时间也想不出来,系里以前的政策是怎么样的?”
“超过10个引用的,奖金100元,超过20的奖金200元,以此类推。”按道理来说,20个引用比10个引用难拿10倍都不止,但就现在的环境来说,奖金100元就够引人瞩目了,大量增加是不可能的。
杨锐对几百元钱一点兴趣都没有,摇头道:“奖金就不要给我了,名不正言不顺的,要不然,先欠着,等我想到了再说。”
“想得美。”蔡教授断然拒绝,又道:“这样子,给你一个考察的机会,去可口可乐的工厂看一圈。
“可口可乐的中国工厂?”杨锐大感兴趣。
“中粮参与筹建的,听说是现在的最新技术,咱们系也派几个人,注意搜集信息。”蔡教授说到这里,又提醒杨锐道:“你代表咱们生物系去,注意言谈举止。”
“一定。”
蔡教授不放心的走了。
许正平这时候笑道:“考察可是好机会,中粮更是好单位呀。”
“有啥好处?”
“一般是管吃管喝几天时间,临走了还送礼物,不过,可口可乐的麻烦事挺多的,你要注意。”许正平又继续说了可口可乐的事情。
80年代初就进入中国,想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喝上可口可乐的可口可乐,建厂期间颇为野心勃勃。
然而,在体制改革以前,任何一次中外合作都可能留下牙印,甚至有中央大佬点名批评可口可乐。
如果是一般的小公司,甚至国企,这都是支持不住的,但可口可乐的爪子却生的够长,破了再试,得以继续了下来。
杨锐又小声问:“那我的任务,就是看了?”
“差不多吧,中粮觉得咱们生物系也管可乐,就下了请帖,不去白不去,就当出差了。”
“明白了。”杨锐对可口可乐工厂还是挺感兴趣的。对于这个奖励,他自然是极为满意。
许正平笑一笑,回头去做自己的实验了,短平快的项目虽然少有积累,引用多半也少,但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几个实验积累下来,结果又有不同。
……
509。第509章 碳酸饮料不健康
80年代的可口可乐运行的是很艰难的,但是,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可口可乐的胆儿也是非常大的,其经营能力亦是强的过分。
在49年退出中国大陆以后,可口可乐的回归始于76年,经过3年的筹备和谈判以后,79年正式进入中国。
应该说,可口可乐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吃螃蟹的外企。
在很长一段时间,可口可乐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晴雨表。
一旦中央发布了什么新的政策法规,外企首先观察的就是可口可乐。
比如在1982年,可口可乐受到了重重审查和限制,同一时间,也正是所谓的改革的倒春寒,许多运气不够和智商不够的企业纷纷垮掉。
可口可乐通过中粮集团,通过各种国内外的关系,涉水通过。
在杨锐看来,可口可乐非常像是大型的跨国制药公司,他们是那种最纯粹的资本公司,没什么节操,没什么底线,但却能力巨大,为了赚钱,他们却能不厌其烦,不畏艰难险阻的冲破重重阻碍,最终改变世界。
至于被改变的世界是好是坏,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是被改变的世界是不是更好赚钱的,这样的企业,与其说是公司,不如说是东印度公司。
不过,在1984年的中国,可口可乐的存在,显然是对中国人有利的。
他们或许没有卖出几瓶可乐,但他们对中国政府的影响,远远胜过可乐本身。
也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对封闭式的中国政府,产生诸多的影响力。
1984年的时代杂志,就有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
可口可乐的工厂设在北京五里店,原本是中粮公司下属北京分公司的烤鸭厂的车间,经过外观整修以后,倒也看的过去。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工厂,也无法要求更多,双方都在小心翼翼的感受着对方。
与普通的中国工厂一样,可口可乐的厂区里,也到处写着标语和宣传画,稍有不同的是,里面的英文多了一些,外国人的面孔也多了一点。
杨锐第一时间看到了一幅有着《TIME》标志的宣传画。
“《时代周刊》?”杨锐问同行的工作人员。
陪在杨锐跟前的外宣员小郭立即道:“杨先生好眼神,这是前不久,美国的《时代周刊》刊登的一期封面,我们让人画在了这里,下面白色的是文章标题,中国的新面貌,是赞扬中国的改革开放的。”
《时代周刊》的封面是一名手持可口可乐的中国人,穿着绿色的毛大衣,带着鸭舌帽,背景是中国长城,标志性元素俱全。
杨锐看着笑了一下,脑海里却在YY自己登上《时代周刊》的景象。
小郭以为杨锐喜欢,笑道:“我们买了很多本这一期的时代周刊,一会儿离开的时候,可以赠送给大家。”
这下子,杨锐身边的干部也都开心了,干群关系空前融洽。
可口可乐内部的厂区乏善可陈,从美国运来的原装生产线自然体现出了先进性,但就来访团的眼光,国内哪个厂的生产线又不是外国原装引进的。
大家来你可口可乐参观,可不是来做这个的。
好在可口可乐也心里明白,随便引着大家看了看,就坐到了会议室里,先给每人上一瓶可乐。
“这就是我们厂生产的可乐,请大家尝一尝。另外,我们虽然内销的也是这个品种,但是,我们厂的出口量更大,每年反而能给国家赚取外汇。”负责外事工作的肖经理如此说,并非是无的放矢。引进可口可乐是浪费国家外汇的说法,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可口可乐这次邀请学界人士参观,也是按照他们在美国的经验,以游说为目的。
在场诸人也不知道听没听,会议室里全是开瓶的砰砰声。
杨锐现在每天都有跑步,三五不时的还要卧推几组,对碳酸饮料是敬谢不敏,喝了一口就放下了。
“杨先生不喜欢?”小郭笑着问。
“没有,就是觉得不健康。”杨锐笑着回了一句。
他随口一句话,小郭却是脸色大变。碳酸饮料不健康的概念,在30年后再普遍不过,在许多健身人士眼里,碳酸饮料恐怕比毒品还要可怕。
但在1984年,别说是中国了,外国都少有这方面的报道。
小郭三步并作两步的走到了自家经理身边,耳语了两句。
肖经理的脸色亦是阴沉了下来。
“怎么了?”一位坐在前排的中年人抿着可乐,好奇的问。
现在人内心收敛,表面上却是非常外放,随意问别人家的事情,自然的像是串门似的。
肖经理笑道:“没事,可能有一些误会。”
“啥误会?”中年人更好奇了。
肖经理想了一下,笑道:“杨锐先生可能对碳酸饮料有些误会。”
“杨锐?”中年人转头认了一下人,又回忆了一下,狐疑道:“他对碳酸饮料还有研究?”
会议室并不大,两人的对话,大家都听到了。
杨锐的眉头顿时皱起来了。
周围坐着的多是学界人士,是可口可乐公司通过高校和研究机构邀请来的。当然,不免也有行政官员占用了名额,过来蹭顿饭,领点礼物给自家孩子。但是,不管是哪种人,都是对学界有一定影响力的。
杨锐正在声望积累期,对于“研究”之类的词汇非常敏感,他不知道肖经理这样问的原因,但也不能被人看做是来蹭可乐的大一学生,于是稍微想了一下,朗声道:“研究不敢当,有一些了解,比较关注。”
中国的谦虚式回答可进可退,还是非常好用的。
肖经理不知道他是不是谦虚,但还是松了一口气,毕竟,最难缠的总是那些自信满满的家伙。
然而,肖经理没说话,前排的中年人却转过了身子,道:“我看过你登在CELL上的论文,是挺厉害的。不过,你去年还研究细胞里的钾离子通道,今年就对碳酸饮料有研究了?你把食品科学也看的太简单了点吧,肖经理,你刚才说有误会,具体是啥误会?”
这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了。就像是杨锐不想被误会一样,钻研食品学的这位,也不想被人误会。
说是玻璃心也好,说是底线太高也好,他是宁愿得罪杨锐,也不想在学界同仁面前丢脸。
当然,这也就是杨锐声望不够了,换一名学霸级人物,就算指着大便说干燥,食品专业的也可以接一句“真空包装更保鲜”。
肖经理内心里是不愿意复述的,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只好示意小郭说。
小郭有点紧张,低了一下头,说:“杨先生刚才说,那个……碳酸饮料不健康。”
现场有明显的吸气声。
对于2014年的中国人来说,可口可乐也许就是一种饮料,健康或者不健康的讨论,仅止于商业和健康。
然而,1984年的中国人,却不免要联想到更多的东西,而最重要的,永远是政治因素。
作为进入中国的外资标杆企业,可口可乐在最初几年经历的风波,总是与中国政坛息息相关。
1978年,允许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协议签订4天以后,中美双方正式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中美双方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师级外交关系”。
1982年,可口可乐在北京各大商场,做了中国现代市场上的第一次卖场促销,北京各大报纸发音强烈,《内参》频发,继而有了****的批示。
1983年,刚刚过去的“******风波”则是让小郭、肖经理,以及众人不安的主要原因。
因为东北某研究所给小白鼠喂食可口可乐后,小白鼠出现兴奋现象,一些地方卫生部门以“可口可乐含有******,不符合卫生要求”为由,不允许可口可乐在市场上销售。这次事情闹的很大,一度让可口可乐有打国际官司的冲动,但最终,这家跨国企业还是以中国思维,通过中粮解决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口可乐综合了数十个国家的数据,提供了数百份的证明文件,证明******来自一种cocacola的植物本身含有的******,并非人工添加,其他国家并不禁止******,而中国的茶里含有的******超过可口可乐好几倍……
整个过程,对可口可乐来说,并不比一次国会质询容易。
现在,杨锐再次提出健康问题,不禁令人怀疑,这是有人授意的?还是一次偶发事件。
……
510。第51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