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捷工厂的利润都输送给捷利康、香港华锐以及国医外贸了,剩下一点儿边角料算作人力和生产成本给西堡肉联厂,却也足够这家平均月薪50元的地方企业吃饱穿暖了。
郑建明却是越听越是心凉,道:“老厂,西捷厂的合同毕竟是身外之物,他们今天把合同给了咱们,过几年要是不给了,咱们厂这么多人,难道喝西北风去呀。”
“所以,我才同意省计委的意见,提拔段华做副厂长啊。”老厂长语重心长的道:“你看杨锐和捷利康的关系,就算以后有别的厂竞争,有杨锐的关系在,咱们少说也有个优先权吧。”
郑建明愣了愣,使劲摇头,道:“老厂,这么大一个厂子,难道就靠一个人活着?杨锐要是和捷利康闹翻了呢,您看他和弗兰奇谈判的样子,年轻人年轻气盛,一个说不好,说掰就掰了,到时候,咱们厂子不是难做人了?再者说,段华现在才40多,您把他给提拔了,他念着你的好,给咱们说项一下,到以后,要是别的厂把他给调走了,他不是又要把合同带走?到时候,咱们一个厂几千号人,又怎么整?”
“你说的对,一个厂不能靠一个人养着,咱们和捷利康的合同,就是一个保底的合同,让咱们能吃饱穿暖,不至于像是省里的其他厂子那样,说垮就垮掉了。吃饱穿暖了以后,咱们也不要丢了主业呀,咱们的主业越强大,西捷工厂的议价能力就越强,再做几年,咱们说不定还能再建一个药品分厂,这不是好事情吗?”
“好事是好事,但是……老厂,咱们厂不能没有你啊。”
“刚还说一个厂不能靠一个人呢。”老厂长呵呵的笑了两声,道:“我今年不退,明年后年也该退了,以后是你们这一代人的天下了,有没有我,天都不会塌下来。”
郑建明的心乱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你不看了我看。”老厂长从他手里抓过望远镜,饶有兴致的看向西捷厂。
老厂长的胳膊瘦干干的,估计刮下来没有五斤肉,但他端着望远镜的时候,手臂成L型,纹丝不动……
十几斤重的老式望远镜,成年人举的久了都觉得累,老厂长似乎是举惯了,一点劳累的表情都没有。
郑建明叹为观止,要是平时,他一定要为老厂长深藏不漏的爱好拍三个小时的马屁,然后每隔一个星期再拍一刻钟。
但在现在,郑建明实在是没有心情。
沉默了许久,郑建明调整好了心情,道:“小龙挺孝顺的,退休也是好事情,不过,办病退以后,退休金不是要打折吗?革命了一辈子,最后一两年病退,太不划算了吧。”
“省轻工局给我安排了一个清闲位置,我去坐一年办公室,然后就退休了。”老厂长依旧端着望远镜,不知看到了哪里。
郑建明最后一点希望也消失了,省轻工局的闲职不是想有就有的,这显然证明了老厂长不是冲动的决定。
他或许是准备了好些时候,只是决定现在离开。
郑建明顺着望远镜的方向看过去,西捷工厂吐着微微的蒸汽,拆掉了一半的墙壁,让工厂像是拆迁工地里的小作坊,不知道的人,恐怕以为这里是生产豆芽或者肉松的地方,谁又能想得到,里面的日产值将超过1万美元。
放在30年以后,随便拉一个做外贸的乡下小厂出来,年产值300多万美元实在不稀罕,但在1984年,年缠住1000万元人民币的已经是大厂了,足可以养活一两千名的国企员工,至于年产值300万美元的工厂,个个都是地区的香饽饽。
郑建明站在山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照耀着新鲜的阳光,脚踩着新鲜的泥土,整个人也有了新鲜的想法。
至少,是认清了差距:没有老厂长的帮衬,自己是斗不过段华的。
要是老厂长再帮着段华,自己就更是没机会了。
从什么时候,情况就如此急转直下,以至于自己都没反应过来呢?
郑建明却是想不到那个特别的节点了。
西捷工厂。
杨锐觉得自己的大脑都有过热的迹象了,因为他查阅的资料太多,计算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整个人除了实验以外,难以注意到其他事。
当然,这也就是他的幻想而已,人类大脑的功能极其强大,仅仅是使用的话,怎么用都用不坏的。
即使杨锐的脑海中,漂浮着无数的论文,无数的字符。
这是杨锐在用比较和搜索的功能。
要是按照他原本的计划,照抄一份高水平的植物素提取法的技术,说不定一两周的时间就足够了,那其中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做实验上了。
偏偏工厂化的试验中,得到了意外惊喜。
明明是产率增加一倍左右的工厂化实验,得到的结果,却是产率没有巨大的变化,而工厂的环境要求被大大降低了。
就国内的工况条件来说,这是比产率还重要的利好。
毕竟,洁净车间什么的都是要花钱的,若是同样有100万美元,能建一个洁净车间,或者两个普通车间,那从最终出产来说,其实是相差仿佛的。
等于说,提高产率,和降低了工况条件,具有相同的增加利用的作用。
不过,相比后者,如捷利康这样的大型制药公司,却是更看重前者。
因为从管理方面来说,一间洁净厂房的管理,要比两间普通厂房简单,成本也要低的多。另外,辅酶Q10属于供不应求的产品,茄尼醇也是来自于烟叶的天然提取物,不是想有多少就有多少的,因此,减少原料消耗,用同样多的原料生产出更多的东西,具有更高的利润价值。
因此,尽管调整一些参数,能在非洁净厂房里保证相似的产率,杨锐还是在重新架设的洁净厂房里,尝试还原之前的实验。
可惜,能在非洁净车间里发挥作用的参数,在洁净车间里并不一定起作用。
杨锐连做了三天的实验,产率提升最高的也就是2。3倍。比本来的预计强一点,但也就增加了10%多点,着实没什么意思。
姚悦看着杨锐烦闷而疲劳的样子,在一波实验做完,忍不住道:“就用现在的技术不行吗?降低了运行成本,也是很好地事吧,你看弗兰奇他们,现在都很期待这项技术了。”
“我是只准备给弗兰奇他们第一阶段的技术,不过,现在有条件,不把更好的技术做出来,以后再想做就难了。”
姚悦不解的问:“为什么?”
“因为我在学校还有钾通道的实验要做啊,捷利康在天津的工厂也太远了,到时候实验场所都不好找。再者说,西捷工厂虽然是按照标准做出来的,但我们现在也没有找到环境要素降低的原因,说不定就是西捷工厂本身的某些特殊变化……总之,咱们现在和捷利康有协议,西捷工厂只能给我做实验,等咱们走了,也就等于把竞争对手放出来了。”
“好复杂。”
“是呀。”杨锐说着笑笑:“你困了就先休息吧,我再忙一会。”
“我不困。”姚悦立刻摇头。
“那就继续。”杨锐也不矫情,做实验本来就是争分夺秒的,延长时间,本来就会有未知的风险。
杨锐又做了一组实验,然后在等待期间,看着各种仪表发呆。
如果仅仅是追求产率的话,杨锐其实还有更好地办法,即使不用更先进的微生物提取法,植物提取法也还有更先进的技术可以抄。
不过,这些技术一方面比较复杂,目前实现起来,成本更高,另一方面,杨锐其实更想自己做点东西出来。
如果是已有的技术,杨锐也懒得浪费这份时间,但是,现在明显有了新现象出来,后世的研究员或者没有遇到这种现象,或者遇到了没有研究出之乎所以来,又或者研究到一半,有了更好地技术,淘汰了这份研究……
但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份有启发性的新技术,天之道它又隐藏着什么秘密。
杨锐一直盯着的PCR技术,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新技术罢了。
在未知的领域,没有得到最终结果,你是无法探知它的影响力的。
复杂而高成本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先进技术,简单而低成本的东西不一定就是落后技术。
究竟是什么东西,你得掀开来,掰扯开,看到了,才能恍然大悟。
在西捷工厂的研究,也许不是最明智,最有性价比的研究,但这是属于杨锐自己的研究,他本人的爱好。
作为一名有了自己的实验室,还能让别人拿出自家工厂给他做实验的研究员,杨锐也算是有了任性的资格。
哪怕最终得到的是不值钱的技术,杨锐也想研究下去。
……
413。第413章 大论文
“咚!”
桌子被重重的拍响,将姚悦从梦中惊醒。
“是甲氧基化!不是甲基化!”杨锐兴奋的语气在车间里回荡,吓跑了无数只的老鼠爬虫。
“什么?”姚悦还没有完全清醒,只看着杨锐在走道上手舞足蹈。
“产率增加的原因找到了。”杨锐亢奋的转着圈儿,然后抓住姚悦的手,道:“有文献显示,甲氧基化反应能够提高辅酶Q10的产率,但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文件里说的不清不楚,我重新做了实验,实际上,0。6兆帕的压力配合是甲氧基化反应的最适合压力,多一点少一点,都会让甲氧基化的比例降低,甲基化的比例升高,总而言之,就是甲氧基化,让我们的反应总收率更高……”
一连环的专业名词,从杨锐嘴里吐出来,震的姚悦眼冒星星……
不过,她更在意的是被杨锐握紧的手。
“你搞明白了?”姚悦胡乱的整理了一下外表,去看杨锐写在桌子上的东西。
杨锐得意的笑道:“重点就在甲氧基化的时间和程度,其次则是甲基氧化出现的时机,一些文献有提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没有深入下去,我们可以写一篇好论文了。”
“之前的论文都还没有发表……”姚悦小声说。
“写一篇大论文好了。”杨锐搓着手,说道:“咱们的数据充沛,研究的又很深入,发表到JMC应该没有问题,说不定还能发表到再好一点的期刊上……算了,JMC就够好了。”
影响因子超过4。0对期刊来说是一个坎,《JMC》能够常年达到这个水平,已经是一流的生物期刊了,在这本期刊上,被引用三次四次,乃至十几二十次的论文屡见不鲜,杨锐的论文投给《JMC》自然不亏。
“JMC就够好了?”姚悦重复了一遍,表情多少有些怪异。自从知道杨锐在《JMC》上发表了文章以后,姚悦就特意了解过这本期刊,而越是了解,她对《JMC》的畏惧就越深。
现在的姚悦也算是经历不少了,她作为第二作者发表了多篇论文,还以第一作者的名义发表了数篇论文,算是获得了科研界的入门券,但越是如此,她才越是知道《JMC》的价值。
光是4。0的影响因子一项,就足够大部分学校的讲师评副教授了,事实上,副教授升教授再用一次也没问题,这些论文的有效期是足够长的。
听说杨锐发表了一篇《JMC》,和亲眼看着他要做一篇《JMC》的感觉还是不同的。
恍惚片刻,姚悦又道:“时间会不会来不及,你马上要开学了吧。你回了北京,就没有现在的实验条件了。”
“实验已经做完了。再说,这是实践性的论文,数据都有了,我刚才试着处理了一些,比较简单,估计两三天就能写成。恩,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做起来了。”写一篇论文也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比如某些《科学》上刊载的论文,不仅要求内容,竟而还要求一定的趣味性。
正因为如此,《科学》或者《自然》这样的顶级期刊,往往会留一个共同作者的位置给笔杆子能把论文写出趣味性的自然科学领域博士生,即使实验不行,理论不行,能写文章也是本事,而这样的论文花费的时间也是较多的。
人文领域的论文更不用说了,不管是中文的英文的还是德文的,枯燥必然是要丢分的,这样的论文当然更花费时间。
实践性的论文写起来就简单多了,某些情况下,将数据罗列出来,将数据处理罗列出来,再写上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就算是全文大成了。
这样的论文实在没有什么观赏性,但却很受某些期刊的赏识,因为没有观赏性的论文就需要详实的数据来填充了。
西捷工厂由捷利康投资,又重新翻修,这样的条件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不错的,杨锐霸着一个工厂搞研究,得到的数据自然极多。
因此,杨锐也是极有信心,能在几天的时间里写出一篇论文来。
姚悦觉得用几天时间写一篇论文太夸张了,拉住他,道:“你先睡一觉,好好休息一下,写论文的事情明天再说……咱们去招待所开个房间,车间太冷了。”
说着,姚悦就拉着杨锐去附近的招待所开房间。
杨锐表情奇妙,不由自主的跟着过去了。
“两个房间,记在杨锐的帐下。”姚悦叫醒了招待所的工作人员,毫不客气的要了两间房。这里是西堡肉联厂的招待所,住宿费也是由西堡肉联厂承担的。
杨锐咂咂嘴,看着半睡半醒的服务员拿出两把钥匙,也只好接过其中一把,道:“那就睡几个小时,明天一早,咱们开始写论文。”
“我在你隔壁房间,你到时候叫我。”姚悦看了下门牌号,又要了手电筒,两人慢悠悠的上了二楼。
招待所总共也就两层楼,楼道里的电灯既不是声控的也不是红外的,是纯人控的,而且到了晚上,直接拉掉总闸,免得有人整夜开着浪费电。
招待所内的房间设施也就仅止于整齐了,姚悦先把杨锐送进房,然后帮杨锐铺好床,自然而然的出了门。
杨锐目送姚悦离开,小叹一口气,倒在床上,很快就传出了呼噜声。
姚悦来到隔壁房间,方才觉得心跳的厉害。
不过,她也累的够呛,一会儿也就睡着了。
第二天,杨锐睡到了日上三竿,才猛然醒来。
慢吞吞的收拾停当再出门,就见姚悦坐在院子中间喝茶,正午的太阳被大院的柿子树遮住了,斑驳的映射在地板的大青石上,满满的小资的气质流淌。
“走了,去做论文。”杨锐从后面看了一会姚悦纤细的腰肢,才喊了一声。
“哦……你睡醒了?”姚悦声音柔和,向后瞥了一眼,又倒了一杯茶给杨锐,才道:“西联厂的领导来找了你,说要请你吃饭……”
“不去。”杨锐取了茶,试了试温度,一口气喝了大半,道:“今天写论文,不做其他事。”
“西联厂过来了好几个人,那怎么回他们?”
“就说写论文。写好了论文比什么都强。”杨锐揉揉脸,将剩下的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
姚悦给招待所的工作人员留了言,然后背上包跟着杨锐去西捷厂。
日产值上万的厂子,自然是要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除了晚上暂停生产以外,西捷厂已经恢复了早白班和晚白班的制度。
杨锐和姚悦在工厂的办公室里写论文,耳边就是机器的轰隆声。
杨锐却是不怎么受影响,论文的大纲都想好了,现在也就只剩下处理数据而已。
按照国外期刊的要求,图文并茂是最起码的,有电脑软件的时候,图文并茂是很轻松的,大多数科学软件都能帮助制图,想做成条做成条,想做成饼做成饼,但在84年的国内,就没有这种条件,杨锐只能自己画图,自己描点,自己描线,好在有姚悦帮忙,这份手工活总算是用一天的时间完成了。
杨锐总共做了六张图,觉得能表达清楚了,就开始撰写论文。
一般的小论文以两千字以下的居多,期刊里的两三页的论文往往只有1000字左右。
2000字以上的论文就没有那么好糊弄了,期刊里的版面也是有限的,偶尔有空闲的地方,弄两篇鱼目混珠的小文章可以,放大论文就很难通过了。
如CNS里的论文,往往动辄超万字,这么多字要写出内容来,背后的研究往往以十年计。
杨锐的研究消耗的时间虽少,那是站在了后人的肩膀上,正常做下来,一两年的时间都是基础的。
因此,他计划写一篇6000字的论文出来,放在《JMC》上面,也算是很大的篇幅了。
比照着前期的实验数据,杨锐差不多用了四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内容,开始准备装订投稿。
姚悦在旁边帮手,看着杨锐要邮寄了,才有些不自信的问:“就这样就行了?”
“要不然呢?”
“咱们好像才做了十几天的实验……这样的论文,人家能行吗?”
杨锐咳嗽一声,道:“谁说才做了十几天的实验,我有前期的准备啊。再说了,西捷工厂运行起来的成本也不低,要是换做其他的研究员,哪个工厂能给你停工了让你仔细做实验?也就是碰上西捷工厂正好升级换代,咱们一口气腾出了十几天的时间,放在别处,等工厂说不定就要等几个月。”
杨锐做研究生的时候,就经常和导师去制药工厂,即使导师的面子比较好用,制药厂通常也是不会给停工做实验的,这就要求实验最好是穿插在工厂的生产活动中进行,至不济也要能拆散了,在零碎时间里做。
只有很大牌的教授,在给某些工厂做项目的时候,后者才愿意停工来配合,但在这种情况下,报酬肯定会有相应的变化,名教授也不一定会做出此等要求。
杨锐的导师最喜欢的是濒临破产的小厂,本来就是有一天没一天的生产,也就不计较停产与否了。
不过,此类小厂都是设备落后的工厂,除了一个工厂的骨架以外,研究价值并不大。
西捷工厂固然不能和欧美的顶级工厂相提并论,但作为只有一年厂龄的新厂,里面的设备还是相当不错的,杨锐能连续做上百个小时的实验,仅此一点,就可以撰写一篇不错的小论文了。
将信封塞进邮筒,杨锐很自信的道:“记得看后几期的《JMC》。”
……
414。第414章 结晶
第二天,杨锐信心满满的来到西捷工厂。
此时,吊车、卡车和更多的工人早都等在了工厂外面,抽着烟,喝着茶,聊天等开工。
弗兰奇来的更早一些,笑呵呵的学着中国人的样子给大家散烟。他散烟的动作很快,一会儿就拆散了一包,接着就拆另一包散给大家。
而且,不像是厂里自己的职工,弗兰奇散出来的烟,最便宜的都是三毛六的大前门。
大前门俗称干部烟,就是干部才抽得起,干部才弄得到票。
实际上,普通干部一个月也就买两包大前门,办事的时候才给人送。
弗兰奇就没有这种节俭意识了,他一年十几万磅的薪水,还有各种出差补贴,在中国这片地界,可以说是富得流油,而且,他手里头拿的全是外汇,买什么烟都用不着票。
一会儿,弗兰奇就把几条烟散了出去。
围在他身边的人,耳朵里夹着烟,手里夹着烟,兜里揣着烟,,都觉得弗兰奇这个老外爽快大方,不住嘴的称赞:“胖子就是豪爽……胖子都是好人……”
弗兰奇也对自己翘大拇指,开心的重复着自己能听得懂的单词:“好人,我是好人。”
“你是好人。”杨锐也笑嘻嘻的过来了。
“啊,你睡醒了?抽烟吗?“弗兰奇看到杨锐来了,顺手递了一支烟过去,脸上笑出褶皱来,道:“今天准备继续做实验吗?我们准备趁这段时间比较闲,重修一个花园出来,我找了一个法国人,设计了一座非常漂亮的小花园,你知道,一定要让法国人做设计,让德国人做技师……”
“英国人呢?”
“英国人只要不做厨师就好了。”弗兰奇拍拍自己的肚子,夸张的笑道:“这是我常驻意大利以后的成果。”
杨锐摇头失笑,又问:“建花园要扩大面积吧,有地方吗?”
以前的西捷工厂就是一个旧车间改造的,车间的规模虽然不小,但出了车间就没什么空地了。
弗兰奇耸耸肩,道:“我们已经和河东省沟通好了,我们承担技术改造的全部费用,河东省政府再度让10亩土地给我们,免费的,我们出钱算是改造环境了。恩,华锐公司不用出资,只要签署同意书即可。”
西捷工厂是三方投资的企业,扩大面积就等于是增资,倒是需要提前讨论,不过,捷利康单方面出了钱,另两方也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杨锐自然是同意的,笑道:“6000多平方米不老少了,西堡肉联厂真是大方,全部做成一个花园?”
“把厂子边缘算起来了,一边腾出些距离来,剩下能做花园的地方就不大了,不过,西捷工厂的独立性会彻底改善,以后也方便独立出来。”弗兰奇解释的相当详细。
西堡肉联厂送出来的土地,会将自己和西捷工厂的关系隔开的更远,也确实是有点讽刺意味的故事。
不过,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前会有西堡肉联厂的存在,一方面是杨锐的需要,一方面是组织提取法对原料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政策对外资和合资企业的限制。如今,一年过去了,杨锐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组织提取法面临淘汰,政策的改变也比想象中的大,一切的一切都决定了西堡肉联厂的边缘化。
若是没有更多的利好产生,西堡肉联厂被淘汰出局也就是未来几年的事。
未来几年,大舅段华指不定到哪里去了,杨锐对此并不反对,笑了两句弗兰奇的雷厉风行,又道:“造花园得延迟了,我昨天把论文寄出去了,今天可以恢复工程量了。”
“啊!寄出去了,我还说可以帮你带到伦敦去的。”弗兰奇随口说了一句,马上道:“我让工程方改计划,今天就恢复车间的工程。”
为了配合杨锐的实验,原来三班倒的西捷工厂变成了两班倒,拆掉的洁净车间也没有全部恢复,这些都是要影响工厂的产量和品质的。
对捷利康或者杨锐来说,每耽搁一天,都意味着上千美元的流失,不能不予以重视。
确认杨锐的论文完成,弗兰奇再不说小花园的事了,首先指挥着人手到车间来。
过了阵子,工程师也匆匆赶来,就地决定改建事宜。
弗兰奇此时才抽出空来,问杨锐道:“设备还需要修改吗?还有管道。”
“硬件没有太需要修改的地方了,参数的话,按照我订的规程就行了。”杨锐拿出写了一半的参数表,里面标注了各个仪表应该有的数字。
这种规程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并不全面。全面的规程需要公式、参数范围还有关键节点等数据,技术提供方通常都是不会拿出来的。
杨锐给的只是一些特定的数字,比如流量500L的时候,提供80度的水浴,如此等等,让工厂能够依照这份规程,将东西生产出来。
至于这些数字为何如此组合起来,杨锐就不必说明了。
他的论文,他递给专利局的文件里,也不用特别说明。
弗兰奇对此心知肚明,更不指望杨锐能将所有的技术细节披露。
不过,看着写在作业纸上的简陋规程,弗兰奇还是心存疑惑的道:“现在就照这个来做,会不会太草率了一点,我们或许还是可以等到你完成了全部规程,再采用它来做,我们现在做的不是还不错?”
“现在是延续之前的参数来做的,刚开始的时候效果不错,但随着一些非指示参数的变化,继续之前的参数,效果是越来越不好了,所以,现在采用新规程,效果会更好,不管怎么样,这至少能证明我的理论,对不对?”
“好吧,你是boss,你说了算。”
“那现在就开始吧。”杨锐走进车间,瞅着各个仪表,找了一条比较符合现在情况的规程,抄下来交给田世昌,让他安排大家调整仪器设备。
两个小时后,经过调试的冷凝仪开始颤抖。
一块块橙黄色的结晶,顺着更前端的管道吐了出来,很快就吐了一盘子。
“拉德尔,你去看看。”从京城来的技术员拉德尔还舍不得离开,一直在西捷厂跟前凑着搞研究,但以他的能力,要做出成果显然不易,好在弗兰奇也需要一个懂行的人,才将拉德尔给留了下来。
拉德尔带着放大镜出来,用镊子捡起一粒大小中等的结晶慢慢的看了起来。
“生长的不错,各个晶面的生长速度看起来很均匀,生长的外形也挺漂亮,看起来,溶质的扩散过程是非常不错的,生长单元的空间位阻对晶体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这是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说,也不错……”
“拉德尔。”
“恩?”
“说人话。”
“哦……就是颗粒均匀,净度相对高,重量还没有称量,但看这个样子,四分之三颗米粒的大小,作为第一批成果,要我说的话,挺不错的。”
弗兰奇看向杨锐,笑道:“恭喜杨先生,第一批产品的质量不错。”
“虽然还没有称重,但我觉得重量会比预计的少。”拉德尔打断了两人的庆祝。
“重量变轻?新技术会有这个问题?”弗兰奇皱起了胖胖的圆脸,像是个被放了气的热气球。
辅酶Q10可是按照重量来卖钱的,总重量变轻就是产率降低,这与捷利康期待的成果可是相反的。
“称重吗?”田世昌用中文问了一句。
“当然,我来称重。”弗兰奇听了翻译的话,颇为紧张的张罗着称重。
因为不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田世昌拿来了常用的电子称,并去掉了托盘重量。
将整盘的辅酶Q10放上电子称,弗兰奇即以无比郑重的表情看向它,同时读数道:“1685克,这是三磅多,对吧?”
站在学霸对面,弗兰奇对数字的信任度大为降低。
“3。7磅。”杨锐点点头。
“我们的期望值是多少来着,一公斤?”弗兰奇头脑混乱的问拉德尔。
拉德尔有点不好意思,又有些困惑的拿起盘子,又放下,接着干脆又放了一瓶水到上面……
“晶体内部变的更紧密了,所以,体积看起来变小了,但实际重量增加了,这样能够缩短结晶的时间,变相增加了产率。”杨锐站出来解释了一句。
弗兰奇眼前一亮:“又是新技术?”
杨锐摇头:“老技术新用,正好调整生产参数,我就一并增加了上去。”
“技术高超!”弗兰奇翘起了大拇指,顺手拉开左瞧右看的拉德尔。
“我再呆一天,接着准备回学校了,估计等不到洁净车间做好的时间了。”杨锐擦擦手,道:“弗兰奇先生,你可别忘了咱们的约定。”
“约定?哦……当然,您放心回北京,我会帮您照看好河东的。”弗兰奇点着脑袋,乐淘淘的道:“总部一旦决定了新厂的建造计划,我一定会与您沟通,我相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