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来,是颇有些愤慨的。他原本也是考过研究生的,但是,现在的研究生录取率非常之低,一个导师往往只招收一两个研究生,为了精益求精,有的导师甚至是隔年招收研究生,甚至不满意的不招,可谓是全体位傲娇,只要天才,就是刘助教曾经尝试考取的某教授的要求。
刘助教虽然借着不错的英语水平抓住了留校的机会,还抓住了这次进入理查德实验室的机会,可就研究领域而言,还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前途更加远大。进入理查德的实验室以后,刘助教接触到了更多的天才,比如嫉妒的让人发狂的能过目不忘的朱家豪,还有总是得到赞扬的广东省状元胥岸青,至于大一生杨锐,他在北大的知名度早就超过了其他学生和刘助教这样的小老师,这些人的存在,更是让刘助教心情难以平静。
理查德却不在意刘助教的心情,摇头道:“还是要承认天才的存在的。25岁的海森堡做出的成就,是世界上99%的人用100年都无法达成的。”
刘助教的窄脸抽动了两下,含笑点头。
“我和杨锐谈过话,他的思路很清晰,应该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成熟的想法,因此,如果说他的初期进度比我们快,我并不奇怪。不过,他缺乏科研经验也是事实,而这样的大论文,是非常繁复和冗长的,中间出现任何问题都有可能。”理查德停了一下,深有感触的道:“我认为,做大型研究最困难的地方不是研究本身。筹集资金,安抚投资者和平衡实验室内的人际关系是最难的,而这些,都需要非常具体的经验,杨锐还太年轻,我看过他的论文,他只进行过个人化的独立实验,没有运作一个实验室,纠集多人完成系统化研究的经验。”
刘助教连猜带蒙,费力的听懂了理查德的话,翘起拇指拍马屁道:“您说的太对了。所以说,杨锐不可能现在就完成了大论文。”刘助教极其渴望得到肯定,虽然消息是朱家豪“探听”来的,谁让朱家豪离开了实验室呢。
在学术上,理查德却是个很谨慎的人,说道:“我们很难确定杨锐究竟就这个问题思考到了什么程度,你知道,我们的实验中遇到的几个关键点都是理论性的,虽然需要实验验证,但思考的价值不容忽视,尤其是现在对几个突变基因的确定,我们的思考还不成熟,在这些方面,一个人还是十个人是没有区别的。”
理查德说的算客气了,从他的角度来讲,这个实验其实就是自己在做,从美国叫过来的实习生康纳斯是个不错的执行者,最多算是助手,至于其他科研狗根本就不算人头。
当然,即使只是一个人,理查德也是自信能够胜出的,否则,他是不会挑起这次科研竞赛的。
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还是杨锐的身份单薄,在科学界缺少名望。
换一个欧洲的大学教授,或者就是北大的本土教授,理查德也不一定会去抢人家的创意,至少不会抢的这么明目张胆。
虽然确定杨锐的实力不如自己在任何人看来,这似乎都是显而易见的,但理查德也不会放松警惕,更不会因为刘助教的三言两语而放松。
不过,作为辅助性情报,理查德还是思考起来,说:“如果只是一篇小论文,也不应该寄给《JMC》呀。”
“《药物化学》。”刘助教先在肚子里念了两遍这个自己远未能企及的名字,将灼热的嫉妒压了下去,继续用英文道:“说不定,是因为杨锐在《JMC》上发表过一篇论文,然后认为自己的小论文也可以发表出去,或者,他认识某位编辑和审稿人。”
“认识编辑和审稿人,也不足以令一篇没有充足实验支撑的浅显论文发表,没有完整的论证,《JMC》这样的期刊也不会随便收论文的。”理查德的语气里,有意无意的贬低了一下JMC。
1984年的世界是美国时间的,在整个80年代,美国科研界是最为强势的。
就像是理查德与杨锐交流时曾经说过的那样,《JMC》在美国,也是一般研究生无法发表的论文。虽然是否定句,但实际上,像是JMC这样影响因子四五分的期刊,对于美国名校的博士生来说,已经不是非常难了。
美国名校的博士生在这一时期,已经将目光放在了顶级期刊上。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科研界占据了CNS的大部分版面,只剩下一些残羹冷炙留给其他200多个国家的学者,其中大部分,还是在美国工作和学习,或者与美国机构联合研究的。
美国以外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要想发表一篇SCI四五分的论文,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
一个人背上干粮,可以用两三年,三五年的时间,以无上的毅力走通蜀道。但一名普通的发展中国家学者,每天泡在实验室吃干粮,用两三年,三五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发表一篇《JMC》论文。
事实上,在1984年的中国,能发表JMC论文的,在任何学校和研究所里,几乎都是熬够了年限就保送副教授的节奏。
杨锐以大一新生的身份,能够得到近乎21世纪学生的自由度,想上课就上课,想旷课就旷课,而且打破常规,在唐集中的实验室里独立组成研究小组,再拿到一些助教和讲师都拿不到的校级经费,也是因为他能拿到普通讲师也拿不到的论文成果。
而王永教授能拼着老脸不要,也是爱他这份才华。
刘助教对此是既愤慨又无奈。
他至今也只发表过一篇SCI入门级的期刊,这是他豁出老命来得到的成果,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换了四五家不同的期刊,打回修改了七八次,花了几个月工资的邮费,差不多达成了人生前三分之一时间里的最高成就,但是,影响因子从1到2,从2到3,从3到4再到5,并不是线性的。
一篇SCI入门级的期刊,归根结底也就是较好的中文期刊加上较好的英语水平,凑对热点了,普通的研究生就能写。君不见21世纪的诸多入门级SCI期刊,已经变成了中国学生的自留地,满满的全是中国研究生的论文。
可是,SCI影响因子2分的期刊,就稍微有点难度了,如果说,刘助教自认再努力一点,用上几年时间,加上一些适当的运气,还能发表一篇2分影响因子的期刊,那影响因子3分的期刊,他已经完全不抱希望了,至少最近七八年里,他是不准备尝试挑战的。
刘助教今年27岁,再过七八年,他就是35岁,和刚刚毕业的博士生也是差不多。然而,刚毕业的博士生再过几年,还有机会挑战3分的期刊,他的潜力差不多就要用尽了。
除非,他能在理查德的实验室里学到点真功夫,或者,他能积累到一定的资历,以后就混中文期刊算罢。
对《JMC》这种自己大约终生无法攀附的论文,刘助教打心眼里是自卑又自傲的。他内心里觉得这是个好期刊,但在大多数时间,他认为能上《JMC》的论文,又一定是有猫腻的,《JMC》这样的期刊的重要性,也一定是浮夸的,就好像许多男人看到宝马车上的女人,总觉得她背地里一定在哭似的。
强抑着酸味,刘助教说道:“杨锐会不会还给其他期刊递送了论文?一稿多投,想投机一把的学生,我是见过不少的。我记得他在《生物化学系统生态》上投了多篇文章,这样的论文,在这种入门级的刊物上,应该是比较容易投中吧。我估计,杨锐可能是不甘心,所以又给《JMC》投稿了,您平时大概不会关注《生物化学系统生态》这样的期刊,漏了消息也有可能。”
这话说的理查德舒爽极了,他点点头,笑道:“是有这样的可能的。”
“我们怎么应对呢?”刘助教向前走了小半步。
“实验还要做,我再打几个电话,恩……”理查德沉吟片刻,觉得还是应该对刘助教有所奖励,便道:“你和同组的实习生可以放假一天,休息一下,后天再来,我们看看情况进展。我这里还有几张北京饭店的餐,你们可以吃顿好的,享受一下,别太沉迷了,再回来的时候,就是大决战的时间了。”
刘助教笑容满面的接过餐,肠胃已然蠕动了起来。
理查德等他走了,又布置了几个任务,接着开始打电话,本来应该由他本人完成的实验,自然又耽搁了下来。
时间静无声息的流过,当刘助教吃的满嘴流油的回到实验室的时候,《JMC》的新期刊已经从美国本土寄了出来。
……
359。第359章 自我实现
“杨先生,您要的检索报告,我拿到了。”捷利康的天津经理带了三十多页厚的文件,交给杨锐,道:“按规矩,这份检索报告要1200英镑,不过,捷利康会为您承担这笔费用。”
“哦?多谢。”杨锐有点诧异的接过文件,迫不及待的翻开来看。
捷利康的天津经理林伟强微笑道:“是好消息,截止今天,总部科技部没有检索到任何一篇相似文献。”
杨锐的紧张瞬间烟消云散,旋即装作恼怒的样子,道:“你这样子,不是把我的惊喜都给冲没了。”
“对不起,是我考虑不周。”林伟强不知道杨锐说的是真是假,连忙道歉。
杨锐这时候哈哈一笑,拍拍林伟强的肩膀:“逗你玩的。”
“吁……您真是吓我一跳,人吓人是要吓死人的,我还以为您生气了。特拉普先生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一定得照顾好你,您看,检索报告的1200英镑,其实就是特拉普博士要求免去的。”林伟强配合的说笑起来,他说话说的快了,粤语腔就带了出来,还稍有些娘气。
“一定代我多谢特拉普先生,他照顾我多次了。”作为捷利康在华期间的首席技术官,特拉普是捷利康公司内,与杨锐最合拍的人。
“当然。特拉普先生说,您是他所见过的最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捷利康公司值得为此而付出,再者,您还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您的成功,也是我们捷利康的成功。”不管是真是假,林伟强的话说的异常漂亮。
杨锐再次道谢,接着开始阅读检索。
这份文件,是捷利康的科技部用人力检索出来的近期论文索引,凡是与钾通道和基因克隆相关的论文,都被收集了论文的主要信息,罗列于其中。
在捷利康内部,这样的检索是在计算机时代以前,制药公司保持技术先进性的必要手段。杨锐关于辅酶Q10的论文,也是被捷利康这样发现的。
在诸多跨国医药企业中,捷利康是最舍得进行科技检索并进行专利购买的。他们也是IBM和甲骨文此类公司最初的客户,不到90年代就用上了计算机和数据库。
当然,也有一些跨国制药企业更倾向于自己研发药品,而非收购其他公司的专利或者其他公司。此类制药企业的科技检索投入就要比捷利康低,但也不能不进行投入,因为他们也要尽可能的了解医药领域的关键性的进展,比如钾离子通道的功能若是被研究清楚了,心脏以及神经医学方面的药品肯定会有新一轮的竞争,不花钱做科技检索的,就要花更多的钱抢时间。
对杨锐来说,他需要确定理查德有没有不要脸的去抢占先机,以期做出应对。
杨锐真正担心的,不是理查德能不能完成实验,而是理查德会不会在听说杨锐已经发表了论文的情况下,不顾脸皮的发表一篇低端论文,脸皮都不要的争夺名声。
这也正是杨锐描述给朱家豪的自己。
照杨锐想来,如果理查德不准备玩阴的,那他无论是相信还是不相信朱家豪所描述的杨锐,都不会抢险去发表一篇低端论文。
而如果理查德真的存着一分,如果竞争不过,就先写一篇小论文,然后成年累月的玩专利撕逼游戏的心思,那他多数就会相信朱家豪所描述的杨锐,进而对等于主动认输的杨锐更加放心。
因为理查德和杨锐的身份是不对等的。假如北京大学的大一生杨锐发表了一篇小论文,稍晚一些时间,加州大学的名牌教授理查德发表了一篇大论文,那科学界最多是将之当做一桩趣谈,同时将所有的荣誉堆在理查德身上,顺便给杨锐一点安慰奖。
理查德根本不必去追着杨锐的步伐,先发表小论文,那会拖慢他的进度,减弱他的论文的力量,反而降低了可信度。
但是,假如加州大学的理查德教授先发表了一篇创意优秀的小论文,接着北京大学的大一生杨锐发表了一篇创意类似的大论文,,那科学界是不会轻易将荣誉送给杨锐的,他们首先会说,杨锐的论文证实了理查德教授的创意,然后分一些荣誉给理查德。
更糟糕的情况,是杨锐发表大论文的期刊社的编辑或审稿人,提前读过了理查德的小论文,那他们很可能会要求杨锐将理查德教授的文章作为引用,邮件往来进而拖慢速度,给理查德团队以更多的机会以补充大论文。
纵观科学界的撕逼大战,有一半的情况是前辈和后进之间展开的。
所谓的学霸和学阀,在这种时候尽显优势。
截止今天,捷利康没有检索到类似的论文,就说明杨锐的大论文,抢在了理查德小论文前面,作为一篇论据充分的文章,它的说服力是超过作者本身的,杨锐也不用分任何一丝一毫的荣誉给其他人。
即使理查德的团队做出了更好的大论文,他们也要首先引用杨锐的论文,在将杨锐的论文推到更高的高度的时候,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杨锐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科研竞赛的第一赛程
胜利!
“《JMC》什么时候寄到?”杨锐握紧拳头,头脑无比的清晰。
林伟强微笑的等在边上,说:“特拉普博士买了新刊,亲自到邮局,用航空快件寄了过来,凌晨应该就能到了。”
杨锐忍不住吐槽道:“特拉普博士腿脚都不灵便了吧,他亲自到邮局多慢啊,不如派个人去寄。”
林伟强一滞,哈哈的笑了出来,说:“他还发了电报过来,让我们转交给您。”
电报里,写着一个简单的英语短语:超凡的工作。
杨锐心里涌过一股暖流。
不同他之前的实验,这一次的基因克隆实验,杨锐是做的极其辛苦的。
黄茂不算是新手研究员,但他也不能熟练操作实验室里的所有仪器,不得不和杨锐两个人边琢磨边学习。
何成、李学工等人的参与度不高,但他们的熟练程度更低。
除此以外,这也是杨锐独立进行过的最大型的实验,尽管只是先期的一部分,他们也积累了数百页的数据,辛苦自不必说。
而这些数据,最终放在论文上的,仅仅是6张图和两页纸的说明。
同样的道理,杨锐能够找到的论文,通常也是这样的显示比例。
要从6张图上照抄数百页的数据,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要想模拟别人的论文中的数据,比自己做还要困难,到了基因层面的实验,数据已经到了小数点后的四位以上,实验中的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改变数值。即使相同型号,但不同厂家生产的实验材料,即使相同型号,但不同厂家生产的实验仪器,做出来的结果都是截然不同的。
除此以外,研究员的操作变化,实验台的高度,实验地点的不同,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的差别,都可能产生数据的变化,它们不一定会改变实验结果如果改变了,那就需要更高要求的实验室但一定会改变实验数据。
在JMC这样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是不能做一个表格,然后填写数据说,这就是我做的东西。
必须有真真正正的仪器设备吐出来的实验结果的。
就像是心电图,必须是机器吐出来的波形图,不能是某位达人手绘的。
漫画强国日本的美女研究员小保方最初被证明造假,就是因为她的论文中的万能细胞的照片,来自某生物网站的公开资料。
作为日本的划时代发现,诺贝尔生物学奖的最有利候选人,如果她有办法做一个更保险的剽窃方案,比如手绘一个万能细胞的照片,相信她愿意用几年的时间好好学素描的。
为了做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和数据,可以说,杨锐除了大方向来自先知先觉,其他部分,都等于重做了一遍。
而这种难度,其实比完全重做实验,也相差仿佛了。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科研工作,都是大方向确定的,许多成果不仅是大方向确定,就是用别人的方法再做一遍,略有不同,都是相当不多的成果。
比如人体基因组测序,怎么测序是一个难点,但在这个难点攻克以后,剩下的长达数年,花费数百亿,需要上万名科学家参与的工作,都是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和技术,期间至多有一些创新,直到二代技术重新发明。
如何进行人体基因组测序,这样的创新,是值得上顶级期刊的,但这样的创新,一年又有多少。
对杨锐来说,克隆钾通道的突变基因的实验,是对自我的一次突破。
在此之前,他还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能力完成这样庞大复杂的实验,并且是用80年代的先进仪器。
当然,能够战胜理查德,杨锐还是借住了场外因素的,而在战胜理查德以后,得到的奖励似乎也会多于复杂实验本身,不过,又有谁会讨厌一份额外的奖励呢。
他又不是天真善良的小白兔。
杨锐很期待,理查德看到新一期《JMC》时的表情。
……
360。第360章 共同面对
清晨七点十分,理查德穿着运动服,斜挎着背包,走进自己的实验室。
如往常一样,他从长廊的一头走到长廊的另一头,这里一排六间实验室都是理查德实验室的组成部分,其中一间是安装了贵重仪器的公共实验室,一间是放着便宜耗材的准备室,一间是理查德的专属实验室,另外三间分属三个课题组,分别交给三名来自北大的老师带领学生,尝试理查德确定的三个不同的研究方向。
和往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理查德往常来到实验室的时候,所有实验室都已有人或待命或工作了,今天却有一半的房间还未开灯。
因为理查德来早了。
理查德一度是一名遵守时间的学者,不早到,也不晚到。通常而言,理查德会在七点三十分到七点四十五分之间来到实验室。而当他抵达实验室的时候,一排六间实验室会像是迎接检阅的士兵似的,点亮灯,打扫干净卫生,井井有条,秩序井然。
意外中的早到,则让理查德看到了实验室的另一边。
勤快仔细的学生正在检查实验室里的物件,或者开始了实验准备工作,较为惫懒的学生或者没到,或者正在拼命的将实验室恢复秩序……
理查德感觉自己像是提前进入酒店房间的游客,设想中的优美场景,完全被混乱所取代了。
“你们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就应该将使用过的东西恢复原状了。”理查德用英语嘟囔着,来到自己的办公室。
这是一间20平米左右的方正房间,在办公空间尚不充足的学校,属于访问学者才有的特殊待遇。
帮理查德擦洗写字台的正是朱家豪,他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没想到理查德现在就来了,不由看了眼桌上的座钟,说:“您来早了。”
“恩。”理查德不太高兴的点点头,然后向写字台上看了一圈,厉声问:“我要的期刊呢?我说的第一时间摆上我的桌子的期刊,去哪里了?”
“刘老师拿去看了,说是一会儿拿过来。”朱家豪说完,又不识时务的补了一句:“你比平时早。”
理查德只觉得一阵火大,他知道自己来早了,但又不想别人点出来。
理查德原本以为,自己早来二十分钟不会被人发现,可他显然是想错了。
所有人都知道他来早了!
还好没人知道他来早了的原因。
理查德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皮质的坐垫发出傲娇的呻吟声。
“我让刘老师把期刊拿过来?”朱家豪望着满脸不高兴的理查德,试探着问。
理查德的下巴状似随意的点了一下,他不能让学生觉得,自己特意来早了,就是为了看《JMC》的期刊。虽然理查德抑制不住的早来20分钟,就是为了看《JMC》的期刊。
在过去这段时间里,理查德的团队尽管努力,也未能得到阶段性的成果,时间终究是有点短了,进度不快也是正常情况。
但是,想到在己方尚未发表论文以前,杨锐就发表了论文,即使理查德从理智考虑,从刘助教那里得到的消息,都觉得那是一片无关痛痒的政治性论文,可仍然免不了感觉到危险。
刺痛般的危险是昨日察觉到的理查德在美国的老友通知他,《JMC》期刊决定刊登杨锐的论文。
他没有拿到杨锐的论文原文,但直觉上有不妙感。
《JMC》可不是阿猫阿狗都能上的期刊,或者说,一篇无关痛痒的论文,是不可能登上JMC的。
如此想来,刘助教曾经异常肯定的投机说,要么是杨锐令人意料之外的投机成功了,要么是他根本被人愚弄了。
不管是哪个答案,理查德都需要期刊本身来证明。
然而,朱家豪却没有理解理查德的随意点头,他尽心尽力的又问了一句:“您的意思是让我把期刊拿过来,还是不用拿过来?”
“yes。”
朱家豪中文式的思维病犯了,又问:“是拿过来yes,还是不拿过来yes?刘老师再过一会就回来了……”
理查德再也忍不住了,用牙缝蹦出声音,道:“去把期刊拿来。”
朱家豪打了个哆嗦没听清,呆萌的问:“啥?”
“教授来了。”刘助教探头探脑的进门来,算是将朱家豪从火焰山里拉了出来。
理查德根本是懒得说话,勾勾手指头,将期刊要了过来。
刘助教点起脚跟,将期刊递给房间中央的朱家豪,呶呶嘴,示意他去给教授,自个往房间外面走。
“站住。”理查德下了命令,然后开始看期刊。
刘助教无奈的站在,不爽的瞪了朱家豪一眼。
朱家豪不明所以,无辜的四处乱看。
理查德翻开期刊,先扫了一遍目录,然后翻到杨锐的论文处,仔细的读了起来。
刘助教悄悄的观察着理查德。
只见他首先是皱起眉头,接着是紧锁眉头,间中还有想要摔书的动作……
最终,理查德还是在看完了文章之后,将期刊摔在了写字台上,发出“砰”的一声响。
“造假,一定是造假!中国的研究员,不诚实,非常的不诚实。”理查德反复了两三遍,问道:“刘,你看过杨锐的论文了,你的评价是什么?”
“令人震惊!”刘助教用了一个莫能两可的词。指责研究者造假是很严肃的指控,而就杨锐目前的态势,刘助教已经有点不愿意得罪他了。理查德终归是要回美国的人,而杨锐大概要在中国的学术界再呆几十年……
理查德没有听出刘助教的暧昧,沉重的道:“确实是令人震惊,他的论文……”
又低头看了一眼,理查德突然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
“这可不是一篇小论文。”理查德再次将矛头指向了刘助教,前几天,正是刘助教告诉他,杨锐撰写的只是一篇小论文。
刘助教连忙拉住朱家豪,道:“是他告诉我的。”
“什么意思?”理查德再次皱眉。
刘助教将起因经过一股脑的吐了出来,再将前因后果栽在朱家豪身上。
朱家豪一脸的委屈,说:“是杨锐告诉的。”
“也就是说,你并不确定这是一篇小论文?”理查德没有追究朱家豪,依旧将焦点对准了刘助教,语气越来越严厉道:“你在消息如此不确定的情况下告诉我结论,呵呵,杨锐是害怕我做这样的事吧。”
刘助教低着头不敢说话。
理查德没有再骂下去,他知道,是自己的决定,将最后的机会葬送了出去。
他如果能忍受顶级期刊的诱惑,转而用简单的语言写一篇小论文,那他至少还能得到一点点利息,不像是现在,将所有的本金都赔了进去。
不过,先写一篇小论文,意味着得到了阶段性成果的时候,也可能因为丧失了新颖性,而不能得到高级期刊的青睐。
若非必要,理查德是不愿意去低级期刊厮混的。
那太掉份了。
杨锐虽然只做出了阶段性的成果,而且不确定“真假”至少理查德是要重新验证的。
但是,阶段性的成果,也意味着理查德实验室前期的付出全部白费了。
“召集大家开会吧,我想,失望的不止是我一个。”理查德颓然的挥挥手。
……
361。第361章 他选的是果蝇
“胥岸青,开会了。”朱家豪垂头丧气的走出理查德的办公室,一个个的通知开会。
胥岸青“哦”的一声放下英语书,问:“大清早的开什么会啊,这么好的时间,不让做实验,不让看书,理查德来中国太久,也学会搞官僚主义了?”
“不是。”朱家豪没什么聊天的欲望。
胥岸青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问:“怎么了?你每天早上不是跳的最欢吗?一天到晚的笑的和个傻子一样的,怎么突然就不高兴了,理查德骂你了?”
“没有。”
胥岸青这下觉出问题来了,但他也不是善于安慰人的人,反而是用其特有的嘲讽口吻说:“怎么着,是看不起我这种要读十几遍单词,过几天还会忘词的人?”
“怎么会。”朱家豪容易误会别人,也担心别人误会自己,于是强打着精神,说:“我可能做错了事,但我也不知道错在哪里了。”
胥岸青哈哈的笑了出来,道:“你不是天天如此?看你也没心没肺的,怎么一下子不高兴起来,我想想……咱们实验室来了新的女生?”
朱家豪涨红了脸,连连摇头:“不是,不是女生。”
“不是女生……别急,我再想一下,是你又把谁的实验给搅和了?”
“没有……”
“那就是说错话了,肯定是这个没错了。”胥岸青接着觉得无趣了,道:“你说错话的时候还少吗?一天24个小时,你说对的话能有24句吗?这要是不高兴了,你以前的笑脸都是装出来的不成。”
“不……算是说错话了吧。”朱家豪叹口气,有点倾吐欲望的欲言又止。
“说啊。”胥岸青催促起来。
“要开会了。”
“哪次开会不要等人,你先说。”
“我……”
“再不说我走了。”
朱家豪有点失望的低下头。
“我这是让你快点说的意思,不是真的要走。”胥岸青叹口气,对朱家豪的低情商颇为无语。虽然他本人的情商也不高,但在朱家豪面前,简直足以令对方高山仰止。
当然,朱家豪的记忆力也足以令人高山仰止了。胥岸青觉得,如果让自己挑选的话,他多半还是愿意挑选记忆力。
朱家豪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