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吴三桂-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对亲兵队长说:“你们暂时呆在这里不要动,我去救人。”

亲兵队长看了看倒地的那个亲兵,对我说道:“将军,我们是您的亲兵,任务就是保护您。我们就是为您挡弓箭的,不能因为我们的生死,而有所损伤。小甘,您就不要去救了。我相信小甘就算死了也会很安心的。”

我对他说:“不用担心,我不会有事的。我身上有软甲,弓箭伤不到我。”说话之间我已经冲了出去,一是因为吹铜哨的亲兵小甘情况危急,容不得在有所犹豫,第二是怕亲兵队长继续唠叨下去。我这么一冲,不但令我的手下意想不到,也令对方措手不及。就在大家发呆的时候,我已经冲到了小甘身边。

小甘没有死,但是身上七处中箭,估计救是救得活,但是残疾是一定的了。我真的为这个小甘感到伤心,我好像记得听大家说过,小甘刚刚结婚,娶了一个逃难到山海关的大家闺秀。

我的牛脾气上来了,好,你们要我死,我就要你们比我先死。我决定不回岩石下面了,我运用巧劲和力道,将小甘用力丢回给亲兵队长他们。而我却反方向杀向埋伏的敌人。在我奔跑的同时,我的手上出现了我的贴身武器“狼刺”。因为我并不是来京城打仗的,所以我没有带我的重型盔甲,也没有骑我的“追风”,更没有带当年正德皇帝使用过的大金刀。但是我不离身的内甲依然穿在身上,而且我自己发明的“狼刺”和“狼牙”也从不离身。“狼牙”是把防现代的军用匕首,但是要比军用匕首大不少,长不少。它的锋利程度和适合使用者的手感,是每一个使用过的人爱不释手的宝贝。但是由于制造不易,所以出了我的“血狼”秘密军队之外,外人很少能够得到。

“血狼”是我的秘密私军,也是我最后的底牌。现在已经经过多次组建和改编后,有了官方的身份。不久之后我将再一次改组,把他们正式并入将要成立的关宁铁骑里,成为最精锐的一部分。“狼刺”是可以伸缩的长兵器,不但威力巨大,而且已经成为我的“血狼”制式武器。我的“狼刺”更是不一样,里面中空放着我的最重要的东西。明霞的画像,还有明霞的箭弩设计图纸,还有我和我的人联系的方法,我的秘密据点和物资等机密。当地人们想不通我这个自杀式的行为的时候,我的亲兵队长也吓傻了眼。我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我被气疯了?吓傻了?还是被什么东西附体了?

就在大家失神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了我的屠杀。这些人和当年的东厂黑衣箭队的人一样,自以为有秘密武器在手,可以天下无敌了,所以只研究怎么掌握好弓箭,而忘记了短兵相接时最重要的自身本领问题。当然不会是我的对手,更想不到我敢一个人冲进他们的阵营里。

第三十九回 定乱九

这些弓箭手还没有清醒过来的时候,我已经一手拿着“狼刺”,一手拿着“狼牙”开始对他们下手了。对阵或者对打,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应该说是我一个人在屠杀一群人。这些短兵相接的战斗力还不如我手下一般士兵的弓箭手,怎么会是我的对手?

我就像冲入了羊群的老虎一样,毫不留情地展开屠杀。猛虎架不住群狼,这是指对方是狼,我是猛虎。可是对于我来说,现在面对面的弓箭手,要是保持一定距离的话或者是狼,但是现在只是一群小绵羊而已,而我依然是一只下山猛虎,而且是一只饿了的老虎。绝对不会放过这些小绵羊,也不会同情这些注定要死的小绵羊。

当我像砍瓜切菜一样,或砍或刺将是几个弓箭手消灭的时候,这些人才后知后觉地开始混乱起来。我就要这些人乱,乱了才能更好的对付他们。

因为他们手上的是东厂的回旋弓和倒钩箭,所以从来没有想到敌人会能冲破重重阻碍,杀到他们的身边。而且因为回旋弓的特性,所以他们不需要顾忌什么角度和方位,他们就在一起站着,没有分散到四周。这对我相当有利,这也可能是天意。当我将最后一个敢于对抗我的弓箭手捅翻在地的时候,就看见几个弓箭手簇拥着一个人准备逃离。我当然不会放过他们,用脚一挑一把回旋弓就到了我的手上。我随手抓过几支倒钩箭,看也不看就拉弓上箭,对着这些发射出去。不知道是我的力道过大,还是距离太近的缘故,我射出的箭不但射中了敌人,而且贯穿他们的身体后,劲道继续往前冲,又射中前面的敌人。区区几支弓箭,就将十几个准备逃走的敌人全部射倒在地。

看见我大发神威之后,我的亲兵们已经赶了上来。不用我下令,几个手脚还算利索的亲兵,将地上的敌人处理了。重伤失去战斗力的敌人堆放在一起,死了的敌人也堆放在一起,轻伤的、还有战斗能力的用布条或者其他东西绑起来。那个被他们保护着的人,被一个亲兵半拉半拖地拉到我身边。

我一边教亲兵,怎么处理倒钩箭的伤口,一边坐在一边的大石头上休息。虽然杀的不是什么高手,但是敌人也不少,杀了一阵子真的有点累。现在想起来,真的有点后悔。要是对方不是全部聚在一起的话,要是有几个人不顾自己人的安危,对自己射箭的话,我可能真的不会这么容易打败所有的对手。

当亲兵拖过这个人的时候,我已经差不多猜测出他的身份。他的左脚中了倒钩箭,已经不能再站立或者自由走动。所以我不担心这个人逃走或者躲起来。他的双手已经被绑了起来,失去了动手能力。我从他的慌乱眼神里,看出了他的惊慌和不安。本来英俊的小脸上,一阵一阵的发白和发青,有随时晕倒的可能。

第四十回 定乱十

我对他说道:“小泥巴,你为什么要伏击我?”

他猛地一抬头,对我惊讶地说:“你,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叫李霸?你早就暗中调查我们了吗?”

我也顿了一顿,马上想通了里面的奥妙,马上呵呵大笑起来。心里想着:“怎么会有人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泥巴的。就算是相近的音也不应该这么取才是。”

我从这个“小泥巴”的样子,隐隐约约地已经猜出他的身份。他就是小福王的亲姑姑百花公主的亲生儿子,也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表弟。当年百花公主的婚事是老太妃亲自为自己的亲生女儿选定的。当初老福王在世,需要有力而且强大的助手,所以老太妃为自己的女儿选择了一个能文能武的丈夫。百花公主的驸马姓李叫李柏发,是原来李唐后人,也算是皇族后裔。李柏发不但有显赫的家世,而且是一个文武全才。要不是后来元华大长公主有了一个赵都尉的话,这个李驸马就是最有实力的驸马都尉了。李霸继承了父亲李柏发的高大和母亲百花公主的美丽,所以是京城家喻户晓的美男子。我听家人说起过这个“小泥巴”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他的名字,不然的话不会忘记这个这么有含义的名字。

看来百花公主很看重这次的行动,竟然派自己的亲生儿子来这里监督。他们真的想一举将我彻底消灭。其实这个名叫李霸的“小泥巴”是一个虚有其表的花花公子,不要说杀人了,就是看见血都会晕的主。要不是百花公主夫妻觉得小福王大局已定,现在正是立大功的好机会的话,又有强大无比的弓箭手在,所以将这个秘密狙杀第二号敌人的大功放心地交给她们的儿子。本来想让儿子借这个机会立下大功,将来可以威风地成为大将军的她们,怎么会想到我这么一手?小福王答应百花公主,事成之后不但封李柏发为异姓王,而且王位可以世袭,并封有大功的亲戚做大官。很有野心的百花公主,有了一个王爷地位还不够,还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大将军掌握兵权。其实百花公主夫妻还有自己的打算,小福王要是后台硬的话,他们就当逍遥王爷。要是小福王没有能力平定局势的话,他们可以取而代之,恢复李唐江山。百花公主也曾经幻想过自己成为一个开国皇后,等儿子做了皇帝的话,自己就是皇太后,等自己的儿子的儿子做了皇帝的话,自己就是太皇太后了。

我也不和这个“小泥巴”多话,丢下一块白布要他一五一十地写下自己的罪行。“小泥巴”犹豫了一下,因为没有笔墨。我就懒懒地说:“地上不是这么多的血吗?要是不够的话,叫人在你身上放血好了。你可以慢慢写,等地上的血干了话,就用你自己的血。大腿上的血不够的话,在你身上再开几个伤口好了。”

我的话彻底吓坏了这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他连忙不顾一切地蘸上地上的血,不用我提示全部写了下来。等他写好后,我看了一遍,写得比较详细也很完全,所以就叫人把他押了下去。当他听见我下令,将所有的敌人全部杀了的时候,他的脚差一点再一次失去行动功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弓箭是好东西要带走,我们不但人手少,而且有一半都受了伤,所以只好将敌人一一杀了,只带上“小泥巴”回边关。等平定了边关局势,再派人押送这个“小泥巴”回京给崇祯皇帝朱由检。

第四十一回 定乱十一

我和我的队伍继续赶路,但是因为有些亲兵受了伤,所以速度慢了不少。亲兵队长知道我急着回山海关,也知道自己等人不但保护不了我,而且成为了我的拖累。他看见过了我的“威猛”,所以提议我带着几个伤势比较轻的亲兵先走,他们几个行动不方便的,押送着“小泥巴”随后赶上来。

正当我犹豫是不是要分两批回山海关的时候,一个人无声无息的出现在了我不远的地方。他的出现,令我有了一种不妙的感觉。他就是改名为吴通的袁通。说起这个袁通身世真的好可怜,我还是很少又被感动的时候,但是听了他的经历之后,我不得不为他的经历大叹人世间的不平。

袁通是我的部下,原蓟辽督师袁崇焕的大儿子。袁崇焕不但是我的手下第一大将,更是明末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他的智慧和忠勇是明末几位将领里最好的,也是死得最可惜的一个。也是明末几个有名的将领之中,学问和个人修养最好的一个。

袁通是袁崇焕的大儿子,早在还不懂事的时候,就被一个“拍花子”骗走了。所谓的“拍花子”是下九流的行业中的一种,专门用药或者其他辅助工具,拐骗妇女儿童。可能是当时的袁通很可爱,或者这个人有一种仇恨官府的心态,企图用这个小孩子报复社会。小小年纪的袁通不但被从此带离亲生父母,成为一个失去父母的关爱,而且被人下药迷失了记忆,并被人勾出了舌头切下,成为了一个不能说话的聋哑人。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没有记忆和说话功能的残废。后来袁通又多次被人用来行骗和买卖,不知道是我们之间的缘分,还是天意如此。

我的一个手下去买奴隶,随带也把这个小袁通也买了下来。他在我老家的秘密基地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是出于戒备所以并不适应我们那里的生活。当我遇上他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我是亲手抱着他回我的营地的。也就是因为这样,他才接受了我,把我当做了亲人。由于我的照顾和关爱,袁通和大家渐渐适应了营地的生活,也同时想起了自己的往事。这时候营地的一部分孩子随我迁到了锦州城,他一眼就认出自己的父亲袁崇焕。

但是当时他不但自卑而且看见了自己父母和弟弟一家亲的样子后,突然有种不敢相认的感觉。所以袁通经常偷偷地去袁崇焕的家里,看他们一家人亲亲热热。由于袁通的残疾,导致袁通失去了说话的功能,但是也使袁通多了平常人一项本事。他身手不但灵活,而且对周围环境相当的敏感,是一个天生的刺探和追踪人才,我把他选为我的“影子”密探。袁通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知了袁崇焕有危险的事情,急着没有了主意,只好找到了我,希望我帮着他和袁崇焕一家人相认,并向他自己的父亲报急。

可是忠心耿耿的袁崇焕明知回京城有危险,但是依然回了京城。袁通和袁承志亲眼看见自己的父亲袁崇焕被大家生吃活咬,袁通只好依照我的主意,亲手送袁崇焕上路。袁承志留在了我父亲吴襄身边,袁通为了报恩,也为了自己的家人的安全,自愿永远留在我的身边。为我打探消息,传送秘密消息等事情。

第四十二回 定乱十二

我这次上京不但没有危险,而且怕袁通忍不住对一些人不利,所以我把袁通留在了山海关。临走的时候我下过严令,没有特别要紧的事情,袁通和几个手下不得离开山海关,更不能来京城。现在袁通往京城赶,一定是山海关上出事情了。

我没有等大家清醒过来,直接下令暂时休息一会儿。而我拉着袁通去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亲兵队长虽然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但是尽心尽职的他下令亲兵戒备。

袁通知道自己说话不方便,所以在来的路上已经把要说的要紧事写了下来。看见我之后,马上把一些只有我们自己人才看得懂的奇怪符号交给我。我一边看一边招呼袁通坐下休息一会儿。

山海关真的出事了。看来小福王的破坏真的起了作用,要不是我反应及时的话,不但我已经死了,而且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皇位不稳,山海关上也发生了大的动乱。

在明末的时候,地方上主要的矛盾有这么几种。首先是官民矛盾,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不把老百姓当做人看,不但不保护他们,而且任意加税,剥夺了老百姓生存的权利。第二矛盾就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中央要把权力和利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上,但是地方官员不但希望自己有身份地位,而且要有真正的实权。所以他们不惜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向中央要权,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第三矛盾是富人和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老百姓恨的是官府,但是更恨富人,富人也是百姓,但是他们这些富人一边讨好官员,一边帮着官府欺压贫苦百姓,所以老百姓十分痛恨富人。其实还有一点客观原因,反对官府和官员是造反,一般的老百姓不敢这么想,更不敢这么做。但是富人不是官员,没有哪一条的王法保护富人的权益,所以老百姓把所有的怨气发现在富人身上。第四矛盾就是官府和士族内部的文武矛盾。早在明朝初期,文人就不断的打压武官的地位和权力,渐渐地武人在文人面前失去了旗鼓相当的实力和地位。

但是在地方,特别是边关的地方,武将的地位和待遇相对好一点,略微有一点和文人对抗的架势。所以在我的手下,文武两派的阵营几乎差不多,不但人数相等,而且实力也差不多。

自从我来到了山海关之后,三令五申总算缓解了一些矛盾。首先我恢复宋朝的“一鞭子”法,也就是规定每一个百姓一年要上交的税收数量。虽然对百姓来说依然有点重,但是杜绝了官府乱摊派的机会。给老百姓一个清楚明白的账目,总算是让老百姓松了一口气。而后我这个强势的将军,不但接管了边关防务,而且也接管了地方事务,真正成为一个“上马管兵,下马管民”的地方领主。有我在一天,中央政府不敢对我的地盘指手画脚,也不敢轻易安插不必要的人手。第一矛盾和第二矛盾基本上解决了。

第四十三回 定乱十三

至于贫富差异,在我的山海关上问题本来不大,因为在山海关的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没有什么家财的穷人。就算有一些富人,也是一些手脚不利落,或者不愿意远离自己故乡的,这些人见过了生死,或多或少能够理解一些人生的真谛。他们这些富人也知道对立的后果,更怕一些不怕死的穷人来和他们拼命。所以他们大多数的人都十分配合我的安排,主动让出土地和一些闲置的农具。极少数的几个为富不仁的,也被我和我的手下罗家良派人处理了。我不得不又想起我的好搭档罗家良,他的强硬和正直使我相当敬佩。

至于文武问题,这个矛盾我不但不压制,而且有点推波助澜的动态。在我的地盘里,文武两派不但旗帜鲜明,而且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方式。他们都知道我的脾气,我的武功在武将里是第一,要是打起来的话,我不怕任何一个武将。要是我只是一个武夫的话,对于文人的压制作用就没有了,可惜我的文学底子也不差,更是一任的京试主考官。在山海关上的文官几乎都是我的学生或者以前的手下,所以我只要站着不说话,他们比我的三孙子还要乖。这就是文人所谓的“天地君亲师”的伦常,更是他们文人的尊卑上下。

在我的山海关上,经常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一点也要怪我,我把现代的一种思想理念无意中之教会了大家,导致一些人照搬照抄。最著名的我的“我请客,你买单。”当大家懂了“买单”的意思之后,大家马上活学活用起来。当时有一种说法,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文人相对谦虚,所以没有人胆敢自称是天下第一。但是武人可不一样,他们不但事事斤斤计较,而且喜欢吹牛说大话,所以武人动不动喜欢比武。所以大多数的武人,自吹自擂都说自己的天下第一。两派人对于天下第一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了我的名言。认为第一的人应该请客,第二的人应该给第一的人“买单”。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一个古怪的场面,文人们谁也不敢说请客的事情,到了付账的时候,大家都争着付钱。因为他们不敢自称自己是天下第一,所以不敢请客,但是都争着做付钱的第二。而武人却刚刚相反,动不动他们就说请客吃饭,但是到了付钱的时候,没有人愿意付钱。因为谁付钱,就代表自己是第二,不如在座的其他人。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面子问题,所以大家都不愿意下面子。我在山海关的时候,虽然文武两派总有一些小矛盾,但是只限于文斗,大不了打打嘴仗,绝对不会有肢体冲突。

但是现在出现了大矛盾,双方的人已经剑拔弩张起来,大有大打一场的的势态。袁通自己本来就想来告诉我,后来遇上了白奇,白奇要他给我带信,要我马上赶回边关。没有我坐镇山海关,山海关里治安和局势都有了变化。

第四十四回 定乱十四

这一次的矛盾起因竟然是罗家良,这一点我早有预感,但是没想到爆发的这么快。在山海关的文武两派,虽然互不干涉对方的事务,但是在一些大事情上还是保持一致的。早在太监到来不久,罗家良秘密联络大家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在会议上一些我比较器重的文武官员差不多都来了,大家商量出一个对策。只要我没有回来,所有关系到根本的政策不能改变。一些小事情上能让就让,等我回来之后再改过来。一些事情上,罗家良作为地方长官,能推就推,不能推的就拖到我回来再议论,一些事情上该顶的就要顶。

他们小看了太监的破坏力,更忘记了罗家良的牛脾气。罗家良的牛脾气上来了,救事事针对太监,凡是有不对的事情,罗家良就不管不顾地提出来。这就是我最看重的地方,也是我一直以来希望罗家良能够改一改的地方。由于罗家良的不配合,再加上罗家良阻碍了太监的发财,所以罗家良成为了这个太监的“眼中钉,肉中刺。”才导致罗家良的杀身之祸,也有了山海关现在的危机。

武将们责怪文官,麻木不仁,看着罗家良被太监欺负,最后连命也没有了。要是武将的话,不要说是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就是一队士兵也照打不误。在这些武夫的眼里,除了我这个大将军之外,所有的人都不能动他们的一根汗毛。文官也指责对方,动手杀了罗家良的士兵是武将管的。士兵们应该知道罗家良的身份,知道他才是山海关地方长官。他们怎么能只听太监的话,不管不顾地斩杀自己人?再说文官都是读书人,大多数的人手无缚鸡之力,怎么和太监的人打架?怎么救罗家良?武将可不一样,只要他们关心文官,留下一两个照顾的话,就算不能当场杀了太监,也绝对能保护罗家良安全地去军营。只要武将把罗家良护送到军营,就算天王老子也不敢到军营里去闹事。就是因为武将对文官的不负责和不干预,才导致罗家良被杀。

文官觉得武将要为这件事情负责任,杀了一个太监远远不够。这几天两派人的矛盾不断升级,由原来的各自发牢骚,升级到双方各人对骂,后来成为了一群人和另外一群人的集体打嘴仗。最后成为了双方指责对方的大声讨,渐渐发生了一些肢体冲突。虽然武人不敢下死手打文人,但是随着文人们越骂越难听,保不准什么时候武人忍不住会大打出手。白奇是一个另类,他本身是一个文人,考中了秀才、举人、进士,但是却被我安排到了军营管账目。我当初发现白奇是一个理财能手,所以安排他管理后勤和财务。虽然不是管理一些细账,但是也是我的财务总管,和周老夫子一起管理我的账目。到了山海关之后,军队的开支和后勤需要人管理,所以我要白奇兼职管理。聪明的白奇知道军营里规矩,要和大家搞好关系才能服众。要和大家搞好关系,就要把自己的读书人身份放下。

第四十五回 定乱十五

白奇是一个怪人,这一点我早就知道了。当初我遇上他的时候,好久才适应他的脾气和习惯。了解了他的生活习惯和脾气之后,他的本事才被我真正看懂。白奇是一个适应能力相当强的一个,他的生存能力不亚于现代的变色龙。我曾经幻想过,白奇要是丢到大草原的话,一定马上和蒙古人打成一片,不久之后就分不出他是汉人还是蒙古人了。

白奇留在军营之后,没有马上查账,也没有整顿军营的财物。而是换上新兵的衣服,和一大群的新兵一起训练。只有几个高级将领知道白奇的身份,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白奇每天在操场上训练自己。不久之后白奇不但适应了军营的生活,而且和士兵和下级军官打成了一片。从大多数的士兵和下级军官那里知道了不少的弊端和不足,为后来的整顿和改革起了明显的作用。

当白奇换上四品的文职武官的袍服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大家不但不排斥白奇,而且真的把白奇当做了自己人。所以大家习惯的把白奇划到武人的范围里。

当罗家良的事情发生后,白奇一边为自己的老朋友罗家良感到不平和难过,一边为山海关上的局势担忧。白奇隐隐约约的觉得这件事情不简单,不光光是两派人之间的矛盾,好像牵连到了军营的士兵和地方上的一些老百姓。有一句老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白奇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排除在纷乱之外,所以可以以旁观者的心态看待这件事情。不久马上看出一些异样,每一次双方矛盾激化之前,好像有一些神秘的人出现。他们身份各异,总是躲着大家,神神秘秘的和一个或者几个人联系。他们从来不主动出手,也不在公开的场合出现,但是这些人的作用不小。每每这些人出现后不久,不用半天时间,就会有矛盾激化的事情发生。更令白奇感到奇怪的事情是,白奇派人秘密跟踪这些人,不但查不到任何线索,而且手下人一个个神秘失踪。

白奇并不在意自己的安危,但是他怕这些神秘人影响到山海关的大局,特别是山海关内的军民关系。所以他早就有打算,想把消息送出去。但是一来没有可以信赖的人,第二又怕对方路上堵截信使,所以没有找到什么合适的人选。直到袁通的出现,白奇知道袁通是我的亲信,更是我的死士,所以他要袁通立即去京城找我回来。白奇的话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就是“出现了神秘人,可能有异变。”

我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对亲兵队长说:“你和你的手下,带着犯人尽量赶路。最好联系上军队,由当地的士兵护送你们尽快回山海关。我和这个人要先走一步。我们在山海关会合。记住犯人不得离开你们的视线,不能死也不能生病,更不能被逃脱。”

亲兵队长马上点头答应。我和袁通骑上战马,身后又各自拉着一匹空马,带上足够的干粮离开了。亲兵队长下令剩下的马驮着重伤员,押着李霸步行赶路。

第四十六回 定乱十六

我和袁通急着回山海关,所以马不停蹄地赶回边关,路上除了下马一次休息外加加饮水之外,路上只方便了几回,其他的时候差不多都是不停地赶路。

算是赶路之中最残酷的一种,叫做“跑死马”。也是最不可取的一种赶路方式,这么赶路的话,我和袁通所骑的战马都要彻底报废了。在一个驿站,我和袁通刚要冲过的时候,一个驿卒丢给我一个竹筒。这是驿站的一个传统,有一些重要的消息,关系到一些重要人或者事情的时候,朝廷就会要求各地的驿站,用这种“飞信”的方式,传播消息。竹筒里有朝廷最新鲜、最有价值的消息。用这种撒网的方式告诉大家,也方便大家知道国家大事。

当然不是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及时知道的,驿站只发给官府中人这种“飞信”。我虽然没有穿正式的官服,但是骑的是正宗的战马,军队的马匹,所以我这个军官的身份显而易见。所以有资格、有权利知道“飞信”里的内容。我并没有停下来,一边跑着一边打开竹筒观看里面的内容。

这个“飞信”是说近几天京城发生的事情。朝廷没有白养这么多的信鸽,崇祯皇帝朱由检对付百花公主夫妻的事情这么快就传了出来。在“飞信”里,不但说明百花公主夫妻已经被削去爵位下了大狱,而且宣布捉拿主谋小福王一家人。看来崇祯皇帝朱由检总算找到了机会,一次性要把这些政敌全部消灭得干干净净。我虽然松了一口气,但是隐隐约约觉得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么做,好像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小福王绝对不会这么容易被崇祯皇帝朱由检抓住,百花公主夫妻也不会这么就完了。难道是我多疑了?还是这些人真的有什么后招?现在的我顾不上为崇祯皇帝朱由检担心了,我要为我的山海关担心。山海关名义上属于明朝政府,属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地盘,其实上山海关已经是我的私人财产。山海关上上下下花了我不少的财力和物力,也花了我不少的精力和时间。只要山海关在我的手上,我就是一个地方一霸,不但有牵制清国和明朝的能力,也是我一家人活命的根本。

没有了山海关的话,不但我在京城的老老小小将没有活命的机会,就连我也会失去东山再起的资本。所以我不能没有山海关,不能失去我的地盘和军队。要是谁敢侵占我的地盘的话,他就是我吴三桂的仇人和敌人。就算是天王老子,他也不能这么轻易地夺走我多年来的的心血。自从明霞死了之后,我的心态有了一些变化。我变得有点无情,有点愤世嫉俗,也变得有点冷酷。好久没有血腥的杀戮了,在对付李霸的事情上,我的杀戮之心好像复活了。

我又变回了以前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