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靖难天下-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植一拍桌子,怒道:“勉仁不必说了!白医官我是娶定了,至于尼玛小姐是另一码事。拟奏吧。”
杨荣耿着脖子跪在地上,颤声道:“恕臣不能奉侍。”
朱植气得满面通红,指着杨荣:“你……”
自从跟了朱植以来,杨荣的计策意见朱植从来都是言听计从,现在君臣二人竟然为了此事僵在当场。
隔了半晌,朱植知道无法说服杨荣,只得拂袖而出,怒气冲冲走回后堂,一屁股坐在逍遥椅上。郭秀正在内堂逗着儿子女儿玩,外面早有宫女进来禀报。郭秀连忙走出后堂,见自己丈夫气鼓鼓坐在椅子上摇着扇子。
郭秀忙道:“夫君,是谁气着你了?”
朱植脱口而出道:“杨荣,杨勉仁,最近他脾气也大了,我的话也敢不听。”
郭秀道:“不知是何事让夫君生气?”
朱植刚想脱口而出,可是话到嘴边还是活活吞进了肚子。其实想迎娶白术当侧室的想法,一回到广宁,他就跟郭秀说过。在那个时代,别说皇家,普通人三妻四妾也是寻常,关键是你得养得起。郭秀也是明白人,知道身为辽王娶个侧室是天经地义的事。更何况听朱植说,白术仁心仁术,济世悬壶,还救过朱植一命。郭秀本不是醋坛子,当然不能反对,也点了头。
只是今日朱植竟然为了一个女人跟最宠信的大臣急了眼,如何也不能把这等事跟郭秀说啊,也只能一口忍住了。
郭秀拿过扇子给朱植轻轻摇着,道:“夫君莫急,来,先喝口莲子酸梅汤。”朱植心里有事,囫囵吞枣地把酸梅汤一饮而尽。
抬头一看,郭秀爱惜地给他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心里一软捉着郭秀的小手道:“秀儿,我要娶白姑娘为侧室,你真的不生气?”
郭秀莞尔一笑,道:“夫君,你是一方藩王,正宫侧室本是皇家的循例。臣妾不是妒妇,而且白姑娘我也看过了,人是不错,娶着她,臣妾高兴才是,怎会生气。”
朱植一听,霍地站了起来,道:“就是,连你都不妒忌,那些外臣怎么就管起闲事来了。适才,我让勉仁拟一个家书,表奏此事。没想到,没想到他竟然以白姑娘出身寒微为由,拒绝替我拟旨!”说着,气得他在堂内走来走去。
郭秀由着朱植在堂内行走,过了半晌,她突然眉头一皱,道:“夫君莫急,臣妾有办法了。”
PS:票,我要推荐票,看看大家都支持骑兵,能不能冲上周推榜,一二三,投吧!!
第二卷 辽阔江天 第二十三章 艰难情事(3)
朱植一抬头疑惑地道:“这样行吗?”
郭秀莞尔一笑:“怎么不行,不就要个身份吗?我的好王爷,主意都给你想出来了,还让臣妾如何,下面就看殿下的了。”
朱植不好意思地搔搔脑袋,拉着郭秀的手道:“秀儿,我的好秀儿,真是太谢谢你了。”说着把郭秀抱在怀里。郭秀“嘤咛”一生,埋在朱植宽阔的胸怀之中,眼睛闪过一丝无奈。
第二天,朱植起得床来,正在盘算着如何实施秀儿的计策,外面已经有人来报,杨荣求见。朱植一听,心里一百个不舒服,哼,这个老夫子不会是昨天话还没说够,今天又跑来继续劝谏吧。心里虽不痛快,可是行动上一点也不敢怠慢,连忙出到前堂。
只见杨荣还是一脸苦相,上来见了礼,道:“一大早就打扰殿下……”
朱植笑道:“得啦,勉仁,你我还客气什么。来有什么事,坐下说吧。”
杨荣眉头不展道:“萨里尼送来的消息,王路朝率领高丽遗民全体为殿下寿,这是他们送上的礼单。”说着把手中的褶子送了上来。
朱植这才恍然大悟,现在是六月初三,再过半个月自己就虚度二十三了。翻了翻礼单,好家伙,东海的明珠,高丽的宝马,王路朝好大的排场啊。一直顾着女真的事务,对这支孤悬海外的伏兵还真地有些淡忘。
朱植道:“不知道这哥俩半年来发展得如何了?”
杨荣道:“自从去年十月到了耽罗岛,因为岛上没有多少李朝的驻军。收拾起来也不费力。岛上只有几千土著居民,听到是前朝王子而来,倒还十分念旧,没几日就推举王路朝当了高丽王。这个耽罗岛只有一座大山。四野都是平地,原是高丽养马之处,高丽五成马匹都出于此地。王路朝站稳之后跟辽东做的第一笔买卖就是用两百匹好马,交换了足够岛上四千多军民一年用的粮食。
整个冬天。王路朝联络高丽沿海出没地海寇,原来这些人有的是高丽旧臣,这些人听说耽罗岛竖了旗帜,也都纷纷依附,岛上几个月间人马就达到了一万。等到今年开春,李朝才发现岛上换了主人,派了釜山南道的守备率领三千人进剿,王路朝指挥人马把这三千人消灭个干净。还不时派出原来海寇组成的舰队骚扰李朝南面沿海,闹得李朝上下人心惶惶。”
朱植边听边点头,这个王路朝看来也不是等闲之辈。把耽罗岛经营得不错嘛,朱值道:“那,咱们地人马充当什么角色?”
杨荣道:“遵照殿下的指示。。。咱们的水师换了衣服旗帜都装成高丽王的人马,跟着他们骚扰沿海。以达到练兵的目的。”
朱植道:“派往耽罗岛的水师陆战队半年一轮换,不要让他们在那边呆太久了。另外替我给他带个口信,让他做好准备。李朝很可能在飓风季节以前还会入侵一次,他一定要想办法顶住。顶住这次就想办法和李成桂求和。对了,李朝的线拉上了吗?”
杨荣点头道:“回殿下,成了。”
朱植点头道:“王路朝这小子是龙是虫就看这次顶不顶得住,一旦抗住了,就发动咱们的内线撺掇李成桂去招安。另外指示他,手下这帮海寇要小心笼络,都是有奶便是娘的主,必要时不能心慈手软。”
杨荣点头道:“殿下,你看,韩兵那边是不是让他们增派些人马?”
朱植摇摇头道:“不,咱们不能陷入太深,等金州卫地水师陆战队练得差不多了,咱们还要撤出那里陆上的兵力。呵呵,勉仁怕什么,咱们手上有他王路朝把耽罗岛租给我们九十九年的契约,他要是敢反悔,咱就派水师抢占过来便是。”
杨荣道:“遵命。”
朱植又道:“至于这些寿礼,同样封存在辽东都司府库里,另外单立一个账目,不得让任何人知道。”见事谈得差不多了,端起茶碗,舀了舀,意思是送客。
杨荣咳嗽了一声,吞吐道:“还有一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朱植放下茶碗道:“呵呵,勉仁什么时候变客气了,有什么话就说吧。”
杨荣作揖道:“殿下请恕荣昨日违命之罪。”
朱植愣了一下,随即展颜一笑:“呵呵,勉仁,罢了罢了。你也是一番好意,倒是本王小气,竟然为此事拂袖而去。”双手连忙把杨荣双手托住。
杨荣抬起身来道:“此乃殿下家事,为臣一时心急,怕殿下娶了白术姑娘遭人非议。昨晚荣思前想后,终于想了一个办法,或许可以帮助殿下两全其美。”
朱植喜上眉梢,呵呵看来还是勉仁跟自己最久,回过头还是为自己分忧。朱植道:“呵呵,多谢勉仁,不过本王也想了一个主意。可是请叶旺叶将军将白术医官收为义女?”
杨荣一听,会意一笑:“可是王妃给殿下出地主意?”
朱植道:“怎么什么都瞒不过你?那就请你去替本王说合说合了。”
杨荣道:“这个不难,只是尼玛姑娘的事,殿下还望三思。”
朱植做出一脸苦相道:“我地好长史,赶紧先替我分忧,然后再说这事。”杨荣一脸苦笑地告辞而出。等他一走,朱植眼前不禁浮起尼玛的俏脸,那张怒容满面的俏脸,看着朱植和白术两人在那卿卿我我,竟然用箭来示威,好个泼辣地性格。
女真女人想爱就爱,不会掩饰。只是和朱植之间地位悬殊,只能一直强行按捺心中的感情。这些儿女情长,朱植看在眼里如何体会不到。而且尼玛那一身性感地身材,朱植看起来都只想吞口水。只是尼玛粗犷的性格自己不是十分喜欢,感觉怎么都不如白术来得细腻……
叶旺戎马半生,膝下四个全是儿子,这白术医官在军队里名声很大。早有活华佗之美誉,多少伤兵得到过白术救治。听杨荣这么一说,叶旺自然满口答应。在他看来,如果做了白术的义父,日后和辽王的关系又接近了一层。
白术那边则由郭秀去说,白术真有一种丑媳妇见家翁地感觉。好在郭秀难得度量大,前因后果,好生劝慰,白术只剩下红着脸点头的份上。
既然两边一拍即合,便择日不如撞日。在辽东都司大庆平海西的庆功宴上,叶旺认了白术为义女。下面众将心中自然清楚,这只是第一部。下一部将是白术成为辽王的侧妃。
平定海西地庆功宴是朱植来到辽东之后,辽东都司最盛大的宴会。文官方面,以杨荣为首,典簿正姚善、审理正赵、典宝正郭铭、奉祠正程通、纪善瞿远、典仪正张士信、经历璩义等。
武将方面以辽东都指挥使叶旺为首。下面又有长史铁铉、羽林右卫指挥使瞿能、指挥同知瞿卿父子、指挥佥事张伦,广宁中卫指挥使楚智、指挥同知喀吞、指挥佥事苏杰,定辽中卫指挥使倪磊,指挥同知庄得,定辽右卫指挥使王、指挥同知邓天海,铁岭卫指挥使赵震,广宁斥候卫指挥使张顺、指挥同知瞿优,三万卫指挥使古尼……
正是一代天骄,群英荟萃。是夜,辽东文武百官同庆海西大捷直喝得酩酊大醉,沙场情场双得意的朱植自从回到明朝以后,终于第一次倒在了酒桌之上。
辽东大捷的军报如同一股强劲的季候风震撼了华夏大地,朝堂之上大小臣工齐上贺表,恭贺大明拓地千里。
朱元璋龙颜大悦,特命应天府所有百姓人家张灯结彩大贺三天,并在午门前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两年前京师中蓝玉叛乱的阴霾终于因为这次边疆大捷一扫而光,对于朱元璋而言,这样的胜利来的恰是时候。
自从蓝玉叛乱之后,朝野上下总有流言在传播,说杀掉功臣之后,朝中再无名将,昔日远征蒙古开疆拓土的伟大功绩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朱植此番拓土千里,征服辽东最大地女真部落,正好将这些流言击个粉碎。
兵部尚书茹趁机向朱元璋上奏,承蒙皇上教导有方,才使辽王取得如此大捷。为表彰辽王的功绩,朝廷应赐九锡彰显其功。九锡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历史上只有那些最终篡位地人如曹操才受过这样的荣耀。在明朝地礼遇中,这不过是虚置的礼节而已,谁从来没想过能够得到。满朝文武既不敢同意也不敢反对,都秉住气息看朱元璋的反应。
三日后,圣旨下,赐朱植银钞三十万两银子,赏辽阳地十万亩,准辽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另外着辽东都司大小官员将领俸禄晋升一级,增设努合里卫(步兵)、达真卫(步兵)、剌鲁卫(骑兵)三个卫所管理新收之地;赐叶旺义女白术为辽王侧室,加杏林夫人衔。此圣旨一出,整个朝堂又是一片哗然,对于一个藩王来说,这已经是除了九锡之外最高地礼遇了。
在千里之外的朱植一得到消息已经把茹的祖宗十八代全骂了个遍。此人为四哥党羽,什么请朝廷赐九锡,分明是想把朱植摆上台面。朱植和杨荣一商量,这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三项崇高的礼遇是无论如何不能承受的,连忙拟了奏章请辞。在奏章里又把辽东人少地多的苦水倒了一番,请求朱元璋多往辽东移民。
看到朱植的请辞奏表,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老十五这种谦虚谨慎,居功不傲的脾性,早在平定蓝玉叛乱时就早有表露。在他心目中,越发放心将辽东交与这个儿子。心中高兴,大笔一挥,从山东、北平、山西等地再迁移三十万民众分两年迁入辽东,以塞边地。
PS:推荐票,请投推荐票,不要再犹豫了!
另外请大家观看正版,尊重作者的努力吧,谢谢!
第二卷 辽阔江天 第二十四章 经略朝鲜(1)
最近,李成桂不仅仅有点烦,而是相当的烦。北面那位对自己没有什么好感的王爷,最近春风得意,率军横扫辽东。辽东两万大军压在鸭绿江边,就是不调走。现在李朝只能动员五万大军长期驻扎在鸭绿江南岸,遥相对峙。
李成桂数次派使到辽东找辽王洽谈,但都被打了回头。而且自从去冬以来,李朝派往南京应天府的两拨使臣都被辽东军截下赶回;水路更甭想,辽东的水师以搜查女真人通商物资为由封锁了山东半岛沿海,那些怕死的大臣又不敢乘船绕到江浙沿海登陆。一年多以来,通往辽东外交通道几乎完全中断。
汉城的王宫之中,李成桂问道:“海西女真已经覆灭,辽东军有什么动向。”
大都督李岳:“回大王,据斥候回报,河对岸的辽东军总兵力不但没少还有所增多。定辽左卫、定辽前卫已经替换下去,但换上来了定辽后卫、海州卫、宁远卫、广宁左卫,加上原来就有的盖州卫、复州卫,兵力已经将近三万人。”
尚书令郑洞玄面色凝重,道:“多了足足一万人,难道辽王想趁大胜之余威一举侵入高丽半岛?”
李岳望着地图摇摇头道:“不像,首先,这些部队除了定辽后卫之外,没有一支参加过平定海西之役。其次辽东军以骑兵为精锐,而陈兵鸭绿江边的辽东军没有一支是骑兵部队;再者辽东军精锐地上五卫中没有一个在此。臣不相信,以这样的兵力和实力。辽王也敢跨过江来?”
李成桂缓缓点头,道:“李爱卿说的有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辽王对我们一逼再逼?”
李岳道:“也许是去年高丽商人与海西做生意真的激怒了辽
户部尚书崔镇哲微微一笑。道:“大都督只看到了表面,未看到实质。臣以为,辽王如此咄咄逼人,他是想在这里做文章。”崔镇哲手望地图下方一个地方重重一点。
李成桂欠身一看。正是耽罗岛,崔镇哲继续道:“王逆路朝,自去秋登陆耽罗以来,已经逐渐站稳脚跟,啸聚叛党近万人,今春釜山南道镇守使率军渡海清剿,铩羽而归。更助长了王逆地气焰。臣以为,王逆如此嚣张必定是辽王在背后支撑。否则他怎么可能失踪两年后,突然冒出,还拥有如此强大的水师力量。现在王逆在耽罗养马种地。联络各地前朝余孽,势力不容小窥。。1*6*K小说网更新最快。
大王,北方辽王不足为惧。一来对于我朝的地位问题,在大明朝中仍是两可之数。和我朝开战与打海西不同,没有大明天子的旨意,辽王胆子再大也不敢动手;而且辽东刚与女真大战一场。兵困马乏,不可能再发动大地战役。
真正为我朝心腹大患的却是王逆,现在离飓风季节还有两个月,大王应及早发兵一举剿灭王逆。到时候没有了内援,辽王自然无法东顾,望大王三思。”
李成桂听完这番分析,不住点头,又对李岳道:“李爱卿,你以为呢?”
李岳道:“崔尚书说得极是,辽王不可能过江,而王逆却时常过海骚扰南部,所以请大王发旨进剿王逆。”
李成桂又问尚书令郑洞玄:“郑爱卿,你看?”
郑洞玄眯缝着眼道:“大王,王逆不过癣股之疾,和大明朝的关系才是大事。我以全国之力制一隅,只要没有外力相助,耽罗迟早收复。只是辽王现驻辽东,如果他与王逆撑腰,那么我朝才永无宁日。不但可以源源不断资助王逆,等到辽东军修养过来,找个什么借口打过来也未可知。臣以为,与辽王的关系是我朝的兴衰所系,大王应早作打算。”
李成桂频频点头,郑洞玄才是真正的老狐狸,只有他才知道问题的关键,刚才无论崔镇哲还是李岳都把问题想得简单了。这个辽王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从去年夏天以来突然和李朝一百二十个不对付。只是怎样才能与辽王搞好关系呢?
郑洞玄看着李成桂嘉许的神情,继续说道:“大王,辽王对我朝的敌意,臣前思后想,突然想到,也许是因为我朝与燕王关系相近有关。据臣所知,在大明朝里,燕王与辽王因为易储的问题,势成水火。可能因为辽王知道我们与燕王有联系,才迁怒于我朝。
现在问题十分明显了,以往辽东无主,大明在北地势力最大地就是燕王。现在不同了,辽王在辽东治理得风调雨顺,最近又平定海西,成为朝廷大红人。或许我朝真该重新考虑一下,到底继续依附燕王还是与辽王改善关系。”
李岳本是李成桂的亲兵,李朝头号大将,对于腐儒们这种依附来依附去的软骨头向来不感冒,听到郑洞玄如此说,心中早就不爽了,接过话头道:“大王,辽王乳臭未干地小王爷而已,不过因为运气好打了几场胜仗。如今辽东军十万出头,而我朝带甲二十万,就算与辽东开战也不惧之。郑大人何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李成桂眼睛一瞪道:“你懂什么?就知道开战开战,如果我朝有力量与大明抗衡,何苦低三下四地巴结燕王?现在又何必被辽王逼得进退两难。郑爱卿讲的才是大道,只有取得大明地承认和保护,我朝方可保平安。”
李岳吓得连忙跪倒:“大王息怒。”
郑洞玄心中轻笑,一个武夫而已,不足与谋,但嘴上却道:“大王,大都督一片赤诚,洞玄佩服。只是我朝现在百废待举,不能轻易与辽王开战。大王可以一边调集兵马进剿王逆。一方面派出使臣往广宁向辽王称臣。”
李成桂道:“这个不难,只是燕王那边?”
郑洞玄道:“臣观辽王这两年在辽东所为,雄才大略非常人所能为也,他日此子定非池中之物。假如我朝与他作对。必定死无葬身之地,大王三思。”
李成桂颔首道:“郑爱卿所言极是。只是燕王也不是省油的灯,我朝只能周旋其中,两不得罪。李爱卿。本王下决心要扫平耽罗,你看如何布置?”
李岳道:“回大王,目前而言,驻扎在鸭绿江边地五万精锐不能动,京师重地地五万禁军也不能动;王逆万人不到,只要发两万大军即可剿平,只是王逆水师厉害,五艘巨舰无坚不摧,然这巨舰必定得到了辽王支持,此五舰不去。渡海攻略并无把握。”
李成桂越听脸越黑,五艘巨舰竟然就可阻挡讨逆大军,鼻子里哼了一声。崔镇哲看出李成桂不快。连忙接道:“大王,臣愿为使臣出使辽东。说服辽王放弃对王逆的支持。”李成桂缓缓地点头道:“好,你就替本王去一趟,务必说得辽王撤走水师。”两,好马一千匹,稻谷五万石!李成桂好大的手笔啊!看来他是要大规模剿灭王路朝了。”朱植拿着礼单边看边说。
杨荣道:“李成桂以户部尚书为使臣,打出如此厚重地礼单,恐怕大有与殿下修好之意。不知殿下是否接受这样的示好?”
朱植道:“好大的手笔,真是一个足以打动人的价码。勉仁你怎么看?”
杨荣道:“殿下说过,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都是以实力为后盾。李成桂见辽东强大了,自然想投靠,只是属下以为,他以往能投靠燕王,现在又能投靠咱们,日后说不定还会卖了殿下投靠别人。所以咱们不能轻易接受。”
朱植点头道:“嗯,勉仁说得很对,李成桂狼子贼心也。本王最瞧不起地就是这等有奶便是娘的主,不如就回了他?”
杨荣道:“殿下,如果就这么轻易地把他回了,便死了与我修好之心,或许对我方不利。”
朱植道:“此话怎讲。”
杨荣道:“原来李成桂与燕王交好,但也不是十分牢靠的关系。现在主动示好,显然是燕王无法对他提供保护。殿下你想,只有怎样辽东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前世朱植曾去过韩国,听韩国人说,除了本国人之外,所有外国人都不希望韩国统一。他灵机一动,道:“只有让高丽继续分裂,我们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杨荣笑道:“殿下高见。属下的看法与殿下相同。如果在高丽半岛上形成了李成桂消灭不了王路朝,王路朝消灭不了李成桂的局面,辽东才能获得其中最大的利益。一方面李成桂不敢得罪殿下,殿下可以借助这个要挟之彻底脱离燕王的势力,另外王路朝为殿下扶植起来的,自然还要拜服于殿下麾下。这样一来,殿下无后顾之忧矣。”
朱植嘿嘿一笑道:“好你个勉仁,如此计策也能想得出来,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回复李朝使臣?”
杨荣道:“一个字,拖,臣一方面可以与崔大人谈谈,透露一下殿下愿意接受李成桂输诚的意思,但另一方面在王路朝抵挡住李朝进攻之前不给对方准信。等到王路朝获胜之后才劝说李成桂把耽罗岛割让给辽东水师为锚地,条件就是由我们出面劝说王路朝放弃骚扰高丽海疆。实际上我们充当中间人的角色,让两方讲和。”
朱植道:“计策是好计策,只是李成桂也愿意?”
杨荣道:“只要王路朝再胜一阵,荣倒有八成把握说服李成桂,对于他来说,用一个小岛换回与殿下地交情,这笔买卖自然划算。”
第二卷 辽阔江天 第二十四章 经略朝鲜(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赵旭阳轻轻地念着王湾的诗句,心中的豪情随着波涛向四周荡漾出去。从秀才成为一名辽东水师的参谋,对于从小深受“齐家治国平天下”影响的儒生来说,要他抛弃重文轻武思想进入军队还相当不容易。
可是一个月前,当他那艘被海盗袭击的小船被辽东水师救下的时候,一切都悄悄地发生着转变。
那样的大舰,那么精良的杀人武器,沉重地敲击着他的心灵。一开始的时候,赵旭阳对水师还不是太在意。但在船上的几天,那名身材魁梧,持着一口不太流利汉语的金发碧眼提督和赵旭阳的交谈却彻底改变了他。
萨里尼的见识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天地之大,原来在海的尽头不是什么西牛贺州,却有着无数的国家,那里有着各种肤色的人,比如金发碧眼的和萨里尼一样的白人,有黑皮肤黑头发和昆仑奴一样的黑人,还有浑身包得严实的大食人。
那些海,那些事,那些人,从萨里尼嘴里说出来是那么令人神往。等舰队到达金州港的时候,赵旭阳已经完全被这位辽东水师副提督,大海一样的个人魅力所感染。立刻要加入水师,正好碰巧水师在招募参谋部和童子营。赵旭阳这样的知识分子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参谋。
此时此刻,崭新的辽东水师第二舰队缓缓驶出金州港。赵旭阳在艏楼上眺望远方,雄心万丈。征服大海地欲望在年轻人心中熊熊燃烧。
经过一年时间的经营,耗去辽东府库十二万两银子,三艘崭新的三千料的“岳”级战列舰集结成军。足足比朝代级大了二百吨,全舰可装备火炮三十六门。船上地人员达到二百六十八人。这样雄伟的巨舰却是赵旭阳以前想都想像不到的。
新级别的战列舰在设计上有了很大地改进,“岳”级战舰的艏楼比朝代级低了一丈,陆战队舱室藏到主甲板下。
在帆船时代,西洋帆船同样经历过这样的变化。占领上风位是帆船海战的不二法门。需要战船具有更灵活的转向。现在辽东水师这种改变在后世人看来,又是辽王的一个伟大发明,但历史总是这样容易产生误会。
降低艏楼的设计主要因为海寇的船通常比较小,艏楼太高影响了大舰的转向。因此萨里尼总结过往经验,设计降低了艏楼高度,从而让舰船更灵活。。(小说下载网。)。谁能料到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歪打正着,暗合历史潮流。
与“岳”级同时下水地还有六艘两千料的新式“名将”级巡洋舰,此舰身材瘦长,追求的是速度和灵活性。虽然只装备火炮二十门。但造价只有“岳”级地四成。从性价比来说“名将”级更适合装备目前的辽东水师,它利用速度和火力上地优势完全可以压制同等吨位的老式福船。
拥有大小九艘战船的第二舰队已经超过第一舰队成为辽东水师地精锐力量,所有水手官兵都是第一舰队的老兵。而且最新组成的水师参谋部和童子营都在各舰上落户。新一代的水师指挥者也将与新舰队一同成长。
第二舰队还是一支划时代的舰队,因为他拥有这个时代最强大最秘密的武器…………火炮。如果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前装滑镗炮。炮身长九尺(约合一米八),外径九寸四分(28厘米),内径三寸五分(10厘米)。纯铜制造,发射实心炮弹和开花榴弹。
火炮的许多重要部位以及基本形制都是由朱植画在草图上,然后由焦子龙督造的。朱植视察过,感觉基本上十分接近印象中的前装滑膛炮。
实心弹用以对付对方舰船,有效射程一千步;开花弹最大射程一千五百步,用以杀伤甲板上人员与对岸攻击。
在朱植看来,他们生产的前装滑膛炮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武器,但它同样是吞金的巨兽,一门火炮材料加人工总共耗费二百三十两银子,如果想让整支辽东水师全部装备,则需要四百余门,花费九万两白银。在支出了十二万两白银建设新舰队之后,辽东再也支付不起这个数目,现在只有第二舰队的三艘最新式的战列舰才得到装备。训练和战备还需要大量的炮弹,同样吞噬着辽东的府库。
不用吝啬鬼郭铭提出疑义,朱植已经有些受不了了,等到秋天最后一艘“岳”级下水之后,辽东水师将拥有十九艘两千料以上的战舰,洪武二十八年的海军预算全部耗尽,只有等到来年春天才再有新的龙骨摆上船台。
赵旭阳当然不知道这样一支威武雄壮的舰队耗费了十数万两白银,现在第二舰队正开始它第一次远航。已经在近海训练了两个月的水兵们逐渐熟悉新船性能,但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水手永远不能成为征服大海的勇士。
萨里尼正在后舱的船长室里仔细地看着海图,五天之前,辽东都司发来绝密军令,命令他率领第二舰队出航,目标耽罗岛,到那里与辽东水师第一舰队汇合,协助王路朝守卫该岛。军令中还有一条,不能让李朝军队知道辽东水师协助王路朝,就这条可让萨里尼伤透了脑筋。
王路朝最近有些急躁,因为汉城中的细作送来的谍报说,李成桂发三万大军,战舰百艘征伐耽罗,不日即将出征。虽然耽罗岛上已经聚集了各路反李人马近万人,但这些都是乌合之众。
王路朝的基本力量是原来父亲手下的亲卫、族人组成的一个千户,还有能够指望的就是辽王借给他的金州卫五百人马。其他的人马中以高丽南部最大的海寇金子木为主,他手下有大小船只二十余艘,有兵将三千;另外还有大小叛军、海寇数支。
虽然朱植给他派来了一支三十人的培训军官团,但那些高丽遗臣对这支小队伍的作用缺乏认识,非但不愿意接受训练,还有意怠慢。所以半年时间只有王路朝的亲卫按照辽东军的训练方法训练成军,再经过初战告捷,俨然已经有了些精锐的样子。其他人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