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坛救世主-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不会是自己这个学生选错了时间?应该选个冲突点大的时间段来写论文,否则平平淡淡写什么?
杨轩琮目光往下面移动了一下,然后看到张楚的名字。
“原来是这个家伙,他写这个做什么。”
作为本届新生中名气最大的,张楚这个名字在各个老师耳中都颇为熟悉,高考状元+畅销书作家,平时也没有缺勤什么的,印象都还不错。
不管这个学生有名气还是没名气,杨轩琮都得看下去才是,结果一看开头,他也忍不住乐了。
论文一开篇,张楚就自己承认了这一年的确很普通,四海升平。
“这孩子,自己也知道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平平淡淡的。我倒要看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1587连,在西欧历史上是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讨英国的前一年。而这一年,在朝廷上面发生了若干容易被历史学家忽视的事件。
这些事件表面上看起来末端小节,但实际上却是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好吧,既然选择了这一年,肯定有特殊性,到底有哪些事件呢?”
第275章 又惊又喜
明朝历史上如此平淡无奇的一年,这有什么值得专门写出来的呢?
张楚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很快就出现在杨轩琮眼前。
“这一年阳历的3月2日,燕京城内街道两边的冰雪尚未解冻。天气虽然不算哭喊,但树枝还没有发芽,不是户外互动的好季节。然而就在正午时分,大街上却熙熙攘攘的。原来是消息传来,皇帝陛下要举行午朝大典……”
开篇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清净的大街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大堆官员奔赴皇宫。
原来,有消息说万历皇帝要开会,所以大家拼命往皇宫赶,迟到了要扣工资的嘛。
结果大小官员们满头大汗的跑到端门,发现没有任何要开会的样子,负责点名的侍卫将军也不在!
显然,这是出了个乌龙,万历皇帝根本没有开会,所以大家拍拍屁股就回家了。
不过在接下来,万历皇帝很生气,竟然扣掉了全体官员的俸禄!
杨轩琮皱起了眉头,他承认这个小故事是挺有趣的,不过这文言文跟白话文交叉的写法真的不是在写或者其余文章吗?
这可是论文啊!
更何况,万历皇帝最出名的恐怕就是不上早朝几十年时间,这万历十五年的时候应该还是偶尔会召见这些大臣们的才对。
他可不认为张楚是个傻子,敢把这文章交上来就证明有一定的勇气,“难道他这是想说明朝的管理在万历年间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控制?毕竟连开午朝大典这种事情都组织不好。可惜这时候张居正应该已经不在了。”
不管怎么样,杨轩琮对张楚的这篇文章印象分其实已经不高,只不过他不愿意只看一截就评论,毕竟人家这论文打印了足足七八页,比前面看的文章都要多。
堂堂大明朝竟然连开会都能弄错?
这个庞大的机构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
杨轩琮原本还以为接下来张楚要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在万历皇帝身上,毕竟这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旷工皇帝,长期不开会,出现一次乌龙大概也很正常。
可是在张楚这文章的后续当中,这个猜测并没有出现!
张楚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明朝时候的礼仪,比如上朝时,万历佩戴缀有十二串珍珠的冕,像是带了一块瓦片,极不舒服,但这是必须的,因为这象征着皇权。
皇帝绝大部分经历,就这样用在维持礼仪的存在,剩下的一小部分经历,又要处理明朝官员无休止的争议。
接下来的内容倒是让杨轩琮颇为惊讶,因为张居正出现了。
这里也真正讨论了为什么万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尽管有着成为明君的雄心壮志,但在前期受制于张居正,后期面对更为庞大的官宦集团。
可以说,打倒了一个张居正,一百个张居正站了起来!
虽然这些内容都是在讲万历皇帝,但却以这个人物为中心,叙述明朝中期的政治,比如内阁组织、皇位继承、建皇陵、地方吏治;或者是讲诉漕运、赋税这样的经济情况。
杨轩琮不知不觉中将这几页打印纸给看完了,整个人真的是又惊又喜!
惊讶的是自己学生竟然有这种能力、这种野心、这种独特的视角来讲诉明朝的社会状况,着眼点相当广。
喜悦的是完成度看起来还挺高的,并没有停留在表面或者口头上,而真的是从这些方面说明中国封建社会的某些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导致明朝的灭亡!
“不过这应该只是一部分内容吧,似乎只讨论万历皇帝一个人有点薄弱,要是能联系到其余人身上就更好了。”
杨轩琮颇为遗憾的说着,他真的喜欢上了这别有一番风味的《万历十五年》。
这并不是史书的写法,也不是学术性著作,虽然后面的引用部分看起来参考资料很多,可这算是在专业与非专业之间找到了平衡!
像他这样的专业人士不会觉得里面的东西是胡说八道,因为都是有史可寻的。
而普通读者的话也不会觉得里面的文字太过于高深莫测或者枯燥乏味,在讲诉人物的时候,用一个个小故事来说明性格跟隐藏深意,相当适合大众阅读。
“后面要是还能写出同样质量的内容来,恐怕都能直接成书了!”
杨轩琮对《万历十五年》的期待非常非常高。
正当他还想再读一遍这内容的时候,敲门声突然响了起来。
“老杨,都下班时间了,你怎么还在这里?”一个苍老的声音在门外说道。
杨轩琮将老花眼镜取下来,他大笑道:“王牧你都还在,我怎么敢下班呢,快进来坐。”
这时候一个头发稀疏的老年人拧开把手走了进来,直接就坐在了杨轩琮对面。
王牧跟杨轩琮同事了快三十年,退休之后又都被返聘回来,现在他教的同样也是中国古代史这门课程。
“哟,你也在看这些论文啊?”王牧故作惊奇的询问道,“这些小家伙的学术水平还真是越来越低。”
杨轩琮赞同的说道:“还真是这样,我们读书那会儿对古代历史掌握得要多很多,现在他们查资料什么方便了那么多,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还真是一言难尽。”
王牧满是沟壑的脸上浮现出一个笑容来,“我已经把两个班的论文打分出来了,现在让助教小周在帮我登成绩呢。老伙计,你的进度看起来差了不少嘛。”
“我这边也快了。不过老王我给你说,我这班上有个孩子可了不得,你看看这篇文章,很有大家风范。”
“喔?什么文章,给我看看!”
王牧从衣兜里面把眼镜找出来,伸手将打印好的文章从桌上拿了起来,他定睛一看,直接笑了起来。
“老杨,这万历十五年有什么好写的?我可没有老糊涂,张居正是在万历十年死的,死后不过五年时间,明朝可是风平浪静得很!”
杨轩琮也不说破,挂着浅浅的笑意,说道:“这可是张楚那小子写的,后面的内容会让你惊讶的。”
显然王牧也听说过张楚的名字,他的好奇心的确被勾了起来,“就是你们班那个畅销书作家啊,他那本《少年派》还真是不错,好像写历史就差了点味道吧。”
“可别先发表评论,不然你会后悔的。”
第276章 这个作品不简单
王牧有些不信邪,历史这东西是需要大量沉淀跟积累的,并不是跟那些幻想一样有创意就足够。
它相当考验一个人的知识底蕴跟文学素养,现在王牧对燕京大学很多教授写的历史研究资料都看不上眼,更何况是一个学生写的!
面对杨轩琮的提醒,他并没有放在心中,只以为是在故意抬高这名学生。
带着种种好奇,王牧把目光放在了《万历十五年》身上。
明代的历史因为其扑朔迷离、跌宕起伏而被历史学家所关注,有关明代的史著可谓是多如繁星。
可眼前的作品却看起来相当另类,与其说是学术专业文章,倒不如说是历史,看起来相当有趣,跟死板的史书并不一样!
可是这趣味性并没有冲淡其中的史学价值,尽管里面的内容跟人们固有的观点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但看起来很有道理。
比如在文章中,疏于朝政的万历皇帝竟然是如此放弃励精图治的,独特的叙事方式、奇特的历史解释,让王牧这名历史学专家都大开眼界!
“好!怪不得你这老家伙藏着掖着不说,张楚他竟然能写出这种文章来。果然咱们学术界需要一点新鲜血液的刺激,这些年轻人的脑袋就是灵活!”
王牧拍着大腿猛夸起来,浑然忘记自己之前是多不看好这部作品。
杨轩琮一把将王牧手中的纸张抢过来,他笑着说道:“虽然这部分关于万历皇帝的讲解有些琐碎,但这种从细微末节入手,而又摆脱具体历史事件的束缚,这孩子的前程不可限量啊。”
“还怕我把这东西抢了不成?老杨,你可越活越回去。”王牧故作不满的说道,他这一遍只是初步略读而已,正打算好好再仔细瞧瞧。
“明说了,我就是怕你抢走。”
王牧挑了挑眉,语气忍不住提高道:“嘿我说,这论文赶紧复印一份给我吧,今晚要是不重新再看一边,恐怕我是睡不着的。”
杨轩琮这才放松下来,“等会儿我就给你复印。现在来说说他的文章吧,你觉得怎么样?”
这才是说正事儿的时候,王牧沉吟片刻,夸赞道:“我觉得以张楚的年纪,能写出这种有深度、有独特见解的作品已经相当令人惊艳了,恐怕我们的研究员们都不一定能写出这个水平的东西来。”
“不知道是不是受他作家身份的影响,这原本应该是学术作品,结果愣是被弄成这种像一样的历史作品来。可我觉得这个形式竟然还不错,有点看头,而且也会让不怎么精通历史的人看得下去!”
两名老教授凑在一起认真交谈起来,直接把一个学生的作品当成了学术著作在讨论。
不知不觉中,竟然到了华灯初上的时候,王牧跟杨轩琮都有点意犹未尽。
“这是根好苗子,希望别长歪了。”
……
杨轩琮兴奋的回到家里面,简单吃了点晚餐之后就把自己关到了书房中,他开始就张楚那文章后面的引用内容查看起来。
看看在明朝的历史当中,是否真的出现过作品里面的故事,这真实性必须要有保证。
两排书架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上面各种各样的书籍排列有序,杨轩琮找到所有明朝历史著作后,就认真翻阅起来!
“嗬,还真是没有什么漏洞啊。”
杨轩琮忍不住夸赞起来,那些故事还真不是野史里面的记载,的的确确在明史里面有,只不过叙述方式不一样。
张楚用自己风趣的文笔重新叙述了一下那些故事,让它们变得更加吸引人来。
即便是内容形式可能跟论文差距较大,不过杨轩琮还是给《万历十五年》打了个满分,谁让它的内容那么让人惊艳呢!
扣一分都有些心疼。
杨轩琮打完分之后,就登上了自己的QQ,别看他都已经六十多岁了,但网络聊天工具跟打字什么的都运用自如。
这会儿进入到他们那些历史爱好者的群里面时,杨轩琮发现自己的老友王牧正在群里帮忙宣扬着。
“说起作品来,你们是没不知道,老杨他们班上有个学生写了篇叫《万历十五年》的作品当期末论文,结果精彩得很。”
另外几个老朋友则是好奇的询问起来,“是吗?万历十五年有什么好写的?感觉平淡无奇,完全不值得写。”
“对对对,我也想说这个问题。”
“万历十五年,完全想不到能写什么东西来。”
王牧很是得意的说道:“我最开始也跟你们一样的想法,觉得这孩子是不是选错了时间,要是提前五年的话还差不多,那时候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初掌权的变动什么的。可他却把这个时间写出了花样来,特别精彩!”
在复旦大学担任历史系主任的梁辰逸没好气的说道:“老王,你可就别卖关子了,到底什么内容发上来看看。”
唐朝历史研究专家蔡田同样催促道:“可不就是,就算你夸出一朵花来,不让我们看看等于零。”
这个群里面人很多,都是以往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会议时候添加进来的,老一辈的专家教授、稍微年轻一点的学者、研究者都有。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工作单位,想要在现实世界聚集起来谈论事情显然不太现实,不过网络的发达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
他们对王牧的品味还是很认可的,也都知道王牧跟杨轩琮是在燕京大学任教,对于这样一个能征服两位专业人士的作品好奇万分!
一个又一个的看热闹的人涌现出来,纷纷催促着王牧。
“老王,你这可不耿直了。好东西藏着掖着,让我们来看看到底那作品怎么样吧!”
“可别是瞎吹,正好我在研究明朝的东西,快传上来看看!”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别装死。”
王牧这时候才慢慢回应道:“这不是我学生的作品,我没有权利上传过来给你们看啊。要看的话,就得去找老杨才行,那是他的学生。说起来这个学生你们也认识,最近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就是他,《鬼吹灯》的作者张楚,也写过《少年派》。”
既然都已经被提到了,杨轩琮也就发言说:“我等会儿就把那些内容扫描成图片传到群文件里面,你们看看再说。”
第277章 天纵奇才
胡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潜水党,他在这个历史研究大佬密布的群里面很少发言,毕竟身份差距有点明显,而且跟这些教授们也不怎么熟悉。
他作为燕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特聘教师,同时又在写历史,平时没少被这些老教授们批评。
三月份他那本《梦回盛唐》发布的时候,群里的议论声可不低,这些教授一页一页的翻阅着,稍微有点错误的地方都会被找出来。
那时候要是出来冒泡的话,得多尴尬啊!
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做窥屏党,这次当然也看到了之前其余人的对话。
上次胡炜大半夜在机场坐出租车回家的时候,就被张楚的《鬼吹灯》给吸引住了,托关系找来全文之后更是在自己的博客里面帮这部做宣传。
“他的鬼吹灯不是还没发行吗?怎么又跑来写历史作品?”
在这个群里面看到张楚的名字,的确出乎了胡炜的预料。
胡炜找到上传在群文件里面的PDF文件,上面赫然便是张楚的名字、院系、学号都有。
“万历十五年?感情这只是一个作业啊。”胡炜低声感叹起来,他的各种作品虽然是以唐朝为主,不过也知道大名鼎鼎的万历皇帝。
现在张楚一个普通的期末作业竟然就能让群里那几个专家大加称赞,说不感兴趣是假的!
一时间,天南地北的群成员们纷纷将文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面,准备看看王牧口中的好作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大学新生,通俗作家,不到20岁的小年轻,到底写的是什么东西。
区区两万多字的内容很快便被胡炜给看完了,这篇文章的深度让他大为惊讶!
这还是那个写灵异的人吗?
完全都联系不到一起才对。
作为历史教师兼作家,胡炜从张楚的这本明显还没完工的《万历十五年》中看到了对历史人物的人文关怀!
在张楚笔下的历史人物,没有简单的褒贬,而是在充分考证史料的基础上,还原了历史人物真实而复杂的任性。
胡炜看到了张楚用悲悯透彻的目光来描写数百年前的万历皇帝在封建制度的制约下进退维谷跟无可奈何。
一般史书都会记载这位皇帝的荒唐昏庸,胡炜之前看过的史书也都是在大书特书他的消极怠工、不上早朝几十年,加速了明朝政权的衰亡云云。
可张楚却从人性的角度,从体制与个人关系,对这个历史人物赋予了相当的理解和宽容。
命运的残酷,万历一生的悲剧和矛盾,是体制跟文化痼疾的必然结果!
“写得还真不赖,观点也很新奇。”
胡炜也被这几万字的内容稍微启发了一下,他最开始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巧合的书,要用万历十五年中发生的众多看似五关的事情,来共同描绘出一个未来,那就是明朝的衰落。
可这里面并没有巧合,而是必然。
种种迹象表明,明朝的败亡已经无可避免,而在万历年间,历史给了万历皇帝和他的朝臣们最后几个机会,如果抓住了最后的机会,虽不至于起死回生,但至少可以苟延残喘多几年。
胡炜遗憾的摇了摇头,“可惜了,真想看看后面的内容,要是后面的内容也这么好,几乎可以当成是学术作品发布了。估计销量要跟通俗作品持平,现在的年轻人还真是不可限量!”
跟胡炜的想法很类似,他们那个群里面,大家差不多都看完了PDF文件,几乎都被《万历十五年》给吸引住。
如果这是一个专门研究明史的研究员写出来的作品,那么这些专家们根本就不会有太多惊讶,最多只是觉得行文方式很新颖而已。
可现在王牧却告诉他们,这部作品的作者竟然只是个大学新生!
什么样的大学新生能厉害到这个地步?
简直就跟开挂了一眼!
“如果真的是张楚写的,那还真是了不起。”
“是啊,老杨快去问问有没有后续吧。”
“听你们说他之前还写过其余作品,我得去买来看一看。”
“老实讲,这本书唯一有什么漏洞的话,大概就是没写完吧!”
“天纵奇才啊,年纪轻轻就写出这些东西来。”
“老杨,这种好苗子必须要好好引导才行,可别让他误入歧途!”
杨轩琮看到这些老朋友们的夸赞之后,他脸上也浮现出一丝笑容来,毕竟是自己教的学生!
不过在看到了个别评论之后,杨轩琮也警醒起来,既然有能力搞学术,为什么要跑去写通俗呢?
老一辈的专家差不多都是这种想法,他们对钱财看得比较淡。
这会儿不断有人来询问后面到底还有没有内容,杨轩琮自己也不知道情况,他打字回答说道:“他交上来的内容就这么多,不知道后面有没有写。”
王牧这会儿异常积极,打字还不如手写板快,“老杨你可以旁敲侧击一下,问问张楚呗。”
其余人也都想看到《万历十五年》的后续内容,这会儿异口同声的劝说起来,就连胡炜也掺杂在其中!
“现在的年轻人只顾着赚钱可不行,搞历史研究可不能断代。”
“老杨,你的任务就是好好让他把心思沉下来,别跟人在网上吵吵闹闹的。说不定以后的历史研究,就要靠他扛大旗!”
“《万历十五年》还真不错,不过我觉得这应该是算一部作品吧?”
“其实也很正常,张楚从来都没写过学术方面的东西,眼下这种将学术跟通俗结合在一起的做法很新鲜。”
杨轩琮被说服了,他虽然是新时代的教授,不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想法一直都存在!
于是他就戴上了自己的老花眼镜,从群里面退出来,自己进入到燕京大学的教务系统里面。
在教务系统里面老师可以给学生登记各种成绩,也可以查看到这个学生的个人信息。
于是杨轩琮便找到了张楚的电话号码跟电子邮箱,夜里打电话估计不恰当,还是写封电子邮件比较好。
第278章 超乎想象的期待
出租房内,张楚这会儿把作业完成了,图书出版事情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东西,除开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周之外,他简直就是一身轻松。
《万历十五年》的第一部分既然都已经交上去,那具体能得多少分,能不能顺利通过杨教授的审阅都由不得他。
于是许久都没有游戏过的他终于打开了游戏,准备吃个大盘鸡,结果却被新出来的地图给绕得头晕眼花。
都说傻人有傻福,一直都在跑步的游戏角色最终竟然一杀吃鸡,运气好得不得了!
“今天真应该去买彩票才对。”
张楚自言自语的说道,韦文林几人也都不得不服气,技术虽然不行,可人家有运气啊。
可惜这让他有些头昏眼花,根本不想再玩一局,他担心自己再玩一局的话,估计得吐出来。
所以就从游戏里面退了出去,自己找到另外一个游戏开始玩起来。
鬼知道天天跟一群天之骄子学习是什么感觉,那太累了,总不能让自己这个高考状元挂科吧?
张楚自己不奢求能拿到奖学金,只奢求绩点能在中上游的位置!
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谁会没事儿去关注电子邮箱啊,尤其是学生党。
他们几乎没什么情况下会用上电子邮箱,除非是在申请各种学校时,一天到晚都在刷新邮箱等待回应。
反倒是杨轩琮将邮件发过去之后左等右等也不见回复,几乎都已经把鼠标右键都已经按了无数次,可惜张楚根本就没看到躺在自己邮箱里面的东西。
……
第二天上午,好不容易没课,张楚就带上自己的银行卡去商场买衣服。
他衣柜里面的衣服挺多的,不过没有那种比较正式、能公开参加活动的服装,大多数都是以休闲舒适为主。
现在还不到二十岁,当然没必要买那种正式的商务西装,他在导购的带领下买了一件跟白色很接近的灰色西装,还有一双板鞋。
板鞋加休闲西装的打扮对年轻而言很适合,尤其是张楚这种身材还不错,脸也帅气的小鲜肉。
“可别浪费我这么帅一身衣服,到时候总得让我上个台吧?”张楚自言自语的说道,今晚就是作家年会了。
正当他提着购物袋思考着是不是要买块手表的时候,电话突然来了。
陌生的号码,归属地是燕京,张楚没有怎么犹豫,管他是不是陌生人,先接了再说,万一有什么急事呢!
结果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而苍老的声音,“你好,请问是张楚同学吗?”
“杨教授?”
张楚有些惊讶,又有些庆幸,幸亏自己没拒接,不然指不定会弄出什么事情来。
“张楚同学你收到我昨晚发给你的电子邮件了吗?”杨轩琮最终还是拨打了电话号码,昨晚差点为了这件事情失眠,必须趁早弄清楚。
“不好意思杨教授,我昨晚没有看邮箱,不知道您找我有什么事情呢?是不是我那篇《万历十五年》出问题了?”
这个想法让他惴惴不安,专门让教授打电话过来,可别弄得最后还要补考,那脸简直就要丢到太平洋去。
不过杨轩琮接下来的话让他打消了跳海的冲动。
“没什么问题,你这一科成绩95分,主要是平时小组作业有点瑕疵。我打电话来主要是想问问,你那篇《万历十五年》有没有后续?”
张楚长舒一口气,他回答道:“有后续,只不过现在没有写出来而已。”
杨轩琮同样有些开心,“有后续就好,我建议你一定要慢慢写,严格把控质量。后面的内容如果能跟前文保持一样的质量,那成书的话,会让所有人都大为吃惊。你这本书拥有将学术界跟大众联系起来的魅力。”
这还没完,他换了口气之后接着说道:“《万历十五年》会超越你以往其余作品,它可能会是一部经典,前提是你后面的内容也都这么精彩。”
“谢谢夸奖,我会往这方面努力的!”张楚总算是知道了,杨教授竟然是专门打个电话过来夸奖、鼓励自己,看来那本书的魅力果然不小。
杨轩琮关切的说道:“很难想象你们年轻人能写出来这么好的作品,你有考虑过转修历史的想法吗?我可以帮你联系几名导师。”
挖墙脚来了,能写出这么好历史作品的人怎么能留在中文系呢,简直就是浪费人才!
不过张楚也有自己的考虑,自己几斤几两很清楚,能写出《万历十五年》来并不是因为在历史方面有多么深的见解跟研究,于是婉言谢绝说:“杨教授,我觉得中文系挺好的,我也就是对明朝历史比较感兴趣而已。”
听到张楚的回应之后,杨轩琮有些失望,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凭借这三言两语的功夫就把别人说动。
“中文系也挺好的,看得出来你这篇作品并不是真正的论文,而是有些偏向于通俗作品。现在这个阶段你就好好复习吧,等放寒假了再回去思考怎么写后续内容。”
这同样是张楚自己的打算,专门把元旦节之后的时间空出来,就是为了能让自己考出理想的成绩来。
反正现在又不着急出版作品,何必要写出来呢?
更何况《万历十五年》后面的内容也需要他耗费精力才行,先放在一边,等寒假到来之后再写出来。
……
杨轩琮挂掉电话之后,他叹息了一声,明明是一根好苗子,可是却没有抢过来。
中文系那边的系主任要是知道了,指不定会怎么想。
他进入到自己那个QQ群里面,里面那帮老伙计都在关切着最新进展。
“老杨,你电话打了吗?”
“张楚怎么说?”
“《万历十五年》有后续吗?”
“他什么时候能写完?”
不知不觉当中,群文件的那个PDF文件下载次数已经超过了120人,很多潜水员都悄悄看过了文章,只是没发言而已。
杨轩琮用手指颤颤巍巍的打字回答道:“电话打通了,张楚说有后续。我建议他在放寒假之后再花时间慢慢写出来。这种好作品需要仔细打磨才行,另外大家不要随便把这文件外传。”
第279章 靠脸吃饭
呆呆的站在镜子前,不用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也不用笨拙的系上红色领带的结,张楚只需要穿上一身帅气的西装就行。
年轻人不需要太过于装作成熟,不然看起来就很傻,什么年纪穿什么年纪的衣服。
如果不算上次“中国好文学”的颁奖礼,眼下的作家年会是他第一次跟这些顶级作家们坐在一起交流。
到时候都是些年纪比较大的人,没有话题聊的话应该会很尴尬才对。
于是张楚又检查了一下手机电量,100%,很好!
很多外地来的作家都会在组委会指定的酒店下榻,而后会有专门的车送他们去年会现场。
而燕京本地的作家基本上都是自己驱车而去,不过考虑到年会上面可能会喝酒,很多人都是直接打车或者让别人送。
张楚知道自己现在身份不一样了,要是打个滴滴快车过去肯定不像话,于是他奢侈了一把,选择了滴滴专车,贵了好几倍呢!
……
“今天是作家年会啊!不知道有哪些作家会参加。”
陶云飞坐在电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