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坛救世主-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确定好了什么时间上市吗?”
如果《挪威的森林》都不能征服东瀛的话,那怎么可能去征服全世界的读者以及评论家、文学家们?
“目前暂定2月14日那天发行,正好是青春爱情嘛。”
那是全世界都盛行的节日,情侣们会在那天互诉衷肠、表达爱意,同样也是商家们做各种活动的时间!
不仅仅是一大批爱情上市,同样也有些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特辑等等选在这一天播出。
张楚的这本书目前占据了天时,至于地利跟人和就还不确定。
作为单身狗,张楚一直都没有关注过这个虐狗的节日,现在被周康这么提及之后才发现已经是近在眼前了!
农历的大年初六就正好是情ren节,掰掰手指头算起来也不算远。
“既然预售状况挺好的,那么我们也不用再担心什么,大年初一收到这个消息挺好的。”
周康补充着说道“对方公司还想在春节假期之后邀请你去东瀛做个采访,帮忙推广一下那本书。”
“不去不去,那边太危险了!”
张楚上辈子看过了不少变态的东瀛综艺节目,自己虽然有个初级日语精通的能力,但在别人的地盘上,难保不会被整。
况且就现在的东瀛市场而言,还犯不着他专门跑过去宣传一趟!
他其余作品在欧美卖得那么红火,也没见他去现场推广几次。
“既然这样,那我就婉言谢绝吧。”周康其实也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因为这预售榜第一,并不代表说销售榜也能第一。
最近几周东瀛的图书市场都非常红火,排在第一的是电影《你的名字》同名版,目前几周已经卖出了超过120万册,大有连续夺冠的架势。
另外石原慎太郎执笔的《天才》来势汹汹,《便利店人生》等话题佳作也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结束跟周康的对话之后,张楚就将手机放回兜里面,自己从有些寒冷的庭院里回到屋内。
既然回老家了,那就得去拜访一些亲戚才行,张博文的车里面早就买好了各种烟酒跟保健品,可不能让别人戳他的脊梁骨!
“爸,问你个事情。你还在写书吗?”
张博文原本正在整理那些礼物,听到这个问题之后身体为之一僵,摇摇头说道“没有写了,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当作家那块料,还是去帮你们这些大作家卖书比较好!”
虽然他曾经在《岁月推理》上面发表了一篇名叫《基本演绎法》的,并且还成功卖给了美国超级电视台cbs。
但里面的女版华生以及让福尔摩斯来到现代的想法都是张楚提供的。
后来他在开书店的时候也曾经想要动笔继续写,但写出来的内容实在太差!
更何况有一个写作这么厉害的儿子当衬托,他就更不想把自己的东西拿出去给别人,因为差距实在太大。
别人都说是虎父无犬子,他们家现在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河蟹神兽肆虐,用东瀛替换一个大家都懂的国家~~
第809章 只是一个传说
春节过后的几天时间里面,张楚专心当起了宅男。
每天除了去健身房运动一下,就是出门去翰林轩书店瞧瞧自家的产业,并没有长期出去玩耍。
他目前已经把《人民的名义》存了大概三万字的内容,这样不管有什么突发状况或者间歇性不想码字都不用担心断更!
明明春节大家都在休息,可是他却像上足发条的马达,一刻不停歇码字,就为了能把更好的内容呈现出来。
三十万字的内容比较紧凑,几乎每一章都有剧情进展。
写起来也是很伤脑筋的。
张楚将这些存稿都设置好自动更新,然后就在评论区里面查看着书评。
现在《人民的名义》在上面已经有超过十万人收藏,在点击榜跟推荐榜上面都有不错的人气!
作为一部跟当下网文截然不同的题材,能吸引到这么多读者实在是幸运。
其实他的读者远不止十万这个数字,奈何他大部分读者都跟网络没有重叠,都在等着发实体书的那天。
“前腐后继,让人非常愤怒,明知道正义就在眼前,可是却没有勇气去批判!”
“楼上那个成语用得太好了!明知道贪污腐败是重罪,但那些贪官却依然扎进去。前一任被捕,后一任继续!太有才了!”
“挺现实的文章,有能力到底比不过有背景。那高小琴一看就不是省油的灯,居然还恶人先告状!”
“这好像跟装逼打脸的风格不大一样,原本不怎么喜欢,但看到丁义珍在美国日子不如狗的内容时总算舒畅了一回。”
“看这本书的体验是绝望中带着点希望,整个官场似乎都已经烂透了,但依然有一小撮人没有被腐蚀!”
“真牛逼,不知道的还以为张楚是个干部呢,细节很经典,堪称完美!”
“官场争斗好激烈,看得很爽快,可惜这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
“邪不压正,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
这些评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夸赞,当然也有质疑的。
因为里面的内容几乎都是虚构,所以也有人不买账!
“搞什么嘛,排名这么高,写得什么垃圾!”
“太假了。汉东省是哪里,京州市又是哪里?”
“这里面怎么每个人都是沾亲带故的啊,不是同学就是老师,不是校友就是发小,不是亲戚就是老领导。整个中国这么大,怎么搁这种城市里面,仿佛就他们几个人在玩过家家游戏!”
“额,一上来就是满级大号,这样有意思吗?”
“开头非常惊艳,关于赵德汉的描写很炸,可后面就开始写丁义珍逃跑了,简直想要吐血!”
喜欢的人挺喜欢的,不喜欢的人怎么看也都喜欢不上。
任何一本好书都是有争议的!
甚至争议会让这本书的存在感更强,而不至于是公认的好书,却没人看没人讨论。
张楚虽然有书评区的管理权,但他只是静静看着读者们发帖留言,并没有去做出任何回应。
文学作品这东西本来就是见仁见智,没有说谁读出来的东西更高级一些!
……
安弥靠在藤椅上玩手机,旁边则是他读初二的妹妹安雅正在做寒假作业。
都说长兄如父,安弥监督着妹妹的学业,让她不能有任何松懈。
很多人都以为在燕京考燕京大学很容易,但其实只是相对而言。
不管是哪个城市、哪个地区的人想要进顶级学府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现在安雅在人大附中那边读高一,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时候,她们的作业一点不少,寒假也都在上各种补习班。
如果真的跟国家提倡的那样减负,怎么可能领先一截呢?
安雅低着脑袋聚精会神看着眼前的英语试卷,以飞快的速度做完选择题之后就来到了阅读理解那边。
而这阅读理解的内容倒是让她忍不住惊呼起来!
“哥,我们这卷子上面印的题目居然是你朋友的诶!”
安弥将目光从手机上面抬起来,他只有一个朋友在写书。
“他哪部作品?”
“你自己看吧,好像评价还挺高的嘞。”
安雅跟安弥年纪相差并不大,天下其余兄妹关系普遍不好,可他们俩却经常在网上或者周末回家的时候交流交流。
身为张楚的朋友,安弥当然给家里人说了很多关于张楚的事情,因此安雅也记得这个名字。
将试卷拿过来,安弥定睛一看,这篇英语阅读理解题目大概是从美国某篇新闻上面节选的内容,里面就是在介绍张楚以及他的作品《少年派》!
【You may love to see tigers at the zoo。But hat if you had to stay ith one on a boat on the open sea for over 200 days ? Life of Pi,the novel from Chinese iter,Zhang Chu,tells an amazing story。】
你可能喜欢在动物园里面看到老虎。但是如果你必须和一只老虎在大海上面呆上两百多天会怎么样?中国作家张楚的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一个神奇而瑰丽的故事。
高中英语并不算太难,所以安弥阅读得非常快。
别看文章一大片一大片的,但其实读起来并不需要太久。
在这道阅读材料里面,详细介绍了一下《少年派》的背景以及剧情,然后就是大段大段对张楚的夸奖!
“哈哈哈,我得把这道题给拍下来,然后发给他瞧瞧。”
安弥英语水平很不错,文章后面的问题毫无难度可言。
什么派的父亲决定搬家去哪里,以及当他们航行在太平洋上面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事情,为什么派不得不下定决心去喂养这头老虎以及这部究竟讨论了什么。
“你什么时候请张楚哥哥来我们家做客呀?我想认识他很久了!”
安弥正在拍照的手忍不住抖了抖,画面直接糊掉。
作为哥哥,他很警惕的询问道:“你想认识他做什么?”
“不做什么啊,就想亲眼看看这种生活在新闻里面的名人到底什么样子。”安雅托着下巴说道,“我们班好些男同学都在看张楚哥哥的书,要是我能拿到一个自拍合影,一定会让他们惊讶死!”
“名人还不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没有多长出什么器官来。”
“反正很不一样就是了,而且张楚哥哥不光有才,还有颜值,而且还有钱!”
张楚的粉丝里面,高中生这个年龄段的读者并不少。
安雅班上就有好些同学在追《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漫画。
每期《灵动漫画》一上市,班里总会互相传阅。
安弥在脑袋里面想了想,回答道:“你要是开学的时候能在年级考进前五十,我就帮你问问张楚,看看他愿不愿意来我们家做客。”
“真的?”安雅兴奋的从椅子上面站起来,用手握住拳头,热血沸腾的说道:“不就是年级前五十吗?那有什么困难的!”
“好像还真挺难,你上学期一直都是在一百多名吧?”
人大附中可谓是天才云集,尽管很多人家庭条件非常优秀,可那些孩子学习依旧很刻苦认真,再加上名师辅导,一个个成绩都很好。
安雅常年在百名开外,如果高考依旧能保持这个名次,清华燕大应该都不算难事!
“别打击我士气啊,这个寒假我就不玩了,天天在家好好学习。”
说罢,安雅就睁大自己的双眼,充满期待的恳求道:“哥,你也在家好好辅导辅导我呗。”
不光自己要认真学习,给自己找个合适的老师也挺重要。
反正在家没事做,安弥爽快答应道:“没问题,辅导你这个高一学生还没问题。”
“那我就开始做题啦,做完题就把这个试卷剪下来放好。”安雅自言自语的说着,她还等着张楚上门拜访那天。
眼看着妹妹重新投入到题海之中,安弥也就稍微将身体往后移动了一些,然后将重新拍摄的照片传到了寝室那几个基友的》“哈哈哈,张楚老大你可是牛逼了,现在我妹妹做的英语卷子上面都有你的!”
原本张楚正在书店里面被老爸抓壮丁来签上百套签名书,现在听到手机消息震动之后立即偷懒起来。
“爸,我有新消息来,可能会是急事,等会儿再签名吧!”
说完张楚就迅速将签字笔扔下,拿着手机就跑到了书店的门外,恨不得离自家书店越远越好。
签一百套书可并不意味着是一百本,一套作品里面包含了他出版过的所有图书作品。
有些书是只有一本,但有些书却足足有六本。
谁让张博文跟楚岚下了死命令,他必须得在离开家之前多签些书。
开书店的人,谁不羡慕张博文?
拥有这么一个妖孽的儿子,根本用不着求爷爷拜奶奶去要签名。
那签名书简直就是要多少有多少。
对于翰林轩书店而言,张楚的签名书就像是镇店之宝!
不仅可以拿来进行销售,还能作为镇店之宝跟宣传利器。
张楚虽然经常出书,但签售会的举办次数却越来越少。
相应而言,市面上的签名书非常稀少,愿意拿出来流通的就更少了。
所以每次张楚回江城都会被塞一大堆书来签名,这些签名书可以让他的粉丝幸福得晕过去。
被安弥这条微信给拯救了,张楚坐在自家书店旁边的奶茶店里面吹空调暖气,然后被》
他打字说道:“你妹妹读几年级啊?竟然还在做这种阅读理解。”
“哇塞,小安弥你居然还有妹妹,这么大的事情怎么都不告诉我们一声?”孙瑞琪夸张的用语音说着,“你妹妹多大,漂亮吗?”
面对损友们的问题,安弥只回答了一个字,“滚!”
“我在犹豫要不要给安弥改个称呼,我暂时决定叫你大舅哥了。”杨凌也不是省油的灯,只不过一切都是在开玩笑而已。
安弥连续发了一大堆砍瓜切菜的表情包,这群禽兽居然偏离了话题!
“现在这本《少年派》好像在外网评价挺高的啊,评分都比你《达芬奇密码》要高出一截。”
其实这也并不是张楚的作品提一次登上中学生的试卷。
之前就有网咯上面的爆料,很多考试的题目都涉及有相关内容,甚至不光是英语阅读题,语文、数学、政治都出相关题目。
“评分这玩意儿不能完全信,反正《达芬奇密码》的读者评价都还挺不错的。”
杨凌在起哄完之后就上网搜索了一下安弥发来的这照片,他想要知道究竟是出自哪家媒体之手。
英语的阅读理解涵盖面很广,通常都是在英国、美国的报刊杂志上面去选择相关主题资料,然后自己再针对里面的细节设计相关问题跟答案。
“握草,这篇阅读理解的原文竟然是刊登在《时代》杂志美国版内页里面的!怎么就没有想过报道呢,张楚你居然上过了时代杂志!”
在杨凌心中,《时代》杂志美国版的分量非常重,而在这样要求严谨的杂志里面,竟然有这么大段大段的夸赞,实在超出想象!
孙瑞琪跟安弥看到了杨凌的话之后纷纷无言以对,只是发了一串“……”表示震惊。
“淡定淡定,这只不过是日常操作而已,不要惊奇,不要诧异,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个传说。”
其实依照张楚作品如今在海外的人气,上什么杂志都不算是破格!
当然,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时代杂志里面刊登的书评。
关于他,关于《少年派》或者《达芬奇密码》的文章很多,欧美主流媒体几乎都有报道过。
所以翰林文化传媒的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篇报道,不然的话肯定会动用宣传资源在国内帮张楚吹一吹,指不定就上热搜了!
哪里知道他的读者们尽管拥有追魂夺命催更大法,不过在其余方面却显得格外佛系。
这么值得大吹特吹的事情,网上一点风声都没有。
不知道这试卷的出题人究竟是从哪里找到了这篇关于《少年派》的文章!
“服了,这可是《时代》杂志,而且不是亚洲版,是美国版啊!!!”杨凌用那么多感叹号来表明自己激动的心情。
哪天要是张楚登上了这个杂志的封面或者年度风云人物的话,他也不会有任何一点惊讶,因为现在已经是越来越麻木,越来越习惯于张楚身上发生的那些事情!
第810章 大师的回应
当春节的脚步逐渐远去,当各个上班族都不得不动身前往公司的时候,假期就这样悄然结束。
但是对于学生党而言,他们的寒假余额还有挺多!
张楚是要等到元宵节过了之后才开学,但他现在不得不提前去燕京那边。
四合院的装修需要他过目,尤其是虚拟设计图纸更是要他拍板决定之后才能进行施工。
另外徐纪导演工作室那边也在抓紧时间,邀请了张楚参加首轮秘密看片会。
《霸王别姬》去年就已经拍摄完成了。
现在经过好几个月的精心剪辑、配乐、调色,徐纪打算邀请业内人士来看看粗剪版到底如何!
的特殊题材让它稍微有些敏感,讲诉国粹京剧,同样也在讲诉从民国末以来的社会动荡,而视线聚焦点却放在两个男人的爱恨情仇上面。
以小见大,以个人的微小来折射整个社会的变迁!
如果能拍好的话,那绝对能称得上是经典。
张楚将这部从地球上面带到了这里,并且交给徐纪进行导演,所以非常想要知道这故事究竟被改编成了什么样子。
是以他并没有在江城家里逗留太久,就在大年初九的晚上抵达了燕京。
年味尚存,整座城市伴随着上班族们的回归重新热闹起来。
“终于又回来了,不知道家里成了什么样!”
张楚并没有把抹茶带回来,那小家伙将跟着张博文、楚岚两人在元宵节的时候来燕京。
因为这俩人竟然一直都不知道他花了一亿多人民币买下四合院的事情,直到某一天周康上门拜年的时候跟张博文聊天说漏嘴了才知道。
花那么多钱买四合院究竟是什么感觉?
反正张博文觉得肉疼,但同时也觉得很爽快!
因为现在的四合院是越来越少,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如果不自己住的话,那买来当投资也挺好的。
所以他们夫妻俩才准备在元宵节的时候来看看张楚的四合院,看看花了那么大价钱的房子究竟有什么特殊。
好不容易回来,刘维在机场拍了一点张楚回京的素材之后也兴冲冲的回家去。
偌大的小区里面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房间亮着灯,远处的灯光依旧辉煌。
张楚简单将房间收拾了一下,剩下的东西只有明天让家政公司来清理,现在能睡一晚就行!
上辈子什么罪没受过,这辈子就算赚了很多钱,也不至于说瞬间养成富贵病。
旅途让他格外劳累,现在别说是码字了,就连玩游戏都不想移动鼠标。
窝在沙发里,眼睛无神的看着电视机上面《探索与发现》频道的节目,根本不知道在看什么。
……
地球另外一端的美国正迎来了黎明。
纽约冬天的雪在阳光照耀下开始融化,但街道上的行人一个个都穿得很厚,围巾大衣帽子,御寒装备一个也不少。
亚当将身上并不存在的雪花抖了抖,大厦里面的空调温度很高,让他差点就开始流汗。
“威尔逊先生,请跟我来。”
前台穿着女士西装的混血美女将亚当引到了电梯门口,叮嘱着说道:“贝先生已经在上面等你了。”
“谢谢。”亚当很有礼貌的露出微笑。
他对于这个传奇的建筑事务所非常好奇,但目前看起来似乎跟普通的美国公司没有太大的区别。
作为《今日美国》的记者,亚当这一次来就是为了采访贝津铭先生的两个儿子。
原本他的目标是采访贝津铭老先生的人,但人家已经一百来岁,目前已经谢绝了任何社会活动,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
贝氏建筑事务所就是由贝津铭的两个儿子在1992年创立的,目前负责设计了许多大项目。
贝津铭虽然取得了美国国籍,但实际上却是很传统的人,给三个儿子取名都很中国,分别叫定中、建中、礼中。
这三个儿子都子承父业,已经去世的长子贝定中是城市规划师,今天要采访的就是贝建中跟贝礼中。
亚当在心里面认真回顾了一下这两人复杂的全名,“Chien Chung(建中)、Li Chung(礼中),听起来挺有趣的。”
大概是由于这两人的名字太过于拗口,在熟悉他们的建筑圈内,这两个人的大名反而被提及得不多。
反倒是小时候父母对他们的昵称成为了广为人知的标签!
在美国乃至全球建筑设计圈内,你可以不知道Chien Chung是谁,但肯定会知道Didi(弟弟)和Sandi(三弟)是谁。
把昵称混成了大名,大概中国人听了外国人如何称呼这两位六七十岁老人的名字之后都会忍不住笑起来,完全是占这两位老人的便宜嘛!
全世界都称呼他们叫弟弟跟三弟。
既然要采访他们,亚当自然也是准备充分,所以才会专门去查这两个名字背后的故事。
亚当原本以为这两位建筑设计师都会是那种典型的中国人,可接触之后才发现哪怕他们谦逊、温和、有礼,但说话与思考的方式却是纯正的美国人,那口音比他这个祖辈五代都是美国人的美国人还要正宗!
“贝津铭先生已经过了一百岁生日,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如何?”
《今日美国》本来就是冲着贝津铭而来,就算贝建中跟贝礼中在建筑圈有不小名气,但距离他们老爸还差得很远。
面对亚当的这个问题,贝建中一点也不惊讶,这显然是个必问的问题。
“他的身体还好,不过毕竟是百岁老人了,即便还可以走路,但也走不了太多。我们每周都会去看望父亲,他的状态还好。”
话题放在贝津铭身上之后就很难再转移开来了,从儿子的角度看待父亲,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的父亲。
亚当结合当下的热点,追问道:“当初贝老先生在设计卢浮宫前那座玻璃金字塔的时候,你们也在设计团队里面吗?”
“没错,那时候我是设计施工协理合作人。亲眼看着那座金字塔从无到有,看着巴黎人们从厌恶到喜欢。”
贝建中很幽默的回应着,当初接下这个项目的确是压力很大。
当那时的总统拍板决定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之后,法国各个社会阶层都在进行抵制。
甚至在施工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自发在卢浮宫周边进行游行抗议,拒绝接受这个全新的建筑!
亚当眼睛微微发亮,果然没有找错人!
眼前这俩兄弟不仅仅是设计团队的一员,甚至还在现场参与了施工团队,想必会对接下来的问题更有回答权。
“最近有一部关于卢浮宫的很火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阅读过,里面关于玻璃金字塔的内容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
贝礼中明明已经是快七十的人了,但依旧有顽皮的一面,他回答道:“你说的应该是《达芬奇密码》吧?我很高兴看到这样一部,给它赋予了很多深层次的内容。”
“其实我孙子在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推荐给我们。但由于工作比较忙,一直到今年一月才正式看完。里面写的内容非常优秀,我就跟所有读者一样惊叹,原来还能用这种方式进行解读!”
“的确,那几座玻璃金字塔在里面被赋予了非常多的内涵,那你们在设计的时候考虑过这些吗?”亚当有预感,自己这篇报道或许会有不错的关注量。
贝建中看了自己弟弟一眼,然后摇摇头:“我们考虑过美学、光线、文化这些,但跟《达芬奇密码》里面的内容并不一样。金字塔朝上朝下并非是为了暗示圣杯或者剑刃,金字塔下面也没有隐藏传说中的圣杯。”
真相就是这样,将里面进行了夸张的虚构。
用信誓旦旦的话语将谎言说得好像是真事一般,让读者们难以分辨真假!
即便很多人知道那小小的金字塔下面不可能有一具尸体,但当他们去卢浮宫参观的时候,也不由自主的带着一股朝圣的心态。
“那你们觉得那部如何?”
“很不错的消遣读物。”
亚当这时候接着询问道:“最近网络上面有一个非常火红的请愿活动,那就是网友们很好奇玻璃金字塔的设计者,也就是您们的父亲贝津铭先生如何看待这部。贝老先生看过这部吗?”
贝礼中很笃定的回答道:“看过。”
“尽管我的父亲视力退化了不少,但他依然在坚持每天阅读。我记得有一次当我们周末回家聚餐吃饭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在坐在轮椅上面翻阅那本书。”
这个回答稍微出乎了亚当的预料,他还以为贝老先生估计都没听说过《达芬奇密码》,没想到竟然还看过!
“我父亲具体没有进行评价,而是把这本书给看完了。”
到底好还是不好?
这答案无从得知。
但玻璃金字塔的秘密一直到的最后才被揭晓,有耐心读到一本书的最后,多半都是被其吸引了!
亚当非常开心,接下来的问题虽然也在认真询问,但其实已经不算什么重要内容。
……
《今日美国》:【独家】贝津铭老先生看完《达芬奇密码》,其子大加夸赞。
在亚当回到纽约编辑部不久,他就将自己采访的内容撰写出来,然后发到了官网上面。
虽然里面有很多内容是在谈论中西方的教育,谈论贝建中两兄弟是如何收到父亲的影响而走上建筑设计师的道路,可放在最显眼位置的却是他们关于张楚那本的讨论!
除了建筑设计行业的人而言,没人关心这俩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
而关于贝津铭如何评价《达芬奇密码》却一直都是网络热点。
这从此前的请愿活动支持量就能看出端倪来!
所以当今日美国主管推特账号运营的工作人员简单用这个话题来概括专访内容之后,跟随推特链接跳转到官网看完整新闻的人非常多。
“贝先生竟然看完了?”
“我就知道金字塔下面没有抹大拉的尸体,一切都是张楚在杜撰。他太可恶了!”
“看完了这篇新闻之后,我发现更加喜欢《达芬奇密码》。”
“哪里有评价?这是假新闻!”
“很酷,一家人都是建筑设计师。”
“我还以为是真的,昨天跟很多人一起在卢浮宫内部的金字塔前进行了跪拜。”
网友们各抒己见,慢慢让这条新闻的点击阅读量增加。
虽然贝津铭没有直接接受采访,虽然他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但行动肯定要比语言更加有力度。
能去买一本来,并且将它看完,这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
有了《今日美国》的采访之后,其余很多媒体也都援引了这篇报道,将它转发到了自己的账号上面,从而也扩大了新闻的覆盖面,让更多人看到专访。
美国的主流媒体几乎都进行了相应的报道,包括了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顶级媒体。
这样铺天盖地的宣传,那些还不知情的读者们才惊讶的发现,原来有这样一部竟然得到了建筑设计师的认可!
当专访在外网传播开来的时候,国内的媒体也迅速把握到热度趋势,将这条新闻给简单翻译之后搬运回来。
当然,不同的媒体有自己的专门编辑进行翻译,也有媒体比较懒,直接百分百原文进行转发!
当国内网友们看到相关报道的时候,他们给贝津铭老先生以及张楚都送上了三十二个赞。
“我还以为除夕夜那天张楚的声明就算完了。结果外国的媒体居然跑去采访贝老的儿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