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大师_维果-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逸想了一下,确实是这个道理,又不是说看到东西就必须马上交换,随便拖几天就能知道个大概,而且,说不定鉴灵牌就能给出这篇文字的题目,这样一下就能知道大概的内容和价值。

    “都看完了?从这份目录来看,日本方面应该还是很有诚意的,要不,先跟他们接触一下,谈谈看?”

    “嗯!先谈谈,不过怎么谈,我们要先计划好了,他们有没有说过,我们可以一换几?”

    田泽川苦笑了一声,还一换几?看了这个目录,他觉得一换一都是赚了。

    “呵呵,田主任,你可不能这么想。要知道,汝之敝履,彼之珍宝,出发点不一样,东西的价值就不一样,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试试全部都吃下来!”

    “全部?不可能吧?竹简、黄金面具这些还好说,虽然是国宝,但具体价值很难界定,争一争可能还可以,但像瓷器、古画这些,基本上都有拍卖价格作为参考,不说那套瓷板画,就是那件乾隆年间的粉彩镂空转心瓶,恐怕没几千万都下不来……”

    “是吗?那您认为,小野道风的《吾庐》该值多少?”

    “再值钱也不过是一篇书法罢了,而且才几十个字,就算是考虑到要集齐《三体白氏诗》可能会有所溢价,其价值又能高到哪儿去?”

    “不,不一样,意义不一样,就像是你一看到这些东西,就恨不得倾家荡产也要把它们据为己有一样,我相信日本方面的这个心思,只会比我们更迫切,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让步,最少也要保证粉彩转心瓶、瓷板画、黄金面具、竹简,还有……。”

    李逸翻看了一下资料,指着那幅蓝瑛的《华岳秋高图》说道:

    “还有这件,至于那件景泰蓝,就当是个添头……”

    田泽川苦笑了一声,要这六件,似乎跟一步不让,全部都要也没什么太大区别。不过有这个信心就好,谈判的时候,就怕底线不确定,那样的话,随便被对方试探几次就有可能会溃不成军。

    “你确定就选这两个方案?”

    “嗯,反正不着急,先在全部都要上绷他一段时间!我觉得日本方面提供这个目录的时候应该也考虑过这种可能,而且他们如果很有底气的话,根本不会提供给我们这么多的选择,既然拿出来了,就要有收不回去的觉悟!”

    “好!你能下决心就好,说句实在话,我就怕你看上了其中的某样东西,最后为了保这样东西反而吃了大亏……nnd,这次就让他们尝尝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滋味!”

    李逸翻了个白眼,这都什么话啊,有这么说自己的吗?

    田泽川却没注意到自己的用词,还在激动的继续叨叨,

    “你是不知道,这些年我们为了回流,什么委屈没有受过?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和他们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我觉得,我们根本就不应该留什么退路,就是一口价,要么全换,要么不换,我相信,绷到最后赢的一定是我们!”

    李逸诧异的看了他一眼,看这家伙一开始的表现,好像是能换回来一两件就非常满足了,怎么这会儿居然比他还要激进?

    “唉,东西是你的,你要是都没下定决心,我说再多又有什么用?现在你给出了底线,那要是还不能让他们全军覆没,我这么多年还不白活了?”

    李逸恍然,原来,这家伙之前是在试探他的心意啊!

    “那……田主任,你觉得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和他们谈比较好?”

    “呵呵,不急,你先跑到展会上露个脸,让他们知道你回来了,他们自然会找你,然后你再借口有其他事情,先拖他们两天,最少也要等到国内把那几支竹简的译文弄出来再说。”

    “哦?你已经把照片都传回国内了?”

    “哈哈,是啊,再怎么说,准备工作要做周详不是?而且,我觉得谈判的时候用不着我们两个都上,你把这件事情委托给我就好,这样就算是谈崩了,也好有个转圜的余地……”

    “这样啊……”

    李逸摸着下巴点了点头,让田泽川去谈也好,一来他本来就不擅长这种谈判,之前跟约翰。卡鲁的谈判就吃了不小的亏,二来即便是交给田泽川去谈,他也不用担心会出什么意外,到时候让红尘或者谷枫也参与进去就是。

    只是田泽川的提议让他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既然他在谈判这方面并不擅长,而田泽川又是国家公务人员,不可能事事都有时间来帮他,那他为什么不自己找一个呢?

    “行,那就这样说定了,田主任,这次要是能谈成,除了这6件,剩下那4件你让我怎么处理我就怎么处理,哪怕是全部都捐给国家也无所谓。”

    李逸当然不会认为田泽川这么下力气的帮他纯粹是出于义务或者是一个华夏人的良知,那么当然也就不能让他白忙,反正剩下四件中,雍正青花碗、碟他的藏品中都有,清代画家汪镛,甚至包括扬州八怪之一高翔的作品也都不是什么珍品,就算捐了也没什么好心疼的。

    相反,跟田泽川这种人搞好关系,他剩下的那几幅世界名画如果要交换的话,应该还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建议,以他掌握的资讯,这个亏随便也就补回来了,真没必要在这种时候小气。

    “好小子,我果真没有看错你!”

    他对那几件藏品无所谓,田泽川可不一样,一开始,他以为最多也就能让李逸捐出来一件,没想到,这小子一捐就是4件,要知道,这4件虽然是这个目录里最不显眼的,可是放到市场上的话,最少也要价值300多万,这下,这个人情承的可是有点大了。

    “老弟,你其实用不着这么慷慨,雍正年间的青花还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就连高翔那幅画,应该也是一件珍品,这样吧,如果能谈的下来,你就把那件青花碗,还有那幅汪镛的作品捐出来就行,就这我都算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哦?田主任你实在是太客气了,那就先这么说着,反正有什么事情我们及时沟通……”

鉴灵牌 第六百四十二章 珠宝公司

    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田泽川起身告辞,李逸想了一下,拿起电话给白千叶打了过去。

    这几天,李逸仔细的考虑了一下珠宝公司的事情,无论是自己创办,还是收购一个小品牌,他都需要有人手才行。

    五叔那边的资源肯定是要利用起来,不过他那边更多的应该是在货源上,剩下的光明、郑树森甚至欧阳春他都会考虑把他们拉过来,但这几个都和他一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入行时间太短。

    白千叶不一样,白千叶虽然一直都只是守着潘家园的那个小店,但毕竟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各方面的资源都不是他们可以比拟的,更何况,他还想将他手里那篇《智证大师谥号敕书》收过来。

    如果没有藤森的开价,这件事情应该不难,估计也就是几块玻璃种的事情,可是藤森那家伙竟开出了10亿软妹币的天价,虽然是个人都知道那玩意肯定值不了那么多,但古董就是这样,哪怕只有一个买家认可,它也就能值那个价格。

    当然,如果他想要,和白千叶讲明白的话,凭他们两个的关系,白千叶绝对不会让他出那么高的价格。可是,越是这样越不能让他吃亏,更何况,如果没有白千叶,他也不可能得到鉴灵牌,那就更不可能会有现在的一切,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欠白千叶的更多!

    所以他准备这次开珠宝公司把白千叶也拉进来,把他的店面、存货还有那篇《智证大师谥号敕书》都折算成股份,让他也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来,就凭他手头上现有的那些材料,这个公司就一定不会亏本,这样也算是报答了他的恩情。

    电话接通,李逸把自己的想法简单的讲了一下,非常正常的,白千叶有些迟疑。

    不过李逸也没有多说,他相信,只要他回去,让他看到他手里的那些存货,就算是有再多的迟疑也一定会不翼而飞。他现在打这个电话,只不过是让他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另外再确定一下《智证大师谥号敕书》的事情,这件东西,可是比现在这篇《吾庐》珍贵多了,一定不能让藤森那家伙骗走了。

    搞定白千叶这边,李逸又给谭默轩打了一个,找谭默轩更多的是考虑到以后再有交换时可以让他帮忙谈判,甚至这次去俄罗斯就准备也让他一块赶过去。当然,以他的经验,在珠宝公司里应该也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至于郑树森这家伙,根本就不用事先打招呼,他要自立山头,他还能不过来帮忙?倒是欧阳春,可能还需要好好的沟通沟通,那家伙在梵克雅宝混的还不错,多半不是一个两个电话就拉的动的,他准备回国后找个时间面谈。

    经营人员这方面的准备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一步,就算是有不足,最后赖到王浩青身上,也能挖过来两个熟手,只是要想尽快的把公司开起来,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玉雕师的问题,这一点,就要靠师父胡志远了。

    “成名的玉雕师的话,不好请,而且成本也高,如果需要创牌子,打名气的话,你可以选择代加工的方式,这方面我能帮你。其他镯子之类的普通饰品,就没必要找名家了,我给你个电话,你回国后往粤省那边跑一圈,让他帮你找几个不错的年轻师傅,应该就能满足你的要求。”

    胡志远听了李逸的打算之后,很快就为他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这下,人员的问题基本上算是全部解决了。

    成立珠宝公司,货源、人员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渠道,只是这方面他也只有一个大概的模糊概念,至于行不行,还要和其他人再多商量商量,这些都不是现在就能决定的,一切都只能等到回国再说。

    将事情前后都想了一遍,李逸起身离开了酒店,他还要到双年展露个面,之后还要再联系一下罗果夫,一来是确定一下他们聚会的时间,二来,帕特那边也应该有回信了,虽然他之前不准备再在收购古董上画太多的钱,但董源的《秋日山景图》却不在此之列,更何况,他这次挪威之行,还收获了7800万美元的巨款,而这些钱,本来也就是准备全部都换成古董的。

    电话接通,罗果夫直接给了他一个地址,就是他那个准备开办画廊的朋友的地址,也是即将举办的古董商聚会的地址。

    罗果夫的朋友名叫阿道夫,是巴黎美术学院的一名教授,他准备开办的画廊并不在市区,而是在巴黎市郊的一个小镇,主要以欧洲当代画家的作品为主。当然,也会有一些古董油画出售,只是他自己并没有多少存货,更多的货源,还需要依靠罗果夫他们这样的古董商来提供。

    “我开办这个画廊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展示作品的地方,目前已经联系了我们学校和马赛公立美术学院的一部分研究生,接下来我准备再联系两个学校……”

    阿道夫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满头花白的乱发,一看就很有艺术家气质的老人,他的这个画廊开在一栋乡村别墅里,整个别墅的一层被分成了一大一小两个部分,左边较大的展厅用来展示销售学生作品,右边比较小的那个,才会有一些比较知名的画家的作品出售。

    只是现在画廊还没有布置好,学生作品那边,有几个年轻人正拿着一张图纸比比划划,应该是在商量布展的事情,小一点的房间里,四面墙上一共也就只挂上去了一幅作品,另外还有十几个镜框,都靠着墙斜放在角落里。

    简单的介绍里一下情况,算是和李逸认识之后,阿道夫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李逸盯着罗果夫看了一眼,这里什么都没有,这家伙把自己喊过来干什么?

    “喊你过来当然有好处,李,你知道吗?阿道夫这家伙手里,有一幅来自你们华夏的名画,绝对比帕特手里那幅要好,只是之前他一直都视若珍宝,想看一眼都难,但是这一次,我听说他有出手的意思。”

    “哦?什么画?”

    居然比董源的作品还要好?李逸一下就来了兴趣。

鉴灵牌 第六百四十三章 合作框架

    在李逸看来,无论是在华夏画史上的地位,还是真实的水平,历代画家中,能够和董源比肩的每代也不过才寥寥数人,那就更别说能够稳居其上的了。

    不过以上的考虑是综合考虑,如果单就孤立的某两幅作品来进行比较,应该还是能够分出高下的。只是这一点对于华夏的鉴定师、书画家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李逸也不认为这些老外能够有这个水平。

    所以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罗果夫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应该是习惯性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另一方面,则多半代表着帕特那边的谈判并不顺利,所以他想给他找一件替代品。

    “罗果夫,是不是帕特不同意我380万欧元的报价,所以你才会告诉我这幅画的消息?”

    罗果夫一愣,随即摇了摇头,

    “不,不,李,我想你是误会了,那件事情和这件完全没有关系,帕特告诉我,他会慎重考虑你的报价,并在三天内给出答复,我认为他接受报价的机会非常大。”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

    “荆浩,荆浩你知道吗?我查过一些相关资料,无论是所处的年代,还是在华夏书画史上的地位,荆浩都要比赵伯驹高出一个层次。而阿道夫所收藏的正是荆浩的一幅作品,所以我认为,他的这幅画比帕特那幅,应该是更有收藏价值才对。”

    荆浩?阿道夫居然收藏有荆浩的作品?

    李逸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如果这幅画是真迹,那么,不要说帕特他们将那幅《秋日山景图》误认为是赵伯驹的作品,就算他们知道那幅画是号称南派山水开山鼻祖董源的真迹,其价值只怕也要比这幅画稍逊一筹!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说荆浩就一定比董源厉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传世作品的数量。

    像是董源、王蒙、黄公望这些大家,流传至今的作品虽然稀少,但总有几幅真迹传世,可是荆浩,目前一共就只有两幅传世作品。

    而且,这两幅作品到现在都还一直存有争议,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无论是台北故宫收藏的《匡庐图》,还是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收藏的《雪景山水图》,都不是荆浩的真迹!

    当然,抛开这个因素,单就华夏画史上的地位来说,荆浩不但不逊色于董源,而且还应该稍稍的高于董源。因为他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法,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

    《笔记法》绝对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而且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更具理论价值,只是从这一点上看,荆浩就应该比董源成就更高,更何况,董源早期的山水画法也曾师法荆浩。

    “如果再能拿到一幅荆浩的真迹的话,这趟欧洲之行……”

    李逸感慨的摇了摇头,如果田泽川那边能够和日本方面谈妥,他这边再确定阿道夫收藏的确实是荆浩的真迹并囊入怀中,那么,他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这趟的欧洲之旅了。

    看了看李逸的脸色,罗果夫双手一摊,做出了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

    “李,就算是阿道夫准备出售这幅古画,但其价格很可能会是一个天价,所以我不得不遗憾的提醒你,事情应该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哈哈哈哈,没事,先不说那幅画是不是真迹还不知道,就算是他真的开出了一个天价,我想,我也应该有办法应付。”

    从罗果夫提供的这些信息判断,如果阿道夫收藏的那幅画确实是荆浩的真迹,那么,他的开价很可能不会低于黄庭坚的《砥柱铭》或者王蒙的《稚川移居图》,也就是在5000万欧元左右。

    不过,这个价格虽然吓人,但也不是不可以考虑,当然,他之所以这么底气十足,主要还是因为手上还握有三幅作品可以用来交换。

    李逸手上留存的三幅作品,单以价值论,应该是以提香。韦切利奥的《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最为珍贵。像是这种级别的古代油画,目前市场上根本就不可能出现,李逸相信,如果他只是求财的话,这幅画的价格很可能会超过3亿美金。

    而那幅英国著名水彩画画家保尔。桑德比的《古老的山毛榉树》,价值虽然不太好估计,但李逸相信,如果找对买家的话,其价格应该也会超过一亿美元。

    目前唯独让他无法界定的,是汉斯。霍夫曼那幅《对话》。这一次,如果阿道夫的开价真的和他猜测的差不多的话,他决定先将那幅画拿出来试试,就算是谈不成,起码也能知道一个大概的价格。

    看到李逸信心满满的样子,罗古夫耸了耸肩膀,反正能说的他都已经说了,接下来,应该是没他什么事了。

    “对了罗果夫,这次你们古董商的聚会一共有多少人?他们手上大概有多少华夏的古董?都有哪些是珍贵的国宝级或者一级文物?还有……”

    看到李逸机关枪般抛出了一长串问题,罗果夫哀嚎一声,用力的拍了一下脑门,

    “停,停,李逸先生,我只是一个希望你能够跑一趟俄罗斯,让我从你那里赚上一笔小钱的可怜的古董商人,你的这些问题……哦买嘎,你慢点问,我们慢慢来讨论好不好?”

    听到罗果夫的回答,李逸忽然灵机一动,问道:

    “罗果夫,你一年能赚多少钱?”

    “呃……刚才好像不是这个问题吧?”

    “不是,我是想说,如果我想请你做事的话,应该给你开多高的薪水才合适……”

    加上刚刚交换给约翰。卡鲁的那幅《呐喊》,到目前为止,李逸一共交换出去了四件欧洲的贵重古董。最开始的那件青铜时代,因为有马大神的帮忙,所以真正的做到了货比三家,虽然最后选择的迪恩是一个意外选项,但李逸觉得,就只有那次交换他占了比较大的先机。

    当然,其后的几次交换他也都很满意,但之所以这么顺利,原因却更多的归结于一些意外因素的出现,要说将那几幅名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他觉得,还远远没有达到那个程度。

    而田泽川的介入,再加上这几天他一直在考虑珠宝公司的事情,这些都让他意识到,如果他真想做好文物回流这件事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太现实的,他应该组建一个团队,哪怕这个团队的成员都不是全职为此服务,但效果也应该会比现在他一个人忙东忙西好上很多。

    这个团队的构成,应该有像田泽川、罗果夫这样手上拥有大量文物信息的人,也应该有谭默轩这样,在谈判方面有专长的人,甚至还应该有专业的法律、财务顾问,毕竟,以后他很可能会直接出钱购买大量的古董,也有可能会和各类博物馆进行交涉,这样,就有可能牵扯到不同国家的法律、税务等等方面的问题,甚至有时候还会牵涉到文物的来路等问题,他不能因为现在一直很顺利而忽略这些,否则,将来很有可能会吃一个大亏。

    和其他团队核心成员不同,负责提供信息的人员所承担的责任最少,相应的要求也最低,那么,既然可以接纳田泽川,那么,为什么不能试试接纳罗果夫呢?

    而且,因为罗果夫的身份,他在打听流失文物下落方面还有着田泽川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而他所要做的,只是为了这些信息支出一些小小的信息费,又何乐而不为呢?

    理顺了自己的思路,李逸给罗果夫解释了一下,罗果夫一听,大喜过望,一把就搂住了李逸的肩膀,

    “老板,我现在每年大概能赚500万美金左右,您如果能开到这个价码,我生意都不做了,天天跑出去给你打听信息去!”

    “去!以为我是冤大头啊?还500万美金,我看5万还差不多!”

    “哦买嘎,你这儿价砍的也太狠了,一下就少了100倍,实在是太黑心了……”

    “行了,现在有件正事要好好的谈一下,如果做得好,我们可以认真的谈一下你的报酬的问题,如果这件事都做砸了……”

    李逸一摊双手,率先走上了二楼,一旦想通,很多问题和思路都不受控制的浮现在他的脑海,他必须要整理一下,然后借着这次机会检验一下,如果可行的话,他准备就先从罗果夫开始,然后再找机会扩大这个搜集信息的队伍。

    刚刚介绍的时候,他就知道贵宾洽谈室设在二楼,走上来一看,果然是一个谈事情的好地方。

    动手为自己和罗果夫都倒了一杯咖啡,李逸找好纸笔,一边整理自己的思路,一边和罗果夫商量。

    “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个需要收集的文物信息的范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最简单的就是文物的年代,然后是文物的类型,至于文物的价值,这个对你有点难度,但如果年代和类型都限定好了的话,这些应该也都不是问题。”

    “文物当然是越古老越珍贵,但这个也不是绝对,所以就需要有其他的条件来进行限制。拿瓷器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朝代、器型、釉色、窑口等方面来确定它的珍贵程度,比如宋代五大名窑,还有康雍乾三代的精品瓷器,这些无论什么器型、釉色都应该在收集的范围之内。还有青铜器,仅是朝代一项就可以大概的看出其珍贵程度……”

    “至于收集这些信息的报酬,我们可以按照信息的数量,价值来界定,当然,我也可以给你一份固定的报酬,这个完全看你的选择。有时候,还需要你就某件东西进行初步的接触和谈判,我们也完全可以按照最后成交的金额来给你一定比例的提成……”

    “就拿这次帕特的那幅古画来说,如果最后能够成交,我完全可以按照行规支付你一定数额的介绍费。当然,如果你能在当前380万的价格上进一步压低价格,帮我节省的这一部分,我们还可以四六或者五五来分账,包括待会儿和阿道夫谈他那幅画,你都可以参与进来……”

    李逸越说越顺,能够想到的方面也越来越多,罗果夫则越听眼睛就越亮,李逸说的很多方面,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举手之劳,而现在这个举手之劳很可能会卖出一个大价钱,又怎能不高兴,不兴奋?

    “李,你需要的这些信息,很多我现在就能给你提供,就算是一时不知道的,我也能很快就拿到相关的信息,只是这个报酬的问题,有点不太好界定,就比如,这次我给你讲的阿道夫手里有荆浩的古画,并准备出售这条信息,其价值应该不能和我给你提供一件普通的清代瓷器相比,像这种情况,你应该怎样给我计算报酬?”

    “这个很简单,我们可以分阶段分情况来实施。比如,你给我提供的信息,我都按照一个基础的价格,10美元一条或者100美元一条这个待会儿可以慢慢讨论,然后,如果我看上这件东西,最后交易成功,那么,我再根据交易的金额追加一定比例的信息费。这些都可以慢慢商量……”

    罗果夫点了点头,

    “其实我觉得,基础的信息费也可以根据文物的价值来分档,比如100万美元以下的,10美元一条,100万到500万美元之间的,你应该支付给我100美元一条……”

    “这些都不是问题,都可以慢慢商量,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好好想想,还有什么可以纳入这个合作框架,为了能够切实的推行下去,我们需要哪些保障……”

    一时间,房间里安静了下来,两个人都开始开动脑筋,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试图去完善这个方案,以至于阿道夫走进来都没有察觉。

    “怎么了,在想什么事情这么专心?”

    “哦,亲爱的阿道夫,你忙完了?忙完了的话,能不能把那幅荆浩的画拿出来让李逸先生看一下?他可是个大主顾!”

    阿道夫笑着晃了晃手里拿着的画筒,从中取出了一幅绢本设色的古画,慢慢的摊开在了接待室里的桌子上。

    “咦?”

鉴灵牌 第六百四十四章 《秋山萧寺图》

    阿道夫拿出来的这幅画,名曰《秋山萧寺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的横轴山水,横轴长约2米,纵轴长度也超过了60厘米,这个尺幅,即便是在鸿篇巨制层出不穷的山水画中,也堪称巨制。

    历史上,以秋山、寺庙为主题进行创作的画作多不胜数,甚至以《秋山萧寺图》为名的就有多幅,其中最著名的两幅,一幅是元四家王蒙所作立轴,曾拍出过1。366亿的天价,另一幅则是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那幅宋代佚名之作,用笔苍劲,意境萧瑟,近北宋范宽一派画风。

    那两幅画李逸都看过相关的资料,不过这幅画却有点不太一样。这幅画的画面上,群山巍峨高耸,林木间疏有致,一派北国风光。具体画法则皴染兼有,其中,皴法多用小披麻皴,层次井然,山与树皆以秃笔细写,形如古篆隶,尤显苍古之气。

    整幅画结构严密、气势宏大,构图以“高远”和“平远”二法结合,而其深远、奥妙、飘逸也尽得其当,一看就是大家气象。

    “李成笔夺造化工,荆浩开图论千里。范宽石澜烟林深,枯木关仝极难比。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漂亮,这幅画确实非同一般,不过非要说是荆浩的作品,却是有些牵强了。”

    李逸将画仔细看了一遍,又检查了装裱和绢纸,才指着画作上方的题诗说道:

    “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据史书记载,这首诗确实是荆浩送给邺都青莲寺住持大愚和尚的和诗,而且也应该是题在一幅山水画卷上,我想你们应该就是根据这个才判断这是荆浩的作品。”

    “可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如果你们对华夏的文化历史有所研究的话,很容易就会发现,对于赠送友人的画作,不落款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相反,画家不但应该落款,还应该在画上说明是赠送给谁的,什么时间画的……”

    闻言,罗果夫和阿道夫不由同时一愣,以往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而帮他们鉴定的专家也没有指出这个问题,只是说从画作的年代,笔墨的运用以及画作的意境判断,这应该是荆浩的作品,可照李逸这么一说,这幅画的出处就又有了疑问,可偏偏上边的收藏钤印又极少……

    “另外,这幅画上有沈括的收藏钤印,说明沈括曾经收藏过这幅画,不过沈括生活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