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5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万峰也就没法在这里吃饭了。
没奈何万峰和杨正昆就到了另一个酒店要了四个菜一边吃一边聊。
在聊天期间万峰就把分布式数据库这个名词说了出来。
杨正昆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
万峰对数据库是白痴级别的,让他说的太明白也不现实。
不过结合刚才红缨酒店的状况,万峰现学现卖。
“杨工!太具体的解释我也说不清楚,我打个比喻吧,就以刚才梁红樱酒店的事情为例。假设梁红樱的酒店就是你做好的集中式的数据库,客人就是一个个数据,在平时客人流量少的时候,酒店的营业是正常的。但是在某一个时间段,比如今天五一结婚的多,梁红樱的酒店同时接了两个结婚的,你刚才也看到了,梁红樱那么精明强干的一个女人都懵比了,最后只好往隔壁的酒店分流。”
万峰停顿了一下:“杨工!你听懂我的意思了。”
杨正昆点头:“懂了,你的意思是集中式的数据库遇到这种信息拥堵的时候会出问题。”
“是的,虽然暂时出不了,那是因为咱们的讯息量还不够大,但随着网络的发展,这种数据库的弊端也会逐渐显露出来。还有一个就是它的容量,等我们的需要储存的讯息达到一定量级的时候,就会出现需要第二个数据库第三个乃至第一百个一千个这样的情况。咱们自己能做这倒没什么担心的,但是那些自己不能做数据库的企业是不是就要花钱去买?”
“是这么回事儿。”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另一种分布式数据库,还以梁红樱的酒店为例,就以她往另外两个酒店分流举例子,如果梁红樱分流的两个酒店也是她的,那是不是刚才那种让她一筹莫展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杨正昆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2253章 等待消息
杨正昆想了半天后试探着问:“万总!你的意思是我用几十个数据库组成一个网,不管一天来多少数据这些数据库都在同时的工作同时的处理这些数据,一个优点是不管你一次性来多少数据都不会出现拥堵现象,第二个是拥有足够大的空间,理论上可以储存无限的数据,就像一座可以容纳万物的天空一样。”
“来!杨工!干一个,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两人干了一杯啤酒后,杨正昆接着考虑。
“可是万总有一个问题呀,怎么解决这些数据库或者是计算机之间的平衡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其它的都等于零呀?就是说每天接受到的信息怎么才能均匀地发给各个独立又串联的数据库呢?其中一个终端出现问题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全网都的玩完。”
“嘿嘿!这个就是你们要解决的问题了,我又不是很懂,我要是能解决就去申请传利卖钱了。怎么样,有没有兴趣研究研究?”
杨正昆点燃一支烟:“这个东西可不好研究,研究起来可不是一年两年能够解决的。”
“我可以给你五到十年的时间,从现在开始给你充足的预算和你需要的人手,在二零一零年前能研究成功就行。”
“我得考虑考虑,看看自己是不是这块料。”
“没问题,你考虑好了给我答复。”
杨正昆当然是这块料了,上一世阿狸的阿狸云就是他研发出来,出现两年就打破了甲骨文连续九年对世界第一的垄断。
起源于七十年代的分布式数据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到今天也没人研究出来。
当然,现在掌握着集中式数据库技术的米国人也没必要去研究这个,人家处于垄断的阶层。
不管是甲骨文、IBM、维软,它们的主机稳定,一台动辄数百万米元。
存储空间不够,那就只能再买一台,二来卖硬件+技术服务费的模式可以随意宰割没有这项技术的外国企业,高额的利润和垄断的地位让他们没有动力浪费精力去研发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上。
不但没精力去研究,一旦有人研究成功了,它们说不定会把专利买去束之高阁。
这玩意如果真的出现可是要它们命的存在。
上一世,阿里云前脚宣布成功用于实践,甲骨文老总就气急败坏地宣布甲骨文退出华国市场,还说了些不三不四的话。
这是你退出的事儿吗?你特么是被赶出去的。
上一世,甲骨文被赶出华国市场就是杨正昆干的,这一世,这个任务还得交给他,而且还提前了十多年。
把创意交给杨正昆后,万峰的神经就开始变得紧致,因为那次震惊中外的炸弹时间就快要到来了。
夜莺被击落因为消息的封锁,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这事儿,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但是这个事件在北约在米国高层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隐形轰炸机,耗费了无数亿米元研究出的东西,在经历了几次局部战争从未有过被发现记录。
但是在塞威亚参加实战仅仅三天就被击落了,这对傲慢自大的米国人来说不啻一个沉重的打击。
生产夜莺的母公司当天股价断崖式下跌,瞬间就蒸发了几十个亿。
夜莺的被击落也让他们暴跳如雷。
原本以为可以要挟全世界的利器现在成了笑柄,他们焉有不气急败坏的。
于是,加大了轰炸塞威亚的力度,当然夜莺再也没敢出动过。
对于它们来说,一款自己认为多少年不会被发现的先进设备一出战就死了,他们再也没信心让它在出去丢人现眼了。
夜莺的残骸被塞威亚军方得到了。
的这边当然要弄点什么回去研究了,经过协商,塞威亚那边决定把夜莺的导航设备、带有隐型涂料的蒙皮、发动机喷口耐高温部件交给华国,和当初万峰告诉顾红忠的情节一样,这边确实要把这些东西藏到史馆里。
顾红忠力主要对这些东西进行全面检查才能进入史馆,甚至不惜和这边带队的人闹的脸红脖子粗。
带队的人的意思是把残骸弄回来随便研究,但顾红忠坚持要在残骸没进史馆前检查,并说出了担心残骸上有卫星定位系统。
带队的人无奈之下只要同意了顾红忠的请求。
顾红忠带着两个人到了塞威亚军方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花了整整半天的时间才从哪些残骸里找出了那些个可以自动发射坐标信号的部件。
塞威亚人在弄明白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以后,也是挺搞的。
他们把这些东西埋到了一个因战争被废弃的村子地下,让北约还浪费了五颗激光制导炸弹。
在顾红忠确信这些残骸上再没有报信装置后,于三月三十号黑夜,这些残骸被偷偷地运到了华国史馆。
这个过程其实也是非常曲折离奇的,战争一开始,塞威亚境内的反对派带路党们就十分的活跃。
这些残骸运进史馆也是破费了一些周折。
上一世在没有拆除这些卫星定位系统前,这些残骸一进入史馆米国人就知道了。
联邦军事委员会经过三天的磋商决定给某国点颜色看看。
于是,五月一日零晨一架B…2轰炸机携带四枚无弹头的钻地穿甲弹从米国本土起飞,执行了这个绝密计划。
这一世卫星定位已经被拆除,这一幕还会发生吗?
关键的五月七号到来了。
整整一天万峰都是心神不定的,因为没有消息他不知道顾红忠在塞威亚干了什么,就算他知道华国时间要比欧洲时间早六七个小时,七号这天早晨开始他都是心不在焉上。
他还现巴巴去买了一台收音机放在办公室里响了一天。
下班后回到家里他的这种状态让张璇发现了。
“病了?”
万峰摇头什么话也没说就趴在炕上。
张璇慌了,赶紧把栾凤喊了上来。
于是,栾凤一双冰凉的手就伸到万峰的衣服里试了试。
“不热呀!”
第2254章 超级计算机
万峰像轰苍蝇一样轰栾凤和张璇:“不是告诉你们我没事儿吗,就是有点困了,我趴一会儿做好饭叫我一声。”
“确定没事儿?”栾凤不信。
自己男人什么鸟样她和张璇最清楚了,这货从来都是精神十足,她们就没看见过他有没精打采的时候。
刚才张璇就是头一次看到万峰像斗败的公鸡一样才会慌的。
“有屁事儿呀,赶紧该干嘛干嘛去,再啰嗦拍屁股!”
这回好像正常了。
“那你看着孩子,我们下去做饭。”
两个女人跑下楼做饭去了。
万雨趴到万峰面前对着万峰贱兮兮的笑,看着万峰趴着,她也挨着万峰翻个身趴着。
但她是把嘴和鼻子都趴在床铺上。
万峰赶紧给她翻了过来,这小东西也不怕憋死。
万峰躺在床上把女儿举到头顶,逗得万雨嘎嘎的笑。
再有二十多天,小万雨就一岁了,该过生日了。
哎呀!要不要办个仪式?
儿子当初一周岁的时候是办过仪式的,女儿当然也得办了,否则张璇会骂他重男轻女的。
当然不会大操大办,就是自己家里人和亲戚朋友聚聚,也不收礼吃顿饭就完事儿。
打从吃完晚饭,栾凤和张璇就不停地给万峰提意见。
这货也不知犯了什么邪,打从电视里新闻联播一过就弄个收音机子里哇啦的响。
你要是听个歌曲也行,她们勉强还能接受,可这货专门听新闻,中央台的北辽台的渤海台的,这个烦人。
但是两个孩子可乐的够呛,某人身边一边一个地趴着听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听一阵笑一阵。
也不知道为什么笑。
某人见老婆们反对就把音量调小,一直听十点多钟。
第二天早晨一早醒来,某人依然拿着收音机一边锻炼一边听,还是主要听新闻。
其实他心里也很害怕听到关于史馆的消息,最理想的就是没有史馆的消息。
直到吃完早饭开车到公司上班,收音机里没出现关于史馆的只言片语,他的心才放下来。
华国时间五月八号早晨七点,在欧洲也就过了半夜十二点了,也进入五月八号了。
原本欧洲时间五月七号发生的炸馆事件这说明没有发生。
万峰知道顾红忠没有忘记自己的叮嘱他成功了。
于是,这一天某人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这让集团看到他的人都有点纳闷:老总今天吃错药了?怎么笑的和贱货似的。
人逢喜事精神爽,好消息也一个接着一个地来了。
程功在深圳打来了一个电话,从话机里万峰都听到了他满满的惊喜。
他告诉万峰他招到了一个叫河婷的女人,在芯片上非常的厉害有非常高的造诣。
万峰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名字他可是听过的,上一世华威海丝的领军人物,当时华威在芯片上的研发全是她领导的。
程功是从哪儿把她找出来的。
“留下!一定要留下,不惜任何代价。”
这就是万峰的话,当然要不惜任何代价,这种人才你到哪里去找?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第二个好消息来自尚海电子,米广南的笔记本电脑经过三年的研发,终于在五一上市了。
配备了晶东方产的十二寸的LCD屏,搭载专为笔记本电脑特制的华光三号最新升级版芯片,2G的华光内存,集成显卡内置麦克风,待机时间超过三个小时的锂离子电池,市场售价一万二千九百元。
这款笔记本电脑在市场上算不上顶尖产品,却配置也不会落后太多,性能上一点不比一年前的台式机差。
它最大的亮点是价钱绝对是最便宜冠军。
当时的笔记本电脑最便宜的也要一万五,最贵的三万多。
米广南总算是把它鼓捣出来了,它能不能赚钱万峰不是很在意,欣慰的是它总算造出来了。
这个缺口一旦被华光打开,接下来华光和理想的笔记本电脑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市面上。
这还不是惊喜,米广南还说出了一个让万峰差点惊掉下巴的消息。
“你是不是以为我这几年专门捣鼓笔记本电脑了?告诉你小子,我还做了一台超算。”
万峰倒吸了一口凉气,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这老小子竟然鼓捣出超算了?怎么弄出来的?哪来的钱?
超算可是好东西呀,很多领域都有需求,有它计算的速度就会成几十倍几百倍的增长,科研进度也就会大幅度的提前。
“哪来的钱?华光电子每年都是五六亿的科研经费,有些预算根本没用了,我就是用剩下的钱自作主张做超算了。”
做一个超算没有几亿元是下不来的,想不到米广南不声不响地就给他节约了上亿元。
“超算的名字我都起好了,叫沈腾。”
米广南一说沈腾万峰想起来了,华国可不是曾经有一个沈腾的超算系列吗,原来是理想搞出来的。
现在理想是他的,想不到这个超算品牌还是出来了。
不过上一世这个沈腾系列好像到了二零零八就停止了,再没有出过新的型号。
“米工!你这沈腾每秒有能演算多少次?”
“不多,现在是一百亿次吧。”
一百多亿次的超算,确实不多。但考虑到是在九九年,也算是凑合了,起码比没有强。
一九九七年,银河三每秒计算一百三十亿次;
而到了二零零年,银河就达到了每秒计算一万亿次。
一九九九年,曙光两千达到了每秒计算一千一百一十七亿次;
一九九九年,神威一每秒计算三千八百四十亿次。
而那时的沈腾还没出现,沈腾出现是二零零二年。
现在沈腾是出现了,但是性能离九七年的银河还有些差距。
“不过两年后我觉得能达到万亿次。”米广南说出了他的雄心壮志。
不过在万峰听来这是要钱。
“说吧!需要多少钱能实现这个目标?”
“三千万吧,我感觉够了,不够再说。”
三千万能做出万亿次演算的超级计算机吗?
“好,我马上让财会给您拨款。”
第2255章 让你们知道什么叫满嘴跑火车
在渤海香炉礁海边停靠了三年的那艘破烂的航母确实出现了变化。
似乎一夜之间,渤海人突然发现,那艘原来可以靠近到二十米的大船再也不允许接近了。
别说接近二十米,就是那座码头都不让靠近了,只可远观。
而且船的颜色也出现了变化,由由原来锈迹斑斑的颜色变成崭新的灰色。
不过除此之外,好像也再没有其它的变化了。
这只是表象,人们不知道的是,此时这条航母的肚子里,少说也有几百人在里面按部就班地作业。
除锈、喷漆安装部件梳理管线,一派繁忙的景象。
经过三年的图纸研究,华国人终于开始对这艘航母动手了。
他们不但研究明白了那几十吨的图纸,还把一些亢余的部分进行了改良,最显著的就是对舰岛的改变。
原来的舰岛被生生的切下去了有几十吨重。
军方的意思是把这艘航母改造续建好以后作为一艘训练舰来使用,为华国的航母舰队培养人才。
但是不管它将来是作为正式军舰还是训练舰都得有护航舰队的。
你一艘航母总不能光杆司令一样的跑出去转悠吧,那不成了人家的靶船了吗。
因此在这艘航母开始动工的时候,华国海军编队新型军舰也正式开始设计。
上一世的这个时期,华国海军正处在新建制造的困难时期,主要是因为动力问题。
那时军舰上的燃气轮机主要是购买米国LM2500燃气轮机。
但是从九六年诞生的瓦森纳协议开始生效后,这种燃气轮机就买不到了。
正因为此,上一世的这个时期,华国造出了大量的全柴动力的053H3型护卫舰。
这型护卫舰虽然经济实惠,勤务性能更好,出动也更加迅速且造价也低。
但是这一世你指望它护卫航母这就是扯了,速度它都跟不上。
再说它的吨位,两千吨级的吨位……
好在华国已经准备生产四千吨级的054了,但就算四千吨级的054也是分量不够。
在这种种不利因素下大概唯一的好消息是这一世的华国不缺少舰用动力了。
十年前万峰从间季米特里手里弄来的被他称为二百五的一百倍的那款UGT25000燃气轮机,经过华国军工十多年的研究改良,现在已经能生产出有自己特色的燃气轮机了,而且动力比原装货还澎湃,甚至超过了老米的LM2500。
这让华国军方有了造好军舰的底气。
当初万峰画的那些军舰样式在军方经过无数次的推演之后被采纳了,即将在渤海进行生产的054就是其中的一种。
本着制造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的原则,在这款军舰还没切割第一块钢板的时候,设计人员已经开始对054的改型进行设计。
于是这款军舰的外形设计着万峰被请到了渤海船厂,对于054改型的军舰提出自己的意见。
诸国雄为此还特意叮嘱询问万峰的人员,说这小子的脑回路不同于常人,他有时会想出平常人根本就想不出的东西。
要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别被气出病来。
这些专家们对诸国雄的建议嗤之以鼻,他们都是堂堂的军人,岂会被话气到。
可是,一和这个年轻人接触开始说起军舰的时候,这些设计人员傻眼了,他们真正理解了满嘴跑火车可以达到什么境界。
在雷达上,这货一张嘴就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扬言要装相控阵雷达。
我的老天呀!这货的胆子有多大呀!怕不是比驴胆子都大,连相控阵都感想,而且还是四面的?
负责记录的人愁眉苦脸地记下了相控阵雷达。
动力方面安装两台改造后的UGT25000燃气轮机,速度最低要达到三十二节。
这句话把这些专家说苦笑了,054改型将依然采用柴动力,四机双桨双舵的设计,最大航速27节。
显然把UGT25000燃气轮机用到这上面有点浪费。
两台UGT25000燃气轮机都可以驱动六千吨级别的军舰,用在四千吨级的054上显然不现实。
再说这UGT25000燃气轮机还处于严格保密之中,这货是怎么知道的?
专家里有知道的,悄悄告诉同僚,UGT25000燃气轮机就是这货用白酒服装已经乱七八糟的日用品从毛子手里换来的,而且连带图纸一起换回来的,否则咱们现在也不会有这样的动力系统。
有了这个原因,这些专家们也就能听下去万峰的吹牛比了。
“主炮要装130毫米的。”万峰语不惊人死不休,把他的嘴当成了130毫米的炮,又放了一炮。
这一炮把专家们震的不轻,装76毫米的主炮他们都觉得不小了,这位竟然要上130的,这还没研究成功呢。
副炮万峰认为最少也得有两具1130的,不能再少了。
不是有火力恐惧症吗,万峰认为这是病,得治!觉得还是一下子就治愈为好,这样不会留下后遗症。
这就更扯了,现在设计安装730的还老费劲呢。
“至于导弹方面的4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怎么也得有四组。”
就这条听着还像人说的话,但是四组明显又扯了。
“再就是得有垂直发射系统,就是安装不不了九十六单元的垂发,怎么也得有六十四单元的,不能再少了,最好还的冷热发射。”万峰一锤定音。
他这一锤定音不好,一位年岁稍微大点的专家白眼一翻就要昏过去,幸亏边上的勤务人员知道怎么回事儿,一片急救药片及时地塞进了专家的嘴里,总算没昏过去。
一位负责054改型的设计专家实在听不下去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上面会让他们来听一位非军事人员的胡言乱语。
“这位同志,你这发言臆想的成分太多,完全就是白日做梦,还六十四单元的垂发,我们现在还没有垂发技术呢!你看看你自己这都说的什么。”
驱逐舰都没有垂发,你竟然跟我们扯护卫舰上垂发。
该军官一巴掌把记录员记录的万峰刚才对这款054改型护卫舰的要求话的记录纸拍在桌子上。
万峰一点没生气,笑呵呵地拿起那张纸一边看一边摇头晃脑。
第2256章 无人机和摄像头
万峰一边摇头晃脑一边念叨:“四面相控阵雷达,四组4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两台UGT25000燃气轮机,130毫米的主炮,不低于两具1130副炮,不少于六十单元的垂发,再加上可以放直升机的机库。哎呀!按照这个配置做一艘护卫舰确实有点扯了,四千吨这样装不下呀!对了!你们这么看怎么样,不如再加两千吨改驱逐舰怎么样?你们别用这种眼光看着我好不好?我觉得这样一款驱逐舰放眼世界也算是一方豪强了。”
专家组的人面面相觑,他们的眼睛里有一种茅塞顿开的神情。
好像真的很有道理的样子。
专家组的组长发话了:“小万同志,你的意见听着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可是我们现在既没有相控阵技术垂发系统也不成熟,这怕是一年半年实现不了。”
“别急吗,我又没说现在就造,你们可以设想一下,五年后有没有可能造出来?五年不行十年呢?那个时候垂发系统成熟了,说不定相控阵我们也研发出来了,这样梦想不就实现了吗!”
专家组的组长认真地考虑了半天:“小万的建议很有可取之处,你的设想我们可以做储备,说不定到设计驱逐舰的时候,这些想法还真能用上。”
什么叫想法真能用上,将来的052D就是这样的,有差别也差不到哪里去。
不过他这么一提,说不定这款军舰将来就不叫052D了,说不定052B就实现了,这样可是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既然傅老这么说,那咱们的054改也可以借鉴呀,相控阵就别想了,安装垂发倒是可以考虑。不过六十四单元太扯了,054改的船体吨位根本不允许安装那么多单元,但是安装三十二单元未尝不可呀!”
专家们立刻凑到一起交头接耳去了,刚才满嘴跑火车的某人反而被凉在了一边。
万峰白日做梦的任务完成了,和这些专家告别后他可以自由活动了。
顾红忠已经回来了,现在在南嘴子继续倒腾他的无人机,万峰准备回去的时候顺路到南嘴子去看看他,和他聊聊塞威亚的风光风土人情什么的。
南嘴子这个探出海面的小半岛有一半以上的面积是属于南湾集团的,北部的一半整个西部和南部全是属于他们的,只有整个东面和小半个北面是属于当地人的。
双方以一道不高的山梁分界。
这个区域已经建起了一片十层楼房高度的住宅区,那些搬迁户全部被安置在这里。
北面和国道相交处正在建一座面积巨大的厂房,几乎占据了南湾集团所属区域整个北方一面的区域。
现在这座工厂的进度大概建设进行到了一半左右。
这座工厂将来是小车发动机变速箱生产基地和预备中的轿车生产基地。
轿车不能都在南湾生产吧,将来产业扩大到了一定规模,万峰是要有计划地往外分一分的。
当然首选渤海地区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吗。
在这个厂址的西面,靠近海边修了一条直达南部海边的公路。
因为这个小半岛的西面都是百米高的悬崖,这条公路就修在悬崖边上,坐在副驾位置的万峰从车窗里探出脑袋往悬崖下看去。
虽然路边有钢架护栏,但万峰一眼望去还是立刻血压升高,手脚发麻。
他是有恐高症的,而且还非常严重,三楼高度往下看都头晕。
某人赶紧把脑袋缩了回来,闭上眼睛。
一向不拘言笑的韩广家呵呵地笑着,那笑声怎么听着都显得幸灾乐祸。
不过这条路的景色倒是十分美丽的,一边是郁郁葱葱的山,一边是悬崖下蔚蓝的海。
把这条修建在悬崖边的公路称为风景路一点不言过其实。
从这个小半岛的北面入口到华光通讯大楼,大概两公里的距离。
万峰的车距离大楼还有大约二百米的距离时,一架四轴无人机就鬼鬼祟祟地出现在他乘坐的轿车顶端,不紧不慢地跟着他们。
韩广家和韩猛并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疑惑地把脑袋伸出车窗盯着上方的无人机,生怕这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玩意儿一个俯冲扎下来。
只有万峰不动声色。
这无人机已经和后世的大疆无人机没什么区别了,顾红忠在这么远的距离就发现了它们,难道还在无人机上安装了摄像系统?
待车到华光通讯的大楼前,无人机在嗖的一声,以匪夷所思的角度消失了。
当万峰从轿车里下来走向大门的时候,顾红忠已经从大楼里出来了。
但是那架无人机又飞回来了,在万峰等人的头上绕圈。
“小万!你来了!”
“顾工!从欧洲回来你也不回将威,我只好来看你了。”
“握草!你这话说的怎么像个怨妇一样。”
两人握手。
“顾工!这无人机我看性能不错呀,基本算是成功了呗。”
“还不太行,不过如果是民用的话现在推向市场倒是可以了。”
顾红忠的话万峰自然明白,这款无人机民用问题不大了,但如果军用还是有些问题的,最大概率就是抗干扰问题了。
“你在上面安装了摄像系统?不然怎么看到我们的?”
“我拆了一个日本相机的摄像机头改装了一下安装到无人机上,通过无线电传到电脑屏幕上,不过图像还不是太清晰,残影较大,看时间长了头晕。”
顾红忠这么一说万峰倒是想起一件事情。
“顾工!既然这样不如有时间是时候你研究研究摄像头呗?”
顾红忠疑惑:“研究摄像头?研究它干嘛?做照相机还是摄像机呀?”
“也算是照相机和摄像机了,你的无人机将来就有很多地方用的着,比如拍照了拍摄视频了,将来这些摄像头用到电脑监控上面等等。”
当然,这玩意儿用在熊猫聊天软件上果聊这事儿万峰没说。
“就这呀!太简单了,等我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就行。做出来没什么,但是像素什么的怕是不会太高。”
像素不高这不是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不了几年像素就会提升上来。
第2257章 扑街作者顾红忠
就是研发摄像头华光也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两年到三年前,具体哪一年万峰也记不清楚了。
应阿斯米对于成像技术的要求,万峰通过自己在德国的奇梦达公司收购了一个叫MSEI的公司的一个叫MaskTools的部门。
这个部门主要就是研究扫描和成像技术研究的。
而去年同样是应阿斯米的要求,奇梦达又完成了对一个叫SVG的小公司的收购,获得了投影掩罩瞄准技术、扫描技术。
这些东西虽然不是用来专门研究摄像头的,但一定会在摄像头的研究上发挥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