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那个以前嗜赌如命的哥哥能在洼后变成好人,她相信女儿嫁到洼后不会吃亏。
你看这就是软实力的体现。
在陈苍在他妹子面前吹嘘杨七郎如何如何的时候万峰则和陈苍的妹夫在谭家三队买羊。
这里有不少人家养山羊,过年出售以换取一些现金过年。
羊肉市场价八毛多钱,整只羊的收购价才三毛钱。
俗话说猪要吃老羊要吃嫩,公母倒是没什么太大的选择,只要是没下过崽的斤数不超过一百斤的山羊都凑合。
万峰挑了一只七十斤左右的青年羊,那户人家现场给万峰宰杀并给他收拾的干干净净。
寒冬腊月里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节。在冬季,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所以身体容易出现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良的情况。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这边羊收拾好了,那边陈苍和他妹子也谈得差不多。
他们没在顾巧玲家吃饭,而是回头在勇士公社饭店吃了顿饭。
亲事提好了,下一步就是男女双方见面了。
杨七郎和顾巧玲都见过好几次了,所以这一道手续就跃过直接进入下一道认门。
就是男的送给女方父母看看,女的送给男方家里看看。
认门完毕双方家里都没有意见就是定亲然后过彩礼最后结婚。
现在离过年也就半个多月了,这些程序根本就不可能走完,双方能认认门就不错了。
杨七郎得到成功的消息后高兴的手舞足蹈,仿佛受了刺激的狗尾巴草,一连几天走路都带着暴风,仿佛身上出现了力量的源泉,卖对联的记录屡创新高。
最多一天这货竟然骑着车子去了两趟沙岭农场,一个人卖出去五十多套对联。
顾巧玲再见到他时也不是无动于衷了,扭扭捏捏羞羞答答是自然不能少的,女人吗,不玩点这个哪能显出自己的娇羞。
两个人也会产生一些简短的对话。
每到这个时候,车间里人的耳朵都会像受惊的兔子一样立着,生怕漏了他们对话的每一个词汇。
于是,缝纫车间里也陡然增加了一个话题,顾巧玲就成了被打趣的主要对象,弄得她一天到晚脸都是红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冻的呢。
腊月十三十四十五是一摆遛三个集市日,这三个集市日万峰的对联又下去了一千六七百套,加上下屯子卖掉的套数,万峰的对联还有四千多套。
十八十九二十这三个集市一过,估计这点对联也就差不多了。
这期间张广垌又来了一次,他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隔一天就来,而是听了万峰的话隔了两天才来,即便这样这边也才生产出一百多件滑雪衫。
他说他头年还能再来一次,能卖多少就算多少了。
栾凤又不能把所有的人都转到制作滑雪衫,年前那方面都需要新衣服。
其实年前最赚钱的是做小孩衣服,但是栾凤这边根本就抽不出人手做,只能眼睁睁地扔掉了。
腊月十六,万峰又去了一趟县城,如果不出什么意外这应该是他头年最后一次去街里送货了。
除去给夏秋隆的衣服就是带去了一千只电子表和十台录音机了。
这次送货后他就不准备再出去了,待对联卖完就在家老老实实过年了。
作为批发商,过年总要给手下的分货商送点礼物什么的,主要是过年大家图个乐呵,来年继续加油干。
万峰就每人送了一套对联,在送出去的时候他自己都在骂自己抠逼,但脸上保持着真诚的笑容。
花小钱办大事是他一贯的宗旨。
腊月十六十七两天再加上十八十九二十这三个集市,不出万峰的所料,余下的四千副对联全部售罄。
总算是了了一份心思了。
明年如果他还在这里就不用再操这份心了,印刷厂明天就印刷了。
这些卖对联的人最多的手里有了三十多块,最少的也有二十几元,就连卖的最晚的诸平还赚了十五六元。
这些钱足够他们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年了。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早晨,家家户户门前都会燃放一两个鞭炮,然后把锅台角落里的灶王爷夫妇请下来,用一把火烧了,这就算是灶王上天。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他们两口子要在天上待一个礼拜左右,到大年三十新的灶王爷贴上他们才能回来。
八一年,这些以前被称为封建迷信的东西已经开始在辽南出现了,别说灶王爷在集市上万峰还看到出现卖宗谱的了。
四元钱一张,很不便宜。
小舅和姥爷也在商量要不要请宗谱。
这事儿万峰就不参与了,他是外孙没资格参谋人家这样的事情。
小年都过了,买鞭炮该提上日程了。
第0442章 冒充阿迪达斯和耐克
到腊月二十四,万峰手里的电子表已经批发的差不多了。
在腊月十六送到县城一千只后,张闲和张广普在东边地区又批发掉了五百多只,沈红军在黑礁又拿走了两百多只。
万峰这一次进货的三千五百块电子表手里就只剩下不到三百块了。
这批表是他以打劫般的形式从方宏球手里五元一块弄来的,到现在已经给他带来了两万五千多的利润,如果再把手里这三百只算进去,大约有两万九的收入。
栾凤的服装厂估计还有五六千元的收入,那么他现在的总资产在六万五千左右。
刚来的时候他制订的计划是第一年有一万,第二年达到五万的计划,这一年就实现了。
万峰正在沾沾自喜的时候,李太闲背着一个兜子来到了洼后。
“麻痹的,我从孤山背着这些玩意一直都到这里累死我了。”李太闲一进万峰姥爷家就抱怨。
万峰看看挂钟,才上午八点半,这货起得可真早。
万峰给李太闲倒了一碗热水,上了一支烟。
皮鞋是用自制的牛皮纸袋子装来的,连个纸壳盒都没有,一点没有档次的样子。
皮鞋一共四个样式,青年男女式和老年男女式,当然都是棉皮鞋。
这个时候只有脑袋进水的人才会穿单皮鞋。
青年男式自然是小舅的了,万峰不喜欢穿皮鞋因此皮鞋里没有他的,他过年就准备穿棉欤B,虽然不好看但是不冻脚。
女式的人就多了,小姨小舅母栾凤还有姥姥和栾凤她妈,当然也是分青年式和老年式。
你让姥姥和栾凤她妈穿那种半高跟的皮鞋根本就不可能。
老年男式的姥爷和栾长远外万峰还给张海带了一双,最后一双是奖励江敏的。
至于万峰未来的舅哥栾建设,本来万峰是要带他一双的,但一想他和栾凤的关系就算明了以后,这个舅哥连叫他到他家吃饭的次数都没有一回,也就拉倒了。
让他这么个大人物上杆子溜须他,想得美,他还有专利钱没给呢!
所以这最后一双鞋就给了江敏。
作为服装厂初创时期的元老,江敏有这个资格。
如果明年这些人一个不走,那么明年过年她们都有获得奖励的资格。
姥姥家的人自然是喜气洋洋的,那时候一双皮鞋四元到六元,这可不是一般农村人家能穿起的。
在农村能穿起皮鞋那都是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职工和教师之类的。
姥姥姥爷小舅小姨小舅母挨个试过之后,万峰背着剩下的鞋和李太闲来到栾凤家。
单独把栾凤和江敏叫到栾凤屋里。
女式的鞋是那种半高跟的高腰皮鞋,没有鞋带,脚后跟处有拉锁。
穿惯了平底鞋的栾凤拿出了自己最高兴的一面,可穿上鞋后脸就长长了,不敢走路了怕崴脚脖子。
“你这是不是故意调理我们俩呀,这后跟也太高了,这大雪地的谁敢走出去呀?还是穿回力鞋舒服,你应该给我们弄一双像回力鞋那样的鞋穿,要红色的。”
“今年就别指望了,我就是买一双回力鞋现染都来不及了,凑合着穿吧,这鞋可是五块一双的,很贵的。”
因为这些女鞋是高腰的,因此价钱上贵了一块。
江敏倒是没有一点反对的意思,通过表情可以看出她非常的满意。
不过栾凤的话却让万峰想起了一件事情。
依稀记得李太闲说过梨房有一个胶鞋厂因经营不善黄了。
这个年头能把胶鞋厂经营黄了,这是什么样的饭桶能做到的事情?
若是把胶鞋的样式稍微改变一下,换一些颜色是不是可以冒充阿迪达斯和耐克?
除了制鞋材料赶不上人家,在款式和花色上万峰觉得赶上它们完全没有问题。
反正国内现在也没几个人知道阿迪达斯和耐克是什么样。
要发展山寨是必须走的路。
万峰转身问等着收尾款的李太闲:“你们梨房的胶鞋厂以前是生产什么鞋的?”
李太闲茫然:“都黄了呀,你还问这个干什么?”
“随便问问。”
“就是生产蛙鞋的。”
蛙鞋就是一种黑色的胶鞋,就像北方人冬天手上戴的手闷子一样,外面留一个大拇指其余四个手指装在一起。
蛙鞋是留一个大拇脚指头在外面,就像青蛙的脚掌一样,因此当地百姓就叫它青蛙鞋。
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这是万峰一辈子看到过最难看的鞋。
这种鞋就是在农村都没有几个人穿,怪不得会黄了。
再说这些人这不都是死人吗,你把那个脚趾头去掉专门生产农田鞋也不至于倒闭呀。
万峰除了感叹那时的人头脑简单外就是替自己高兴,看来自己是个有大气运的人。
“李哥,你回去替我办一件事儿,替我把胶鞋厂里的设备买下来,它们都还完好吧?”
“现在应该还完好,毕竟黄的时间不长,还有人看着,再过段时间就不好说了。”
万峰点头:“你回去就给我办,如果这事情办成我给你一百元的酬劳。”
闻听有一百元的辛苦费,李太闲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了,拍着胸脯说:“这事儿你就交给我吧,放心保证给你办成。”
万峰把皮鞋的尾款交给李太闲,还额外给了他五块钱路费钱。
李太闲高高兴兴地去了。
栾凤盯着万峰眼珠子滴溜溜乱转:“你买那玩意干什么?蛙鞋现在都没几个人穿的。”
“当然有用了,没用我买回来看呀,要是留着看我不如天天看你得了,它又没有你好看。”
栾凤心花怒放,眼睛仿佛要滴出水了:“我好看吗?”
“好看,像雪中一点红色梅花一样好看。”
“哇——!”江敏在一旁听不下去了,做呕吐状。
“敏捷又有了?是谁的呀?”万峰很认真地问。
江敏抡起手里的皮鞋就要砸万峰的脑袋,想了想没舍得手里的鞋。
“你们两个又开始恶心人了,我回车间不看你们了。”
江敏跑车间里去了。
“你准备什么时候给她们放假呀?”
“二十七家家都开始扫灰做豆腐了,那就二十六上午吧。”
“等放假了把这段时间你的帐算给你。”
“我以为你要把我的钱贪污了呢,我老不好意思要你就老不好意思给。”万峰和栾凤开玩笑。
栾凤娇媚地白了万峰一眼:“我要回去干活了。”
“我也走,我也还有很多事儿。”
万峰手里还有一双皮鞋没送出去呢。
第0443章 三个女人要担心的事情
张海正窝在炕上,弄一张炕桌不知在画什么。
万峰进了他家把皮鞋往炕上一扔:“试试。”
张海疑惑地看着那个纸袋子:“啥玩意儿呀?”
万峰拎着纸袋的底来了一个底朝上,一双锃亮的皮鞋哗啦一声就掉了出来。
张海的眼睛立刻像萤火虫一样闪光:“给我的?这算是拉拢腐蚀干部呀?”
“你要不要?你不要我送给别人,净扯没用滴。”
“傻瓜才不要。”
张海拿起鞋往脚上一套:“哎呀大了点。”
卧槽,这货个子不矮,想不到脚可不大,四十三码的鞋竟然还大!
“多垫层棉垫穿一双厚袜子就合适了。”
“有道理。”
张海把皮鞋放在一边,然后把桌子上他画的图纸推到万峰面前。
“看看,提提意见。”
图画是用小学生画画的蜡笔画的,姹紫嫣红的很是醒目。
万峰看着张海的图画心里掠起一阵惊涛骇浪。
难道这是江湖上失传已久的毕加索抽风派画像?这货什么时候得到那老外真传的?
老毕如果地下有知看到张海的画作会不会气得活过来?
“告诉我你这都是画得什么?”
“这是我们洼后生产队将来发展的俯视图呀,这个圆圈是洼后小队的总面积,这条带波浪纹的是因呐河,这两条竖杠是东岭和西岭,这里是鱼塘,这里是将来的工业所在地,这是要建设的大棚和果园,这里是砖瓦厂……”
卧槽,这原来是洼后生产队发展规划的俯视图,万峰还以为这是一盘被虫子咬过的向日葵呢!
万峰这才看懂张海的宏伟蓝图。
“西岭将来是大棚和果园,南岭也可以这么考虑,可这东岭干点什么呢?它处在背阴头位置似乎干什么都不行呀。”
东岭就是万峰所说的小南山,因为在东头的位置来看东岭在东头的南面,而在沟里来看它就在东面了。
张海在为东岭犯愁。
东岭的西坡也就是栾凤家所在的这一面处于背阴头位置,不管夏天还是冬天,太阳照射到西坡通常都在八点以后,这种地方就是盖房子都没有人愿意来,这半坡就是种庄稼收成都不如其它地块。
栾凤家这才能为东岭唯一一户人家,栾长远当初出于什么原因以隔路种的心态把房子盖到这里,万峰也没整明白。
“既然没什么用处,不如种点普通树,将来再栽些花草,把东岭开发成一个小公园,当洼后人娱乐休闲的场所,你看怎么样?”
张海懵比:“当娱乐场所,这是不是有点扯了?”
农村需要娱乐场所吗?
“一点不扯,东岭这边将来开发成人们登上锻炼身体的场所,东岭和南岭汇合处和南岭将来全部盖上房子。”
张海又不懂了:“咱们是农民,天天干活哪里需要锻炼身体了,再说南岭那片荒坡我也准备种果树呢你盖那么多房子给谁住呀?”
“给谁住?张海舅,你要做好咱们将威将来会涌进上万人的准备,这么多人来了你都让他们住窝棚呀?”
洼后一旦闯出名堂有了各种工业,就会带来大批的流动人口,如果按照万峰的预料,不出十年将威的人口将扩大十倍百倍。
别说上万人口,说不定几万人都有可能涌进来,就是每天的流动人口都能有几千的可能。
那时候小队队部到栾凤家这一片靠近那条土路的区域将成为洼后的黄金之地。
那栋未竣工的大楼的南面部分将来就是洼后最豪华的大酒店。
不过这一切万峰不能详细地给张海解释,就是解释他也理解不了。
至于锻炼身体,以后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一个个大腹便便的不锻炼身体怎么能成。
到时候就东岭那点地盘如何够用,说不定将来南大山这边那个大山弯都要被开发成公园。
但那怕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张海认为万峰的话就是胡扯,就洼后这穷地方涌进上万人,别人信不信他不知道反正他是不信,就是从他一向言听计从的万峰嘴里说出来他也不信。
栾凤在腊月二十五这天的下午突然宣布放假了。
她给所有的人结清了这最后一个月的工钱,并且每人还发了过年的礼物包。
礼物包里的礼物包括一盒珍珠霜,护手霜、粉底霜,小镜子、外带一串精美的钥匙链,还有那种硬塑料的手链等。
都是一些女人喜欢的玩意。
然后万峰开拖拉机把她们送回家。
二嫚、兰芝、兴华和郝青坐在车头里,车斗里就剩下张闲一个人。
车到沙那头张闲和郝青下了车,万峰拐弯向东前往下孙家。
“三位姐姐,这几个月一共挣了多少钱呀?”
这三个女人在栾凤这里也干了三四个月了,现在每个月也都是三四十元的水平了。
“我们都差不多,一百五十元左右吧。”
“四个多月也不少了,这要是全年估计六七百没问题吧?”
“应该没问题,兰芝姐估计再过些日子一个月就能进五十了,我们两个可能慢点。”
“你们放假了,你们那些木头对象送没送点礼物给你们呀?”
那三个家伙万峰可是关照过的,过年千万送点什么,如果没有就给点钱,别让她们认为咱们洼后小伙都是木头。
三个女人不吱声了,都是你看我我看你的。
“你看看你们,都这份儿上还藏着掖着什么,我大姨姐说不定都到你们各自的家里去提过亲了。”
“二嫚先说,她是第一个和洼后人勾搭上的。”
二嫚立刻不干了:“干嘛我先说,你们俩先说。”
从她们的反应来看,姜文、江喜水和袁柱子都是送礼物了,只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而已。
“好了,你们不用说了,我知道了,现在说个重要的问题,你们各自的家里弄不好不一定同意的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同意了什么都好说,若是不同意你们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三个女人还真没考虑过。
“是呀,要是家里不同意怎么办?总不能夹包到人家去吧,那这辈子还能抬起头吗?”
夹包到男人家去就是指娘家不同意自己私自去男方家那种婚姻,有点类似于私奔。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期,这种婚姻是不受民间承认的,那怕你有了结婚证不管在男方还是自己娘家一方都算是伤风败俗,被人戳脊梁骨的。
万峰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出现。
第0444章 买鞭炮
把二嫚等人送到家后,万峰到沈红军家串了个门。
“你们得初四回家呗?”
辽南风俗,女婿不能见宗谱。
供养人家的宗谱一般都是三十那天挂上,晚上请年的时候祖宗就算是被请回家了,一直要供养到初三下午送年为止,因此女儿过年回娘家通常都是初四。
“我们初四回去,到时候你也过去呗,咱哥俩好好喝喝。”
“喝屁呀,我那点酒量就算了吧,到时候你和你老丈人去干杯吧。”
“他不也是你老丈人吗。”
“呵呵,我现在不算,起码五年内和老丈人干杯没我什么事儿,你们爷俩喝吧。”
平时万峰在栾凤家吃个饭那怕喝点酒也不算什么,但是过年那算是正式场合了,他这种没名没分的就不能上桌了。
“妹夫,你说我们回去拿点什么给爹妈好呢?”栾英在一边插嘴问。
“随便吧,拿什么都行,你们家里现在什么都不缺,你拿什么都不是稀罕。”
“往常年我们回家,爹妈可是很稀罕的。”
那是以前了,今年栾凤家过年的东西万峰一手都置办齐了,往年有的有了,往年没有的也有了,就连山羊他都送一半过去,栾英她们送几条鱼已经不是稀罕物了。
“都怪你,什么都弄回去了,我们再回去就不是稀罕物了。”栾英开玩笑地说。
“你们人回去就是你父母最稀罕的东西了。”
过年不就是图个人气热闹吗,什么也没热热闹闹的氛围好。
过年除了人气再能提振热闹气氛的就是鞭炮了,鞭炮不响就没有过年的气氛。
腊月二十六的早晨,万峰发动了拖拉机。
今天他违背了自己头年再不到街里的诺言,还要到县城置办最后一次年货,他今天要置办的年货就是鞭炮。
拖拉机的车头和车斗里坐了十多个人。
在车头里坐的是栾凤和江敏还有顾巧玲和陈文心,车斗里坐着小舅小舅母小姨蒋理以及张海梁万杨七郎陈苍等六七个人。
栾凤原计划是二十六上午放假的,在闻听万峰二十六上县城就在二十五把假放了,今天就跟着跑县城去凑热闹。
江敏今天就回家了,要一直到正月十五才能再到洼后来,万峰给她的任务是在这二十天里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顾巧玲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县城,这回趁着过年回家前也跟着到县城去开开洋荤,然后万峰再把她送回家。
车头里坐了太多女人是件让人痛苦的事情,这一路万峰就像坐在早晨空气清新的树林里一样,满耳朵都是早晨起来觅食鸟儿的叽喳声。
好不容易到了县城,待这些鸟儿下车这世界总算清净了。
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鞭炮,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他可是非常愿意放鞭炮的,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可是后来的青年人没有人爱放鞭炮这让他非常的郁闷,儿子对放鞭炮连看都不看,几乎不是窝在电脑前就是拿着手机瞎划拉,害得每年买的鞭炮都得他一人放。
幸亏他愿意放,不然过年连放鞭炮的人都没有。
买鞭炮就不能去百货商店了,就只能去土杂公司了。
女人们对买鞭炮的兴趣就不大了,所以她们去二百货,男人们去土杂。
反正都在这一带方圆二百米的范围内。
拖拉机就停在土杂公司的大门口,那时候也没有乱停车罚款什么的,爱停那儿停那儿,就是停在大道中央也没人管,反正小县城也没有几辆车走,况且今天都腊月二十六了,大街上除了万峰这台突突突突的拖拉机,一辆四个轱辘的车都没有。
买鞭炮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票据,这回万峰可以大张旗鼓地过一把瘾了。
可是到了柜台前一看大失所望,他就是想买可也的有东西买呀。
柜台里陈列的商品:小鞭,中鞭,二踢脚,钻天猴、魔术弹……
一眼就看全了。
“一百响的小鞭多少钱?”
“五分。”
“二百响的呢?”
“一毛。”
挺合理呀!三百响就一定是一毛五了。
“五百响的呢?”
“你到底买不买呀?”售货员还不耐烦了。
“我不打听好了怎么买?你这什么态度?”
“我态度怎么了?”售货员准备和万峰顶牛。
柜台里过来一个老售货员替换了那个欠扇的青年。
“一百响的……”万峰转着眼睛算计了半天。
“一百响的一百盘,二百响的五十盘,五百响二十盘,一千响的五十盘。”
老售货员刷刷地开票。
这些小鞭价值四十块钱。
小鞭买完自然就是中鞭了,中鞭就是这个时期最大的鞭了,二百多头一块钱一挂。
“再开四十挂中鞭,五分钱的二踢脚一捆,八分钱的二踢脚两捆,那魔术弹给我开四十捆。”
这些东西一共花了一百多块钱,再就没有东西买了。
唯一能算的上礼花的玩意就是那种放在地上一点丝丝拉拉的喷花了,而且品种还非常的单一才两个品种。
这要是有那大礼花该多好,那放着多爽。
也只能想想了。
没奈何这两个品种的小喷花一样又买了四十个,即便这样也没花上二百元。
剩下的也就是钻天猴,滴滴筋、转转,小火箭,都是唬小孩的玩意儿,连个麻雷子都没看见,这太没意思了。
后世有数不尽的烟花品种,为什么现在就没有呢?那怕有那种没有花光有响的开天雷也行呀。
自己弄火药做?
实在不行回家弄点火药装罐头瓶里放炮怎么样?那个应该十分的响。
对!就这么干!
可是转念一想,这算不算是闲得蛋疼呀?
万峰在这里没精打采的时候,诸平正忙的满头大汗痛并快乐着。
万峰就蹲在大门口看诸平和杨七郎一趟一趟往车里搬。
他们自己带着布兜子,小鞭都划拉到一个兜子里了,但是二踢脚和中鞭以及那些喷花就不能往兜子里划拉了,幸亏来时还带了两个纸壳箱子。
现在纸壳箱子都是金贵的东西。
“卧槽,你们家这是准备把鞭炮厂搬家去呀!”杨七郎和诸平抬着装了四十挂中鞭的箱子感慨。
这才哪儿到哪儿,这根本就没达到万峰的预算。
第0445章 你应该戴绿帽子
张海也买了一些中鞭,这是为砖瓦厂和队部以及未盖完的厂房预备的,钱当然是公家出了。
鞭炮买完,众人也进了二百货看看还有啥买的没有。
进了二百货,万峰转了一圈看到栾凤正围在文化组前叽叽喳喳的不知在干什么。
他来到了衣帽组准备买个新棉帽子。
新年新气象要从头开始吗。
选来选去他选了一顶平顶的蓝色帽子,其实他并不喜欢蓝色,但更讨厌绿色,两选一最后还是选择了蓝色。
新帽子还没等待热乎就见二十米远外的卖文化用品的地方呼啦围上了一圈人,似乎有人还在吵吵闹闹的。
然后就看到陈文心从人群里挤出来一路小跑地跑过来。
“不好了,凤姐被小偷掏包了。”
万峰正拿着帽子比划,闻言还愣了一下:“被掏包了?”
这个马大哈娘们连被掏包这样的事情都能发生在她身上。
“我看你们在文具用品那里待着,你们在那里买什么呀?”
“买小人书呀。”
“买小人书!”
哎呀我去,这个时候买小人书?这是什么脑袋呀!
不用问这一定是栾凤和陈文心的主意,也只有这两个货能出这样的主意。
万峰把帽子往脑袋上一扣:“过去看看。”
万峰来到人群外挤了进去,栾凤江敏顾巧玲围在一起正在大眼瞪小眼。
让万峰哭笑不得的是某女人手里还拿着一本翻开的小人书,另一只手还在翻兜。
“刚才还在这兜里,怎么一转眼就没有了。”
看到栾凤懵比的表情滑稽的样子万峰憋不住哈哈笑起来。
“你还笑,我钱都丢了你还笑。”栾凤看到万峰在笑火了。
四周看热闹的人也感觉奇怪,钱都丢了这少年为什么还笑?
“丢了多少钱?”
“一百多块呢!”
周围的人就更不理解了,丢了一百多块钱为什么还能笑出来?一百多块钱可不是小数。
“说说丢钱之前都有什么不正常的。”
过年时期,卖小人书这摊是人比较少的地方,除了一些小孩子外几乎没有大人光顾这里。
过年有几个人来买这玩意儿,就是卖年画的地方人都比这儿多。
“我想起来了,有两个青年从我们在那边买围巾时就跟着我们了。”
可以确定买围巾时就被盯住了。
万峰扫视了一圈周围,围了有几十号吃瓜群众,说不定小偷此时就变身吃瓜群众在看热闹呢。
万峰招手把杨七郎叫了过来,俯首在他耳边说了几句,然后杨七郎就匆匆地出去了。
顾巧玲紧张地看着离去的杨七郎又看着万峰。
“别紧张,我让他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