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游戏开发巨头-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些产量对比任天堂的库存量都有些杯水车薪,更何况他们日常的产量了。
在杰斯特的记忆里,在原本的历史上,nes从八五年开始,一直到**年世嘉md在北美上市之前,都是美国年度玩具销量冠军,平均每年的销售额足足有些接近一千万台。而自己的产能,即便是加上鸿海,大约也只能够达到这个数字的二分之一多一点,最多不会超过三分之二。
见到杰斯特没有说话,郭泰明还以为对方是不满意,所以,他继续解释道:“能够每个月都提供稳定的二十万台产量的代工企业,据我所知,就亚洲来说。可能还没有第二家。”
这个话杰斯特倒是信,现在专门做代工的企业还是很少的,一般做代工的都会有自己的品牌,只有在自己的品牌销量不好的时候。才会给一些大牌子做代工贴牌,平时还是以自己的牌子为主。
这也是杰斯特在日本找代工所面临的问题,虽然零零散散的日本代工每个月也有大约十几万的产量在,但是不稳定。而且签的是短期,而郭泰明的鸿海从一开始就看准了代工这个行业的前景,所以他不创立自己的产品。就是让其他想要找代工的企业对他们放心。
这也是郭泰明在一开始就独树一帜的地方。
最关键的是,还是鸿海胜在稳定,其他的那些小型的有自己产品的制造厂,只是在自己的产品卖不动的时候才做代工的生意,签一个短期的合约,做完之后再做自己的产品,这样一来产能就不会稳定,产能不稳定,总公司方面就没法根据产能做出合理的销售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一些规划。
就像是杰斯特在日本找的那些代工企业,最高的时候,所有的代工企业加起来可以达到三四十万台每月的产量,但实际上,这也只是理论上,现在能够维持在十几二十万台就是很不错的一个数字了。
“稳定吗?”在杰斯特的眼里,产量的稳定是比产能还重要的是参数。
听到这个问题,郭泰明先是沉吟了一下,他之前说的数字确实有水分,他所说的每月二十万台,两个月后三十万到五十万台倒不是吹牛,他的工厂目前确实拥有这样的能力,但是,这是在没有其他的代工合同的情况下的。
而且在郭泰明的眼里,火星娱乐,或者说是杰斯特在他眼里的地位排序,是没有康伯,惠普这些个人电脑厂商高的,虽然他也看好电子游戏产业可能会复兴,但这毕竟只是一个玩具,就算是再复兴,也跟电脑市场的未来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的。
也就是说他是不可能为了给杰斯特的产品增加产量,而给这些他好不容易才谈下来的个人电脑企业的生产任务延长生产周期的。
看到郭泰明的这个表情,杰斯特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确实,他也知道在短时间之内,电脑市场的潜力确实不是电子游戏能够相提并论的,但是个人电脑做到最后其实就是价格的比拼,因为一切配件的价格都是公开透明的,再想要戴尔那样随便加一块硬盘就能赚一千美刀的生意是不可能再出现的。
但问题是,pc的利润低跟代工企业是没有关系,他们又不卖pc,对他们来说,只需要生产就可以了,所以市场越大的行业,越受到代工企业的欢迎。
而游戏机,虽然利润大,但是市场小,零零散散的就那么一两个大厂生产,比如任天堂的fc/nes,一共才卖出了六千多万台,看着很多,其实平摊到年份里,也不过是一年几百万,最畅销的巅峰期一千万台的水准。
说实话,这种数量,是不可能让一家纯代工企业做大的,而pc市场就不一样了,把nes/fc的销量换成pc——六千万台pc,可能连未来几年的pc市场一年的销量不够。
对于一家代工企业来说,这之间的区别实在是太大了,虽然现在的火星娱乐年盈利在整个硅谷的新型科技公司里都算得上翘楚,但这对郭泰明这种一心一意干代工的人来说,是没什么意义的。
这也是杰斯特并不打算长久的经营他在大陆的那个生产基地的原因,就是因为只给自己生产,哪怕是街机,家用机,掌机,所有的生产基地都放在大陆,那也不可能做大,所以,在一开始,杰斯特就有了等过几年郭泰明来大陆投资建厂的时候,想要用自己在上沪的制造中心跟他合股的想法。
“李先生,实话实说的话,我不能够保证每个月都维持在二十万台上,只是最近我们其他的代工任务并不多,在最近的三到四个月内,可以达到这个产量。”郭泰明松开了眉毛,他也没说假话,算得上坦诚相见。
杰斯特心里已经决定了要签下鸿海的这笔订单,但是他也不想就这么快的把自己的决定透漏出去。
但他这次见郭泰明最主要的原因还不单单是代工,而是关于大陆投资的事情,原本杰斯特是打算等郭泰明亲自去大陆考察后再跟他联系谈这件事的,但现在既然见了面,再加上到了以后还不知道他有没有时间,索性一起谈了的好。
所以,杰斯特先避开代工的问题不回答,故意的将话题又转移回了在大陆投资建厂的方向:“郭先生,您在大陆投资建厂,有没有合资的意向呢?”
听到杰斯特的这个问题,郭泰明只是皱了皱眉毛。
“李先生也对代工这方面感兴趣?”只是过了一瞬,郭泰明皱着的眉毛很快就松弛了下来,他一边笑着一边说道,“我不反对合资,但前提是我要控股,投资者不能干涉我对企业的经营——当然财务监督权肯定是有的,怎么,李先生还有兴趣吗?”
这话说的半真不假,郭泰明手里的流动资金确实不多,想要扩大规模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小额的投资对他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他也没兴趣,而大额的投资,他又不想要在别人的资本进来之后影响到他的话语权,问题是,并没有多少投资者在投入了大笔资金之后不闻不问的。
所以,郭泰明索性直接说出他的条件让杰斯特知难而退,但他也不把话说死,如果杰斯特能够答应他的要求的话,合资也不是不可以。
没想到杰斯特出乎郭泰明预料的点了点头。
“很合理的条件,作为一个企业的创建者来说,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够对企业负责,然后看着他成长的,而作为一个投资者,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要从投资的企业里获得他想要的利润,他们对这些企业指手画脚有时候起反作用,但是心意却是好的,毕竟,谁也不想要自己的投资打水漂——但问题是,郭先生,您觉得您能够做得到让投资者得到他们想要的利润吗?”
听到杰斯特的这番话,郭泰明的脸上露出了意外的神色,他的眉毛挑了挑,原本因为熬夜而显得有些无神的眼睛突然露出一丝精明的神色,他对杰斯特的这个略显质问的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这么说,李先生是有这个意向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六章双赢
杰斯特没有否认的点了点头,他的回答很确切。
“我的确有合作的意向。”
这样的回答,倒是让郭泰明有些捉摸不定起来,按道理来说,他之前的这些条件,只要是有些想法的投资商都不可能同意,像是杰斯特这么连谈那些条件都不谈,直接说他又合作意向的,他从来没有见过,他难道就不怕自己真的拿着这笔投资另起炉灶?虽然有财务监督,但是对他这种人来说,有的是手段通过合法的手段躲开财务监督而转移资产。
而杰斯特能把自己的实业做这么大,自然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一直持续沉默了几分钟,这之间杰斯特只是简单的喝着茶,没有开口打扰郭泰明的思考。
而在郭泰明紧紧皱起来的额头松开的时候,他也从嘴里舒了口气,他看向杰斯特的那双充满了血丝的眼睛里充斥着一种异样的神色,杰斯特仔细的瞄了一眼,他看不出对方眼神里隐藏的深意。
郭泰明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嘴唇,他才开口说道。
“李先生,我个人的条件之前您也听到了,如果您能全盘接受的话,我个人是同意合作的,不过您能给出什么样的条件呢?”说着郭泰明也露出了一丝似笑非笑的神色。
“而且我听说李先生已经在大陆投资了一个规模非常庞大的制造中心,一期投资就高达两千万美元,总投资我从大陆那方面打探到的消息可能达到的一亿,甚至为了能够拿到您的这份投资,大陆方面给予了极为优厚的政策倾斜,我听到大陆政坛的朋友说,就连沪深二地的官员都大打出手,甚至还有部长级的高官做说客。”
杰斯特笑了笑。他听得出郭泰明话中的意思,不过他装出一幅不懂的样子,语气也变得疑惑:“郭先生是什么意思?难道我在大陆的这一个制造中心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么?”
“呵呵。”郭泰明笑了笑,他刚想要说些什么,不过这个时候,杰斯特之前定的餐是送了进来。
因为郭泰明跟杰斯特自己都是zg人,所以杰斯特索性找的这家是一家中餐馆,虽然星级不是太高,但是日本华人圈子里还有很有名气的,饭店的主人是山东人。祖父曾经是名震京城的鲁菜大师,这位鲁东大汉也得了他祖父的真传,在十年浩劫的时候逃到了香港,后来又辗转日本来开了这家餐馆。
说起来杰斯特的爷爷跟这位鲁菜餐馆的店主的祖父曾经有些交往,杰斯特真论起来甚至还要喊他一声师叔。
鲁菜讲究重油重酱,又号称北菜之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基本上所有的北方菜肴都有着鲁菜的影子。而且鲁菜的制作方法麻烦,极为耗时,选材昂贵,格调高雅。在以前一直被当做国宴用餐,在后世也被称作是跟粤菜最能摆的上场面的菜系,换句话说就是逼格够高,而且鲁菜里大菜的烹制方法很复杂。工序繁多,基本上不是家常菜能够制作的,而且烹饪者水平的不同。同一道菜的味道也相差很大。
说一个不被很多人知晓的例子,大名鼎鼎的京城烤鸭,就是鲁菜,记得烤鸭里面的小葱,甜面酱卷饼么,这就是典型的鲁菜风格。
第一道菜是鲁菜里面最具有标志性的海参,不过并不是传统的胶东海参,而是日本的北海道海参,这是在鲁菜里很常见的一种食材,一般胶东一代用这种食材的时候喜欢用葱烧的方式来处理,不过这样处理之后虽然兹兹入味,但是也不免口味很重,不适合日本人清淡的口味,所以在来日本开餐馆之后,这位有着师承的鲁菜师傅也做出了一番改良,选择了一种鲁菜里很少见的处理方式,用扒酿的方式烹饪的。
这样制作之后的海参,就没有了葱烧的重油味,而保留了海参的鲜味,同时鲜嫩滑爽、糯软清新,质地柔软滑润,鲜咸适口,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口味。
说实话,郭泰明并没有吃饭的胃口,虽然不时的传入他的鼻腔的香味也让他食指大动,但他还是克制着自己的**,他并不是一个能够安享口腹之欲的人,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场合,有着一些事他还想不明白的时候。
他填了杯茶,微微吹了一口热气,然后抿了一小口,说实话,身为一个祖籍建福的人来说,他对茶叶很有研究,茶是上等的武夷山毛尖,是他故乡的茶,虽然他自小生长的台湾,但是在自己父亲的熏陶下,自小也喜欢喝茶,不过年轻的时候贫苦,喝不起好茶,等事业有成了,他便尤其爱建福茶。
咽下了一小口带着清香的武夷山毛尖,郭泰明的思索也基本上结束,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对着同样没有动面前的海参一下的杰斯特说道:“我是觉得既然李先生都开始投资这一行了,又何必再来投资鄙人呢?根据您的这个投资规模,如果全部建成,将比我现在的工厂规模还大,我实在是想不到您要投资我到底想要干什么,还不如用这笔钱来继续扩大你的规模呢……还请李先生多见谅,我想不清楚的地方,就不会去冒险,因为我觉得,那会是陷阱。”
听完之后,杰斯特笑了下,他没有马上解释,而是拿起筷子,夹起了一块糯软的海参放进嘴里,略微咀嚼了一下,脸上露出了享受的表情,在将嘴里的食物咽下去之后,杰斯特才开口道:“郭先生您先尝尝这道菜吧,正宗的鲁菜国手烹制,而且经过了自己的改良,在其他地方是吃不到这个味道的。”
在郭泰明也吃下一个海参之后,杰斯特才解释起之前对方的疑问。
“其实郭先生的担忧我也是理解的,毕竟谁放着自己的同样的产业不去投资,而去投资一个比自己没有太大优势的同类企业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不过有一点郭先生可能理解错了,我投资上沪的那个制造中心只是为了解决我自己产品的产能问题,虽然我也看好代工电子产品在未来是一个不错的行业,但是我从事的行业已经很多了,而干这件事需要处理的琐事实在是太多,我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继续扩展了,所以我的想法并不想长久的做下去。”
杰斯特说的很真诚,语气坦然,眼睛都没眨一下。
听到杰斯特的这个说法,郭泰明却露出了一种很浓重的疑惑之色,他有些不愉,他的语气也变得不客气起来:“难道李先生是欺我郭某人没见过世面么?占地那么大的制造中心只是为了给你建造自己产品的生产中心?我想李先生不会不清楚要维持那么大面积的电子生产基地需要多么庞大的订单吧!”
本来吃鲁菜是应该上酒的,不过郭泰明因为是自己开车,来之前就咨询过了,他不喝酒,而杰斯特除非必要,基本上也滴酒不沾,所以两人都是以茶代酒。
杰斯特听到郭泰明的质问之后也喝了一口茶。
“郭先生,您不要动怒,先听我把话说完——您听过双赢么?”
“双赢?”听到从杰斯特的嘴里蹦出这两个略显陌生的字,郭泰明的神色一动,这个词虽然陌生,但并不难理解,顾名思义罢了,他自然知道双赢的意思,不过同类行业也能双赢?对杰斯特的这个说法,郭泰明的第一反应就是嗤之以鼻,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就你还想忽悠老子?
见到郭泰明的脸色阴沉了下来,似乎是有着随时准备发怒离开的迹象,杰斯特只好主动解释起来:“郭先生,做生意不是做金融,这不是零和游戏,不是胜者只有一个的游戏,而是可以有很多胜者的游戏,我所说的双赢,指的就是我用我在上沪的这片还没有完工的电子工业园加上一笔非常庞大的订单入股跟你一起合作电子产品的代工这个生意,至于您要求的你对公司的掌控,我不干涉公司的运行我都可以答应你。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公司的规模至少翻一倍跟跟之前别无二致话语权,我只需要拿到我需要的足够的分红,这就是我说的双赢。”
听到杰斯特的这番话,就算是见惯了大场面的郭泰明也抑制不住自己心情猛的站了起来,他的脸上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色,虽然他之前也想过杰斯特会说出这个条件,但是他也只是想一想而已,因为对方这么做,他实在是太占便宜了,要知道只是在上沪的那个惹他极为垂涎跟眼红的电子工业园,是被他当做最大的竞争对手跟假想敌来对待的。
因为在他的眼里,就像是他之前跟杰斯特说的那样,要维持如此规模的一个的电子工业园,只靠他自己公司的那么一点订单是根本不够的,现在刚刚开建一期工程还看不出什么来,甚至产能还很不足,但是在将来,必须要找其他的电子企业拿代工合同,否则的话,这么大的工业园停产闲置,每天的固定费用支出,都将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郭泰明就这么怔怔的看着杰斯特,一直到第二道菜,同样的一道鲁菜里的标志性大菜荷花鱼翅被服务员端上来的时候,他都没有在意。
“此话当真?”郭泰明的语气很干涩,他又重复了一边刚才杰斯特说的条件,“真的是能够保证我的话语权?”
杰斯特郑重的点了点头,语气斩钉截铁。
“当然,不过既然我在话语权上做出了让步,那么你也要在分红上做出让步,这才能体现出我们的双赢。”(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七章准备回美国
在郭泰明也有了合作意向之后,面对着满桌的美味佳肴,两人都没有了兴趣。
谈判的过程是激烈的,也是互相让步跟妥协的,虽然只是草谈,并不是正式的合约,但是俩人谁都不想要弱了气势,而且现在两人谈成的条件,基本上就是之后公司法务互相签合同的条文了。
在郭泰明看来,在分红方面他确实可以做出一定的让步,但是杰斯特相应的,他的投资也要打动他才行。
所以,他毫不客气的将之前的那番夸耀杰斯特在上沪投资的电子工业园的规模给直接缩水了一半——只是拿下了地皮,现在才不过刚刚完成一期工程,按这个投资来说,也只能够当做一千多万美元的投资。
对此杰斯特也没有什么异议,他原本在上沪圈地也根本就不是为了真的想要建一个这么大的工业园,如果不是浦东现在还没有列入开发计划,想要做到五通七平的难度太大,那杰斯特绝对会沿着黄浦江两岸直接圈下来。
不过现在的地段也不错,在将来也算上沪中心之内。
所以,面对着郭泰明的这个说法,杰斯特索性如此回复:“那既然郭先生不满意我对于我之前的这个投资的报价,那就按照您说的来,不过既然按照您说的来了,像是土地的所有权还是我的,但我可以将其长时间的租用,我的投资的核算就截止到一期工程为止,具体的报表上都有,数字我记不清了,但我用报表上的当投资金额没问题吧?”
对郭泰明来说,自然是没问题的,毕竟杰斯特的先期的建设足足给他减少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因为他能够正式的跟大陆方面谈完合作的事宜,也要在今年年底了。如果真的能够跟杰斯特合作的话,那么他就可以直接利用香港公司的身份进行,不需要等台湾方面的政策了。
不过在他听到杰斯特要下的dreambox的订单数量的时候,郭泰明还是差点吓得合不拢嘴,他甚至还重复的问了一边,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亦或者杰斯特说错了。
“四年四千万台!”
这是一个在郭泰明看来太过于玩笑的数字,他甚至都以为这是杰斯特再一次的欺辱他没有智商,因为在他的理解当中,现在的电子游戏市场能够恢复到雅达利时期就很不错了。雅达利的2600卖了那么多年,风靡欧美,也不过卖了不到两千万台,而这一次杰斯特却直接口出狂言,四年就要四千万台的量,这在他看来是不可理喻的。
面对着郭泰明的这种震惊,杰斯特倒是不慌忙不忙,他很是淡定的喝了口茶水,才说道。
“郭先生。我说到就一定会做到,而且我认为您还用旧眼光来看到一个新兴产业未免有些鄙薄了,雅达利曾经很伟大没错,但是他们已经死了。如果电子游戏的从业者只是想要将这个行业恢复到雅达利时期,那么这个梦想未免有些太微不足道了。”
杰斯特说的很诚恳,但是这种嘴炮还是没法说服郭泰明的,他认为杰斯特出的价格还不够。四千万台这种吹水的订单是无法打动他的,所以,他摇了摇头。眼神里依然是怀疑的神色。
对此杰斯特也毫无办法,虽然四千万台哪怕对于他这个熟悉未来电子游戏规模的人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小数字,甚至就算是任天堂都没有奢望过自己的fc/nes能够达到或者逼近四千万这个数字。
而杰斯特给自己规定的自己的dreambox主机作为主推产品的生命线就是四年,他在公司里确定的开发计划也是以四年为一个时间线进行的,在杰斯特了解的后世的游戏产业当中,一台游戏主机的黄金生命线大约也只是四年到五年,就算是fc/nes这种公认的高生命力的主机,在89年世嘉的十六位机在美国发售的时候,也一样被抢占去了大量的市场。
四千万台,是杰斯特根据fc/nes曾经留下的具体数据而综合考虑出的一个数值,在电子游戏业的培养期,这个数字不算保守,但也绝对不能算夸张了。
而且,在自己跟任天堂的争霸当中,世嘉要比原本的历史上处于的地位更加的尴尬,毕竟当时他们的对手只有任天堂一家,在这种情况下,要是中山隼雄还想要继续在家用游戏机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的话,那么提前开始十六位机的研发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在杰斯特的记忆当中,世嘉md正式在日本发售的时间是八八年,美版发售的时间是**年,所以,不想要跟任天堂那样因为对十六位机而应对不足,在短时间内丢掉了差不多半个美国市场的话,自己自然也要早作准备。
“那这样。”杰斯特面对着郭泰明疑惑的神色,他只能继续做出自己的保证,“这四年四千万台的订单可以算作我的投资额度,如果我不能保证平均每年一千万台的数量的话,那么我所占有的对应股份自动放弃,你看这样如何。”
听到杰斯特的这个保证之后,郭泰明沉默了一会,才点了点头:“那我们就开始谈一下具体的投资跟股份吧。”
对此杰斯特也没有异议。
因为郭泰明还有晚上的飞机的缘故,再加上这只是一次意向性的谈判,具体的内容谈判还要看双方的法务团队,所以,两人的讨论尽管会发生一些争吵,但遇到矛盾大的地方也能够暂时搁置。
所以,在大约六点钟不到的时候,大体的合作意向也谈的差不多了。
两人来的时候都没有带助理,所以谈下来的一些内容都由郭泰明亲手记录,然后在杰斯特过目没有意义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当然,这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合约,没有任何的法律效力,只是类似于一个备忘录之类的东西。
最终虽然还有一些小的方面没有谈妥,但是大的方向双方也都作出了各自所能认为的最大让步。
杰斯特以自己在上沪的那个电子工业园的一期工程跟整个园区十五年的使用权入股,加上四年四千万台dreambox的订单,再加上一笔数目不菲的资金入股郭泰明的鸿海集团,占据总股份的百分之四十,而郭泰明跟他的妻子,则占鸿海集团总股份的百分之六十,当然,虽然控股权还在郭泰明一方,但是杰斯特将会成为鸿海集团的最大个人股东。
不过杰斯特也在同时明确,他所占有的这百分之四十的股份,自己只拥有百分之二十股份的投票权,剩余的百分之二十的投票权自动属于郭泰明所有,时间为二十年,当然,杰斯特做出了这种让步,他所有拥有的公司盈利的分红权则变成了百分之五十,而不是他的四成股份所对应的百分之四十。
至于具体的现金投资,杰斯特跟郭泰明并没有谈妥,在杰斯特的眼里,他最多只会出四千万到五千万美元,因为算上他其他的投资额度,差不多也有一亿美元了,而郭泰明则要求杰斯特出至少七千万美元,虽然之间相差三千万美元,但这不是根本的矛盾,还是可以在之后进行进一步谈妥的。
在双方的眼里,这个具体的现金数量只是在说明两人在准备进行的合作当中是有分歧的,但是分歧不大,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谈判来解决的,而且,对于两者来说,这也并不是一个不可以互相退让的数字。
在送走了郭泰明之后,杰斯特来日本要做的事情就基本上完成了,看了下行程,还余下两天,虽然杰斯特也很有兴趣在日本找几个景点转一下,但不断的琐事,还是让他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只能够以后专门的选一个时间来旅游一下了。
在火星娱乐的营销部门交接出去之后,基本上玉秀吉郎也就空闲了下来,虽然杰斯特已经决定正式的组建日本的游戏研发小组,但是他这次将招聘到的精锐一股脑的全都带去美国,玉秀吉郎表面上没说什么,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对他有所埋怨的。
毕竟,这样一来,他就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名字上虽然还挂着一个火星娱乐日本分公司社长的头衔,但是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具体的事情来干。
对此杰斯特也只能表示一些无奈,毕竟通过招聘招到的有能力的人才太少,不像自己当时靠着《美利坚方块》的声望在游戏业基本上快要死透的美国振臂一呼,就有许多从事过游戏开发的精英们,不远千里相投。
就像是之前杰斯特让目前公司里的这些研发员工,尤其是游戏策划做一个新游戏的企划,但是这些策划们写出来的游戏企划在杰斯特的眼里却是一点吸引力都没有,更不用做这些企划上的游戏了,没有办法之下,杰斯特也只能够让公司里的画师暂时先参与《世界风云》卡牌里日本扩展包的插画设计,其他的人暂时也做一些从美国总公司发过来的外包工作,等自己招揽到的这些日本研发人员返回日本,有这些精英当做核心骨架,再正式开始日本分公司的游戏研发了。
不过时间也不需要太长,根据杰斯特的估计,最长也不会超过半年时间,如果快的话,四五个月就就够了。
而处理完了日本的事宜之后,杰斯特也准备返回美国正式开始《火焰之纹章》的研发了。(未完待续。。)
ps:这两天有事,昨天今天少的两章,周末会补回来。
第一百五十八章正式研发
回美国的行程没有什么波澜,一切顺利,因为杰斯特对上一次全日空的飞机餐念念不忘,而对美联航提供的食物极为不满,所以这一次选择的还是全日空。
在洛杉矶降落之后,因为刚刚从日本回来,几乎所有的人精神萎靡,又要重新倒时差,所以杰斯特索性也给他们放了一次假,《火焰之纹章》的正式研发工作也定在了回到美国的第二天开始,不过从美国回来的杰斯特尽管也疲惫不堪,但身为这款游戏的总制作人,他可没有闲下来的时间,在正式的开始研发之前,他还要再一次的审视一下他先前准备的这款游戏的一些基本的设定。
因为需要倒时差的关系,不睡觉是不可能的,不过杰斯特只是匆匆的睡了几个小时便从床上爬起来,乘着夜色驱车来到了自己的公司。
马克。塞尼罕见的没有在公司里休息,来之前杰斯特就打过电话,没人接,不过杰斯特刚从日本回来的时候听公司里的人谈起,似乎是马克。塞尼最近谈了一个女友,正在热恋当中,对此杰斯特有些遗憾,毕竟有了女友的马克。塞尼就不可能天天的呆在公司里加班了。
从自己的抽屉里抽出了一叠厚厚的资料,这是杰斯特在去日本之前就写好的,不过从日本回来,尤其是跟松野泰已跟小岛秀夫这些未来剧情设定的大师交谈多次之后,杰斯特觉得自己完全不需要再为游戏剧情文本的事情再操心了,他只需要提供一个故事的大体梗概,然后具体的内容填充,交给这些人就可以了,而他主要做的,就是游戏的框架的确立。
比如说,首先要让明天参与研发的这些人明白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游戏。
rpg游戏。这些人都是这类游戏的爱好者,甚至都是玩着dnd桌面角色扮演战棋游戏度过的童年,他们对于rpg游戏的了解要远超过他,但是这一次他要制作的并不是《巫术》,不是《创世纪》,不是这种dnd风格浓郁,除了地城,打怪,获得宝物之外没有其他内容的rpg。
他要做的是srpg。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