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窃明-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模具退出后,黄石得意地拿出成品,长方形的铁板已经变成一个弧形面具,换过模具和铸件后水力锻机又锻出了一个光溜溜的头盔。
“以往,一个铁匠要打个头盔最少也要半天的功夫,上次我们新式头盔,连面具一起用了一天。”黄石说着话就把手中的两个成品放在自己脑袋上,拼成了一个完整的面具头盔,他躲在面具后发出了嗡嗡的声音:“现在铁匠要做的只是打孔、上栓罢了,两个铁匠操纵这台水利锻机,一天可以完成至少二十顶头盔、这还是在我长生岛水力不足的情况下。”
头盔其实不需要造很多,需要的大部分装备是面具,在老式头盔上开几个洞就足够了,黄石认为孙承宗给的生铁就是让他用来干这个的,上次视察长生岛的时候黄石已经表示过头盔都要改造,这次送来地物资中也没有头盔这项。
摘下头盔后黄石看到一边的邓肯似乎又想说话,他不耐烦地先发制人地说:“邓肯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就是如果把这些人力一早就用来造头盔,我们早就造了上千上万顶头盔了,对吧?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两年前并没有意识到头盔需要面具,而水力的应用、随时能让我们立刻对武器改进做出反应。”
“什么改进?”贺定远急急忙忙地插嘴了。
“我不知道。”黄石耸了耸肩:“我又不是神仙,怎么能知道将来需要什么改进。”他指着水车补充说:“但是我们一旦发现。这水车立刻就能大批生产我们需要的装备,还能节省宝贵的煤炭和木炭。”
“将军误会我的意思了,”邓肯这才找到机会插上话,他眨了眨眼睛、也郑重其事地注视着水车:“我想的其实是水力问题,水库每天蓄的水才能让水车工作一个小时。但是将军制造了水力轧机、还说要用水车带动鼓风来炼铁,还要用水力镗床磨炮,这么多的机械都是要用水车来带动的。”
范乐由也说话了:“我记得将军说过有办法静决水力问题,让水车能跑起来、不知道将军打算什么时候告诉我们这个办法。”
“是有办法地,不过需要人力,现在人力不足。”黄石正用人力鼓风打造武器、铠甲。农闲以后长生岛的富裕男丁全部被拉去协助造火药、磨火铳和造长枪了。黄石还在疯狂的训练他的新兵,这些举动耗尽了长生岛的人力资源。
“能不能先把其他的工作停下来,等水车跑起来再说?大人都需要建造什么东西?”杨致远也想尽快解决水力问题,毕竟这东西花地金钱和时间已经海了去了,他也急于让这些投入能尽早地变成动力。
“我要造一个新的水库、还有……”黄石说了一半就打住了,他打算造些风车抬水、水库作为储能的设备。虽然风车不能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但一个风车能有几百个人的力气,而且不知道疲倦。不用吃粮食,海岛上风这么大不用真是浪费了。不过黄石现在还是摇了摇头:“太长了,至少要四千人力干上几个月。”
俗话说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租船开始盈利的时候。买船可能才才收回本,而造的船还没有下水、黄石也明白重工业就是烧钱的无底洞。但这是一个大拐角的指数函数,一旦技工培养和机械制造达到一定规模、工业带来的力量就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几年创造的价值就能相当于以往百年。
另一项改草是度量衡、黄石以那个做螺杆铁匠张开的手掌为准,大拇指到小拇指间距为二十厘米,一百厘为一米,一立方分米水为一升,一升水为一公斤,冰水混合物为零度,沸水为百度。时间抄袭耶酥会的钟表,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小时六十分钟。
不过黄石炼钢的计划破产了,他虽然修筑了一些窑洞并让工匠制造了坩锅,但是生铁拒绝熔化成液体,另外石灰石和沙子也同样地顽固不化,所以钢、玻璃、水泥黄石一样也没有得到。只是白白往里扔了几百两银子和不少人力。
除了这批物资还有十户铁匠、这些匠户黄石毫不犹豫地统统改成了军户,他们还得到了一个前辈的现身说法。那个劳苦功高的工匠现在也是堂堂的把总了,福利薄上也记录着他的名字,收复辽东后这个工匠可以得到东江镇十亩土地和一头牛。
熟铁胸甲理论上已经可以免疫弓箭,接下来的一步还是要想办法炼钢。无疑,这还需要投很多银子和人力进去,但一旦钢被炼出来,盔甲就能防御大刀和标枪,也能顺便让后金人见识见识什么叫削铁如泥。
天启四年十月底,两红旗的举动越发古怪了,正红旗不停向盖州、复州这些城市收缩。而镶红旗则干脆退出辽南去沈阳修整了,根据后金的习惯,每年春季满十五岁的男性要补丁入旗。镶红旗今年是无论如何也补充不满每牛录三百丁了,据惯例分析这个旗可能会吸收一些“表现卓越”的汉军入旗,但再整补完毕以前这个旗不会再构成威胁。
辽南的乡间一时间成了东江游击队的天堂,后金野战单位的收缩让地方汉军也惶惶不可终日,纷纷和辽东军私通款曲。
毛文龙最后决心转向旅顺方向打开局面,他下令从本部抽调一万壮丁送往旅顺。
赵慢熊用暧昧的语气问黄石:“毛帅是希望张盘将军能立个大功吧?”
七月黄石就把老兵打散到新成立的三个步队中带新兵去了,八月以后趁着农闲长生岛五个步队两千士兵每天都在操练。经验越来越丰富的大批老兵和军官让新兵迅速地成长,现在长生岛更是得到了号称“不偏袒”的孙承宗的大力支持,不要说装备,就是黄石上次拿到的粮食都绝对是旅顺想也不敢想的。
“毛帅希望张盘至少不要比我差太多。”黄石开心地笑了起来:“不过恐怕很难。”
第九章 烈烈北风意未逞 第二十二节 正月
天启四年十一月初五,长生岛。
黄石正在欣赏吴穆给他的礼物,一把精美的长刀,刀刃是千锤百炼的精钢打造,侧面用两抉生铁夹住。磨得通体透亮的晶莹刃面有如一面镜子,黄石在上面看到的面容甚至比铜镜更清晰,紧紧夹住钢刃的熟铁也打磨得非常光滑、手指从刀身上抚过,竟然感觉不到任何凹凸。
吴穆静静地看着黄石把玩那把刀,很有耐心地一直等到黄石长叹着抬起头才开口说话:“黄将军还满意么?”
“真是一把宝刀,”黄石对这把长刀爱不释手,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一把刀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财力,把刀在空中轻轻回旋了一下,无论重量还是刀身的弧度都是无懈可击的,真是一把精品。
“咱家上个月写的信,魏公公听说黄将军爱刀后,立刻让人日夜赶工、打造了这把刀。”吴穆把黄石旧刀的式样画在图上寄走,他记得黄石曾经抱怨过那把刀不够沉,所以这把刀的重量还专门加了一成。
刀锋在板凳上轻轻滑了一下,略无迟滞地开出了一道深深的刻痕,比后世的钢刀还要锋利得多。黄石不禁感叹起皇权的威力,刨去来回路上花费的时间,短短几天大内的能工巧匠就能拿出一把为自己量身订做的武器:“多谢魏公公了。”
吴穆用少有的谦卑姿态一礼:“魏公公说,要咱家替他老人家向黄将军道谢。”
黄石忙不迭地避开这一礼,然后飞快地回了一拜:“魏公公的大事了结了?”
“大获全胜。”吴穆笑嘻嘻地告诉黄石,朝中的东林党已经是一败涂地,这次的京察会把朝中的东林官员统统赶出京师,天启天子本来已经犹豫着同意重审广宁案了,着到吴穆的密奏后更是勃然大怒。他当着魏忠贤的面把御案都掀翻了,连声大骂熊廷弼和王化贞误国。东林党饶二人不死必有情弊。
魏忠贤要地这个东西只是个引子,他的目标不是熊廷弼也不是王化贞,而是政敌东林党。所以黄石觉得他在密折上署名还是安全地,吴穆这封密奏只会给魏忠贤和天启看,而且出自一个不相干的太监之手的密奏也不能作为审讯的资料,从历史上来看太监的密折也基本不做保留。
不过黄石还是刻意防备了一手,他在里面集中火力狠狠痛骂了王化贞,希望这能促使魏忠贤在未来毁掉这档案。万一被崇祯看见了。自己在密奏里表现出的义愤也算是留了一条退路,自己顶多是属于被少数坏分子蒙蔽利用了地好人。
“孙先生几次要求回京面圣,”即使是在私下里,吴穆还是不敢直呼帝师的名讳,不过脸上的表情还是透露出了他内心的得意:“圣上连续下了三道圣旨、要孙先生坐镇关门,无须回京。”
黄石曾暗自揣摩过天启皇帝的心理,幼年丧母的天启也从来没有从他那个好色的老子那里得到过什么父爱。从后世的资料上看。黄石觉得天启似乎是个孤独自闭的孩子,对身边的一些熟人表达出了过分的依赖。比如红丸索中,天启竟然会在他老子的弥留之际要求封他的养母李选侍作皇后——这样他的养母就能名正言顺地当太后了。而在东林党把李选侍轰出宫的时候,天启会不顾体统地落泪。再往后他这种似乎是对母亲的依恋就转移到了客氏身上,天启对客氏百依百顺,作为皇帝的天启面对客氏的时候惊人地使用“吾“作为自称,而大、小魏两个太监为客氏争风吃醋这种龌龊事儿,天启为了让客氏开心竟然能不顾自己的身份跑去做仲裁人。
同样,黄石感觉天启对父爱的依恋投射似乎落到了孙承宗身上。每次这个孤僻的皇帝一看到孙承宗,就会高兴地笑起来,还会满心欢喜地说道:“心开。”在天启四年底东林党和阉党的生死决斗中,孙承宗曾要求回京陛见、魏忠贤听说之后吓得魂都飞了。他的幕僚也都魂不附体地嚎叫:“孙阁部回京,公与吾等皆成齑粉也。”
所以魏忠贤一再借口山海关军情紧急,说服天启连连下旨阻碍孙承宗进京、把孙承宗扳倒后阉党仍然倾尽全力地阻止孙承宗和天启师生见面。不过也就仅仅如此了,和其他那些被整得死去话来地东林党不同。魏忠贤也意识到孙承宗能得到天启毫无保留的信任,让皇帝同意把孙承宗下狱是魏忠贤从来没有胆量去尝试的行动。
终于盼到吴穆开始说重点了:“孙先生的奏章圣上看了,孙先生主张要大力援助长生岛,”吴穆似乎想嘲笑一下孙承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阉党对孙承宗的畏惧也影响到了他,最终吴穆还是没有敢多说废话:“黄将军,魏公公可是说了你的很多好话哦,所以圣上就许可了。”
真爽!黄石心中赞叹了一下穿越者才能有的手腕,什么叫本事?能叫天启最信任的孙承宗和客氏、魏忠贤说好话才叫本事。
“魏公公亲自派人去为黄将军挑铠甲,”吴穆把铠甲这两个字咬得很重,但接下来的几个字他咬得更重:“一千五百具!”
黄石欣喜若狂:“多谢魏公公了,多谢吴公公了。”
吴穆大度地一挥手,反正也是慷京营之慨,又没有花他一个子:“这个月中旬一定到长生岛,魏公公会派宫里的人监送,保证没有飘没,送出京的时候还会加上一百五十具以防路上损失,所以只会多,不会少。也不要黄将军打点,魏公公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总之,这事儿就包在咱家身上了,黄将军只要派人往库房里面搬就行了。”
要不怎么会是阉党赢呢?别说人家这事做的就是漂亮。
千恩万谢地离开后,黄石马上找来了杨致远:“把库房里剩下的重甲点点,我记得还有六百具吧?准备装给东江本部运去。告诉铁匠们不用打铁甲了,专心造火铳、长枪和头盔。”
“对了。”黄石喝住了正要领命离去的杨致远:“你可以偷偷给贺定远报个喜。他的骑兵铁甲有着落了。”
救火营鸟枪换炮的工作完毕,价值二十几万两银子的物资对大明来说不算啥。对整个东江镇来说也就是一年的银饷,但集中到一个小小的长生岛那就是非同小可了。
天启四年的魏忠贤还没有什么自信,这批给长生岛地物资既是奖赏,也是为了避免恼羞成怒的黄石倒戈去帮东林党,不过刚才临走前吴穆还是作出了最后的提醒:“黄将军,有魏公公在,什么物资都好说。但魏公公不喜欢听到坏消息,咱家也不能容忍失败。无论是咱家交给魏公公,还是魏公公呈给圣上的,必须是一次又一次的捷报!”
几年来地浴血奋战才说服孙承宗给了一千具,而给魏忠贤提供提供党争炮弹就捞到了一千五百具,黄石不禁感慨果然还是出去当婊子卖来钱最快:“孙阁老,魏公公,我不会让你们二位失望的。”
宽甸前线东江军还是被两蓝旗死死压制住。和两红旗相比,两蓝旗的规模无疑要大得多,其中镶蓝旗就拥有六十一个牛录超过六千战兵。部署在辽南的两红旗统共才五十二个牛录,还没有镶蓝旗一个旗大,现在镶红旗还撤走了。
金求德、赵慢熊正和黄石讨论这份情报,李云睿志得意满地坐在三个人的下首,等待对他的提问,他在黄石麾下混得很不错,情报部门的地位越来越高。
“毛帅的目标还是比较大。看来建奴对辽南不会有大举进攻了。”金求德做出了判断后,赵慢熊也点头表示赞同。
说实话黄石也对辽南地形势看不懂了,他记得历史上后金会趁连续击败东江本部的机会,再次大举南下攻击旅顺,张盘也会在这次战役中被汉军出卖而死。如果黄石所知道的一样,毛文龙也已经派遣大批精壮来支援旅顺了。他的如意算盘本是等后金军进入大连湾以后,自己率军趁后金军顿兵坚城之下时在他们的后脑上敲一棍子。
现在如果能合旅顺、长生两军之力,黄石认为夹击加偷袭打垮两红旗毫无问题,只要自己主动出击替张盘解围,再来一场大捷,那副将的位置就到手了。问题是后金的军事部署已经完全乱套了,看起来他们的心思都用来对付长生岛了。
“这是末将制定的冬季攻势计划,请大人过目。”金求德拿出了一样三份,李云睿照例接过了给他的那份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一会儿他会对情报资源能不能支持军事行动做出判断。
这份计划里的主要目标是沿海的烽火台,长生岛的水营会运送三百人携带大炮去拆这些箭楼。不过金求德也认为拆的速度未必赶得上修的速度,参谋部认为后金地可能对策是“你拆你的,我盖我的”,反正手里有大批农闲的辽民,闲着也是闲着。
隐藏在内陆的后金军会对明军构成威胁,李云睿倒是认为这个没哈可怕。明军凭借海路有绝对的机动力优势,后金军野战部队估计会采用守抹待兔的策略,但上千骑兵的集结位置还是瞒不过长生岛的耳目的。可是反过来说这种行动对明军情报网络也没有什么帮助,一段海岸的烽火台被拆掉了,其后的敌军也肯定会提高警惕,情报军官还是不能冒险潜入。
黄石对这个计划很不满意:“我们还是要设法野战,寻求一场正面交战吧。”
现在救火营已经编制了五个步队、一个马队和一个炮队,在孙承宗的粮食援助下,步兵的训练已经基本完成了。长生岛还得到了两千五百具铁甲,这更是大大减轻了军工生产的负担、士兵全体换装了面县头盔,还又生产了数门火炮。
每个步队编制四百人,其中有正副队官、鼓手、旗手等十人,还有二百四十名长枪兵和一百五十名火铳手,经过调整大多数的老兵都已经被训练成火铳兵了。现在的火铳手果长都是以往的功勋士兵。而长枪兵果长则是普通的老兵就能当上了。火铳手的标谁装备除了门火铳,还有一根加上鱼叉头的支棍和一把长匕首——就是一尺五的枪刃装个手柄。经过研究长枪林下的老鼠战还是这种叉子和长匕首最有用。
当然,理论编制是理论编制,现在长枪兵的比例还是远远高于理论编制,到天启四年十一月中,长生岛由于不用生产盔甲,所以已经拥有了一千五百根枪刃。但火铳却不到四百。黄石已经下令把大部分枪刃铁匠改去磨枪管了,这导致了炸膛现象的再次出现。
马队是两百战兵。除此以外还编了辅兵二百人,辅兵用来干割草、喂马的工作,以便让战兵能充分休息。
根据纸面上的营编制,还应该有一果十骑的营近卫来保护一正两副的营官。
黄石和邓肯讨论过后给炮队地编制也是二百人、四门三磅炮和两门六磅炮共六个炮组,每组里面有组长、炮长和三个炮手。五个搬运手、两个工匠、三个马夫、车夫和五个大盾牌兵。大盾牌兵没有攻击武器,他们的使命就是保证火炮在敌军弓箭威胁前也能完成装填和射击,这样每个炮队还要编八个果的长枪兵来保护。
战兵待遇当然会比较高一些,比如吃饭的时候多条鱼就是福利之一,所以麻烦来了……邓肯坚持要把所有的炮队成员都算成战兵,但贺定远等人说什么也不同意,不仅马夫和搬运手一定要算成辅兵,就是大盾牌手他们也不认为是战兵范畴。
无论如何,手里有了这样一支野战部队后,黄石就倾向找个机会进行一场正面作战。
但金求德飞快地进行了反驳:“大人。末将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以我救火营的装备和训练,当然能击溃建奴两、三千人。但建奴虽然不清楚我救火营真实战力,可我部已经名声在外,建奴正红旗绝不肯和我部两千余战兵交战的。如果我部深入内陆的话,因为缺少马匹就很容易被两到三个旗围攻。”
赵慢熊正在慢慢地想,黄石也没有打扰他就问李云睿:“李督司怎么看?”
“卑职也赞同金游击的看法……如果大人要一次出动全营,那肯定还要两千左右的辅兵随行,这就是四千以上的大部队,卑职无能,这么大规模的行军,我长生岛的细作绝对无法完成掩护,这样的实力是隐藏不了一天以上的。”
黄石估计四千人光运上岸、休息、完成整顿就要三天时间,而辽东再大,三、四天后后金的大军也开过来了。再说黄石也问过杨致远,四千人在外十天就能把储备的腌肉、咸鱼和干粮都吃光了,还得把岛上所有地生产都停下来。
听完黄石讲述的顿虑以后,参谋长金求德又提出了新的看法:“大人,大军在外消耗太大,我们还是先把眼前的建奴消灭掉吧。”
金求德说的是南信口对面地那个堡垒,本来后金军围着长生岛在南、北信口修了三个碉堡。盖州之战后又修了三个,现在已经形成了犄角之势。黄石之所以一直不敲掉他们是希望这些大型堡垒能占用一部分资源,而且他觉得这反正是嘴里的肉,土木结构的碉堡在大炮面前不堪一击,用不着太急着吃掉。
赵慢熊的意见总算出来了,他主张再忍忍,等春耕开始就好办了,后金各旗的旗丁就要下地耕作了,除了白甲兵以外的大部分战兵也要去干活,这样留给长生岛的行动时间也就更充分了,毕竟这次总动员的规模可以更大。
“那个时候动员的话,对我长生岛的生产伤害也极大。”黄石摇了摇头,农忙时期总动员是两败俱伤的做法。天启四年他打算出动两千人力去捣乱,杨致远那边就哭天喊地了,这次一动员就要四、五千人,面子上可能很光鲜,但自己也要受内伤。
“可以让孙大人支援些粮食,”赵慢熊拼命地眨眼:“辽西那边有的是粮食,要比自己种快多了。”
“孙大人这次给了不少了,我们必须要做出些成绩来。”黄石长叹了口气,现在军事问题已经不完全是军事问题了,还扯上了政治因素,魏忠贤那里估计也不会有太长久的耐心。虽然他不知道宁远战役在这个位面会不会发生,但黄石知道如果辽西爆发大战,以现有的能力他是什么也做不了的。
“本将决议已定,等南信口封冻,我军就杀过去,将海岸上的建奴一举消灭。”这样好歹也有些斩首,加上吴穆的如花妙笔,大概能对付一气了。
天启五年正月,北风又一次吹过南信口海峡的时候,黄石一边命令秘密动员救火营,一边下令停止例行的凿冰活动,准备渡海去偷袭正红旗。
“咱家刚才去找黄将军了,听说你一大早就来海边,所以就找来了。”一听这尖嗓门,黄石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来了。
吴穆走上岸边的高地,跟着一起眺望南信口对岸,海边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还有不少看起来是被驱赶来的汉族百姓,吴穆观察了一会儿:“黄将军,建奴在干什么呢?”
黄石自嘲地轻笑了一声:“建奴在凿冰呢。”
第九章 烈烈北风意未逞 第二十三节 伙食
天启五年正月初四,长生岛。
早睡早起身体好,黄石每天起得都很早,因为他不早睡也没有什么消遣活动。救火营的官兵晚上总聚集在一起玩骰子,但黄石对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兴趣,而且从士兵到军官也没有什么好赌的,全体将士从上到下都过着类似清教徒一般的生活。
起床以后黄石就和一个普通士兵一样的去吃早饭,长生岛修建了几个军用食堂,如果说长生岛是一个相对平等的军事区,那么长生岛食堂就是这个军区中最平等的一角,这个地方严禁大声喧哗,也不允许行军礼。除了吴穆、两个锦衣卫和他们的一伙儿手下外,其他的官兵都要在这里领取食物。
食物是按照军官、战兵、辅兵的等级来提供的,成亲的官兵可以得到额外的一份养家口粮。当然,军属口粮是不能和士兵口粮相比的,那些在救护营工作的女兵能得到的肯定要多一些,而且黄石规定怀孕的女兵和军属都能获得更多的鸭蛋和肉类配额。
几个长蛇般的队伍正缓缓挪动,黄石也站在队伍中等待领取他的一份大锅饭,自从他持之以恒地跟着普通士兵一起排队后,其他的军官也就不太好意思卡位了——至少不那么明目张胆了。大伙儿吃的东西还是很少,和其他军镇的军户相比也没有什么优势,可是士兵看到最高长官吃的也不比他们强多少,一个个就变得很容易满足,“不患穿而患不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有家室的官兵拿到食物后就会带回去和妻子共享,贺定远显然起得比黄石还早,他夹着自己的一份匆匆离去,只是向黄石点头致意。而光根一条的黄石则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和士兵们一起趁热大嚼起来。分发食物的辅兵总是会优惠他一些,黄石手里的这角大饼明显比应得的要多上一分。
门口出现了李云睿的身影。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就直奔黄石的位置而来,压低声音在他耳边说道:“大人,东江塘报。”
黄石点点头就三口并作两口吃完大饼,然后把桌子上地木碗里的水一饮而尽,他站起身抹着嘴向门口走去,李云睿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食堂里的辅兵则立刻去换上一木碗的水,把用过的碗带回去刷。走到门口外,另一个负责卫生条例执行的士兵从木桶舀起了一勺井水,让黄石洗了下手。
整个长生岛到处都是条例,每天都有新地条例被制定出来,所有的官兵都生活在这形形色色的条例中,使得整个救火营像机器一样地运转。
东江本部向全军发出了通报。李云睿把塘报递给黄石。是去年十二月十日发出的紧急军情。
“义州东江军报告,正蓝旗已经从我军对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镶蓝旗,现在从宽甸到朝鲜前线再到辽东沿海各岛,我军面前只有镶蓝旗,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现正蓝旗踪迹。”黄石放下这份塘报,今年辽东战区战情并不顺利,东江军屡屡受挫。一向部署在辽东的两蓝旗共有八十二个牛录,现在后金方面看来认为暂时不需要保持这么大的兵力了。
李云睿已经整理好了相关情报,流利地向黄石介绍起来:“建奴正蓝旗大奴首是莽古尔泰。小奴酋是穆哈连,共二十一个牛录。从塘报上看,这个旗巳经消失了一个月了。从今年以往的塘报分析,该旗几乎没有受到损失,战力充分。”
“这军情发给金游击了么?”
“还没有。卑职首先来向大人汇报。”
“唔,那你跟我一起去找金游击吧。”
“遵命,大人。”黄石带着李云睿跑去金求德的参谋部,十余个参谋军官立刻开始检查这份军情,并不时地向李云睿询问。
等没有任何疑惑以后,李云睿就行礼离开了,屋子里只剩下黄石、金求德和他的参谋部下属。
金求德归纳了他的属下的意见后做出了判断:“建奴不一定会来,毕竟这个季节野外没有马草,似乎不是进攻的好时机,末将以为这不过是一次正常的调动,”以往后金的攻势大多集中在秋后,这个季节反倒主要是东江军活跃的时期:“以往建奴在冬季进攻也不是没有,但那是为了利用封冻期搞偷袭,现在我东江军各部都积极凿冰,建奴在冬季发动进攻没有什么好处。”
“对岸南信口的建奴还在持续凿冰,就算他们明天停止行动,我部也有充足的预警时间,末将认为我部可以提高一个戒备等级,这样应该就足够了。”长生岛地条例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军事上制定了五个等级的戒备状态,自从发现对岸开始凿冰后,长生岛的戒备等级已经降到了最低——除了基本的侦查警戒外,战兵都在进行训练。如果把戒备等级提高到四级,那就意味着每天会轮换一个步队到警戒状态,该部会停止训练而集结在海岸边的军营里。
“如果我部发现对方停止凿冰,就再提高一个警戒等级好了。”金求德表情轻松得很,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意:“如果建奴真的想用一个正蓝旗,一个才二十一个牛录的正蓝旗来进攻我们,末将建议大人按受这场战斗。”
二十一个牛录就意味着两千战兵,这数字相对长生岛的战兵并不占优势,而且救火营能够得到主场的便宜,黄石也希望对方会主动攻击本岛,不过他很怀疑对手会不会这么干。现在救火营的战斗力好歹也算是名声在外了。
当然坐等后金主动来攻是个很诱人的前景,黄石最后下令给金求德:“多做几份计划,从被一个正蓝旗攻击,到被正蓝和复州正红旗攻击……按半个正红旗算吧——十三个牛录,我要看到一个全面的计划。”
“遵命,大人。”
在黄石的内心里,他隐隐感觉历史已经回到了原来的轨道,虽然他不认为后金方面充分了解救火营的战斗力。更不会了解救火营的装备水平,但他相信以往战败的后金军指挥官一定会竭力夸大明军的战斗力来为自已开脱。所以后金方面对救火营的战斗力估计应该是比较高地。
长生岛怎么看都像是一块硬骨头,而且明军实在不行还有凿冰这道杀手锏,以岛上现有的万余男丁,凿开封冻的冰面也就是几天的事情。相反旅顺可没有这种天然屏障,而且张盘已经大举出动去修筑南关了,一旦南关堡完工和金州形成呼应。那旅顺就会成为腹地而不再受到威胁。明军彻底巩固了这个辽南桥头堡后,就可以稳稳地向复州推进,这应该是后金方面难以容忍的事情吧。
或许是受到了历史的影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