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陷世(远洋)-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老是算计别人,恐怕就没有人愿意继续合伙,不肯吃亏的人,没有朋友,不懂分享的人,同样没有朋友。
像这样初来乍到,啥都没有,需要重新购置,花了钱,买来了东西,自己却用不到,岂不好死了享用的人。享用的人用了东西,还不致谢,只觉得是天经地义的,岂不大煞风景?
像在白鹳村,住在村委会,不用出房租,也不用出水电费,问题是自己吃用的东西,需要自己解决。
办公室能解决的就是煤气和共用的东西,比如说扫帚、垃圾铲、洗碗布等等这些小东西。
像洗碗布,尹懋就拿了一块私人用,说他的桌子爱脏,又找不到合适的抹布,只好暂时保管并使用一下了,这个余哥没意见,德志也不好说什么,这是小事,不值得一提。余哥和他是死党,当然不会提出什么意见。德志显得有些腼腆和内向,也不好指出尹懋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来。尹懋以前是开杂货铺的,喜欢进货,啥都有,品种齐全,顾客才不会失望。
买了酱油醋和食用油,盐就算了,前者需要分摊钱的,每人都要出,按照总价款除以三就是平均的份额,需要拿出来,给出钱的人。德志不在白鹳村,这些钱他也得出,出了之后,人不在那里吃,也不能追回。当然,如果天天在那里吃,把油吃完了再走,当然可以。问题是在那里根本没办法吃完食用油。
有时候到村里工作,就在村民家吃了,回家做饭肯定不现实,等回家做饭吃了再上来,恐怕一天的时间,只浪费的在路上了。自己买的油没吃完,又不能拿走,等到下次再去,那食用油已经见底,还要买新的,要不买,就都不吃油,正像吃水一样,三个和尚,往往没有水吃,你指望我,我指望他,他指望你,最后大家都坐在那里搞心理战术。
余哥肯定会赚的,住在酒店,就少不了吃饭,在外头吃饭的多了,在家吃饭就少了,这里面肯定有个当家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想要在柏松村驻点,买菜做饭,擅长这个的,就是尹懋和余哥,德志除了读书,就没别的本事。在背后,不知道尹懋会说过多少次他,只不过当面他不说,背后就会乱说。
收拾厨房,是一件麻烦的活儿,没有桌子、椅子,没有橱柜,里面什么都没有。
尹懋将带来的厨房用具拿出来,清洗完毕,需要放进橱柜,这个大东西,项目点真没有,无论到哪里,都没有买这个东西。
尹懋只好找小酒店的老板,梁马江的牌友还没来,看到尹懋来找,,连忙问:“有事吗?”
“有。”
“什么事?”
“我想借一个橱柜用用,这些碗、盘子、碟子都没地方放,你家有多余的吗?”尹懋问。
“有,有,就在厨房外面,好长时间都没用了,你们要用,就拿去吧,有不少的灰尘,需要清洗。”梁马江说。
“行,那谢谢了。还有需要,就是需要三把椅子和一张饭桌,和放煤气灶的灶台,不知道能不能提供。”尹懋说。
“什么?你们还带了煤气吗?”梁马江好奇地问。
“是的,我们带了,请问你能帮帮我们吗?”尹懋说。
“你们来真格的啊,看来我们需要大力支持才对。”梁马江说。
“谢谢你们的支持!”尹懋说,“我们需要你们将橱柜拿到厨房里去。”
尹懋是当家的男人,对家务事很在行,德志在这方面很欠缺,需要提高、有所进步才行,否则就要惹老婆生气了。在某些方面,德志的确惹老婆生气,不过,他老婆很快恢复了常态,脾气发了就发了,别人难受,她自己舒服。
这就是看男人是否当家,会当家的,自然会讨女人欢心,不会当家的,还不如把权力交给女人,让女人当家,一般不很理想,可是,不这样也不行。
第277章 简易生活
新章节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支持。
梁马江提供了橱柜,还有桌椅。
桌子是不锈钢做的架子,然后铺上地板砖,边长大概有一米五,坐四个人还有空余的地方。地板砖的确不错,经过了高温,比较平整,容易清洗,看起来还行,不过,总担心会有问题,看起来不太踏实。
然后,梁马江找来一个废弃的蜂窝煤煤炉,然后把炉子提了进来,在炉子上放了两块水泥砖,再在水泥砖上放了一块一平米大小的地板砖,作为放煤气灶的平台,高矮正合适。
然后,尹懋又要求拿来一个凳子,让凳子成为放电饭煲的支架,这个也无可厚非。在一个方凳上放了一张海报纸,算是心理上好受点,看上去舒服些,其实,厨房一定会被油烟给熏黑的,这没什么好质疑的。
看看大部分的东西都准备好了,该上街买菜了。
大家离开厨房,带上了门,梁马江给他一把钥匙,说:“不好意思,我这里只有这一把钥匙,还有两把,不知道放到哪里,等找到了再给吧,这厨房的钥匙如果你等着用,就先配一把或两把,根据需要来吧。”
尹懋点点头,他有权利将钥匙给人,或者不给,都由他来决定。
这时候,尹懋的电话响了,说了一会儿话,他关了手机,对余哥、德志说:“来支书邀请我们去吃饭。”
德志一听,就知道了。这时候,是他在想要拉德志或者尹懋上贼船,跟他们一起打牌,在村里,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陪他们,都要想办法搞钱,搞到了钱,才能拿着钱来打牌。
像梁马江两口子,不是本村的人。户口已经迁到了外地。听说在山下的平原地区落了户,家人都已经过去,在一个大型的农场工作,成了农场的职工。他妻子和儿女成了农场的职工家属。
然后。在农场过了几年。发现没有什么油水,要到退休了,才有钱赚。心灰意冷。恰在此时,听说家乡在搞新农村建设,他就出来,回到了老家。老家的村是阳山村,不是新农村示范村,他是上门的女婿,在阳山村落户,他的老家在柏松村。
柏松村已经没有他的名字,户口已经销了,他也不想迁回来,否则,等到退休的时候,他就不是职工,而是农民,谁都知道,农民的工资很低。
实在没有办法,他就暂时不迁户口,免得农村的政策又发生变化,到时候后悔还来不及,他就稳住了,没有再说什么,暂时在柏松村居住,只是没有土地和山林。
好在他的哥哥梁马友在村里有山里土地,也有宅基地,并且很有本事,给他已经出嫁的妹妹,而且他的妹妹是公务员,以他妹妹的户口还在柏松村为理由,找村里要了一块宅基地,盖起了房子,因为是两家合建,面积是两套房的面积,自然大一些,他得到了宅基地,建了宾馆,然后装修,买了一些床铺、电视啥的,宾馆该有,她都准备了的,但是,万万没想到,农家旅馆的生意很不好做,置办了东西,可是没有收回成本,还处于亏损状态。
最关键的因素是,她的哥哥想千方设百计也要坑害他妹妹,久而久之,他妹妹就冷了心肠,本来想开个酒店帮扶一下他的哥哥,却没想到她哥哥已经被恶魔控制,极具有攻击性。想赚钱,门都没有。
但是,她有老公撑腰,他的公公就是林业局的局长,很多县政府的部门,都不敢马虎,对她老公毕恭毕敬的,没有仇恨,也没有过分亲昵,总之,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林业局局长的后人,谁敢马虎。
一般来说,就像里的元春,到了宫里,成了贵人,家里就要沾光,如果贵人一死,就连普通人都不如。
他的妹妹还没死,还有势力,并且有实力,赚她的钱,就是理所当然的,赚她的钱,不叫赚,她的钱也来自纳税人的收入。
就是这样一个人,其实,也很悲催,因为是官,自然是挨宰的对象。过去,皇帝都还有三门子穷亲戚,何况她呢。不过是普通的公务员,借着公公和丈夫的势力,可以在县里耀武扬威的,并且有钱。这是真的。就是每年的木材检查站给送的钱,就是成堆成堆的,何必要开农家乐旅馆呢?
钱是她丈夫赚取的,她就不好意思花,于是就搞了个实体,女人靠的就是这个,没有钱,什么都不是。有了钱,才真的有社会地位。
她算是认了命,谁让她有这些哥哥呢,没有帮助她,反而给她添麻烦,还赚她的钱。她的哥哥总是拿着“你的侄儿你不管吗?”来要求她做这做那的,让她苦不堪言。她也很想生在普通家庭,没有当官的公公,也没有当官的老公,自己也是普通的社会人,不想卷入官场,却没办法摆脱这一切,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嫁给官员,自己是官员,只能按照体制来做事,没有自由,不能出类拔萃,反而要和大家一样平庸,稍有本事,就得想办法找好退路,有想法的就一定会要遭殃,这是规律,超出这个规律,就完了。
吃饭的事常有,但是不是每件事都值得来支书来请客才能解决问题。来支书请他们吃饭的目的,一是为了将来的项目款,二是为了私人的钱,比如打牌,就是要德志他们中间的一个参与进来,只要参与进来,未来的时间里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赚钱了。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是村支书,既然是村支书,就存在一个问题,喜欢当家作主,这是职业习惯,有了职业习惯,就会带到所有的事务中,包括游戏中。这个习惯养成后,就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则,而是他一人说了算,从国家到集体再到个人,都是这样。
大家都去了松树岭酒楼,吃饭是每人的需要,这个无可厚非,来支书看中的就是这个,人人都需要,就去做,必然不会得罪大家,大概都能得到好处,自然没有反对他的人,反对他的,都不会让他存在,或者不会在眼前出现。
因为人少,吃的也简单,一个火锅,加上两个菜,按说还可以,从节约的角度说,还行;从另一方面讲,证明来支书吝啬,不愿花钱,如果对贵重的客人,他还大方,对于长期的普通的客人,就比较一般了。
吃的是腊蹄子,很香,总觉得没有多少肉,没办法。
香的东西,不见得肉多;肉多的东西,不见得好吃,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味儿。
小店里充满了香味,窗外的田野,还有一些远山,显得到处充满生机,这里人少,自然环境保持得好,显得格外美。
这里的山,这里的地,都是值得观赏的,遗憾的是,在正街上,看不到水,水从地下通道流走了。显得格外比较神秘,上面一个村叫甜沟村,水从那里出来,却没有流多远,就改道了,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到了柏松村,又有了水,这个水从哪里流过来,的确不清楚,不过,看到有很多的山,德志明白,有高峰,就有低谷,有低谷,就有很多水集中到一处,然后顺着水沟流向远方。
有了省民委的帮助,整条街的整治初建成效,特别是流水沟,基本上看不到明水,都是暗流,不显山露水的,水就排走了,真的很不错。
省民委的工作很到位,不仅治理了流水沟,还将马路两边的人行道都铺上了石头,这样,就显得很有质感了,走在石板路上,感觉的确不一般。
第278章 守住阵地
新章节发布了,欢迎朋友们前来支持!
吃饱喝足,大家都还守住了阵地,没有破戒。这些事让德志感到大家都很会装。吃饭就吃饭,吃了饭,就走人,不带走一片云彩。
吃了饭,考虑到晚上还要吃,就得再买菜,不能吃一顿管到晚上,管一天的,其实,上帝造人非常奇妙,一天三顿饭,每天都要吃,吃饱一顿管一天是不行的。
想要改变这个恐怕很难。
和来支书辞别后,大家沿着人行道,到了柏松村比较集中的三岔路口,这里有卖菜的,也有卖烟酒副食的,高级之处是,它们都合二为一进行出售,在这个地方,完全有菜市场的条件还不成熟。
人口有三千多人的村,加上邻村阳山村和卸甲村,大概人口加起来有一万,但是,他们会到更远的地方,比如乡镇去,认为在那里可以得到一些想要的东西,或者贪图那里的东西比柏松村还便宜,实际上,到了那个地方,不见得东西还要便宜,质量也没保障,售后服务跟不上,问题在于交通的不便,来去都艰难,干脆不去,算了,自认倒霉。
这些店能存在,自然有存在的道理,在某些方面还是让村民认为有利可图,比如交通比较便利,不用跑远了,就省了汽油费,自然,省下的钱,就是赚的钱。
德志他们没有想到要去乡镇上买菜,因为没有交通工具。也不想浪费时间,来去买菜,肯定要话费时间,多少不等。菜也挺贵,不管在村里买,还是到乡镇买,只要是外地菜,价格都不会便宜,说来说去还是路费,汽油费或者柴油费。这些费用肯定要加在菜的价格里。让买菜的人来埋单。
老板娘见了他们三个,感到好奇,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外地人。说话都和本地人不一样。方言是最好的身份证。无法掩饰。
老板娘长得比较丰满,眼睛有神,旁边一个男的。显得有些猥琐,德志一看,就知道他俩是夫妻,这是凭经验看出来的。一般的家庭,俩口子都是一个强一个弱,不可能都很强,因为都很强,肯定不是吵架就是打架;不可能都很弱,因为都很弱的话,俩口子没有话说,日子也过得郁闷,没有意思。
“你们是哪里人啊?”老板娘说。
“是北方人,是南方人,总之都是荆楚省的人。”
“哦,明白了,你们要什么?”
“我们想要一些菜。”
“你们要菜做什么?”
“我们买菜做饭吃啊。”尹懋有很多话。
“你们不是当官的吧?”
“不是。”
“不是当官的,那到村里来干什么?”
“不是当官的,就不能来村里吗?”
“哦,不是,一般来说,当官的来村里,来了看看就走了,你们还做饭吃,看来,不是一般当官的。再说,当官的来了,谁还买菜做饭啊,都是村里招待了。”老板娘说。
“你说得对。我们不是当官的,所以要自己做饭吃。你是哪里的?”
“我?我是隔壁村的,就是卸甲村的人。我的房子的地基就属于卸甲村的,这里和柏松村搭界,我的房屋那边,就是柏松村,这边,就是卸甲村。”老板娘说。
余哥挑好了菜,然后放在电子秤上一一地称了,老板娘一边说话,一边按着语音计算器,算出了钱数,去掉了零头,大家都很高兴,想不到这老板娘还真懂事,知道还利于民,这样让大家都尝点甜头,下次还来买。
她家的菜比较新鲜,看起来还比较嫩,比如说大芹菜,明显是从平原运上来的,尹懋有高血压,网上说,多吃芹菜可以降血压,他就买了,看上去,那芹菜像是才摘的,其实已经放了几天,肯定用了保鲜剂啥的,让芹菜保持新鲜。
这样的小店,里面的东西很多都是三无产品,特别是副食,德志看了一下,没有产地,没有保质期,没有厂家的名字,可能都出自一些小作坊,德志不敢买,也不敢吃,倒是对当地出产的东西,还比较感兴趣。
在这样的小副食店里,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大世界,这里很很多的东西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
在家带孩子的一般都是老人,孩子想吃什么,他们都会满足,不会让孩子失望。孩子们都渴望到这样的小店来,来了,就会有吃的,绝对不会空跑一趟。老人也不愿意常来,索性买了一大包,带回去慢慢地吃,因他们下山一次特别艰难。
结算清楚后,他们离开小店,刚走几步,发现在小店旁边有一家粮油店,中间隔了一间裁缝店,很好,这里衣食住行都包含了。说到行,在店门口停了不少的麻木车,司机站在那里,有的坐在车里,在等客人。要想消费,这里都有,不用多跑路。
粮油店很有意思,也卖猪饲料,看到这样的招牌,会让人想想自己是人还是猪。进粮油店买猪饲料,到卖猪饲料的店里买粮油,看来没什么问题,可总觉得别扭,谁让这是村里的大世界呢。没有什么,只有适应,多看几次,就不觉得碍眼了,多想想,就不觉得别扭了。
卖粮油的老板是个高个子,戴着眼镜,嘴巴突出,老板娘个子矮,小眼睛,总像在笑,眯缝着眼,严肃的时候,才露出一点眼睛珠,看得到一点眼神。
店里看起来脏兮兮的,灰蒙蒙的,看不太清楚,老板在闲的时候,竟然还有笔记本电脑,放在一堆面条中间,上面也布满了灰尘,不知道他这笔记本能用多久,看上去,就像刚从灰堆里找回来的一样。
粮油店里的货还不少,有几种油,本地菜籽油分两种,外地色拉油分两种,有好有一般的,德志更喜欢本地菜籽油,好的菜籽油,经过了加热处理,是熟油,一般的菜籽油,没有经过加热处理,是生的,吃的时候还要加热,否则会很难吃。
这些都是尹懋介绍的,当然,卖油的眼镜更愿意卖好油,油越贵,他赚的钱就越多。
考虑山里人比较实在,只要菜里带点油,就行,也有嘴刁的,油少了就不吃,觉得不好吃,有了这些类型的消费者,就有了这些产品,卖油的眼镜大概深谙此道,就明白了这些道理。
买了菜籽油,然后买了米面,大家满载而归,付钱的时候,余哥有些为难,尹懋看出来,他说:“你不要为难,我们不会让你吃亏,在白鹳村,我们不是也买了吗?你到柏松村,这个地方你吃的比在白鹳村吃得好。你还不清楚吗?”
余哥还是不高兴,他问:“我们的东西,马上就有人来吃了。”
“谁?”
“金莲啊。”
“这不是正合你的意思吗?”
“为什么?”
“你有女人陪,我们是光棍啊。”尹懋说。
“她是有主的,不是野花。”
“不一定是一个主。”尹懋说。
“为什么要这样说?”
“你很清楚,金莲不是省油的灯,才结婚不到一个月,就有了孩子。”尹懋说。
德志不说话,有权说这事的,只有尹懋了,因他和她是乡里乡亲,邻居,很清楚对方的底细,这个,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谁说的,还真想不起来了。
很快就到了住点,大家把东西归类,放在橱柜里,然后锁了厨房门,到了自己的房间,下午基本上是休息。没有人管,自由支配时间,这也是做社工的好处。
德志继续读书,读书是为了写作不困难,写书还没达到那种程度,只能先装备,后来再爆发,这叫厚积薄发,让自己的知识沉淀,然后运用出来,得到升华。
第279章 自由发挥
新章节发布了,欢迎朋友们前来支持!
读书要动笔,这样的话,印象才深刻,否则就很难记住。记住的知识越多,越能自由发挥。知识的积累,就是记忆力的锻炼和加强,没有什么捷径。这是德志领悟到的东西。
下午的时间很好混,转眼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楼底下飘来饭菜的香味,是房东梁马江家的饭熟了。他家有一个铁炉子,常年烧木柴,炉子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烧水做饭。当然,炒菜是在厨房,炒好了后,就拿到炉子上炖着,吃饭的时候,就围着铁桌子吃。
铁桌子的桌面是铝合金的,看上去比较干净。
饭菜放在上面,可以保温,因金属传热,吃起饭来,热热乎乎的,非常舒服。
但是,德志他们没有这个桌子,即便有,也没有柴,即便有柴,也没有会用,说到底,还是没办法用,加上不是常年在这里吃住,如果常年在此,也可以考虑买一个。
现在的项目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越做越难做,人家扶贫,都往大山深处,不方便去的地方,那里的需要才大,可是,现在的项目做到了平地,想象一下,平地的人没有几个感恩的,他们还巴不得倒过来,让他们感谢平地的居民呢。
晚饭吃面条,中午吃得好,晚上就要节俭些,原因很简单,晚餐要吃少。
这个大家都没意见,可是尹懋做饭做得多。不能浪费,这就增加了肠胃的负担,因为买这些粮食和菜,大家都出了钱,觉得要想收回成本,就得拼了命去吃,吃少了,人家吃多了,就让人家占了便宜,也就不管不顾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进行海吃海喝的。这种贪食,就是贪心的表现,当时所遇到的朋辈的压力,以及怕吃亏的心态主宰了他们。结果个个都吃饱了。而且很胀。
吃了饭。没说的,还是德志洗碗,没有水。到卫生间里提。卫生间的水龙头的水很小,可能是在用水高峰期,没办法,大家都在用,就显得有点不够用,还有,水彻底解决了,就不需要德志他们来解决自来水问题了。
卫生间里有地板砖,有墙砖,还有吊顶,有洗脸盆,看起来样样都不缺,但是不够上档次,还是有一种缺憾。地板砖上有灰,长期不用的地方,多少都不干净,蜘蛛网也有,那些蜘蛛们就是靠着这张网才有吃的。
网上挂着的,是苍蝇的翅膀还有空壳,肉被蜘蛛干掉了。窗户也很脏,要想看到窗明几净,必须每天都要来打扫,没有人来打扫,是不可能干净的。
水桶接了水,叮叮咚咚的,非常考验人的耐心,不过,德志已经习惯,除了这个地方有水,不知道哪里还有,要是有水,在远处的坑里,还有一些,柏松村公路旁边,有一个水井,那里的水井,里面有水,需要一根短绳子,绑上一个水桶,就能打出水来。那水的水面上漂浮着叶子,还有一些断草根,更奇怪的是,有时候还能从水里打上来青蛙,青蛙可能早就等候在那里,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借着人的力量,出得井来,好看看外面的大世界。
接了一桶水,仿佛过去了二百年,德志将水桶提到厨房,关上卫生间的门,然后到厨房烧了一会锅,锅里有水,放进去清洁剂,但是没有抹布,抹布在尹懋那里,他把抹布当成了擦写字桌的布了。
德志没办法,只有从一条废弃的毛巾那里想办法了,他将旧毛巾撕成两半,一半做洗碗布,一半当成擦饭桌的布。
然后洗碗,洗碗用半条毛巾足够了,加上用洗洁精,洗起碗来更是方便。
第一次在柏松村洗碗还是很艰难的,希望以后会轻松些,不过,这样的清洗还是需要再次进行,要熟悉,要适应,在水少的地方,更要节约用水。不像白鹳村,宿舍在村委会,村委会在学校里,学校离河水很近,不担心没有水,不过,河水看起来清冽,实际上流经了很多地方,不敢说水很干净,干净到足可以直接饮用。
房子后面的两位老人,不吃河里的水,他们在河对岸的山坡上找到一处水源,然后用劣质水管将水引过来,放到他们家门前的胶皮水缸里,盖上盖子,水总是满的,吃水就吃那缸里的水。才去的时候,大家都不清楚,还以为吃河水,直到老人回来后,说了这个事,他们才弄明白。
白鹳村驻点的水的确很充沛,不存在缺水的情况。
余哥不满意的地方是,他在这里呆的时间不长,但要平摊生活费,被尹懋抵了回去,可他心里还是不满意。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人无法从自私里走出来,可能是需要努力克服这一点,努力学习舍己的精神吧,这个舍己需要加大力度,让更多的事情来检验个人是不是舍己。
余哥不洗碗,从来都不洗,他是工程师,自然要高一个级别,比领导稍微差一些,但是,比同事要高一些,在这个等级思想的操控下,他不洗碗也就不难理解。德志考虑最多的还是将就着和人和睦相处,尽量不闹矛盾,为了生活,为了家人,在有时间学习的同时,可以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不至于让家里人吃了上顿操心下一顿,当然,如果有了钱,当然好,有了钱,不用担心吃饭穿衣问题,会更加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当吃饭和穿衣问题都解决的时候,也就是想到要超越的时候,比如,此刻解决了衣食,马上想到要解决住行,住行解决了,想到了孩子的教育,这些难题会一个接一个。要想实现,恐怕要付出努力才行。
上了楼,德志看书,写字,好在梁马江家还有写字台,本来是装杂物的,现在收拾一番,成了德志的宝贝。梁马江看来从来不看书写字,写字台是给他孩子们用的,有些陈旧,实木的,不怕磨损,越磨越亮,另外,掉了漆的桌子,显出木头的本来面目,自然纹路,看起来比较赏心悦目,德志要的,就是这个自然的本来的东西,不喜欢掩饰,不喜欢伪装。
窗户外面是来往的车辆,偶尔发出较大的声音,空车是进山里拉矿石的,重车是拉着矿石出深山的,谁赚了钱,是矿石老板,最终是谁赚钱,是个别人。
当晚无话,又是睡觉,又起床,然后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来支书邀请大家去水源处看看,大家当然没意见,那个地方领导去看过,在签协议之前,德志他们也去看过,签了协议以后,还需要再去看看,因为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大家估计一下,大概需要投资多少钱。
当然,要去看水源,目标不仅仅是水源,更重要的,还是要看看水源到蓄水池的距离,计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水管。
这个工作,比较艰巨,同时,需要技术员的参与。技术员是乡镇水管站的工作人员,他们属于政府部门,听命于政府,邀请技术员来村,也需要政府的出面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领导认可这个项目,支持这个项目,愿意负责这个项目。
前期工作不做到位,恐怕就没办法进行下一步,因此,就不能掉链子,一环扣一环,才能最终达到目标,中间的环节缺失,就没办法来弥补了。
即使勉强弥补,也有断裂的痕迹,修复不到位,还容易出现断裂,这个危险还是存在的。
对于技术员,来支书并不看好,觉得技术员的技术的确不好,他们只是在混国家和政府的工资,这样的干部,简直太多了,来支书见过了不计其数的伪君子。
第280章 水往哪流
来支书邀请大家一起去看水源,没有和技术员联系,尹懋不干,说没有技术员,去了没用,要看看地形,没有仪器也无法测量,仅凭目测,是无法知道位置高低,那么,水往低处流,没有了位置标高,这个水能不能来还是个问题。
在尹懋的坚持下,来支书做了让步,他和乡水利站的联系,他们说马上派人来。
大家只好坐等,在等人的同时,来支书和当地司机取得联系,就准备用车。
那些车就在三岔路口那里等候,当车开来的时候,水利技术员还没来。
司机开来的是三轮车,里面坐四个人没问题,在山区,三轮车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