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陷世(远洋)-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志的眼睛终于开始犯困,看书上的字也模糊了,大脑昏沉沉的,这是要睡的表现了,要睡觉的时候,德志能很快睡着,不会强迫自己,因为喝咖啡控制睡眠是最愚蠢的做法,像巴尔扎克,就是喝了太多的咖啡,为的是要保持亢奋的状态,好创作出大量的文学作品,结果没有享尽天年,连骨头都是黑的,想必那咖啡的作用是多么大。
    德志不想这样,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大文豪那样的魄力,也买不起足够多的咖啡,只能靠写点豆腐块的文章,来装点装点门面,为的是让他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德志说睡就睡,他关了电视机,隔壁的房间也是静悄悄的,看来,两个大哥晚上还是受不了瞌睡虫的侵扰,他们关了电视机,开始睡觉,当然,睡觉之前,根本没有向德志打招呼。他们很清楚,德志没有后台,跟他们一样,而刘小姐又注重过分的正义,结果,就生出了很多事来,让人们更加痛苦。
    刘小姐本意是好的,想让大家都按照公义的方法来行事为人,可是,有的人硬是曲解了用意,将刘小姐利用起来,不知道利用开始后,什么时候是个结局。德志清楚,万事万物都有源头,也有结局,没有谁能逃脱这个规律。这样想着,德志就进入了梦乡。
    早晨,德志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他离开温暖的被窝,穿着秋衣秋裤来开门,一看,是蒋门神。蒋门神说:“不好意思,这么早,又来打扰您!”
    “是蒋支书啊,您有什么事啊?”德志问。
    “我是来喊你们过早的。”蒋门神说。
    “哦,谢谢啊!昨晚还好吗?没有喝醉吧?”德志问了,觉得后悔,觉得不该多问。晚上的时间属于个人支配的时间,不能过问。
    他说:“还好,那小子,卜向新下小猪儿了。”
    “哦,是吗?”德志好奇地问,以为他家是养猪专业户,又追问道:“下了几只小猪?”
    “哈哈哈,不是,他喝多了,吐了。”蒋门神说。
    德志这才恍然大悟,敢情下小猪就是出酒啊!难怪那卜向新不愿离开酒桌,原来就是在等着产小猪仔呢。
    人们往往喜欢借着夜幕的掩护,做一些坏事,包括喝酒,就是一种放纵自己的表现。
    蒋门神是行伍出身的,练就了一些本事。千杯不醉,万杯不倒,这样的狠角色,卜向新还没领教过,他这样出酒,实际上是掉底子,这样掉底子,就是失败。
    蒋门神说他喝高了,出了酒之后,软瘫在桌上。开始睡觉。然后开始骂娘,骂完了娘,开始哭,嚎啕大哭。不知道谁得罪了他。专门针对他。似乎都要将他置于死地而后快。
    酒后无德,卜向新是最明显的例子,德志听了他的故事。打心眼里看不起卜向新。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喜欢醉酒的人,都值得人们去讨厌,反正这事既然发生,让德志听到,德志就感到,那些喜欢醉酒暴饮暴食的,不值得人去尊重,这是极端自私和极端贪婪的表现,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不是从酒风看作风,也不是觉得讲朋友义气,而是纯粹的酒肉朋友,有酒有肉就是朋友,没有酒肉,狗屁都不是。
    蒋门神说:“我们去过早,然后你们就可以自由活动,我还要都村里收社会保险费。”
    “好啊,我这就收拾,等一下,我去喊他们两位。”德志说。
    “行,我看一会儿电视。”蒋门神说着,打开了电视机,开始播放新闻。
    蒋门神喜欢看新闻,特别是央视新闻频道的节目,早上的早间新闻还是比较多的,德志很少看,这些东西,看了就会影响一天的好心情,不看也能猜出个不离十。
    德志的早晨三部曲完成后,就背起了背包,然后将房门锁上,因为关系很好,也就没检查房间。隔壁的两个,也已经收拾停当,他们习惯了,特别是尹懋,没有偷懒的习惯,特别是和别人在一个房间的时候,更是积极,可能是想留下好印象,也可能是不想听到室友的打鼾声。
    其实,尹懋的鼾声最响亮,只不过,他睡着后,一点感觉都没有。
    下了楼,蒋门神找到老板,打了个招呼,就走了,德志说:“房费还没结算呢!”
    蒋门神说:“不用你们管,我们来负责,这是政府指定的宾馆,招待外来的客人,都由政府买单,到最后,还是政府和村里结账。只要我承认,就没有不可以的。”
    经过他这么一解释,大家都释怀了。吃饭的地方有很多,但店铺都不算大,所做的早餐的主食也很普通,大多数稀饭、包子、包面、鸡蛋皮子、洋芋等等,品种比较齐全,但是,大多数人都吃的比较单一。
    因为是蒋门神请客,大家都要了砂锅,然后是一个煎蛋,都一样。尹懋说:“这样方便算账。”
    他不说话,大家都不认为他是哑巴,他一说话,就伤人,哪怕是笑着说的。
    蒋门神没有当回事,就说:“早晨没有什么好吃的,大家都吃简单些。以后来了,再好好招待吧。”
    德志说:“已经很不错了,不是请客,我们早晨一般在外面只吃包子和稀饭,不会选砂锅的。”
    德志一说完,就遭到了尹懋的白眼,他撅着嘴巴不说话。余哥说:“是的,不不爱吃面,倒是不反对砂锅面。因砂锅面里面有肉,还有虾仁。”
    余哥说了,尹懋没话好说,大家都清楚,砂锅面在早餐系列里算是贵的,一般在十元,而包子稀饭,管吃饱也不会超过五元。有人请客,就狮子大张口,不在乎钱少钱多,不是自己身上掉肉,就不会疼。如果掉的是自己身上的肉,就会疼,而且会很疼。受伤,会痊愈康复;心里受伤,那伤口就很难愈合。
    砂锅在炉子上,有三四排,一眼看去,就很像电影的宝芝林里煎药的炉子,一眼望过去,全是坛坛罐罐的,想必中药和早餐有一定的联系。
    吃完了之后,德志头上冒出了汗,吃得热火朝天的,还不错,加上一块煎蛋,肚子完全都饱了。
    吃完之后,德志看看蒋门神,他也吃了砂锅面,德志问:“蒋支书,您平时是怎样过早的?”

第242章 分配房间
 
    第242章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打赏、订阅、chayexschayexs。收藏或评点。
    蒋门神见问,笑了笑,说:“一般都在家,不到外面吃。我做饭,给老婆吃。老婆有病,没办法。”
    “这样的人难得,真难得!”德志说,“一般的家庭,都是女的做饭,男的不用做,好一点的,男的要洗碗。”
    蒋门神不说什么,他可能默认了,但是,他的情况很特殊,就是女人有病,这个是大家都清楚的。毕竟夫妻一场,更重要的是,男人还是要尽到做男人的责任,这一点,蒋门神做到了,让德志觉得蒋门神就是不做支书,也值得尊敬,因他作为男人,吸引人的主要特点还是责任心。
    吃完了早餐,门口就是汽车站,从山上下来的班车,还有花儿街上的始发的客车,都可以带走一些要进县城的人。他们到县城,主要是进城买一些在乡镇上买不到的东西,或者是送孩子上学,或者是走亲戚或者送礼,大都是有很重要的事,否则不会外出。
    早晨的花儿街,比较忙碌,这是小镇居民新的一天的开始。附近的村庄的村民还没到,在外活动的,大部分是小镇上的学校、医院、邮局、电信公司还有政府部门、派出所、司法所、超市、农资、种子等商店的人,开始忙碌。
    上了车,蒋门神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他真是难。走的话,就得罪尹懋他们,不走,就得罪了他老婆。
    德志看出来,就说:“蒋支书,你回去吧。想必嫂夫人还在等你呢。”
    德志没有说“做饭”的话,蒋支书是爷们,免得有人听见,他脸上挂不住。虽说苗族地区的人,没有汉族地区的人更重视男尊女卑。但是。起码的家庭,都是这样。男主外,女主内。让蒋支书回家,在家里忙。外人看不出来。就无所谓猜测了。
    蒋支书笑着说:“行。我先走了。你们到了县城和我联系,也让我放心,来之前。先和我打电话,我也可以给你们安排。”
    “好的,谢谢蒋支书,我们会的。”尹懋接过话说。
    蒋支书走了,看着他肥硕的背影,德志感到心酸,这位支书,为了什么要拼命维持和机构的关系,原因很可能是对机构满怀希望,他对政府也抱有希望,但是,多一份希望更好。他早就打听了机构的背景和做事的原则,知道机构说了就会做到,不会变卦,这一点,连德志都很有信心。
    车开始发动,等车过了桥,售票员就开始售票,看着桥下的水,非常清澈,想必里面还幸存的有些小鱼。三峡大坝一拦截,很多洄游产卵的鱼就没办法上来了,那些小鱼,只能就地繁殖了。
    票价是规定好了的,没有办法讨价还价,再说,尹懋和余哥根本没有还价的意思,反正能报销,也就无所谓讨价还价。再说,山里人淳朴,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用磨嘴皮子,到最后还是没有让步,爱坐不坐,不坐就走,想坐车的前面还有。即便没有,跑了一趟空车,也无所谓,亏了钱,赚了声誉,还是值得的。因为他们的车没有不跑,没有让想坐车的人空等。
    德志也不还价,他们俩一个人买了票,没给德志买,德志有钱,自己买,这就是拉帮结派。德志心想,这种小儿科的把戏也难不住我,无非就是好的没话说,到最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的。
    道理很简单,机构的钱不是总有的,因为你做的事不蒙上帝悦纳,就没有人愿意捐钱。既然上帝不喜悦,捐款人也不会喜悦,如果捐款人捐款让你去杀人,那么,这件事,如果机构愿意去做,这机构就是杀人组织,根本不值得有正义感的人去做。
    买了票,车就摇晃着向前走。山里的路,每到雨季,就会出现问题,挖掘机很忙碌,铲车也不闲着。因此,狭窄的路上,总见得到施工场地,堵车也是常有的事。遇到堵车只有耐心等待。
    有时候车上会有电视机,播放一些无聊的节目,挂在车的前方,可以打发一些时间。但是,在摇晃的山路上看电视,的确是对视力和脑力的一种考验,根本没办法得到休息,有人反对,司机就会关闭。没人反对,司机就继续看,因为司机驾车疲劳,需要看看,加上司机喜欢音乐的话,就格外注意把音响设备给弄好一些。
    德志上车喜欢睡觉,另外,车一停,就再也无法入睡,看无聊的电视节目可以打发一下时间。前面的车不走,后面的车也过不去,实在没有办法。
    等前面的车动了,后面的车才能动,要等时间,还要等前面的指挥人员的素质了。
    有些乘客不耐烦,下车开始抽烟,找个地方撒尿,或者说说闲话,拿手机拍照,这些活动,就是让旅途更加丰富。有些人喜欢风景,有些人早已经麻木,看到名山大川,也熟视无睹,早已被世俗所缠累,需要挣钱养家,或者让自己过得更幸福些,对于风景,觉得没什么,仿佛是上天应该给的,没有什么感谢的意思在里面,也觉得受之当然。
    回来的风景,觉得没有才来的时候看的过瘾,不过,如果有感动,在何时何地都有感动,这也是信念的力量,看到一花一草一木,想到这是神的创造,是艺术品,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是上帝给人类的礼物,知道神的大能和生命的意义,就行了。
    但是大多数考虑到还是现实的利益,比如钱,钱能促成一些事,钱能带来暂时的满足,就认为钱是万能的,很多人就是这样想。本真地认为,钱就是一切。因为考虑到的还是最重要的是怎样赚钱,眼中有钱,就没有了美丽世界。
    车终于摇晃到了平路上,走起来格外顺畅,大家心情也好起来了,看来,人人都喜欢平坦的路,走起来特别过瘾,特别舒服;人人都不喜欢坎坷的路。走起来磕磕绊绊、磕磕碰碰的。心情不爽,看什么都不顺眼。但是,人生不是一件顺利和完美的旅程,而是坎坷的路。注定是要经历苦痛的。
    到了县城。大家上楼。到了宿舍,放下背包,看看时间。已经是11点半。
    尹懋说:“余哥,到了晌午了,午饭要解决喽。以前,李局长不是说,到了县城,就和她联系吗?你也答应了,那么,现在我们该兑现诺言了吧?”
    “好啊!好啊!”余哥说。
    余哥没脑子,他听了尹懋的说法,觉得对自己有利,反正大家都要吃饭,联系就联系,总比不联系要强。到了吃饭的时候,当官的也要吃饭,借着招待基金会的同志的名义,正好可以解决这个午饭的问题。再说,现在宿舍里到处都乱糟糟的,要收拾好,恐怕需要一天或者几天的时间。
    德志有心理准备,万一人家不请客,或者另有应酬,就没办法解决问题,大家的工资都不高,在小县城吃饭,并不比在德志的家乡的城市便宜,反而有些接近于沿海大城市的水平,这个现象没办法解释,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交通不便,外地的菜一到小县城,就涨了价。本地的菜当然好,但就是有些接济不上,谁知道本地的菜早已跑到外地人的餐桌上了,人家大城市的人都喜欢高山蔬菜。
    这就是一场皮影戏,给人展示的是好的,但是,背面的,只有自己才清楚。
    余哥掏出了电话,给李局长打电话,李局长说她在外地,没有办法赶回来,不过,她会安排其他同志负责接待。
    放了电话,大家有些失望,只有暂时收拾东西,刚开始,余哥就接到了电话,是民委的分管项目的王书记打来的。人家称他为书记,是因为他以前在村里任支书,后来教书,再后来政府招聘公务员,他就考取了,进入公务员的队伍,从小科员开始干,一直干到了科长。
    人一旦出名,就不容易收回,像他这样,书记大名在外,叫他科长,恐怕没有书记响亮。在内地,书记远比科长的官大,从中央到地方都是这样,书记是一把手,其他都靠边站。
    明白这个道理就好。总之,余哥在电话里点头哈腰,他说:“黄书记,黄书记,你好啊!我们回来了,啊,你好啊,啊,想见你啊,啊啊——”
    德志听得差点背过气去,这方言让人听得身上起鸡皮疙瘩,怎么弄得“王”“黄”不清了?可能,王姓和黄姓以前都是一个姓,至少到了余哥那里,还是一个姓。
    最后,余哥兴冲冲地挂了电话,说:“好啊,好啊,搞定了,中午的饭解决了。”
    “是啊,余哥的功劳最大!”尹懋竖起大拇指,不停地赞美,恨不得地球人都知道,是余哥的电话,解决了一顿饭。
    这时候就去餐馆等着,显然不合适,兴奋过后,大家都心安理得地整理内务,要将房间收拾干净,但是,个人的物品收拾好了之后,才发现,如何分配房间成了难题。
    房间说起来有三个,两个有窗户,一个没窗户。没办法,这是一个难题。大家都清楚,有窗户的当然好,没窗户的,连外面天亮了都不知道。还有,就是需要开窗的时候,就要近乎哀求别人了,关键是没有自由。要想开窗,必须要经过人家的房间。这就麻烦了。人家嘴上不说,心里是老大的不乐意,勉强别人的事,德志从来不干。觉得干了就是一种负罪,一种麻烦。
    他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不想得罪人。假设这间没窗户的黑屋子给了德志,就只好这样办了。

第243章 丰盛午宴
 
    第243章发表了,欢迎亲们前来支持!
    这个分房的问题,看来只有暂时搁浅了,等吃了午饭之后再来决定。德志宁肯自己吃亏,这些人都不会感谢他,反而认为他老实可欺。
    德志的想法,在机构里上班,好歹有点固定收入,这样,可以保证他学完大学的课程,拿到文凭,然后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遇到不喜欢的人,特别是遇到讨厌的人,德志只能忍耐,和人打交道不容易,哪怕和自己的老婆相处,总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那可是注定要厮守一辈子的人哪,就有很多麻烦,何况和余哥、尹懋都是有期限的,早晚得分开,就好像有聚有散的道理一样,不必要斤斤计较,这些计较,可能不致命,但是足以影响每天的心情,久而久之,就有了问题。
    自德志到机构上班以来,在机构的时间要比在家的时间长得多,跟同事打交道的时间要比跟老婆和孩子打交道的时间要多得多,这个是没办法的事,说高尚点,德志是为了大多数的福利,说庸俗点,是为了糊口饭吃。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两面性就表现出来了。不过,这是另一层面的问题,现在先要解决吃饭的的问题。
    吃饭是摆放在德志面前的实际问题,小县城的饭很贵,贵到让德志根本无法承受,也没有想到会这样。
    这是一笔预算,是需要解决吃饭问题的。王书记打电话来说:“到得月楼去。到那里吃饭吧。马上就去吧。”
    放了电话,德志就要走,尹懋说:“不要那么着急吧!好像我们没地方吃饭似的,要慢慢来,我们先去等他们就不像话,让他们等我们才好。”
    德志听了他说的话,就不再多说,因为德志的态度是,尽量避免摩擦,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在这里,他占绝对优势,远远不是过去的他了。他才到归州的时候,戴着一顶类似于环卫工人的帽子。据说是来自外国。非常炫目。是橘黄色的,老远都看得到。
    他戴了这顶帽子,显得跟领导很熟。因为这是领导的先生的帽子,领导先生的帽子,来自外国。外国人喜欢追求新奇和新鲜,像这种帽子,在内地男人看来,类似于小丑或者唱戏的人才会戴,不会去主动戴着这顶帽子。
    尹懋戴着帽子,不止一次向人诉说,这是齐老师老公的帽子。
    第一次听说这话,德志心生敬畏,不错,不是一般人能戴这顶帽子,只有二般的人,才配拥有这顶帽子;第二次听到这话,德志就不以为然,不就是一顶黄帽子吗?又不是黄马褂。有黄马褂就不会被杀,没有黄马褂,就会被砍头;有黄帽子,不值得炫耀。第三次听到这话,德志就感到十分讨厌了。他有点像祥林嫂了,太啰嗦了。
    德志不喜欢这样去炫耀,也不喜欢炫耀的人,更重要的,人一老,话就多,树一老,根就多,盘根错节,不知道具体数量。
    王书记的电话又打来,在催他们快去,余哥说:“走吧,是时候了。”
    尹懋没话说,只好答应了,他说:“这样去才显得尊贵,好像这顿饭是我们求来的似的,要知道,我们还不是那种人。在哪里都有饭吃,何必要吃政府的这顿饭呢。”
    德志点点头,觉得他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可有些过分正义了,人家请你吃饭是有点晚,可人家不是开饭店的,随时都在恭候你到来啊。你又没有提前跟人家打招呼,不能怪人家招待不周。
    他们三个关了门,走下楼梯,离开宿舍,离开了建筑机械公司,然后上街,到了得月楼。
    上了二楼,发现门口有人,是两名幺妹,问:“请问几位?”
    余哥说:“你看呢?”
    “我看现在有三位。”
    “知道还问。”
    看来,余哥饿昏了头,人家是服务员,何必这样对待人家?再说,人家也是人,干嘛这样恶狠狠呢?都是出身低微,不必要这么作践吧。
    德志问:“我们是民委的客人。”
    “哦,我知道了,请跟我来。”那幺妹说。
    大家跟着那幺妹一起走,走到一个包房,门上写着“牡丹亭”,幺妹打开门,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王书记,还有其他的工作人员,有的年轻,有的年老,他们见了德志他们,赶紧站了起来,说:“欢迎,欢迎!”
    王书记伸出手来,跟大家握手,打招呼,寒暄,显得非常热情,生怕一句话不慎,影响了官员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害怕一个动作,会让官员的光辉成为灰色。
    尹懋和余哥也伸出手和他们握了握,余哥是最怕当官的,看来其中有诈,在归州的时候,他不想去县民委,原因是他怕见当官的。但是,到了九峰,情况发生了改变,他倒很喜欢去见当官的。
    德志思考这个问题,哦,明白了,原来在归州的时候,先让德志去的归州,余哥后去的。一般来说,人们都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归州县民委的人都承认德志,不承认余哥,很自然,他们不承认余哥,余哥感觉到了,为了避免麻烦,干脆就不想去了。什么事都让德志一个人去扛。
    到了九峰,情况发生了变化,先入为主的不是别人,是余哥和尹懋,领导这样安排是让德志受到排挤。
    受到排挤之后,让德志不敢骄傲,实际上,德志根本不骄傲,只不过长了一张骄傲的脸,就像“表叔”一样,长了一张笑脸,看上去总是很开心的。后来被逮捕,被审判。被判刑,还是一张笑脸,他的脸,就是他的脸,这个没办法改变。
    大家被安排落座,在王书记两边,各坐一名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请谁坐呢?尹懋和余哥,在右边又坐了一名县民委的工作人员,然后才是德志。
    这样的安排。德志不在意。政府官员之间讲等级,观念十分严重,从酒席坐的位置,就能明白。对着房门的座位。一般是给官位最高的人坐的;然后按照尊卑顺序来坐。挨着主宾坐的。就是次一等的,就像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按照尊卑顺序坐。原来,水泊梁山不能乱套,也并非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要讲究一些次序。
    德志的地位,在酒席上一看,就大概明白了,给人展示的,德志其实就是“三把手”,在当地官员面前,显示的就是排行老三的,在机构里,芭比才是“三把手”。
    午餐很丰盛,羊肉火锅,还有黄鱼,腊肉,猪蹄髈等等,有了好菜,就是好酒了,问德志喝不喝酒,德志摇摇头,再问尹懋,尹懋说:“按照规定,不能喝。”
    “这里山高路远,皇上也鞭长莫及,你的机构领导管不到这里来,要吃就吃,要喝就喝,不要拘束。”王书记说。
    “王书记,不能这样说,我们是宗教界的,相信神,领导不在,但是神在,我们做坏事,肯定会受到神的谴责。”尹懋说。
    “喝酒不是做坏事吧?再说,神又看不见,怎么谴责你?”王书记吃了一口菜后说。
    “王书记,喝酒不是做坏事,但是,喝酒是破坏机构的规矩,相当于做坏事了。”尹懋说。
    “那么,谴责怎么说?”王书记追问。
    尹懋吃了一口菜,说:“内心的谴责,良心不安。”
    “好吧,我们也有规定,就是中午不能喝酒。这个是县政府的规章制度,中午喝酒,下午就无法工作,发现后,就要承担责任,比方说扣分,减福利和工资。”王书记说。
    “哦,原来公务员也不好当啊!”余哥笑道。
    “对,公务员有更多的限制,没有自由,如果我退休了,我还真的想到非政府机构里工作,最好到你们这样的机构工作,可以发挥余热,给社会做出贡献。”王书记说。
    听了王书记的话,德志心想,你要是做慈善,那谁都能做慈善。真是自不量力,不过,德志心里讨厌这些说话不靠谱的,表面上却没表现出来,免得给他们不好的印象。
    刚才尹懋已经给出了不好的印象,只不过,他还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是公众人物,或者说是中心人物,有了这种盲目的自信心的人,是十分可怕的。轻者会受到良心的谴责,重者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不喝酒可以,那喝点饮料吧。你们喜欢喝什么?”王书记问。
    “喝点纯牛奶吧。”德志说。
    其实,什么饮料都不如纯牛奶,这个才是最放心的,当然,如果酒店里买几头奶牛,每天都能挤出牛奶,这个酒店肯定会发大财,很多有钱人想喝纯牛奶,但是喝不到,喝到的都是超市里卖的,没有可能喝到新鲜的纯牛奶。
    “好,来三听纯牛奶。”王书记吩咐了,那在旁边侍候的幺妹,转身出去,没过一会儿,就回来,手里拿着三听纯牛奶,给了他们一人一听。
    王书记问:“喝纯牛奶是不是加点糖,或者要加热?”
    “不用,这样挺好。这样挺好!”余哥说。
    看来余哥很喜欢这种场合,毕竟受到了县一级官员的欢迎,哪怕是装的,形式上也是满足条件的,算是了却了余哥的心愿。
    一边喝,一边吃,一边聊天,德志知道的东西多,天文地理,都能聊,但是余哥也想加入,可惜知道的太少,还有方言太重,说的话,不容易懂,令人郁闷。
    他很积极,想参与讨论,没有成功,后来索性不说,扎头吃饭,不问前程。
    尹懋略知道一些,也勉强能对付,德志看他有兴趣来讨论一些无聊透顶的问题,德志就闭口不说,让尹懋大放厥词,达到他表演的目的,满足他的虚荣心。

第244章 抓阄游戏
 
    第244章发表了,欢迎亲们chayexschayexs。收藏、订阅、打赏和评论。
    吃完饭,王书记亲切地问:“各位先生,吃好了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吃好了。”
    德志补上一句:“谢谢王书记盛情款待!”
    “哈哈哈哈,不用谢,举手之劳,举手之劳。只要你们回到县城,就尽管跟我或者李局长联系,或者在座的各位中的一个联系。我们只要在家,就亲自来陪;如果不在,我们也会安排别人来陪同。大家不要客气啊!”
    “不用客气,不用客气,谢谢啊!”尹懋说。
    说着话,大家离开座位,王书记走到总台,一个看起来是老板娘的人满脸堆笑,对王书记说:“王书记,吃好了吗?”
    “嗯。”王书记点点头。
    “味道怎么样啊?”老板娘继续问,继续保持微笑。
    “很好,很好!保持啊,紧跟队伍,别掉队啊!”王书记说。
    “知道了,王书记,最近流行吃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最近什么好吃,我们就做什么。绝对跟上队伍,不会落伍的。”老板娘说,仍然保持着微笑。
    老板娘很聪明,一边说笑着,一边拿出了清单,王书记看都不看,在单子上签了字。
    这样的主顾跑不了,到月底就可以去单位结账,一般来说,来者不拒。这都是关系,铁得很,除非是得月楼的大厨师手艺太差,或者根本是在失恋或者离婚状态下炒菜,这样的菜带着怨气,肯定不香,没办法吃,总觉得有一种怪怪的味儿。
    对水祝福,水就甘甜;对汤祝福,汤就鲜美;对人祝福。人就亨达;对美人祝福。美人就越来越美;对老人祝福,老人就越来越年轻。人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人的情。需要常来常往。得到慰藉。
    这个道理有些深奥。也有些道理,德志深有体会。
    德志有些后悔,为什么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