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陷世(远洋)-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店员很爽快地拿出一副新的眼镜架,然后chayexschayexs。推荐了镜片,说是韩国产的。
德志相信了,因为他相信黄主任带他到一个口碑不好的店铺,这样的店铺是坑人的。在港岛,不能排除个个店铺都诚实经营,也有不诚实的,到处都一样,看你的运气好坏了。
不过,要想在大城市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店铺,没有熟人介绍,还真不行。
熟人关系在内地有用,在港岛也有用。中国人都相信这个,即便到了美国,也相信,没有熟人介绍,就会走很多弯路。但是,如果融入了美国社会,可能就很少用到关系了,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不能求全责备。
然后是打磨镜片,这个和内地差不多,机器是一样的机器,可是认真负责的态度不同,再就是打磨机器的时候,要高度专心,否则镜片就报废。这个对师傅来说不是大事,对徒弟来说就成问题。
德志遇到了师傅,当然很快搞定。弄好这些,该付款了。德志没带多少现金,就问店员:“可不可以刷卡?”
“当然可以。”
“内地的银行卡也行吗?”
“行,没问题。”
德志放了心,原来如此。还能这样啊!他从钱包里掏出银行卡,交给了店员,店员拿出刷卡机,“嘀——”一声,刷了,然后让德志输入密码,和内地的一样,签字,然后交易成功,德志弄不清楚。是否有人民币和港币的互换。但是,事实上已经刷卡了,也没显示汇率,也无法查询余额。因他担心有这个问题。万一有了汇率的互换。就存在要交差额。这个东西,德志还弄不清楚,算了。既然来了港岛,就算高消费一次,况且这个也经过了妻子的同意。
配好了眼镜,德志戴上,头晕,赶紧取下,店员说:“没事,新眼镜都是这样,习惯了就好。”
德志点点头,看看黄主任,她也不说话,意思是承认他说的。店员见德志不说话,就拿出眼镜盒,开了发票,送了一块眼镜布,说:“这是保修单,如果有问题,随时可以拿来。”
德志对他说这句话有点纳闷,心想,我来一次容易吗?干嘛要我来找,最好没有一点问题。
当然,这是客气话,想必黄主任所介绍的店员不会差,希望眼镜一次配好,永远不出问题。在这时候,信任是最起码的要求。即便眼镜坏了,也可以让刘小姐拿回港岛找他维修。如果是小问题,就完全没问题。是大问题,再说不迟。再说,这样的事,一般都很简单,也不用麻烦他。
店员热情地开了保修单,这个和内地一样,只不过许多顾客没有保管保修单的习惯,开了就随手放,到了想用的时候,就再也找不出来。
对大多数人来说,保修单没有用处,况且上面规定的免费维修的时间,一般的产品,在起初几年,都不会出问题,出问题的时候,都是几年后了,保修期也过了,没办法要求其赔偿。
从眼镜店出来,跟着黄主任走,突然,看到了春燕,春燕也看到黄主任,连忙上前打招呼,春燕说:“我去附近转了转,差点走丢了,刚才还记得路,转了一圈,就忘了。幸好看到你们,要不然就走失了。港岛这么大,万一走失了,怎么办啊?”
黄主任笑着说:“走失了,就留在港岛吧,比内地要好一些吧。”
“不行,我家还有一座小楼,怎么说,也是我的产业,在港岛,啥都没有,房子贵得要死,一间厕所就上百万,我这辈子都别想在港岛买房。”
德志也不敢妄想,知道这个地方的确寸土寸金,非常昂贵,如果谁吹牛,房子多么大多么大,就请他来港岛看看,不是比较房子大小,而是比较房屋的位置。黄金地段,房子赛过黄金,野狗屎地段,房子再大,也是白搭,不值钱。
德志说:“你不是跟何会计走了吗?”
“没有,她回家去了,要我去,我不去,还有活动,我想,反正你们要买眼镜,在这条街上,全是卖眼镜的,应该不会走丢,就随便转转,没想到,我太自信,越走越心慌,因为街景都大同小异,我又喜欢看衣服,看了半天,看那些价格,也挺吓人。”
“其实,港岛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内地生产的,是港岛投资,但是,厂家在内地,工人也是内地招聘的,你们在内地也能买到。”黄主任说。
“我比较了的,同样的衣服,内地卖得贵,港岛反而便宜。”春燕说。
“是吗?那是怎么回事?”
“不清楚。港岛的衣服出口,出口之前,先要检查,如果不行,就不出口,将衣服的商标破坏了,如果有人买,就便宜卖了,你看到的可能是已经没有商标的衣服吧?”黄主任问。
“不是,都有商标。”春燕坚持自己的意见。
“那也不奇怪,因为内地的钱比港岛的钱值钱,同样的东西,如果换算一下,觉得便宜,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了。“黄主任说,
她一解释完,德志就迷糊了,因为他没听说过这个说法。春燕也是,她也不清楚。关于钱的换算,也是一头雾水。
第222章 火眼金睛
对于人民币和港岛币之间的换算,德志不清楚,只要把钱给出去就行,管他那么多细节干什么,又不是搞金融行业的,干嘛要那么认真?再说,钱也不多,数来数去,不还是那些仨瓜俩枣的?又不是很有钱。
春燕到底没有舍得买衣服,她更想知道,在港岛哪里有便宜的衣服卖,自己不知道,就问黄主任,黄主任说:“有,在秀水街。”
德志听了这名字,就觉得好,秀——水——街,嗯,说不定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不过,德志听黄主任讲普通话太难受,也就不想为难她,想等一下见了刘小姐的面问问她。
三人从地面,沿着台阶,走到地下,等地铁,人很多,但很有次序。没有人喧哗。电车过来,非常快,停下来,打开门,人们先下后上。
三人上了电车,这个地下的怪东西,语音提醒,关了门,开始飞起来,在地下飞速前行,就像钻地龙一样,很快,电车到了,黄主任提醒他们到了,就离开电车,快步走到电梯旁,上了电梯。
电梯将他们送上地面,眼前豁然开朗,这个地方不是闹市区,显得有些僻静。黄主任介绍说:“这里是富人区,很多富人居住在这里。”
果然,这里的房子都不算高,甚至有的房子完全是三层小楼。还有小院子,在寸土寸金的港岛,这样的房子显然非常昂贵。
然后,他们走到街道的拐角,在那等人。
其他小组,到了另外的地方参观学习,有的对城市事工有兴趣,关注城市里的贫民,有的对福音电台感兴趣,到那里看看空中之音是谁发出的。看看幕后的真相。
在分开行动之前。先约定了碰头的时间和地点,就在这里,看街上所树立的牌子,知道这条街道名字叫做“九龙潭”。
九在古代是吉利的数字。汉文化影响深远。将街道以九命名。显得尊贵。
龙又是吉祥物,到如今,谁也没看到过龙。可在人们的印象中,龙就是能带给人好运的东西,皇上就叫真龙天子,百姓盼望儿子成龙,盼女成凤,这样才能做到“龙凤呈祥”。
德志抬头一看,这里是神学院。
在港岛,随处可以看见教堂、养老院、医院还有神学院,港岛是信仰自由的地区,信什么的都有。
他们出现了。从街角走过来一群人,看上去,比较疲惫,但是他们手里都有东西,一看,是一些单张、小册子,看来,参观别的机构,都会发一些资料。但是德志和春燕没有,他们去书院,看到最多的还是。
万幸的是,只要出去就有收货。在半路上还遇到免费发放的人,且是不同的翻译版本,这个真是太好了。德志很想知道其他版本是怎样翻译的。
从各个参观小组的表现来看,都还有收货,比如,有了很多书册。这些东西,可以保存,想起来了可以看看。不会过时,比食物有用,比衣服有用。食物和衣物,都是损耗的。
让德志感到欣慰的是,他们都没有丢弃书册。在港岛,最珍贵的就是书籍,书籍能改变人的命运,是真的,能让人提升收入。
在内地讲关系,在港岛不行。能者上,不能的就别占位置,非常现实和残酷。
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读书的影子,当然,也有在手机上阅读的。现在,在内地的大街小巷,看手机的也有,但更多的是戴着耳机听音乐的,另外,看书的,几乎没有。
书店里的实体书打折了又打折,还是堆积如山,学生的课本和课外辅导书,倒居多,也畅销,里面读书不买书的,大多数是少年儿童。成人很少,基本上是孩子的家长,为了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才到书店里来。
这就是文化差异。日本人批评中国人,书店没有日本多,读书的没有日本多,将来,日本根本用不着害怕中国,中国只能加工产品,日本却能发明产品,中国赚到的,永远是产品的价值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属于外国。
中国读书厉害的,只要留学外国的,大部分都不愿意回来,在国内辛苦读书,到最后,是给人家读的。只因人家待遇好,读书不就是为了有了好的收入,好的生活吗?可是,在国内,什么都讲关系,读书人从国内得不到想得到的,只有靠有奶的了。
这是悲哀,不过,还好还有港岛,这个小地方,还保留着读书的习惯。国内没有出去的知识分子,或者准知识分子,也叫知识青年,或者伪知识青年,大概还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床头总有书柜,睡前翻翻书,才能睡着,德志就是这样的。
另外,国内现在出现很多丝,或者是房奴,大多数活着都很累,成为奴隶,不是主人,感觉这一生像是太监,没有一点自由。
丝不结婚,玩游戏上瘾;房奴天天累得像牛马驴子,累得回家就想睡觉,哪里有时间看书。书看他/她还差不多。
人已到齐,一起过马路,到神学院,旧神学院在马路这边,新的在那边。上了楼,就有人接待,原来是神学院的老师,她做了自我介绍,然后介绍神学院,每人发了简介的小册子,还有一些杂志,另外,罪珍贵的,可能就是一直圆珠笔了。上面印了神学院的名字,用意大概是,看了书,用了笔,大概能想到神学院,有钱有时间,就去神学院读书。可以进步。
神学院不大,可能就四层,转了一圈,就没了。神学院里有一个教堂,可能是给学生实习的对方。然后,一层楼房全是书。书多得很,那老师还介绍:“大部分书还在旧学院里,这里还没有收拾好,收拾好后,全部要搬过来。旧神学院就卖掉。要不然。就没钱付给建新神学院的了。”
德志听了。这简直是瞎折腾,在旧神学院不好吗?内地的建筑不长命,怎么港岛的建筑也不长命?还是欧洲的建筑寿命长。
这是真实的。
春燕、芭比等人,到处照相留影。不知道她们美在什么地方。
德志甚至觉得。建筑物都比她们美。花花草草都比她们美,为什么把心用在留影上,而不是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听,用手指去碰触,用鼻子去闻,用身体去感觉呢?
说起来到了港岛,回家后可以炫耀一番,拿出照片指出这是哪,那是哪,可是不知道怎样去描写感觉。
大家一起合影后,离开神学院,学院没有留大家吃饭的意思。
然后,刘小姐说:“年干事在等我们过去吃饭,直接去餐厅吧。”
对于吃饭,大家都不拒绝,看来,这个需求都是高度一致,没有什么不同。
到了,德志一看饭店的布局和档次,觉得不是一般的酒店,在港岛也算是比较高档的。年干事考虑得仔细,因为大家都没去过港岛,可能这一次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家为基金会工作了很多年,别人很习惯会问:“既然你在港岛的慈善机构,那么,你去过港岛了吗?”
要是实话实说,人家就会打心底里瞧不起,还说自己在港岛机构工作,连港岛长的啥样都不知道,还吹牛!如果去了港岛,自然就会理直气壮地说,去过,那么,人家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晚饭很丰盛,董事局的人基本都在这里,还有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及内地来的各地同事,大家欢聚一堂。
尹懋不知道抽了什么疯,提出来让荆楚同事表演节目,可能看到有很多菜吧,这一桌菜不简单,估计昂贵,内地人饿怕了,见了好吃的,但要有礼仪,不能立马就吃,还要忍一忍,等节目结束,才开始敞开了吃。
想来想去,尹懋上了舞台,德志、余哥不肯,芭比更不用说了,扭得像麻花,不肯去。尹懋的失误之处,就在过于和霸道,没有和其他同事商量,就这样搞,不止一次了,属于霸王硬上弓。当老大当惯了的人就是这样。
家中排行老大的,大都有这个毛病,没办法马上就改掉,可能要带着这个习惯进入棺材。
内地人也是,都很麻木,没想到替自己做回主,又爱好面子,又含蓄,又虚伪。简直不像正常人。西方人直率,一是一,二是二,不存在弯弯肠子。就是计谋,和东方人比起来,那西方人的计谋简直就是小儿科,技术太拙劣了,西方人看不透,东方人一眼就能看透。
因此,东方有火眼金睛这个词,而西方没有。这是真的。猴子被太上老君炼丹,炼成了火眼金睛,因为猴子上当受骗了,对玉帝老儿看不上,就想要闹翻天,太上老君是忠于玉帝老儿的,要为他炼丹,不知道炼丹干什么,反正是炼了。因为玉皇大帝不存在老死的问题,估计炼丹是为了让他保持好心情。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年事已高,也不存在房事问题,好像在天上,不存在下雨,也就用不着盖房子,既然没房子,也就不存在房事。那要丹有何用?
看来,太上老君闲着无事,炼丹玩的,可猴子好奇,点儿背,中计了,在火炉里熬炼多时,估计在炉子里沉思默想,觉得人心险诈,结果顿悟后,从炉子里出来,并且踢翻了炼丹炉,一块火砖掉到人间,成了一座火焰山。这件事,告诉德志,多吃亏上当,就会练就火眼金睛。
第223章 喝茶唱情
新章节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砸票、订阅并打赏。
最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芭比还是上了台,但是唱起来像蚊子哼哼,还不如不上,全是凑人数的。
尹懋让大家唱的鄂西民歌,到底是六口还是七口,他也搞不清楚。知道这不过是好玩的。他到了鄂西,不见得啥都懂,不懂装懂的时候还比较多。年龄大了,耳朵有点不好使,听不懂,跟着起哄打哈哈的,占到大多数。
唱歌是形式。歌中唱的词,比较零碎,大意是:“喝你一口茶,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塞,在家不在家?”
大家一听,就觉得这小子没安好心,喝茶,问什么爹妈?
女的唱道:“喝茶就喝茶,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爹妈晒,已经八十八。”
这倒好,八十八,在不在还有什么关系?
男青年继续唱:“喝你一口茶,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姐姐塞,在家不在家。”
这小子不老实,都问第二句话了,还说问一句话。真的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了。
女的不含糊,立马回应道:“喝茶就喝茶,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姐姐塞,已经出嫁了。”
这小子不依不饶,继续追问,唱道:“喝你一口茶,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弟弟塞,在家不在家?”
连弟弟都问了,看来。是学法律的,这小子知道未成年人也能作证。看来,做什么坏事,不能看不起小孩,不能忽视小孩子,小孩子在上帝眼中还是宝贝,是最为宝贵的。
看女方怎样回应?
女的唱:“喝茶就喝茶,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弟弟塞,已经上学哒。”
这姑娘聪明。小弟弟上学了。看来,未成年人要受教育,否则,就是生活在大山深处。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不是好玩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会有错。
男青年继续追问。看来,为了达到目的,要不择手段,他唱道:“喝你一口茶,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妹妹塞,在家不在家?”
这小子自古以来就不老实,哪里问人家妹妹的道理?难道还要打姨妹子的主意吗?
女的就是精灵鬼,马上回应道:“喝茶就喝茶,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妹妹塞,还是个奶娃娃。”
也就是说,她的妹妹太小,还在吃奶,可能最小,看得娇,吃奶到五岁都有可能,可是,没有神迹,就不会让八十八的妇女生孩子。早已经绝经,不可能再生育,从人的观点是这样的,但是,从神的观点来说,凡事在人看来不能的事情,在神凡事都能。
他问完了一圈的人,最后将焦点转移,转移到哪里呢?他唱道:“喝你一口茶,问你一句话,眼前这个妹子塞,今年有多大?”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看中了妹子,却打擦边球,问了半天,最关心的就是这个眼前的妹子了。
看妹子的表现了,是害羞还会坦然接受呢?妹子回答道:“喝茶就喝茶,哪来这多话?眼前这个妹子塞,今年一十八。”
妹子早已看出哥哥的意思,故意不说,只等他来问,明知道哥哥总在问一句话,实际上问了六句话,六口茶,六个答案,最后才到重点,还要回答。看来,哥哥眼中有妹妹,妹子眼中有哥哥,哥哥妹妹唱不完,这就是情歌。
唱完了,大家拍巴掌,港岛人,比较文明,就是拍巴掌也很温柔,不过,对表演者表示肯定,也就行了,不必要特别要求。
大家回到座位,开始吃饭。德志唱了歌,嗓子干,喝了点凉开水,旁边坐着的是北方负责的同事,当然也是港岛人,他们相信自己人,她的老公比她大十几岁,不过,大就大点,无所谓,城市越大,找对象越困难,能有个家就不错了。
她劝德志多吃点,满桌子的菜,看着这些菜,就觉得特别贵。
实际上,真的很贵。这样的菜,在港岛怎么说也需要三四千元,折合人民币,也差不多两千多元。
在港岛,吃的东西特别贵,但是,数码产品和衣服相对就比较便宜。可能和港岛人多地少有关,食物和蔬菜都需要进口,依靠外界。
德志对吃不很讲究,吃的再好,也是一天三顿,吃的不好,也是一天三顿,不见得吃得好的,就比吃的不好的要长寿。
人的寿数,是上帝决定的,这个无法改变,但是,也不要以为人有了高科技,可以永远不死,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科技能让人长生不老。
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上帝不会让义人去讨饭,也不会挨饿。吃的怎样并不重要,做的怎样,才是重要的。上帝看中的,不是人的好行为,而是一颗心。如果你做了好事,心里不痛快,还不如不去做,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做。
吃了晚饭,可能是在港岛吃的最后一次大餐,作为最后的晚餐,年干事和董事局的成员,会各奔东西,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工作人员,然后离开餐厅。
坐在德志旁边的的,姓甘,她老公在港岛工作,负责原生态的手工制作,也就是传统的工艺品。
现在的产品大多数都是流水线上的机器做的,非常快,质量难以保证,但是,手工艺品需要用手来做,比较费时费力,可是,在偏远的农村,生活着一大批在家的农妇,她们没有钱,做一些手工艺品却被剥削,利润让中间商给赚走了。
甘女士的老公,说简单点,就是直销商,将村妇的手工制作的东西拿到港岛来卖,直接卖给游人,特别是老外。
比方说,有的老外喜欢中国手工绣的鞋垫,就买了回去,将鞋垫装进镜框,挂在墙上,他们任务,中国的刺绣,真是太美了,用这么美丽的鞋垫来垫臭烘烘的脚丫子,实在是一种浪费,简直是有点暴殄天物的嫌疑了。
鞋垫是这样用的,老外非常厉害!后来,发展到各类的包、刺绣还有鞋帽等等,民间的智慧相当大,超出了人的想象。民间的农妇们生来就有一双巧手,因为,中国是耕织的民族,有着长远的历史传统和习惯,知道勤俭持家,女人的巧手,即便在男人离世后,也能用针线活儿换点饭吃,不至于让一家老小饿死。
有了这种直销的贸易,无论如何,都能保证让老百姓感觉到世上还有公平可言,不至于让中间商赚取巨大的利益。
这个道理明白后,也就知道有组织在关注这个问题。
甘女士所嫁的老公,为了荆楚省的这个事,也在操心。自从芭比受伤康复后,一直没有去鄂西,而是呆在江城,后来实在不好意思,不干活还拿钱,就去了松岗市辖区的农村做事。
做什么呢?想来想去,实在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就想到了甘女士。甘女士本来在北方做事,但是,她知道北方妇女和南方妇女可能没有什么差别,就自信地认为到处的农妇都一样,于是就在松岗市开始了这个项目。
负责人当然是齐老师的外甥女芭比。
自从芭比负责这个项目以来,德志就预感到肯定会砸,这个项目,交给别人做还好,交给芭比一定砸得更快。但是,人的地位不高,说话的声音也不高,没有权威,自然就没人听。
上了这个项目后,把所有同事都累个半死,先要去市场上考察,然后买布,还有其他的配件,比如拉链啥的,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都要考虑周全,否则少一样,东西就出不来,当人家要货的时候,你没有东西,岂不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吗?
甘女士能做的都做了,她生来愚笨,可她老公不笨,对荆楚省的要求特别高,否则就没有订单。开始还是照顾的,后来发现照顾不过来,芭比也不争气,经常窝工。因她有后台,也就没人敢说三道四,但是,总体上来说,荆楚省的赶不上北方所出产品。
芭比不查找原因,每天以手机为其生活的全部,经常在手机上和别人聊天,那是她的主业,其他都不在话下,别人在着急,也是太监着急皇上不急,久而久之,这个项目就露出下半生的凄凉前景来。
大家吃饱了饭,出得酒店,开始找出租车,四个人一组,开往宿舍。
宿舍可能还要住一个晚上。因为中国人只能呆在港岛呆一周,大部分都只有五天时间。
德志照样和安德烈住一个房间,另外,尹懋和余哥住一个房间,他俩去了港岛办公室,到那里拿布。
教会里有人知道荆楚省在做农妇手工艺产品的项目,就自愿奉献布匹,全部送到了办公室,需要拿回来,准备走的时候带走。
刘小姐安排他们去拿东西,至于以后怎样安排,她没说。正准备洗了睡的时候,刘小姐打电话过来,找安德烈和德志,说:“要去帮忙,余哥和尹懋需要帮手。”
这是骗人的,德志很清楚,尹懋最喜欢偷奸耍滑,他明明可以拿得动,偏偏不拿,看到别人休息,他不自在,就攀扯上了安德烈和德志,因为他俩的大姨妈不是齐老师,那怕什么怕,攀扯上他俩是应该的,再说这个项目又不是尹懋在负责。
尹懋说出了感受,余哥附议,他没脑子,也不会说,尹懋说啥就是啥,没有什么异议,也不怕别人。因此,笑面虎是尹懋,余哥是冤大头,啥事都让他冲向前,但是,出了事全是余哥的,和尹懋没任何关系。
第224章 深夜狂奔
新章节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打赏、订阅。
德志和安德烈打的去办公室,司机还好,懂得普通话,但是,说出来的普通话听起来很难听,他听普通话听得懂,这边呢,安德烈听得懂,但不会说港岛话。
打的到了目的地,顺着大门往里面走,两边都是商铺,看来办公室所在的位置很重要,交通比较方便。
然后进入电梯,关上门,按8,到了楼层,电梯门打开,看样子,这里的场景在电影里面出过。德志和安德烈出来,电梯“叮——”一声,,门合上,有走廊,上面有标志,直接到dashing基金会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是玻璃的,这个让德志感到意外,怎么回事?门上有门铃,德志将其按响,有人影出现在玻璃上,然后“啪嗒——”一声,一道亮光照出来,玻璃门打开,那玻璃是毛玻璃,只透光,但看不清楚对面,透过玻璃,只能看到有人影在工作的情况,却无法看清楚人的脸。
开门的是刘小姐,她说:“你们来了?很快啊。我们还担心你们找不到地方呢。”
“是啊。问司机,司机把我们带到了大门口,然后顺着走廊找到电梯,知道办公室所在楼层,就找来了。”安德烈说。
在这种场合,德志不便争功去抢着说,完全没必要,来了就来了,没来还要想想。为什么找不到地方,既然找到,也不能说你能干,只能说你适合城市的生活。
刘小姐介绍说:“这是我们办公的地方。这是我的桌子。”她指了指最靠近门口的地方,原来办公室不大,左边全是集中办公的,右边有两个桌子。
但是,刘小姐的桌子上放了一个牌子,上面的名字却不是刘小姐的,她说:“我很少来办公室。在港岛。寸土寸金,让能者上。办公桌是共用的。像我这种情况的,还有几个,像甘小姐就是。”
大家一听。就明白了。在大办公室里。普通人都是在一起办公。行政主任就是黄小姐。她坐在第一个位置,然后是负责财务的何会计,再就是负责文字工作、网站维护的。还有负责亚洲项目、非洲项目和中国项目的各一个干事。
墙边树立着大书架,书架上摆着书、奖章、奖旗、奖杯、荣誉证书等等,这些东西,和内地有些相似,不过,颁发的主体除了港岛政府,还有其他的国际机构,都是认可的。
一个政府或者一个机构给基金会颁发奖杯,恐怕还不能说什么。如果有很多机构给基金会发奖,就说明基金会做得还行。另外,就是个性的张扬。
办公桌一个挨着一个,面对面办公,但中间隔着玻璃,都是独立的空间。这些人大部分是港岛人,也有马来西亚人,大多数人都是港岛的土著居民,因此,工资待遇比内地的同事要高得多。
刘小姐领着港岛的钱,花在国内,国内的消费水平不高,完全还能攒钱,因此,她不愿意回去,不想见到其他同事,因为人的舌头和牙齿常在一起,就会出现舌头被牙齿咬的情况。
自身就如此,何况身体以外的其他人呢。还有一间会议室,在港岛,能有这样的办公室的ngo组织的确不多。
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是给年干事的,他不常来,因他是医生,非常忙碌。他的医术高明、技术高超。他的夫人,会写书,二人双双在异国他乡做事,业余就写书,二人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