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陷世(远洋)-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餐厅里的勺子多得是。
大家忍耐了,看看齐老师主持圣餐,然后吃面包,喝葡萄酒。
德志感到非常别扭,人们为什么沉默?
难道齐老师要逆天?在内地作威作福惯了,竟然刹不住车,到了海外,到了港岛,这还了得!
在场的那么多牧师,竟然都沉默!这是默认齐老师造反吗?她在内地教会是不能主持圣餐礼的,除非教会里没有男牧师,非常迫切的情况下,才允许女牧师主持。在内地有这样的严格规定,因此,在齐老师的前半生,没有多少机会主持圣餐礼,到了海外,却大肆报复,在众男牧师面前、在各地同事面前,开始大发淫威。
她这样做,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甚至怀疑到港岛总部领导的智慧和权威了。要知道,这是不该做的。
众怒难犯,这可能是齐老师最后的疯狂,她这样做,等于自掘坟墓,只要忠心于教训的人,都不会服从她的安排。这是她人生中最辉煌最得意的时刻,也是开始转折的时刻,下一步,她就开始走下坡路。
月亮有圆满的时刻,大家都欢喜;圆满之后,就开始亏损,亏损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明显,甚至不易察觉,但是,等察觉了时候,已经晚了,成为了事实。
这样说来,无形中,齐老师树敌无数,且都潜伏,不易察觉,到了时候,她必然完蛋,且如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上帝欲叫谁灭亡,必先让她疯狂。没错,齐老师已经到了巅峰时刻,接着,必然是一场巨变。
很多人都沉默,知道这是一种较量,看看齐老师到底能走多远。
齐老师不是政府官员,做项目光靠她一人还不行,她还得求人,很多事情,她并没有权力。
她做完圣餐礼,大家在表面的屈服中过了一个晚上。大家都把怨气和疑惑深深埋在心底,早晚都会发芽、长大、结果。
你和政府关系再好,也不能取代非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的成立,离不开独特的操作手法,独到的技巧,和政府不同,否则,将面临着灭顶之灾,当你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的时候,肯定会被淘汰出局的。
大家都在铁屋子沉睡,没有清醒的,被刘小姐迷惑了,她鼓吹她的项目多么成功,但是,只有不懂项目或者没有时间管项目的人才会相信,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但大多数人不是领导,存在很多弊端,不能立马解决问题。
少数人是领导,可惜,少数人不懂怎样来分辨是非,弄不清楚真理和谬论到底是什么。在这个世界,真理和谬论可能只差一步。
港岛的领导被糊弄了,比较糊涂,他们逐渐变得只相信刘小姐,因为刘小姐也是用了这个手段,让港岛人排斥内地人,除了齐老师,别人都不可信。在齐老师的手把手的教导下,很多同事共事多年,但领导对他的起码的信任还是没有,这个习惯需要培养很长时间。
第216章 暗潮汹涌
新章节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阅读并打赏。
刘小姐信赖齐老师,看来,齐老师有过人之处,在内地,刘小姐也算是阅人无数,都看不上眼,最终选择了齐老师,她一直认为这是祷告的果效,是上帝赐给她的礼物,因此,她自始至终都认为齐老师是她命中的贵人。
有贵人相助,她自然如虎添翼,更加厉害。事实证明,在这几年明显看到了荆楚项目的果效,而在其他省份,则举步维艰。
因此,刘小姐在港岛办公室同事面前,耀武扬威一番,也情有可原。其他同事,即便再生气,也不能超越刘小姐,刘小姐的功劳太大,以至于完全超过了办公室的总干事年主任的功劳。
年主任和他妻子都没有孩子,也不想要孩子,在东南亚一些山地小国家从事扶贫发展事工,有着外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但是,那是外国,到了中国,就不管用了。都要从头开始学习。
因此,为了达到一定的果效,与其从头学习,不如借力使力,于是刘小姐就是合适的人选。加上办公室的元老级人物,办公室主任黄小姐十分信赖刘小姐,这层关系非常牢固,旁人无法拆散。
年干事是董事局的成员,刘小姐不是,年小姐为年干事负责,年干事为董事局负责,一级一级的,等级十分明显。还有一点,就是年干事特别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具体的项目。而刘小姐恰好利用了这个空白。积极发挥她的作用,将项目弄得看起来花里胡哨的。实际上在烟幕弹背后,可以满足她和齐老师的私欲。这个私欲的膨胀和实施。因为没有监督,而变得神秘莫测,甚至包括齐老师最亲近的人,也就是配偶和儿子,都不清楚,更不用说芭比了。
大家都默认齐老师颁发圣餐,都默不作声,是看年干事的面子,好歹年干事是个负责人。他同意的事,一般都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年干事不是牧师,对的了解,远没有专业牧师全面,他答应了刘小姐的请求,让内地来的齐老师主持圣餐,已经得罪了神。更得罪了人,这杯自酿的苦酒,必须由她自己慢慢地品尝。
大家各自散去,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学习新东西,然后照集体照,无须赘述。这些事。政府官员都干过,没有什么稀奇。无非是照片洗出来,每人都发一张。然后,接到照片,都迫不及待地看,看谁?当然先看自己,看自己眼睛是否闭上,是否头歪了,身子斜了,或者是否有怪异的动作,或者穿的衣服是否合适,颜色怎么样?还有所站的位置,是否是应该调整的等等。
大家都很兴奋,虽然不知道下一步,人们将会去哪里。今天还在,明天离开,是常有的。荆楚省的同事比较稳定,没有流失,但是,这不是好事,不流失不代表都胜任,只要不犯大错误,就由领队摆平,更重要的,是领导偏私,自私,为了芭比,更有可能为了她儿子,她 必须要稳定,想尽一切办法让同事不要离开机构,这样,她就有充分的理由向上面申请项目,貌似这也是优势。
领导的自私,使项目得以延续发展,可是,人的心在追求不公义,做项目做得再好,不如能得到领导的欣赏和欢心更有实惠。因为项目做得好,名声是机构的,个人得不到奖赏;机构做得好,名声在外,有人捐款,钱就到了齐老师和刘小姐那里,谁会巴结,谁得恩惠,谁会舔臀,谁就得到大大的好处。
大家的心不在项目上,而在领导上,想为领导所想,做为领导所做,日夜思考的,不是神的话语,也不是项目,而是领导。把领导的关系弄好了,什么都不是问题,要项目给项目,要钱给钱,要啥给啥,另外,私下里还给一些别的同事都没有的小恩小惠,这些都是有的。
领导的艺术就是看你的谎言编织的技巧有多高,会撒谎的,领导就干得长久;不会撒谎的,领导就干不长。原因很简单,这个世界就是弯曲悖逆的,你要正直,就会遇到打击。山里的树,太直,就享受不到天年;水太清澈,就很难有大鱼出现。
给了领导面子,领导就会青睐,爱说直话的,就会受到领导的批评。批评多了,自然会影响到分数,而分数,就是一个人的工资参考。德志的工资一直很低,原因很简单,就是他说话太直,一直被领导批,工资低就不奇怪了。
齐老师的心膨胀,因为心里有鬼,就要拼命掩饰,她要包庇芭比,占便宜,必须就要事事领先,凡事都比别人强,在气势上压倒别人,她才能稳固地位。要知道,她这些手段,都是内地官场常用的,她在学习,并且用在机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为了齐老师和她的一家人,或者是朋友、同学等等,她所有的关系,她都要调动起来,目的只一个,人人为我服务,不管别人难受不难受。
以自我为中心的齐老师,在港岛内地交流会上,表现突出,引人注目。机构快要成立三十周年,为了表示庆贺,提前做好准备,黄主任安排一次录像的活动,就是让内地的同事,说说从事扶贫工作的感受,还有对未来的打算。听起来像是在写回忆录,每个人都要回想做项目的点点滴滴,让更多的人来思考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自己存在的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后怎样改善等等。
这是作秀,大多人都在讲大话空话套话,没有一句实话,内地的不良风气,已经带到了港岛。港岛办公室总部,如果经受不住考验,任由齐老师和她的团队的进攻和侵扰,将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刻,这个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录像完了之后,是参观访问。
德志不想跟荆楚省的同事,任何一个人都不想跟,但是,尽量回避,比如余哥、金莲、尹懋、安德烈、芭比、春燕,齐老师更不用说了,更是如此,见了就烦,不懂装懂,瞎指挥,乱指挥,瞎说乱说,影响人的判断力。
但是,因为荆楚省的人较多,没办法回避,不得已,德志选择了去康保书院。康保书院也是机构支持的,有关系,也经常上港岛各个电视台,她是以青少年教育为主的,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矫正,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这所书院没有什么钱,政府拨款也有限,就需要其他慈善机构伸出援手。
对于这次参观学习,德志和春燕跟着港岛办公室的魏会计前往。
康保书院在一座岛上,需要坐船,在港岛出行,要么是坐船、地铁、大巴,要么就是飞机、步行,街上很少看到骑自行车的,因为港岛的街道狭窄,机动车都没地方跑,也没空余的地方停,怎样让单车横行呢?乘船出行是港岛人经常做的事。
魏会计安排好她的儿子,然后带他们上了船。买船票都是魏会计买的,码头有报纸,免费领取,厚厚的一沓,只要你拿得动,尽管拿,因此,在候船大厅里,不少人都在看报纸,也有人在听音乐、欣赏海景的。
德志也拿了一份,边看报纸,边等船。春燕在旁边,没有看报,却要跟德志说话。德志没心情看报纸了,因为春燕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原来,春燕是为了她儿子去康保书院的。最近,她的儿子不太听话,总是跟她作对,春燕从来没在男人面前输过,却惟独拿自己的儿子这个男人没办法。
小伙子到了青春期了,正是叛逆的时候,人这么大个子,打起来都嫌手疼,况且打也不是办法,没办法纠正她认为错的行为。
船来了,人们按照次序登船。过了一会儿,船拉响了汽笛,离开港口,向海洋驶去。
港岛的海还真大,船在海上行,不错,感觉不错,心情格外爽朗,天高海阔,就是一种写照。直升机在海上巡逻,原来是警方派出来巡逻的,密切观察,看海上是否有事故发生,好采取紧急援救措施。
船行走得十分平稳,但不够快,德志看看船舱内的人,都很惬意,有些港岛人还在使用连德志的母亲都不用的手机,相比较而言,港岛人并不是全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节俭的人肯定有很多。这种手机,在内地市场上都很难发现,不晓得怎么在港岛,这个发达地区,还这么盛行。
德志突然想到,就连年干事,还在用在内地早就淘汰的bp机,这样的机子,不能打电话,只能接收到信息。
这个可能他在做手术有关,在手术室,不能用手机,有信息可以用bp机来接受,打电话可以到办公室去打。这有严格的规定。不可能在手术进行中打电话,那样的话,是不尊重别人的健康,要知道,麻药很快就会失效,手术时间越长,对病人越不利。不仅受苦,连经济也要受到损失。
城市越大,人们的生活越丰富,人的喜好花样也越多,甚至在内地都被淘汰的物件和生活方式,差不多还在保留。德志心想,虽然据说上个世纪第四十九年解放了中国人,可是,德志觉得,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都是继承来的,仍未改变。思想还是封建社会,物资丰富了,思想还是空白。说来说去,当下的政府和当初的政府,大同小异,当下的人的为奴的思想,还是一样,没有任何进步。
第217章 学子被囚
新章节发布了,欢迎亲们来订阅和打赏。
这次到港岛的活动经费,全部由年干事奉献,他们夫妻俩一心为了实践上帝的爱,刻苦自身,专为他人。但是,内地的齐老师却不这样想。在年干事还在用内地人都不用,早就淘汰的bp机的时候,齐老师不知道换了多少部手机了。就连刘小姐都跟齐老师学。
看到船舱里的港岛人使用过时的手机,德志不免感慨万分,港岛更是丰富多彩的地方,就连手机都不同,总比内地的某些人实在,不是追求虚荣心,不是靠先进的电子产品来赢得尊敬,与其这样,不如尊重卖电子产品的售货员,因为他们天天接触这些新东西,坐拥许多新玩意,岂不羡煞了人?问题不在这里,在人的贪心没有止境。天天坐拥天下所有的手机,又能如何,还不是不能同时使用,人不是章鱼哥,有八只手,可以同时玩智能机。
可是事实的确如此。领导总是换手机,钱从哪里来?值得商榷。一部手机不简单,都是最新推出的。新出的手机往往很贵,到后来快被淘汰了,才便宜。
对于智能手机,能用就可以,不必天天炫耀,可是领导不是。德志看看带队的何会计,还挺好,没有带手机。这样一个管钱的人,竟然没带手机,令人敬佩。也就是这个机构有一些坚守公义的人,上帝才没有灭亡他们,还是给了一些机会。让其他人悔改,免得陷入绝境。不能自拔。
到了港口,又转一次船。街上的人比较少。显得比较真实。海风吹来,感到阵阵凉意。要说港岛,还是有不少好玩的地方。
离闹市区越远,越能感觉到幸福。要说真实的港岛,比电视里所表现还是要美丽和真实些,有些人物和景物,看电影电视是记不住的;但是,有些地方,只要经历一次。就终身难忘。
在码头,看到了政府的优惠公告,就是领取“八达通”交通补贴的告示。德志没有,也就不自信看,本来对这些数字,都不敏感,更何况在马上就要上船走的地方呢。
人们在候船,一声长长的汽笛响了,一艘船慢慢拢岸。先下人,再上人,都有专业的水手,在操控着人下人上。港岛人喜欢按照次序而行。有条不紊。
不是因为人多显得杂乱无章,反而,很是整齐。不知道为什么。人到了港岛,一切都规规矩矩。港岛人到了内地,逐渐显出本性。也的确有意思。难怪有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看来很有道理。
德志也上了船,春燕显然有些晕船,刚下船,又要上船,眉头紧锁,不知道怎样办。但是,为了儿子,她必须要到目的地,然后学习,学成之后,可以回家用在儿子身上,有没有新的技巧来对付叛逆期的青少年。
船开始驶离码头,向不明确的方向而去,德志不知道,又担心别人看出他是内地来的,就不便多问。何会计也没多少话,这是会计的共同特点,她可能善于做账,但是,对于一些账目,她永远弄不清楚真实的情况。因为,真实的情况,到了齐老师那里已经变成假的,再从领导那里出来的,假上加假,变得更假。
要不然,谁来当这个领导呢?
领导光干活不拿钱,这领导早晚干不长,也不正常。谁都知道,干部肯定比平民待遇好。做账这个问题,显然,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
刘小姐太相信齐老师,不惜花重金在她身上,不惜放弃纯正的信仰,灵魂都被齐老师带走了。刘小姐还不醒悟,还在做梦,认为只有齐老师才是她的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安插一些亲信,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安插的过程了,就出现了不公平,在和她的亲信交往过程,更感觉到很大的压力。
比如,她所信赖的,哪怕做错了事,她也遮盖包庇,说上帝会饶恕人;她不信赖的,哪怕做对了事,她也要批评一通,劈头盖脸,不由分说,久而久之,她的身边就没有忠心的人,而是一些狡诈小人,谄媚之徒。
何会计只是完成任务,可能普通话说起来也拗口,不怎么说话,只是到了目的港之后,她的话才多起来。
刚下船,就有当地的官员和书院校长助理在码头迎接,然后不做停留,立马上了小船,向书院驶去。
在海上,有不少的三角石碓,德志心想,这些东西肯定是预防海啸的,减缓水流的速度吧,免得对岛上的居民造成财产和人身伤害。
直升飞机在海岛上空巡逻。
小船是民间的,走在大海上,海浪起伏,还是有些危险,不过,船老大经验丰富,一看,还是女的,皮肤晒得黑,猛一看,还以为是男的。
船拢了岸,他们用方言交谈,奇怪的是,德志竟然听懂了,原来,他们交换了电话号码,等要用船的时候,提前半小时打电话,因为船过来需要二十分钟。
上了岸,先走平路,然后开始爬山,德志看到送他们上岛的船离开码头,回去了。德志看看码头周围,连一条船都没有,看来,这个地方是与世隔绝的地方,关了人在岛上或者放养一些牛羊在岛上,恐怕不用担心逃跑。
春燕没有呕吐,显然,她晕船还是停留在口头阶段。每走几步就会发现在路边有一个小屋,小屋下面,是一个塑料容器,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春燕嘴快,明知道问何会计没用,她不太会说普通话,只有问陪同的两位先生,他俩已经给了德志名片,可惜,德志没有名片,这名片,其实就是一种社交用的手段。大多数人都没有保管名片的习惯,因此。收了很多名片,却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遇到事想起来了,就去找,结果总是翻了底朝天,也没有结果。看来,纸质的名片已经过时,需要制作电子名片,随时可以在网上查阅。
书院的校长助理显然在内地跑过,懂得普通话,比随行的官员还要厉害。港岛的官方语言一般是英文。对于普通话没有强制性规定。官员不太懂,但比何会计强,现在港岛政府也要求学习普通话,但收效甚微,英文仍很流行,仍是官方语言。
助理解答了春燕的问题,说:“那是厕所。为了保护小岛的岛上自然环境,严禁随地大小便。”
这倒是很新鲜,在内地。如果在山上走路,随地大小便,非常常见,一点都不稀奇。因此。走在路上,要随时注意有没有“地雷”,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踩上。还有一些景区,有些地方。出现尿骚味,阵阵气味袭人。令人头晕。
走了一会儿,竟然汗流浃背,小岛就像风景区,非常好,安静,树木也茂盛,还有流水,奇怪得很。这座山,在港岛来说,非常珍贵,因为这座岛和内地的距离最近。助理介绍说,这里有内地的电话信号,如果有内地电话,在这里可以通话,但是,信号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要分地段。
见到了校长,他在榕树下等,先跟何会计握手,再和德志、春燕握手,最后和官员握手,和他的助理就不握手了。很奇怪,这和内地又不同,内地一般是先跟首长握手,再和平民,一些不重要的角色,都不握手,这校长难道想逆天吗?
后来德志想明白了,因为港岛高度自治,不存在政府过度干涉,校长办学,政府又不拿钱,这是民间机构自费帮助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矫正他们的错误行为,使他们走正路。
从繁华的闹市,到宁静的小岛,的确有些不适应,喜欢打游戏彻夜不归的、喜欢吃摇头丸的、喜欢打架的等等一些叛逆的青少年,被安排到这座孤岛上,显然很不适应。
不知道校长用什么方法来做到的,不仅矫正青少年的错误,还培训了青少年,让青少年健康成长,不至于影响自己一生,让孩子的父母也放心呢?
带着疑问,校长一路走,一路介绍,他会说普通话,为了内地来的德志和春燕,校长讲着生硬的普通话,让大家都感到新鲜,而男校长穿的也比较新潮,跟年轻人喜欢的颜色接近,德志突然想到,这可能是拉近和青少年距离的最好的方法。
一般来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校长懂得青少年的心理,尽量和青少年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让青少年不感到陌生和害怕。
留下了第一印象,是美好的,然后再进一步交流。
校长瘦削,动作快,行动迅速,听说已经四五十岁了,但心态年轻,充满热情。
他先带德志、春燕去女生区。女生区首先映入德志的眼帘,其实,与其说是宿舍,其实就是一个大铁笼子,里面的房间狭小,床铺上下铺,小女生喜欢漂亮,放了一些照片和小饰物在小课桌上。
女生不能留长发,全是短发,在课桌上,摆放着的,都是。
宿舍的女生不多,只有两位,在宿舍旁边的厨房里写东西。
德志弄不清楚她们在写什么,校长介绍说:“她们俩个违反了纪律,被处罚抄写。”
德志点点头,心想,真是太好了,看十遍,不如抄一遍,抄写的,比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那抄写完了,就不用处罚了吗?”春燕问道。
“不是,还要写检讨。”
“那是不是把全本都抄写一遍呢?”
“不是,只抄一章,写多了,她们也受不了,毕竟还小。”校长说。
春燕点点头。
德志突然发现在厨房里有几个男人,吓了德志一大跳。这个铁笼子关着两个女生,竟然还关着几个男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218章 书院狩猎
新章节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阅读打赏。
再一看,不是老男人,是小男人,还有一些类似于男孩的人,他们在那做事。做什么事呢?
书院校长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很热情,停下来,和校长说话。原来,他们手里都在忙,准备拿着东西,有灰铲,地上有一堆砂石和水泥,还有一些砖块,再往上看,是一间小屋,和路上看到的大同小异,校长说:“你们辛苦了!今天做得完吗?”
“做得完!”男人们回答。
“好,效率真高,做完后就回到你们的住处吧。”校长吩咐道。
“好的。”
男生们脆生生地答应了。看看那被罚抄写的女生,看上去怯生生的,非常害怕,不知道为什么会在这里,这些人大概都犯过错误,只不过在家里,家长无法矫正他们的行为,家庭教育不行,才有社会组织来帮助,校长为书院也很操心,总在想办法为不良青少年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归正常,在社会上能够成为一个正常的能为人们带来好处的。
在前段时间,当地村民和书院发生争议,赶书院走路,不让他们在这岛上办学,因这些不良青少年会影响当地的青少年。书院坚持不搬,说要保护失足青少年,他们已经被社会抛弃,不给社会接纳,存在很大问题,需要爱,需要给他们一次机会。
但是,当地村民仍然不依不饶,要赶他们走。并且游行示威,让他们离开。非走不可,但是。书院搬动了政府,政府官员出面帮助协调,做过很多工作,村民仍不答应,游行示威静坐,非要书院搬家不可。政府耐心解释,书院校长也承诺,绝不扰民,绝不让他们影响当地年轻人。努力培养他们,矫正他们,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回归社会,为特区做贡献。
这事弄了很长时间,到德志他们去参观的时候,才解决好。书院的青少年心里也惶惶然,密切关注自己的去向,有的希望搬到闹市区。有的希望留在岛上。
最后,还是校长说:“大家都有儿女,都不可能不犯错误。既然大家都希望儿女好,可是在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很多青少年走上歧路,如果我们都排斥他们,抛弃他们。那么,他们终日游荡在社会上。也对大家没好处,害了自己。还害了家人,害了社会,那么,你不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改正错误,回归正常的生活当中,那么,他们也就自暴自弃了,最后,伤害的还是大家,和这个社会。我们要讲爱,就要行出来。不能这样下去,否则,我们就对这个社会不负责,没有对社会做出贡献。”
说了这番话,村民的心被打动,逐渐有人哭泣,有人离开,静坐的人一个一个,站起来,低着头走了。那些跟着校长一起来的学生,一起唱起歌来,大概都是需要爱、需要关怀、希望献出爱的意思,歌曲非常动人,因为他们的呼声发自内心,不是娇柔做作,也不是一种应景之作,而全是来自内心。
来自心里的呼唤奏效了,静坐的人散开,书院取得了成功。于是,书院得以存留下来。
校长点点头,听助理一直在介绍,然后继续往上走,到了教室,这所教室,用石头砌成,有学籍,有档案柜,用品齐全,课桌虽简单,但还结实,教室里没有空调,有吊扇,这些东西,都有人奉献,书院没有花什么钱。
书院和村民对抗的整个阶段,电视台一直跟踪报道,在港岛引起很多市民的关注,纷纷捐款,支持书院继续办下去,也有唱反调的,跟着村民一起呐喊,意思是让书院搬家,让不良少年沉入大海。
结果,这场争斗,不是村民和书院的问题了,而是社会上两派的争斗了,这些问题,存在社会中。有的有爱,有的没有爱,有的总是自私,有的愿意分享。
这所石头砌成的教室,有十几个学生,做完了作业,纷纷拿来围绕着校长叽叽喳喳,要校长改作业,校长笑着,拿过作业本,看了看,在上面画了勾,然后将作业放进书柜,那里已经有不少的书册,大概是学生的档案和一些作业本,再就是,记录学生表现的资料,这十几个学生,由一个老师在教,忙不过来,校长有时候过来帮帮忙。因校长没有摆架子,学生都愿意接近他。
离开教室,那一群花蝴蝶一样的女生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校长,继续爬山。过了一座桥,就是教学区,那里集中的是年龄稍长一些的男生。拐角有鲤鱼池,锦鲤在里面游来游去,旁边是办公区,里面有校长室、财务室等等,一排排的房子,都是办公室,地方不大,但是,功能还比较齐全。
据说,这里曾经是内地人偷渡的第一站,他们没地方去,没有合法身份,就在这里开荒种地、养猪,因此,这里是非法移民的集中区。但是,这里条件太差,没有一块好地,全地都需要开挖,非常难。
内地人就是死也要死在荒岛上,不肯回内地,港岛政府没有驱赶他们,将他们弄到村里,成为村民,离开了荒岛,荒岛越发荒芜,还有一些旧的猪圈,那些石头垒成的遗址还在,一些石头砌成的屋还在,只是屋顶坏了,开垦出来的田地重新长了茅草,也逐渐荒芜。
校长来到这里,带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收拾了这些旧东西,像愚公移山那样,又像蚂蚁搬家,渐渐将荒岛收拾得适合人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