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陷世(远洋)-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表演还在持续,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终结。德志看惯了这种表演,也逐渐变得麻木。设想一下,电脑就是金莲所偷,因为她有宿舍钥匙,因为她老公是开车的,她儿子是开车的,她又深得齐老师信任和喜爱,那么,她就有充足的理由来拿走电脑,一点都不奇怪,跟拿自己家的东西一样,不存在偷这个单词。排除了有蟊贼踩点的可能,早就盯上了这一家,因为大城市的蟊贼很忙。一般不会来办公室,因为机构没有另外租赁办公室,只能在这里办公。蟊贼去的地方,都是有钱的人家或者有钱的办公场所,像局长办公室,或者政府有钱的机构办公室,都是蟊贼首选的去处。像这样的地方,蟊贼看不上。最有可能的,就是家贼。
那么,从拥有钥匙,到拥有领导的心,从而拥有公家的电脑,那似乎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根本没有任何申请,也不存在任何悬念,公安机关破案,遥遥无望也是正常,即便侦破,有了保护伞,自己家的人拿自己家的东西,苦主不告,谁会追究呢?
这些事都没有根据,只是在做合理地推测,从小机构到大国家,都是这样一个道理。宠臣从来都是有恃无恐的,胆大包天,出事也不怕,有人保着,有人担责,自己不用操心,不用烦忧,只要会拍马,会送东西,会巴结上司,都非常好。领导喜欢,即便没有学历,没有健康,没有外表,没有形象,也无所谓。只要把领导维持好,领导会为你搞定一切。
有对联说得好“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真是绝对了。金莲深知自己生来跛脚,这个缺陷伴随她多年,造成心理扭曲,有些变态了。好在众人还能忍耐,习惯了她的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或者高声说话,她的缺陷,让她自卑,她的极端自卑,就要处处争先,争出风头,想让别人不敢小看,从而满足她好胜的不甘于后的好斗之心。谁要是一句话不够谨慎,就可能遭致劈头盖脸地批驳,直至将对方弄得鸦雀无声,完全熄火,不敢再犟为止。
这样的愚蠢至极的人,机构不敢拿她怎么样,因她深得领导的喜爱。其他比金莲强的人,个个收敛,不敢表现,让金莲一个人在舞台上表演。表演者不嫌丑,观看者又如何?除非你不看,否则,她就要在你面前晃来晃去,只要她开心,哪管你烦不烦。自私自利的人的特点之一,就是自娱自乐地欣赏,哪管人家难受好受?专顾自己的表现之一就是,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要领导不说什么,就有恃无恐。
如果再多一个像金莲这样的人,德志肯定要辞职,这样一颗老鼠屎,会坏掉一锅汤,如果有两颗,岂不让人去死。齐老师所宠爱的,大多是坏坏的那种,这说明什么,说明领导也是坏坏的那种,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坏坏的,就不会相互吸引;好人和坏人不会走到一起的,话不投机半句多,根本不可能说完整句话的。好人和坏人的差别之一,就是坏人圆滑,好人耿直,大多数领导喜欢坏人,不喜欢好人。特别是那些世俗的机构,更是如此。
比如宋浪,很受领导喜爱,结果死掉。如果不被过分宠爱,也就不会死掉,溺爱的孩子没有一个成器的。这话不假。现在,受宠爱的就是金莲,可能是下一个牺牲品。当领导给你一个接一个的好处时,那么,你就离死或者离失业不远了。除了金莲,还有一个,就是余哥,余哥很得领导的欢心,他比金莲占优势的地方就是,他是男人,有技术、有力气,大方,肯花钱,让领导得到好处。领导信赖余哥,余哥就可以控制尹懋和德志,甚至包括安德烈。哪怕实际上他不是领导,另外有领导,就是三把手芭比,只要有余哥和金莲,这个机构就不会消停。
打扫完卫生,各自回房休息。准备开会。德志始终保持和领导一定的距离,免得被灼伤,领导身上的光芒四射,火力十足,很容易被烤着,最好离远点,到安全区才行。领导就是一团烈焰,离得越近,死得越快,已经有了例子,不用多说。那宋浪到死,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死。如果不是领导,他有可能好转,并且可以多活两年。但是,因为领导的宠爱或者说是溺爱,让事情朝着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败局不可挽回。
休息的时候,德志的脑袋里不停地转,齐老师可是牧师啊,怎么比属世的人还不如呢?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公正公平公义,那么在小小的机构里,应该努力实现出来吧,可惜,没有,小机构处在大环境下,小机构处于整个社会有机构造系统中,如果社会不能提供公义,那么,处于社会之下的小机构,也很难实现。
想着想着,德志就睡着了。中午午休的时间总是很短,宿舍里人一多,就难保安静,总有人弄出声音,没有点动静似乎就不能征民自己存在似的。
然后,被喊起来开会。德志起来,洗了一把脸,然后,拿着笔记本和笔,到了客厅,也是会议室。客厅里已经没有挂白纸,写报告,也都需要用电脑来打字,然后用usb盘存入,再插入电脑就能用了。以前都是用记号笔在大白纸上写,像大字报,相互批斗,实际上斗争还没结束,只不过阵地转移,不再像过去那样裸。现在开会,就比较现代化了,不懂得技术,就不行。金莲在机构,多少学了一些技术,这个在农村,连村支书都无法掌握的技术,在她那里却享有。这是好事。但是,金莲是为了讨好领导,并没认识到学了这些,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好处。
每逢开会,对金莲和余哥最具挑战性的是打字,他们不常用电脑,金莲不懂拼音,余哥也是,只好借助五笔,即便是五笔,金莲仍然记不住。余哥勉强,但是报告打出来,用投影仪放到墙上,反而更显得错字多多,可以装满一箩筐。
金莲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过,她有高血压,晚上睡不好,就把时间用来修改报告上。一篇报告,翻来覆去地修改,润色,如同在写文章,因此,她的报告错别字就少一些,但是当地的方言却多一些。有时候听她讲报告,念普通话听起来很难受,不如讲方言还原汁原味一些,既方便,又亲切,总比捏腔拿调地学说普通话听起来舒服。
大姨妈齐老师只要不忙,在没当官之前,比较清闲,只教教书就可以了,有大把的时间来开会。开会时,齐老师不太懂项目,可是,她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想法来为项目支招儿,她的办法绝大部分流产,行不通。
第188章 后续故事
第二天,会议结束后,德志、尹懋和余哥前往小城。这次要先坐车到夷陵,再转船,可能是最后一次,下一次就可以直接去鄂西再转车了。在两路建设竣工之前,都是这样。
一大早,尹懋就起床,然后是余哥,最后起床的是德志。尹懋有鼻炎,早晨必须要连打好几个喷嚏才能不难受。他不难受人家可就难受了,这个没办法,加上晚上睡觉打鼾,那鼾声足以将天花板上的墙皮给震动下来。德志没办法,想在耳朵上戴耳机,不行,总要翻身吧,一翻身,耳机就会掉,还是没用;想塞棉花球吧,也不行,害怕时间久了,看上去不太正常,或者早晨听不到闹钟声,耽误了行程。
为了能正常入睡,德志就选择在深夜入睡,这样比较好,上床就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别人就是把楼房震垮,也不会受到丁点儿的影响。
早晨不存在醒不了,人一多,难免会有各种声音,机构的人,大部分都是大学以下的人,除了德志还勉强算是专科毕业,像金莲这样的,也不在少数。即便读过大学的德志,也不能完全做到悄无声息,就这样,影响别人,成为了习惯。如果不弄出声音,反而感到不正常。早晨想在宿舍多睡一刻,比登天还难,干脆起来要好得多。
弄不清楚,爱谁懒觉的芭比,就是齐老师的外甥女,为何要选择住在宿舍,明明很痛苦,偏偏要忍受。难道非要沾点机构的便宜不成?再说,本来是领导的亲戚,不知道避嫌,反而处处提醒别人她是齐老师的外甥女,让人感到了以势压人的浅薄和无知,众人就是再傻,也能感觉到这一点,久而久之,大家都对她退避三舍,不愿和她打交道了。生怕说错了话,传到了她大姨妈的耳朵里,吃不了兜着走。芭比没在社会混过,在机构的温室里呆了很长时间,因为有人罩着,没人拿她怎么样。刘小姐是不敢得罪她的,巴不得巴结她,她没意见,齐老师就没有意见,两人特别好,项目才会好。芭比就沾了光,总是拿着她姨妈说事,没人敢犟,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服气,别人服气了,就会尊重她,听从她,哄着她过,她才开心。
到归州县的路上没有什么出奇的事,一切都平安,到达归州县。三峡美景,似乎已经变得不再美丽,习惯了这种美景,倒不觉得新鲜。就像外地人,特别是平原居住的人,渴慕到山区看看美景,山里人都笑话他们,祖祖辈辈们居住的山,有啥好看的,来了之后,大多数平原人走不惯山路,反而后悔,旅游大概就是这样,没有去过的地方想去,去过之后,跟着队伍走,走了一圈,好像什么都没看到,仔细一想,原来都是在拍照,哪里有时间欣赏美景和思考呢?留下一下照片,只是存在电脑或者优盘里,却没有在记忆里。没在记忆里,当有人问你,你就要找电脑,或者优盘,否则说不出来。因为肚子里没货,也就倒不出来。倒出来的,才是真东西。人行走不可能背着电脑,或者带着优盘,总有遗忘的时候,当发现别人问起的时候,就会抓瞎,慌了手脚。
当身疲力竭地回到家,才发现,钱花了,却没留下什么,除了几张照片,而如果想看照片,杂志、报纸或者网上到处都可以找到,去亲自走一趟,反而影响了情绪。感到很累,没有好心情。了不起后来当人问道,可以自豪地告诉人家说:“那里有啥好玩的,不好玩,后悔不该去。”罢了,人家自然知道你去过了,投射过来假装羡慕的眼光,自己的虚荣心也得到了莫大的满足而已。
旅游大概就是这样,如同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挤出来。出来了,感觉不好,又想进去;进去了的,感觉不好,又想出来,所以有了车水马龙之说,也有了不少的人气,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不知道那些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成年累月地重复一个话题,是什么感觉?
就像解说打乒乓球的解说员,打过来打过去,打过去打过来的,多枯燥,这些人,把平凡的工作做得精彩,就是不错的。
到了小城宿舍,德志进入自己寄居的家,看到熟悉的一切,但是没有妻子儿子在身边,感到落寞和孤单,孩子的衣服还有妻子用的物品都还在,他们这次没来,德志感到这样很对不起他们,怎么说,他也舍不得离开家人到这个地方来做事。而且做得不开心。
转念一想,也是,德志来这个机构之前,发现其他公司的人也差不多,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德志也明白,在如今这个国度和社会,想要舒心,似乎很难。
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德志到机构里来,有很多不如意,但也不后悔,反正在当下的中国生存都不容易,无论在哪里,都会看到不公义。
德志打扫完了宿舍,开始整理起笔记来。另外,补充这几天落下的日记。
在宿舍是写东西,总要受到别人的影响,没有安静的环境,思路总被打断。只有到了项目县,才能安静,心也略略安定。除了对家人的思念,也没什么可以挂牵的了。
尹懋在楼上喊道:“到外面吃饭吧。”
德志听到他的喊声,出来一看,心想,也罢,家里什么都没有,现在妻儿不在身边,自己随便吃点就成。哪怕是方便面,只要能充饥,就行。于是答应:“好的,马上来。”
德志抱着这种心态,不可得罪小人。他宁愿得罪君子。通过这几年和余哥的交锋,他更加确信这一点。得罪小人,自己受气,还会挨批。德志君子,淡然一笑了之,不存隐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正是这个道理。
出门往左拐,就是一家餐馆,德志跟着他俩,吃什么,吃多少,都由他们来说,不存在争议。如果说争议,就是说谁付钱,到最后,大家争着付钱,德志知道,都不容易,工资都不高,家里都有负担,也坚持不让他们埋单,但是尹懋生气了,说:“这点饭钱,我还是出得起的,不要小看我,同事一场,这个交情还是要的。”
德志见他这么说,也就不再争了,了不起下次找机会回请不就得了。这个过程,余哥不说话,他从来不会在钱上吃亏,只会想办法占点便宜,这个和金莲很相似,说不定他们以后会走在一起的。谁知道呢?但是,大方向就是,臭味相投。
晚饭后,大家坐下来商量明天的行程,尹懋说:“现在项目接近尾声,需要到各个项目点走一遍,增加的项目如木龙村和坪村等,要督促赶紧完工,争取在我们离开小城之前完成,否则不容易监管,以后验收时,就很麻烦。”
余哥是支持他的,当然没有意见。余哥为了证明自己正确,总是要拉一个人为他作证,德志肯定不行,总是要反对他,哪怕是表面上没什么,心里还是不服。可尹懋不一样。他们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一些。地理上接近,心理上也接近了。
德志说:“虎坡村的宫支书看来还有情绪,工作难做。毕竟把本属于他们村的项目款挪到了坪村,他们不好想。”
尹懋说:“项目款有剩余,我们有权决定在哪里用,况且,这些项目款并未离开小城,对整个小城来说,钱没有减少,要有全局观念。他能有什么意见?”
德志说:“这个我不清楚。我担心,因着宫支书的问题,使项目验收受到影响。”
尹懋说:“不要担心,即便项目验收不了,也允许存在失败的项目,这是齐老师说的,你的工资又不会不发。你的工作又不会丢掉。”
德志心想,话说得好听,工资不会停发,但是难免会减少。这不是没可能,工资减少,对老板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工资少了,员工肯定回消极怠工,磨洋工,这样,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什么问题,该干的活儿不好好干,不该干的活儿,偏要去看看。不属于自己分内的事不管不问,属于自己分内的事,偏还要推卸责任。在缺少公平公义的机构里,什么事都可能会发生。因为领导的亲戚在机构里,而刘小姐偏偏是最听齐老师话的,想象一下吧,这个机构会好在哪里?领导不公,坏就坏在员工是她外甥女身上,她外甥女不能给她增光,反而会影响她的前途,影响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没有了尊严,没有威信,这样的事在机构里频频发生,不奇怪。正如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这样的事太多太多,无法一一枚举。
第189章 邀尹去村
德志正是担心这个问题,毕竟工资还是养家活口的必需品,这个问题会影响德志的心情。听尹懋说的话,完全是在安慰人,他不是领导,因为他余哥的嘴快,余哥更是见了女人身子发软的,站都站不直,经不住问,会一股脑儿地全盘道出,为的是取悦领导,特别是女上司。对于漂亮的女上司,他简直快要飘起来,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定位。要是他掌握重要权力,在重要位置,就可能会遭到各种试探引诱。或者放弃了很多原则,做出了很多不公义的事情。
齐老师虽年龄已近五十,但是,皮肤尚白,看起来还有些像美女,对于余哥来说,只要是女人,都差不多,况且看起来,都比他老婆强,他是宁滥勿缺的货,经不起女上司的甜蜜语音,极容易卖友求荣的。对朋友就是这样,况且对还不是朋友的、心存芥蒂的同事,更要这样做,显得他是坦诚的,对工作热情的,对女上司是忠诚的,他的这一做法,比尹懋要明显得多。
尹懋做得比较隐藏。他当着面不说,背后会说;当着说,净说好的,背后净说坏的;一句话概括,就叫“笑面虎”。也可以理解为温柔的一刀,杀了你,你不觉得痛,不仅不觉得疼痛,反而觉得有意思、够朋友。尹懋做人比较巧妙,大概是软刀子杀人,只见流血,不见喊疼。
魏村基本不需要帮助,那里的资金完全够用,刘小姐信任余哥,让他做了预算,余哥留了一手,完全算得多多有余,要不,怎么叫“余哥”呢?多余的余。开始,他不知道自己会调走,到魏村,以为会留在虎坡村,所以,预算也够。没想到,虎坡村到最后项目快结束的时候,还有资金剩余,其时他已经在负责魏村了,那些余款,被刘小姐挪走,又用在魏村,魏村本来都多,又加进来一些,真的头疼。
余哥没办法,只好又找了一个新的项目村,想把钱用完,不用带走。另外,刘小姐又争取到了一笔钱,让德志在离开小城前,找了一个新的村,即木龙村,这不乱套了吗?完全打乱了计划。木龙村也是县民宗局的挂点扶贫村,是省民宗委的新农村示范村,这些项目的设立都有一定的关系,不是凭空任意到哪儿做就能行的。
基于魏村和坪村余哥都能搞定,有钱就好办事,了不起出了问题,拿钱就能摆平。但是,虎坡村就不好办了。德志头痛,在于本属于虎坡村的项目款挪走,而虎坡村也完全能将项目款用下去,自古以来,无论中外,钱都容易花不容易挣的,哪里有钱用不下去的道理,问题症结在于,德志不喜欢宫支书,不看好贾新意的贪婪,这些村一级的干部,贪心写在他们脸上,完全是裸的,看的人都感到恶心和厌烦。
德志第一次独立掌管项目,遇到这样的村级贪官,怎么看得惯呢?看不惯心情不畅,自然就不想再投资,于是就报告说,村里没有新项目。有余款,这个项目如果交由政府(水管站)来做,哪里有钱剩下,肯定不够,还要申请增加才行。增加的款项,大概有一些没到村里来,没有经过政府的盘剥,但是,经过了私人的剥削,要说是谁盘剥,很有可能是领导,领导盘剥项目款,用在自己身上,然后拿去报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知道其动机,也不知道气目的。总之,就凭刘小姐和齐老师,就很难相信她们一直很清正廉洁,因为没有机构组织和员工能够永远保证廉洁,一心为公。
这也体现慈善机构做事严谨,工作人员廉洁,踏实,认真,和政府做事有差别,不仅完成了项目,而且节省了钱。更重要的是,德志能省钱,想得到领导的表扬,会做项目,肯定在年终评估时得高分,加工资,拉开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差距,显得懂知识、有文化、凭着文凭,就可以打败那些小学都没毕业的工作人员,显得知识改变命运是确切的真理,从而鼓励工作人员都追求学习,提高素质,体现知识的价值,减少纷争,要知道,许多矛盾和纷争都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所引起,如果同事文化差不多,分歧就不会太大。
因着读书的缘故,人的素质就不是透过外表可以体现,而是通过自己的涵养来体现了。不读书的,和读书的在一起,很容易分辨的。如果拉大工资收入的差距,那么,就会激励混日子、混工资的珍惜时间,不浪费生命。但是,很多时候,不会考虑学历的问题,学历越高,工资越低。在机构里,领导故意这样安排,美其名曰,领导就像神那样,想恩待谁就恩待谁,想给谁好处就给谁好处,无论给谁好处,都会少不了给芭比的好处。这个是真理,是没办法的事。德志再努力,也是没用的。除非德志将来到了另外一个机构,这时候做的准备,流过的汗水,付出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如果没有回报,就变成了剃头担子——一头热了。
德志想得太多,结果不在其位,没用,只是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不付诸实践,根本没用。况且这些人基础不同,学习水平各异,根本无法通过自身的学习来改变自己,来增加知识,或者提高素质。德志最想知道的,就是学习需要成本,付出代价,要想得到回报,恐怕还需要时间,不是马上就会得到。付出的读书的钱,还没有完全收回吧,因为总有投入和产出,投入和产出量不同,需要加加减减,才有可能得到答案。
面对现实,还是要解决当下的困难,如何从虎坡村全身而退,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斗争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对话,都是一种斗争的艺术。德志说:“尹大哥,虎坡村特别需要您去帮忙,仅凭小弟我的能力,无法胜任验收前的工作。”
尹懋笑着说:“你高看我了。我只不过比你早来三年,论学历、论水平,我都甘拜下风。虎坡村既然是你负责,就善始善终吧。我去,反而是个累赘。”
德志说:“瞧您说的。其实,善始的功劳算是余哥的,善终的功劳应该是尹大哥您的,我只是在中间跑跑腿而已,不是什么负责人。即便是负责人,也要帮手帮我才行啊。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就是好汉,也需要你们帮助才行啊。”
尹懋说:“没错,里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我们也是三个,也应该相互帮助才行。”
余哥不懂三国,插不上话。余哥看过电视剧,但是,能够弄懂,还真不容易。三国用文言文写成,没有文言的基础,想看懂,非常困难。可是,不是没有机会,机会来临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珍惜,等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
德志说:“是啊。还有三英战吕布的故事,那宫支书绝对不是吕布,仅仅让尹大哥出马,就能立即搞定。”
尹懋听到夸奖,哈哈一笑,说:“是啊,我或者你,都可以对付那个刁蛮的宫支书。他爱喝酒,爱喝酒的要么是英雄,要么是狗熊。前者如武松打虎,后者如酒鬼醉生梦死。”
德志问:“那宫支书属于什么类型?”
尹懋笑道:“他,他什么都不是,算是个无赖。”
三个人哈哈哈大笑。宫支书算是酒囊饭袋,吹牛有他,说大话有他,做实事却没有。他的贪婪写在脸上,很容易被人看出来。看出就看出,他也无所谓,他干脆撕破伪装,直接说,让人知道他,反正没人告他,即便告,也告不响。
事情就这样安排妥当,大家各自回去洗澡睡觉。次日一早,德志和尹懋就去到虎坡村。余哥一个人坐车去魏村,约好一周后回到小城县城,再做商议。
德志和尹懋到达虎坡村,没想到,遇到贾友虎,他在外面干活儿回来,邀请德志和尹懋去他家坐一坐。
德志不想去,他家住在德志住房的下面,要下山,吃了饭又要上山,真的很麻烦。再说,经常去他家,都不好意思。
贾友虎再四邀请,尹懋说:“好吧,我们收拾一下房间,洗一洗,就下去。”
贾友虎说:“一言为定,我先回去,你们知道路吗?”
德志说:“知道,知道,去过多次了,放心吧。”
贾友虎说:“那就好!马上来啊。”
说着话,贾友虎就扛着挖锄下去了。
德志和尹懋进入房间,将行李放好,打扫打扫室内卫生,收拾停当,一起下山,去贾友虎家。
第190章 民谈鬼神
贾友虎正在家,他从不下厨房,都是他妻子忙,另外,他的哑巴弟弟帮忙择菜,洗菜,很聪明,很会来事,就是不会说话,心里可有数了。
这次午餐很丰富,德志感觉到他们有事相求。请客吃饭,是一种手段,拉近距离,拉好关系,吃了人家嘴软,拿了人家手短,不好坚持原则,担心早晚出事。不过,也有另外一个层面的意思,就是东家确实是热情好客,不存在恶意。只是表示好客。如果德志他们的项目不到这个村,也就没有这些问题。因为他们考虑的,还是经济利益。说白了,就是有钱就好,没钱拉倒。
果然,饭吃了一半,高颧骨女人,也就是贾友虎的妻子说道:“姚先生,尹先生,你们来,我们很欢迎。给我们带来了福音。”
德志很纳闷,福音?他问道:“我们是做事的,不传福音的,难道你们这里有人传?”
女人说:“有,有,我母亲就是基督徒。”
德志问道:“哦,她在哪里信的?”
女人说:“在阳平坝,她信主的时候,我们都还小得很。”
尹懋问道:“她是怎么信的?”
女人说:“有人来传福音。”
德志问:“是谁?”
女人说:“我也不知道,听说是外国人。”
德志问:“外国人?”
女人说:“是外国人。在清末的时候来的,后来被当地人杀死了。”
德志很惊讶,问:“当地人杀的?”
女人说:“是的,当时义和拳运动,各地农民暴乱,专门针对外国人进行屠杀,不分良莠,不辨好坏忠奸,一律杀死。当时,传教士也被杀了。”
尹懋说:“那些外国人,不远万里,离开家人,到中国这个地方来传福音,却被暴民杀害,真的太不幸了。”
德志说:“好在福音的种子种下了,这时候开始开花结果了。”
女人说:“没错。听我妈说,那些传教士很好,给我们传福音,还建医院和学校,孩子有学上,病人看得起病,真的是做好事的,跟你们一样,为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的。让我们不出门,就能享受到世界上先进的知识,吃上干净水。”
德志说:“我们不传福音,只做事。传福音不是我们的工作,有专门的牧师在做。”
女人问:“牧师?牧师长什么样子?”
德志说:“牧师跟你我差不多。”
女人问:“是中国人吗?”
德志说:“是啊。解放后,洋人被赶走了,教会是我们自己来办的。教会里的神职人员就是牧师。”
女人说:“哦,是这样。我印象中的牧师就是洋人,我们从来没见过牧师,从没来过山区。比较好奇,所以问问。”
德志说:“我们的牧师都是自己培养的,有专门的神学院。”
女人说:“哦,还有神学院啊。那谁去读神学呢?”
德志说:“上神学还要考试。但是,不用参加全国的统一高考。由神学院自己命题、改卷,发布成绩,决定录取等事宜。”
女人问:“那包分配吗?”
她咽了口水说道:“如果包分配,我就让我姑娘别打工了,回来读神学,像你们一样,外出做善事,那有多好啊!”
德志说:“那好啊。你母亲又是基督徒,有信仰方面的背景。可以考虑考神学。只是有一点需要注意,上神学不包分配,社会上各公司招聘,看到神学院毕业的文凭,一般不予认可。上神学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出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