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陷世(远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开始吃饭了。很好吃的腊肉,洋芋(土豆),还有泡菜,以及土鸡蛋,折耳根(鱼腥草草根),都是地方家常菜,但对他来说,都特别地新鲜。饭呢,是大米和苞谷(玉米)粉混合的,很好吃。粗细搭配,有助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吃别的不经饿,很快就没力气,吃了包谷和腊肉,感觉就是不同,不感到饿,浑身上下都是力气,做事不喘气,也不觉得累。
他吃了两碗,已经很饱了,因为接触这种包谷饭时间不长,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能一次性吃太多,只有先吃这些,等以后再说。
饭后喝茶。喝茶是山里人的生活习惯,就像西方人喜欢喝咖啡一样,饮茶成为山区百姓的生活必不可分的一部分。
边喝茶边聊天。
谭支书说:“过去村里没有电,一到傍晚,吃了饭,就上床睡觉。没有电,就不像现在有电视节目可以收看。老早上了床,睡不着怎么办?夫妻两个只好干那事”
德志呵呵一笑。谭支书也笑了,真是难得啊!原来他笑起来也很可爱。
谭支书说:“我们这里的主食是‘金包银’,就是苞谷粉和大米一起蒸,金的是苞谷粉,银的就是大米,这样的饭耐饿,干活时,更有力气。”
“男人有力气,女人也需要。晚上熄了灯,主要的娱乐就是房事了。所以那几年,计划生育工作很难搞,不像现在,通了电,有了电视,有了vcd,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不会天天只想做那事了。我们村的女人很厉害的。”
谭支书说着,拿眼睛瞟了一下他妻子,他妻子伸手要打他,看到德志在场,就住了手,一朵红晕立显在她脸上,低了头快步走出去了。谭支书看来,哈哈大笑,说:“老家伙,还不好意思了?”德志不好再问,这些人从年轻时候过来的,大概都是心知肚明,不必把窗户纸捅破。就凭谭支书的如花似玉的妻子,作为美人,不能探寻,也不能随便说说。饭可以随便吃,但话不能随便说。这是规矩,一个人不懂规矩,就是一个不懂事的人,时间久了,注定是不讨人喜悦的人。德志不想做这样的人,从谭支书身上,德志也发现一些优点,值得好好地学习,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提高生存能力,建立比较健康和完善的系统网络,也就是良好的人脉关系,为将来的事业做好铺垫。
难怪谭支书能当书记,他的妻子很贤惠。
说到女人,谭支书接着说:“有一个故事。和水有关。”
德志奇怪,就问:“什么故事,说来听听吧!”
“有一个女人,嫁到荷村,但夫家家贫,没有修建水池,也没有水源可以取水。遇到干旱季节,到山下的风吹垭去取水背回来。排队打了水回来,没想到快到家门口时,摔了一跤,背上的水顿时泼洒一地这个女人想不开,就悬梁自尽了。”
姚德志听了唏嘘不已。原来水在这里就代表着生命。一背篓水,可以夺去一个少妇的性命。
现在,荷村仍然缺水。
女人要说给何荷村的男人,其中一项要求就是,未来的丈夫家,必须要有水池。不看房子不看人,单单看有无水。原来,水,在这个村里竟是决定男人是否打单身的重要因素。
荷村无水源,远近闻名。民谣称:“听见水响,看见水流,吃水愁上愁!”原来,这里可以看见长江。长江的水,从巫峡出来,进入西陵峡,这里就是交接点。难怪看着长江水呼啸而过,竟然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
惟一的办法是,收纳雨水,进入水池,然后等水澄清后,再饮用。所以,修建水池是决定荷村生计的大问题。村民家里有水池,哪怕是一个很丑很丑的水池,只要有,装得住水,就是一笔财富,就会让人艳羡。
谭支书眼神里掠过一丝担忧,被他发现。他问他有什么忧虑的?他说:“担心我们提供的援助资金不能到位。”
德志说:“不用担心。你在找对象的时候,会不会担心她将来和你离婚呢?”
他说:“才结婚时会担心,现在不了,都是爷爷奶奶了,还担心什么。”
德志说:“是的,结婚有一纸婚约,只要遵守约定,忠实于配偶,就不用担心离婚。我们现在也签了合同,有那么多单位盖章,还经过了电视台的录制、播放,就不用担心资金不能到位的事了。”
他笑着点点头。
他们聊了一会,他的头皮觉得很痒,看着炉子上的热水,对谭支书说:“我想洗个头。”
谭支书说:“好的,幺妹,帮帮姚先生。”他冲着他女儿喊道。
第007章 山人议事
谭支书的小女儿应声出来,卷起袖子就要给他洗头,他哪里见过这场面,连忙谢绝。
他说:“从小到大,除了我妈和理发师傅,没有哪个女人给我洗过头,连我妻子都没做过这件事。我怎么担待得起呢?”
他女儿只好作罢。
他们只给他一盆水。这水很金贵,不能浪费,他女儿蹲在德志旁边,拿眼盯着他看,他用眼角的余光瞟了她一眼,马上低头自己洗起来。她在旁边指导说,要用茶缸舀水,淋湿头发,再用洗发水,揉搓,再舀一杯冲洗,之后再使用一点洗发水,起沫后,再揉搓,最后净一道就可以了。一盆水还用不完。用淋浴的方法好,省水,又洗得干净。
她的指导很认真,也很专业,不愧是做美容保健这一行的。要不是“”,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遇到这样的指点了。他边洗边听着她说话,声音婉转起伏,如同山谷中的小鸟,歌声婉转动听。
她穿的牛仔裤,把臀部包得紧紧的,蹲着的时候,一眼瞥见她那鼓鼓的下面,和浅浅的沟,牛仔裤把那里勾画得如此完美,那里是最诱惑男人的地方,德志是男人,当然难挡诱惑。想象着如果能和她干上一炮,那有多好!这个罪恶的念头起来之后,马上被打消了,因为有一个良心的律在起作用,甚至来势凶猛,无法阻挡。德志头一晕,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道说三尺高头真有神灵?
德志洗着头,裤子里的弟弟却不争气起来,硬硬地一跳一跳的。这种“偷窥”的快感,让他羞得低下了头,不敢再偷看她那小地方。好在借着洗头,姿势是勾着脑袋,就掩饰过去了。事后想来,自己真的龌龊,不能那样去想,动淫念,就是对不起新婚的妻子。好在她不在身边,发现不了他的小秘密,真是万幸。这种侥幸心理暂时占了上风,然后又败下阵来,短短的时间,就变得如此迅速,让德志感到神灵的力量十分巨大。
他从小洗头都用两盆水,至少需要这些水,但她的洗头方法对德志很有启发。既省了水,又洗净了头发,两全其美。忽然想到,这里缺水,洗头、洗澡都要水,而水不易得,要靠天下雨,才有可能得到。对水的珍惜,从小就培养了这种习惯。还有,他们上学要到山下的风吹垭完全小学,很小就要爬山,从小就吃苦,懂得照顾自己,从小就自立,比起城里的孩子要坚强得多。这位谭支书的女儿就是其中一个。虽说从事的行业,往往被人误解,可是,只要她行得正,就不怕风言风语。她结交的男朋友,应该可以接纳她的职业,因为已经接纳了她整个人了。
在恋爱中,如果爱一个人,连同这个人的缺点都一起爱了。如果恨一个人,连那个人的优点也熟视无睹,甚至变成缺点了。从这么艰苦的地方走出去的孩子肯定很爱生活,很认真地诚恳地对待人和事,也会对恋爱和婚姻保持忠贞的。至于刚才她指导他洗头,是他不好,不该看她那部位,她绝对没有那意思,只是出于对职业的热爱,加上她父亲的吩咐,对我进行照顾一下而已,并非是看上我什么。人有时候是自作多情的,他虽没动情,但他动了邪念,这个是的软弱。以后加以改正。不要看不该看的东西。
群众会在他进村后的第三天举行。县乡政府的有关的官员出席群众代表大会。县里来的是谭主任,乡里来的是镇委书记和挂点的副镇长。群众来自一到五组的村民代表。会议地点在谭支书家的院子里。来的人不少。这些群众在前年曾接受过救灾援助,他们机构在前年时派人来过,对遭受冰雹灾害的村民进行救济,发放大米,他们有印象,因为米袋子上印着他们机构的名字。他们听说德志他们又来帮他们解决吃水苦难,更是欢天喜地的来参加大会。如果是平时政府组织的大会,他们不会来得这么齐。
会议开门见山,谭主任不愧当过乡长,发言时言简意赅,很能抓住人们的心。然后是镇委书记、镇长以及水利服务中心的主任发言。德志最后发言,按照机构的要求让他们chayexschayexs。推荐选举出饮水管理小组成员,男女比例是三比一。他们很听话,开始填写选票,然后唱票,决定了人选,最后经过磋商,确定了管理小组的成员。完全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操作。
姚德志登记了一下管理小组的名单,然后让这些人留下来开会,其他村民代表可以散会了。他和谭主任跟管理小组开了个会,水利服务中心的主任讲了一下新建修建水池的要求,让村民准备些什么。管理小组会议开得很成功。小组成员表现很积极。准备回到组里后,就开始动员群众准备好物资,请水利技术人员来确定新建水池的地址。
荷村的集水方式主要有三种:屋顶集水、山坡集水和石板集水。但每一种集水方式都不卫生,因此都需要修建过滤池。凡雨水都需要过滤,且经过山林草皮以及石板、屋顶的水,多少都受过污染,说不定大肠杆菌超标。管理小组成员均表示按照我们的要求来修建过滤池。
开完会,离吃晚饭的时间还早,他就没有采纳谭支书的建议,留在他家吃饭,就要告辞,到县城,接待从黄冈来的另外两位同事了。谭支书听说后,没有再阻拦,他的女儿看着德志,招了招手,德志走过去,她说:“你要走?”
德志“嗯”一声。
她问:“还来吗?”
德志又“嗯”了一声,然后她转身走了,没有再说什么。
她能说什么呢,不用多想罢了。
他坐上谭主任的车,车身摇晃,他也摇晃着下了山,回头一看,那小姑娘站在高处冲他傻笑呢。
他的心思不能放在她那里太多。时刻想着自己的新婚妻子,毕竟她谈了朋友,何必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呢?为了双方的幸福,不能见一个喜欢一个,那不是人做的事。如果真的那样,男人就是公老虎,不是母老虎,公老虎只管交配,母老虎却负责哺乳养育小老虎。说到底,男人应该有责任心,要对配偶忠实,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即便停妻再娶,也不会幸福。
女人很容易满足,只要男人一心一意地对自己好,哪怕穷点也没关系。钱多了是好事,凡办事都离不开钱,钱多自然好办事。但钱毕竟是身外之物。
得到钱不算难,得到心却不容易。得到人容易,得到人的心却难。这就需要双方的努力了。既然选择朋友,就要好好地相处;既然结了婚,就要认真遵守婚约或者承诺婚姻的誓言。人的缺点就在于只能说,不能做。说得好听,不等于做得到位,说得动听,不见得打动人心。人们看中的,还是物质上的东西,或者是行为,不是思想,也不是动机。女人和男人,都有,都自私,都想占有。其实,人们都想得到更多,但是,很少想到放弃,对物质也好,对人也好,都不懂得怎样做到放手。难以割舍的东西,也许是最没用的东西,将垃圾当成宝贝,实际是让自己变得更加沉重,行走起来格外艰难,而不会减轻包袱,轻装上阵。这就是人的价值观和取舍的作法了。在没结婚之前,所有女人都有机会成为他的妻子,当然只能选择一个;同样,在没结婚之前,女人也有机会选择男人中间的一个作为丈夫,机会均等,只要努力,方法得当,就有可能赢。因此,在既成事实发生之前,所有可能性都存在。但是,一旦形成了事实,就要立即放弃幻想,赶紧务实一点,想好对策。不要做后悔的事。德志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要选择简单的女子,过简单的生活。这个愿望其实不难实现,可是,他却无法实现,因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是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男人,也不是纯粹的女人。德志不是非常相信柳下惠的故事,那个只能当成故事来听。小时候相信,长大了就难以相信。越成熟,越会怀疑。是男人,遇到美女都有反应,这不是假的。德志甚至怀疑,柳下惠不是真正的男人,比男人少了些人味儿,有点不像男人,甚至有点不像人了。是人都有人的反应。除非是木头人,或者铁石心肠的人,没有感情,也没有表情,更没有人情。
“弱水三千仅取一瓢饮”,没错,再美的女子也不能替换自己的妻子。这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对圣洁婚姻的尊重。
在车上,来电话了
第008章 松岗来客
他打开电话一听,是机构领导刘小姐的来电。
她说:“现在说话方便吗?”
德志说:“方便。”
她接着说:“从松岗来了两位客人,明天下午到,请到码头迎接。”
德志说:“好的。”然后就挂了电话。
领导的指示就是命令,必须服从,不过,说话的语气很是客气,是温柔的一刀,不忍心拒绝,且没有理由拒绝。端人家的碗,服人家的管,这是天经地义的,无可厚非。但他现在还没有安顿好住处,想到这里,德志对谭主任说:“谭主任,能否在县城里帮我联系到房子?”他顿了顿,接着说:“不能老住宾馆啊,而且那里很吵闹。”
谭主任说:“这个没问题,我们早就为你联系了,回去后你先看看房子再说,如果满意,就住在那,如果不满意,就再想想办法吧。”
德志说:“好的。”
车过了六公里,就可以看见县城了。县城自古都存在,可能没有多少人清楚这里的历史。毕竟是大山深处,峡谷中的小城,很不起眼。但她是交通要道,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就像人的咽喉一样,如果没有,整个地区都死了。或者说,整个地区都瘫痪了。过去走马行船,到了这里,只能坐船摆渡来来往往。没有三峡工程之前,这里水势湍急,恰好在官渡这一代,水流平缓,非常奇怪,于是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好渡口。渡口形成,起名官渡。人的渺小,在大山峡谷面前可以凸显,人在大山里,只是一个小黑点,连一块石头大都没有,可是,人的心比一座山还大。连绵起伏的群山,蕴藏着不少人,发生着不少事,所有的梦想,都因大山而做,所有的理想,从大山起步。山里的孩子更加珍惜平原的宽阔和平坦,山里的人更喜欢满足现状。因为在山里,每走一步,都面临着考验。抬脚上山,探脚下山,都是考验,都要出汗,无论春秋,还是夏冬,出汗就是锻炼,人人都认为这是好事,但是人人都不愿去做。因为毕竟是在地球的引力做斗争,要知道,要想反抗这种引力,看不见的引力,牛顿被苹果砸了,开窍之后发现的理论,竟然早在山人那里出现,只不过不懂理论,只知道实践。而实践是最容易出真理的。德志在山里,经历这些,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情,这是发自内心的。大自然的背后,一定有一位创造者,就像手表,一定出自一个工匠的手,不是无缘无故地从天而降,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手表是这样,背后有人制造,人是这样,万物都是这样。在平原的感觉和在山区的感觉就是不同。平原的人,知道土地的广袤无边,走起路来要走很远很远,很累很累,用脚来认识真理。山区的人,知道大山的险峻,就像有人在雕琢工艺品,将山川安排得如此美丽,完美无瑕,完全超出了人的智力,从而认识自身的不足。就是再高明的艺术家,也无法和上帝的智力对抗,自命不凡的艺术家一定会在上帝面前低下高昂的头颅。如果他/她还想得到进步,就必须要谦卑自抑,不然,就会成为一个骄傲的人,无法得到进步,没有成长的空间。智者乐水,看到长江之水,从远方而来,奔流不息,为了心中的大海,想尽一切办法,排除万难,向着目标迂回前进,从不怕失败,也不怕打击,随着岁月的磨砺,让水更加充满力量,柔者,的确能克刚,看到那些峡谷中的大小石头,曾经是方方正正的,有棱有角,被水一梳理,一雕琢,就变了样。水在无意间成就了许多工艺品,结果被人起运出来,安插在平原的市民广场的中央,供人观赏。在观赏的同时,就会联想,石头的来历,谁是雕刻家,怎么会拥有如此高超的手艺!
长江出了巫峡,就进入西陵峡,黄绸带似的的长江,穿城而过,闻名中外的神农溪在此,欢快地和父亲河拥抱,清亮亮的绿绸带似的,和黄绸带交织在一起,在白色建筑物星星点点的点缀下,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一层薄薄的云雾,平平地铺展在小县城的上空,像长江水一样,由上游向下游漂移,从西方到东方。这个所谓的“六公里”,不是指的行程,而是地名。为何取这个名字呢?原来是,从县城的大弯处到这个地方,车程是六公里,这里原没有好听的名字,干脆约定俗成,就称呼为“六公里”。
当别人问你走到哪里了,你想不起来,就看看车上的里程表,如果够细心,就能马上应对。车是沿着山坡走的,弯来弯去的,还是在爬山,随着高度的增加,看得越来越远,风景也就越来越美丽。很奇怪,越是离开人群,风景越是美丽;但久别了人群,又渴望和人见面,买不买东西,看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就得安慰。人真是奇怪的生灵。
到了县城,他们一起去民宗局,向贾局长汇报在荷村的工作,他很满意,并交代谭主任,帮他安排好住房。
他表示感谢。并将刚才接到机构领导的电话内容委婉地做了说明,松岗来客是来帮助他工作的,他一个人在小城也孤单寂寞,多位朋友好打发时间。向点头不语。可能领导或文人都有这么个习惯,喜欢思索问题,不轻易表态,谨小慎微。可能当官要迎来送往的,见识多了,自然的形成了这种态度。
德志贾局长点头,就认为是认可了。心里也就不犯嘀咕,实际上他也不明白将来是什么样的,也没有请示过领导,如果在他的权限范围内,可以表态的话,他就表态,他无可厚非。将来突然多出两位人员,他不至于惊诧。
谭主任临时有事,委托副局长陪同他去看房。这位看似小伙子的副局长,实际吃过很多苦,正如荷村的孩子,从小都在山里转,爬山是家常饭,常做的事,想胖都难,除非到四五十岁,生活安逸了,搬到城里或者条件较好的地方,出行容易,少走路,多坐车,就容易积累脂肪,也就容易看出老态来,有了职业肚,看不到脚尖的,一般是副局长或者局长的级别。这位副局长,年纪轻轻,就荣任局座,也让人钦佩。副局长走路很快,德志从平原来,还不习惯,跟在后面有些吃力。好在下了台阶,就有麻木车(三轮摩托车),可以直奔目的地。他们顺着公路往东走,麻木跑得很快,颠簸得不厉害,就是声音特大。掩盖住了噪杂的熙来攘往的人们的买卖声。
住房在老县委家属院。这里尚有一大部分的人没有搬走,三峡蓄水156米的日期还没到。要说安静,这里绝对是个好地方,还有一点,这里是烈士陵园,吵闹声可能会影响到烈士的安眠。所以,在小城这个地方确实难找。交通便利的地方,往往是平原地区。这里是三峡,高山峻岭,长江如果不被三峡大坝拦腰截住,在这里是桀骜不驯的。烈士们住的地方当然要地势稍微平坦些,这样方便后人的祭奠,清明时节学生们来祭拜烈士,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势太险要,对学生的安全来说,也没有保障。可惜,烈士陵园也是被淹没的对象,将来要随着县委家属大院一起成为水下之城。
住房在一楼,敲门,开门的是白面中年官员,看起来是书生模样,副局长向他介绍了他,他也做了自我介绍,他说他是县政协的,喜欢摄影,有一个女儿,住在小城县委家属大院,这里本来想做工作室,既然都是一个系统的,就出租了吧。他很爽快,马上起草租赁合同,他在上面签了字,他就交给他房间钥匙,房子的事就算落实下来了。
这样一忙,就忘了吃饭。看看时间,已是下午四点,副局长邀请他去吃饭,他也没拒绝,顺便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这些都在预算内,不算奢侈。
和副局长以及局里的其他科室的几位工作人员,在一家定点的餐馆吃了饭,边吃边聊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题。贾局长去了统战部,就没有作陪。实际上,他也不需要他在场。因为,他是一把手,姚德志是驻小城的代表,不是真正的老板。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姚的上司来了,姚应当作陪。他不来,就是他的失礼了。姚在,他也在,就是高抬他了,在他下属面前,不好意思。虽然他很亲民,但大的场面他还是顾及的。他去统战部,极有可能是借口,他不想深究,懒得去管,少一个吃,自己可以多吃些。这样安慰自己,的确是个好方法。
饭后,与他们作别。他就去超市买东西。虽是山区,但物价不低,交通不便,交通费用偏高,商品新增价值增高,加上超市不多,就缺乏竞争力,成了垄断,不得不买。看着琳琅满目的东西,边买边想,需要什么。先买一部分,等松岗的来客来了之后再补充吧。即便这样,还是拿不下许多东西,在超市门口喊了麻木车,师傅帮他把东西拿上车,直奔县委家属院而去。打的费要三元,姚问他要发票,师傅他愣在了那里。
第009章 领导地位
他从来没有开过坐麻木车的发票,也没有票可开,更没有车票。具有开票资格的一般都经过注册,能够领取发票或者购买发票的单位或个体户,相对来说,都还比较有钱。有钱才会更有钱,在钱的基础上继续赚钱。这就是马太效应吧。
德志无语。
向齐领导反映了此事,她说写收据。齐老师是老师,对外面的世界缺少了解,在教育行业,算是了解一些,可是,对外界却了解得少之又少。齐老师凭着感性来做事来命令,带着瞎指挥的嫌疑,要知道,其实她也有很多盲点。
德志说:“没有收据。”
他只好放车先走,等以后再补。
德志细想一下,这倒新鲜,头一次让麻木师傅写收据,来代替车票的,也只有他们的机构他们的领导才会有如此奇异的想法的。这个例子开了头,以后就得照办,否则难以交代,问题来了,他的麻烦不少,常常坐车,岂不每一次坐车都要司机开收据?那简直是一定的,只要不麻烦领导就行,前线工作人员和后方的会计忙一些,是应该的。
小人物忙小事,大人物忙大事,相互有别,不能比较,谁让你生来是被领导者呢?谁叫你不努力当上领导呢?领导,领导,一定要比普通人要先进,更要有智慧,有能力,有远见,更明白前程,而不是啥都不行,啥都不行,别说当领导,就是当普通职员或者员工都够呛,都难以完成任务,更别奢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者改革的方案了。这就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差距。
晚上睡了个安身觉,他不择床,加上远离公路,白天很安静。晚上有船从窗外经过,拉起了汽笛,他这几天疲惫不堪,就没有影响到他。
次日一早,他又坐“麻木”去民宗局,和谭主任谈另外两个村的项目启动情况。顺便向机构领导打电话汇报工作进度。领导很满意姚在山区的工作,但就是不说是否嘉奖的话。德志不想要什么嘉奖。他很清楚,嘉奖没有任何益处。先说颁发的主体,本来机构是没有注册的,在学校的名义下做事,因此处处受到齐老师的辖制,因为她是老师,而刘小姐是海外的人,在内地根本没办法站稳脚跟,要随时接受当地政府的询问,看你来内地做好事是否带着政治的目的,或者其他企图。齐老师不懂项目,教书还行,可惜,学校和社会的差距还是很大,不能拿学校那一套用在社会上。你给学生发奖状,学生引以骄傲,可是,作为社会人,德志看不起那奖状。说实话,在上学的时候,德志得到的奖状不少,贴满了屋子,什么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啥的,太多了,不稀奇。那些奖状只要你成绩好、听话,老师喜欢,一般都能得到。但是,在学校学习好、听话的,到了社会往往不好。处处碰壁,到处不得志。
德志也不图特别地得到表扬,只是让他体会前线工作的辛苦就够了。民宗局大楼是八十年代修建的,质量不错,新的大楼已有预算,准备建在在小城县城。每次去老办公室,都要爬台阶,新办公楼应该也会有台阶。
山城大概都是由台阶组成的和连接的吧,没有一马平川的豪迈,只有曲径通幽的清秀和雅丽。办公室主任来自沿渡河,那里是神农溪的发源地和中游所在地,频出美女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她唱歌也好听,虽说已经五十好几,可仍是少女那样的歌喉。她的儿子在京都读大学,深山里飞出了金凤凰,可能以后也不会回到深山,虽说自然环境好,可难挡大城市的种种诱惑。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天天都在上演。这座小城是三峡移民新城,对口援助单位恰好是京都。
接到领导的电话,刘小姐说他们下午到,注意接待。他说好。他们来,提前并没有由省里与县里打招呼,只是他一个人向贾局长做了通告,这个事情做得不够敞亮,贾领导向来比较豁达,站得高看得远,不会过分计较齐领导的无礼和不按规矩出牌。这个“游戏”已经埋下了不和谐的伏笔。
中午自己解决午餐,好在他一个人,随便怎样都行。恰好局里的领导都各忙各的事,中午又有新的接待任务,他就不便打扰,起身向他们告辞。
沿着台阶直下,就是小城的新华书店,离吃饭的时间还早,他就进去逛一逛,这个习惯他从小都有。
德志小时候每过“儿童节”,新华书店的小人书打折,专门针对小朋友,他一早就在书店门口等候,一开门,就冲向前,买到他青睐已久的小人书。看完之后,细心保管。闲的时候,再拿出来观赏。书在家里放着,小弟弟却把它们撕了,叠个四方块,和其他小朋友摔打,赌博看谁赢得多。他的小人书就这样宣告寿终正寝。到现在他还对他儿童时的小人书记忆深刻。他弟弟到现在还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这就是“一母生九子,个个都不同”的真实写照。
这个书店的书还不算全,不算多,文具和其他学习用品都在一起出售。惟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