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陷世(远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谭主任说:“中午不能喝酒。这是县里新的规定。”
陈主任说:“管他什么规定。现在是下午了。那些所谓的规定只是针对县里办公室里工作的人的,到乡下的,上山的,都不包括在内。这样才合理。否则,在山区,走好久,都见不到一个人,难道见到了一个人,留住吃饭,还要遵守规定,不准喝酒吗,那不是太不近情理了?”
王支书说:“也是的,干嘛那么拘泥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要老搬教条了。”谭主任拗不过这一老年人和一中年人,只好就范。殊不知谭主任十分了得,喝酒就像喝水一样,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海量。
饭后,又闲坐了一会儿,聊聊天,然后告辞。
又路过王半截儿家,他又招呼他们,歇歇脚,喝杯茶,谭主任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王半截儿又提高了声音,问他那事怎么说。谭主任放慢脚步,最后站住,看着王半截儿,悠悠地说出了一席话。
第046章 死亡之谜
谭主任本不想停止脚步,听王恩义的絮叨,但当他看到他们没走时,他也就停下来。当王半截儿问到特殊照顾这件事的时候,他慢慢地说:“我们已经跟村里说了,村里领导正在研究特困户特殊照顾方案。别着急,会有好消息的。我想,你应该算一户吧,但具体实施细则还要村里拿出来,我们也不便过问。你就耐心等待吧。”
王恩义很感激,他说:“谢谢您们,感谢党,感谢政府。”
他听了有些怪怪的,看看伊妹和余哥,他俩也不支声,谭主任说:“你别弄错了,这笔款子,是爱心钱,是民间慈善机构捐赠的,不是党和政府给的。”
王恩义说:“哦,是这样,我还以为又是政府做的项目呢。”看来,政府在这个村有不少项目,他已经受到了莫大的恩惠,还不知足,仍在想办法索要,要到一点是一点,自己在努点力,日子逐渐在改善。
他们离开他家,往坪村方向走去。早班的客车早已过去,下午早班车返回,也不顺路,他们只得靠两条腿走到坪村了,好在坪村在下坡的地方,白泉村在山顶,不用再爬山了。他们一路走,一路说,很快就到了坪村许主任家里。他刚好在家。他的妻子在准备院子里扫地,奇怪,这时候扫地,不知道为什么这样。
许主任看到他们来了,马上向谭主任和他们打招呼,他妻子放下了笤帚,连忙去拿开水瓶,捏一些茶叶,给他们每人都沏了半杯茶。
许主任问:“谭主任有何贵干?”
谭主任说:“经过姚先生申请,县民委同意,在村里帮忙找一个住处,好对水利项目进行监管。”
许主任说:“这个没问题,我们走吧。”看来,许主任真是雷厉风行啊,说干就干。这点,让他们彻底颠覆对他起初的印象。他看山去很年轻,没有摆脱老高中生的学生气,做事啥的都不算老练,谁知打交道时间一长,就算明白了这个人。
许主任先带他们去看了姓熊的一家,那里的房子有些破旧,但功能还齐全,厨房厕所都分开,有一个院子,还有一片竹林。问题是,那里房间太少,没有三间卧室,如果伊妹过来,就没办法了。所以,这一户人家算否定了。
许主任说:“再看一家吧。”
他带他们到一户方家的人家看。方家现在的女主人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性,老公在外打工,她因为怀孕,就没出去,现在独居。她家的房子挺好,就是他们住在那里,恐怕时间长了有人说闲话,加上,他和余哥都是男的,住在一个女人家里,久而久之,怕出事,算了,姚德志一口否决。余哥也没表示异议。
到第三家时,许主任介绍了一下,说:“这是两位老人家,他家有四个孩子,两姑娘两儿子。子女们都在外面居住,倒是他家的大女儿的房子在他家附近大约100米远的地方。平时老人家照顾一下这座空屋。大女儿一家在县城里居住。逢年过节回来住几天,平时这屋都闲着。”
他们听了,相互看了看,觉得还行。比较安静,也比较合适,房屋的功能齐全。有院子,有屋顶,可以晾晒衣服和被褥,卧室有三间,伊妹来了也有地方睡;厨房还比较大,屋后有厕所,总之,这个房子比较合适,他们就决定租下来。和房东约好了搬家的时间,然后他们就回到许主任家,继续喝茶。
姚德志想起上次余哥提到的在坪村发生的奇怪的事情,就问许主任:“最近坪村有些怪事吧?”
许主任说:“是啊,最近在我村,有三个地方,三点,高中低,均死了人,且都不是老死,也不是病死,突然就没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大家正在说话间,住在高处的死者的妻子来了,她坐下来说:“我在我丈夫的蛇皮袋里发现了这个。”
她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许爱华,男,49岁,hub归州坪村人,在我处卖血,后果自负。此据。”许主任看了之后,就把条子递给谭主任看,原来如此!
另两个,一个住在山腰,一个住在山脚,和许爱华一起外出打工,在一个地方,可能三人都是干了卖血的事,极有可能患了病,究竟是什么病,还不清楚。
谭主任说:“上次穆科长来了吗?”
许主任问:“哪个?”
谭主任说:“县疾控中心的穆科长,不是要来村里做水质化验吗?他上次在白泉村的时候说要来的。”
许主任说:“哦,是,是的,他来过了。上次他来的时候,我不在家,许书记在,他打电话来对我说了这件事。我有个大概的印象。怎么了?”
谭主任说:“他知道村里死人的情况吗?”
许主任说:“那时候,还没发生这件事,他可能不知道。”
谭主任问:“像许爱华这样的,在外打工的,全村有多少?”
“大概有三百八十多人了。”许主任说。
“不少啊。一般在哪里打工?”谭主任问。
“一般在江浙一带,还有去hen和sx挖煤的。”许主任说。
谭主任说:“那你下回整理一份材料,给县里反映一下,看是否能准备一下,在趁农民工返乡的时候,给他们做一次体检。当然,这不是我份内的事,我只是提醒,家里没有一个人,情况就大不一样。”
许主任说:“是的。像这位,正当壮年的时候,偏偏就没了,家里缺少了顶梁柱,收入啥的都受影响。”说着说着,刚才那进来的女人嘤嘤地哭了起来。伊妹和许主任的妻子忙上前去劝,还给她拿纸巾去擦眼睛。
好不容易这女人停止了哭泣,他们要离开坪村,许主任留他们在家吃顿便饭,他们着急,怕吃了饭赶不上最后一班船了,就婉言谢绝了。许主任也没勉强,就让他们走了。
恰好,有一辆面包车到许红波家里送货,许红波在学校里开了一家小卖部,送货的只要接到电话,就会及时送货上门。许红波给许主任打了电话,问到什么时候开始进水泥,许主任就问谭主任,谭主任说:“还要一星期。”许主任立即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许红波。
然后,许主任顺便问了一句:“那车走了没有?”许红波说没走。
许主任说:“刚好谭主任和杨先生在我这,方便的话,帮忙带一段路。”
许红波说:“没问题,我来安排。”没过多久,一辆面包车缓缓地驶进许主任家的院子。
司机说:“许老板说这里有几位客,我就过来拉,请上车吧,反正回去也要放空,顺路带带你们也是好的,咋说也是许老板的朋友的不是?”他们道了谢,一一上了车,考虑到姚德志和伊妹小一些,就主动坐最后一排,让谭主任和余哥坐前面,免得路面不好,颠簸得难受。
回到县城,天已经黑了。他们晚上,也懒得动,不上街,好在家里还有一些挂面,就下了面条,吃了,今天太累,饭后,洗洗脸,泡泡脚,即入睡了。
天亮后,谭主任打电话来,说:“今天去水泥厂签合同。”姚德志和余哥伊妹说了,伊妹说她不去,余哥去就行了。姚德志也不想太勉强她,非要她去不可,就说:“行,我们去,你守家门。”伊妹愉快地答应了。
姚德志和余哥爬山上面的公路,等谭主任过来。这条路沿着长江,蜿蜒曲折,遇山爬上,遇到河流就从桥上走。这条公路在他们住处的上面,可能是逃生的道路。自从三峡蓄水以来,水位不断升高,影响到地质结构,局部山体发生垮塌和滑坡现象。县政府就张贴出逃生路线图,其中,就包含这条路,万一遇到危险,可以爬到这条公路上来。
水泥厂在公路下方,他们知道谭主任会坐车往这个方向走,也就不用再去民委那里搭车了。谭主任肯定会坐麻木而来,见了他们,他们再上车,可以省一笔车费。
水泥厂产生大量的烟子,在长江上的峡谷里,飘飘渺渺的,像是纱巾了,但这种烟雾,其实是水泥厂产生的废气。人们吸入这种烟雾闻得时间久了,肯定对人没有好处。
谭主任的车在他俩跟前停下,他俩上了车,直奔水泥厂而去。水泥厂的销售科有些人,有办公的,有办事的,里里外外,来来往往的,很是热闹。最近几年的归州新城建设的,用的水泥就是这里生产的。加上大量农户修建房屋,使用大量的水泥,来源刚好也是这个厂生产的,因此看起来这里的生意不错。
谭主任找到销售科科长,说明来意,科长说:“我早就知道了,电话里也沟通了多次,只是你们太忙,事情多了,就一直没见你们来。”
谭主任说:“我们上次谈的价格,我向局领导做了汇报和请示,领导没意见。今天刚好,我又邀请了捐赠方代表,来和您们签订购销合同的。”
科长说:“现在水泥涨价了。”他们一听,呆住了,姚德志心里一惊,如果不涨价,也许能保证三个村的项目顺利进行,但是现在涨了价,资金就有些够呛。不知道谭主任如何应对这一突变情况。
第047章 坪村那事
谭主任听了,他笑着说:“我们可是先打好招呼的,你们厂长也和我们民委打过多年的交道了,贾局长和你们厂长可是函大的同学,常在一起聚聚会,喝点小酒啥的,关系不一般啊。不知道他跟你说了没?”
科长陪着笑脸说:“说了,说了,只是我们有任务,签了责任状的。小邓,快给客人沏茶。”科长安排科员小邓给他们沏茶,她去打开灰蒙蒙的饮水机下面的门儿,又拿出一摞一次性塑料杯,拿出灰蒙蒙的茶叶铁盒,打开,捏出一些茶叶,放进杯子里,刚好,饮水机的加热灯亮了,说明水没有达到温度,只好要等一等了。
说实话,他看到水泥厂到处都灰蒙蒙的,担心那些茶水也不干净,不想喝,就借故去厕所。没想到科长在那里打电话,啥时候出来的竟不知道。他用归州话在请示着什么。最后他说:“好的,好的,照您说的办,我只是担心到时候不承认是我的业绩。”他合上电话,竟没有尿,就出去了。
姚德志在里面,听得一清二楚的,科长可能没看到他,也可能看到了,也很大胆,因他对他说的是普通话,科长以为他是外地人,对归州话一句都听不懂,殊不知,他听得懂。
从厕所出来,他到了销售科办公室。科长他竟然爽快地拿出了销售合同,在上面签了字。然后,谭主任在上面签了字,签完之后,谭主任把合同递给姚德志,让他在上面也签字,他看了看,大概意思,是保证按照以前说的价钱,在水泥厂订购水泥,由水泥厂发放水泥票,凭票和水泥厂结账,不因市场水泥价格的波动而波动,按照合同价,向甲方提供水泥,直到这一批水泥拉完,再另外订立合同。
他看没问题,就把合同给余哥看,余哥拿过合同,看了看,说:“没问题。”他心里想,他给你看,是尊重你,你还真看了。谭主任又没让给你看。不过,考虑到他们的同事关系,担心他在领导面前耍一些小动作,他还是主动些,让他知道,免得到时候他俩一起对付他,他没办法招架。
想到这里,姚德志说:“余哥,你来签吧。”余哥说:“谭主任让你签,你就签,内容我都知道了,没什么问题。你就不必谦让了。”他就拿起笔,龙飞凤舞地签了字,心里想,这件大事算是搞定了。村里就等着米下锅了。水泥就是东风,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东风一吹,万船齐发,可以对水池进行浆砌了。
签完合同,他们和销售科科长握手告辞,谭主任又说了一些请他喝酒的客套话,然后他们在门口招了一辆麻木,坐车往城内方向而去。
中午民委请吃饭,庆祝水泥合同签字。请吃的理由有很多,这也算一个吧。
姚德志心想,民委肯定有这个预算,而且姚德志他们是代表机构,在这里算是客,隔三差五地打打牙祭,也是好的。改善一下生活,只要不喝酒,不伤害身体就行。离开家乡,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偶尔吃顿好的,加强一下营养,方便更好地为机构工作,应该说得过去,不算例外。至于说浪费纳税人的钱,倒没想那么多。殊不知,他们自己也是纳税人,又不是公务员,公务员几乎天天吃,他们偶尔吃一两顿,也算是对民间机构的支持吧。只是他们还不是正式的,只在试用期,等试用期满,算是正式员工,再讲一些有关廉洁的话,也算符合身份。谁知道,明天他们会在哪里呢?这样一想,心里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安。
中午,贾局长作陪。他说:“大家最近辛苦了。我忙于各项工作,大小事,都得亲自过问。对你们关心得太少了,今天和你们吃顿便饭,算是慰劳一下诸位。”
姚德志说:“谢谢领导的关心。谭主任和我们合作得很好,项目进展很顺利,有希望按时达成目标,完成机构的任务。接下来,要进行浆砌工程了。万事开头难,现在难事基本过去了,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在进行中。”
贾局长很高兴,要敬大家一杯酒。他们不喝,贾局长说:“喝一点,没关系。我们办公室有规定,中午不得饮酒,但我为了你们,犒劳你们,就带头破个例,后果我来承担,来,干!”
姚德志看看余哥,他没表情,又看看伊妹,她直摇头。贾局长说:“我们不要求女士喝酒,当然,如果女士是女侠,就另当别论了。”
姚德志心想,机构也不让饮酒。但是,这里的风俗,好像不喝酒就办不成事,不喝酒就代表关系生疏,不够朋友,不讲义气,以后就难办了。加上机构并不了解前线的具体情况,更不懂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传统了,他决定喝了这杯酒,为了归州的第一个项目,为了能在归州一炮打响,为下一个项目做铺垫,豁出去了。哪怕机构知道他违犯了机构规定,也无所谓,从大局出发,想要机构发展,就必须要试一试。想到这里,他就端起酒杯,干了。
余哥看他这样做,他也干了。伊妹没有表情。贾局长很高兴,说:“够朋友,爽快,好!”中午喝了酒,饭就吃得少,下午他们还想搬家到坪村,就把下午的打算告诉了贾局长,贾局长上次已经表态可以入住坪村,经他们这么一说,他说:“怎么还没搬哪?”
谭主任说:“三个村,项目的准备阶段,很忙,到处跑,就把搬家的事给耽误了。加上,才把房子给找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地方。”
贾局长说:“哦,是这样。那老谭,你安排一部车,帮他们搬家吧。”
谭主任说:“好的。”就这样敲定了。
谭主任安排了一辆双排座的小货车。他和司机交代好之后,对姚德志说:“我就不去了,我跟司机说了,帮你们把东西拉到我们上次看的那一家。叫什么来着,哦,是许红才。我下午还要写一份报告,就不去了。”
姚德志说:“好的,您去忙吧。我们几个能应付得了。”说完,他们坐上车,车就开到老县委会家属院,我们把东西装上车,车就开始发动,然后直接去码头,上船过江。
车到了许红才家不远的地方,前方有一段路,非常难走,到了一个坑里,左前轮陷了进去。
刚下了雨,道路有些泥泞。无论后轮怎样使劲,车轮就在原地打转,轮胎飞快地旋转,冒出了阵阵青烟。他们见势不妙,下车推车,还是不行。
正在惆怅的时候,许书记来了,这条路离他家并不太远。他可能听到马达的轰鸣声,跑出来看看究竟的。他见了这个情况,说:“我去喊几个人来。我老了,也弄不动。”说完,书记就似乎很快地走了。
他们只好停下来等他喊人。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余哥急了,刚好这里离许红波家不远。
余哥说:“我看,这许书记在糊弄我们。我去看看有没有人。”他径直去找许红波去了。他们这边在等许书记喊的人。许红才路过这里,看到他们,很奇怪,姚德志说:“许书记去帮忙喊人了。今天搬家到你的大女儿房里。”
许红才说:“许书记没喊人。他正在看别人下象棋呢。”他们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但气归气,车还是要弄走再说。
正在这时,余哥和许红波来了,一起来的是许二多和许三多兄弟俩,他们看到车陷在坑里,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卷起裤腿,脱了鞋袜,就开始推车。
许红才找来铁锹,铲了一些干土往稀泥巴里送,然后在侧面把车往前推。伊妹也尖叫,和着马达的轰鸣,大家一二三地吆喝,司机也很内行,借着大家的力量,他慢慢地加了油,一冲,车就起了坑。
接着,许红才又铲了一些干土和渣滓往里面填,以防止车回来时再陷在里面。大家松了口气。
余哥说:“指望许书记喊人来帮忙,算是瞎了眼,我们都弄好了,连半个人影儿都不见。”
伊妹说:“他在撒谎,根本没去喊人,在看人下棋呢。”
许红波说:“许书记外表上装好人,实际上最坏。我不怕他。这老头还不如许红才,这个普通老百姓。许书记说的话十句就有九句半是假的,还有半句也不可靠。里里外外是个头顶流脓,脚底是疮的孬货。开会说的动听,一套一套的,净不干正经事。老想着给自己捞好处。我们算是看得清楚。今天,谭主任没来,他就这样,要是谭主任来了,他会亲自来推车,而不是见死不救,见困难不帮的。”
姚德志说:“怪不得呢,原来好会装。诺,这位是谭主任请的司机师傅,他会回去给谭主任说的。”
司机师傅说:“我还没见过这样的支书。人家大老远地来做好事,不说欢迎吧,起码要把车推一下吧。就是一般百姓,二家旁人,也会出手相助的,何况他是党教育多年的干部呢。”
许红才笑了笑,说道:“这许书记很会开玩笑啊。”许红才和许书记是邻居,他家在上面,许书记家在下面。两家看起来和睦相处,实际上还是有些隔阂,只不过,许红才不轻易树敌,不去得罪许书记。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东西从车上卸下来,把东西搬进屋里面,然后大家要离开。许红才说:“今天大家都辛苦了,别走了。我已经让我老婆子在准备晚饭了,大家吃顿便饭再走。”
大家听他这么说,也就没话说了。
大家洗了手,坐着喝茶,伊妹打开电视,看着无聊的电视连续剧,好像在播放宫廷剧。大家说着闲话。许红才一会儿进厨房帮忙,一会儿跑到外面去,可能在拿什么东西。
余哥挺勤快,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许红才说:“没有。本来想抓一只公鸡的,但它们还没进窝,不好抓,以后再说了。我刚才烧了一些腊肉,今晚暂时对付一下。不知道你们今天搬家,没做什么准备。”余哥又跟他客套谦虚了一番。
饭好了,大家刚坐定,准备就餐时,许书记从外面进来了。
第048章 红才家事
许书记从外面进来,连连说道:“现在的人素质太差了,跑了一圈,都喊不到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家伙。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真的对不住了。”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应答。
许红波说:“老书记来的正好,我们还差一个角色呢。来,我们划两拳。”
许书记说:“算了,你们吃吧,我刚吃了饭。”他嘴里说着,腿却没有挪动的意思。
许红才看出来,连忙邀请道:“真的,饭吃了,喝点酒,吃点菜吧。别扫了大家的兴。”
许书记说:“好吧。”于是就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吃喝起来。
许红才家的在厨房里忙,没看到这一情况,端出一盘菜来,看到了许书记,吃了一惊,但马上笑嘻嘻地,对许书记说:“我说今晚上的我们屋里面咋这么亮呢,原来是许书记大驾光临了啊。平时请都请不来的。”
许书记说:“今天没帮上忙,没脸吃喝,可是看到你做的好菜,不尝一尝对不住人。早就听说弟妹的手艺不错,今天一试啊,果然好极了。红才真是有福的人,能娶上你这么一个贤惠又能干的妻子,天天都抱着怀里,捧在手心里都还舍不得放下啊。”
许红才家的一听,说:“哪里,这是书记在抬举我。你们吃吧,我还有一个菜在锅里呢。”
许红波说:“嫂子,算了,别弄菜了,够多了。”
许红才家的说:“不多,不多。你们喝酒,别着急。我怕弄快了,菜凉了,不好吃。”
伊妹吃完了,坐在一边看电视。他和余哥在村里初来乍到,商量好了不喝酒。无论他们怎么劝,都严守阵地,把握这一原则,特别是在许书记面前,更要小心谨慎为上。
他们越喝越起劲,许书记自称吃过饭的,但食量却大,筷子不离手,嘴巴也不见闭上,除了划拳说话,就是吃吃喝喝,完了之后是抽烟,在烟雾缭绕中吹牛,张家长李家短地胡说,他的话特多,一顿饭吃了近两个小时。最后人们一一散去。我们向司机师傅道谢。
司机说:“我回去向谭主任复命,算是把你们平安送达到坪村了。你们今晚先委屈一下。”伊妹说:“我要回去,住在别人家我不太习惯。”
余哥说:“你不怕吗?”
许书记说:“让姚先生给你做个伴儿吧。”
许书记酒后,还能说得出这话。我们都没理他。
伊妹对姚德志说:“是有点怕,这么晚了,你还是陪我一起回去,明天再来吧。”许红波家的说:“都住我家,都没问题,干脆,都留下来,明天再捡检东西,睡在你们自己的床铺上。”伊妹不干,还是坚持要走。姚德志也拿她没办法。
司机师傅说:“那好吧,要走,快上车,我们可以赶10点的轮渡。”姚德志本不想回去,坐车颠簸得厉害,加上今天搬家,有些累,但让一个姑娘独自留在小城县城,又是晚上,也担心她的安全,万一有什么事,怕不好向她家里人交代,也担心机构领导会对姚德志横加指责。
为了避免后患,姚德志说:“我陪你回去,明天再来。”
许书记说:“那好,你们一路小心。”
姚德志他们和村里人告别,上了车,车沿原路返回。路过他们来的时候,车轮沦陷的位置,心有余悸,还好,许红才的劳动没有白费,果然车没有一点问题,一冲就过去了。
司机晚上,也喝了点酒,他们真担心师傅会有什么问题,但也相信谭主任请的司机的技术,看上去他没问题,对小城人的酒量,的确比较强,姚德志没有过多担心,伊妹说:“师傅,你要感到头晕,就停车休息一会儿再走好吗?”
司机师傅说:“没问题。”
等他们赶上船的时候,刚好是晚上十点,船上灯火通明,江上来往的船只也有灯光,倒影在江面上,那光星星点点,拉得很长,显得格外静谧,要不是船拉汽笛的声音打破这种宁静,三峡好像都在熟睡中了,丝毫没有感觉到,船和人都还在她的怀中忙碌。码头上的车辆和人们,显得挺喧闹的,如果是白天,也许更加热闹。码头上摆小摊的,做生意的还没有散去,他们在等着另一艘船驳岸后,下船的旅客,上到岸上,他们要做旅客们的生意。卖烟酒副食的,门口摆一个小炉子,上面放一钢筋锅,里面摆着鸡蛋,还有一些其它的小吃,香味的确诱人。晚上出来在江边游玩的人,也是他们小贩的常客,在恋爱期间,或者在约会时,这些小吃的确是可以充当催化剂的,吃饱了才能谈情说爱不是吗?
许红才的大女儿也在县城当小贩,不过,她是跟着他丈夫一起做的。这个小贩不简单,具体在做什么,姚德志也不太清楚,反正,他女儿一家才是他们的真正的房东,许红才还只是间接的房东,是帮他女儿料理房屋的,姚德志隐约知道真房东在城里,一直没见过。
看着街边琳琅满目的商铺,姚德志也分不清,他女儿究竟在哪一家,在干什么。
司机开着车沿着江边的路把他和伊妹一直送回宿舍。
然后,司机就离开了。姚德志对他的驾驶技术很有信心,果然不负他的期望,平安送他们回了县城。姚德志向他道谢后,问:“搬家费是多少,我们可以出的。”
师傅说:“不用了,谭主任交代我,向民委结账,不需要你们出的。”姚德志还想说什么,但他一看见伊妹一脸的疲倦,就算了,司机师傅发动了车子,开走了,红色的车尾灯,逐渐消失在夜幕之中。
姚德志今天感到特别累,关了门,就瘫软在了沙发上,本想洗洗就睡觉的,但是伊妹在使用卫生间。他只好等待。伊妹在卫生间里唱歌,仿佛她一点都不累。他却几乎要睡着了。
一声凄厉的猫头鹰的叫声,把姚德志惊醒,一看钟,已是晚上十一点多了,伊妹从卫生间出来,姚德志感到很清醒,很轻松,可能刚才补了一点觉的缘故,显得格外精神。伊妹洗完之后,他进去洗。他没有唱歌,倒是想起他和他的妻子曾在这里洗过鸳鸯浴的,回忆到过去的美好岁月,真是难忘。越是这样,没想到伊妹在外面责问他:“为什么放嫂子走了呢?”他说:“在这里影响工作,一心不能二用,否则效率不高。”
伊妹说:“放着一个如花似玉的人不用,可惜喔,可惜。”
他说:“是谁?”
伊妹说:“还有谁?”
他问道:“是我老婆吗?”
伊妹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他说:“伊妹,你不要这样。赶紧睡吧,明天还要去坪村呢。”
伊妹说:“我头发没干,怎么睡?想让我感冒吗?”
他说:“那你不会用电吹风吹干嘛!”
伊妹说:“是好主意,不愧是经过女人调教过的男人。”
姚德志不再理她,专心洗澡。
太累了,他洗完澡,上了床,很快就睡着了,到天亮的时候,小鸟在窗外的树枝上跳跃唱歌的时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