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之路-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CAA和纽约文学经纪形成合作,对方帮助找到好故事,之后CAA雇佣名牌编剧把故事写成剧本,以此找来明星和导演等等;再用这个组合包去和制片厂谈判。
好莱坞制片厂,尤其是中等规模的制作公司,非常喜欢这种省时省力运营模式,于是制片厂花大价钱买下这个组合包。
CAA从而一下子代表了这个包里的所有明星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而不是单独的某个人。
另外,娱乐经纪圈子老的习惯是个人对个人,CAA的做法是一个团队服务一个人,就像为墨菲提供的服务。
在这方面,CAA的核心逻辑是等客户足够多,就可以逆转身份,从一直以来的买方变成卖方。
像当初的传媒行业的进入门槛可谓非常非常高,如果没有关系,根本没法做事情,当手里客户足够多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打包组合,从而倒逼那些把控门槛节点的人。
研究过这些之后,墨菲也不得不承认,这是非常高明和天才的经营策略,改变了整个娱乐经纪行业。
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哪怕CAA也不例外。
CAA开始的5年时间只能专注电视领域,没有电影、音乐等,后来从电视转到电影,也是从零起步。
他们把创意和信息聚合在一起,介绍客户互相认识,介绍客户给不是客户的人认识。本来是不应该签同属一个属性的艺人,比如CAA旗下的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但是CAA认为这些人聚在一起更好,知道彼此都在做什么。
另外,CAA创建了一个部门是专门找创意的,比如从新闻标题里挖掘故事。
还有,CAA的每一个经纪人都要在公司之外做事情,比如到学校社区里找灵感,时时刻刻要给客户创造产品。
这间公司能发展成为娱乐经纪界的霸主般的存在绝对不是偶然,它的很多策略都切实符合市场的需要。
比如现在的墨菲,如果他单独作战的话,即便是有《电锯惊魂》的票房数字作为资历,想要拉到足够的投资,仍然需要一家公司接一家公司的去跑,去阐述自己的剧组创意,说明可能的市场潜力,甚至费劲力气与投资方拉好关系……
这些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影响到他导演方面的工作。
又跟比尔·罗西斯谈了些这方面的相关事宜,墨菲看了看时间,准备告辞离开。
“墨菲。”比尔·罗西斯最后提醒,“别忘了,完成剧本后,还要有计划书。”
“我知道的。”墨菲点了点头。
剧本和项目计划书是必不可少的,总不能让CAA跑到一家制作公司,空口白话的告诉他们,旗下导演有一个项目正在准备,然后再拉投资吧?
传说中,CAA的经纪人跑到六大公司,说我有一个项目,对方就会脑袋抽筋一样如获至宝,乖乖的立项投资……嗯,这种事墨菲也就是听听。
拿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六大公司的高管们要多脑残,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离开CAA所在的死星大厦,墨菲先去了西好莱坞的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前段时间预定的一辆黑色凯迪拉克已经到了。
没错,他准备换车了,那辆破旧的二手福特虽然没出过大故障,小毛病却不少,总不能继续开下去。
墨菲也没有选择豪车,暂时买了一辆普通的黑色凯迪拉克轿车。
另外,在凯瑞·穆里根达到条件后,让她申请了实习驾照,这是一个汽车王国,会开车是必须的。
与CAA的签约完成,暂时也绝了其他经纪公司挖墙脚的想法,没有经纪人频繁的打搅,墨菲恢复到了度假前的工作状态,在之前就完成剧本初稿的情况下,开始准备更为重要的项目计划书。
剧本是这个项目存在的基础,预算资金则是能实现的基本条件。
虽然新项目的投资要远远超过《电锯惊魂》,但也比不上好莱坞的主流商业制作,从大的方面来说,仍然没有脱离独立影片的范畴。
制作预算并不是列出所有的可能开支就可以的,想要让项目打动投资人,需要一些技巧。
这对墨菲来说不算难。
在好莱坞拍独立电影,从来没有所谓的“正确的预算”,却有一个“正确计算预算的方法”。
用到这个方法之前,墨菲需要考虑像认真写一个剧本一样独立的写出一个电影预算,曾经的导师告诉过他判断一个电影场景是否完整的小诀窍:如果他从这个场景的描写中删去一个词汇,整个场景就拍不成了。
对于电影最初的框架成本预算来说,这个规则也同样适用,他需要在满足能把电影拍出来的前提下,从最低的预算做起。
在这个预算下,少一美元电影都可能拍不出来。
但墨菲会把这个数额藏起来,不会跟任何人提起,哪怕比尔·罗西斯都不会,而这个所谓的“贫血预算”就是他的小秘密,这个数额应该藏在家里壁橱的背面,或者其他任谁翻箱倒柜几个月都找不到的地方,而不是到处宣扬。
除非墨菲真被逼到无路可退的时候,否则绝不会轻易拿出这个预算来拍电影。
实际报出的预算,则是这个数字的几倍,这种电影投资不可能计划书是多少,意向投资方就会给多少,没人这么傻,必须留出一定的砍价空间。
有了剧本和预算,墨菲就要考虑如何打动投资方了。
他有了一定的资历不假,但涉及到上百万美元的资金,谁会轻易扔出去?能让投资方心甘情愿的掏钱,就要让他们看到预期的收益。
这可以说是项目计划书里面最为关键的一环,好莱坞的投资商们,不会因为艺术或者其他高大上的目标投资一部电影,他们投资的目的非常简单——利润!
预估的初期利润也直接关系到墨菲能拿到的实际成本。
墨菲可以假设一切资源应有尽有,提出一个完美世界里的电影拍摄成本,然后根据市场预估得出投资商可能获得的收益。
意向投资人拿到这个数字后必然会尽可能的基于这个数字砍成本,然后再减去估算的能够通过海外电影市场销售获得的收益,而且海外市场销售额的估计要考虑到现实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比如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俄罗斯和印度这三个市场的收益基本毫无价值。
减掉海外收益之后的成本,再加上基于拍摄地点能够得到的电影拍摄退税额度,大致就是一部独立影片的实际投资了。
这也将决定影片的实际拍摄地点。
如果减掉海外收益之后预算还不到100万美元,那就在加州洛杉矶拍;如果预算不到500万美元,那就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拍;如果预算超过了1000万美元,那就可以考虑买一本《罗马尼亚语傻瓜教程》再申请一本护照,赶紧去布加勒斯特拍吧。
第150章 值得投资
其实一部影片的实际成本计算是非常麻烦的,好莱坞个各大制片厂显示的制作成本,往往都掺杂着很多水分,与实际并不相符,而且不同的情况也会造成成本的变动。
比如墨菲的影片制作完成,电影公司想要参加电影节的话,成本肯定要增加。
像是参加美国本土的电影节,要完成最基本的相关材料准备,差不多又要加上10万美元成本。
还有线上成本,这方面比较难控制。
线上成本所包括的编剧、导演、制片、演员导演、剧本版权、行政管理、劳工福利等在内的契约上的成本,只有实际谈判结束后,才能固定下来。
接下来的一周多时间里,墨菲基本都在工作室里忙碌,修改剧本初稿,再根据剧本需要调整项目计划书,同时预估未来筹备、拍摄和制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
这个项目要比《电锯惊魂》难得多,《电锯惊魂》全部由斯坦顿工作室投资,墨菲一人独大,但这种情况不可能继续,新项目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资金会来自其他电影公司,这就需要他做更多的准备。
电影制作总会发生些不可预知的情况,不过一些事有备无患总是没错。
最为典型的就是资金。
墨菲也考虑过,如果拍摄时遇到现在想不到的困难,投资方投入的预算真的不够的话,需要怎么办?
如果到时连续奔波筹钱很长时间还是没有结果,他是应该再花更多时间努力尝试筹措资金,然后依然因为成本所限被困在原地不能动弹呢?还是应该想一些创新的办法,无论如何都要把电影拍出来?
毫无疑问,他这个导演应该是后者。
这个时候就要翻箱倒柜从壁橱背面找出那个偷偷藏起来的“贫血预算”了,而不是再想着花25万美元去租一架私人飞机,去会见那些还没拿定主意的潜在金主。
越是没钱的时候,越要多想办法。
还有演员问题,像墨菲这样处于起步阶段的导演,也很想与大牌演员合作,大牌演员带来的不止是关注度,还有切实的票房号召力。
但想要大牌演员跟他合作,难度非常大。
在好莱坞,有些情况下,如果一个导演手上的项目足够吸引人的话,吸引到大牌演员加盟也不是没有可能,尤其那些出演过独立影片的大牌演员。
对这些演员来说,他们知道独立电影会提供那些好莱坞商业电影永远不会提供的机会,他们能够利用这些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卓绝演技。
不过,墨菲有自知之明,新项目没有演员展示演技的机会,大牌明星也不会对这样的黑色电影感兴趣。
所以他考虑的更加实际,詹姆斯·弗兰科、塞斯·罗根、乔纳·希尔以及凯瑞·穆里根,还有即将出狱的小罗伯特·唐尼这些人更适合这个项目。
最为关键的女主角,也可以尝试着向圣费南多谷发一份邀请,对方现在还没有日后女王般的地位,想来一份正式的电影邀请,被拒绝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幕后制作人员方面,墨菲也与比尔·罗西斯沟通过,上次合作的主要人员,基本都来自CAA,他们同样是《电锯惊魂》大卖的受益者,也希望能与墨菲继续合作。
这些可以等项目成立之后再说,墨菲也不着急,考虑最多的还是资金问题。
电影是一门很高大上的艺术,但这门艺术发展到现在,需要用大量的金钱才能实现。
他本身不打算投资这部影片,斯坦顿工作室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毕竟后面还有与福克斯探照灯合作的《电锯惊魂》的续集,这需要很大的一笔钱,即便更换导演的话,这种续集的投资风险也更低。
影片不是来自自己的投资,墨菲必须调整自己的心理,一是权力必然会变小,二是资金管控会更严格。
前者还好说,作为一个经历过还算正规教育的导演,墨菲知道这里是制片人负责制,后者则有些麻烦。
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这就要导演会喊穷。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身为导演应该尽可能的透明并且必须永远讲实话,但现实的情况就是你充满热情,剧组干劲十足,却囊中羞涩。
一个成功的导演,还应该在影片完成之前,用言语、行动以及计划,给投资制造信心——只要投资越大,影片会越出色,未来的市场回报也会越高。
说服金主们投钱,从来不是简单的工作。
从本质来说,这就是让投资人给脑海里的一个想法投资。
想法这种东西很模糊,很概念化,有些导演或者制作人为了拉投资,往往会先拍摄一个短片,利用短片来吸引金主。
但这也有弊端,短片不够惊艳的话,很难吸引到投资。
这么做的时候必须要小心,向潜在的投资人介绍项目和做出潜在经济回报的承诺这两者之间有清晰的界限,毕竟这是一个在法律监控范围内的游戏,在做出回报承诺的时候务必小心不要蓄意歪曲事实,否则很有可能因为涉嫌欺诈被司法系统盯上。
当然,墨菲不打算拍摄短片,这种方式也不合适他。
从九月下旬一直忙碌到接近十月初,墨菲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终于搞定了剧本,以及CAA运作影片更为重要的项目商业计划书。
即便是到现在,墨菲也希望有人欣赏他的剧本,然后对方大挥一笔,开上一张足够影片拍摄的支票,这是所有导演共同的幻想。
这很难实现,想要变成现实,关键就在于交给潜在投资者和客户的商业计划书,一份关于如何筹备、选角、拍摄和制作影片的,构思缜密、调查严谨的战略计划。
完成这份计划后,墨菲让比尔·罗西斯提交给了CAA,别说是电影公司不会贸贸然就随便开启一个电影项目,即便是CAA这个运作方,也会对项目本身进行先期审核。
虽然不是墨菲的负责人,但作为CAA主管电影电视业务的高层,一份剧本和计划书的复印件也被送到了布莱恩·劳德的手里。
尽管这不是预想中的《电锯惊魂》的续集,布莱恩·劳德认真仔细的阅读过计划书之后,还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先不说这个项目的创意如何,那个年轻导演严谨的态度和周密的计划,就会先给人留下极好的印象。
况且,这个项目是他拿手的黑色风格,即便有些荒诞,却也看点十足。
而且剧本和计划中有很多噱头,对于电影产业来说没有噱头就没有卖点,没有卖点也就没有票房。
剧本是基础,一份出色的商业计划书却是打动电影公司的关键。
原本,布莱恩·劳德对这份计划书并不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墨菲是个导演而不是专业的制作人,打算等剧本和计划书提交到CAA之后,让公司更加专业的人士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以便能吸引到资金。
即便是CAA扔出的项目,有时候也会被人拒绝。
这在商业投资中是很正常的情况。
相比于看了一遍的剧本,布莱恩·劳德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计划书上面。
计划书不算特别厚,它本身也对于内容和页数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关键在于内容是否显示出专业素养,表达是否浅显易懂,既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又没有拖沓之词。
而这份计划中,几乎一部影片从立项筹备到后期制作,所有该有的一切都有了,还规划的清晰明了,显得整个项目异常出色。
布莱恩·劳德一项一项的看了下去。
“影片商业计划的目标和总体目标概述,剧本和制作内容简介,剧本版权证明的复印件,行业潮流和发展趋势,影片市场瞻望和潜在的观影群体,同类型和预算影片的票房对比……”
这些都清清楚楚,让人看了就会觉得这是一个靠谱的项目,而不是那些嘴上吹破天,却只有一个剧本,连最简单的计划都不制定的不靠谱的玩意。
而且这些仅仅是一部分,后面还有更加详实的内容。
比如影片的制作团队,从主演到导演到摄影再到制片人,都有具体的名单,已经确定下来的职位人选,计划书上附有简历;对于没有确定人选的职位,则列出了四到七个的候选名单,以及各自的优势。
还有预计制作细节,拍摄场地和制作标准;现金流量表,每周可能的基础开支;拍摄和拍摄中管理策略;按照筹备、拍摄和制作影片不同阶段标好日期的时间表;所有已获权利协议和工会备案的复印件;项目有关的美术作品,比如附有一张独腿美女坐在摩托车上面的简笔海报……
虽然里面有些地方必然有小瑕疵,但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都是一份出色的计划,带给人的都是一种值得投资的感觉。
连续翻看了三遍计划书,布莱恩·劳德在其中的重点和不足上,特意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了标注,喊来助理送回审核部门,尽快搞定后面的工作,然后把项目传到合适的几家电影公司手中。
第151章 代号X
早晨刚刚上班,哈维·韦恩斯坦推开门走进办公室,来到宽大的办公桌边,拉开老板椅坐下,端起助理已经准备好的咖啡喝了一口,满意的点点头,眼睛放在桌面上码放的整整齐齐的待处理文件上,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文件分为两摞,左边只有很薄的几份,右边厚厚的一叠。
这是助理按照他的习惯分类整理的,紧急或者重要的事务,都会放在左边,反之则放在右边。
左边最上面是一份计划书,计划书下面还有一份剧本复印件,哈维·韦恩斯坦瞄了一眼计划书的封面,竟然是CAA送到米拉麦克斯的业务!
虽然很不喜欢那群吸血鬼,但哈维·韦恩斯坦清楚CAA的能力,被他们送过来的项目,最起码不会是垃圾。
计划书的封面上没有太多的东西,除了CAA外,还有项目的代号《X》。
这是业内的惯例,很多影片未曾正式立项或者没有进入宣传期之前,往往都是一个代号而已。
代号《X》后面,还有一个熟悉的人名,项目策划者——墨菲·斯坦顿!
看到这个名字,哈维·韦恩斯坦立即想到已经从北美下档的《电锯惊魂》,这部影片带来了怎样巨大的利润?偏偏米拉麦克斯与它擦肩而过。
要说心里不恼火那不可能,但就像在庆功宴会上他对墨菲表现的态度一样,恼火过后是反思,是怎样吸取这次的教训。
他微微转头,办公桌的玻璃层下面,当时亲手写下的墨菲·斯坦顿的字条还压在那里!
能把米拉麦克斯带动现在的地位,哈维·韦恩斯坦最起码也是一个合格的企业经营者。
一个连续两次能用小成本博取到高回报的导演的新作,也值得他一看。
先从计划书下面取出剧本,哈维·韦恩斯坦翻看了起来,看到其中美女大战丧尸的荒诞设定,不禁摇头笑了笑,看到一大半的时候,他就确定这个剧本的内容非常扯,有些地方简直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逻辑。
但这明显是一个带着黑色幽默的Cult片项目,这种本子如果不荒诞,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美女、丧尸、血浆、裸露……这些东西只要处置得当,在相当的一部分观众群体里,绝对具有吸引力。
不过要控制投资规模!哈维·韦恩斯坦立即出现这种想法,毕竟Cult片的受众范围摆在这里,小众片就是小众片,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流。
看到剧本里面美女主角最后大杀四方的戏份,哈维·韦恩斯坦不自觉的拍了拍桌子,胖脸上面已经挤出了笑容,明显感到这里的戏份非常有趣。
如果是一个新人导演,能不能拍出剧本表达的效果,那绝对是疑问,但对于这个剧本的作者,哈维·韦恩斯坦有一定的信心,《水果硬糖》和《电锯惊魂》已经证明了,这就是墨菲·斯坦顿最为擅长的风格类型。
合上剧本,哈维·韦恩斯坦又翻开了这个项目的计划书,以比刚才更认真更仔细的态度看了起来。
很明显,这是一个CAA的打包项目,包括墨菲·斯坦顿在内的主要的幕后工作人员都来自CAA的客户,项目也很清晰的注明了这一点。
由于之前关注过《电锯惊魂》,哈维·韦恩斯坦能认得出,这些人大部分都参与过《电锯惊魂》,基本能力肯定有保证。
他翻看计划书的速度非常慢,很多时候还会停下来思考一番,考虑上面写出的条款的可行性,有时候会点头,有时候也会皱眉。
比如女主角竟然打算邀请珍娜·詹姆森,哈维·韦恩斯坦就觉得不妥,圣费尔南多谷与好莱坞之间有着天然的鸿沟,这条鸿沟最好还是不要去跨越。
用了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他才看完这份计划书,合上之后,没有继续翻看其他的文件,反而走到落地窗前,看着远处的风景,细细思考起来。
毫无疑问,这是一份规划严整、思虑周密以及可行性极高的商业电影策划案,搭配上中等偏上水准的剧本,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
而且这份规划书上有注明,这不是CAA的策划,而是来自于项目的发起人墨菲·斯坦顿。
哈维·韦恩斯坦知道,CAA没必要在这方面耍花招,否则以业内消息的流畅性,随便一打听就能戳破。
这一点他相当看重,一个导演写出的项目计划书,比经纪公司做出的更为重要。
导演才是执导这个项目的人。
他这种运作独立电影的老手非常清楚,相比主流商业片的制作人中心制,这些小成本的独立片更应该围绕导演来运作,这是米拉麦克斯多年制作和投资独立影片摸索出来的经验,只要在预算范围内,保证监管到位,导演对影片的一切拥有支配权,而为了控制预算,所有的工作人员会围绕在导演周围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所以,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导演值不值得投资。
就像当年不遗余力的支持昆汀·塔伦蒂诺一样,哈维·韦恩斯坦有足够的决断力。
走回办公桌边,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助理的号码,“替我约CAA的比尔·罗西斯和墨菲·斯坦顿,时间的话越快越好!还有,把《X》项目转入市场调研部,让他们现在就开始分析。”
哈维·韦恩斯坦并不好盲目的就做决定,这可能是涉及近千万美元的投资,即便是对米拉麦克斯这一层级的公司,也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他会先跟CAA和墨菲·斯坦顿接触一下。
CAA在好莱坞有着巨大的关系网,代号X的项目以及项目计划书,被他们送到了多家合适的公司,福克斯探照灯同样收到了一份。
同样是这天的上午,福克斯探照灯负责市场和发行业务戈丁·克莱德,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到了剧本和计划书。
“不是《电锯惊魂》的续集?”他翻看看了看,眉头紧锁,“墨菲·斯坦顿在想什么?”
《电锯惊魂》带来的巨额利润就在眼前,戈丁·克莱德怎么会放弃这个系列,而且对方明言故事没有讲完,后面还有续集,现在不搞续集,却去弄别的项目……
新项目往往意味着新风险。
相比于这个计划书做的很漂亮的新项目,戈丁·克莱德对《电锯惊魂》的续集更感兴趣。
他想了想,找出一个号码,拨打了过去。
“嗨,墨菲。”对面接通后,他笑着说道,“是我,戈丁。”
另一边,墨菲正在看房子,让凯瑞·穆里根继续,自己则穿过房子里的大客厅,走进遍布绿草的前庭里。
“你好,戈丁。”他来到一棵棕榈树下面,站在阴影里,“有事?”
“是这样的,我看到了CAA送过来的你的新项目的计划书。”对面的声音似乎带着不满,“怎么不是《电锯惊魂》的续集呢?”
“续集目前我只完成了剧本大纲。”墨菲简单的说了几句,“需要时间撰写剧本……”
那边的戈丁·克莱德打断了他的话,“你还是导演?”
“不,不。”墨菲摇了摇头,“我暂时没有时间,如果新项目成立的话,可能要拖到明年暑期。”
戈丁·克莱德还想说什么,墨菲抢先说道,“戈丁,你不觉得缓一段时间更为合适吗?”
电话那头沉默,戈丁·克莱德想必也能看明白短期内续集并不适合上映。
一个导演同样需要有良好的关系网,墨菲想了想,说道,“剧本完成后,我会第一时间传给你们,投资的话我们双方再商定,相信一个恐怖片的导演也不是很难找。”
那边沉默了一会,传来声音,“暂时先这样吧,我们保持联系,有变动的话再沟通。”
《电锯惊魂》才刚刚开始在英国、德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几个海外市场上映,续集真的不用太着急。
挂断电话,墨菲走进房子里,找到凯瑞·穆里根,继续听那位房产经纪介绍房子。
这是一栋拥有四个卧室的房子,有两座相连的二层小楼组成,房子前方是绿树环绕的庭院,高高的白色围墙环绕四周,阻断了外界的渲染和窥视,房子的后方是一片小型的绿地,四周种植着棕榈树等典型的加州植被,旁边还有一个不算太大的泳池。
“怎么样?”墨菲问凯瑞·穆里根。
两人不是第一次过来了,看过几处房源之后,对这里最为满意。
“还行吧。”凯瑞·穆里根背着手还在看,似乎还没有想好。
墨菲相对来说比较满意。
这座房子距离斯坦顿工作室不远,位于圣莫妮卡比较安静的山谷区边缘地带,建造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带有典型的西班牙浪漫风格。
一楼室内设有拱门、拱形天花板、手工打磨的横梁、石材壁炉、宽敞的娱乐室,地面铺设硬木地板和萨尔提略地砖,沿着客厅左侧的环形楼梯道向上,可走入宽敞的主卧和三间次卧。
从次卧一侧的楼梯里,可以进入旁边的辅楼,辅楼的一层里建有美食厨房,厨房以花岗岩建筑为主,而且通往餐厅,从餐厅内可俯瞰后院的游泳池和花园美景,还有花园旁边的内置式烧烤设施、温馨的庭院,很适合忙碌一天后在这里放松身心。
第152章 演员和明星
“就它了?”
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墨菲低声问道,凯瑞·穆里根想了想,“还是先看看价钱吧,这里这么大,肯定很贵的。”
这栋房子建筑面积足有350平米,加上前后院落和两个车库,总体面积接近800平米,又位于圣莫妮卡山谷区的边缘地带,不管是买是租,都不是斯坦顿工作室那栋房子能比的。
凯瑞·穆里根还在转头到处看,似乎很犹豫,《电锯惊魂》只是到了一笔200万美元的分成,相当一部分都支付了出去,加上最近去其他剧组试镜的费用和平时的衣食住行等开支,应该也剩不下太多钱了。
她也有些苦恼,从两人在一起开始,两部影片的片酬就被拿去交了表演学校的学费,这么长时间,一直都是墨菲单独支付两个人的各种开支。
虽然这在好莱坞的男女朋友中并不罕见,但凯瑞·穆里根知道这样不好。
墨菲看了看凯瑞·穆里根,对站在房门口附近的房产经纪招了招手,能看得出来,所有看过的房子中,这里是凯瑞最满意的。
对方是CAA的经纪人格瑞斯专门介绍的房产经纪,墨菲也不绕圈子,直接说道,“这栋房子还可以……”
“墨菲……”旁边的凯瑞·穆里根突然说话,墨菲拍了拍她的胳膊,笑着说道,“我来处理。”
凯瑞·穆里根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哈特。”墨菲看向房产经纪,“如果买的话,需要多少钱。”
大致知道墨菲是一个电影刚刚大卖的导演,凯文·哈特堆起热情的笑容,“这栋房产原价278万美元,我可以做主,为你争取到260万美元。”
听到这个价格,墨菲先是皱了皱眉头,又轻轻摇了下头。
这栋房子可租可售,现在买下来的话,资金是问题,墨菲想了想,“租赁呢?”
房产经纪立即说道,“每个月15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