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莱坞之路-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尔·罗西斯回答道,“也有,不过比较少。”
  墨菲点了点头,虽然不知道策动这些消息幕后的人是谁,但显然很了解学院,学院的大部分成员都年龄偏大,即便有些人使用互联网,却也不会特别多。
  而且发动的这个时间段选的也特别好,斯坦顿工作室和二十世纪福克斯这几天都在忙于准备《黑暗之城》的新闻发布会,暂时没怎么理会关于奥斯卡的事情,他们偏偏就选中了这个机会,发动了一次舆论战。
  墨菲不会小看这样的舆论战,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方面,就很可能影响到评委的选择,当初的李安和斯皮尔伯格都在这上面栽过跟头。
  卡拉·费斯不禁冷笑一声,说道,“运作的人真会挑时间啊!”
  这种事不用去看,也知道是幕后有人精心策划的。
  墨菲问比尔·罗西斯,“比尔,影响会有多大?”
  “很难说。”比尔·罗西斯也无法保证,“有可能会改变一些中立评委们的选择。”
  他很确定地说道,“我们需要一场危机公关,而且越快越好!”
  危机公关说起来很轻易,做起来却很难,首先就是要有针对性。
  墨菲把手里的剪报放在卡拉·费斯的办公桌上面,双手抱胸想了一会,说道,“你们觉得这次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比尔·罗西斯皱眉思考。
  卡拉·费斯直接问道,“什么熟悉的感觉?”
  “过往的奥斯卡。”墨菲提醒道,“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被英国老兵批判不符合实际;罗曼·波兰斯基在《钢琴家》冲击奥斯卡的关键时刻,小报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再次大肆宣扬当年的幼童强X案,这两部影片都丢了最佳影片!”
  他稍稍想了下又说道,“还有《美丽心灵》在颁奖季突然爆出约翰·纳什是个异装癖和基佬,伍迪·艾伦冲奥时总会有人跳出来拿他和现任妻子宋宜说事,马丁·斯科塞斯被媒体指着鼻子骂为了冲奥而冲奥……”
  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墨菲一口气说出了七八个来。
  听到墨菲的话,比尔·罗西斯点了点头,“与我们这一次遭遇的几乎是同样的方式。”
  卡拉·费斯捕捉到了墨菲话中的重点,“你是说这些事件与我们这次背后是同一个势力发动的?”
  “没错,很有可能。”墨菲摊开手,说道,“你们想想,那些影片倒霉,最后获益的是谁?我们这次在奥斯卡上失意,最有可能获益的人又是谁?”
  “韦恩斯坦影业!”
  比尔·罗西斯和卡拉·费斯想到了一起。
  墨菲点了点头,“我认为这很可能是哈维·韦恩斯坦的手笔,为了奥斯卡,他们也有可能会这么做。”
  “嗯……”比尔·罗西斯想了一下,说道,“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卡拉·费斯虽然没说什么,但也认可墨菲的猜测,韦恩斯坦兄弟的电影公司,一直围绕奥斯卡制定最根本的运营策略,为了冲击奥斯卡,连六大公司都敢黑,更别说是墨菲这样一个导演了。
  “我会联络媒体进行一定的说明。”比尔·罗西斯马上想到了对策,“再一次把天主教拉出来,那个袭击者……”
  他看了看卡拉·费斯,没有再往下说。
  卡拉·费斯装作没有听见,对墨菲说道,“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艺术家》是我们最大的对手,即便有很少一部分中立票流向《艺术家》,也会对我们冲奖非常不利!我们必须要反击!”
  被动防御从来都不是墨菲的选择,他点了点头,“我们确实需要反击。”
  说话间,墨菲来回走了几步,心中有了计较,说道,“韦恩斯坦兄弟为了冲击奥斯卡,过往黑过多少人和公司?从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恐怕有太多次了吧?”
  “好主意!”卡拉·费斯马上明白了墨菲的意思,“圈内很多人都厌烦了韦恩斯坦兄弟在奥斯卡上面的做派,尤其是他的那些受害者,就对韦恩斯坦兄弟非常不满!”
  “过往是没有人联络过这些人的力量。”墨菲看向比尔·罗西斯,“时间有限,我们要尽快行动!”


第645章 反击行动
  过年好,恭喜发财!
  夜幕刚刚降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将一个中年人送出了家门口,中年人转回头,说道,“史蒂文,可以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吗?”
  见斯皮尔伯格不说话,那人又说道,“第七十一届奥斯卡,《拯救大兵瑞恩》为什么丢掉最佳影片小金人?《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为什么能登顶?难道你都忘记了吗?他们曾经那么攻击你和你的电影,难道你都不记得了?”
  那些事怎么可能忘记?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缓缓说道,“艾曼,我会认真考虑的。”
  “墨菲……”那人特意在后面的名字上加重了语气,“还有盖尔·加朵小姐,一直想邀请你去做客。”
  斯皮尔伯格客气地说道,“我也很想与墨菲聊聊,他是好莱坞的未来。”
  尽管墨菲·斯坦顿不是一个犹太人,却有一个犹太人女朋友,而且双方交往很多年了,据说已经订婚了。
  送走客人返回家中,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坐在椅子上面,不禁想起了多年前的往事,当时梦工厂意气风发,《拯救大兵瑞恩》票房和口碑双双爆发,全世界都认为会同时拿下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但就在投票的关键时刻,先是一群英国的老兵站出来质疑影片,接着媒体上面接连不断的出现各种负面消息,最后《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出乎所有人预料的从他手里抢走了最佳影片小金人。
  虽然如今这被公认为奥斯卡最近三十年来最大的笑话,但韦恩斯坦兄弟摆了他一道,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这些事本来早就被扔到了一边,但经人一说,他又想了起来。
  过去的一年,他什么都不顺,拍摄的《战马》因为动物保护组织莫名其妙的抗议,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后期制作,这也让他失去了冲击奥斯卡的资格。
  自己手中以及周围那些人的选票该投给谁?斯皮尔伯格很快就有了决定,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投给韦恩斯坦兄弟。
  与此同时,纽约曼哈顿马丁·斯科塞斯的住宅里面,老马丁也接待了一位来自CAA的客人。
  尽管已经转到了其他经纪公司,但马丁·斯科塞斯曾经在CAA旗下待了多年,与CAA很多高管都是熟人。
  两人已经聊了一会,马丁·斯科塞斯扶了扶眼镜,说道,“我拍的是黑帮片,里面充斥着各种算计,但最不喜欢别人算计我,韦恩斯坦兄弟前些年一直说我为了冲击奥斯卡才拍摄影片,这件事我记得很清楚。”
  他摆了摆手,“你回去吧,该怎么投票我自有决断!”
  凭什么韦恩斯坦兄弟只能对他下黑手,他却不能对他们下黑手?马丁·斯科塞斯送走来人,立即掏出电话簿,拨打了起来。
  圈内那些跟他交好的人,几乎都接到了他的电话。
  漫长的黑夜渐渐消散,太阳爬上了天空,上午八点刚过,李安就来到了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后期制作室,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最近这段时间,他都在忙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后期制作,基本上每天都会准时来到福克斯大厦。
  距离工作开始还有点时间,其他人暂时也没有到,李安先给自己泡了一杯咖啡,正在加糖和牛奶的时候,忽然有人推门走了进来。
  “嗨,安。”
  进来的是李安在美国的经纪人,同样隶属于CAA。
  李安看着自己的经纪人,好奇的问道,“你怎么过来了?”
  “找你有点事。”经纪人也不客套,拉过椅子坐在了李安的对面,问道,“你的奥斯卡选票投出去了没有?”
  “这几天都在忙着后期制作。”李安摇了摇头,“还没有。”
  经纪人又问道,“几个重要奖项,想投给哪一部影片?”
  李安随意一笑,“这个我还没有考虑呢。”
  他工作非常忙,这个颁奖季的影片也没怎么看,打算随便选几个,就把选票邮寄出去。
  “现在最大的热门是墨菲·斯坦顿的《迭戈·罗斯》。”经纪人来这里当然是有目的,“还有韦恩斯坦兄弟制作的新片《艺术家》。”
  “韦恩斯坦兄弟?”李安眼中的犀利一闪即逝。
  “没错。”经纪人特意强调道,“就是当年用恶心之类的字眼曾经攻击你,让《断背山》丢掉最佳影片的那两个混蛋!”
  李安的性格比较平和,叹了口气,却没有说什么。
  经纪人又说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耗费了你数年的心血,公司会在明年的奥斯卡上重点推动这部影片,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卡拉·费斯也向我保证,会拿出足够的资源用于这部影片在下个颁奖季进行冲奖。”
  浮浮沉沉那么多年,李安自然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问道,“我需要做什么?”
  “你在圈内众多的华裔和亚裔当中非常有影响力。”经纪人直言不讳,“尽可能的影响到他们中的学院成员。”
  经纪人没有明说为哪部影片投票,但二十世纪福克斯和CAA等提示已经很明确了,李安清楚那必然是墨菲·斯坦顿的《迭戈·罗斯》。
  作为一名拿到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小金人的导演,李安有属于自己的骄傲,如果是平时的话,他有可能会拒绝,但想到当年丢掉的那座最佳影片的小金人以及韦恩斯坦兄弟幕后操作的那一切,心中难免觉得不痛快。
  有时候,韦恩斯坦兄弟太多欺负人了!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何况他李安可不是兔子。
  李安没有开口说话,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口,放下咖啡杯的时候,轻轻点了下头。
  洛杉矶二月份的太阳没有那么炽烈,特别是上午的阳光显得较为柔和,非常适合室外活动,马里布的一间高尔夫球会所里面,卡拉·费斯活动了下头上的帽子,轻轻摆动推杆,白色的小球在倾斜的草地上划出一道弧线,滚进了十英尺外的洞中。
  “好球!”
  后边响起一个中年男人喝彩的声音,“没想到卡拉你的球技这么出色。”
  卡拉·费斯摘下帽子,将球杆交给旁边的球童,转身向回走,边走边说道,“最近刚刚突击学习了一段时间,还没有忘干净。”
  “鲍勃……”她招呼中年男人,“去休息一下吧。”
  “好啊。”
  中年男人陪在卡拉·费斯身旁,走进了附近一顶大太阳伞下面。
  卡拉·费斯对后面摆了摆手,几个球童远远的就停下脚步,不再过来。
  “现在迪士尼可是最风光了。”卡拉·费斯拉过椅子坐下,对中年人说道,“鲍勃,你这个华特迪士尼的首席执行官人人羡慕。”
  “呵呵……”罗伯特·艾格笑了笑,拉过圆桌旁的另一张椅子,坐在了卡拉·费斯对面,半真半假地说道,“从二十世纪福克斯跳槽到迪士尼,过来帮我怎么样?”
  卡拉·费斯摇了摇头,“你要为我准备一大笔违约金,我自己可付不起。”
  说到这里,她忽然转了话题,“鲍勃,米拉麦克斯现在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吗?”
  “嗯……”
  这也不是秘密,罗伯特·艾格叹了口气,“韦恩斯坦兄弟离开的时候,几乎带走了米拉麦克斯所有可以带走的东西,现在我很烦恼怎么处理这家公司。”
  如果二十世纪福克斯能当接盘侠的话,那再美妙不过了。
  “韦恩斯坦兄弟当年摆了迪士尼一道。”卡拉·费斯很直接地说道,“难道迪士尼不想还回来吗?”
  罗伯特·艾格抬头看向卡拉·费斯,却没有接她的话。
  卡拉·费斯也不废话,说道,“昨天晚上我与环球影业的人见过,他们说了一句话,我很赞同,韦恩斯坦兄弟在奥斯卡上搅风搅雨的时间太长了,从我们六大公司手里抢走了太多的奥斯卡小金人,这些小金人代表的都是收益!”
  两人都是圈内人士,自然清楚奥斯卡的市场效应。
  “奥斯卡是自由竞争的。”罗伯特·艾格随口说了一句。
  “难道你不想改变这种局面吗?”卡拉·费斯很认真地说道,“总不能任由韦恩斯坦兄弟长久把持奥斯卡,抢走我们的利益吧?”
  她又加了一句,“好的事情总是很难坚持的,但坏的事情总是会成为习惯,难道要让这种情况成为奥斯卡的习惯吗?”
  罗伯特·艾格沉默,思考了起来。
  或许韦恩斯坦兄弟自己没有察觉,但墨菲很清楚,过往的奥斯卡争夺中,韦恩斯坦兄弟用过太多不怎么好看的手段,曾经的时候,《艺术家》可以说是韦恩斯坦兄弟在奥斯卡上面最后的辉煌,包括奥斯卡评委在内的很多人,都无法再忍受他们在奥斯卡上面肆意妄为,直接导致韦恩斯坦影业后面一系列的冲奖影片,不断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折戟沉沙。
  那时有没有人居中串联,不是他这个住在太平洋对岸的人能够了解的,但现在有了CAA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运作,总能打消一些评委的投票打算。
  除了这些之外,墨菲还在媒体准备了几道大餐,准备好好赞美一些韦恩斯坦兄弟在奥斯卡上面的丰功伟绩。


第646章 奥斯卡不姓韦恩斯坦
  大年初一头一天,十三给大家拜年了!鸡年大吉!
  “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很快就会开始,明眼人都该清楚一点: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汤姆·克鲁斯等一大帮好莱坞帅成渣的中坚明星,其实都是名副其实的次要货色,真正主宰全局的大Boss,是那个藏在人堆后面的胖子——哈维·韦恩斯坦!”
  “因为,一个相当严重的事实是:从去年《国王的演讲》踢爆《社交网络》,一路将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影片三项大奖收入囊中,到今年《艺术家》几乎是完全复制‘国王’的辉煌冲奥之路,势必所向披靡赢得满堂彩!”
  “奥斯卡奖项归属被哈维·韦恩斯坦那双看不见的大手所左右,业已成为一个可以写成出版物的明规则,每一个好莱坞演员,从今天起,或许都该把‘跟着哈维·韦恩斯坦有肉吃’当作人生信条!”
  放下手里的报纸,霍华德·罗德曼直摇头,对旁边的老朋友说道,“奥斯卡都快改姓韦恩斯坦了。”
  “有这么夸张吗?”老朋友倒是有些不以为然。
  “难道没有吗?”霍华德·罗德曼提醒道,“你回想一下,从《英国病人》开始,哈维·韦恩斯坦给奥斯卡制造了多少争议?”
  那人坐在那里想了一会,最终点了点头,“有几次都让奥斯卡变成了笑话。”
  霍华德·罗德曼将报纸放在桌子上,“奥斯卡不姓韦恩斯坦,也从来不姓任何人!”
  稍稍想了想,霍华德·罗德曼又对朋友说道,“奥斯卡不能这么下去了,再这么走下去,韦恩斯坦兄弟就成奥斯卡的代言人了。我会发动我这边的人尽可能不投韦恩斯坦影业的票。”
  那位老朋友拿过报纸看了看,说道,“上面说的很有道理,很多演员为了拿到奥斯卡,向韦恩斯坦兄弟献媚都没有底限了,学院的权威却从来不被他们放在眼里,难道奥斯卡不是学院的,真的变成韦恩斯坦兄弟的了?”
  冷哼了一身,他又说道,“我先告辞了,我要回去跟人交流一下。”
  “好。”霍华德·罗德曼点了点头,“我就不送你了,我准备打几个电话。”
  他从1989年开始,成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会员,拥有了投票权,作为美国作家协会的副会长,是编剧权益组织在学院的代表性人物,可以说是学院内部非常有影响力的核心人物之一。
  在私底下的活动之外,墨菲与二十世纪福克斯联合,策动了这次媒体的报道风潮,但与哈维·韦恩斯坦抹黑他和《迭戈·罗斯》不同,媒体报道上对韦恩斯坦兄弟一片歌功颂德,还一一列举出了他在过往奥斯卡上面的丰功伟绩,提醒众多的学院成员,尤其是那些越老越爱惜羽毛的老头子们,奥斯卡已经不是他们的奥斯卡,而是改姓韦恩斯坦了。
  一些媒体在墨菲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策动下,对于哈维·韦恩斯坦的吹捧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
  “哈维·韦恩斯坦,真正能决定奥斯卡归属的人!”
  “有什么因素能让一部影片成为奥斯卡的大赢家?分析过往的二十年不难发现,跟着哈维·韦恩斯坦走,就能赢得奥斯卡!”
  “奥斯卡改姓韦恩斯坦,谁解其中不能说的秘密?”
  这些传统媒体上面的言论,多少都能影响到奥斯卡的评委们,尤其是那些爱惜奥斯卡羽毛的学院守旧派。
  除了纸质媒体,作为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直播方,隶属于华特迪士尼的ABC电视台,还在全美收视率最高的频道的黄金时段,连续两晚播放奥斯卡前瞻节目,着重分析了韦恩斯坦兄弟在过往历届奥斯卡上面的辉煌战绩,证明奥斯卡真的快改姓韦恩斯坦了。
  “哈维·韦恩斯坦在奥斯卡公关上的屡试不爽,已让那些对奥斯卡越来越了解的全球影迷,被引导产生了‘奥斯卡评委都是一帮蠢货’的可怕误解:从最早的《英国病人》横扫奥斯卡,到世纪末《莎翁情史》力克《拯救大兵瑞恩》,再到《芝加哥》艳惊四座,哈维·韦恩斯坦始终在摆弄公关伎俩!”
  “当然,你也不得不承认哈维·韦恩斯坦操纵奥斯卡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英国病人》时,他喜欢标榜自己的电影是‘多少年来最伟大的动人之作’,但在运作《国王的演讲》时,他却公开表示自己对这类标签式宣传的厌恶,以暗指《社交网络》自卖自夸的浮躁;《芝加哥》时,他热衷于侧面打击竞争对手,且拉票时送礼物的吃相比较难看,但后来在看到《拆弹部队》遭遇制片人邮件拉票事件后,他立刻将夺奖野心缩小,盯紧最佳男配角就算了事。”
  “到去年的《国王的演讲》时,他深谙影评人是一群相当讨厌的家伙,于是公开表示‘奥斯卡评委有自己的审美判断,当然不会被影评人的口味所左右。’这样既吹捧了影艺学院的人,又腾出精力把三大工会奖搞定,实现了此片最终的翻盘。”
  “再说今年的《艺术家》登场,你几乎可以看到一个运筹帷幄的哈维·韦恩斯坦,落实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完美的计划:从不标榜此片是致敬之作;宣称从不打击对手抬高自己,却让工会奖颁发时,让人彻底忘掉影评人吹捧的《迭戈·罗斯》和《生命之树》,又一再通过,媒体表示自己是个‘尊重电影艺术的人。’”
  就像媒体上说的墨菲与贩毒集团有联系一样,这确实是实情,墨菲无法辩解,即便他跟罗斯没有经济往来,更没有利益交换,却解释不清楚,将哈维·韦恩斯坦过往做的一切摆出来,对方同样无法解释,哈维·韦恩斯坦站出来解释的越多,越会让学院的会员看到他在奥斯卡上不合常理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放在暗处没问题,但在摆在明面上,那些保守而又有着极强自尊心的老头子们,肯定不高兴。
  在墨菲接触到的几个老评委中,有人甚至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难道我们都是一群被韦恩斯坦兄弟摆布的老糊涂?
  虽然隐隐看到了效果,但墨菲没有停下来,媒体上面的吹捧哈维·韦恩斯坦的声音,贯穿整个投票时段。
  尤其是在圈内影响力巨大的《好莱坞报道者》上,在投票时间进入中段以后,墨菲直接花费巨资,接连买下重要版面,继续报道哈维·韦恩斯坦的奥斯卡生涯。
  “《艺术家》,哈维·韦恩斯坦为奥斯卡量身订做的礼物!”
  学院的核心成员们最讨厌的是什么,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也无从去猜测,但有一点是有些共通之处的,他们向来厌恶那种异常明显的为了冲击奥斯卡而冲击奥斯卡的行为。
  “早在去年5月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哈维·韦恩斯坦就发现此片对平均年龄高达56岁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投票者来说,简直就是量身订做的礼物:黑白、无声、模拟好莱坞经典时代明星的举手投足,逻辑简单且恰到好处的100分钟片长,都非常适合他进行奥斯卡运作。”
  “更重要的是,其对试映日和公映日之间的时间差,也设置得和《国王的演讲》如出一辙:当年《国王的演讲》的好评是从前一年9月的多伦多电影节发出,但大规模上映却安排在奥斯卡颁将之前,而它的竞争对手《社交网络》早已被晾干;《艺术家》同样是做了漫长的舆论预热,才在颁奖前逐步扩大上映规模,尽管有观众冲进影院发现这是一部默片,受到了愚弄要求退票,但这桩新闻本身就是一个卖点,进一步让投票者感到:奥斯卡还是要注重点品位档次的,普通观众没文化……”
  “哈维·韦恩斯坦如今已经成为奥斯卡背后的操纵者,如果你想提前知道奥斯卡获奖热门?那很简单,去调查一下韦恩斯坦影业公司的项目进程表,就清楚了。”
  与此同时,墨菲也没有忽视评论界对奥斯卡的影响力。
  著名评论人斯蒂芬·科尔伯特在其主持的“伯特时间”节目中公开咆哮,指责《艺术家》是“令人作呕”的谄媚,影片为了向学院派示好而改变拍摄初衷,“卑鄙”的将影片剪辑成黑白默片!
  随后,洛杉矶地区以托德·麦卡锡和肯尼斯·图兰为首的职业影评人们,也纷纷在自己的专栏里面抨击《艺术家》这部影片。
  “《艺术家》在整个参选过程中都充满了向好莱坞学院派示好的倾向性,而其作品本身并不符合奥斯卡一贯的评选标准!”
  “如果要我付钱看黑白文艺作品,我宁愿选择看《纽约时报》,如果奥斯卡将奖项给了《艺术家》,还不如颁发给《变形金刚》,至少它更过瘾。”
  各种各样的花式炒作,一直持续到了二月中旬,随着学院投票截止日期的到来,媒体和好莱坞忽然之间就恢复了安静,所有人都在静等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开始。


第647章 你死定了
  每年奥斯卡提名公布后,最让人着迷的话题莫过于谁将是最后的赢家,媒体、预测机构,以及众多影迷们个个心有所属,期盼着信封拆启的时刻早点到来。
  如果观众有足够的兴趣,甚至还可以在奥斯卡的官方网站上参加网上预测和抽奖,假如运气和小金人得主不相上下的话,等待他们的大奖将是索尼提供的五十英寸的液晶电视。
  早在数天之前,今年正式更名为杜比剧院的好莱坞与高地中心门口的巨型金像就吊装完毕,这位气度不凡的“奥斯卡先生”到位之后,红地毯区域的搭建工程也陆续完成,特别是长达600英尺的红地毯,更是明星展示风采的关键场合。
  红地毯的起点处,还搭起了一座占地面积在500平左右的巨型帐篷,出席颁奖典礼的明星嘉宾乘车抵达后,将会在帐篷中稍作停顿,然后陆续走上红地毯,进入柯达剧院,红地毯边上留给各路媒体的拍摄区也规模巨大,由于2月份是洛杉矶的雨季,组委会未雨绸缪,预先为所有的观礼台和拍摄区设计了顶棚。
  中午刚刚过去,好莱坞的上空盘旋起直升机,街道上拉起了警戒线,奥斯卡颁奖礼举行地点——柯达剧院的保卫工作更是在技术及人力方面极尽所能。
  为了保证秩序的井然,每个角落都有监视摄相机、金属探测仪,还配有一名警官,甚至连坐在露天看台上观看星光大道上众明星入场的影迷也会受到严密的注视。
  奥斯卡之前,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柯达剧院改名为杜比剧院,经过多年的挣扎之后,全世界最大的胶片制造商终于抵挡不住数字技术带来的狂潮,柯达正式申请破产,并且因破产问题向法院提出申请,希望能够中止与CIM公司之间的冠名权合同。
  尽管其间也有消息称太平洋对岸的某公司将会接手该剧院冠名权,但最终CIM公司选择了杜比实验室作为新的合作伙伴。
  杜比实验室与“杜比剧院”的所有者CIM公司签订了一份长达20年的冠名权合同,合同上注明奥斯卡颁奖典礼在2033年以前都将在该剧院举行,好莱坞与高地中心也正式在这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之前更名为杜比剧院。
  “你认为这届奥斯卡最大的热门影片是什么?”
  相比于传统的电视观众,像黛西这样的年轻人,更喜欢通过网络收看一些节目,网络完全可以在收看的同时,随便发表自己的见解,她半下午就坐到了电脑前面,进入了ABC电视台的奥斯卡网络直播专区,里面是两个嘉宾正在讨论谁会是今晚上最大的赢家。
  互联网直播的自由度更高,也不会像电视台转播那样一本正经,嘉宾也可以大胆点评。
  黛西坐在电脑前,听着视频直播网站的主持人和一个嘉宾在这里啰啰嗦嗦。
  在主持人问过这句没有营养的话后,那位叫做摩根·维特维奇的嘉宾立即回答道,“我认为最热门或者最有希望的影片是《艺术家》!”
  主持人追问道,“为什么是《艺术家》呢?”
  “很简单……”那位嘉宾完全是一副奥斯卡专家的派头,“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前最大的风向标奖项金球奖上,《艺术家》是最大的赢家,拿到最佳剧情类男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片,按照往年的惯例,这部影片获奖的几率……”
  听到这句话,黛西差点没把喝到嘴里的水喷出来,作为IMDB一个相当有规模的讨论组的组长,她对奥斯卡多少有点研究,尽管不像直播中这位自诩是专家,却也知道金球奖和奥斯卡没多少关系,而且在近期公布名单的几个工会奖上,《艺术家》的表现只能说是一般般,比起《迭戈·罗斯》这部影片,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可言。
  那两位还在那里讨论,黛西切换过窗口,来到了墨菲影迷组织的讨论区,这里议论的相当热烈。
  “墨菲会不会拿到第一个最佳导演小金人?”
  这是众人在这里讨论的焦点话题。
  “一定会拿到,否则奥斯卡没有任何公平性!”
  “是时候该结束奥斯卡陪跑的生涯了!”
  “如果这次还拿不到,我们就去比弗利山庄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门口静坐抗议!”
  也有人理性的分析道,“墨菲获得提名的影片《迭戈·罗斯》有十个奥斯卡提名,与大热门《艺术家》不相上下,就算是分蛋糕,也要分给墨菲一些吧?”
  还有人说道,“墨菲是所有提名最佳导演的人中最受观众喜欢的导演!”
  虽然讨论中大部分网友都看好墨菲获奖,但有些人的头脑还是足够冷静的。
  “这对奥斯卡获奖没有任何用处,学院的老家伙们更不会管一个导演或者一部影片是不是受观众喜欢……”
  这句话一出,讨论区安静了许多,只要稍稍了解好莱坞,就知道事实确实是这样。
  “墨菲·斯坦顿是不会获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