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莱坞之路-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公司和从业者的利益。
  双方的谈判还在继续,墨菲在筹备《无耻混蛋》之余,也参加了一月下旬制作人联盟与编剧工会最为重要的一次谈判。
  当然,墨菲就像众多的好莱坞小公司的老板一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旁观这场谈判。
  制作人联盟方面以新闻集团总裁彼得·谢尔尼、迪士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和制作人联盟主席尼克·康特为主,与编剧协会主席维隆、西海岸编剧协会执行董事大卫·杨以及协会协调委员会负责人约翰·鲍曼直接交锋。
  罢工露出了结束的曙光。
  同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不紧不慢、寸土必争的谈判不同,电影行业最为担心的,莫过于奥斯卡颁奖典礼停摆,这是好莱坞最大的装饰门面,谁也不想看到停摆的情况发生。
  为此,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取消了提名者午宴,直接改为了新闻发布会的形势公布提名名单。
  之前,有不少媒体为《钢铁之躯》造势,鼓吹这部超级英雄电影应该获得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或者最佳导演提名,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始终都是固执的,对超级英雄电影和科幻片的歧视也不是最近几年才形成的。
  在最新公布的这份第八十届奥斯卡提命名当中,《钢铁之躯》获得了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响效果和最佳音效剪辑等五项提名。
  提名数量不少,但所有的提名都是来自技术类奖项,重量级的几个奖项无一入围。
  这份提名名单公布后,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非常担心奥斯卡颁奖典礼因为编剧罢工停摆,他们为此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到时罢工继续的话,学院将启动一场应急晚会。
  此外,学院还派出专人介入到谈判之中,催促双方尽快达成协议。
  做出努力的还有华盛顿当局,美利坚脆弱的经济形势,绝对经不起一场长时间罢工的折磨,好莱坞从数年前就与华尔街绑在了一起,好莱坞出现意外,不但是娱乐业这个产业会出问题,甚至会加剧华尔街的动荡。
  除了最早的那两次,编剧工会的人没有再来找过墨菲,谁都知道他是斯坦顿工作室的老板,在这种事件上屁股会坐哪一边,其实非常容易判断。
  随着罢工时间越拖越长,对好莱坞及其周边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哪怕是之前一直比较安定的《无耻混蛋》剧组里面,都出现了人心惶惶的情况,墨菲干脆给筹备中的剧组放了一周的假期,等罢工结束再重新工作。
  想要结束这次罢工,只能是双方都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可走。
  墨菲清楚这一点,编剧工会和制作人联盟同样也清楚这一点。
  任何行业要想正常运作,劳资双方都得遵守互认公平的“游戏规则”,整个娱乐业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利润,分一杯羹给编剧,似乎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
  但资本天生逐利,动商业集团的蛋糕,无疑是从资本家身上挖肉。
  双方主要分歧点在于制片方要求在收回电影与电视节目的成本后再支付部分报酬;而编剧方则要求提高电影、电视剧以及真人秀等项目上编剧的待遇,并要制片商必须支付编剧的DVD分成,分成比例高达百分之三,另外在网络点播下载节目的收入分成则也要由零增加到百分之四点五。
  这件的条件是制片公司和制作人联盟绝对无法接受的,也等于是在抢墨菲这些投资者的利益。
  进入二月中旬,制作人联盟和编剧协会拉锯式的谈判终于达成初步协议,好莱坞的各大制片公司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编剧协会与制作人联盟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临时合同。
  合同不但提高了编剧的基本薪酬待遇,还为编剧争取到了DVD百分之一点五以及网络点播百分之三的收益分成,这不仅仅包括从现在开始的作品,以往的作品也能从中抽取一定的比例。
  这次编剧大罢工暂时结束,编剧工会向每位成员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号召大家即刻复工。
  “罢工结束了,明日,编剧们将各归其位,一切恢复正常。”
  墨菲的剧组也恢复了正常,在通过试镜确定了迈克尔·法斯宾德、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和玛格特·罗比等演员后,他带着整个剧组飞到巴黎,进驻到了郊外的一座片场,准备开始拍摄。


第428章 老鼠
  巴黎市郊蒙太奇制片厂的一座摄影棚中,无数人在忙碌之后恢复安静,目光全都投向摄像机镜头前。
  镜头对准的是一处布置成农舍的片场,一个党卫军军官装扮的人和一个农夫之间,正在上演一场对话。
  两台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拍摄,还有架设着斯坦尼康的摄影助理蹲在提前预留的摄影位里,等待墨菲的命令随时上场抓拍。
  “如果要把犹太人比喻成一种动物,那就是老鼠。”党卫军军官摊开手,“元首和戈培尔的宣传说的也差不多,但是我们的结论不同,我认为这种比较是不敬。”
  他指了指布景窗户,“我们暂且以老鼠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这确实是个充满敌意的世界。”
  这是一场要靠出色的个人演技撑起来的长镜头戏,虽然这是试拍,但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到现在的发挥都极其精彩,他看着农夫,说道,“如果现在一只老鼠从你的前门惊慌逃走,你是否对他充满敌意?”
  对着农夫演员的二号摄像机立即换成特写镜头,农夫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我想是会的。”
  “老鼠做了什么坏事?”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笑着问道,“招致你的敌意了吗?”
  农夫抓着烟斗,说道,“老鼠传播疾病,咬人。”
  “如果一只老鼠现在从外面走进来……”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指了指布景门,脸上的笑容收起,阴狠的表情一闪而逝,“你还会让你美丽的女儿给倒他牛奶吗?”
  虽然克里斯托弗·瓦尔兹阴狠的模样只在脸上停留了不足一秒钟,但反应在摄影机镜头中却显得异常清晰,墨菲抬起手,大声说道,“停!”
  不止是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现场的布光也有点问题,不过这是试拍,墨菲之前没有打断渐渐找到状态的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直到这位奥地利演员犯错。
  墨菲也没有废话,直接说道,“克里斯,刚刚用力过猛了。”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点了点头,墨菲又强调道,“记住,这场戏中,你始终要显示出优雅和风度。”
  虽然同样是纳粹杀人魔王,但汉斯·兰达上校和《辛德拉的名单》中的阿蒙截然不同,绝对是一个看起来儒雅有风度的男人。
  甚至,他可以说是这部影片的男主角,表现出来的外貌,简直就是优雅的代名词。
  优雅的外表和恶魔的内在,这种强烈的冲突,会让这个角色充满了魅力。
  影片当中,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表现的越优雅,掩藏在背后的是否会逼迫农夫说实话和地板下犹太人的命运如何的悬疑,也会让观众觉得更加强烈。
  如果换成一个狠厉的纳粹军官逼问农夫,这一幕给人的感觉将完全不同,太过凶猛的表演虽然能带领更多的戏剧张力,但有些时候,张力对故事的氛围也是有害的。
  永无止境迭加痛苦、惊慌、冲突的感觉会让观众窒息,必需有对比,才能感觉到悬疑感,压力的凝聚,能量的释放,压力的再凝聚,能量的再释放,这就是电影的节奏。
  压力制造冲突,问题解决后能量被释放了,新的问题又出现,想想迭迭乐,抽积木时大家会很紧张,如果塔还没倒,大家都会松口气。
  这部电影的节奏就是紧张,松口气,紧张,松口气。
  除了演员的表演,刚才的布光也有问题,墨菲把大卫·罗比叫了过来。
  “大卫,这是一个长镜头。”墨菲很认真的对大卫·罗比说道,“拍摄中我不可能专门给你预留出调整灯光的时间,你需要一次性布设到位。”
  长镜头往往会带来有趣的即时性场景,让观众充分的沉浸在戏剧中,但长镜头的拍摄也非常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布光的问题。
  虽然对于所谓的一镜到底没半点兴趣,而且也不会使用这种对讲故事根本没有本质提高的炫技技术,但这不妨碍墨菲拍摄中,会拍摄一些长达数分钟的长镜头,尤其是现在拍摄的汉斯·兰达上校和农夫的对话,一个长镜头无疑更能凝聚需要的紧张气氛。
  长镜头的拍摄确实比较麻烦,对摄影、表演和灯光等都是相当大的一个考验。
  表演方面,农夫是来自法国的老戏骨,克里斯托弗·瓦尔兹随着几场戏的拍摄,也渐渐找到了状态,展现出了出色的演技水准,摄影方面墨菲和菲力·拉舍尔做过足够多的预案,也不是问题……
  不同拍摄角度需要的不同光线,相对来说成为了难题。
  遇到难题就要解决,墨菲也不着急,反正这部影片要到下个颁奖季才会上映,他有足够的拍摄和制作时间。
  墨菲将菲力·拉舍尔和大卫·罗比叫到一起,实验各种有效的方案。
  在特定的拍摄长度内,墨菲可以根据拍摄现场的演员走位和场景布置,让大卫·罗比来做好照明设备的设置和隐藏准备,但拍摄长镜头时,就要提前进行精心的准备了,因为不间断的长镜头拍摄中,演员可能会移动到很多位置,此时就很难一次性设置和隐藏照明设备了。
  这些在墨菲的手中,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案。
  他让菲力·拉舍尔注意摄制组的镜头框架,摄影师们要知道所拍摄的镜头要在哪里结束,并且还要注意摄影机和主视觉的移动轨迹。
  所有的摄影师都在墨菲的要求下,对拍摄现场做笔记记录,镜头框架、整个镜头的移动轨迹等,提前计划、演练、走位,直到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为止。
  然后开始设置照明设备。
  灯光组使用的所有布光设备中,首先要处理的是移动光源,墨菲让大卫·罗比传达下去,灯光是可以适时移动的。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如果镜头移动,大卫·罗比能够移动片场的主光源,一定要这样做。有些时候,他需要做的是平移或倾斜片场的主光源,当然有时候也可以靠便携式或手提式LED来实现主光源的移动。
  同时,墨菲还让大卫·罗比在镜头框架内隐藏照明设备。
  这是电影长镜头拍摄中最常用的技巧。在拍摄场景中,寻找阻挡物来隐藏照明设备,这样可以合理提高拍摄场地的空间利用率,尤其是在这种农舍搭景中拍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这一技巧更有用。
  其中,把照明设备放在地上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因为在实际拍摄中,不一定非要拍到地面,但如果非要拍到地面,那就可以通过椅子、橱柜或其他家具等来隐藏照明设备。
  除了专业的灯光,墨菲还要求拍摄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光源。
  他的拍摄场景中有真实的光源,吊在农舍上面的电灯,这也能成为制造拍摄光源的小技巧。
  拍摄中,墨菲让工作人员放置反光板,同时让待在周围的工作人员穿上白衬衫,就可以完美利用拍摄现场的光源了。
  这样的话,既可以减少拍摄现场的照明设备,有可以实现即使不打光,也有打光的效果。
  墨菲也适当的调整了农夫和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的坐着时的位置,以及移动走位的路线,以更好的利用地板和墙角布设光源,这个技巧需要导演首先明确现场的布置和演员的走位。
  如果现场有地板、墙角什么的,导演就可以让灯光组利用镜头中的盲区来隐藏照明设备。当然,同理也适用于窗帘、假墙等现场设置,任何现场这些可足够遮挡照明设备的物品,都可以加以利用。
  另外,将灯光掩藏在农舍搭景的黑暗中,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为了防止灯架反光,墨菲让人特意用深色的纺织品为灯架做了外包衣。
  这场墨菲设计中依靠几组长镜头的场景,用了整整五天的时间才拍摄完毕,尤其是拍摄中,墨菲还为农夫增加了一个女儿,以安排投资方塞进来的一个女演员。
  法国的一家电影基金为这部影片提供了高达300万欧元的赞助,一个叫做蕾雅·赛杜的女演员就是附加条件。
  如此大一笔资金没人会拒绝,墨菲也不例外,不过他也不会打破剧组的平衡,更对方找一个重要的角色,仅仅是充当背景画的农夫的女儿之一,只有一个正面镜头,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随着剧组来到露天片场拍摄,包括玛格特·罗比在内的更多演员也加入到了拍摄当中。
  有人问过墨菲对演员的期待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期待他们演得好!”
  在拍摄时,墨菲宁愿不与他们多交谈,但有些人需要与之交谈……有些人需要人们所说的“动力”。
  演员最大的动力是什么?墨菲的答案也很简单,他们的动力就是成名以及酬金。
  在好莱坞,没有任何东西能比这两样更让一个人拥有动力,甚至连墨菲也不例外。
  剧组进入露天片场拍摄,也到了媒体公开日,这也是例行宣传的一部分,反正接下来拍摄的只是农夫砍柴的戏码,墨菲也不介意让二十世纪福克斯联系的那位记者观看。


第429章 干得好
  下了汽车,蒙特利尔出示证件,在《无耻混蛋》剧组一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向着片场里面的露天摄影棚走去,不过相机和摄像机这样的器材,是根本不可能带进来的,只能暂时留在寄存处,等出来的时候再带走。
  这是全世界片场的规矩,绝大部分媒体记者也会默契的遵守,蒙特利尔在成为记者之前,也在好莱坞待过,还是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的毕业生,在一个剧组担任过助理导演的职务,后来实在找不到出头的道路,只好转了行,没想到在《娱乐周刊》混成了电影版面的首席记者。
  采访墨菲这样一个好莱坞的一线导演,并且实地观看他的新项目的拍摄,当然也要一个业内地位对等的记者。
  露天片场里面,临时草地铺设好了一大片,就在这片草地前,墨菲见到了二十世纪福克斯联系来的这位记者。
  这种采访也问不出太多东西,蒙特利尔只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
  “斯坦顿导演……”他把一支录音笔递到了墨菲面前,问道,“拍摄进行的顺利吗?”
  “最开始的2到4天的时间里,我们的状态是接近于疯狂的,因为一切发生的太快了。”
  由于是宣传需要,墨菲特意多说了几句,“我几乎是在昼夜不停的与时差做着斗争,包括工作人员的调配和会计账目问题,也都是我在处理。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是在为一个特殊的日项目而奋战,我们需要集中的是所有参与进来的人的注意力,如果我们没办法集结一个优秀的团队,我们就不可能按时完成影片的制作工作,而我们确实拥有的是一个非凡且不同寻常的幕后团队。”
  蒙特利尔又问道,“你怎么评价演员的工作?还有你的工作?”
  “我认为拍摄到现在,演员的工作可以说是出于本能的。”墨菲说的很详细,“越是出于本能,其结果越好。而导演的工作则更为理智。执导时,你要进行构思,向技术人员和演员加以解释,然后就会水到渠成。”
  盖尔·加朵从后面走过来跟墨菲说了一声,墨菲对蒙特利尔说了句抱歉,回到片场中,与海伦娜·埃斯波拉讨论起了场景布设的工作。
  墨菲来到用于远景拍摄的摄影机镜头前,看了眼布设完毕的片场,摇了摇头,对自己的艺术执导说道,“海伦,场景需要进行调整。”
  镜头前方的不远处,是铺设完毕的外景地,外景地很简单,一座农舍,一头奶牛,一片晾晒的衣服,一个干活的农夫,还有一片碧绿的草地……
  墨菲皱眉思考了一下,对跟在后面的盖尔·加朵说道,“把大卫·罗比叫来。”
  在剧组里面,盖尔·加朵没有任何优待,她也从不把自己当成特殊的一员,以一个实习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参与到影片拍摄制作的每个环节当中。
  一个合格的制作人,可以不像墨菲和菲力·拉舍尔那样精通专业技术,但一定要对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
  盖尔·加朵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找来了大卫·罗比。
  “海伦,将奶牛的位置向左调整三十英尺。”
  时间不等人,墨菲尽量简单地说道,“大卫,我需要你用低强度的布光增加草地的质感。菲力,拍摄时增加对比度,让房屋和奶牛都在镜头中留下细长的影子。”
  接着,墨菲又指了指前面参差不齐的草地,对海伦娜·埃斯波拉说道,“我需要大量的空旷前景来显示此处的广阔,并且提供空间感,特别是远景镜头的草几乎与农夫平齐时。”
  “还有。”他指了指房屋背后,“我记得有远山的布景?一会去布置。”
  海伦娜·埃斯波拉点了点头,背景的远山对景深助益良多。
  这些准备工作立即展开,一个小时之后,墨菲的拍摄在场记的喊声中准时开始。
  蒙特利尔在剧组两名工作人员的陪伴下,站在片场特意留出来的观察位,仔细观看拍摄的过程。
  由于经历过专业的学习,曾经还是一个剧组的副导演,或许他实际的动手能力不强,但本身具备的专业素养毋庸置疑,这也是他能拿到《娱乐周刊》电影类首席记者最大的资本。
  相比于媒体记者的外行,蒙特利尔可以算是记者行当里面的电影内行。
  站在这个比较高的观察位上,用于拍摄的外景场地一目了然,只是看了一眼,蒙特利尔就赞许的点了点头,片场的房屋、奶牛、远山和树木之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也将演员衬托得更小。
  然后,他看了看不远处的几个摄像机机位,迅速判断出墨菲·斯坦顿使用了三角构图拍摄技术,有大型反射源将阳光反射到演员脸上,最远处的一台摄像机明显在广角拍摄,很容易突显出这个场景的遥远和孤独。
  拍摄一条一条进行,整个剧组和片场都完全在墨菲·斯坦顿的掌控之下,这位年轻的导演表现出了超强的专业能力,不比好莱坞那些科班出身的大导演差,甚至思维更加活跃,在现场做出的一些调整,最后也证明是些神来之笔。
  比如他临时改用反射器做补光用,等拍摄完毕的时候,蒙特利尔看到的相关镜头大景深效果相当出众。
  是的,上午拍摄结束后,他看到了墨菲·斯坦顿部分完成的镜头。
  蒙特利尔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剧组提出能不能看下拍摄完成的一部分镜头,毕竟他的出身和专业能力在圈内相当出名,进入很多剧组采访的时候,往往都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这次也不例外,墨菲·斯坦顿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不过提供的镜头数量极其有限,而且双方还临时签订了一份协议,所有观看的内容不得拍照和录像,并且不得在报道中直接提及镜头的内容。
  剧组这样做,也是想借助蒙特利尔的笔,更好的进行前期宣传。
  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的镜头实际上是很粗糙的,但站在一台监视器前面,看到的第一个镜头,就给蒙特利尔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能先于其他人看到墨菲·斯坦顿拍摄的电影镜头,蒙特利尔知道这种机会非常难得,因此相当的认真。
  镜头中,一个女孩在晾晒床单,不管是女孩本身,还是挂在晾衣绳上的浅色床单,都不是作为单独个体存在,全部都实际参与到了情节的表达中。
  床单被巧妙的用作揭示性元素并且最终被拉回,显示远方的士兵正在接近,暗巧克力棕色的服装与白色的床单产生了可爱的反差,让人暂时从背景和即将被揭晓的事情处移开注意力,而像篮子这样的简单物品能够帮助平衡构图,也有可能是巧妙的放在此处,遮住晒衣杆的底部。
  服装都是棕色,白色或灰色,和镜头的整体色调保持一致。
  然后,揭示的时候到了!效果真不错……士兵们的遥远位置让人知道他们还要多久才能到,美丽的S形线条引领了视线的方向——弯弯绕绕的路和田野都有体现这一点。
  第二个镜头是房子的全景图,在监视器画面上一播放,蒙特利尔就看到农夫朝着房子走去。
  “墨菲·斯坦顿的构图太巧妙了!”
  哪怕是见多识广,蒙特利尔也发出一句感慨。
  监视器画面中,前景的树桩有助于平衡画面,其大小与房子和演员形成对比,增添了景深,树桩上竖起的斧头柄将视线引向房子。
  整个构图同样是基于三角形,完美的体现出镜头的立体感。
  随后,几个女孩出现在房子附近,女孩衣服的颜色和蓝色的石头以及紫红色植物之间的搭配相当完美?衬托的她们肤色也很美丽,姑娘们看起来很健康。
  不知道是不是使用了特殊的处理技术,所有画面中的天空都显得有些阴暗,很符合墨菲·斯坦顿一贯的画面风格,不过天空是蓝色的话,应该不会有这么鲜明的色彩对比了。
  如果将这个镜头分解为景深平面就会发现构图之精妙,远山和摄影机相对房子的位置都让构图更加出色。
  如果这个镜头换做是其他导演拍摄,恐怕看起来就没这么美了。
  蒙特利尔能看的也就是这两个镜头,但看完这两个镜头,他好好思考了一番,然后又看了一遍,大概是怕时间长遗忘掉,按下录音笔的按键,低声说道,“这个两个镜头步调是如此的完美,墨菲·斯坦顿构建镜头的张力几乎要溢出来了!演员们的表现也相当优秀,出色的完成了墨菲·斯坦顿近乎天才般的台词。我希望他不介意我在媒体上分享一点心得:干得好,墨菲!”
  这段录音他会交给剧组的公关审查,然后再发表在《娱乐周刊》上,相信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无耻混蛋》的拍摄中,墨菲尽管还保持着一贯的画面风格,却也适当的平衡色彩,对景深和细节的注意都前所未有的高。
  拍摄闲暇,墨菲也回了一趟洛杉矶,参加即将开始的第八十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第430章 福布斯名人榜榜首
  在这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提名名单中,《钢铁之躯》拿到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等五个技术类提名,作为这部影片的导演和制作人,墨菲天然就有入场的资格,不过与剧组例如克里斯·埃文斯和梅根·福克斯这些演员不同,他专程回到洛杉矶参与这届颁奖典礼,更多的是为了宣传新片,提醒广大影迷,一部新的作品已经开机拍摄了。
  虽然无法与北美收视霸主超级碗相比,但奥斯卡一直都是北美收视人数最多的节目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
  即便近年来奥斯卡颁奖典礼收视不佳,每一届的平均收视人数也在3000万左右,高峰时段的收视人数平均4000万也很轻松。
  所以,好莱坞业内公认,奥斯卡颁奖典礼就像超级碗中场广告一样,是最好的电影宣传平台之一。
  二十世纪福克斯和韦恩斯坦影业也强烈要求墨菲出席这次颁奖典礼,甚至为专门为他谋求了一个重量级奖项的颁奖嘉宾。
  由于盖尔·加朵留在法国继续在剧组内学习工作,二月二十四日当天下午,墨菲一个人准时出现在了红地毯上面。
  一向阳光灿烂的洛杉矶竟然下起了淅沥小雨,但这并未影响众明星走红地毯的兴致。
  对阴雨天气,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和奥斯卡组委会似乎早有准备,搭起白色顶篷以保护走红地毯的明星,而对刚刚经历编剧大罢工的好莱坞来说,这点风雨也确实不算什么。
  柯达剧院周围的露天看台和街道上,挤满了数以千计的影迷,最早踏上红地毯的明星包括凭借《迈克尔·克莱顿》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的乔治·克鲁尼,以及德国超级名模海蒂·克鲁姆和她的黑人歌手丈夫希尔。
  芮妮·齐薇格身穿露背晚礼服,一出现就引发影迷尖叫;凯特·布兰切特戴着硕大耀眼的项链,慢步走上红地毯;哈里森·福特、佩内洛普·克鲁兹和希拉里·斯旺克等明星也陆续踏上红地毯,进入柯达剧院。
  长达两个多月的好莱坞编剧罢工一度让人担心第八十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是否能够如期举行,如今罢工结束,悬念消除,奥斯卡颁奖典礼因祸得福,人们观看现场直播的兴趣高涨,颁奖典礼广告价码连创新高。
  作为转播方的ABC电视台,首次在奥斯卡的广告收入上超过了一亿美元,似乎编剧罢工提高了所有人对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兴趣。
  所有大型颁奖典礼上,男明星全部黑色的老一套,无甚新意和看头。
  所以红地毯上吸引眼球的重任,理所当然落在女明星肩上,好莱坞今天星光熠熠,一班落力打扮状态大勇的女明星,不遗余力地卖弄性感和高贵,而且贩卖性感不再局限于低胸露背,斜肩、开叉、透视甚至复古……招数层出不穷。
  如同男明星一样,黑色一向是颁奖礼上女明星压箱底的保险选择,黑色散发出的冷静气质,可以诠释成神秘,可以演绎成性感,也可以保有高贵,很少出错。
  但今年奥斯卡颁奖礼,女明星们好像约定似的,转移到红色阵营里的人为数众多,而且清一色都选择了鲜艳的正红色,新崛起的安妮·海瑟薇、上届影后海伦·米伦以及复古美人凯瑟琳·海格尔,无论老牌演技派还是青春偶像,都对鲜红色情有独钟,为向来高贵经典的奥斯卡带来烈火般的热情。
  只要看看镁光灯闪烁不停的频率,就知道她们的热力有多么强劲。
  然而,比她们更为火热的是在高地大道和好莱坞大道上聚集的近万人,他们高举——反对歧视女性,支持女演员同工同酬——的标语,时不时就会发出阵阵呐喊,完全将红地毯边影迷的声音压了下去。
  这几年,女权运动越来越兴盛,并且迅速蔓延到了好莱坞和整个电影业,女权运动的兴起,也将对主流商业电影带来明显的冲击。
  墨菲隐约记得,从明年开始,一些完全以女性角色为主的影片,将会取得不俗的商业成绩,连一向只会坐在家里等待王子拯救的迪士尼公主们,都会在新的迪士尼童话电影里面,积极展开自救。
  社会环境形势对于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其实一直都很明显。
  走进媒体区,墨菲配合的停下脚步,在镜头前摆出一个造型,任凭摄影们拍照,他在《无耻混蛋》中的报酬和分红比例都那么高,当然有义务配合片方的宣传计划。
  墨菲在这方面的职业道德还是无可挑剔的。
  一进入采访区,立即有福克斯电视台的记者和摄影师迎了上来,这点墨菲早有准备,特地站在了采访区中的一尊真人大小的奥斯卡先生前面,接受二十世纪福克斯旗下媒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