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区或者开发区,那条件本来就不如市辖区和开发区,更需要政策和项目的扶持县该怎么办?这显然不利于我们制定的贝湖缩小发展差距的规划。”
周若山也点点头:
“恩,确实是如此,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样的过渡期,市里有他们的小九九,我们省里就必须要在这方面能够起到调剂和平衡的作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香满园,而这中间还必须要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到处撒一点,这可是技术活……”
陆政东笑了笑:
“这方面有若山你把关,事情就好办多了。”
第179章一花独放不是春(二)
安平的事情在省政府办公会议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有点出乎陆政东的意料,几位副省长的态度几乎都是一致的,都很鲜明的表示省政府不应以任何方式介入这个无底洞项目,至少在近期不应考虑这一计划,最好等到兵工集团新的领导层完善之后起再来重新就这个项目与兵工集团进行谈判。
当然这样的意见是因为他和周若山并没有对此做任何意向性的表示,这个意见的出发点其实也很明确,省里现在用钱的地方很多,而且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好钢必须要用在刀刃上,只要省里整体发展局面良好,就算安平出现状况那也只是局部的,在这个大局面前,安平必须要让路。
而实际上,这个项目是中央启动的科研基地建设和军民联动的一个试点,如果在这一项目上失分,那么可能会极大的破坏贝湖在有关部委心目中的形象,对于今后其他后续项目影响很大不说,而且也会直接导致安平丧失一次难得的发展良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项目都必须要推动,而且要不遗余力的推进。
※※※
省政府的办公楼还是那种老式办公楼,办公室里面没有卫生间,一层楼只有两间厕所,用水或者方便,都需要走出办公室。
现在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办公楼是越修越大,越修越奢华,不管是穷的地方,还是富的地方都是如此,当然这主要集中在县市,和下面市县不同,省里在大肆修建办公大楼这方面显然要谨慎得多。
省长的办公室,是整幢楼最大的,共有两个大套间,一间是办公室,另一间,是休息室。
陈吉桥走进陆省长的休息室,暗自愣了一下,陆省长竟然将这里布置成了书房,里面摆了一张床,一张大写字台,还有两只大书架。身为党校的教研室副主任,他曾进过其他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办公室,就是现在这间办公室,以前属于杨凌峰的时候,他也进来过。他的印象中,很多领导人喜欢将书架摆在外面,让所有进入办公室的人都能看到。实际上,书架仅仅只是这些领导人的摆设,只是领导人的另一张脸,里面的书,别说是看,恐怕翻都没有翻过。
陆政东的办公室却没有摆书架,办公桌后面,也不像其他领导人那样,挂上一幅书法作品,俗一些的,上面写着勤政爱民、天道酬勤、革故鼎新之类,雅的写着箕风毕雨、考绩幽明之类。
陆政东的办公桌后面,是一片空白,整个办公室显得很是简洁。
陈吉桥也只有早上到办公室的时候能够这样仔细的打量这些东西,眼看上班时间快到了,他立即返回自己的办公室,拿了一个笔记本,立即下楼,等在杨启成的办公室门口。他需要向秘书长了解,今天或者最近几天,陆省长都有些什么工作安排。
作为大管家,杨启成对工作极其仔细小心,几十年如一日,从来都是提前半小时来到办公室,将一天的工作安排梳理一遍。
办公厅的工作多而且杂,无非是些迎来送往的事,看起来无关紧要,可每一件甚至每一个细节,都是大事。比如晚上一个宴会的安排,省委这边谁出席,政府那边谁出席,哪一位领导什么时间出门,什么时间到达,都要考虑仔细。省委那边自然比政府那边大,如果某位副书记和某位副省长一同出席,而时间上没有安排好,副书记到时,发现副省长竟然比自己晚到那么几秒,副书记就会觉得很失面子。再比如某一件事,先向谁汇报后向谁汇报或者某一位领导不必汇报,都十分微妙,不能有丝毫差错。
不出错,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做这件事之前,将所有可能都想到。
让杨启成没料到的是,他到达办公室时,陈吉桥已经毕恭毕敬地等在门口。
杨启成不由暗自点头,看来,陈吉桥进入角色还蛮快的。于是和颜悦色地笑着,主动打招呼,问道:“小陈啊,自己的事都处理好了吧?”
陈吉桥忙回答道:
“也没什么需要处理的。只是我没有干过秘书工作,怕做不好,想到工作很重要,心里就不踏实。所以没有睡好。”
杨启成在陈吉桥肩上拍了拍,说道:
“你不用这样紧张和局促,不急不急,干工作嘛,有个熟悉过程,慢慢来,只要用心,就很快能进入角色。”
杨启成一边说着,一边掏出钥匙,打开了办公室的门。
陈吉桥随着杨启成向里面走,一面说道:
“省长的工作,全都是大事,关系到全省几千万人民。如果出了错,我就是对全省人民犯罪。到现在,我还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还要请秘书长多指教。”
杨启成点点头:“那是肯定的,这也是我的工作嘛。”
杨启成把事情交代清楚之后,看着陈吉桥离去,心里不由暗想,真没想到,这个陈吉桥,这么快就开始找到状态了,看来他不用太辛苦。
人得要有悟性不管是从政还是从事其他行业,这一点显得很重要,没有悟性,就算再有机会,也很难把握住……
陈吉桥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先看了看隔壁,上班时间还没到,陆政东还没有来。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坐下来,将门开着,陆政东去自己的办公室,一定要经过他的门口,这样,他就可以随时掌握赵德良的动向。
没过多久,陆政东来了,陈吉桥听到脚步声,早已经意识到,应该是陆省长来上班了。
想到这里下意识的看了一下表,还差十分钟上班。
这一层楼以前是一位省长记几位副省长办公,后来做了调整,就是省长和常务副省长在这楼,也就安静了许多。虽说办公厅也在这层楼安排了几间办公室,但这几间办公室,主要是为省长服务的,平常很少有人走动。一般情况下,只要有脚步声,并且是朝这边走来,是陆政东的可能性更大。
陈吉桥马上从办公桌后站起来,一手抓了笔记本,另一手端着早已经替省长沏好的茶,几步跨到了门口。
陆政东点点头,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并没有立即坐下,而是站在那里,翻了翻办公桌上的报纸文件等。这些东西,都是一大早办公厅相关人员按照序送进唐小舟的办公室的。陈吉桥已经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处理,比如有些文件,他先看了一遍内容,再拿出一张文案处理签,将文件的主要内容归纳成一两句话,写在处理签上,再登记造册。
陆政东看了看这些文件,抬起头,见陈吉桥还站在自己面前,便示意陈吉桥向他报告今天的日程安排。报告完后,陆政东又加了几件事。陈吉桥一一记下,正要问还有没有别的什么事,见杨启成已经出现在门口,便什么话都没说,退了出去,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倒了一杯茶过来给秘书长。
杨启成接过茶杯说道:
“有些人,常常要到省长办公室里走一走的,时间不会太长。比如我自己,每天上班前,都要和省长碰一下头,这是我的工作。给这些人泡茶,只是白白浪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纸杯这茶叶包括这水,都是要花办公经费的,一次虽然只是一点点,看起来不起眼,年底一算,就是一笔大数字,这完全是不必要的铺张浪费,陆省长是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用……”
杨启成的话说得委婉,可陈吉桥却是听得明白,也就是陆省长是厉行节约,他这样不是自找不自在吗?想到这里脸上有点挂不住,讪讪的。
但陈吉桥很清楚,杨启成这些话是私下对他讲的,说明其出发点是关心和爱护他,这让陈吉桥心里有些感激,秘书这个职业,在外人看来,风光无限,而实际上,还真不是容易做的,各种关系太复杂了,一点点没有处理好,便可能引起后患,也难怪肖斯言会总结出那十六个字。而且有些关系和位置必须要摆正,真正的省长秘书是杨启成,他只不过是杨启成手下一个跑腿的。这个位子如果不端正,那不会有说明好结果。
陈吉桥坐回自己的办公室,拿出小本子,将书记今天的活动又仔细看了一遍,小心地记在心里。
刚刚九点,外面便走进来一个汉子,一米七八左右的身高,很魁梧,穿西装,蓄平头,但看上去很是憔悴,一副愁容满面的样子。
陈吉桥有些诧异,当然他不是诧异这人一副愁容满面的样子,也不是不认识此人,恰恰他认识此人,和他有过数面之交,只不过,以前是以党校老师的身份和他一起喝酒,现在却是以省长秘书的身份面对他。
来人是贝湖第三大城市安平的市委书记孟津泷。陈吉桥奇怪的是孟津泷并未出现在陆省长和秘书长安排的日程之中的,他来这里干什么?
坐在办公桌前,眼角的余光,恰好可以看到门外走道来人的方向。
孟津泷过来的时候,陈吉桥实际已经看到了。他故意装着埋头工作,完全不理外面的情况。
这也是杨柯告诉他的。秘书办公室的门,得一直开着,如果每一个经过的人,你都抬头去看,那么,你就不得不站起来迎接每一位走近者。如此一来,你一天都可能在迎来送往。你装着埋头工作,有人进来甚至等来人走近你,你再装着刚发现动静,抬起头来和人家招呼。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能给人家一个认真工作的印象。第二,不需要老是走出去坐下来不断的迎来送往。省长可能每隔半个小时接见一个人,你不断迎来送往,一天下来,会累个半死。如果等人家到了面前再抬头,最多只需要站起身子表示礼貌而已,省了很多事。
这一招果然效用无穷,听到有人进来并且向自己打招呼,陈吉桥抬起头时,孟津泷已经到了办公室的中间。此时,他站起来,很热情地做出要迎过去之态,孟津泷已经抢先几步,走到了他的侧面,两人握手,他请孟津泷坐下,便省了离开办公桌的那道手续。杨柯告诉他,别小看这一件事,一天下来,那可就少走很多路。
尽管陈吉桥以前有时候在一些人面前吹牛,说他和哪个市委书记的老师,实际上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他和这些人的距离实在是远得很,人家也就是看他的党校老师的身份,与他有点接触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交情,比如眼前这孟津泷,就是孟津泷在党校学习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孟津泷还是安平下面的一个县委书记,孟津泷却官运亨通,很快当上常务副市长,然后市长、书记。
孟津泷自然是向他祝贺了一番,之后问道:
“感觉如何?”
“压力很大,上班没两天,完全没有进入状况,不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孟津泷说道:“你会干得很好的……”
孟津泷和他聊了几句便说道:
“吉桥,我有急事要见陆省长,还请你通融通融……”
“孟书记,省长的日程……”
孟津泷的这个要求让陈吉桥感到十分为难,因为按照日程安排,陆省长今天根本就没时间见孟津泷,何况省长要见谁,那是省长定,他一秘书可不能越庖代厨,正在这个时候脚步声传来,陈吉桥看到杨启成进来,和孟津泷立即一齐站起,孟津泷叫了一声秘书长。
杨启成笑着问道:“老孟,你可真够精的,什么时候钻进来的?”
孟津泷却是笑道:
“秘书长说笑了,我是来省政府谈工作的,正准备和省长谈完事后去拜访秘书长。”
陈吉桥一边向外走,一边暗想,这官场语言真是特别。杨启成的话,显然是讲陆省长本来没打算见孟津泷,而孟津泷也很贼,故意混淆概念。
只是主动权掌握在杨启成手里,孟津泷见杨启成说破他的企图就说道:“如果这一次不帮我们安平一把,我就只有赖在省政府不走了!”
陆政东在办公室里,听见了孟津泷在外面的嚷嚷声。
陆政东也不禁摇摇头,孟津泷这样急冲冲的赶到省里来见他,显然也是听到了省政府办公会上的情况,看样子也是和杨启成在软磨硬泡,想找他说说此事。孟津泷这个人陆政东还是比较了解的,这家伙可真是抹得下脸,而且看着一幅忠厚相,让你正色也不好,发作也不好。
“老孟,别再那儿哭穷装蒜,你安平的底子我不是不清楚,若山早就和我说了,省政府这边是有个意向性的意见,我的意见是你们那边建设进度不要停,该跟进还得跟进,省里这边只要一确定下来,肯定会按照方案进入。”
陆政东径直走到案桌后出来,招呼着孟津泷进了他的办公室。
“省长,不是我们不想垫,我也想垫资啊,可我得有啊,省里态度暧昧,兵工集团那边拆台,银行一下就噤若寒蝉,现在那几家银行行长都快把我和合生市长的电话列入黑名单了,接我们电话都说是在外地出差,你说我们还怎么撑下去?合生市长就这几个月里白头发都不知道多了多少,咋一看都老了四五岁一般,省长,你还是得体谅一下我们的难处啊。”
孟津泷满脸悲凉的表情,摆出一副今天如果没有一个结果就不走的架势。
“怎么,这是在逼宫啊?”
见孟津泷如此,无奈之下的陆政东只能笑呵呵的道:“打算赖在我这里了?那也行,有我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你的,一日三餐,我还是负担得起的。不过安平现在那样子,谁愿意接手,所以不管你再那里不走,安平那一摊子你也还是要挂在身上。”
孟津泷一听,呐呐的道:
“省长,我这不是想推脱责任转嫁矛盾,实在是顶不住了,常务都来了咱们安平几趟了?该看的都看了,该走访的也走访了,常务都一一走到,调研,座谈,还专门把设计和建设单位都请到了听了意见,连银行那边也都见了面,也和兵工集团那边负责这边项目的同志交流沟通过,我觉得工作算是做足了吧?省长你若是不管咱们安平死活,我还真不走了!”
“行啊,不走也行,我反正是孤家寡人一个,吉桥,把孟书记的茶泡好了,咱们就在这里秉烛夜谈也行,晚饭不想出去,我让招待所就给咱们炒几个菜,送上来,来点酒怎样,小酌一番,也算是很有情调吧。”陆政东微微笑道。
孟津泷被陆政东这样的态度弄得有点不知所措,因为在他的印象中,陆政东随和归随和,可是一旦涉及到工作上的事情,那就另当别论,一般是不会开玩笑的。
孟津泷当然也知道省里的难处,陆政东的难处,可他们再难也有路可走,而他孟津泷却真是走投无路了。
第180章一花独放不是春(三)
兵工集团下属的几家单位都是各地都在争着要的,兵工集团那边自然有些恃宠而骄,待价而沽的优越感,难免就把条件提得很苛刻,安平方面在土地价格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承诺上作了很大的让步,甚至包括一些配套设施诸如生活污水处理厂、公园、绿化面积以及公交线路、学校幼儿园甚至公安分局这些问题上,安平市政府都一一作了详细的承诺写入了协议中,这很有点城下之盟的屈辱味道。
孟津泷也是有苦说不出,当初升任市委书记,外边人都说他是高升了,可这其中的苦处也只有孟津泷自己才知道。
安平辉煌时期已过,包袱却是沉重无比,多家国有大型企业陷入困境中,企业职工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甚至没有增长,城镇职工人均收入偏低,传统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孟津泷到安平之后就一直在琢磨该怎么样来破解这个困局,而这个项目是他和当时的书记一致认定的契机。
正是基于这个理由,他和书记两人才会咬着牙关接受了对方堪称苛刻的条件,也正是认定了这个项目的建设可以与安平城市发展方向相连接,这样使得安平城市发展也注入新活力,而这个项目一旦建成,众多科研资源所带来的潜在发展动力一样可以吸引无数与之相关的新兴产业尾随而来,这对于一直想要寻求突破的安平来说,这个诱惑无法抗拒,就算是对方提出再苛刻的条件,安平市都打算扛起来。
孟津泷把一切都设想得很周全很到位,甚至也作了准备承受省委的一些压力,但是唯独没有考虑到他的前任会随意的修改规模,把原计划的规模扩大了不少,而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是兵工集团主要领导又出现人事上的变化。
安平一度希望市里介入暂时支撑着,看看是否能拖到兵工集团人事变化结束,但是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击垮了,新任的兵工集团负责人以熟悉情况为由,打算过个半年再谈此事,而到那个时候只怕黄花菜都凉了,安平撑不到那个时候,而一旦搁下来,只怕这个项目就会灰飞烟灭。
安平无法承受这样的失败,所以孟津泷才会把这张老脸都豁出去了,也要把这个项目按照既定进度推动下去。
孟津泷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正色道:
“省长,我是真的走投无路了,那边也不能在耽搁下去了,我担心在耽搁下去,可能真的会把银行和那边单位的耐心和信心都耗尽了,到那时候要重新启动,只怕需要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到时候就算我成了历史的罪人,撤我的职,处分我,那造成的重大损失也无法弥补……”
孟津泷有些抑郁的声音让陆政东心里也是一震,他知道眼前这位才刚刚上任不久的市委书记不走到了最艰难的时候只怕难得有这样真情流露的时候,他也有些感伤,都是为了工作,却要这样抹下脸来求人,能做到这一步真的不容易。
陆政东站起身来示意对方坐下,异常诚恳的道:“我知道这对安平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省里的情况你也清楚,资金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就算要挤出来,也需要统筹安排,在没有明确定下来时,我无法给你任何承诺,也不可能违背原则先行启动投入,但是我会以我最大的努力来促成这件事情尽快有一个结果。”
陆政东虽然也知道安平的情况,但他依然不能这么容易就松开口子,否则真是会后患无穷。陆政东虽然也知道安平的情况,但他依然不能这么容易就松开口子,否则真是会后患无穷。
孟津泷神色复杂,他知道陆政东说的是实话,但现实逼人,他也不能不尽最大可能进行争取:“省长,我也不在你面前玩虚的,市里边顶多再能支撑一个月,但是我们都得违规动用一些本不能动的资金了,省长您得给我一个准时间,要真是省里准备壮士断腕,我们市里也好早做打算。”
陆政东之所以不轻易就松开,也是要敲打敲打孟津泷,做事情不能做那样的孤注一掷的一锤子买卖,特别是作为一把手,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得更为充分些,把困难准备得更足一些,这样遇到阻力克服起来办法才会更多一些,效果才会更大一些,陆政东见孟津泷那样子似乎真是有些承受不住了,也就不再继续敲打他,也就正容说道:“那我也给你交个底,财政资金的事情你想都不要想了,你也清楚省里需要花钱的地方多,而且更重要的是你们安平的窟窿有多大你们心知肚明,省里没办法挤出那么多资金。这也是省办公会议上大家都持反对意见的主要因素。财政资金是不用想了,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
孟津泷一听陆政东说有办法,眼神一下就亮了起来:“什么办法?”
“由七大投来解决你们的燃眉之急,当然七大投是企业,企业就得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他们出钱,没有一点回报,那怎么都说不过去。”
孟津泷一听原本喜悦的脸上顿时浮起难色:
“省长,这要把地都交给了省七大投,这还是等于是要了安平的命啊。”
陆政东笑着摆摆手:
“七大投和下面市里是按比例分成,要命是绝对不至于的,但安平要不付出一点代价那也是不行的,你想想七大投的资金投入在其他地方能给增加财政收入,为什么要投到你安平来?在银行贷款还要利息呢?”
陆政东说着看了孟津泷一眼说道: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件事的责任在你们安平,今天我也要借此机会讲一讲,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没有错,但把跨越式的发展搞成孤注一掷,那就是相当危险的事情,你们安平的这个规划就是如此,而且就算是这样也还随意的扩大规模。完全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想当然,显得极为草率,这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如果按照原来的规划,即便是兵工集团那边出现状况,局面也不至于到今天这样危急的地步,当然这其中主要责任不在你,但当时你也是市长,你也是有责任的,而现在你是市委书记,是一个地方的最高领导,你的任何重要的决定将决定一地的发展,所以更要多思后行……”
孟津泷点着头,陆政东的批评反而让他心里有些释然,这批评也得看怎么批评,陆政东这样的批评显然是善意的……
孟津泷离开之后,陆政东没急着处理事情,而是坐了一会,把陈吉桥叫了进去,让他给杨启成讲一讲,他要到下面去看看,主要是看看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
陈吉桥从陆政东的办公室出来,马上就去了杨启成办公室,杨启成沉吟了一下说道:“下周五是省委常委会,肯定不能安排。要不,就安排在周一。”
陈吉桥早已经拿着笔记本,在上面记着,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秘书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每件事必须要记在随手可查阅的本子上,这样才不会出现遗漏,这是何远东和他讲的,陈吉桥深以为然,一边记录的同时一边问道:“具体行程怎么安排?”
杨启成想了一下说道:
“第一站,去和兴,那是省内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省的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基地,有代表性。至于去和兴看哪些地方,由和兴市委市府安排,在和兴住一晚。”
陈吉桥一边记录一边心里想着,真要说县域经济发达,自然还是安新下面那些县,只是陆省长肯定对安新下面的县市太熟悉,所以才会选择和兴。
陈吉桥立即在本子上记着,口里将要点复述出来,说,“好的,周一,和兴,晚上住宿。”
杨启成接着说:“第二站,去平湖,和和兴一样,住一晚。”
陈吉桥点着头:“周二,柳泉。住一晚。”
“周三去新田。新田离省城近,可以不住,当晚赶回来,休息一下准备常委会的事宜。”
陈吉桥迅速在本子里记着。杨启成所提到的三个市,是贝湖省西部的三个市。也是贝湖省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市。计划经济时代,和兴市曾经属于贝湖省的第四大市,但改革开放以后,形势变了,和兴的农业经济制约了发展速度,反倒是离省城最近的安平后来居上,金山市也迎头赶超。
见杨启成不说了,陈吉桥又问:
“人员和车辆怎么安排?”
“车辆就安排一辆面包车,人员嘛,办公厅方面,我是一定要去的。考虑到可能需要组织材料,政研室和秘书处的负责人要去。另外,县域经济领导小组、发改委、农牧厅的领导要去,还有就是陆省长也许会见外资企业代表,外事办的翻译要带一个……”
陆政东听说越是嘴上一天到晚教育别人,讲轻车从简,其实这些人越是讲越是在意这个,省里有的主要领导出行,阵仗很大,前有开道车,后面数十辆车浩浩荡荡,看来陆省长真是不在意这个……
陈吉桥整理好这些东西之后,又赶紧准备陆省长出席今晚宴会的事情。
今天有一个重要的外国代表团访问,陆省长晚上要设宴款待。
外事无小事,陈吉桥自然是不敢有任何的怠慢,只是如何准备,杨启成也只是交代了大体事宜,具体的还得要他落实,只是陈吉桥对于外事工作该怎么准备没有任何的经验,于是赶紧和省府外事办联系。
省府外事办负责今晚宴会具体工作的人陈吉桥倒是认识,就是省府外事办的蒋思青。
蒋思青在贝湖省直机关绝对是有种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味道,论容貌,以陈吉桥的审美标准,省城第一美女之称的胡琴也比蒋思青要逊色几分,论气质,那也是陈吉桥平生所见第一人,所谓贵胄天成,就是专门为蒋思青这样的人量身定做的一般,而更何况,蒋思青家世背景极好,这样一个天之骄女,陈吉桥想不知道都难。
蒋思青看了他的准备微微蹙了下眉头,说道:“晚上的宴会虽然只是一个程式,所有一切,都事先安排好了,领导的出现,只是一种过场。如果你认为这样就完事大捷,那这个宴会恐怕就很难说是成功的。”
蒋思青似乎是尽量把语气放得委婉一些:
“涉外的宴会,必须要注意很多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不能马虎的,任何丝毫的差错,都不能容忍。
接见外宾或者出席外事活动十分琐碎,细到每一位领导穿什么衣服,什么颜色的皮鞋,什么颜色的领带,都要协调好,怕和其他人重复。这种事,就像国际体育比赛,参赛的两个队,队服的款式很可能是一样的,颜色却一定不能相同,需要事前协调。体育比赛队服还只有两种,加上裁判员的衣服,最多也就三种。出席外事活动时选择服装,就要复杂得多。不仅自己这边不能碰衫,和客人也不能碰衫。试想,宾主双方相见,你穿的是藏青色西装,打着鲜红领带,我也穿着藏青色西装,打着鲜红领带,那是多么尴尬的事。另一方面,拿得出场面且显得庄重的颜色,就那么几种,在任何一个外事场合,出席的人一旦多,服装颜色相同或者接近,就很难避免,此时,显示与别不同的就是领带。
如果首长穿一种衣服,走进会场一看,全场所有人,穿着和他同一颜色同一款式的衣服,甚至连领带也相同,他会不会觉得恐怖?
所以你得先确定陆省穿什么衣服打什么领带,然后再安排其他参加宴会的领导的衣着。至于他们怎么安排其他领导的服装,就不用你管了。”
蒋思青说着看了他一眼:
“还有你自己,虽然你不一定会出现在电视画面上,但你或许也是要和外宾碰面的,也算是参与宴会的中方人员,衣着必须要得体。”
讲完这些,蒋思青开始向陈吉桥介绍接见的一些细节,并且重复地讲一些需要注意的外交礼节和其他事项。
这些事项极其细致,包括怎么握手,握手的时候,最好说几句什么话。礼宾部门会设计一些简单的会话内容。普通人看领导接见的电视画面,往往见领导和外宾谈笑风生,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领导们此时所谈的话,极大可能是事前设计好的。
这一过程非常简短。接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