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政东第二天去督查组的时候,沈如双叫着了他:“陆主任,我有事要和你谈谈。”
陆政东心里不由一笑,张梦甜肯定把遇到了他的事情告诉了沈如双,沈如双才会找上自己。
“之前在省汽车站的事情谢谢你,不过公是公,私是私,这并不能改变我对工作上的态度,即便是你找张梦甜来说情,也不会改变什么,我做事从来都有自己的原则。”
陆政东本来心里还想能从沈如双嘴里蹦出谢谢两字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但是一听后面的话,心里明白着,估计昨天张梦甜和沈如双谈话的时候,听说了什么,帮着他求了几句情,沈如双对自己是成见很深。
陆政东本来无意和沈如双发生什么冲突,但是沈如双这话里话外总是说他有什么问题,泥菩萨也还有三分火性,真要是搞什么,还怕了你不成?
“沈科长,你的意思谁我找人说情,挟恩图报?……沈科长你和张梦甜很熟悉,到底是怎么回事,多点耐心问一下便知,君子坦荡荡,我并没有觉得我工作上的事情有什么地方需要别人帮着求情……”
陆政东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一点,显得公事公办一点。
沈如双对他的话似乎就没有听到一般,自顾自的说道:“那只是你的认为,生产办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而是一个事关一地经济发展全局的部门,作为主持工作的副主任,责任重大,我了解过你的工作情况,你现在也就是勉强维持,若是生产办的职能进一步加强,你觉得你还能胜任这份工作?担起这份责任?……这事就到这里吧,我很忙……”
陆政东也淡淡的说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个位置,你能看见,市里的领导也能看到……”
沈如双应该还是有一定的敏感性,知道生产办会越来越权重,但是在有些方面却是糊涂得很,就像他能坐上这个位置,会是无缘无故的吗?
不管怎么样,陆政东也终于明白沈如双为何怎么看他怎么不顺眼了,原来是怀疑他的能力啊,认为他没有那份能力,却坐在那位置上,出现失误是迟早的事情……
陆政东从沈如双那出来,气不打一出处来,沈如双这女人还真把她自己当成了个人物,那高高在上的神情和带着教训的口吻话语刺痛着他的神经,陆政东心里也暗暗下定了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让这小娘皮好看……
第18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话可说
督查组的工作已经渐进尾声,姚路忠也召集和挪用资金相关的部门举行了小规模的座谈,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今后在这方面工作上的改进。
会上计委、财政局、电力局的负责人都是循规蹈矩的讲了一番,完全就是照本宣科,主持会议的周天放点了他的名:“政东同志,你也谈一谈你的想法吧。”
长滩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好,陆政东心里也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他对于全市的经济发展有一个整体的想法,如果他的这些思路真的能够得以实现的话,肯定会对长滩市的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他现在没到那个位置,任何的宏伟蓝图那就只是空中楼阁,他必须得借助其他其他人的力量,才能得以实施,比如副市长何子东,作为分管经济的副市长,其实今天这样的座谈会,陆政东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能够打动何子东,何子东在市委市政府还是有相当的发言权,他的很多想法才会转变成措施……
沈如双看到陆政东久久没有出声,心里不由想:陆政东不会是肚里没货,怯场了吧?
沈如双对陆政东的履历不是太清楚,但是有一点她很清楚,陆政东才二十三四岁就坐到了那样的位置,肯定是什么领导干部的子女,对于陆政东这类人,她从心底里就瞧不上,领导干部子弟靠着父母的余荫,也就是个摆设,其他什么都是别人帮着做,没有经历过任何的挫折,就身居高位,也就是个摆设,真正到了要较真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对于这种人,沈如双是打心里厌恶。这样的人在她的心目中就代表着两个字:无能。
看着微微有些冷场的局面,沈如双心中不由一撇嘴,果不出她的所料,无能就是无能,这样一个小场面,他就手足无措了。
不过就在沈如双想着的时候,陆政东却开了口:“要解决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除了要解决干部思想认识之外,还得在发展上、投入上做文章……”
陆政东环视了会议室的人一眼才继续说道:
“历史的原因、地理位置的原因等等,导致长滩市现在财政十分困难,在各项建设的投入上就十分有限,这也是专项资金被频繁挪用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把极为有限的人财物资源配置做到更为合理高效,就要在经济布局和经济规划上进行深入的分析。
现在各地国有企业普遍日子艰难,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历史形成的问题我们长滩一样也比较突出,现在市里不得不把相当大的人财物力放在这一块,长期输血以求维持他们的正常运转,这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严重的拖累着市里的整体发展,市里不会一直这样提供输血,这就需要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困难企业,要帮助其提高认识转变经营思路,利用好市里的投入,也就是变改变这样单纯的输血为一输血为辅助,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的资源用于更需要的交通、电力等基础建设领域。
基础建设是一地发展的硬环境,在着力打造硬环境的同时,充分重视软环境的建设,在政府层面要在政策、作风、观念上下功夫,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各种类型的资金投入进来,不但能壮大我们现有的公有制经济,也能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作用;也能把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培养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这样从根本上解决市里财政窘迫的问题,解决在重点项目的投入和保障,从源头上遏制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这是我们生产办下一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生产办在这方面会积极出谋划策,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杜绝垭口火电厂项目资金被挪用的事件再次发生……”
陆政东的这番话也是颇费了一些心思,他在讲话中故意回避了改革之类在眼下很有些争议的字眼,眼下这方面的问题从上到下都还是争论不休,不管市里如何争论,但是要在发展上进行突围,这是大家的共识,采用这样中性的说法更能让大家所接受。同时他这番话既要能有所表现,引起何子东等领导的重视,还不能越位站在市里领导层面上去,让何子东不但不反感,还能欣然接受……
参加座谈的何子东听后也不住地点头,陆政东深入浅出地一番分析非常的专业,这些谈话还真是挺有内容的,也抓到了长滩市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提出的解决办法也很有想法,比之前几个行局的头头干瘪瘪的讲话有深度多了,真正是站在生产办这样一个高度在讲话,看来还真是有几分能力,也越来越进入他现在的这个角色了……
沈如双听着陆政东的讲话,心里也想着,陆政东的讲话很平实,但其中也充满着一种蓬勃的朝气,立意挺高,实际上已经不是在讲资金挪用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一地经济发展的层面。
整个讲话的条理层次实在是太清楚,逻辑上一点问题都没有。沈如双听完陆政东的讲话不禁楞住了,这可不是无能,也不是有一点点的水平那么简单,她对经济上的事情也还是挺有研究的,自认她也不能不用稿子讲不出这么一番话来。
只是这真的是陆政东自己深入研究而后的厚积薄发?
沈如双挺怀疑陆政东这番话是不是他自己的东西。
按照陆政东的年龄和阅历,不太可能做出这么一番研究,是请的高手捉刀吧?……
沈如双想到这里不由微微侧过头看向陆政东,陆政东的眼神也正好朝她看过来。
陆政东今天讲这番话,未尝没有针对沈如双之前所讲的“不能胜任”的意思,只是看到何子东等人颔首,他这心思便淡了,想了一下也觉得太着相了,何必和一个小女子一般见识?
只要他这样一路往高处走,像沈如双这样想法的人肯定不会少,赞誉与怀疑乃至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总是会如影随形,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用事实让别人无话可说!
第19章有谋乃大(上)
督查组走了,陆政东也就挥一挥衣袖,把那个傲得像天鹅,冷得像坨冰的沈如双也给挥到了角落里,他提出了一个设想,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长滩市的经济,在陆政东看来,还深深的打着计划经济的烙印,正常情况下,在市场经济里,企业是占主导地位的,不论是国营还是民营,他们是市场的载体和发动机,而各级党政起得更多的是一个监督,管控、服务的作用。
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还根本没形成的时候,各级党政部门不但是裁判者管理者,也是市场经济的开拓者,需要担负起引导、构建其市场经济的重任。
经济要发展人人都在喊,但究竟应该怎么样的发展,在政府官员的心目中,市场经济的概念还是非常单薄,市,上上下下那些还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思想观念的落后和条条框框的桎梏,这都是制约因素。
而整个城市经济没有一个成型的规划,市里的企业和其他地市的大同小异,有什么优势可言,整个就是一“三无产品”,没有一个明确的产业规划,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更谈不上有明确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陆政东靠在椅子上,揉了揉头,这段时间他真的挺累,想要说服领导,那就得先弄清很多东西,找出适合长滩发展的一条路,这要费很多心思不说,更难办的是要怎么说服其他人,既不能说得太露骨,让人又和时下争论得非常激烈的那些事情挂上了钩,又要把道理讲通,而且面对的都是级别比他高的领导,这讲话做事就必须要有艺术性,这真是一个辛苦活。
虽然累得够呛,但也有好消息传出来,省政府也要求各地地市进一步加强生产办的职能,其实这还是得益最上面分管生产办的那位副总理,一直在强调生产办的重要性,而重要性的一个体现就是负责人员的级别,上行下效,在其他地市生产办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都是正处,连副处都很少,他这个正科级主持生产办工作的副主任怎么都显得不适宜,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市里也传出风声,周天放估计要解决处级待遇,要解决他的副处级别问题,以及在生产办设立相应的科室的问题。
陆政东倒也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又要升半级了,对许多人来讲,从正科步入副处,一辈子都难,而他却是几乎毫不费力的就跨过了。估计市政府里面很多人员心情也挺复杂,羡慕嫉妒恨者均有,越是这样他就越是要低调。
周天放虽然极力掩饰,但是眉宇间还是有掩饰不住的喜意,请他周末的时候上他家去吃饭。
陆政东也是正有此意,他的有些想法毕竟比较超前一点,最好还是在一种轻松的非正式的氛围下来谈,而且陆政东也希望能通过周天放和何子东进行这样的非正式的交流……
陆政东想着去人家家里拜访,总不能两手空空。而送礼自然也是一门学问,要应人而异,应事而异。太贵重了不行,太轻了又得罪人。
周天放愿意用家宴招待他,说明是想进一步也表明夫妻俩的关系不错。陆政东思来想去,周天放也是笔杆子出身,多少有一点风雅,烟酒、黄白之物之类的太俗气,陆政东在市里转悠了半天,在古玩店里淘了一个古色古香的笔架,价值不低还显得文雅,送人很不错,又给周天放的爱人准备了一些滋补品才上了门。
“政东,你怎么也搞这一套,人来了就行,还带什么东西。”
一进门周天放就数落着陆政东。
“呵呵,秘书长,我可没带什么,就给嫂子带了点养身体的东西……这饭菜香味,把我馋虫都勾出来了,秘书长您可是真的好福气啊,我可得好好对嫂子,以后能多来叨唠几顿……”
周天放的爱人张云凤四十多岁,虽称不上如何如何的美丽,却也温柔可亲,不像有些官太太那般,一条花格子的围裙系在腰间,一副贤惠家庭主妇的样子,让人不由感觉到家庭的温馨。
“呵呵,是政东吧,我们家老周在家可没少提起你,这一见不但能干还真是一表人才,不知道哪家的闺女有福气……”
张云凤打完招呼就去厨房里忙活去了,周天放的孩子住校,也就周天放两口子在家,没一会,饭菜就上来了,挺丰盛的,张云凤的手艺确实不错,陆政东也没怎么客套,其实主人家精心准备,客人吃得越欢,主人家就会越高兴。
晚餐的时候,大家也就闲聊点家长里短,气氛倒也其乐融融,吃过饭,张云凤收拾着碗筷,陆政东和周天放就坐在客厅聊天。
“政东,生产办的工作真是不错,特别是关于全市经济发展方面的想法,何市长也是非常重视……”
周天放微笑着说道。
其实陆政东上任之初,周天放对陆政东并没有什么好的观感,他熬了这么多年,才熬到眼下的位置,而陆政东如此年轻就到了这样的位置,周天放心里多少也有些不舒坦。
他想要从副处跨入正处的行列难度是相当的大,原来的老领导已经退休了,虽然现在跟着何副市长关系不错,但何副市长毕竟在他这样层次的人事问题上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何副市长要想进步到市长,那时候倒是有机会,只是那也还有几道坎,何副市长能不能上去还很难说,但是他以为很难的问题很快就要得到解决,虽然不是实打实的正处,但是待遇总是上去了。
周天放揣摩了许久,觉得他这是沾的陆政东的光,当然主要还是得益于他没有给陆政东制造障碍,若不然也许就没有这样的好事了。
周天放也不得不承认,陆政东在生产办的表现确实也挺抢眼,对他也是尊敬有加,特别是陆政东飞身堵枪眼,这更是让他觉得陆政东有担当,这让周天放也逐渐改变了对陆政东的态度,有能力又有强大的背景,这就很了不起,假以时日,陆政东究竟能走到一个怎样的层面,还真很难估量。
搭上这条船,也许就是这辈子自己最大的机遇,如果错过了这样的机会,估计这辈子他就会在后悔中度过,必须要进一步密切和陆政东的关系,重新定位和陆政东之间的关系,所以他就果断的邀请了陆政东到家做客……
第20章有谋乃大(下)
陆政东本来还想自己提一下工作上的事情,见周天放主动提起工作上的事情,于是也说道:“市里这么一大摊子,总是要维持正常的运转,总是要吃喝拉撒,这都离不开一个钱字,只有发展了,市里的财政盘子才会大起来,各方面的工作才会顺,发展才是硬道理,其实秘书长您早就看到了我们市里困局所在,按部就班,基本上是看不到脱困的希望的……”
陆政东还是尽量避开争论的事情,就事论事的说道。
周天放点点头,作为协助分管经济副市长工作的副秘书长,周天放对于市里的困境比别人有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老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但出路到底在哪里,不但他很混沌,就连何子东,甚至市里的一二把手也是混沌着。
“穷则思变,特区为什么能发展得快,沿海开放地区为什么发展得快,除了区位优势,更重要的还是中央给予他们特殊的政策,所以能够吸引到大量的资本,资本永远都是嫌贫爱富的,资本都是逐利的,那里能赚到钱就会往哪里跑,除了外资,国内的资金也是往那些地方流,等于是全国人民支援他们。
我们长滩不能享受那样的政策,眼下这个样子,也不能指望有资金主动找上门来,其他资金指望不上,市财政和银行也指望不上,除了看能不能从找省里争取些启动资金,主要还是要想办法从省里的银行搞到贷款,要搞到贷款,就要拿出一个能让银行眼前一亮的项目,要能让银行的人对其贷款安心,还能获得稳定的收益,当然该公关的还得公关……”
周天放也在迅速的调整着和陆政东的关系,他既要为陆政东把关,以防陆政东年轻惹出什么篓子,同时也思考着陆政东所讲的这些话的意图,于是笑着道:“政东,看你这样胸有成竹的样子,肯定你想到了什么好项目吧?”
陆政东笑了笑道:
“胸有成竹可不敢说,也就是没事喜欢琢磨琢磨,我有个建议,市里可以搞个开发区……”
“搞开发区,其他兄弟城市没谁搞啊……”
周天放被陆政东的想法给吓了一跳,那可是一个大摊子,现在整个西河省也就省会高塘市去年搞了一个开发区,其他地市不要说搞,连提都没人提。
陆政东点点头:
“我们和周边地市在产业上重叠较多,没有独特的东西,想要超越其他地市,解决困境,就需要有新思路,新想法,就需要比周边其他地市先走一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领先他们一步,实际上就是一个突出重围的机会,也就是一个一骑绝尘的机会……”
陆政东从选址、从发展市里的主导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发挥自身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扩大规模效益把在市区想壮大却因地理位置限制的企业班过去,腾笼换鸟等大想法小思路逐一给周天放谈了他的想法。
周天放不是不懂经济的门外汉,陆政东这么一讲他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市里仅需小规模的投入资金,即可搞成一个筑巢引凤的地方,等于重新给长滩市造了一个工业基地。
陆政东既然提出这个想法,肯定也是希望由生产办来具体经办此事,那样生产办才真正成为了市里一个举足轻重的部门,若是这事真的能办成,对何市长、对他以及陆政东来说,那可是一个大大的政绩。
陆政东可真敢想的,这气魄可不谓不大,但是这事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光是市里的企业根本不足以支撑开发区,上哪去引进企业去?何况,眼下的大气候也不是挺合适啊?”
陆政东点点头:
“光依靠是市里的企业肯定不行,也没有那个必要,必须得要想办法从外面引进企业,我们其实也有优势,用水用电用气都挺便宜,这会让企业节约不少成本,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还和整个国家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这才是最大的困难,不过我听朋友讲,上面基本上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争论行将结束,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马上就要统一到进一步深入改革开放这个思路上来,现在要做的是有备无患,省里相关的部门,还有银行这样的财神爷,都得提前做工作,不然到时候我们是措手不及……”
陆政东又把招商引资的问题给周天放讲了一番,已经是十月初了,距离南巡讲话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陆政东也在周天放面前泄露了点天机。
周天放豁然而惊,像陆政东这样有强大背景的人,不但有强大的人脉,在信息上往往也会领先别人一步,别人还在懵懵懂懂看不清方向的时候,人家已经上路狂奔了,这意味着什么:绝对先机!
周天放心里琢磨着,即使中间有什么意外,国内的大气候没有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也没啥关系,因为先期做些准备工作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作为经济干部在其位总得谋其政。
不过,周天放也清楚,陆政东讲这番话实际不是对他说的,而是借他的嘴转达给何副市长的。人脉和政绩对于为官者来说就是往上进步的两大法宝,这事没啥风险,若是办成了,却是大有收获,想必何市长也乐意试一试,值得干!
周天放沉吟了许久后才说道:
“何市长最近也是挺忙的,我看看他好久有时间,也该出去放松一下,这样吧,我看他好久有时间,大家一起去钓钓鱼。”
这正是陆政东想要的结果,于是笑着点点头:“我倒是知道山和乡有个地方山清水秀,清幽宁静、景色宜人,挺适合垂钓,不过就是就是远了点,自己开车约莫要一个半小时……”
周天放赞赏的点点头,心里想陆政东还是考虑得挺周全,找个清幽之地实际上是好进行谈话,高层的大争论毕竟没有结束,小心行事没有坏处……
两个人又坐着说了一会话,由于两个人谈得太投入了,等陆政东一看时间,不知不久已经过了晚上十点半,这才忙告辞出来……
第21章钓鱼与爱好
银行,现在是陆政东惦记着的一个重点,不管开发区能不能搞成,只要他想在党政部门做事,这些财神爷今后都难免不会打交道。
陆政东第一个瞄准的就是省建行,此时的建行还没实行商业化,还主要承担代理财政职能和政策性贷款职能,要搞开发区,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建行的政策性贷款。
陆政东也抓紧时间想办法找关系联系省里的银行。
周六的时候,周天放告诉他,何市长已经答应周末的时候,一起去去钓鱼。
陆政东赶紧给罗金明打电话,让他一定安排妥当,为了清静,陆政东让罗金明别通知乡里……
第二天上午,大家就直奔山和而去。
罗金明家里不远处一条小山谷前端,一条小河依山势蜿蜒而下,流到山麓后在低洼处形成一个天然的水面,在七十年代被改造成水库,远远望去,水面碧绿荡漾,岸边青草茂密,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天上水鸟展翅盘旋,看准了目标,就会俯冲下去,嘴里叼着猎物,再次直上天空……
“政东,你怎么找到这么一个好地方啊,在这地方清风垂钓竹林边偷得浮生半日闲,确实不错……”
何子东双手叉着腰,兴致盎然的说道,显然对于他所选的地方十分满意。
“这简直就是一处世外桃源了,难怪市长都诗兴大发……”
周天放也笑着道。
几个人站在边上,山风掠过湖面,带来丝丝凉爽的秋风,空气中远比市里要好得多,着实让人浑身心旷神怡。
罗金明已经在郁郁葱葱的一片竹林前已经喂了鲫鱼窝子,陆政东也是专门进行来了安排的,钓鲫鱼比钓鲤鱼之类的大鱼来得快,不至于半天钓不上来一条,让领导难得熬。
罗金明就是露一面领着几个人到了地方就安排午饭去了,两个师傅看这样子也知道领导是有事要谈,也识趣的跟着罗金明走了。
绿色与水面相映成趣,诗意盎然,周天放和陆政东就一左一右陪伴着,何子东不相询,陆政东也不便主动谈工作上的事情,其实何子东能欣然前来钓鱼,其实已经表明了一个基本的态度。
“政东,一路过来,我看了看,到处都在修房子之类的,这说明老百姓手里有钱,刚刚听那位罗厂长讲,一家乡镇企业年利润能达到三四百万,那比市里好多企业都好,看来你在这老根据地搞得不错……”
周天放也笑着道:
“看来啊,现在这老乡都挺厉害的,我看到一个报道,全国经济在下半年起开始复苏,带头的力量是非公有制经济……”
何子东也点点头:
“非公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效率差别如此鲜明,值得深思……”
周天放也叹了口气:
“我们长滩现在也何尝不是,现在增长的都在非公经济这一块。现在这些企业的用煤有保障了,今年日子估计好过一点,但明年呢,增长点在哪里呢?……”
陆政东知道周天放是想把谈话往主题上引,想了一下说道:“中央这两年日子过得可真够苦的,这尝到了甜头,估计在这方面会做出重要的决策,恐怕从明年开始,经济方面的考核就会在干部考核中占据更大的比重,而要在经济指标上能有所作为,资金和项目就是不可或缺的,在内地,项目和资金总是稀缺地,按照资本的特性,它一定会自动寻找最适合的地方……”
陆政东只是点了一下,他相信何子东和周天放都会明白他的意思,加重经济指标在干部考核中的比重,实际就是经济发展就是干部最大的政绩,经济型干部和人才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毁誉参半的GDP以及地方财政收入成为决定着领导的升迁一个重要指标的时代即将到来,其实这在计划经济时代同样存在,不过当时各种各样的指标,能够越快越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那你就算是有了政绩。
GDP政绩虽然也带来了诸如一哄而上、注水政绩、忽视环境污染、农民失去土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但真正处在当时的位置,陆政东觉得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毕竟引入竞争机制,有比较硬的指标,从客观上能够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相比之前没有任何硬性指标、各地干部得过且过也算是一种进步,何况这是历史的必然,陆政东也无法阻挡这样的大势,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
何子东笑着点点头:
“所以必须筑巢引凤……政东,你的那个腾笼换鸟的思路很好,伟阳书记和清扬市长都赞同,利用那些企业原来在市里的地块作为担保为企业让银行提供搬迁资金,银行肯定也愿意……”
陆政东心里一笑,不但银行愿意,政府肯定也愿意,虽然搬出去的地方比原来这些企业的厂区面积大了不少,但是只要稍稍把他们原来的厂区一倒腾,那价值远比那荒山荒地要大。市里不费什么力气还能大赚一笔,书记市长都不会反对,何乐而不为?
何子东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
“先还是不要铺得太大,从易到难,一步一步的来,这事估计就快在市长办公会上研究了,这一块可以先动起来,以工业局那边为主,你们生产办要从大的方面把关……其他该准备的你们好好准备……”
这已经超出了陆政东的预期了,说实话,陆政东以为怎么还要拖上一段时间才会把这事给正事提上议事日程。
看来市里的这些巨头们也是被低迷的经济和窘迫的财政状况给逼得没法子了,凡是“有利可图”的事情,那办事效率真叫一个高。
当然这其中周天放也是功不可没,若是没有周天放做何子东的工作,恐怕何子东也不会这么积极。
熟人才好办事,这还是正儿八经工作上的事情,若是求个情托个关系,没熟人肯定是难办得很,官场政治学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社会人际学,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
谈完正事,三个人也就聊着些工作之外的话题,兴致勃勃的钓着鱼。
就这么一钓鱼,陆政东感觉到和何子东的关系一下就拉近了,陆政东不由想到一句话,不怕领导“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
这是远华大案中老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确实精辟,只要是人,谁能没“爱好”呢?
“好财”,是几乎所有人的爱好。“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谁也不会跟钱有仇。常言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