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政东主任您的意思是我们绵西可以抢先一步,结合我们绵西实际,抢先一步把有些工作抓起来?”
喻明和也还是很有嗅觉的,一下就嗅到了其中的味道。
“嗯,明和,你是书记,抓路线方向,抓干部思想作风的提升,而中路你作为市长就要考虑如何尽快的拿出一些具体措施来,怎样实现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同步发展,实际上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尤其是我觉得目前绵西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但这样的增长方式也还是有其局限性的,你们就不能老让大家形成固定思维模式,从另一方面实现突破,其效果比原来的方式要好。”
陆政东棒起茶杯,说道:
“城乡统筹其实真的又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城市周边的农家乐,比如一些在当地有特色可以吸引本地的游客,比如农业合作社等等这些都可以做,绵西市虽然只是中小城市,但是由于工业经济发展很快,绵西市能不能依托现有财力,在市里边权限范围之内先行推动这些方面,即便一时间难以立即做到,但是提出一个规划,分为几个阶段来实现,可不可以?”
喻明和和苏中路眼睛同时一亮,陆政东这个提议相当新颖,而且应该也是陆政东从这一届领导集体风格上嗅到什么味。
有些时候本来就是一个大家都想得到也做得到的工作,就看谁能先抓起来干起来,一步先,步步先……
陆政东沉吟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至于那个炼油项目你们也可以争取一下,你们也还是有些优势的。”
喻明和和苏中路一听都又是一愣,这个项目他俩当然眼热之极,只是考虑到自身的实力和条件和西原、长滩等地相去甚远,能够落户绵西的希望相当渺茫,所以投入的精力也不大。
陆政东这是说那肯定是有所指的,两人心里不由就是大喜。
陆政东看到两人欣喜的表情,不禁一笑:
“眼窝子不要这么浅嘛,这个项目说破天也就是一个项目,也就是锦上添花的增加点GDP,增加点就业,一地的发展,关键还是思路,你们不要自己把自己给束缚住了,要开拓思维来寻找我们工作的思路,丰富我们的工作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人。”
陆政东提醒着二人。
喻明和会意的点点头,可持续发展这个题目很大可以做文章的地方也不少,陆政东举例所说的事情,可以在下一步工作中来稳步推进,原本陆政东打下的基础已经显现出效果的摆在面前的成绩,正好可以借助这股东风来飘扬一番。
“刚刚政东主任所讲的,有你前期打下的基础,我们在全省走到了前列,而且把其他地方都远远甩在了后边,甚至连市里边也有不少人觉得我们太过于超前,但是明和书记和我都觉得,这件事情迟早都要做我们既然走到了前面,为什么不能保持一直领先?”
苏中路微微一笑:“现在看来好人有好报啊,这个时候正好就可以轮到我们来展示一下我们宁陵构建和谐社会上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
“对,政东主任,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底气的。”
喻明和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说得起硬话的。
当初陆政东提出这些计划的时候他其实还有些不以为然,但是陆政东强行推动之后,他虽然心里边有点想要压缩缩减的意思,考虑到这是陆政东一力推动的,他一走自己就改弦易辙这有点不合时宜,所以虽然有领导强烈要求大幅压缩这方面的事情,可他还是没有开这个口子,只是提出逐渐小幅递增,但即便是这样,宁陵保障房建设也是远远的走在了全省最前列,农业厅也早就把绵西作为了典范,希望各地市都向绵西学习,只是这种事情很多地市都是冷眼旁观,对绵西的行径很不以为然。
现在看来,妙棋啊,绵西经济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高度,基总的基础已经上来了,每年即便是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速,一味强求要继续保持前几年增速不现实。
更重要的是绵西财税收入构成和近两年包括西原在内的其他地市不一样,当其他地市的财政收入主要向预算外收入尤其是土地出让金倾斜外,绵西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在这方面的变化却不明显。
虽然绵西土地收益的总量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绵西采取的是全力发展工商业,工商税收在整个财政收入占据绝对主体地位,而进行城乡统筹,则可以让一些有条件的人进城市,这样实际上也可以在一直没什么起色的土地出让金给提起来,要是能够拿下炼油大项目,那绵西将会进入一个新局面,想想都值得期待。
喻明和也不禁佩服陆政东看得长远,陆政东的引导极大的勾起了喻明和和苏中路的兴趣,他们俩也逐渐揣摩到了陆政东真正的意图。
那就是打造出成绩来,让绵西不但要在经济上稳步高增,另外也要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拿出属于绵西的亮点来,只有让绵西不断的有新的东西涌出来,让绵西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着让人耳目一新的格局,这样两人下一次才有进步的机会。
如果成绩显著却让他们原地踏步,何以服众?二人揣摩到陆政东心中想法,思味再三,越发觉得这法子妙。
绵西在很多事情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来加以推进,在财政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很多看似相当艰难的工作其实都会变得容易许多,在短期内抓一两项工作拿出鲜艳夺目的成绩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印把子掌握在别人手中,所以陆政东的对策就是大张旗鼓造势,让绵西成为构建可持续发展这个命题平的一道风景线,而且这是最高理论,陆政东相信以西河省委的领导政治智慧不会不智至此。
当然这只是一个治标的策略,短时间内能够奏效,但主动权始终掌握在省里领导手中。只是就目前来说,陆政东也只能想得出这样的策略来,两三年时间充满变数,利用这个变数来赢得转机。
“好了,你们俩也不用在这里旁敲侧击了,我已经把路给你们指出来了,有些事情各自所处角度环境不同,各有各的想法思路,你们这样做符合了中央意图,我相信西河省里看到这一点也应该清楚吧。”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二人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话语也随便了许多,并且两人也赖着不走非得要一起吃饭,能够多一些时间在一起也可以多了解一下中央政策走向变化,也算是为绵西发展提前探路。
陆政东身份不比以往,他现在提出来的观点都更具宏观指导意义,两人也知道陆政东在西部办没有清闲过,做了很多工作。
尤其是现在陆政东负责的这一片工作可以说都是事关西部发展这个战略,这本身就是对陆政东的信任和肯定,这也更加深了两人对陆政东的信任感,两人也把近期绵西的工作情况作了一个简要的汇报除了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方面的一些突破外,两人也谈了谈很多想法。
喻明和有些想法在他看来他并不是很赞成,但喻明和既然作为市委书记,他自然有他的想法,如果一个市委书记连一些事情都不能决断,那陆政东倒是要重新考虑了。
见陆政东态度平和,喻明和心里也踏实不少,他也知道自己还没有达到昔日陆政东担任市长就可以随心所欲驾驭全局的地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他先期更是和不少常委进行了沟通,以求获得大家的理解支持。
第208章突如其来的喜讯
关于炼油项目,陆政东都没有怎么谈,发改委和西部办这边他可以做工作,西河省里肯定也是责无旁贷,不过问题的关键还是在石油部门,想要搞定那些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两桶油在国内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能源行业这么简单了,准确的说它们甚至可以影响着共和国血脉的跳动奔流,它们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让它的主管部门国资委,或者政策管理部门如商务部或者发改委一样不敢轻举妄动,能够参与其中的其他企业很少,而且也只是下游企业,比如润滑油,只能用苟延残喘来形容。
无他,国内的石油勘探采矿权、销售渠道都是由两桶油的,而进口权也完全由两桶油把控,要做润滑油,材料掌握在竞争对手手里,等于是被竞争对手卡住脖子,一旦对其有点威胁,马上就会被断了后路,而被断后路,最后只有卖给那些国际石油大鳄。
陆政东有些事也很难理解,外资企业都有进口配额,而本土企业却没有,这些跨国巨头们早就垂涎国内市场,只不过被政策挡在了门外,伴随着wto制度的兑现,跨国巨头们绝对不会甘于浅尝辄止,现在他们要光明正大加入进来,和国企巨头们一起平起平坐的争夺市场,目前他们一时十刻还难以真正融入,但如果有了本土企业的加盟合作,尤其是它们一旦收购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润滑油经营企业,那么他们的在国内发展速度的速度一下子跨越好几大步。
宁可让外国人成为对手,也绝不能让国内的企业成为竞争对手,这就是一些人的思维模式,在外人看来很难理解,但陆政东作为体制中人,却是深知其中的一些微妙。
所以这方面的工还得西河和绵西去做,有些事情他出面反而不好……
西河之行,陆政东觉得自己收获也不少,西河的成绩和问题其实都有代表性,这让陆政东似乎连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纵深都一下子变得更丰富起来,先前考虑很多问题的时候总是首先考虑自己可能会遭遇来自哪些方面的阻力,上级领导会怎样看待,以至于给自己也很大压力,但是现在他有一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主动去推动,不推是很难动的。
陆政东正思考着,手机一直响着,他都没注意到,等回过神来看死刘振强的才赶紧接听了。
“部长,真是不好意思,我没有注意到。”
“我知道这几天找你的人多,还以为你这两天怕接电话,谁的电话都不接呢。”
刘振强永远是那么稳成,即便是埋怨的语气也是那样亲和。
“这两天的确电话多,但是也不敢不接电话啊。”
“衣锦还乡有时候也是一件难受的事情。”
刘振强也难得的打趣了陆政东一句。
自从西河考察之后,陆政东发现自己的电话频率至少增加了三倍,尤其是年新民拿着的那个电话,更是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是空闲的,即便是他这个私人电话也一样没有消停过,来自西河方方面面的,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和自己联系,这让陆政东觉得自己真像是捅了马蜂窝一般,他都如此,那些比他更高级别的恐怕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很多在任的高级领导,通常在任的时候一般都是不会回老家的。刘振强恐怕也是深有同感。
“没办法,西河是西部最重要的省份之一,我要是不回去,那别人又该如何想?所以是明知山有虎,也得回西河。”
“是啊,不过有人可不会这么想……”
陆政东也隐约感觉到刘振强话语里所指什么,恐怕是他对长滩的那番讲话有人觉得不痛快。
“部长,我有思想准备,在这个问题上我不想说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等到时候局面收拾不了,成了死城,鬼城了再来马后炮,那就失去了意义,我只是本着我自己做人的原则谈一些我自己的看法,我对我自己说的话负责,我也相信时间会检验一切是与非对与错的。”
陆政东语气相当坚定而沉重,听得刘振强也不禁微微一笑:“政东,没到那样的份上,何况我不觉得你的观点有什么不对,我也相信赞同你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陆政东也琢磨出味道来了,刘振强话语中并没有什么责怪或者批评的味道,先前不过是一些调侃味道,这个时候陆政东才算是略略放下心来,毕竟在这个层面上说错话,也许就是政治问题了,即便是自己认定自己观点没错,何况他也是半公开的场合讲的,又没有见诸报端。
“好了,政东,不用再为已经过去的事情担心,你在哪儿,如果可以的话,你到我这里来一趟吧,我有些话要和你谈一谈。”
刘振强很稳成的说道。
“现在?”
陆政东吃了一惊:
“很急的事情么?”
“倒也不急,不过我想早一点和你谈一谈,我心里也好有一个底,这一年很快就要过去了,新的一年一晃就要到来。”
刘振强没有绕圈子,“是关于你的去向问题。”
“我的去向问题?”
陆政东大吃一惊,自己这才到发改委不到一年,难道说又要调整自己,这未免太儿戏了吧?当然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当救火队员,这也不是没先例,京城非典的时候就有刚到任才几个月飞调京城的。
“嗯,现在这个问题还不确定,你先过来再说。”
刘振强不再多说。
搁下电话刘振强陷入了沉思,说实话她同样也没有想过刘振强的去向问题,也没有和云家老爷子沟通过这个问题,但是在和领导谈到的一些情况让他若有所悟。
在谈话中,领导讲到了干部年轻化的问题,谈到了培养年轻优秀干部要用到刀刃上的问题,也谈到了勇于开拓创新的问题,和副主席接触这么久,如此密集的谈到年轻干部使用问题,刘振强到中组部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
领导并不健谈,很低调谦和的一个人,但是每一句话都很有份量,刘振强对其也相当尊重,这位老人长期在书记处工作,对于政治思想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把握很准很深,这个时候和自己交待年轻干部使用问题,不能不让刘振强有些疑惑。
还是领导主动打破了他的疑惑,谈了他的一些想法和观点。
作为换届之后真正的第一轮调整,这应该是在明年,一些预先性的布局调整也要进行,各省一些主要领导也因为年龄或者轮换的原因要在这期间进行调整,而中央有意在这一轮调整中有一些幅度比较大的新动作,其中提拔任用一些思想开放思路开阔善于创新的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上就是其中一着。
如果说领导只是谈及要大胆使用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上这话题,刘振强倒也不至于如此敏感,毕竟陆政东才从安新到西部办,担任副部级干部也还不到四年时间,刘振强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陆政东的问题,而且他相信云老爷子也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对于老而弥坚的云老爷子来讲,绝不会干超之过急的事情。
如果戈静连领导的言外之意都还听不出来的话,那也枉自在中组部呆了。
事实上陆政东到西部办任副主任这个位置上就发挥了作用,这一点刘振强也隐隐知晓,高层对陆政东这样快的调整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是最终还是同意了陆政东的调整,想象得到,这种情况下能说服诸贤的还能有谁。
这一轮的调整实际上在高层和自己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高层会议上已经隐隐有了一些意向性的东西,虽然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东西出来,但是作为主管组织这一摊工作的领导对于中央的意图理解得更为透彻,那就是提前为一些调整工作走前期的准备工作,以便在中央一旦要进行调整时,能够最快时间内拿出合适的方案和人选来。
在政治强人早已经结束的时代,为了减少阻力,争取到最大的支持,合纵连横寻求妥协这是必然的,而领导也是希望他从中传话,这样进退都有余地。
而对于陆政东不管从哪一方面讲,都是个极好的机遇。
三十才出头,就有可能要走上正部级干部岗位上,而且极有可能出任一省之长,可以说除了在烽火连天十年浩劫的年代有此可能,在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尚未有过……
陆政东来到刘振强办公室时已经是下午下班时间了,大楼里很安静。
“这段时间很忙吧。其实想干事的人就不会有闲的时候。”
刘振强很随意的情陆政东入座:
“西部大开发才刚开始,千头万绪,很多事情还是需要理一理的,西部大开发是国家战略,要是弄成个四不像,那恐怕我就是被那挥泪斩掉的马谡了。我想偷懒都不敢啊。”
陆政东实话实说。
“嗯,看来你在西部办是真进入了状态了。”
刘振强微微点头,问道:
“很喜欢部委这样的工作?”
“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对于我来讲,这里是学习和锻炼的好地方,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能提升能力,磨砺锻炼,也能做一些自己原来一直想要做的事情。”
陆政东神情也有些凝重的说道:
“毕竟是面向一个很大的区域,而且牵涉了太多的部门,都要沟通协调,稍有不顺,表面上已经做成了,但是实际制定出来的政策方针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不得不想办法,至少还是做了一两件踏踏实实的工作。这样也算对得起包括我们家乡在内的西部的父老兄弟,将来不至于被他们戳脊梁骨。”
刘振强能够理解陆政东的心情,陆政东是个能干事会干事的人,不人云亦云,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拿出自己的办法,去做些他认为值得一做的事情,这是刘振强最为欣赏陆政东的一点,作为从政者如果没有政治信念,那么这个人就真的只是一个政客一个官僚了。
刘振强能够理解陆政东的心情,陆政东是个能干事会干事的人,不人云亦云,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拿出自己的办法,去做些他认为值得一做的事情,这是刘振强最为欣赏陆政东的一点,作为从政者如果没有政治信念,那么这个人就真的只是一个政客一个官僚了。
陆政东不是那种官场万金油,万金油是跟着风走,缺乏对理想的追求,总之他不太喜欢这种干部,哪怕他们经验再丰富,履历再详实,如果干工作没有信念,那一切都是枉然。
“政东,你在西部办里边的工作从宏观层面上来推动西部的大发展,这份成功感恐怕是很多人无法感受到而又梦寐以求的,但是我感觉你似乎还是更喜欢地方那种工作。不知道我这份直觉有没有错?”
刘振强的话触碰到了陆政东心里那点很隐秘的东西。
刘振强不愧是专门琢磨人的,观察力和直觉感确实惊人,就能从和自己的接触中觉察到自己对地方上工作的渴望,也许自己有地方情结,换了一个人也许对能到西部办这样的地方,而对于他来讲,总觉得太虚,他更渴望能够到地方上一手一足的去打造和改变一个地方,婆婆少得多,束缚少得多,干其实情来,爽快得多。
陆政东不清楚其他人事不是有他这样的想法,就像安新一个没落的城市在他的治理下重新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看着老百姓笑逐颜开安居乐业的景象,看着一条条公路铁路建设起来,看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看着商场市场内丰足的货物,这种最为直观的改变,对于他的冲击和震撼更为强烈,有时候陆政东也不免会想,自己是不是有一种农民的封建意识总想做封疆大吏……
在刘振强面前陆政东自然不会讲什么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般这样的套话,而是实打实的说道:“部长,我不想隐瞒什么,虽然我觉得在西部办干得还算不错,西部办的工作也个重要,对于我个人而言,让我能够真正提升的,同时就像部长说的,我还是有一种地方情节,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在西部办工作好像就是为回到地方上工作进行着能量储备和准备,好到时候一到地方就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也知道这样的想法并不是太好,可是内心却总是不受控制的这么想,我有时候也不禁想,是不是自己修炼不够,境界不到?”
陆政东完全说的是实话,让刘振强也不由有些感喟,境界也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个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经历的磨砺等等,还需要悟性,其实他年轻的时候也一样,他宁愿做副市长也不愿意做组织部长,虽然他也很清楚做组织部长选好人用好人,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可他就是总觉得副市长是干事的,做的事情摸得见看得着,而组织部长是琢磨人的,这世间什么最复杂?
人最复杂,而这样天天琢磨人的事情本能的让他有些抗拒,不过真干上组织部长了,他也乐在其中,有些事情到了一定阶段,自然而然的就会融会贯通。
“政东,我也不打算瞒你,但现在这个消息也还只能说是一个很初步的考虑,还远谈不上落实,我想让你提前有一个心理准备,当然你也得征询一下家里的意见。”
刘振强几乎是字斟句酌的说道,陆政东自然也明白这样慎重的缘由。
“你也别多想,这样的考虑主要还是你的能力得到大部分高层的认同,不然肯定不会有这么一个想法。而且只是有这个意向,尚未正式确定下来,究竟如何还不清楚,我给你讲这个只是希望你有一定思想准备。”
陆政东点点头,即便只是一种可能,也足以让陆政东全身热血激荡起来了,刘振强的一番话在自己面前展现出一各前所未有的大道。或许这各大道充满荆棘,或许这各达到陷阱遍地,但是至少这是一条大道,一各可以看得到前方希望和目标的大道,足以让自己为之披荆斩棘奋斗终生的大道,为官者所为何,不就是求一个宏愿得偿,实现自我抱负么?
不过,从刘振强那里出来,陆政东就冷静了下来,这件事没那么容易,也不是一句能力就能解决的,外部如何合纵连横,如何协调,都存在着极大的变数,就是在云家内部,也有很多工作要做,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若是他提前上位,无疑就断绝了云维熙最后的那一点念头,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没有规则的规则,那就是不可能同一代的子弟同时两人进入高层,被断绝了最后念头的云维熙会如何想,当然更主要的是大舅云江华会如何想,虽然有外公在,可即便是这样,陆政东不敢抱过于乐观的态度。
陆政东想找个地方好好思考一下……
第209章沉稳
陆政东努力的让自己更平静一些,思考着这其中的关键。?
他在西部办前期动作不多,但是现在已经走上正轨道,杨主任对于自己的一些看法也逐渐接受,他在杨主任心目中的地位也日渐提升,这从其他几个副主任微妙的心态变化都可以略见一斑。他分管的这几项工作,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也拿出了几件值得夸赞的事情来,至少可以让上边领导、下面地方还有老百姓都能看得见摸得着。?
对于项目的规范,有骂娘的,有拍手赞叹的,有唏嘘感慨的,但是谁也无法否认,这一步必须要走。项目初见成效,虽然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漫长,但至少已经不像是以往那样走过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有些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那么不如退而求其次,现实一点,先阻断新问题出现的可能,在重点严格把关,陆政东觉得能够做到这点已经很难得。?
在这一点上也赢得了杨主任和各省的一致赞同,杨主任和各省似乎都有些担心他太过于苛求,非要在一些枝节上也缠杂不清,那样不但会恶化和地方上的关系,而且效果也不会好,这样先说断,后不乱,哪个省如果真的出了问题,巡视组祭起尚方宝剑,他们挨了斩也是与人无怨。?
或许是自己在西部办的表现很符合领导的意图,或许是他赶上了好时代,当然不可否认,云家这样一个背景也是无法回避的存在。
就算他能力再强,有人也肯定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他,陆政东很坦然,人的出生无法选择,并且他也确实因为云家受惠不少,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就更需要比别人干得更出色。
这些因素的叠加才有了这样一个结果,算是进入了候选的名单,当然陆政东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种事情只要组织上的那张两指宽的人事变动令,那一切都是不作数的。
而更让陆政东棘手的是内部的问题,自古有句话: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就是说,生活在豪门大族中,并不是像外面想象的那样风光无限。
很多时候,他们的无奈与痛苦,胜过百姓数倍,却又不得为外人道。
比如爱情。
爱情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群之中。而爱情中最大的悲哀并不是爱情的渐渐飘远,而是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这种痛,是撕心裂肺的痛,是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痛。
然而,作为这些家庭的子女。当个人的儿女私情和家族的利益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冲突时,结果却只能有一个:就是牺牲自己的爱情生活,换来家族的后顾无忧。
而比爱情更为残酷的是对于大位的争夺,就像清朝的九龙夺嫡,目的就是君临天下,那是一个充满阴谋,血腥、黑暗等等的过程,特别是当大家都是有相当实力的,就更为残酷。
虽然时代进步了,现在不能和那时候相提并论,但是却有很多共同点。
陆政东不希望最后以那样的方式收场……
“去潭拓寺。”
陆政东坐在车上沉思良久,这才突兀的道。?
司机老刘和年新民都吃了一惊,没有吱声,老刘瞅了一眼年新民,见对方也是一头雾水,也就启动车,缓缓驶出。?
陆政东自然不是去礼佛之类的,他其实也想到了很多办法,但心里面总觉得有些不对味,他曾经听说过潭拓寺风景非常的不错,京城人有句脍炙人口的民谚:“先有潭拓寺,后有燕京城”,一直想什么时候能有空去倚栏听风感受一下潭拓寺的魅力,却是没有机会。
陆政东很有一种马上找个人好好说说这里面的事情的冲动,可是有些事情不能对人言也实在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陆政东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但是涉及到家里的事情,很难对外人言。
小舅云江明本来是最合适的,但是云江明在外地,何况这样的事情也不方便在电话里讲。
周毓宁也是一个合适的对象,对于周毓宁,陆政东不需要有任何忌讳,而且周毓宁也可以从她的视角给他一些启发和启迪,但是周毓宁现在去国外考察,远隔重洋,至于杨璐,这样的事情和她讲也只是徒让她担心……
想到这里,陆政东不由自嘲的想着,男人就得对自己狠一点,有些事情该自己独自承担就得独自承担,想到这里,陆政东不由想到,随着西部大开发逐渐深入推进,他手头的事情也越发的多起来,千头万绪,都得梳理着,好在下边几个组长、副组长都是老手,所以也让他省心不少。?
西部地方这段时间来西部办走动的事情免不了,会议、总结、酒局、饭局多如牛毛,很多时候不去还不行,毕竟很多东西也需要地方上去干,如果他不去,人家就会有看法有意见,什么架子大,目中无人之类的说辞就会扣上来,这种事情陆政东司空见惯,拟了个原则交给欧阳锦华来安排,凡是研讨会性质的邀请,会议可以到讲话简短,但不吃饭;凡是各省里来的,如果有副省长以上的领导参加,原则上要去参加,尽可能不碰车,如果实在安排不过来,可以考虑定在一个酒店或者挨得比较近的区域里,这样方便串台。?
酒文化饭桌文化这是国情,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