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政东一听不禁道:

“你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既然是你的人怎么还想着一仆事二主?”

“不是不是,我其实也没那样的爱好,我可没动她,我也就是训练训练她,想多个帮手,我一个人有些扛不住你……”

罗致娴是越描越黑,都有些解释不清楚了……

第111章东风破

陆政东见罗致娴一副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缓了缓口气道:“你啊,怎么就对自己那么美自信,非要搞这些小把戏?”

虽然是被陆政东训了,但罗致娴心里却是甜甜的,这说明她真的在陆政东心里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更是让他有种喜出望外,一种情愫在其眼眸中流动着……

陆政东看着罗致娴的样子,心里也有些别样的感觉,不是自己太虚伪,而是这个社会太残酷,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女人。

既然这改变不了,那就要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等陆政东出来的时候,伊莎洛娃已经摆好了晚餐,看着摆得很是新颖别致的饭菜,陆政东也不由暗道,看来伊莎洛娃这是家学渊源,听说俄罗斯姑娘不仅美丽脱俗,而且吃苦耐劳。可以说“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而且俄罗斯的女人相比于其他西方女人来讲对男人更忠诚和善于持家,加上俄罗斯是男少女多,对于。

大多数俄罗斯男性认为,理想女人和妻子首先应当是聪明和美丽的,善良和富有魅力是他们看重的女性品质。而在妻子身上,忠诚和善于持家则更为可贵。

而且俄罗斯是男少女多,女人对于男人有其他女人是司空见惯。

更为棘手的是俄罗斯气候寒冷,出生率低,而自从苏联解体之后,出现的动荡导致加之人口老龄化严重、儿童死亡率上升,俄罗斯的人口不断减少。俄罗斯人口学家将其称为第四次人口危机,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原本就地广人稀的国家来说,这实际上意味着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灾难。

而俄罗斯的“剩女”则选择外嫁,更加重了这样的趋势,而这样的外嫁,又只有让其他移民来填补才能改善人口越来越减少的趋势,所欲对于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的担忧也让这样的“内部消化”有了市场。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会让众多俄罗斯政治家和各界对“一夫多妻”制说“是”。

吃饭的时候罗致娴依然对伊莎洛娃的态度很热情,罗致娴还是知道就算陆政东现在拒绝了,以后可说不准,男女那点儿事,就隔层窗户纸……

没过几天,陆政东正难得的在办公室处理一些文件,安俊义就打电话给陆政东汇报,那位中年妇女所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她的那位弟弟被阻挠城建人员执法被劳教。

陆政东嗯了一声,劳教制度,这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甚至是非议的制度。

劳动教养作为一种治安行政处罚,其适用对象主要是有轻微违法行为,不够刑事处分的人。然而,事实上劳动教养的期限和对被劳教人员人身自由的剥夺程度却相当于犯有严重罪行的人。

事实上这是一个完全违背了宪法和立法法的制度,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立法法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

而劳动教养不经正当的司法程序,不需审判,甚至被劳教人员没有上诉的权利,仅由劳动教养委员会审查决定,事实上是由公安机关或党政领导决定,就可限制公民人身自由长达三年,还可延长为四年。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虽然劳教由民政、公安、劳动部门的负责人兼职组成,负责劳教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主要负责审查批准劳教,提前解除劳教和延长劳教期限。但实践中,这个管委会形同虚设,劳教的审批机关是公安机关,不服劳教决定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是上级公安机关。不仅大中城市的公安可以决定劳教,县公安局也可以决定劳教,派出所也可以决定劳教,连派出所所长也可以决定劳教。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个人如果犯了罪,要判三年徒刑则难上加难,公安机关要立案、侦查、报捕、移送起诉,已经很繁琐了,检察机关还要批捕、起诉,法院还要开庭审判,审判时,还有精通法律而又精于讼技的律师横挑鼻子,竖挑眼,稍有某一份或几份主要证据不能采信,则此人会无罪释放。

在此,从犯罪嫌疑人到被告人再到罪犯,要经过三堂会审,加律师辩护,检察院可以不批捕,不起诉,乃至抗诉,法院可以判无罪,可以定罪免处,还可判缓刑,这都还不能完全杜绝一些冤假错案。

但相比之下,一个人有轻微违法,要劳教可以基本上无程序可言,对劳动教养的决定只需经过公安局有关科室的批准,不需经过任何形式的取证、控辩、一审、二审等程序,公安一家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这样,司法机关就无权对决定劳动教养对象的决定过程进行合法的控制和监督,而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甚至连申辩的渠道都没有。

这就必然会导致公安机关滥用这一权力的现象发生,成为公安等机关以及一些党政领导滥用劳教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打开了方面之门,而随着发展,拆迁的钉子户、上访者都会逐渐进入这一行列。

“书记,浮黎市长下到区县,也到了金凯,现在政府那边正在召开办公会议,好像要追究金凯县县长沈凤国的领导责任。

对他在处理这件事上的不作为和作为不当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陆政东愣了一下,就问:“到底怎么回事?”

这件事是要严肃处理,但他也没想到会和沈凤国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安俊义道:

“浮黎市长在对金凯调研后,认为沈凤国问题不少,市长的意见是给予沈凤国行政记大过处分,并上报党委给其党纪处分,但好像会议开得不大顺,现在还在讨论呢。”

陆政东沉吟着,陆政东不禁沉吟着,军人出身,在担任金凯县长之前,曾在金凯担任副县长以及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军旅生涯给沈凤国留下了深深烙印,与其共事的人都评价他“雷厉风行”,“干工作就是个拼命三郎”,因而很受詹继东重视,但是这样的评价换一个角度讲就是作风粗暴简单。

如果可能,撤掉沈凤国陆政东也没有异议,但问题是这个时机不好,牵涉的方方面面太多关系,不说沈凤国的背后是詹继东,沈凤国也有不少老领导、战友在省里实权部门。

而更让陆政东有些棘手的是,詹继东前脚才走,他后脚就拿詹继东非常看重的人开刀,未免会令人觉得自己太没有容人之量,政治上太不成熟。因为即便是罗浮黎提出的,但落在外人眼中恐怕都是他这个市委书记的意思,也许正是如此,两个人承担,罗浮黎才敢动作。

政府办公会议终于有了结果,会议决定给予沈凤国行政记过处分,处分期间不得晋升。

按照相关规定,行政记过处分时间是十二个月,当然,对于一名三十出头的处级干部来说,一年得不到晋升在平常并不会影响什么,而且这些处分说实话虽然白纸黑字写在档案里,可只有有人支持,对沈凤国的仕途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仅仅是一个面子问题。

但接下来今年下半年就是全省县级党委的换届期,这其实也就意味着沈凤国要上到县委书记的位置上那就是一场空,杨太来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在后面给沈凤国使出了不少绊子。

这样一来那怕沈凤国就算是调出安新,也失去了这次机会,虽然理论上也不一定要等到下届换届的时候才有机会,但难度大了不说,经过这一耽搁,年纪也熬大了……

罗浮黎很快也打来了电话,说是想就金凯的事情和沈凤国的处理要同书记沟通一下,陆政东已经大体明白了,罗浮黎是想要破局了,想要在这个春天唱一曲东风破……

陆政东看看表,已经到了中午看看表,道:“那在食堂说吧,边吃边聊。”

两人在食堂外碰头的时候,见到罗浮黎拎着大大的公文包,看样子是关于金凯县的一些材料,两个人寒暄了几句进了小食堂包厢。

陆政东要厨师简单弄个四菜一汤,陆政东在市长的时候下了中午禁酒令,所以两人都没有喝酒,要服务员给了一瓶饮料,喝了几口,罗浮黎就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四五页的材料递给陆政东。

“市长不用这么着急,吃完饭之后再谈也不迟。”

罗浮黎一笑:

“还是先谈,谈完了吃饭才踏实。”

陆政东一笑,接过资料仔细翻看,是关于金凯城管和强拆对象所发生的详细过程,以及之后的处理意见,事件经过跟中年妇女反映的差不多,但后续处理看得唐逸就一蹙眉,中年妇女的弟弟不但被弄了一些莫须有的理由被劳教,而且在劳教所里被殴打得伤痕累累……

第112章大目标

罗浮黎见陆政东刚刚的笑颜随着翻看材料而变得凝重,就道:“这件事现在在金凯弄得是满城风雨,本来拆除违规建筑这并无不妥,但真正比这家违规厉害得多的不少人却是逍遥自在,当地城关镇的副书记、副镇长等等违规修建的自家住宅没有一家被拆除的,而且被强拆的对象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有意见这也无可厚非,但被强拆的对象虽然有言语上的叫骂,但毕竟没有动手,也就是踢了城管局长大人的汽车轮子两脚就被弄去关一年,这算什么事?民间流言纷纷,说得都很难听。

而金凯县委县政府在这件事的处理上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实在让我怀疑杨太来,沈凤国两位同志的思想认识、领导能力,工作能力。特别是沈凤国,出入乘坐的都是企业提供的豪华汽车,做事讲排场老命伤财,喜欢大吃大喝,在群众中印象极不好……”

陆政东微微颔首,百姓往往不患法严而患法不公。当社会面对金凯史上最严的整治违规建筑的春雷行动时,干部是不是公平守法格外牵动社会神经。

而接下来把人弄去劳教这样过火的行为更是让这样的质疑越发的强烈。

“书记,我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调查小组,对这件事进行详细的调查。”

陆政东看了眼脸色严肃的罗浮黎,罗浮黎倒是把自己地想法全说出来了,师出有名,这就好办,这或许也不是一件坏事,于是也就微微点头。

虽然陆政东没有说话,但见陆政东点了头,罗浮黎心中就是一松,书记也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独断专行,罗浮黎本以为,会遇到很大阻力的。

罗浮黎见陆政东这样的表示又道:

“我还接到许多群众举报,都是关于沈凤国同志的问题,我已经将材料转给纪委了。”

这代表的意味可就是要动沈凤国了,处分沈凤国只是第一步,看来罗浮黎不但不想把这件事大事化小,而是要大张旗鼓,但陆政东只是很平静的点点头。

罗浮黎见陆政东没有异议也就不再罗嗦……

吃过饭,陆政东才刚刚回到办公室,电话就响了起来,陆政东一听是省委副秘书长赵秘书长打过来的,心里就明白了几分,看来沈凤国也知道了,已经再找救兵了。

赵秘书长问起了金凯的一些情况,陆政东口头进行了汇报。

赵秘书长最后表态:“金凯的事情,省委也是极为重视的,一定要认真处理,总结经验教训,不要让类似的事件再次重演。”

陆政东也表了表安新市委的决心,心里却知道,赵秘书长打这个电话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电话里赵秘书长似乎顿了一下才问道:“陆书记,和罗浮黎市长搭班子,感觉怎么样?”

陆政东就道:

“浮黎同志是一名很优秀,原则性很强的干部,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陆政东就笑了笑:

“原则性很强,恩……”

陆政东也是一笑,在两人这么都意味深长的一笑中,两人结束了通话。

挂了电话,陆政东沉思了很一会,才开始工作。

市委市政府很快组成了调查组,由市委秘书长安俊义为组长,进驻金凯,对事情的经过尤其是后续处理环节进行详细的调查。

而这些日子,纪委书记杨铁军却是颇为头痛,市长罗浮黎转来的材料其实反映的关于沈凤国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关于沈凤国在工作上作风粗暴等事情。

这样的事情调查也不是,不调查也不是,虽然罗浮黎并没有来电话关心举报材料地调查情况,但杨铁军知道,罗市长一定是在默默观察事态的发展,或许。除了他地那些原则性,他也希望用自己点起的第一把火对安新的权力场有一个真正的全面了解。

而在这其中,陆书记的态度更为重要,而陆书记现在的行事却是有些让他难以捉摸。

杨铁军想了想,决定还是探探陆书记的口风再说。

陆政东对于杨铁军的到来心知肚明,笑着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领导干部接触到经济事务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干部队伍的组织纪律问题,也就会越来越突出,如何保障我们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如何解决有些在诱惑面前有些动摇的干部、如何惩前毖后,起到警示作用,纪委在这方面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纪委的工作从某种程度讲,是我们安新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在安新的发展局面应该说是有了一个新气象,如何不让这样的新气象能够健康有效的继续保持下去,纪委的工作就要加强,纪委要在这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铁军书记的能力、原则性我都是非常了解的,为了加强纪委的工作,也有利于纪委能够从全市全局来把握纪委的工作,我考虑建议向省委建议给铁军书记加加担子。”

杨铁军一愣,虽然人家都叫他杨书记,但实际上这只是对他纪委书记的称呼,实际上他只是市委常委,心里有些欣喜,陆政东这话里的意思大概是准备向省委建议,让他从常委提升为市委副书记,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陆政东只字不提金凯的事情,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杨铁军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也还是想不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陆书记现在也是刚履行不久,肯定暂时是不想造成干部队伍的不稳定的,取得省委的支持,至少不存在看法和意见对陆书记理顺安新的事情还是很重要的,从这个角度出发,陆政东肯定是暂时不想动沈凤国。

但这件事罗浮黎已经又是完全挑明了,不处理也不行,而陆政东的意思似乎也是没有反对的意思……

想了老半天也还是摸不准陆政东的脉,想了一下起身去了安俊义办公室。

“杨书记,有什么事叫我一声,我去你办公室就是,怎么还劳你跑一趟?”

安俊义很清楚杨铁军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笑着说道。

杨铁军一笑道:

“秘书长这话我可不认同啊,为什么我就能劳你到我办公室,不能到你办公室来?”

安俊义一边给杨铁军斟茶一边笑着说道。

“我干的就是为各位领导服务的工作,这可是我的饭碗。”

两人寒暄了几句,杨铁军才道:

“秘书长是金凯劳教那件事调查组的组长,又去金凯实地了解核实了情况,金凯那边的一些事情现在已经转到市纪委了,我知道秘书长之前一直在跟进了解此事,对事情比较了解,我也想听听你的看法。”

安俊义一听,微微沉吟了一下,摆摆手道:

“我主要调查的是城管和公安这边,对纪委负责的那一块不甚了了,从我了解的情况看,事情与当事人所反映的基本一致,确实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既然杨书记问起,本着负责的态度,我还是讲一讲,金凯县里一些领导干工作,冲劲很足,也愿意干一些事情,也干了一些事情,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没有十全十美的干部,这样的同志也容易犯急躁的毛病,容易把事情简单化,对于这样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干部,关键是看如何扬长避短,如何使用……”

杨铁军微微点点头,喝了一口茶,安俊义这话听着好像什么都没讲,但其实又是什么都讲了,杨铁军好好的品味咀嚼了安俊义的这话,已经大体知道陆政东的意思了……

陆政东在办公室里点上颗烟。靠在沙发椅上,微微闭上双目,想着金凯的事情该如何办才最好。

想了许久,陆政东拿起了省委党校春节干部培训班关于安新前去党校学习的名单,看了看,最后划掉了其中一个,添上了沈凤国的名字。

这或许是最好的处理办法,陆政东放下笔,靠在椅子上继续思考着。

如果沈凤国真是有问题,这也有利于对其问题的调查,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罗浮黎在书记碰头会上正式提出来把沈凤国的事情交由市纪委来调查,实际上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沈凤国已经很难在安新立足了,让他去党校学习,其实也是给沈凤国一个缓冲期,他要是真没有问题,身上背着一个处分换个工作环境肯定对他有好处,这让沈凤国在省里的那些关系也能接受,当然,这个意思还是要让该知道的人知道……

当市委调查组对金凯劳教事件正式定性之时,沈凤国的党纪政纪处分出来的时候,沈凤国已经去了省委党校学习,几乎安新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多半是不会回来了,而能不能享受自由,还得看市纪委的调查结果。

金凯县县委书记杨太来、金凯县公安局长、县信访办负责人同样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公安局负责办理劳教的副局长、城管局长等相关人员被免职,市委市政府随之下发了关于规范劳动教养的相关文件,对于劳动教养的程序更为严格。

同时下发了整肃行政执法队伍的文件,文件要求在全市各行政执法队伍中开展工作作风和纪律的大整顿活动,深入查纠和揭摆存在的问题,着力推进执法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安新环境。

这其中的重点,陆政东放在了信访工作上。

陆政东非常清楚,劳教制度虽然一直为人诟病,能认识到这项制度的弊端的人也不是没有,但如果不从国家层面出手,想要在短时间内取消这项国家层面制度,而在现实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饭得一口一口吃,他可以再其程序上要求更为严格一些,更规范一些作为过渡,直到这项制度的消失。

而在信访工作上,他可以做的事情更多,也会更有成效。

上访,这是没有那一个地方可以回避的问题,而且随着社会转型期的进一步深入,各种矛盾的增加,因为上访而产生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对于底层民众来说,他们“偏爱”信访,且“一访到底”,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上访在中国社会的治理实践中源远流长、历代不辍,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组成部分,亦是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法文化内涵和精神要素的载体。其形成,可以说是文化的惯性所造成,非一时兴起,也并非一朝一夕之故。

封建帝制时代,不管是“公车司马”、“登闻鼓”,还是“上诉御史”、“邀车驾”等非常规的纠纷解决方式,处于金字塔顶端的统治者能够跨越下面官僚主义这个障碍物“求民隐之上达”,通过“申天下之冤滞”清除一些贪污腐化、为害乡里的地方官员并由此形成对其他官员的强大威慑,达到自上而下的有效监控;另一方面,民间郁积的不满、怨气得以通过“上访”的通道释放,让底层百姓相信他们的事情可以在国家的制度框架之内得以解决。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包公崇拜,“包公”乃是传统文化中法精神的代表者,是传统法文化中的司法神。在国内传统社会,包拯、海瑞这样的“清官”和“青天大老爷”寥如晨星、难能可贵。他们满足了底层民众对于公道正义的渴求,让百姓相信人间还有正道。

在蒙受冤屈时,他们常常会长途跋涉、风餐露宿,选择衙门口等他们想象“清官”可能出现的地方,头顶状纸、跪喊冤枉,等待偶然一现的“青天”的到来。这种对“清官”和“青天”浓郁的感情依赖和深厚的感恩心理,凝结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清官”和“青天”情结,并且深深渗透到民众的内心和骨髓里。这也是直至今天,老百姓还特别“爱”上访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上访者仍然根深蒂固地存有“信上不信下”的观念,认为中央的政策和省里的意图都是好的,只是到了下面“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老百姓们经常拿着上面的政策对照本地政府的行为,他们相信问题大多出在地方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村里都是坏人,乡里都是敌人,市里才有好人,省里才有亲人,中央才是恩人”,以及“上面不批不办,上面一批就办”等等说法,就反映出当前上访民众的这种心理。在“把真实情况告诉上面”的心态驱使之下,底层民众源源不断地奔赴上面寻找支持、要个说法,并希望通过上面往下层层施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而解放后,尽管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与古代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这样的传统思想影响依然深刻而久远。

这也是国家建立信访制度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也和古代有较大区别,从信访制度的政治定位和社会功能来看,中央一直把它看做是“密切联系群众”、倾听人民意见、建议和要求,自上而下监督地方官员的重要途径。显然,信访制度是秉承群众路线而来的一种国家制度,而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基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一直是国家建立之后政权之合法性与正当性的重要基石。

但这样的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之后,也遇到了空前的压力,为规范信访秩序、减缓压力,中央、省里、市里要求“谁家的孩子谁抱回去”、“人要回去,事要解决”,但这项政策在实践当中遭遇到访民顽固的“信上不信下”心理的抵制与消解。

这样做的本意是使地方官员努力减少上访人数,使矛盾消弭于基层之中,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目的。

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异化,一些地方官员仍然怕上访者捅篓子,揭发真相,怕上访者损害官员面子、政府形象,所以一些地方为了减少上访人数,不是积极化解矛盾,而是采取堵塞的办法,即截访。甚至在一些地方,截访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变得规模化和产业化。

而越是这样,许多上访人员正是摸清了地方政府害怕信访的心理,所以一直连续越级上访,形成恶性循环。

要从根本上扭转这样的形势,提高政府依法施政是减少上访的最根本的举措,尊重上访者的合法诉求,提高信访事项办结率,妥善化解信访积案,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

市委市政府对信访和信访接待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对收到的信访信件必须做到件件落实,对于信访接待工作,要求市里以及区县等各级领导必须每月一次安排一次主要领导接访的接待。

陆政东在信访工作的内部会议上强调,要把上访民众当亲人,把接访当作信访的责任和义务,而非“给老百姓办好事”,接访时不能来回踢皮球,该落实到相关部门的相关部门不能推诿,没有具体部门的,则由市里、区县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牵头协调落实,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者乱作为不作为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要严肃追究追究责任。

并且在接待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先了解对方的年龄,大十岁以上的要叫“大叔”、“大妈”,大十岁以下叫“大哥”、“大姐”,小的要叫“兄弟”,态度要热情,客气等等。

通过这样一些措施,力争在本级部门解决上访者反映的“疑难杂症”。

而这还不是陆政东的最终目的,以此作为突破口,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进而全面推进安新各级各部门的作风,提高各级各部门的施政水平,这才是他的大目标……

安俊义看着坐在不远处正在发言的陆政东,金凯县的这件事罗浮黎是出了头,但显然陆政东是更高明一筹,把这篇文章做得更大,安新,真正属于陆书记的时代看来是即将到来了……

※※※

通往金凯的公路上,一前一后两辆车快速的行驶着,当两辆车行驶到看得见公路上方一个横匾:“金凯欢迎您”的时候,两辆汽车才开始减速——因为在牌匾之下,停着各色各样的近十辆小车,一群人正站在路边翘首以望,在远处,还有几辆警车顶上的警灯还不停的闪烁着。

无疑,这肯定是有主要领导到金凯了,两辆小车慢慢在人群前停下,坐在副驾驶上的人员马上下车打开了后座的车门,出来的赫然是陆政东。

金凯县委书记杨太来赶紧上前两步,握住陆政东的手,陆政东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下不为例。”

陆政东并不喜欢这样搞,但他也知道,金凯县里这一次不少干部都受到处理,包括两位主要领导都挨了处分,金凯县里的干部队伍上上下下都有些惶惶。

陆政东同前来迎接的金凯县里主要领导一一握手之后,又让小邓请杨太来上了他的车,小邓对于这样的事情已经很熟悉了,轻车熟路的坐进了常务副县长刘安生的车里。

杨太来坐进车里,浑身就有些不舒服,和他并排而坐的年轻书记,别看年纪不大,却是厉害得紧,来到安新才两年,竟然让詹继东这个可以称得上贝湖的大地头蛇都退避三舍而去,可知其手腕有多么高明,背后的根基又是多么牢固。

而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杨太来很清楚,现在安新市里的干部对于这位年轻的市委书记的敬畏日益加深,他同样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陆政东上了车之后,县里的领导也就各上各的车,前面一辆警车开道,常务副县长赵安生的车作为前导,紧接着是陆政东的车,之后那些小车才一辆辆起动跟上,最后一辆警车殿后,长长的车队给人一种肃穆威压地感觉。

陆政东拿出烟也递给了杨太来一支,杨太来忙不迭接过,笑呵呵道:“谢谢陆书记。”

又忙拿出火机,帮陆政东点上烟。

陆政东抽了一口烟才说道:

“这次来金凯,是来看看一直在基层工作的同志,金凯县委班子的工作大方向还是正确的,功远远大于过,我在基层工作过,也知道基层的工作不好搞,稍不留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搞清楚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举一反三,从而把工作做好。希望大家不要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把工作做好,把金凯建设得更好……”

杨太来听到陆政东如此讲,知道书记此来的目的不是兴师问罪,而是来安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