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倒不是,网络经济等高科技是世界以及国内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单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我认同那样的看法是网络股泡沫太过严重,崩盘为时不远。”

陆政东说得非常的笃定,不过他也没在这上面多讲,转而说道:“当然这不足以撼动大盘,即便在下半年受一些国有股减持、创业板设立等市场利空传闻和前期获利盘套现的影响,证券市场会有一轮快速回调,幅度也相当大,但今年是中央制定的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目标最后一年,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年底重组股的异军突起,估计仍然带动大盘强势反弹,今年股市应该是会很红火……”

陆政东说着又喝了一口茶道:

“股市的大红大紫自然也会有人鱼目混珠,公司行为违规和股价的恶意操纵引起高层的高度重视,加强监管和处罚势在必行,包括各大基金管理公司也不例外,不客气的讲,现在大多数基金公司都问题多多……”

二000年股市的大牛市也暴露出太多的问题,证券管理部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表明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成为今后的重要任务。

为此多家上市公司被处罚,甚至出现了证券市场历史上首个遭刑事处罚的上市公司,而在下半年,证券市场又爆出了一个重大事件:一家著名的财经杂志发表了一篇石破惊天的文章,将国内数十家基金公司的黑幕大白于天下,虽然这些公司联合起来极力抵赖狡辩,但在极大的压力之下,管理部门不得不认真进行调查,结果被报道的基金公司几乎无一例外都存在问题。

穆先生的脸色越发的凝重,虽然陆政东这话完全是私下的探讨和交流,但说得如此透彻,他自然也是非常重视,他也清楚火爆的行情使得市场充满投机的泡沫,题材的疯狂炒作,使得大多数个股的估值明显偏高,投资风险加大,这也为后期走势埋下不稳定的因素,这些因素集合在一块,那问题就更大……

陆政东如此泄露天机自然也是有不少想法的,穆先生是资本大鳄,手头握有大把的钞票,更为重要的是穆先生穆先生在国内国外金融界和实业界是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有着极为广泛的人脉资源,而安新的金融业急需提升,如果穆先生能够加入进来,那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他在启动安新金融发展的初期,能够有这样一个有号召力的人物就显得更为重要。

当然穆先生不是慈善家,而是商人是资本大鳄,逐利是其本性,安新必须也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于是陆政东继续说道:“国企脱困的进一步深入势必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整合和资本重组,而这个高潮马上就要来临,各行业各公司,都在急尽所能地跑马圈地。全国其他大中型城市是这样,安新也是如此。

对于金融业来讲,这是一个机遇,不过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从目前的情况看,入世应该已经就在眼前,而一旦入世成功,国际金融界对国内巨大市场的渴望与野心将会变成实际行动,国外的金融企业势必大举进入,虽然多会采取合资的方式,本土企业与国际产业巨擎之间的竞争战火不可避免,如果不尽力壮大自己,那么将来和这些巨头竞争将会非常吃力……”

“眼界决定境界,政东恐怕一开始就没有把眼光局限在安新乃至贝湖这片金融业的贫瘠之地,一直是把融资、重组、架构的目光投向更大的世界,只有真正的放眼世界,走出去,请进来,那一地的发展远比想象中来得更大更精彩。”

穆先生也深以为然的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政东与穆先生之间的对话也越发地深入了,许多人多口杂时不便商谈的私秘话题,借着此时此刻独处的契机,纷纷做了交流,而在一边的赵一芒也会加入进来。

当陆政东在适当的时候抛出了安新建立一家民营银行的设想,陆政东的想法是吸纳包括安新本土有实力和国内有实力的企业界人士加入。

建立银行,肯定是很多金融从业者梦寐以求的事情,陆政东发现当他抛出这个的时候,一直显得沉稳的穆先生眼中透露出一种热切,也说明了这一点,而在其后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泰然自如。

确实穆先生对此颇为心动。

无疑陆政东是有这样的能力来推动此事的,一来是陆政东背后有云家支持,二来陆政东是吴教授器重的弟子,吴教授作为经济界的泰斗级人物,在财经界金融界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和人脉,其三陆政东的这些设想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探索性,也有着极强的操作性,甚至陆政东已经做了不少前期的工作。

按照陆政东的设想,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规范的银行,按照之前第一家民营银行的模式,董事长应该是由国有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跳槽”出来的人士担任,而各大股东担任董事,这是一个心照不宣的规则,因为这样既保证银行发展的方向,也保证股东的利益,对外也能让公众更为放心,而他作为金融从业者,占据这样的先机,那么在其中也会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对他而言也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穆先生在安新并没有呆多久,安新市的新闻中播发了詹继东和陆政东会见穆先生的新闻,也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赵一芒并没有随同穆先生离开安新,他还另有事情,等到穆先生离开之后,他才有机会和陆政东详谈。

“一芒,有没有考虑过从经济研究会出来?”

陆政东拿着一直雪茄把玩着,对着赵一芒问道。

“虽然俗话说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可是有时候我是看着都累,我就是受不了那份约束才出来的,习惯了自由散漫,受不了那份罪。”

京城中这些子弟中流传着一句话:头脑一般的搞商业,头脑好的搞政治,而赵一芒这样既不从商也不从政,那就算是异数了,陆政东春节的时候见到赵一芒家的老爷子的时候老爷子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所以陆政东才有此问。

赵一芒说着偏过头说道:

“从政,其实生活也会失去很多乐趣。”

人各有志,赵一芒这话让陆政东也有些感触,也不禁道:“是啊,从政,必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但也一定能得到一些什么。就看你是如何面对,如何比较的了。其实做人,做官,做其他什么都一样,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内心想要什么……”

赵一芒也品味着陆政东话里的意思,笑了一下道:“有些朋友想见见你,不知道政东有没有时间?”

赵一芒在陆政东面前显得很随意,有些东西其实藏藏掖掖的反而不好。

赵一芒是准备给陆政东引荐一些对安新感兴趣的朋友加入到安新这盘棋中来。

对于陆政东来讲,陆政东到安新或许是出于其他考虑,毕竟贝湖省与东部沿海一些发达省市相比起来,实在是算不了什么,经济不发达,政治也比较闭塞,而安新在副省级城市中基本上也就是在尾巴上摇来晃去的,在副省级城市的地位不高。

在京城实力强悍的各种力量中,这个地方属于鸡肋一类,对安新进行政治投资,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可这也正是云家高明的地方。

因为是鸡肋,没多少人愿意去触碰,更多的是陆政东与贝湖和安新本土力量的较量,而不是云家与其他京城强悍力量在这个舞台上进行较量,也就意味着上层的角力要小得多,而安新作为副省级城市相对的独立性让贝湖省能够干涉的力度小了许多,而其背后京城的力量就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这几点给陆政东提供了相当的便利。

至少可以让其从容的应对布局,以取得绝对的控制权。而不像那些耀眼的发达省市的较量,各大势力虎视眈眈盘根错节,那就给陆政东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逐渐地,全面地控制安新的机会。

当然这样的谋划还有赖于陆政东的实施,而陆政东没有让人失望,现在陆政东又迎来一个机会: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看似是对西部的扶持,而更加重要的是一个战略层面的选择,而在这其中,有一个理由恐怕并没有摆上桌面:这又何尝不是高层看到东部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很快就有遇到瓶颈的一个反应?

东部有些地方经济极度繁荣。极度繁荣就是衰退萧条的前兆,这就需要未雨绸缪,而且就算东部还能继续高速发展,也需要其他方面提供助力来保持持续的发展。

可以讲,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而这样的选择对于中西部来讲是一个机遇,对于安新就更是一个机遇,安新积弱已久,弱到了极点或多或少都会触底有些反弹,加上有这样的机会,加上陆政东,这就更成为可能,安新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曙光。

以经济为抓手,实现政治上的突破,这肯定是陆政东想要的,而对他赵一芒来讲,安新就像是股市里的潜力股一般,在其潜在价值还没有被众多的人买入之前赶紧抓在手里,坐得增值那才是第一要务,这是他的想法,也是穆先生的想法,也是想通过他引荐陆政东的那些人的想法……

第64章纷至沓来(二)

“哪方面的人物?”

陆政东问道。

赵一芒没有正面道:

“有些人觉得手中的钱实在是太烫手,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听说了我的路子找上门来了。呵呵,老实说,他们给的价还真是很诱惑人,所以我也就勉为其难问一问了。”

赵一芒如此讲,陆政东也就明白他的意思了,赵一芒肯定也不是为那些人白帮忙,这几乎就是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而这些人的钱烫手,那说明来路肯定不大正,那开出的价码肯定更高,赵一芒是搞起了投资咨询,说白了就是掮客。

于是也就笑着道:

“人呐,都是有价值的,他们找上你,就说明你至少值这个价,只多不少。京城里的?”

陆政东并没有直接应承下来,既然这钱烫手,他总得弄清楚情况再说,这样的环境中,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别人进行着博弈。博弈的内容可能是利益,可能是所谓的友情,还可能是所谓的爱情,甚至是所谓的亲情!

做官就是做人。治人与治于人,用人与被人用,把人当枪用与被人当枪用。这三个问题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果能够在这三个问题上能游刃有余,那仕途人生将会顺利的多,平坦的多,但人人在想成为这三种情况中的前面一种,一不小心极有可能就会变成后面一种,能够在这个层面的人物哪一个又不是人精?

陆政东很清楚,不管他在安新已经取得了如何的优势,但他在安新还是市长,是二把手,只要这样的状况没有改变,他也很难讲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所以陆政东还是很谨慎。

只是赵一芒帮过他不少忙,还没有什么事情找过他,所以他也不能一口回绝。

赵一芒喝了一口茶说道:

“不是京城的,主要是东南面的。”

东南那边?

东南现在可是正处在风口浪尖之上。

“不会是走私吧?”

吃惊以及严厉的神色在陆政东眼神中闪现。

从九八年下半年展开的全国性反走私联合行动和专项斗争在两千年达到最高潮,而这个最高潮就在东南,那件惊天动地的走私大案已经快要进入司法程序,而逃过这一劫的人几乎所有人全都收手了,能走的都去了海外,不能走的也想办法把钱给洗干净。

看见陆政东的脸色如此严厉,赵一芒连忙解释道:“不是不是,就算是再怎么的,我也犯不着做这种的事情,你说是吧。不过因为那件大事的影响,东南那边不但是官场上人人自危,生意场上也是风声鹤唳……”

陆政东的脸稍微温和了一点,才笑着道:

“我还以为是那些人呢,吓我一跳。”

听到赵一芒这么一说,陆政东才释然,这些人既然没受到牵连,那应该是和走私没什么关系,但这些人的起家估计有些不干净,走的是灰色的路子,被那样的阵仗吓破了胆,也想从灰色地带转到正道上来,而在他们本地,想要做到这一点很难。

本来这年头有钱就是大爷,走到那个地方,政府都是座上宾,不过想要发展得更好,能够得到当地主要领导的支持,绝对是事半功倍,就算是花一点小钱,那也是赚到了。

随着两人交谈的深入,陆政东也把情况摸清了,陆政东权衡着,国内发展仍处于初创阶段,诸多问题悬而未解,政策法规还不完善,不少商业活动都处在政策的灰色地带,法律的灰色地带在现代的商业活动中的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有些人明知那样做从道义上讲不妥,但既然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的界定,那也就先干了再说,灰色可以讲是在发展阶段的常态。

从陆政东的角度来讲,他可以褒扬遵守商业伦理的企业和人员,但只要对方遵纪守法,不违法犯罪,他也不违法,他也不能排斥。

这样的灰色地带从法律缺位到商业伦理的构建需要的是多方的努力,只要这些人的资金不是黑金,而在程序上做到规范,那么就应该没什么事情。

而且这些人的主要目标是安新市安达汽车厂,而这也是安新的一个困难企业。

安新汽车厂说是汽车厂,实际上很难名副其实,其前身是五十年代的公私合营的安新市汽车修理厂,后完全成为国有企业,开始试生产拖拉机,后由于条件不足停止制造拖拉机,开始将生产方向放在汽车修理和配件制造上,并开始承担国家和省下达的生产汽车配件的任务,在计划经济年代度过了一段好时光,但八十年底由于国民经济调整,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该厂面临生产任务不足的困难,由于该厂基础较好,并致力于新产品开发,因国民经济调整纷纷下马时却坚持下来,并逐步度过难关,开始涉足车辆装配,从而达到其辉煌的顶点,但进入九十年代后期,因其从实力和技术能力远不如同省的另外几家车辆装配厂,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企业的经营者没有把握住企业日子好过的时候对企业的技术进行升级,而是把资金投入了如同今年一般红火的股市。

证券市场红红火火,持续升温的大牛市让全国人民都红了眼。各式各样的人群,以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都纷纷把腰包里的钞票投入到了证券市场这个大染缸之中。

有许多企业为了进行证券投资,可谓是“不择手段”,有的放弃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设备升级,扩大再生产不搞了,把这笔钱省下来放到证券市场里去进行钱生钱。有的通过各种融资渠道,借贷一笔又一笔的巨款,一头冲入了这个充满投机和博弈的市场。

有一些安全地上了岸,但更多的成为了深陷河底淤泥的尸骸。安新汽车厂就是这尸骸之一。

金融投资没有错,这是企业另一种生存盈利之道,但安新汽车厂没有上市,而是把流动资金投入股市,为了博得更大的利润,一次又一次延误了设备升级,新产品开发,迎头赶上,和进军汽车制造行业的大好时机。错就错在安新汽车厂不顾自身财务状况,在证券市场投入过大的资金。

股市不是人人都可以玩的,在不规范的股市,赚钱的只有两类人,懂得见好就收的人和做庄家的人,不要说安新汽车厂这样资金一般的企业,就算是一些大型银行在地方上的分支机构也亏得血本无归,所以才有了对银行炒股的强制性规定。

安新汽车厂的相关负责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些东西是不言而喻的,安新汽车厂没上市,财务上就好做文章,说白了也就是公私兼顾,亏了是国家的,赚了是自己的。

资金链的断裂也就意味着一个企业距离走向死亡为时不远了,最后和大型汽车企业的合作被终止,完全就陷入困境当中。

这样的企业,不但外资瞧不上,就连那些大型国企也瞧不上,不过这样拥有一定技术基础和人才的装配企业对于在这方面极度贫乏的民营企业来讲却是有足够的吸引力的……

陆政东不禁有些感慨,今年股市又是一轮大牛市,也许又会有不少做实业的企业又会倒在这一轮的行情之中……

陆政东决定见一见赵一芒嘴里的那些人,不过见赵一芒如此用心,也不禁提醒道:“一芒,怎么想到要混这样的圈子啊,我感觉这样的圈子,可以讲是鱼龙混杂,挺不好混的。”

这年头就没几个干净的,一旦出事那肯定是翻脸不认人,把该说的和不该说的,都咬出来,真要为这么一点蝇头小利而出点事情,那赵一芒就太得不偿失了。

赵一芒笑了笑道:

“我也就喜欢这样的感觉,至于鱼龙混杂,确实是有那么一点,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就要看你走的圈子如何,你交的朋友如何,最关键的是你的知交好友如何。圈子不能踩错,朋友不能交错,有了这个,那就有了基础。”

陆政东不由笑了一笑,见赵一芒对于从政不感兴趣,对正儿八经的经商也不感兴趣,却是对此情有独钟,想来也是挺享受在那些商人面前的那种优越感,正所谓人各有志,陆政东见他乐此不彼,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不过还是提醒了一句道:“嗯,怕就怕里面有什么猫腻。关键还是在于对方的路数一定得摸透,别就拿点投资咨询费被你家老爷子一通臭骂。”

赵一芒也点点头道:

“这一点我是很清醒的,违法乱纪的事情我肯定是不干的,我不过是拿点投资咨询费而已,也算是君子取财,虽然不太贴切,但的确就是这么个道理。就算人家付得起报酬,我也还是要掂量掂量,别到头来他自己也引火烧身。”

陆政东言尽于此也就不再多言。

陆政东决定见见这些人,那就没有想着偷偷摸摸的见,而是作为引进外来投资正大光明的见,这样的事情正大光明远比躲躲藏藏要好得多,见面的地点选择在了临近的安西,既不在东南,也不在安新,这对于双方都有回旋的余地,这样的安排陆政东比较满意。

赵一芒向在座的几位介绍了一番:

“这位是陆政东,陆市长。”

在一片“久仰”声中,赵一芒又为陆政东介绍起在座的几人,其中领头的是一名叫念龚冉的女性,年纪也就三十出头,和桌上的其他几人相比,年轻不少。

官场也好,商场也罢,主要还是男人的舞台,而一个如此年轻的女人出现在这样的场合,而且隐隐还是几人中的领军人物,陆政东肯定也会更注意。

这样的初次相见,自然不会谈什么正事,一行人一边吃着菜喝着酒,一边在饭桌上谈着趣闻。

“陆市长,今年经济政策会有哪些变化啊,陆市长能否方便透透风?”

三十出头的念龚冉在这样的场合显得如鱼得水,很擅交际,左右逢源这一招,她就玩得很熟。

陆政东想了一下笑了笑道:

“从去年经济发展上看,经济运行中影响和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其突出表现是消费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物价持续下跌、企业和居民的信心不足,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三季度以后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现象。无论从全年经济增长的变化轨迹上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上看,九九年经济运行的拐点并未出现,新一轮经济增长并未真正启动,因此今年经济增长将主要由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决定。从目前经济运行的发展趋势及经济运行的客观需求来看,今年我国宏观政策基本上仍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仍将以扩张的取向为主,并且扩张的力度有可能大于去年……”

其他人也竖着耳朵听着,陆政东顿了一下才继续道:“今年对于各级政府来讲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国有企业脱困的事情,今年是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除了企业改制之外,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外,竞争性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将改制为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将按母子公司体制规范改制,在民营企业准入方面也较上一年也放宽了不少。”

“哦,那基本上市类似于量化宽松的增强货币流通性的政策了,那目的应该是拉动投资建设增长。”

陆政东听到念龚冉这话不禁暗暗心惊,本来看念龚冉人长得漂亮性感的样子,也就是一个长袖善舞善于结交的公关型人物,可“量化宽松”这四个字一吐出来,这感觉就立刻大不相同了。

量化宽松一词在零八年次贷危机之后发生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因为美国采取这样的政策而广为人知,而在这时候,国内知道这个词的甚为少见。

念龚冉能够张口而出,那也说明肚子里有些货,人不可貌像,海不可斗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莫要小看了天下英雄,陆政东心中真是感慨良多。

陆政东想了一会儿答道:

“国内的经济政策也还说不上量化宽松,不过这样的政策是不是会完全用在投资建设上也很难讲,这样的政策不仅降低了银行的借贷成本,也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那些本该进入实体经济的货币,有些却流入了股市,今年以来的大牛市恐怕和此也有些关系。”

陆政东倒也不妨评论一番,谈谈今年明年的经济走势和股市行情,在座的这些人都是钱没投处,肯定也多多少少买了些股票……

这顿饭吃得时间不算短,双方都显得很放松,陆政东和在座的特别是念龚冉已经很熟悉了,告别之后众人便各自散去。

临别时,年龚冉趁着其他人没注意,妩媚的看了陆政东一眼道:“陆市长,过一阵子我要去西边转转,应该会去贝湖省,到时候您可要好好尽尽地主之仪啊。”

年龚冉想来并没有勾引他的意图,应该是习惯成自然吧,喜欢充分的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安西距离贝湖其实并不远,但年龚冉等人并没有马上到安新的意思,这陆政东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对方既然有这样的打算,之前肯定也做了不少功夫的,不过显然是觉得还不够,所以也就缓一缓再说。

陆政东笑眯眯地点了点头,这顿饭他已经完全摸清楚了对方的路数,对方既然不是干违法乱纪的主,而且这个念龚冉也不是一个简单人物,看中安新汽车厂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装配汽车,而是想再进一步,生产汽车。

汽车行业无疑是一个朝阳行业,也是一个资金和技术密集和讲求规模的行业,一旦真的走上正轨,那怕就是生产产量较小的特种车辆,那产值和带动上下游产业也挺可观,而且能够解决不少就业岗位,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安新需要广纳四方客,年龚冉等人说不定还真能对安新的发展出些力,还是可以观察观察。

赵一芒的心情也相当不错,那批人虽然也是颇有些身家的商人,但是充其量也就是土财主,见见一般地市的市长书记也不是挺容易的事情,而在事情还没定下来,陆政东这个副部级的高官愿意先见上一见,已经让那些商人受宠若惊了,陆政东是给足了他面子……

不过,这件事也就是大家初次接触,甚至连初次接触都算不上,还得要等到对方到安新来才能启动……

而陆政东回到安新,也把安新汽车厂的有关情况很系统深入的进行了了解。

陆政东对国有企业改制这一块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在改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不过安新汽车厂在安新市里仅仅属于中等规模以下的企业,底子太薄,陆政东的精力也总是有限的,这样的企业属于在次要解决的范围里,他之前也没太重视,但既然念龚冉等人也对此有兴趣,他也就更加关注起来……

第65章不该来得也来了

常务副市长安金山拿着厚厚一叠资料走进了市长办公室。

“陆市长。”

安金山的脸上挂着殷勤的笑容,詹继东在市里的争斗失利之后,安金山在市政府的态度也终于发生了变化,这样的恭谦显然不是发自内心,而是表明一种姿态,表达一种愿意暂时和平相处的姿态。

陆政东站起身来,把安金山往沙发上迎。

“常务,怎么样,市里几家企业的资产重组进行得如何了?”

按资产重组步骤,重组第一步是选择合作公司,合作公司取得控制权,安新市内外有兴趣参与汽车厂重组的也就区区三家,分别是浦江的浦和集团下属的投资公司以及省内的贝莱汽车有限公司和金河集团。

陆政东对于前者通过周毓宁了解了一下,浦和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并没有涉足汽车领域,按照周毓宁的消息,主要目的恐怕不在于安新汽车厂,而是为了在股市制造题材话题。

而贝莱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装配的民营企业,也就是原来安新汽车厂的主要竞争对手,两个厂家的产品同质化很严重,参与安新汽车厂的重组,其主要目的就是不让安新汽车厂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而金河集团是一家省内知名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参与汽车厂的重组,其目的也就是取得装配和生产汽车的资质进而进军汽车制造业。

根据陆政东的了解,金河集团明显在资产重组方面有着其他几家公司不可比拟的经验和优势。按理应该作为重点考察对象。

但恰恰相反,陆政东从安金山话里听得出来,金河集团在市里的初步意见中却是属于第一个被排除的对象,浦和集团才是第一考虑对象,贝莱汽车是主要备选。

而陆政东却是清楚,即便退一万步讲,浦和集团真对安新汽车厂有兴趣,也不会真正把钱投入一个他们并不熟悉的领域,至少是不会大规模投入,他们看中的是重组中的好处,对于安新汽车厂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帮助,即便就是念龚冉等人没有加入进来,这样的取舍显然并非最佳选择。

这样的意见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要从名气出发,浦和集团是个大块头,是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上市企业,公司顶着耀眼的光环晃花了不少人的眼。而且恐怕更为主要的原因是,这样的国有企业来进行资产重组,即便是中间出了什么问题,那追究起责任来,也会有说辞。

从内心来讲,陆政东并不希望安金山插手分管这一块,但作为常务副市长,按照从上到下的惯例要分管这一块,如果把他完全撇开,那到时候肯定又有说辞,所以他权衡再三,还是让安金山也加入进去,作为一种互相制约的手段,以保证在改制过程中能尽可能的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陆政东并没有在这上面表达自己的意见,他需要更深入的调查研究,说出的话才能真正有的放矢,掷地有声。

他也没提及年龚冉等人对此感兴趣,这话通过市里负责这方面的职能部门提出来应该更为妥当。

等到安金山出去之后,陆政东轻轻敲着办公桌,陷入了沉思,安新汽车厂落到现在这步田地,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之前市里已经做出了结论,他再去追究也挖不出什么,重要的是未来,这一次重组是安新汽车厂获得重生的机会,一定要慎重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