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外公真正让他冷藏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原黔东省省长吉惟善上调中央部委,省长一职出现空缺,在黔东省省委副书记王子鸣,省委新晋副书记孙伟阳都有竞争的实力,而且除了黔东省内部的竞争很激烈之外,外面其他方面紧盯着这个位置的也不再少数,由于多方角逐省长的位置,上面一时难以平衡,于是让省委书记蒋志生暂时兼任省长,以这样的方式先求过渡,暗示准备空降一个省长过来,王、孙的省长之争似乎有了一个不算结局的结局。这期间,有人为王子鸣鸣不平,有人为孙伟阳抱不公。但省委书记兼任省长谁都知道这不符合惯例,那就还有机会。

但两个月后,中组部提名提议任命黔东省省委副书记孙伟阳为代理省长,免去吉惟善兼任的省长职务。

短短几年间,孙伟阳等于是连跳了三级,算是政界一个不小的奇迹。

结果出来以后,连同黔东省委书记吉惟善在内,黔东省中一大批资深的、看得明白局势发展的老干部老同志,在私下聚会时都纷纷赞叹幕后运筹帷幄人士的高明,感慨孙伟阳仕途旅程的幸运。

要知道,若在之前,孙伟阳与王子鸣真刀对真枪,竞争省长宝座,不是说没有胜算,但这胜算也只是在五五之间。

孙伟阳的优势在于从政经验丰富,在多个地方工作过,年富力强,搞经济是把好手,劣势呢,是从外地调入,在黔东人脉和王子鸣有差距,而且在副省级领导岗位上工作的时间不够长,威望方面比较难以服众。

恰恰孙伟阳的劣势就是王子鸣的优势所在,两相对比下,情况对何为非常不利。

再者,以王子鸣的岁数也到了放手一搏这一届若是解决不了,那下一届也肯定是没有希望的了。

孙伟阳、王子鸣直接相争的话,逃不脱两败俱伤的结局。这不是云家愿意看的,也不是吉惟善愿意看到的。黔东省的平稳发展,平稳交接,才符合云家以及吉惟善以及身后背景的实际利益。

若由云家出面,从中央直接影响省里,也不是说不能办到,但其中风险亦是巨大无比。不担心别的,就担心把王子鸣逼急了来横的,由组织部门推荐的省长人选在选举中被选举掉得事情不是没发生过,各方势力虎视耽耽,摩拳擦掌。这两相联合下来,说不得最终是否会导致个阴沟里翻船的结局。

拖,这才是最好的策略,把矛盾的最终爆发时间拖后,进一步的化解和处理。

这样做,就算王子鸣有再多不满,亦成了无可奈何之势。待风平浪尽,再由中央层面强势介入。就算王子鸣依旧不依不饶,可中央正常人事任命也由不得王子鸣。

而还有一个人事调整让陆政东也获益颇多,那就是西河省委副书记刘振强调任中组部副部长,刘振强只是平调,这并未引起外界太多的关注。

但中组部的部长、副部长和其他部委的分量自然不一样,部长是政治局委员兼任,常务副部长是正部级,外放出去通常都是任省委书记,就是普通的副部长齐影响力也可见一斑。

从年前的党代会到年后的人大会后,这一轮调整,外界看到的指示云维熙冲上了副部级,而实际上云家的收获远不止于此,而陆政东终于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云老爷子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在给他铺路了。

虽然大舅和云维熙在这一次当中收获更大,但不管怎么样这么一来恐怕云维熙心里就不是那么自在了,这样的局面自己可得好好应对……

六月中下旬长江发生一九五四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性洪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出《关于长江、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领导立即上岗到位,切实负起防汛指挥的重任,迎战洪峰,战胜洪水。

时间越往前走,防汛的形式越发的严峻,肆虐的洪水成为了悬在长江领域许多地方头上的一把剑,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溃堤、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中央主要领导都亲赴抗洪第一线,察看长江大堤防守情况,强调当前长江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沿江各地要把长江抗洪抢险作为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要坚决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的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和动摇,这等于是下达了死命令。

其后,珠江流域,松花江领域也发生整个流域性的大洪水,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洪峰之高,流量之大,都超过历史最高记录。

随即,轰轰烈烈的九八抗洪救灾成为全国的焦点和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军队系统,中央多个部委也都进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陆政东也是时刻关注着这场来势汹汹的大洪水,感受着其中的惊心动魄。据统计,全国参加抗洪的干部群众八百多万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调动六十六个师、旅和武警总队共近三十万兵力,终于取得了抗洪抢险的胜利。

洪水虽然是过去了,但灾后的重建工作依然是任务繁重,也急需资金,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一千亿元国债,用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批准本年列入中央预算支出五百亿元,将中央财政赤字由年初预算的四百六十亿元扩大到九百六十亿元,这一重大决策,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紧迫的现实意义。

但是中央财政赤字一下就翻番,差不多占到全年中央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了,这比例可不低,这在过去是绝无仅有的,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了,又来一场几乎遍及大半个国家的大洪水,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中央财政真是捉襟见肘,就是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出中央财政的窘迫。

中央得想办法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鉴于日益猖獗的走私活动,已对国家经济、社会、政治造成多方面影响,它使国家经济和税收蒙受巨大损失,冲击国内市场和民族工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大量的走私活动,加剧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困难。走私的危害性很大,今年尤其严重。大量走私石油进入国内市场,把国家的石油工业差不多搞垮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打击走私,在高层形成了共识,中央、国务院联合召开打击走私工作会议,最高领导到会讲话,把反走私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对法人走私釜底抽薪,要求作为国家柱石的军队,要站在反走私工作前列。要求全军各部队一定积极参加全国反走私的联合行动和各项专项斗争,并要严厉查处涉及军队和武警一些单位和人员的问题。这是发出严重警告,并显示中央打击走私的决心。

这只是解燃眉之急,如何提振经济,促进就业,增加国库收入,就成了摆在中央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抗洪救灾,陆政东没赶上,但是这一块他不想错过。

就在陆政东思考着这些的时候,觉得他和抗洪救灾没有多大关联的时候,他突然接到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让其准备一下,陪同荣总理考察受灾地区的重建、治理水患、发展经济等工作。

陆政东心里也是一动,他既不是负责救灾的官员,也不是负责灾后重建的官员,荣总理到下面去考察,肯定是看重他在经济上的眼光和能力,这又是一次极好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住。

荣总理的考察先到了下游的西江,然后沿江逆流而上,一路之上,荣总理在会上总是反复强调: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又要着眼未来、从长计议,把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同治理江河水患、实现长远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会上荣总理显得神采奕奕,信心十足。

但实际上,荣总理的情绪并不是非常好,因为一路之上,各地方上的负责人一边是拍胸脯,一边又是在荣总理面前哭穷。

陆政东也是终于能够体会到当这么大个国家的大管家,是真不容易,就算是荣总理算是搞经济的行家里手,可是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也很有些手长衣袖短捉襟见肘的烦闷,以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

这种烦闷和苦恼在到了贝湖省的时候终于发作……

第29章陪同考察(二)

贝湖省的副省级城市安新市是这一次洪水的重灾区,几次比较危险的溃堤都发生在此市,特别是干堤曾经也发生决口,让整个安新市都危在旦夕,荣总理曾经亲临指挥堵住决口。

荣总理眼睛是容不得半点沙子的,安新市出现这样的情况,自然是逃不过批评的,安新也因此处理了一批贪渎的官员。

而这一次荣总理到了安新市,安新市配套的灾后重建资金迟迟到不了位,就更让他受不了,在安新发了火。

安新作为副省级城市,曾经经历过辉煌,但这些年困难国有企业越来越多,下岗失业人数剧增、经济丝毫未见起色,已经被原来和安新市差不多的其他副省级城市拉开或超越,作为安新市的主要领导,需要好好想想是怎么一回事……

这批评不但让安新市的领导如芒在背,就是贝湖省的领导也是眉头紧锁。

安新的情况确实不好,在安新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一群群载客的两轮摩托和三轮摩托车在路边等待着拉客或在警察、城管严厉的注视下仓皇逃窜,像受惊的鸟。

陆政东对于副省级城市一直都是特别的关注,安新自然也在此列。

当然荣总理是看不到这样的场景的,因为总理车队所经过之处,都进行了清场,但即便是如此,等到总理车队一过,这些载客的摩托车就会如雨后春笋一般不知从上面地方冒出来。

作为一个大都市,警察城管就是它们的天敌。从一个城市管理者的眼光看过去,绝对是城市交通、市容建设中的一大公害,它们就像泛滥成灾的蝗虫,让这座大都市都市为之难堪。

但安新市却没办法下定决心进行封杀,或许常年工作的部委机关的人不明白其中的缘由,陆政东作为从基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深知其中的原因,无他,因为对众多生活困难的家庭来讲,这是他们赖以维持微弱的家庭生计的一项重要来源,要是断了这样的来源,问题会更大。

作为一个特定群体,这样的载客摩托车注定要背负起其特定时期的艰难生存,由此也可以管中窥豹,看到安新市目前的困境。

陆政东对于副省级城市一直都是特别的关注,安新自然也在此列。

本来安新市是连接东西部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是中部一个重要的支点城市,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南方以及东部大发展中受到严重冲击。

经济发展阻力很大,经济增长缓慢,财政收入乏力,接着随之而来的就是失业的阴影笼罩着这座城市,近年来安新市下岗人员和城镇待业人员呈逐年上升态势,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

特别是安新市赖以为支柱的大型国有企业陷入严重困境,不但起不到支柱的作用,更是变成了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难以支撑的企业为了维持勉强的运行,不得不大量减员减员,也就意味下岗在所难免,对于很多“以厂为家”几乎全家都在这些企业的家庭来讲,下岗失业的重挫几乎也是灾难性的。失去饭碗的恐慌和再就业难的残酷现实,使长期置身于体制保障内的人们失去了安全感,难以适应市场化的劳动力竞争。

而安新市的集体企业经济效益连年下滑的态势更是远远超过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下降厉害,而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状况比例也远比国有企业要严重得多。

集体企业大面积的倒闭、破产和半破产,又兼地方财政困难,使得管理集体企业的行业办、集体企业办基本陷入瘫痪状态。

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失业救济政策主要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倾斜,集体企业职工家庭很难纳入低保范围,成为被政策遗忘的群体,只能在生存夹缝中艰难地求着生存。

而就算是纳入低保范围的,也非常有限,从九六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旨在建立一个欲将全民纳入的制度,但是在计算申请者的家庭人均收入时,其家庭成员中凡能与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下岗工人最低生活补助标准等社会保障政策挂上钩的,都按最低标准计算收入,如在职职工按最低工资标准线,为三百元;下岗工人按最低生活补助线,为一百元等等,有不足的再补充其差额部分。按照这种政策设计,结果把相当一部分救助对象又推了出去,实际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很少,这种补助金额十分有限,且覆盖面极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这是当下几乎每个城市在发展中呈现出的共同表征,只是程度的严重与否罢了,在一个由艰难谋生的下岗失业者和游手好闲者聚居的群落里,生活保持着低水平的有序,但在这种脆弱的秩序底下潜伏的是不安定的破坏因子。

被挤压的、凋敝的国有经济,和大批行走在贫困边缘的下岗失业群体,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可怕的杀伤力和破坏力,这谁都清楚,但是想要找到一个良方却不是那么容易。

而现在洪水又给安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是雪上加霜,虽然省里中央是要给予安新支持,但度过难关,主要还是要靠自身……

而现在的安新又不是很太平,情况是错综复杂,陆政东看着苦着脸的安新市委书记张泽高和市长李萌图。

张泽高是贝湖省省委常委委,年纪即将到站,下届换届是肯定退的,李萌图本来大有希望接任。但因为这场洪水,李萌图的日子是相当难过,不仅仅是安新市在抗洪中受到批评,更重要的是有人借机大做文章。

省委常委副部或者省委副书记副部,其含金量自然和普通副部不可同日而语,而逼走李萌图,如果能顺利接任市长的话,则两年后的换届,也就有很大把握成为市委书记、省委常委,无疑,这是一条很快捷的通道。

陆政东能看到这一点,其他人也能看到这一点,李萌图在安新经济上无所建树,加上安新决堤,所以有人就想利用这次机会把李萌图逼走,只是看样子高层还是没下定决心……

在安新考察完毕之后,一行人乘船沿江而上,在船上,荣总理也站在甲板上一边观察着江边的风景,一边听着介绍。

“安新的情况你们也都比较了解,安新经济上不去,你们能够拿出什么好的药方出来?”

显然安新的事情是他的一块心病,即便是离开了安新,心里依然还是挂牵着安新的事情。

陪同的经委和发改委的领导先后也对安新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荣总理不置可否,沉思了一下朝他看来,道:“小陆,你也说说看……”

陆政东一愣,他这一路陪同考察也就是做些基础性的工作,陪同考察的人员多是部级干部,他一个厅级干部离得远远的,连和荣总理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荣总理却是突然问起了他。

“我对安新的情况只是略有了解,总理既然点了名,那我就只有斗胆说说……”

虽然是突然问起,但陆政东一直都关注着这些副省级城市,还是有些心得的:“安新曾经辉煌过,但现在确实落后于其他同等城市,特别是安新的两大支柱产业轻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已经在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了,安新市一直希望重振这两个支柱产业,但事实上希望不大,首先从轻工业来讲,安新的纺织、制革等由于在体制上的桎梏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差异,在企业发展思路、经营理念等方面无法和其东部近邻相提并论;而在机械制造业上,整体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也就限制了整体的成长性。

这两个支柱产业不能起到支柱的作用,也就导致了安新如今的困难局面,现在安新还是希望能够重振其曾经的优势的轻工业,在这上面投入不少,但是不是能够收到效果,这就很难讲了。”

陆政东斟酌了一下才继续道:

“安新的发展得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在客观现实之上重新对其整体发展进行定位,客观准确的定位,也才能找到突出重围的方向,困难国有企制也才真正业的改能够分出轻重缓急,从安新目前的情况看,机械制造业比较发达,这可以作为一个方向,加大其在创新性上的投入,发力集聚一批参与全国、全球竞争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把安新打造成为一个创新型机械制造业中心,以工业构筑基础经济实力,壮大经济实力;其二,安新地理位置优越,可以大力发展商贸,打造国家级商贸物流中心,发展一些新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方面的从业人员门槛不高,可以作为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其三,安新高校和科研机构不少,可以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基础的新型高科技产业群……

兼顾解决安新现实存在的困难,又要立足长远发展,敢为人先,敢于去碰一些新事物,新产业,培养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创新企业,以老产业带动新产业,以新产业促进老产业,以求度过眼前的难关,然后厚积薄发……”

陆政东的意思很明确。安新要想改变眼下的困难局面,必须要有所舍弃,放弃一些看着优势实际已经无优势可言的产业,破而后立,发展一些新产业,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几个主要发展方向……

陆政东的话很平实,也没有多讲眼下最热门的企业改制问题,因为企业改制从国家层面已经明确了下来,重要的是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就是如何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吸纳这些下岗者再就业以及新的就业者,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社会的基本稳定,这才是根本……

第30章峰回路转

陆政东陪同考察结束回到京城,但心却是一直飘在安新,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安新的局势。

李萌图最终还是黯然离开了安新,到京城出任新成立的国能集团的党组书记,但形势的发展并未按照逼走李萌图的人那样进行。

贝湖省里的情况也是错综复杂,逼走李萌图的人一方也并不是一家独大。而通过在建造水利工程质量上大做文章之后,李萌图的对手又在下岗工人的问题上给李萌图制造着麻烦,只是李萌图的对手也错误的估计了形势,风波的发展完全超出了其控制,安新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这事给平息下去,但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又发生在灾后重建的节点,连中央都惊动了。

虽然这么做成功逼走了李萌图,但也引起了贝湖省委相当一部分分量极重的领导不满,李萌图的对手也不得不黯然离开安新,但由于朝中有人,结局比李萌图要好上许多了。

安新的市长空出来了,一直紧盯着这些副省级城市的陆政东要说不心动,那也是假的。

但他心里也还是有所顾虑。

这些非省会的副省级城市可不比那些副省级省会城市,省会城市由于有省委省政府在,很多事情不敢过分,而这些非省会城市的独立性要强得多,因此也就更复杂,可以讲都是龙潭虎穴。

而且安新也不是云家的地盘,逼走李萌图的人也是在安新经营多年,毫无疑问在安新有强大的实力,恐怕之前的李萌图也是被其束缚着手脚而难有所作为,而张泽高即将退居二线,这个时候肯定也不会讨人嫌的去阻碍人家的进步,肯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其一步步增强对安新的控制力。

李萌图的对手表面上是离开了安新,但实际上其影响根本就没走,他若是去了安新,要想有所作为,那就不得不撕开一些口子,就不得不面对这些人,这势必要和对方甚至对方的背后发生激烈的碰撞。

而且副部和正厅之间看似只是半级的差距,但绝不是以前在地市的那种碰撞,那考验将比在地市的时候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对自己来说前所未有的考验……

但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陆政东知道,以自己的年龄,在部委怎么也要两三年后才能提为副部,安新突然空缺的职位就是自己一直渴望的绝佳的机会。

但是这个机会想要争取到的难度之大,也完全可以想见。

陆政东所长的,无疑是搞经济,这一点在领导那里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对于安新这样的城市来讲,仅仅是光能高经济是远远不够的。

而自己到部委的时间不算长,毕竟太年轻了,还不到而立之年,争取市长的位置难以服众,他被外公差不多在体改委冷冻了将近一年,恐怕一个考虑就是让他熬资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外公婉拒把他调整到其他部门,也是不想让他这么早就到副部级的层面去厮杀,平稳过渡,平稳上升,陆政东想到了这么两个词,不是说平稳的就是最好的,但平稳的,的确是最有利发展的。无论是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层面,都是如此……

真地要这么早就去安新么?那面对的可不是以前那些对手,稍一不慎,自己就可能满盘皆输,机会还是来得太早了一点啊。

陆政东思虑良久,觉得还是不想放弃这样的机会,毕竟自己虽然搞经济的能力展现了一些,但是由于所处的层级不高,多少还是有人不相信,而在这同时,别人会或多或少的忽视他在政治上的成熟,总会认为他走到今日的位置不过是因为云家的余荫庇护,如果能够在安新站住脚,控制住安新的局势,使得云家在贝湖的话语权能够得到增强,无疑会大大提升自己的地位,从而能够争取到更多得人的支持……

陆政东沉思良久,最后还是决定和小舅商量商量……

“政东,安新可是个烂摊子啊,你真想去趟那潭浑水?”

云江民看着专程从京城飞过来的陆政东,也是有些担心。

“有人讲,有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换句话说能用经济手段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其他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问题,而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

陆政东开着玩笑说道。

云江民点点头:

“是啊,你外公那一关就不好过,这可真是让人挠头的事。”

“实在不行就做副职过渡一下?”

陆政东想了一下说道。

云江民看着陆政东笑道:

“你是真想去?”

陆政东点点头:

“说实话,我更喜欢在基层那种充实的生活,安新毕竟是大工业城市,其锻炼的价值和绵西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陆政东再小舅面前也是没有隐瞒。

云江民想了好一会才道:

“本来按照惯例,李萌图调走,应该是党群副书记接任,但是现在党群副书记也调走了,那安新的市长由外面调任得可能性就非常大,根据我的了解,贝湖方面对于这人也是很不满,安新搞成那副模样,省里主要领导肯定也是面上无光,他们还有上升空间,也需要面上能过得去,也希望在那人走之后,有一个能够与其抗衡的强有力人物、能搞经济的能手进入安新,一来是能够抗住对方背后的大人物,扫去笼罩在安新的乌云,从而让安新能够真正的走上轨道。”

陆政东点点头,贝湖省里这样想也是平衡省委内不同意见,还有一个原因恐怕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吧……

“这事不管你是争取市长还是争取个副书记,关键还是在你外公那里,只要外公那里松了口就好办……但我从侧面探了下口风,你外公觉得之前你就走得太快,有些拔苗助长的意思,所以你外公暂时并没有让你外放的打算,其实外公的想法你也清楚,不希望你羽翼还没丰满就去参与那样层面的厮杀……”

陆政东点点头,心里虽然有遗憾,但是也还是能够接受,毕竟自己年纪在那摆着,显得有些操之过急了……

事情既然是这样,陆政东也就放下了这样的心思,又安安心心的在体改委上班。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很快又峰回路转,陆政东从刘振强那里得到消息,他出现在安新市长的候选人名单中!

这把陆政东都弄糊涂了,难不成是外公终于改变想法了?这不可能啊,若是如此,刘振强应该早就和他通气了。

陆政东被搞得满头雾水,不过这样的迷惑也没有持续多久就解开了,推荐他的是中组部的另外一位副部长。推荐的理由是政治立场坚定,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丰富的经济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经济工作能力,富于思考,长于开拓进取。

陆政东清楚,在对干部的评价用语上,那是相当讲究的,这样的评语是相当高了。

当然这位副部长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就推荐他,从系统归属和推荐的考虑角度,陆政东知道这肯定是荣总理的意思。

安新的经济发展不振,这始终是荣总理的心病一块。

只是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之中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有希望,按照党内惯例,中管干部中,副省级官员任免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正部省级官员则常委会讨论后,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

一般情况下,中央政治局会议每月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一周召开一次会议,与国务院常务会议频次相同。若遇到特殊情况,政治局常委会议日期可变动。

在副省级干部的人事调整上,省委、部委有一定的建议权,《干部任用条例》中有一句话: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属于上级党委(党组)管理的,本级党委(党组)可以提出选拔任用建议。

如果中央采纳了该省省委或部委的任用建议,就用“批准”二字。如果中央最终决策的结果和该省省委提出的建议并不完全一致,或者省委没有建议,则中央直接定,用“决定”二字。故在对外公开上,常出现“中央决定”和“中央批准”两种用词。

这一次贝湖省因为之前的种种事情并没有推荐人选,最后是由中央来定夺,对于这样的人选,除了平衡之外,就看中央考虑的侧重点是什么了……

陆政东得到消息的当天,就被外公召了回去,只是进了书房,外公一直闭目养神一直都不搭理他,让陆政东心里很是惴惴。

“你啊,还是显得急迫了些。”

许久老爷子才说了一句话,不过眼睛依然微瞌着,还是没有看他。陆政东也只有听着,没有反驳。

“听说你讲经济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说到这里,老爷子才睁开了眼睛,看着陆政东。

“后面还有一句话,其他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问题……”

这话肯定是小舅讲给外公的,想必也是为了争取说服外公的力度,陆政东无从抵赖,只有把整个话补充完整。

老爷子这才正眼看着他说道:

“要是没有后面一句话,那你就根本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莽夫,有了后面一句话,这说明你对于政治的含义才是有了真正的理解。你既然这么想去安新,那你说说看,你打算怎么站住脚?”

“宽厚以待人,前部勿轻动,民生当抓紧,收心当务急,先求安定后谋发展。”

陆政东缓缓的说道。

如果他真去了安新,即便是有家里帮衬,那也是根基尚浅,没有自己的人,还得过选举一关,过了选举还要能够政令通达,让自己的意志能够实施下去,而且现在安新已经是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