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比外孙好,如果自己不努力,成天不务正业,那落在家里其他人眼里那就更是没出息的窝囊废,那基本上这辈子就那样了……
但是做思想工作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梁光亮逆反心理重,那就要顺毛摸,取得他的信赖,再潜移默化的灌输一些东西给他。
陆政东的策略还是很有效,亲情的纽带加上陆政东和煦的态度,两个人很快就变得熟稔起来,梁光亮开始来主要是为了摆脱家里的呱噪,到后来到医院来主要就是讲述烦恼、理想,讲他里的人的不支持不理解,陆政东很有耐心的听着,梁光亮现在才十七八岁,还是少年心性,这些话对这一大家子的其他人讲,其他人都根本不会听,现在陆政东不但能听还能表示理解,这让他也非常受用,陆政东也会适时的给他一些建议,让他搞清楚主业与兴趣爱好的关系。
其实这些道理他父母未必没讲过,梁光亮也未必不知道,但是他这样讲,梁光亮就能听进去,不过梁光亮也多少有些不甘心,想了一下说道:“二姨,东表哥,如果我高考考得不错,我就到你们那里玩一个暑假好不好?”
云江彤笑着道:
“你东表哥那可是真的在农村,到处都是蚊虫,你去了受得了?”
梁光亮一听不依道:
“二姨,你是不是不欢迎我去呀?我听东表哥讲,你们那里是山清水秀,再说就是蚊虫再多,那也比不上我家,我耳边天天都有蚊子叫,在这地方呆着,人都要憋死……”
云江彤一见梁光亮那苦不堪言的样子,不禁莞尔。
陆政东也是一笑,在梁光亮的眼里他自己的家就是牢房,这京城就是个大囚笼,这孩子估计真是被家里给逼得太紧了。于是笑着道:“光亮,你好好想想,你再苦再累也就半年时间,考好了,上了大学就可以住校,也就没有再天天在你耳边说你了,你要是考不好,就是你上大学、参加工作,那你家里人还是会遇到你就会说你,你是苦半年,换来一辈子的清静,怎么都是划算的……这样吧,我再给你点鼓励,你要是在这半年内认真学习,考好了,我不但让你倒我们那里玩,还会给你一个你最最喜欢的礼物……”
梁光亮一听是心里直痒痒,忙问道:
“什么礼物?”
陆政东一笑:
“天机不可泄露,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绝对是让你想都想不到的惊喜,你就回去努力学习吧……”
梁光亮见问不出到底是什么,也就只好作罢,喜滋滋的说要回家温习功课去……
送走了梁光亮不久,迎来了新的一年,一九九一年春节终于到了,由于母亲还不能下床,他不能把母亲一人留在病房中,陆政东也就婉拒了舅舅、姨妈,在病房中陪伴着母亲辞旧迎新,迎来了九一年的春节。
大年初三的时候,陆政东正拿着一份报纸仔细的琢磨着,云江民又到医院里来了,陪着母亲说了一会话,等到母亲休息的时候,云江民就把他叫到了一边的走廊末端。
“政东,你母亲恐怕还得在医院住几个月,就是出院之后,身体也还需要恢复一段时间,你们母子俩远在外地,家里也很难关照周全,更何况你现在也没在你妈身边工作,也很难照顾到你妈,你是怎么一个打算?”
这一次也就舅甥两人,看来云江民是想趁这样的时候和他好好谈谈他和母亲的事情。
“我个人的想法还是想在下面工作。我妈的意见是他已经习惯了长滩的生活,也还是想回长滩,照顾母亲的事情,我有办法……照眼下的情况看,应该是没什么大碍,主要就看接下来一个月的恢复情况了,如果不是很乐观,那再考虑……”
陆政东已经问过母亲的意思,母亲不愿意留在京城。
陆政东也不想现在就进京工作,在很多普通人看来在京城工作是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在陆政东看来这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京城里的很多东西,他已经熟悉过,而且他现在已经是正科,即便是到京城也是熬资历。真要进京工作,陆政东也希望是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那样才真正有用。
而且他在山和已经打开了一片小天地,稍微努力一把,就是出成绩的时候,他不想虎头蛇尾,如果真要调出,他也希望能够至少是把架子搭起了,别人能够“萧规曹随”。
但是这一切都得看母亲的身体恢复情况,他既没高尚到为了革命事业就狠起心不顾母亲,也没有俗到为了自己的前途,就抛下母亲不管,如果母亲的身体恢复不乐观,那其他的一切统统都得让路。
云江民想了一下说道:
“既然你和你妈认真的商量过了,那暂时就这么办吧。”
陆政东见云江民说完了这事,忙说道:
“小舅,《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这篇文章你看到了没有?”
这份报纸并不是京城发行的,而是远在千里之外,陆政东是想方设法搞到,跑了许多地方才买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借着这个要和小舅谈谈重大事情……
第60章人轻言微?
云江民偏过头看了看他手上报纸的标题,点点头道:“《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看过,不过……这完全是逆潮流而动啊。”
陆政东笑了笑,云江民这么讲,没什么奇怪,东欧剧变刚发生不久,国内有不少人都认为东欧剧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改革引起”的,眼下讲得最多最激烈的,是反对和平演变,是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诘问“姓社姓资”,对改革开放是基本持批评否定的态度,全国的报纸已经有近两年时间没有用这样的口吻谈论改革开放了,这篇文章和当下主流宣传的方向完全格格不入,从这个意义上讲,云江民讲这篇文章逆潮流而动也没有错。
但这样的氛围弄得这两年间全国人民都瞪着眼睛左顾右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们见这样的阵仗,全都吓得够戗,都怕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都纷纷关门大吉,全国的个体户一下子少了几百万家,私营企业也有大约一半关了门。老板纷纷卷款而走,工人被扫地出门,一下子全都没了工作。各地方政府财政都纷纷告急,全国经济形势是频频告急。改革开放停滞不前不说,还有要中断的危险。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篇文章的横空出世,意义非同寻常,这就是一个导火索,点燃了本世纪全党全国最后一次思想上大碰撞的序幕,就是这份报纸关于改革开放的几篇文章,不但是翻起了浪,而且是搅的天翻地覆,弄得主流媒体对其又是群殴,又是打压,从春天越过夏天,将近一年的时间,却始终奈何不了它。——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其背后的来头实在太大。这实际上就是南巡讲话的一次热身、预演、铺垫。
陆政东是深知历史的走向,所以云江民的这话这不是陆政东想要的答案,于是沉吟了一下问道:“小舅,你应该清楚这文章的来头吧?”
云江民呵呵一笑,文章通篇穿插着一些讲话,这在党报中极为常见,普通百姓可能不明所以,但是政治成熟、眼光老辣的人,肯定是不会天真到认为报纸一个言论作者的意见。但是他并没有回答,一笑之后带着考校的味道反问道:“政东,你知道吗?”
陆政东其实也是明知故问,外公一家也是局中之人,自然特别关心这样的消息,小舅在这样的家庭熏陶这么多年,这样的政治敏感性是绝对有的,看到云江民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还是指了指天,说道:“文章有些提法极富新鲜感和挑战性,能够这样来谈论改革、谈论国家意识形态的人,放眼全国,唯一人而已。”
云江民一听他这话,很是有些惊讶的说道:
“政东,你在农村工作,居然还能从报纸中看出这个?看不出来,你的政治嗅觉很灵敏嘛。不错啊,居然能够和你小舅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了……”
陆政东笑了一下,他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引起云江民的注意。
外公一家正是在这场世纪思想大碰撞当中,判断错了形势和方向,在里面陷得实在太深,大舅云江华更是一头扎了进去,到后来连调头的机会都没有,结果一败涂地,最后才导致完全衰落。
他费劲心思的找到这份报纸,也就是想在这个时候给外公一家提醒提醒,预预警。
陆政东见云江民一副刮目相看的样子,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的说道:“其实这样的文章稍微有些政治经验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关键是这篇文章背后的深层次的含义,小舅,你看看这篇文章发表的时间,大年正月初一,这肯定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再看看这样的提法,这样的口吻,这能说明很多东西啊!这说明……”
云江民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说道:
“政东,你人年轻,又远在农村,有些东西你现在是不会明白的,这些东西不是你该操心的,也不是你能操心的,你还是在下面老老实实的工作,千万不要去掺和……”
云江民说着,沉吟了一下低声:
“政东,眼下的形势已经到了这样,这样的东西已经翻不起大浪了,你心里明白这一点就行,这样的话题你我舅甥还可以说说,外人面前不要谈这些……”
云江民的话虽然声音很低,但是说到翻不起大浪的时候几乎是没有任何忌讳,很是大胆而又肯定的说道。
陆政东他也明白云江民为什么敢说得这么笃定,从目前看,国家大气候是东欧剧变,国内小气候是该退的已经退了,似乎已经不具备足够的威慑力了;该成长的还没成熟,还挑不起大梁,这样青黄不接很难有所作为,而保守思潮优势越来越明显,胜利的希望似乎就在眼前,似乎就要马到成功了,好不容易把握住这样一次机会绝佳的机会,岂能那么轻易的放弃?
这样的想法恐怕也存在不少干部中。但是这仅仅是他们的一厢情愿,黄粱一梦而已。
陆政东看了云江民一眼,显然云江民也是做梦者之一,于是也就顺着云江民的话说道:“我是不会去掺和的,其实……小舅,人家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风云变幻,风险实在很大,大家都不要去掺和为好,最好还是置身事外,那样可进可退,游刃有余……搞不好,这一回,很多人就会被这场大风暴吹倒……”
“政东!”
云江民显得很不高兴,语气也非常严厉:
“你怎么回事?你这事在说家里的事情吧?你不要以为知道点皮毛就能在这样的大事上指手画脚,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你这样子实在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听到云江民严厉的话,陆政东,陆政东不由苦笑一下,自己人轻言微,说这些在云江民眼里把不但是不知天高地厚,简直就是荒谬,陆政东也知道以自己眼下的年纪身份地位就这样讲讲就能打动云江民难度很大,让外公一家改弦易辙,那也太异想天开了。
但是他既然专门找这样的机会和云江民讲这事,肯定也还是有后续手段的,他绝不会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外公一家往火坑里跳!
第61章石破惊天(上)
陆政东看云江民很生气的样子,若他继续这样讲下去,这谈话也没办法进行下去,也就说道:“小舅,我在乡下消息闭塞,也难得遇到像小舅这样层次的人,更不用说请教这些事情了,所以有点小激动,说话的时候就不太注意,请小舅不要见怪。”
陆政东不过痕迹的给自己的小舅戴了戴高帽子。
好话没有人不爱听,云江民本来被陆政东有些无状的言语弄得很生气,但是一想到陆政东还年轻,估计也是心里有点好想法,就想在他这个小舅面前表现表现,也好得到他这个小舅鼓励鼓励表扬表扬,这么一想气也消了不少,于是说道:“政东,你的心思,我明白着,你想在这条路上有所作为,有些事情我得给你讲讲,这些年你一直在外面,和家里几乎和家里没有什么联系,恐怕你妈也很少给你讲这些东西,家里的有些规矩你不懂,但是现在既然联系上了,有些事情我就讲讲,家里有家里的规矩,不是该你说的话绝不能说,不是该你做的事情绝不能做,不要说你对家里的事情指指点点,就是你小舅我都没那资格。一定要慎言慎行,这一点你一定要谨记。
在外面,从现在开始,你的一举一动,你不是代表你自己,你说的什么话,做的什么事,别人不会一定就认为是你你的事情,而是会揣摩是不是家里的意思,所以在外面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然连小舅也帮不了你什么大忙……”
云江民见陆政东若有所思的样子,这些话说到这份上已经够了,他也不想在这大春节的把气氛弄得太沉闷了,于是说道:“你想了解国家大事,大政方针,开阔自己的视野,这样的想法还是不错的,只有认清了方向,才能按照正确的目标前进。”
陆政东本来就还想找机会,一听就打蛇随棍上,说道:“那我就趁这样的机会,再向小舅请教请教……恩,国内的太敏感,那就说说国外的吧,苏联的改革,小舅怎么看?”
云江民看陆政东一副虚心请教的样子,也笑呵呵的说道:“看你这样子,对苏联的改革也肯定关注过,你先讲讲吧,我先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陆政东想了一下说道:
“我觉得戈尔巴乔夫采取的全盘否定自身、放弃舆论阵地等等激进的改革,自己都否定了自己,还想别人认同?这完全是自乱阵脚,加上经济严重滑坡,各加盟共和国分裂力量抬头,戈尔巴乔夫又想利用保守和自由两派互相牵扯,结果是左右不讨好,逐渐失去对局面的控制,这样下去注定是要失败的,……”
苏联垮掉的原因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从建国一开始就留下加盟共和国可以自行退出这样的隐患、比如干部终身制、特权阶层的形成等等等等,那是几本书都写不完,并且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陆政东目的不是探讨苏联垮掉的原因,而是找一个说话的契机。
陆政东不知道云江民本身对戈尔巴乔夫是如何一个看法,但是从其本身的政治立场上,肯定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持反对立场的。
他选择这样的话题、这样的判断,实际上也是选云江民爱听的。他是想借这个话题进行迂回,其目的和之前一样。只是这样的方式让云江民更容易接受。
果然,云江民听他这么一讲就点点头:
“看来你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那不叫改革,叫放弃阵地,叫举手投降,搞成那样子,性质都变了……”
舅甥俩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了半天,陆政东笑着说道:“小舅,既然咱们都不看好苏联,那咱们舅甥俩就猜猜戈尔巴乔夫和苏联的结局吧?谁猜得和结果最接近算谁赢,如果我赢了,小舅就给我两条特供烟,如果我输了,就认真学习,给小舅写一份很深刻的万字学习心得,如何?我猜戈尔巴乔夫八九月份就要垮台,至于苏联,年内就要寿寝正终。”
云江民还以为陆政东是绕着圈子要烟,心里想着陆政东毕竟还是年轻,多少还是有些年轻人的跳脱,和家里那些一个个都老成持重的晚辈相比,倒多了一份朝气和亲切,也不由笑骂道:“苏联那么大哥庞然大物,要垮也会有些征兆,你就不要拿这种事情信口开河了,你想打你小舅的秋风就直说,还来这一套?不是给了你一条的吗?我给你还留了点的,等你走的时候会给你的。”
陆政东知道云江民肯定不会相信他的猜测,虽然东欧剧变之后,高层也对苏联的局势进行了研判,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谁也没想到苏联会在半年后就会发生保守派发动的八一九政变,进而在年底,苏联就解体……
陆政东却摆摆手:
“我是认真的,我有这样一个预感,如果戈尔巴乔夫倒台了,苏联真的也垮了,那国内很快就要统一思想,更加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上来。”
在陆政东这么做是想三利用八一九事件和十二月苏联解体来提醒云江民,如果真如他“预测”发生了八一九事件,肯定会引起云江民的警觉,就是这不行,十二月的苏联解体也还可以提示一下,只要在统一思想之前能够改变态度,那都还有机会,对于高层来说,只要不是一条道走到黑,适时的调整方向,那就是“改正错误还是好同志”,不会一棍子打死……
云江民旋即明白过来,陆政东绕来绕去,绕半天还是想要说刚才的事情,陆政东照理说也不是一个没眼力劲的孩子,他已经训了他一顿了,还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说这事,那肯定是有什么讲究,虽然心里听不高兴,还是耐着性子问道:“政东,你这话完全是自相矛盾吧?真要是连苏联都垮了,那我们国家更应该吸取教训进行反思,防患于未然,我看你平常也不是这个样子,你今天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今天回这样胡言乱语?你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改革开放必然要进行下去……”
陆政东见小舅脸色更加不豫,赶紧说道:
“小舅,不管你是认为我是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大也好,是狂犬吠日胡言乱语也好,都请你听我把话说完再做评论……”
第62章石破惊天(中)
陆政东看了云江民一眼,缓缓说道:
“小舅,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动荡主要原因是出在思想僵化,体制落后,经济上不去,人民吃不饱饭,穿不好衣,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严重下降,长期过紧日子,人民极度不满等等这些问题上,这才是东欧剧变的最根本的东西,老百姓希望过安定而又丰衣足食的生活,这才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堵不如疏。他的这个思路是一贯的、明确的,虽然中间会有调整和反复,但是都没有偏离这个主线太远。”
陆政东的话并没有纠结于苏联解体的问题上,而是开宗明义直奔主题:“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一个高屋建瓴的政治老人的判断,其实苏联垮不垮台并不影响他的这个基本判断。加上姓社姓资的问题,这个问题争论的时间不短了,已经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局面让其再也坐不住了,才会有这篇文章的出炉,这个报社还会继续发表这样旗帜鲜明的文章,这既可以看着是试探,是想观察一下大家的反应;也可以看着是一次舆论准备……
小舅,现在京城舆论是一统天下,似乎是一边倒的优势,不过依我看,就是这个报社发几篇文章,京城的一统天下也根本不能把人家怎么样……”
这篇文章出来之后,也没谁敢立即就站出来反驳。但是在接下来的文章里却终于说了一句在下一篇评论中,终于说出了当时根本没人敢提的一句让有些人忍无可忍的话: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
这话一出,就点燃了战火,双方直接就掐了起来,不过一方是风轻云淡、从容淡定如同三天打鱼两天三网一般,偶尔发表一两篇文章,可另一方却是群情激奋、群起而攻之,而全国其他的媒体、记者、官员以及老百姓都围观着,沉默着,各不相帮,静观事态的发展,成为当年的一大奇观,陆政东对此记忆尤为深刻……
“不但如此,后面肯定还会有跟进的动作,我估计下一步落脚点肯定会放在姓社姓资的问题上,一定会提出计划和市场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换句话说就是计划与市场可以结合使用,从而在重大的理论突破,以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姓社姓资的争论。
这应该是第二步,估计会在一些比较重大的会议或者重要节日会提出来,比如纪念某位领导人诞辰或者建党六十周年这样的日子。以这种方式明确这一点。这实际上是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虽然这其后估计国内国际的形势变化还会有所争论,但大局已定,责问改革开放的势头看似来势汹汹,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回光返照而已,很快就会消沉下去的。”
陆政东很清楚,即便是这个理论突破并没有一步到位,多少带了一点妥协的味道,但也是为市场经济的确立进行了一次过渡,是对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保守力量一边倒的批判从春天一直持续到夏天,不但没把人家给批倒,反而被人家大大的赢下一局,这对保守力量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从那以后,对这些文章的批判和围剿也暂告一个段落了,直到苏联八一九之后又强势反弹了一下,但也只是昙花一现,陆政东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节点再次引起云江民的重视……
“在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准备之后,那就是第三步了,就会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正式提出坚定不移的进行改革开放的方针,这个时间也不会太久,估计这整个过程也就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这样三步走,基本上也就能解决问题了。”
陆政东在京城落难的时候,一直也想着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就没少琢磨这些事情,对这段历史和掌故是了若指掌,所以是娓娓道来。
“我为什么这么讲,是基于一个判断,那就是新一届党代会要在明年召开,虽然时间现在还没确定,但是按照惯例,一般都是在下半年召开,在这之前肯定要完成全党思想上的统一,如果思想尖锐对立,这大会根本就没办法开,这基本需要在大会召开前半年左右完成,以留出时间进行最后的理论准备和人事上最后的斟酌和拍板以及大会的其他各项筹备工作。”
“小舅现在完全可以不相信我所讲的任何东西,但是可以看事情的发展轨迹,真要是连一个小小的报社都奈何不了,几篇文章都驳不倒,又何谈其他?
现在京城里看着是热闹非凡,其实这不过是虚幻的热闹,是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出手,改革开放已经十余年的时间,这已经深入人心,群众有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意愿,这就有群众基础,思想基础也是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十余年的改革开一直主持大局,这中间有多少干部基础?想来也不会少吧?现在是形势不明,大家都还在思考还在观察,一旦情况逐渐明朗,振臂一呼,情况会如何?……”
这简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云江民听完陆政东这番话,心里也是有种石破惊天的感觉,虽然这分析之中的有些判断显得很是有些武断甚至有些偏颇,但是整个分析却是一针见血,丝丝环扣,入情入理,入木三分。
这完全像是一个在政坛浸淫多年、洞悉政治风向的老道的政治人物,可陆政东才参加工作两年多,并且还是在农村工作的年轻干部,他是从那里知道这些东西的?为什么会如此言之凿凿?
陆政东的表现,实在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有些看不清自己的这个外甥,甚至是无法理解,因此云江民没有急于说话。
他必须重新评估面前这位外甥,慎重的评估一下他所讲的这些……
第63章石破惊天(下)
云江民好一会才开口问道:
“政东,这些东西你是从那里了解到的?是不是听别人谈起的?政东,事关重大,我希望你跟我说老实话,不得有半点隐瞒……”
云江民不相信这些高层的政治动态不是陆政东所能想得到的,陆政东肯定是在什么地方道听途说而来。或者是有什么人点拨过陆政东。
陆政东看到云江民郑重其事的表情不由一笑,看来他所讲的,云江民虽然还是挺怀疑他所讲的,但是总算是听进去了不少。
达到了这样的目的他得见好就收了,得想办法把自己泄露的这一通天机给圆过去,让云江民不再追问这些,于是想了一想扬了扬手里的报纸说道:“小舅,这很多东西也就是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和杂志了解的,其实就是这一篇已经把他想要说的和将要想要做的,就说的清清楚楚。
了解了这些自己再好好的琢磨了一下,能想到这些其实也没啥难度,也就是一个心态问题,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真是放弃改革开放,那就是对其最重要、最引以为豪的政治生涯的全盘否定,这绝对不是他所愿意见到的。所以他绝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样开倒车,看着改革开放的局面被完全葬送。
就连我们那小地方那些稍微有点见识的干部,都知道他老人家三起三落,认准了的事情不会轻言放弃,肯定不会坐视不管的,很难走回头路的。”
陆政东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
“小舅,我知道我这是班门弄斧,但是如果事情真是按照这样的轨迹发展,我想到了却不敢讲,那我岂不是太对不起小舅?到时候岂不是后悔都来不及?反正我这也是给也不是给家里讲,只是让小舅你参考,能多一个看问题的角度,也是尽尽我这个晚辈的一点心意……”
云江民点点头,沉思着,陆政东的话不无道理,京城闹腾得很凶,但是也都是些前台的小角色,真正的大人物基本上都是隐身于后,自己的父亲如此,其他家的老爷子基本也如此。隐身于后,不代表着他们心中没有想法,而是伺机而动,不让自己走进死胡同。倒是大哥跟自己更有些人走得太近了,在有些事情上似乎有些太冒进了,真要是判断出现了偏差,那到时候肯定是难以收场。看来是得在观察观察风向再说了……
想到这里云江民微微抬了台头说道:
“政东,看来是真是长大了,这些年跟着你妈吃的苦没白吃。接下来几天,我有些事情,你走的时候我不一定能送你了,你妈的事情有我们,回去好好干,你越是干得好,你妈才能安心养病……”
陆政东点点头,今天能谈成这样,已经算是不错了,接下来外公一家会怎么样做,这就需要等待了……
※※※
陆政东初五一早就直飞省城,他初七就得上班,节后第一天,他这个乡长要是不到堂肯定说不过去,所以他再牵挂母亲,也不得不走了。
陆政东从机场出来就直奔汽车站,他可不想再在省城呆上一晚。
省城到长滩的客车要走几个小时,陆政东到了车站边上就准备顺便在旁边的小店买点吃的和报纸杂志,好在车上消磨时光。
只是他刚过拐角处,就看到几个男子围住两个女子,两个女子穿得挺时尚,也挺漂亮的,但是脸上都带着惊慌,一个男子发现他注意着,恶狠狠的瞪着他,迟疑了一下,然后对着另外一个男子打了一下眼色,转身面对他:“哥们,兄弟最近手气不好,手头紧,给点零花钱花花,识相点,敢乱来,老子就放你的血,大过年的可不要自找麻烦。”
其中一个叼着烟,玩着一把弹簧刀,说道。
陆政东不由一愣,他以为是小混混调戏良家姑娘,原来是遇上抢劫的。
陆政东打京城回来,自然穿得不错,显然是被当成大肥羊了。既然撞上了,也想顺便在他这里捞一票。
无妄之灾啊。
陆政东看着几个人,干这些行当的基本上就是在腊月天好好的干上几票好过节,这几个家伙倒好,大家还在过春节,他们却“上班”了,看样子真是穷疯了。
只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