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上市融资也算是一条不错的途径,想要上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想就能上,绵西市现在连一家上市公司都没有。
首先是每个省上市都受到名额的限制,这还可以争取,关键是要证监会审核通过,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期,不但如此,想要上市,花费也不小,如果在这方面不注意,如何在这期间,找一家和证监会熟悉,又对候选上市企业如何在体制机制进行改进的咨询顾问公司就显得很关键,而在这方面,穆先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绵西还是有几家有潜力上市的效益不错的企业,这也是陈振龙在任的时候一个最突出的政绩,穆先生的到访,的确让陆政东感到一个巨大的机遇摆放在自己面前。但绵西市是否已做好了迎接这个机遇的准备?
陆政东却不敢确定。
这几家企业还需要进一步的打造,才更有机会争取到机会,只有在接下来一段不长的时间里进行充分的工作……
而此时在浦江市区到机场的路上,穆先生和他那美女助理也在谈论着。
“先生,我实在不明白,西河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地方,选择在那里投资其实并不符合集团的整个发展战略,就是要投资,其实你没必要亲自跑一趟。”
显然,女助理很不理解自己的老板兼男人穆先生如此做。
穆先生淡淡一笑,摇摇头:
“这实际上和整个集团的发展息息相关,政治经济向来是一对孪生兄弟,政经政经,连着骨头连着筋,在国内,要想做大做强,就不能不研究政治,必须要从干部架构这个层面着手。一代有一代的特质,但不管怎么样都有一个梯队建设、人才储备的问题,虽然现在很多看不清,但高知高能阅历丰富,这一点恐怕是个方向……”
“比如体改委的张振平,组织部的姜开庆,刚刚下到地方不久的曾怀德,颜志卿,浦江的周毅魏还有西河省绵西市的陆政东等等,这些都是新生代当中的佼佼者。”
“他们现在的位置还不高,是政坛最灵活的一群,可以时刻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可以不必受到高层无可避免的繁多约束。他们所说的所做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高层改革中的全新尝试。而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要不了几年就要走上更重要的岗位,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甚至进入更高的层次,而陆政东在其中,我认为更为看好,二十几岁的实打实的地市级市长,你在国内绝找不出第二个,也就是像这样小荷才露尖尖头,才更有机会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我们集团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什么,你不觉得这才是最合算的战略投资?而这样的支持,现在对陆政东来讲也显得很需要,这才是互利双赢的事情,而等到其走上更为重要的工作岗位,你觉得还有这么容易吗?何况,这样的投资也一样有很好的收益回报……”
“到了我们这样的规模,再去搞行贿那一套,那简直就是在玩火,还有一些人喜欢把鸡蛋放在某一位或某一派领导一个篮子里,那同样危险,铁打的位置,流水的官,还有一点就是和政界人士一旦走得太近,换了领导,也就会遇到大危机,何况官场也是变幻无常,今天某位领导在台上,明天也就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失势,很多风光无限的老板最后都是栽在这些方面,在和政界人员这方面的交往可以礼尚往来,可以搞好关系,但送礼不要记黑账,交好而不追随;另一条是时刻注意收集证明自己无罪的证据……这样才能任它风云变幻,我自屹立不倒……”
助理知道这是自己的老板兼男人在点拨自己,现在穆先生已经逐渐把集团的一些具体事务交给她和集团公司的管理层负责,而穆先生则是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集团的战略发展问题……
虽然陆政东和穆先生是老熟人了,但陆政东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接待的礼遇,而是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前面是警车开道,一溜车队闪着双灯,从机场把穆先生一行迎接到绵西。
“感谢穆先生在百忙之中能到绵西一行,我们绵西可比不得其他发达地方,也就是小打小闹。”
穆先生微微一笑:
“陆市长这就太客气了,资信担保业虽然不属于金融业范畴,但或多或少总还是搭着一点儿关系的,呵呵,其实有没有关联关系也不大,能赚钱的行业我都感兴趣,绵西市能够走在很多地方的前列,能有这样开明和先见之明的领导,我是相当看好其前景啊,说起来我应该感谢你们绵西的领导才对,毕竟这也是我们企业发展的一个机会嘛。”
穆先生不愧是在商场打拼多年的人物,笑容非常和煦,话语缓慢、自信、优雅耐又有力,能赚钱就感兴趣,这话既彰显了其实力,但也不让人觉得突兀,而一番对绵西的评价恭维让人身处其中感觉如沐春风一般,显得极为得体,让在场的绵西领导都不禁笑了。
陆政东也笑着道:
“美国股神巴菲特有一条著名的巴菲特定律:在其他人都已经蜂拥而至的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
但我们的国人显然还不了解这个定律,就比如股市,广大的股民是看涨不看跌,等到赚到钱的人已经退场的时候,还在蜂拥而上,最终成为别人的买单者,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能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也才更有可能走向成功。我们绵西乃至整个西部需要与国内外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应该把融资、重组、架构的目光投向整个世界,而不应仅仅局限在面前这块贫瘠之地。只有真正的走出去,才会发现世界远比想象中来得更大更精彩……”
陆政东也是侃侃而谈:
“国企企业的改革其实也就意味着新一轮的资本重组产业整合的高潮期到来。各行业各公司,都在急尽所能的想办法做大做强,而且国家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也已经开启,按照目前的进展看,加入世贸组织也就是三五年时间的事情,一旦入世的成功,将会为国家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同时,不可避免的会给我们滞后的各行各业带来压力,金融业也是这样,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摩根、花旗、贝尔斯登、瑞士信贷等世界著名金融企业都会蜂拥而进,在这之前需要,我们都需要利用这样的缓冲期,做好更为充分的应对准备,我们希望绵西和穆先生能够携手合作……”
陆政东这话与其说是说给穆先生的,还不如说是说给在座的绵西的人听的,不居安思危,到时候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是他这些话,这里面的人能够真正理解多少,他就不得而知了……
第12章互利双赢(二)
与会的绵西市里的其他几个领导脸上微微的笑着,心里也是有几分触动,对于西部地区的城市来讲,中小企业融资难,而招商引资则是最为困难的一件事情。
陆政东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引来的是大块头。
虽然吴金泉对于穆先生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是对于和穆先生同来的港资的大陆区副总裁的企业和老板却是如雷贯耳。
黄记公司,那可是赫赫有名,而其董事局主席更是国人耳耳熟能详的华人商界的一个传奇式旗帜式的翘楚人物,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即便是像这位副总裁,到地方上,那省里领导再忙也会抽时间接见的。投资也是集中在发达地区或者内陆的重要城市,绵西这样要名气没名气,要实力没实力,根本就难入其法眼,不说投资,就是能够到绵西这样在省里都排不上号的地市来走一趟,就算是给绵西增光添彩了,也就是起到一个给其他投资者引路的风向标了。而穆先生和其公司,吴金泉虽然没有耳闻,但一看此行是以穆先生为主,其实力也就可见一斑了。
想必其莅临绵西的事情这几天就要上省里主要媒体的政经新闻了,肯定是看得其他地市眼馋不已。吴金泉明白,陆政东这是为其不久之后的人大选举造势,但这同时也说明,陆政东手里这方面资源很雄厚,而有这样的本钱,可不光光还是因为陆政东在长滩开发区招过商,结识了一些企业界的精英,而是代表着其有着深厚的人脉,足以让这样的精英屈尊来到绵西,看来是要好好定位一下和陆政东的关系了……
陆政东接着介绍了一下绵西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展望。
陆政东的介绍很是简略并未大谈特谈绵西将会如何发展,但穆先生和同来的港资企业大陆区的副总裁却听得很认真,两人若有若无的交换了一下眼神,两人都是行家里手,中小企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这不是什么新鲜问题,事实上这种现象一直存在,国有企业一向都是优待对象,受到这样的挤压,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商业银行放贷方向,使得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更为狭窄,门槛更高。
在沿海发达地区,民间的资本要比西部充裕得多,但即便是这样,依然有不少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冒险进行集资或者想办法去贷高利贷,而在内地,特别是西部,民间的资本比之沿海就更为贫瘠,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陆政东的想法是以此作为撬动绵西发展的一个敲门砖,虽然陆政东并没有在绵西的发展上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两个人都是长期和政府人员打交道的角色,却能从陆政东的只言片语中,清楚的感受到陆政东对绵西发展的一些思考和想法,陆政东没有任何的大话,但话语之间却也透出在绵西大干一场意味。
在谈完这些之后,陆政东也对担保公司的事情深入的和穆先生一行交换了意见。
穆先生也没有太多的矜持,虽然提出了还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考察和评估,并在担保公司的股份构成和经营模式、西部的区域总部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
穆先生希望是他、黄记公司、绵西市政府三方共同出资构建担保公司,这正是陆政东梦寐以求的。
担保公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名气,这样才能迅速获得金融部门认同。所以这些担保公司组成股东或者说背景很重要,获得银行的认同是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穆先生拉上黄记公司这真是太好了,国资、民营资本、港资,这样摆在台面上也好看,陆政东并不在乎黄记公司投资都少,黄记公司的大老板那是华人商界的翘楚,这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更容易为银行认同。
当然,陆政东也清楚黄记公司有意愿到绵西这样的穷乡僻壤来投资,其实心思和穆先生也差不多。
虽然作为华人商界的翘楚,手里又握有各地急需的资金,走到哪里都是受人欢迎的,但是有些问题不是地方上能解决的,也不是见几次领导人就能解决的,有时候县官不如现管。
这里面很重要的是一些需要部委审批的手续,因为体制的原因,这很麻烦,特别是涉及到经济体制方面的,更是麻烦,需要研究,需要调查等等。
时间就是金钱,能够在原则之内尽快能够办下来这些手续,实际上就节约了很大一笔,黄记公司恐怕也是希望藉此搭上他这条线,通过他以及家里在京城的关系打通一些还没建立起良好关系的部门。
穆先生表达了意愿,陆政东在细节上也就谈得更为具体。
政治就像一门艺术,充斥于每一个细节之中,要真正实现自己的意图,必须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把想做的每件事做好,吹得天花乱坠,最终还是要看结果,不能沉湎于大事件大动作的美梦中,这些大事件大动作,往往都是要从细微的地方开始。陆政东希望能够切切实实的把这次投资落实下来,这才是对绵西上上下下最有说服的。
所以也谈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问题,那就是让担保公司与需求企业之间的关系迅形成互相信任的问题,信息对称很重要,尤其是担保公司对需求企业的信息了解,这是破解难题,能够在担保公司成立之后尽快展开业务的关键。
陆政东的想法是政府部门应该能够有所作为,其实在这方面政府原来也不是没有,比如工商局有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评选,税务部门有纳税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把这方面整合一下,深化一下,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一套企业诚信的评价体系,既有利于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其实对这些企业的发展也可以起到一个更为正面的引导作用。
穆先生对于这一点很感兴趣,担保公司往往也就是在这个问题上被卡住了,他们无法掌握许多有关企业展的情况,包括企业市场情况,企业主品行状况、信誉度和负债情况等等,尤其是后者,担保公司更是受到这方面许多制约,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政府部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
这让穆先生和刘副总裁不由自主的点点头,这是他最为担心的事情,没想到陆政东已经早有考虑,看来陆政东不但真是个有心人,还真正是一个经济方面的行家里手,和这样的人领导下的政府进行合作,会更为愉快。
陆政东见两人很有兴趣,也就投桃报李的表示,如果穆先生和黄记公司能够在绵西进行投资,他本人和绵西方面也会最大限度的予以支持。
穆先生和刘总裁也表示一定会尽快进行考察和评估。
或许穆先生和刘总裁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第13章找准位置
陆政东把穆先生一行送到省城,周毓宁也同期离开。
虽然周毓宁在此之前还从未有过欢爱经历,但是一旦尝试过那便是充分释放出成熟女性的无穷魅惑。让陆政东也是颇有乐不思蜀之感,几天的缠绵情爱沐浴的滋润,让初为人妇的周毓宁似乎也是食髓知味,显得很是痴缠,但对于两个人这样的关系,可每当他试图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周毓宁总是始终回避着。
而当穆先生等人离开的时候,周毓宁也坚决的离开了。
这让陆政东有点不知道周毓宁到底是一个什么想法,不过几天之后,陆政东就知道周毓宁是怎么一个想法了。
周毓宁要出国做访问学者了,随着这个消息的到来,陆政东也找到了周毓宁临走之时给他留的一个短笺内容并不长,但周毓宁的意思很明了,她并不是他适合的结婚对象,希望他好好对待雪玉,让雪玉幸福,不然她一辈子也不会理他。
周毓宁不愿意结婚,已经是在接触中经常流露出来的,陆政东多少还是有一些心理准备的,但陆政东也没想到周毓宁会一走了之,看得出来,周毓宁是明知要出国了,才会那么放得开,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陆政东闻着信笺上还残留的周毓宁的淡淡的幽香,眼前不由又浮现起了在一起的日日夜夜。那个眼如秋水、明眸善睐的女人,难道真的就是自己生命中的过客吗?
周毓宁的快刀斩乱麻,而且还这样积极的促成他和雪玉之事,把自己最心爱的男人推给其他的女人,陆政东也知道周毓宁心里当时的那份酸楚,也知道周毓宁因为雪玉,而承受着多大的精神压力,周毓宁这样让他既欣赏,同时心口一样痛得浑身发紧。
如果他真要和雪玉算了,恐怕周毓宁的负罪感更会强烈,真会永远不理睬他了,可陆政东此刻心里也非常的矛盾,雪玉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女孩,但是……
陆政东内心正在痛苦交战之时,手里的电话响了起来,忙收拾起情怀,道:“我马上到……”
刘振强要找他谈话,陆政东也知道他这样年轻,省里对他在绵西的一举一动肯定也是很关心,刘振强就更不用说了。
陆政东到了之后,就把他的一些想法讲了一讲,在绵西工作的情况汇报了一下,刘振强特意问起的土地拍卖案的事情,陆政东也很客观的讲了一讲。
刘振强能够感觉得出来,陆政东对于吴金泉对土地拍卖案这件事的处理有些看法和情绪,或者说对于吴金泉对于绵西局面的掌控有些不同的看法,也觉察到了陆政东的落寞,或者说有些不甘。
陆政东在绵西的点点滴滴都通过各种关系反馈到了他这里,看来是遇到了一些麻烦,但陆政东最后还是选择了等待时机,这一点让刘振强颇为欣赏,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
陆政东这一路走来实在是顺风顺水,能够在环境发生变化之后,适时的调整了自己的行事风格,选择了沉住气,这对于陆政东来说,殊为不易。
不过,有些东西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东西不亲身经历体会,就永远无法真正感受,让陆政东受些打磨也是必要的,这是人生必须的经历,太过顺风顺水只会让他栽更大的筋斗。刘振强也担心陆政东还是会操之过急,吟了一下说道:“市委管大方向,说得细一点,那就是管市里的大政方针,市政府负责执行,实施,执行什么?自然不是执行实施市政府自己的想法意图,而是市委的想法意图,市政府必须要围绕市委的决定来展开工作,理解也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你是市长,你的市长前面还有一个头衔——副书记,你必须服从组织原则。”
刘振强看了一眼陆政东继续说道:
“能力强的市长,不是在市长的位置上有多强势,而是要学会巧妙的把自己的想法以合适的方式传递给市委书记和班子的其他成员,求得理解认同,这样你自己的观点思路可以为市委所用,这样市政府的工作干起来也会轻松不少,在工作上也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前提还是要和市委的大方向保持一致。你这个市长要想干好,那就得首先学会端正心态,学会怎样去适应。”
“当然,同样作用是相互的,你是市委副书记,也是市委领导中最重要的一员,同时你又是市长,市委决定你想要市政府方面全力运作执行好市委的思路意图,那也需要考虑市政府这边的想法,如果观点冲突太大,市政府方面抵触太强,毫无疑问会极大的削弱市政府方面在执行上的力度和深度,最后也是事与愿违或者达不到当初的预想效果。
人都有个体差异,干部也一样,不可能所有的事情想法都一样,如何寻找到一个平衡,在这个基点上,求同存异,共谋携手,劲往一处使,这才是最好的,事实证明,只有一个健康的、团结的领导班子才能够真正把事情干得更好,这是组织上所希望看到的。”
陆政东仔细的揣摩着刘振强的话,实际上刘振强的话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市委书记可以培养副手来制衡分化市长权力架构,同样市长也可以在其他常委尤其是市委副书记这个关键角色上寻找支持,这就是一个在冲突角力和携手合作之间寻找妥协的过程。
陆政东听得很专注,刘振强的话听起来似乎都浅显易懂,但是真正仔细琢磨,却又觉得啥都没有,完全就是一些套话式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常识,但是放在特定环境用特定语气说出来,那就不一样,让他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市委书记与市长之间本来就是体系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角色,这也是当初在制度设计上的一个初衷之一,协调好了,那才是事半功倍,这一点,陆政东也不得不承认,就如长滩一样,孙伟阳和刘建中在长滩的时候孙伟阳都算是很有魄力的市委书记,但在处理和市长的关系上,孙伟阳更胜一筹,让市长肖清扬充分的发挥了作用,两人珠联璧合,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长滩的发展大大提速,而刘建中在处理和肖清扬的关系上则是差了太多,结果肖清扬黯然离开长滩,长滩的经济发展难有作为,刘建中也基本上失去了上升的空间。
刘振强见陆政东静静的思索着,继续道:
“市里的工作和县里的工作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处,怎么样和班子成员搞好关系,怎么样最大限度的获得同事的支持,怎样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怎样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存在的矛盾,这些都和县里大不一样。
政东,你能力有,眼界和观点也比一般的干部更高更远,但是你要记住,一个地方的发展不是光靠一个人能够改变的,你需要凝聚或者影响一些人达到和你相同或者相近观点的人和你一起干一番事业,也要能够寻求到愿意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刘振强瞅了一眼一脸沉思的陆政东,淡淡的道:“前者是你想要做一番事业的核心和基石,后者则是你想要轻装前进的保证,没有前者,那就是孤家寡人,更谈不上做事,没有了后者,你一样会举步维艰,那会让你把主要精力都消耗在无休止的扯皮和琐事中去了,而无所作为。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坚持住大的原则,这不仅是你,也是真正的干部立身行事的根本,也是凝聚影响人的干事情的基点,但是如何在原则的基础之上,有策略的、灵活的处理事情就需要你好生把握,怎样最大限度的化解矛盾,最有效的办成事情,这就是考验你综合驾驭能力的关键。从来没有哪一项工作是一帆风顺的,也从来没有一个事物只有简单的支持和反对两个方面,存在于支持和反对之间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借助和利用的力量,就看你怎样去把握为己所用了。”
陆政东深以为然,自己在绵西是孤家寡人,就算是要调人进去,那也有限得很,深以为然,毕竟自己还无法和那些在花林已经根深蒂固的本土势力相抗衡,就算是常委会表决自己可以获得成功,但是下边的具体工作仍然需要无数支持或者赞同自己观点的人来推行。
陆政东点点头:
“当市长就好比古代大家庭里掌家的大少奶奶,勤勉是必须的,但要把家里的具体事务操持好,既要和婆婆处理好关系,这些事情才能真正好办,不然上面婆婆不满意,下面家里的小姑子、小叔子,甚至丫头仆人招呼起来都困难;而不把下面的人拧合在一起,同样也是难以成事,毕竟大少奶奶不可能事必躬亲自己去做……这个家也就没办法操持了……”
强听刘振到陆政东这样的比喻不禁莞尔一笑,注意到陆政东扶在沙发上的手微微一沉,知道自己这番话对他触动很大,心道,陆政东还真是领悟能力强,基本把握住了他话里的意思。伸手在陆政东肩头拍了拍:“恩,这个比喻倒是很恰当,掌家的大少奶奶,得统揽全局,运筹帷幄,你可以运作推动事情向某个方向发展,但是不要大包大揽,不然就是累得像条死狗,也不可能有好结果,副市长就是你最好的手脚臂膀,在这一点上你做得非常不错。这个火候掌握好了,当市长也就当好了。”
“我有些想法还是显得太急迫了一些,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没有理顺很多关系之前,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在工作上我会尽所能的到位不越位,学会服务大局,尽职履责……”
陆政东认真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心态,就像土地拍卖案的事情,事实上阵不是主要由他来拿主意,法院检察院名义上和政府那是平起平坐的,当然作为副书记,他有一定的建议权,真要说拿主意,还是吴金泉这个书记,确实是有些没摆正位置,也就虚心进行着检讨。
“也没有那么夸张,谁都有迷惘的时候,我只是提醒你在做事之前要三思,尤其是你现在是代市长,更应该注意,当然,原则上的问题也不容退让,但是在策略上却可以多琢磨一下。”
刘振强说着又道:“和市委班子成员怎样相处,我想不用我多说,在不断的磨合接触中,你应该有这份能力处理好,实际上,市长这是个好位子,大树脚下好乘凉,这样的机会你要好好磨练自己,充实自己,这才是关键。”
说着刘振强忍不住微微一笑道:
“不要看市委书记很风光,你不要想着你做过县委书记,市委书记就那么好做,不同的位置担负的责任自然也就不一样,等有一天你当上市委书记之后,你就会觉得,当市长其实远比做市委书记轻松愉快……”
陆政东听到六七丈这话,心里又是一动,若有所悟。
自打和陆政东关系密切起来之后,刘振强很是欣赏陆政东在经济上的力,也是由衷希望陆政东能够在仕途上顺利成长起来,所以关于省里边关于绵西方面的评价议论他一直相当关注。
刘振强相当亲近的话语让陆政东颇为感动,刘振强是省委副书记,不说日理万机,至少也是难得有闲暇的时间,能够专门抽出时间和自己长谈,陆政东心里也是颇为感动。
而这番话对于他的触动也相当大,这些问题,陆政东也曾经请教过孙伟阳,孙伟阳也给了他不少的建议,对于他也有些启发意义。
但刘振强毕竟是做了多年的组织工作,和孙伟阳的实际经验不同,在这方面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却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提点着他,谁实话,陆政东原来对于政工、组工一类性质的干部,从心里总是有些看法,总觉得这类干部让人觉得主要就是玩虚的,但事实上,这只是自己先入为主的一种看法,不管是经济型干部还是政工型干部,走上一定的岗位,就不仅仅是专长的事情,而是需要综合的能力。
陆政东觉得自己很是幸运,能够遇到孙伟阳、刘振强这样的领导,不说提携,就是这样的关键点拨,就让自己受益匪浅,省去了不少摸瞎看黑……
第14章冤枉省领导
从刘振强那里出来,陆政东也是感悟良多,绵西这池子水本来就深,如果在羽翼未丰之前,不和吴金泉搞好关系,那就不是束手束脚的问题了,而是寸步难行了。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和吴金泉联手破掉绵西本土派实力太强这个难局,至于选举的事情,这在刘振强看来只是小事情,这件事吴金泉应该比他这个当事人更为操心,毕竟他到绵西也就三个月就要选举,就算是他再能做事,也做不出多少事情来让代表们对他进行深入的了解。这个时候只能是做事不求多,但求成……二把手本来就是受打磨的活,一把手称为班长,二把手通常就是副班长,而在民间副班长通常就是最后一位的角色,这称呼还真是贴切,很多时候,单位的副职还不如单位的一些要紧的职能部门在单位的权限大,因为那样的人隔着几层,对一把手的位置构不成威胁,虽然市长不至于那么惨,但道理是一样的,人总还是要经历些磨砺的,不然怎么能成大器?
戒急用忍这词儿用来形容当二把手的心态恰如其分。急不得,慢不得,急了要出问题,太保守了也要出问题,得既要有进取之心,又得克制有度。
不同的经历阅历就决定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在工作配合中难免就有磕磕绊绊的时候。琢磨着自己和吴金泉乃至绵西的当地力量在选举之后真正的磨合期,恐怕还要的后期磨合还是有些故事要发生。
吴金泉拿土地拍卖的事情来告诫自己,恐怕也是害怕自己年轻好胜,把绵西给捅出个窟窿出来,所以才会这样做,以吴金泉这样告诫自己,其实这倒也可以看得出来,吴金泉其实自信心实在是有点不足,当然这也是因为对他不是很了解的缘故。不过想想也是,任谁和这样一个年轻的市长搭档,肯定都是稳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