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玩儿-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向前跑了一阵子,前方山脚处隐约出现了另一个马队,而这时的我们,经过这一气狂奔,每个人的马都呼呼地喘着粗气,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哈哈!关键时刻,就显出来我这匹坐骑的优势了,果然身大力猛,后劲儿十足,速度不但没减,反而越跑越快,没多久就把另外九匹马都甩在了身后,并且距离越落越远。我心里高兴,一股满足感油然而生。我心想,这时勒住马,调回头来显摆一番,顺便再挤对挤对他们,这是多痛快的事儿呀!我两手抓紧马的缰绳慢慢向后拉,以防它急停时我在马背上稳不住身子,可马根本就没有反应。我手上慢慢加力,自觉力道已经不小,那马再迟钝也不会感觉不到人对它发出的指令,可这匹黄马仍是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心里有点儿发慌了,刚上马时马主介绍说:“骑马很容易,两腿一磕马肚子它就往前走,两手一拽缰绳它就停,想让它跑你就挥鞭子。这马骑惯了,听话着呢!”刚才一路上说说笑笑、走走停停的,这方法也实践过了,怎么到现在就不灵了呢?

正在慌张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停不住干脆不停,让它在跑动中转个方向,调头向后不是就回去了吗?只是在这么快的速度中急拐弯对于我这个第一次骑马的人来说可有点儿危险,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我在颠簸中先把一切程序想了一遍,然后两只脚紧紧蹬住马镫,双腿紧夹马腹,右手抓住马鞍前部的铁圈,只等黄马跑到山路的宽阔处,估计马可以在此完成兜转。这时,我左手向左侧猛拽缰绳,同时身体向左侧微倾,做好了对付离心力的准备——可谁知道,我这一切的准备工作都是白费劲儿了,黄马在我猛力的拉拽下,马头向左上方扬起,这时的黄马马头已向左转了九十度,可它的身体还是跑着直线,就这样扭着脸,瞪着眼,脚下丝毫不停,依旧向前狂奔。

又跑了几十米,把我这胳膊拽得都酸了,索性,我也不拽了,你不是爱跑吗?你只管跑,反正不是你停下来就是我摔下来。我连缰绳都松手了,两手紧抓铁过梁,嘿嘿!咱就这么耗了!

黄马发疯似的向前跑,渐渐地,我看清了前边的一群人。这也是一群年轻人出来旅游的,十多个人,有男有女,和我们一样,每人一匹马,嘻嘻哈哈,边走边聊。马背上的人听到身后急促的马蹄声,回头望了一眼,也没在意,继续聊他们自己的话题。可当我的马离他们的马群还有十来米远时,他们群里的几匹马好像已经感觉到了有同伴向自己跑来,也加快了步子跑了起来。这一来带动了整个马群,十多匹马一齐向前奔去。马背上的人见此情景,也顾不得聊天了,急忙拉紧缰绳,企图拽停自己的坐骑。可根本没有用,像我之前妄想拉住我那匹黄马一样,他们也遭到了同样的境遇。

这时,我的大黄马驮着我已经接近了他们的马群,就这样一群马疯一样地跑着。在大黄马的前边的是一匹栗色马,它等于是跑在马群的最后,这时被黄马追了个首尾相接。骑马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身材苗条,穿着入时,这时也被动地骑在马背上向前跑着,双手紧扯缰绳,嘴里还不停地“吁!吁!”地喊着。黄马追到栗色马的身后,跑动中伸嘴向栗色马的后胯咬去。这一举动让我吃惊不小,我急忙左手抓紧铁梁,右手捞起马缰,明知危险也准备拽开马头。谁知这时栗色马一声长嘶,跑动中扬起后蹄尥了两蹶子,黄马扭项歪头,避开后蹄,依然奋力追咬着它。

这招可把我吓得够呛,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本身就没技术,没经验,较劲儿还较不过它,可偏偏还在它的背上。现在的我只能是咬牙闭眼,听天由命了。正当我把心一横,准备跳河一闭眼的时候,让我震惊的一幕出现了。那栗马受迫不过,突然身子一偏向斜侧方冲去。山中的道路本就不宽,道旁是多年不见水的旱河,河道中遍布大石荆棘,栗马离开大路跑进了乱石丛中。

就在马身急转之下,马背上的女孩儿重心不稳,连晃几下后尖叫一声一头栽下马来。让人始料不及的是,由于女孩儿的骑乘姿势不标准,两脚在马镫中的位置太靠前。从马的左侧栽下马之后,左脚挂在马镫中不能脱离,就这样头下脚上被马拖着向前跑了五六米后,左脚脱镫,身体才彻底从马上掉落下来,重重摔在乱石堆中。此时女孩儿头部受地面石块的碰撞,早已晕了过去。而我座下的黄马,由于撕咬对象逃离现场,在我的奋力拉拽之下也停了下来。

我下了马站在路边不知所措地看着。女孩儿的同伴们也傻眼了,估计也是从来没遇见过这样的情况,拉停了自己的马后,急忙下马跑向女孩儿,扶起她的身子喊着她的名字。万幸,叫了几声女孩儿就醒了。这是一个脾气倔强、具有男孩子性格的丫头,睁开眼睛之后一跃而起,大声说:“嘿!我就不信我骑不了它!走,上马!”边说边从同伴手里抓过刚追回来的栗色马的缰绳,牵着走上大路准备再次上马,她的同伴们围在她身边劝阻着。

这时,我们的马队也赶了上来,问清原因之后,随队的马倌儿说了:“这黄马和栗马本来是一家的,一公一母。现在两拨人分着租过来骑,不见面倒还没事,现在公马见到母马肯定是紧追不舍,企图交配。可母马没有发情,拒绝与公马成其好事,于是两马追逐奔跑,踢打撕咬起来。如果遇到会骑马的人,是可以控制的,偏偏你们又都不会骑术。而马是最聪明的动物,在你认镫上马的一瞬间,它就能知道你控制不了它。所以尽管你骑在它的背上,手里抓着缰绳,它依旧不听指挥,任意胡为。这就是马的脾气,你不能制服它,它就欺负你。”

自从那一次亲身经历了这场事故,亲眼目睹了女孩落马的全过程后,我对骑马就有了心理障碍,从此再也没有骑过马了。而现今自己养了马,一步步把自己推到了马场主的位置上,不会骑马也说不过去呀?更何况这近水楼台的先决条件,再不练习一下,连我自己都觉得亏。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上呀!好在现在有专业骑手从旁指导,我先让他们把两匹马的脾气性格摸清楚,服从性怎样,敏感度如何,有没有坏毛病,习惯哪些指令等。而且每次上马之前还要让骑手先骑马跑上半小时,等马把刚出马厩的兴奋劲儿过去,体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我再骑,这样会更稳妥些。不是我小心过分,而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不经摔了!

可俗话说得好:久在江边站,哪能不湿鞋呀!尽管我千注意万小心,还是没能逃过落马被摔这一劫。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我让骑手把马备好,先在场地里骑上一会儿,自己则换马裤,蹬马靴,穿护腿,罩头盔,戴手套,持马鞭,全副武装地来到场地之内,在骑手的帮扶之下,小心翼翼地上了马。今天骑的马是“金苹果”,是一匹身材高大魁梧的黄色母马。此马顺从,听话,受过很好的教育。因为之前已经骑乘过几次,对它的习性已经基本了解,所以我的紧张情绪也减少了很多。

我在马背上调整好坐姿,两腿轻磕马腹,“金苹果”缓步向前慢走起来。人马相互适应了两三圈之后,我脚下的力道渐强,黄马接受指令,开始了轻快的小跑步伐。我在马背上满意地拍了拍它的脖颈以示鼓励,它仿佛也知道了我的心思,扬头晃脑,打着响鼻儿,高兴地向前跑着。

以我目前的骑乘水平,到这个地步也就为止了,在马背上我只能保持轻快步运动,还不敢让马放开步子大跑。这对我来说已经不容易了,克服了心理障碍,重新找到了自信,虽然还不能完全消除紧张情绪,但也做到了基本自如,进步指日可待呀!

我正想入非非之时,“金苹果”两耳突然转向背后,身体急蹿向前,只这一步,就把我从马背直掀下来。我当时真的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它的突然提速,让我的身体原地向后仰去,从马屁股上一个后滚翻摔在地上。至于什么姿势下落,哪个部位先着的地,甚至现在我也想不起来。当时只觉忽的一下人已落地,好在土地松软,穿衣较厚,我没有受伤,而我的第一反应是要立刻从地上站起来。这时,四周的人们围拢了上来,掸土,搀扶,问这问那,而此时我最关心的问题是,“金苹果为什么跑得好好的突然前蹿”。大家见我没事,也就恢复了自然情绪。

骑手笑着问我:“您刚才是不是走神儿想别的了?”

我笑了笑算是默认了。

他接着说道:“您骑马时可不能走神儿,精神一定要集中。其实刚才马的反应动作并不是很大,如果注意力集中就不会出事儿。”

我赶忙问他:“因为什么呀?”

“呵呵!刚才隔壁院子里的人听到咱们院里有人骑马,好奇想看一看,就爬上墙头向咱们院里望。马的视野非常宽,能看到身体的侧后方,它在奔跑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被这一冒头惊了一下,向前蹿了一步。您如果精神集中,两腿夹紧马肚,应该没事的。”

嘿!您瞧这事儿闹的。

骑马的人常说一句话:上马三分险。骑马虽然是一项非常健康、高尚的运动,但其中确实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这风险也不是不可避免,而是需要人通过对马的饲喂、刷洗、照料、骑乘等做法和马进行深度交流,真正读懂马的内心世界,达到心灵相通、人马合一的境界,从而把风险规避在最小范围。而人在与马接触的时候也一定要做到全身心投入,精神集中,胆大心细,这样才能屏蔽风险,安全享受饲养和骑乘的乐趣。

越玩儿摊子越大

截止到现在,在玩儿的方面,我仿佛已经达到了之前给自己规划的宏伟目标:拥有了一处属于自己的休闲娱乐场所,饲养了一批自己喜爱的动物,在工作之余可以携妻带子、呼朋唤友地来到这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快乐。

日子一天天过着,朋友一批一批地约着,他们来到马场后首先惊奇的是自家玩乐场所的规模之大,其次赞叹的是动物种类之多,随之感慨的是主人在娱乐项目上费心耗资之巨,其后便赏鸟,观猴,放鸽,钓鱼,喂羊,逗狗,逐鹿,骑马,吃吃喝喝,尽兴玩乐,高兴而来,满意而去。而我要的就是这个感觉,乐此不疲地接待着各方的朋友,把他们的畅快淋漓当作给自己的最高奖赏,那一刻,只觉得自己的一切的工夫都没有白费。

然而,在与朋友谈天说地的时候,很多人都谈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这个院子以后也就准备自己玩儿了吗?”

“是呀!”

随后朋友便止住了话头,不再往下说了。我当时也很奇怪,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弄这么个地方不就是为自己玩儿的吗?难道这地方还能有别的用途不成?

直到后来有一次请九爷到马场来玩儿,老爷子兴致勃勃地看完了所有的玩意儿后,和我推心置腹地说了一席话:“爷们儿,你这么玩儿不行,不是长久之计呀!”

我听了这话有点儿摸不着头脑,玩儿,是一种爱好,从小到大我都坚持了这么多年了,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怎么能不长久呢?

我一头雾水地问道:“您是怎么看的,您说说?”

九爷不紧不慢地说:“这地方儿,你应该对外营业。”

听了九爷的话我乐了,“九叔,我从小就想着自己能有这么一个玩儿的地方,现在好不容易弄成了,可以说是实现了我的一个梦想。如果对外营业,从玩儿改成了做生意,那这性质就变了,首先这不是我喜欢的路数,其次我也不是做生意的料儿,再说,我也不指着这地方挣钱呀!”

听我说完,老爷子喝了口水,摇摇头说:“这不是钱的事儿。你现在刚把这地方儿弄好,可以说正在兴头儿上。你又不住在这儿,你一个星期能来玩儿几次?”

“没事儿的时候一周能有一两次,忙起来就没谱儿了。”

“对呀!你来了也不过就是逗逗狗,骑骑马。可这么大一个地方,又是养殖公司性质,每年的工商、税务、卫生、检查、人吃、马喂、驱虫、防疫、夏天降温、冬天采暖等各方面的事儿,必须要有人去做呀,而且都牵扯着你的精力。你现在心气儿高,不嫌麻烦,也不觉得是个事儿,可时间长了你就烦了。再有,也不是跟钱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就你这规模,一年的消耗怎么也得百八十万。你可以不在乎,可你得这么想,平时操心、受累,每年还搭进这么多钱,就为满足你一个星期一两次的逗狗骑马?这现实吗?时间长了你必然觉得这是个累赘。等到真烦了,这兴趣也就没了。这咱爷们儿说,这么好的一个爱好没有了,可惜了不是?”

听到这儿,我仿佛觉得九爷说得有些道理。回想起马场的建设过程和动物日常饲养的一些繁琐事宜,还真是让我很头痛的一件事。只不过在玩儿得高兴时不愿想这些,所以在我脑子里被自动屏蔽掉了。闲下来的时候更不愿想了,只觉得你要想痛快地玩儿,就得承受这些,根本没有考虑到以后——这也是我这种理想化、冲动型性格所决定的。

九爷见我在思考他的话,便不忙着往下说了,点上烟,喝口茶,给我一个对他之前言语的消化过程,之后又接着讲道:“所以,你这儿只有对外营业,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营系统,各方面都有专门、专业的人为你经营,你才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发展和钻研自己的爱好,说句最白的话儿,你才能踏踏实实地玩儿呀!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你这样玩儿永远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玩儿,即便你朋友再多,能有多少人呀?谁都有各自一摊子事儿,哪能老聚在一起呀?如果你对外开放,就会引来很多有共同爱好的人,这个圈子越玩儿越大,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那不是越来兴趣越大吗?就是最不济了,经营的收入多少补贴一下你每年的投资,挣钱多少是小事儿,重点是这种成就感是最刺激的,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这是你付出的心血最直接的体现,最后也肯定是这一过程支撑着你将这爱好进行到底。不信你试试?咱们走着瞧!”

九爷说话,思路明了,道理清晰,让人不得不佩服。我顺着老人的话深入考虑一番,确实如此。也是,老头儿玩儿了一辈子了,什么事没经过?人家吃的盐比我吃的饭都多,眼光自然独到。可作为我来说,对外营业又谈何容易呀?虽然现在马场的规模也不算小了,但一切建设和配置都是按自娱自乐的设想而行的,只要自己喜欢,其他根本没做考虑。而现在经营方向突然转变,面向公众了,这样一来,很多地方都要改动,包括马场的整体规划、经营定位、运行模式等都要重新计划。俗话说:在商言商。以前自己玩儿无所谓,根本不用考虑钱的问题,现在进入经营状态,就必须按照做生意的思路计算马场的投入、产出、成本、盈利等一切问题。你虽然不指着它挣钱,但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必须带领马场走向一个良性循环的经营道路,而这一切则是我最不擅长的。

没辙呀,也可以说是活该呀!谁让你喜欢这个呢?谁让你越玩儿摊子越大呢?谁让你割舍不下这点儿爱好呢?按老北京的话说:谁让你有这口累呢?接着干!

我按照自己头脑中的经营思路把马场又重新设计了一番。现在全国的马场太多了,光北京大概就够二三百家。其中有钱的、有渠道的不乏其人,有经验的、有手艺的行业精英更是众多。我这个入道不深的生瓜蛋子要想在众多的马场当中寻找自己的一块立足之地,就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干出我自己的特色。

思来想去,我觉得只有这十七匹小马才真正算是自己马场的特色。现阶段国内的马业属于起步阶段,马场虽然不少,也大都是饲养的大马,世界各地名种名血应有尽有,为的都是骑乘、比赛。唯有这设特兰矮马,还没有人来定向繁殖饲养,偶尔有马场或个人养上几匹,也是作为宠物用来观赏玩耍的,不成规模。而我现在的矮马种群,目前在国内还真算得上顶尖水平了,也只有在此项上下下工夫,才算是扬长避短。于是,我把设特兰矮马的饲养和繁育,定为马场的主要发展方向。

有了明确的定位,事情进行得就更有目的性了。我在网上搜寻了一下设特兰矮马,发现在很多马文化的发达国家,矮马的饲养已经有了较为悠久的历史,甚至很多地方都有了自己的矮马俱乐部,有定期的展览选美和比赛,并伴有极其细化的品评标准。俱乐部里吸纳了很多喜爱小马的会员,尤其是孩子们对这种动物的喜爱尤为突出。他们每周都要抽出时间来在家长的带领下到俱乐部里探看、饲喂他们喜爱的宠物,和它们交流,亲近,有的孩子还能骑上小马散步、奔跑,或做一些初级的跳跃动作,整个过程当中充满了天真、快乐、惬意、祥和的气氛。

看了这一系列的消息,我有很多的感慨。它让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时代,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养第一只鸟儿时那种激动的心情,精心地呵护,细心地照料,看它吃食时的专心,听它鸣叫时的舒畅,在它得病时的担忧,看它离去时的伤心。让我回忆起第一次养狗的经历,怎样解读它的内心,如何体会它的感受,尽量锻炼它强壮,努力教导它成才。更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随那些有闲情逸致的哥哥、叔叔们钓鱼、逮鸟儿、放鹰、跑狗的生活,那些经历让我的童年时代充满乐趣,让我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它让我见识了自然,开拓了思想,懂得了奉献,知道了付出,理解了承担,体会了责任,感受了忠诚,学会了博爱。而这一切,是人在童年时代最最重要的。

反观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和我的童年时代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要让我说:“真是可怜透了!”优越的生活养成了孩子们好吃懒做的毛病,家长的溺爱惯就了专横跋扈的脾气,独子的家庭造成了自私狭隘的心胸,朋友的缺失形成了孤僻傲慢的性格。再加上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孩子从小就身处各种兴趣课,提高班,每天为钢琴、书法、舞蹈、奥数等负担而苦恼,孩子童年应有的天真烂漫被压制于无形。可有谁又想过孩子自身的兴趣所在呢?有谁又统计过孩子成年,走入社会后儿时所谓的专长又有几项能够学以致用呢?这一切应付过去之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才说到玩儿。你说是玩儿,我说是玩儿人。

写到这儿连我都觉得,这貌似有点儿跑题了。可细一想,真的没有,综上所述,与我马场的发展方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这种天马行空式的发散性思维,对目前马场的发展方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从网络上看到国外矮马俱乐部的信息一直联想着,再结合我六岁儿子的现实生活状态,有了极大的启发。我决定以现有的设特兰矮马为基础种群,在饲养和繁育的同时,办一个儿童马术俱乐部,主要面对三到十岁的孩子们。因为设特兰矮马身高六十至八十厘米,体态娇小,聪明伶俐,性格温顺,亲和力强,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迷你型宠物。在国外,除了观赏之外,主要就是应用于儿童的骑乘和儿童马场马术的训练。孩子们骑乘这样的矮马,比例匀称,危险性小,能够消除畏惧情绪,拉近人马距离。再加上园中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尽量吸引那些迷恋网络、游戏的孩子们走出户外,接触动物,亲近自然,增强爱心,强壮身体,锻炼儿童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享受高端运动带来的乐趣,为长大以后顺利地骑乘大马起到铺垫作用。说真的,我认为一项运动的兴起也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而我准备做的,就是马术运动的幼小衔接工作。

想法有了,实现这个想法又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我来讲,回头看看,万里长征还只是走了一步。行呀!慢慢走吧,好在我这长征路上没有敌人的围追堵截。于是,改建马舍,绿化园区,设计景观,装饰会所,请骑手,抓训练,做马具,订装备,又忙了个不亦乐乎。在这一切进行的同时,我还联络到了多家儿童教育机构,和他们协商合作方式,将学校内的英语、自然、生物、体育等课程转移至户外,结合儿童马术,专门设计教程,变换环境,尽量让孩子们能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里更有兴趣地接受多方面的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实现快乐教育。

通过几次愉快的合作,我看到了希望,更加认定了我为马场规划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一批一批的孩子们来到乐园中,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玩儿得快乐无比,高兴而来,尽兴而去,并且在玩儿的同时,享受了大自然的阳光,体会了与动物们接触带来的乐趣,掌握了在马背上的基本坐姿,学会了有关的英语句式,知道了植物的春华秋实,亲历了动物的纯真憨直。看着孩子们花朵儿似的小脸儿,我的心里也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我觉得自己现在不单是在玩儿,而是玩儿的同时,在干一项事业,这项事业,将让我玩儿得更开心,更上瘾,更有意义。

后记

我就这么点儿梦想:玩儿

书写到这儿便戛然而止了,很多人都觉得结尾很突兀,嘿嘿!这还真没辙,文章一直写到现在,后边的事还没发生呢!让我瞎编我也不会不是?

实话实说,从来没想过写书,更没做过出书梦。不是不想露脸,是走这条路的想法死在摇篮里了。您不信我把我小学语文老师的电话告诉您,据说我那时的作文老师还有保留,作为经典的反面教材一直就没舍得扔!——还是算了吧!那作文您要看了?甭说看我的书,恐怕今后连我的相声都不听了!

哈哈!

看到这儿您不禁要问:那怎么又写了呢?原因有三,这其一:有朋友劝我,有意思的事要和大家分享。老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嘛!再说娱乐大众毕竟也是我的本职工作呀!其二:我想起了当初九爷对我的教导,自己玩儿永远是个小圈子,如果能引来很多有共同爱好的人,那圈子就会越来越大,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兴趣才会越来越浓。这样,能对老北京玩儿文化的传承起到一点儿好的作用。这其三,我想让我的朋友们知道,尤其是想让小朋友们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比电脑游戏好玩儿千百倍的东西,人脑比电脑先进得也不是一星半点儿,建设好自己的娱乐心态,才是自己一生受用不尽的福泽!仅此而已!

提起笔以后,突然感觉,想写的东西还挺多。但都是些玩儿乐小事,貌似抓不到重点,只得信马由缰,天女散花似的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到写过多一半了,才突然意识到,我想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归纳起来无非两点,一点是咱们刚才所说到的娱乐心态,而另一点想说的,则是一种精神,是老北京的“爷”们在玩儿方面的一种精神。

要干好一件事,内心必须要有一种精神做支柱。大到中华民族,有民族精神,小到女排有女排精神、北京国安足球队有国安精神!即便是一个企业,也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而源远流长的老北京“玩儿”文化,自然也有着它自己的精神——这又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几百年来,这种精神一直流淌在一辈辈老北京玩儿家的血液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一代代年轻的玩儿主们。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一种气质,一种魂。这种精神只是还没有被人加以总结罢了。我也不想总结,因为我没那个水平。但我能深刻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这是一种傲气,是世代生活在天子脚下的人独有的、骨子里的一种傲气!这种傲气,在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有细致的剖析。

目空一切,自称自赞,拔尖争胜,唯我独尊,虽然现在的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北京人这种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造就了他们在玩儿方面的磅礴大气!艺不厌精,料不厌细,追求完美,永不言败。渴望傲里夺尊,力求技压群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此可以做出巨大的牺牲,甚至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为的只是那个永远不能丢掉的“面子”。虽然出发点未免狭隘,其中也掺杂进了很多江湖气。但正是这种复杂的性格特点,成就了老北京“玩儿”的文化,使之高深莫测并能传承至今。我在文中也力求给读者传达出这种感受,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精神,最起码我愿意相信这是一种精神——你们信不信我不管,反正我信了!

不管怎样,书写完了。如果您能坚持看完,我得念阿弥陀佛了!真不是我写得好,在于故事和思想来自于本人,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身上的、我亲身经历的事。只是在下转述得还算清楚罢了!如果您还能有些兴趣,那荣幸之至,说明咱们是同道之人,有共同的想法和爱好,真心希望能和您交个朋友,交往间切磋、探讨,同缘同乐。或还有喜爱之极,热切盼望后续者,跟您道个歉吧!呵呵!写是真没的写了!唉!可玩儿我是必须要玩儿下去的。如果您有耐心,等我个三年五载的,还会有很多好玩儿的事情发生,到那时,我再和大会分享一下也未可知。咱们说定了!您可一定等我!——我可不一定写啊!哈哈!

于谦

2013。6。13

【由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