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大部分的飞火雷和掷弹,前者在突围的冲击过程当,全部被当作火力支援给一股脑的打出去了;而而后者则被沿途投掷出去冲阵破敌和制造混乱,余下部分也制作城各种临时的陷阱和机关,用来阻挠和妨碍那些追兵的进度。
在慢慢渐城墙远去的不久之后,我也终于看到了紫金山下,前方的用来市税的关卡哨所,以及飘摇在空的水纹风雷旗,不由心豁然一阵轻松的落下一块重石来。
这次出现在江面的外援,主要是来自在夷州到翁山附近外海待机的南洋水师,及其随船所携行而来的海兵对和部分前往夷州轮替的防戍军。
这一次他们得到近岸鹞子传递出的消息之后,可谓是掏光可可用的家底大举出动,而连看家和留守的人马都不剩多少了;然后又在赶赴的路因为逆向的风潮和浪阻,而相继因为海损而放弃了三条战船,另有七条大小战船因为不同程度的风浪损伤而掉队。
最后抵达长江出海口的吴洲附近之后,又因为相对陌生而复杂的水情况,再次发生了数次搁浅和触底事故,而不得不放弃了三条运输船,才得以让余下的水师力量,得以强行闯进入长江水道。
只是他们毕竟是外海水师出身,对付残损缺编严重的江宁水军形同虐菜是一回事,但真正能够投放到陆地的力量和范围,也是相对有限的;
因此,在初步占了风和胜势而乘势袭击和捣毁了水师驻地之后,他们已经开始靠近江边,对着江宁城进行骚扰和牵制性的炮击了,又放下装载火器的小艇和少许轻兵,沿着西郊的河巷攻杀而入,乃至在城下坊市里大肆纵火烧屋,做出一副打算在临江一面发动强攻的姿态来。
因此,我真正所能倚仗的外援和助力,其实是那几个陆续投放登陆的海兵营;只是他们基本是轻装化的陆战部队,相应携带的技术装备和弹药辎重基数的也不是太多,能够支持的作战范围和距离,也是始终有限的。
虽然在战斗初期,很容易压制和击溃了城外那些地方部队,而轻易把他们打的喊爹叫娘溃不成军;但是真要恋战下去万一时间一长,很容被拖进全城巷战的节奏当,那我身边这点人完全是杯水车薪,而根本不敷所用了。
而对方一旦从猝不及防和慌乱当反应过来之后,可以凭借完全的主场优势和相对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以巨大的力量悬殊来弥补和消耗,与淮军在战斗力和士气的差距。
而且接下来,还有相当一段的路程和距离,是处于充满敌意和危机的势力范围与敌对方的主场当,实在容不得我有少许的懈怠和疏忽。
最起码,我已经知道原本驻留江北承当某种潜在接应任务的刘延庆所部,因为某种断绝联系的意外和变故,已经暂时是指望不什么了……
而在一片鸡飞狗跳纷乱繁杂,又充斥着某种气急败坏和大事不好气氛的留后司当,也在如同走马灯一般的通报着城各处反馈的情形。
“是北广门,”
“北广门被淮贼用了火药轰破了,”
“山崩地裂一般的,门楼以下塌了半边啊……”
“驻守的孙统领、江提辖,还有从附近赶去增援旷都监、祝都虞侯,……都已经当场……死难殉国了”
“所余部众皆惊散四处而不能呼应、自守……”
“城亦有贼人通道放火作乱阻道……”
“防军的驻地被人投射了飞火雷,以至于营啸不止……”
“至今尚未镇平和收拢起来……”
“江南(江宁)水师已经完了……”
“十不存一二,连驻地都已经被敌寇所陷……”
“据闻仅有数船残存,已经相继退逃往游的江州……“
“自此大江之,再无可手段妨碍淮贼往来和脱逃了……”
“江西军各部以残损甚众和淄粮不济,再次拒绝出兵追击……”
“荆湖军倒是应命出击,但是以整备不全要求一笔开拨犒赏……”
“琼州健勇管带云敖将军,率轻兵绕走城北击敌途,于小金山了淮贼埋伏的火器”
“当场以身殉难了……副管冯都尉接替其责,继续在追寻淮贼踪迹……”
“崖州义勇还有万安义从及其佐领,自出城后趋向不明……”
这时候,作为主要当事人和主持者的孙静邦,也当场斩钉截铁的道。
“调兵,马从外州调兵……”
“我们要更多的人马来围堵和搜拿出逃的淮贼……”
“既然事情到了这一步了,还托三阻四的忌讳个什么……”
“对方都已经脱逃出去了,难道你们还奢望将事情和内幕……继续控制下去多久么……”
“只能在广府的最终议定和处置决定下来之前……竭尽所能地进行补救和挽回了……”
“毕竟,朝廷的大义名分,终究还是在我们这边的……”
“先把沿江各地一切可以动用的人手,都给我发动和调集起来围追堵截……”
“只要尽可能的拖住或是拦截一二……”
“不吝朝廷的名爵与相应的重赏厚赐……”
本书来自
………………………………
第1203章 徐州起7
大江之畔,巍峨绵连的紫金山下,硝烟与鏖战声依稀。
来自上游江州的陪都三军之一义胜军所部,刚刚接替了已经被阻隔在这里好一阵子的海外驻屯兵。
而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道路和原野上,临时挖掘和堆垒出来的简陋胸墙背后,是一只火器和冷兵器混搭的部队,主要是披甲持矛的白兵,宽帽系带的铳手,以及少量轻装布衣的辅兵构成。
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士兵披有背心一样的胸甲,其他都是软质的皮铠,士官们则多了铁质护肩和蔽膝,军官们有连身披挂之外,还在头盔上缀上羽毛和彩色绶带,用来表别身份。
随着此起彼伏的轰鸣震响,从对面审计军的旗帜下投射过来呼啸的轰击声,时不时在喷溅的泥土和碎石当中,掀倒一些站立的身影,但是其他人的腰杆依旧挺直,手中握持的武器也依旧坚定有力,没有人试图躲避,或是出现其他惊慌混乱的迹象。
然后驰骋的马队在烟尘滚卷当中出现了,回应他们的是长矛间隙当中喷吐的火光和烟尘,
对奔驰中的骑兵射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只有少量身影坠倒,而马上健儿所持有的手弩,同样也迎面射在军阵中,因为剧烈的晃动同样也是战果寥寥。
在第一轮火器的列队射击之后,他们很快在矛手的掩护下,组成某个类似空心方阵的东西。
这是城队呼啸的骑兵也冲到他们面前的,其中一些收势不住一些被矛丛刺中,还有一些被火器近距离打中,砸在土垒上或是撞落在对面人群之中,徒劳无功的丢下一些翻滚挣扎的尸体后,余下的骑兵斜斜掠过阵前而绕到了军阵的后裔,继续待机。
然后压上来的是漫山遍野的步队,当他们的阵列像是被梳子一般的火铳排射滤过几层之后,就迅进入面对面的短兵相接当中了。
半臂粗的长矛被最前排的士兵,扛在肩上,挽在臂弯中,或是斜斜向上靠在背上,就这么坦然无畏的迎向敌军的列阵。
然后血肉横飞枪矛摧折中纷纷倒下,又被后面填补上来,他们后面的火器也开始抵近射击,震耳的乒乒声和呛人的烟味中。
对方的旗手和军官,成了最好的目标,但是剩下的士兵也拥上前,在面对面的距离内用长矛奋力的戳刺,然后倒下或者推着敌人倒下。
不停有倒下的身躯被后面扶住,接过手中的长矛,死去的人,和尚未死去的人,很快在交错战线的地面上,垒出一道血肉的矮坡。
这时候轻装无甲的辅兵就开始挥作用了,他们几乎是身手矫娴的,低头穿过挥舞攒动的矛阵,从下盘撞入敌人的矛阵中,然后用横刀和匕,或是手斧和短锤,砍腿刺腰,将对面一个个持矛的排头兵给放到,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混乱和突破。
因为他们没有披甲,只要挨上一下,就基本没法活着回来,尽管如此短短的迎面遭遇和突袭之后,,他们还是取得了数倍于自身的丰硕战果。
随着越来越多交错在一起的身影和武器,这些混战在一起的人,只能凭借他们的帽盔来分辨所属,类似笠帽一样的圆边盔,显然属于淮地军队的风格,而带有皮后帘的圆盔或是尖顶盔,则是属于江南军队的风格,至于江南军中的弩手和淮军的铳手相比,却要简陋得多的彩色布包头。
经历了马队的冲击,神机炮队的轰击,弩兵的对射和步卒的厮杀。
海浪纹的风雷旗依旧顽强的屹立在硝烟之后,虽然已经变得破烂和残缺了许多,但是依旧如激浪中的礁岩一般,肃立在尸体铺陈叠高的土垒背后,而让人望而生畏又心生挫败和颓然感。”为什么还要战斗,”
“为什么不倒下……”
与他们对阵的许多江南士卒红着眼睛,在口中喃喃自语着。
而在残缺不全的土垒和胸墙背后,灰头土脸的士兵,伤痕累累的军官,以及为数不多还在顽强奔走的士官。
遍地的呻吟中,幸存下来的人,都在默默的包扎伤口,那些手臂或是腿脚受伤的人,就只能和别人一起相互帮忙了。
而身为这一营残缺不全海兵们的临时主官,婆罗洲人出身的果毅都尉罗权信,也在轻轻抚摸着一个侧卧在地面上年轻士兵的脸,他的腰部直接缺了一块,露出里面的脏器,但是他还能呓语一般的说话。
“娘啊……可以回家了么……”
“天好蓝啊……”
“为什么又黑了……”
然后他就听到了粗长的号角声,随即看到打着素白旗帜,骑马前来交涉的身影,那是一名身披朱红大氅而着山纹铠的年青英武将官,
“你等还要继续坚持么……”
“尓辈的奋战和勇气,已经得到了我部的见证和认可”
对方十分郑重的宣告道
“为此我家将主,决意给你们一个体面的下场……”
“准许你们带着兵器和随身物品……成队离开这里”
“我们是淮镇的海兵队……”
罗权信突然打断他道。
“从不会放弃阵地,也不会把背后留给敌人……”
而在这往来交涉的短暂片刻,阵地当中又有若干人因为伤重死去。而对面也再次做好了进攻的额准备,这一次他看到了推出来的大车上黑黝黝的炮口,居然是炮车;为了尽快击败他们这只截断道路的残部,对方居然像是攻打坚垒一般的搬出了炮车来;这不由让他不仅在苦笑之余,又生出几分与有荣焉和受宠若惊的心情来。
敌方的侧翼突然乱了起来,随即就被淹没在了火光绽放的轰鸣与爆裂声中,而那些退出来的炮车也忙不迭匆匆调转方向,却是江面上不知什么事后,出现了一些,南洋水师的战船,正在对着那些正在江边列阵的敌军,接二连三的炮轰击。
又有许多艘大舢板被放了下来,等到他们更加靠近岸边之后,就从上面腾腾的飞起一条条不怎么规整的烟迹来,却是淮军制使的小型飞火雷,然后接二连三的击坠在那些护送和转移炮车的敌军当中,将他们炸的四散奔逃开来,更是引了其中跑车上的子药,顿时在大道上轰鸣着迸溅开来。
片刻之后,罗权信就见到了船上下来支援的联络官。
“大帅一行已经在浦口渡安然登船了,……”
“并将大部分器械装具都留了下来……”
“特命我等就此回师前来接应和支援……”
“还请抓紧时间转移阵地和让伤员现行登船……”
“暂且溃走的敌军,随时还可能又后援而卷土重来……”……
江东道,
已经解围的杭州州治临安城下,遍地尸横枕籍而余烬袅袅;而被大云教军给66续续围攻了数年的临安城,也再次迎来了解围的官军,而令城上城下饱受长期饥馑困顿折磨得面黄肌瘦的军民百姓,都出由衷的欢呼声。
因为他们虽然已经无力再派兵出城做那里应外合的迎击之举了,却也因此刚刚目睹了一场官军对阵大云贼而酣畅淋漓的决胜之战。
在官军所凭持大量火器的规模优势治下,那些高喊着往生教义而悍不畏死,在当地几乎无往不利只能靠高墙硬寨拒之的教贼们,在野战当中几乎是如夏收割稻一般的被放翻和击倒;
大多数教贼甚至在与官军阵列正式接战之前,就已经被大量远程火器的杀伤和击破了阵型和次序,再被武装到牙齿的近战甲兵当头一冲,就已经是各种溃不成军败退连连了;而那些在被分割冲散后,试图抱团起来来负隅顽抗的死硬教贼,在集中起来的火铳攒射之下也往往难以抵挡多久;就很快被各个击破而变成连锁应一般的山崩海退式大溃败了。
而刚刚指挥完这一场大战的江东采访处置使,兼两浙讨捕大使魏晨,也出现在城下的战场中接受自己部下的欢呼雷动与雀跃声。
这一次可谓是大云教肆虐两浙、江东、江西以来,所遭遇的最大一次惨败和损失了。在这批围困杭城的二三十股教贼而号称“十万大军”当中,只有极少部分幸免和脱逃。
余下数万人伏尸当场,其他跪地求饶和束手就擒者亦有两万余;除了大多数被教义驱使或是强制裹挟而来的炮灰,以及地方投奔的杂流之外,其中尚有作为大云贼骨干和班底的老教众,就最少就杀获了七八千人,
当场至少阵斩两路外殿太尉和一位内厅副枢密,余下的僭称的仆射、尚书、侍郎、刺史、将军之流,兼有经师、法师和护之类的教职中人,更兼是不计其数。可谓是一场自大云贼作乱以来,前所未见的大胜和捷闻了。
更重要的是作为两浙腹心重镇的杭州境内亦是得以光复,进而挟此大胜之势乘胜追击驱逐和清理,包括嘉州、湖州在内的杭嘉湖平原地区,将两浙、江东之贼,就此截断和分割成无法呼应和支援的南北两部分。
这样他完全可以回过头来,再慢慢炮制那些流窜在江东地区,却已经断了退路而后力不及的大云贼,就成了比较简单循序渐进的事情了。
他当然没有奢望能够经过数次决定性的大战,就能把这些杂草一般顽强的教贼给收拾干净;但是通过他所强制推行的联保和结寨策略,通过步步为营的封锁和围堵,将这些大云贼从新沦陷地区挤压和排斥出去,一步步的限制和挤压他们的活动范围和生存空间,还是可以相对容易做到的事情。
然而他的好心情并没有能够维持多久,一封突然而至的消息,却让他刚刚取得大胜的喜悦和踌躇满志,顿然化成了一场泡影和勃然而的愤怒。
“岂有此理……”
“他们怎么敢这么做”
“这是老天欲不与我成事么……”
“竟让目无大局而不顾后果的此辈,横行得逞朝堂之间么……”
“就连国朝最为战功彪炳的所在,都成了反乱之选……”
“那这岭内偌大的天下,岂又有谁人能够安然独善其身呢……”
“难道要我辈对着昔日同袍,再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征北之战么……”
随后,杭州城内的军民百姓所能见到的,就是在形色匆忙从城下憾然引兵而退的魏晨所部。
杀入为了安抚人心而在明面上宣称的是要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扫荡附近诸州的贼氛,但是内里的缘故却是实在是不退兵不行了。
因为,他这一次能够亲率精锐部众冒险奔袭上百里,翻过天目山来杀入为贼所据的杭嘉湖平原地带,就是依仗着有来自江宁的陪都三军作为后援,可以稳住因为调走主要战力而相对空虚的战线;但是这江宁留后的一纸命令,却是将这些刚刚抵达接防的援兵又被强行召还回去了。
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危机和迫在眉睫的隐患,让他实在无法做到不管不顾。
另一方面,则是在他的麾下部伍当中,曾经补充了大量来自淮上的兵员;并且因为这些淮上子弟相对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较好,面对那些大云贼也是勇猛敢战而颇得大用,屡立战功而提举和拔于行伍之间而充当了不少中低层军官的职级,而且这两年因为战事的缘故,分别效力于前沿或是驻守于后方要点;一旦他们闻此噩耗之后所生的反应也是难以预料的;
更何况,无论是他们由此生的反弹和骚乱起来,还是军中那些激进冲动的老辈将官,试图先下手为强是的进行清洗;一场迫在眉睫的内讧和分裂都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了;而这对魏晨麾下这只好容易才整合起来,并且在江东打出一番局面老的讨击军,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和重创。
如果他不能及时带兵赶回去镇压住局面或是遏制住军中躁动激进的话,只怕连他在后方的基本地盘和驻防地都要维持不住了。不是沦于当面对阵的贼手,便就是崩解离析与内乱,或者干脆两者兼有之的可能性也很大。
而这这一切,只不过是江南各地的不同反应和连锁影响的一个开端而已……
(本章完)
………………………………
第1204章 徐州起8
大江之上,波涛万顷而浪涌翻天,就算是站在大船甲板上也能感觉到明显的摇曳和颠簸。网值得您收藏 lx50。
毕竟平时站在岸边远远望过去,与身体实践在江面上行船完全是两回事,江面看过去平坦荡荡的地方,其实无时无刻不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涌流和潮向;尤其是现在即将临近7…8月的主汛期,随着上游逐渐集聚下来的额雨水,降水已经开始呈现出一种浑浊青灰的色调来。
而我也终于有心情和合适的场景,可以做(抄))几首诸如《临江仙》《水调歌头》《念奴娇》来刷名声和逼格了,可惜的是却没有多少捧场和烘托气氛的听众,也没有用以传播名声的环境、气氛了。
这一次真心是亏大了,好端端的结婚居然变成一场城市攻防战,损失的人员和辎重,消耗的装备和弹药不说;除了一个小晋君的本身之外,包括她陪嫁的大量人员和价值不菲的嫁奁行装什么的,还有我所带来的大部分聘礼和其他物件,差不多都搭在了石头城里,而用来给那些贸然闯入的劫掠者陪葬了。
哦,当然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名正言顺的获得与国朝方面进行公开分割和脱离,正式以受害者的立场摆明要自立一方的契机和理由了。
至少在大义和名节上看起来对于国朝已经无所亏欠了,虽然这种东西也就更多是象征性的意义,但是在淮镇治下官吏军民百姓的心理和立场转变上,总算是更容易接受的多。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这是我此刻突然冒出来的一点心情和感触。
而在我这里,通过船上的大倍数咫尺镜,还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江北地区依旧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氛围,大片大片荒芜的土地和废弃的村庄依旧是历历在望,就连江边的大道上也是人迹罕至,而野草疯长的模样。
而在长江南岸,虽然人烟稠密而生活气息十足,但依稀升起的处处扶摇直上的浓烟和白天依旧可以看的分明的火光点点,则意味着这次事变还没有完全结束,的一系列后续影响和连锁反应。
当然了按照夜间停船驻泊时,上岸侦察回来的将士禀告,那应该是大江沿岸的地方官府和军队,在继续捉拿我这个“逃逸在外的叛贼及其党羽”,而兼带对地方进行的新一轮收刮活动。
当然了,因为我的人马大都已经摆脱了追兵或是脱离了战斗,因此现在发生的事情应该更多是后者为主。
而且据说还有相当部分海外驻屯兵,因为不满意自己身的伤亡和代价,与江宁府给出犒赏之间的差距;因此,干脆打着清算余党的旗号自发的出城追击去了;
随后他们就纷纷不经请示的持刀挺枪,江宁出现在周边的市镇村邑当中,三五成群的憾然闯入他们自认有通贼嫌疑的民家,而主动获取自己所想要的那份犒劳了。
当然了,据我说知的这些来自海外的驻屯军,虽然长期战斗在延边和外域而素有彪悍敢战之名;但是因为同样的理由长期面对的外族和土蛮,特别被容许一些残酷的杀掠和捕掳行为,故而在中土作战时的军纪方面也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国朝在他们热下足够的额是非之后,都把他们差遣到对敌的前沿地带,而不准再继续驻留后方;但没有想到这次为了解决我这个“问题”,居然又破例把他们调用进江宁城中。
正所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一次江宁府方面显然是有些作茧自缚了……
而在江宁留后府当中,原本弥散和充斥在空气中的紧张气氛,已经随着目标的脱逃的确切消息,逐渐变成了另一种大事不妙和急于补救的各种忧急情绪了。
当然了,大将军孙静邦的训斥声依旧是中气十足而强劲有力,而且至少有好几位属官和佐僚,因为在小事上出击他的霉头而遭到严惩了。
“这就是我大梁的军中劲旅么,还是拱卫陪都的军序呢。”
“数只人马相继轮番攻打之下,”
“就连区区一营阻道的淮地海兵,都拿不下来而只能想法子绕道而走么。”
“整整一天一夜时间啊,就这么白白纵走了……”
“毕竟,对方有江上的战船发炮援应,还从后方放船登岸潜袭。”
另一个不卑不亢的声音接口道。
“实在是对我军侧翼威胁甚大啊。”
“还请多担待则个……”
待到回报军情的人出来之后,自有一位府下的陈长史,不动声色的靠到他的身边低声宽慰道
“诸事不顺之下,大将军已经是有些心急成狂了,”
“有些情急之下的一言而论,也万万不要放在心上。”
“所以还请尔等继续做好本分和值守就够了。”
“剩下来的事情,就该由朝中的大人们来定夺了。”
“相信过不了多久,还得请宁总管出来主持局面……”
“你们这些旧部尽忠职守奉命而为的行径……自然会有人为之辩白分明的。”
“关键是收拢部伍而保全实力,才能更好的应对接下来的局面了……”
说道这里,这位陈长史很有些沧桑的重重叹了一口气
“君不见,原本那位应该出来主持局面的(蔡候)郑参政,已经连日不见人影了么……”
“只怕是已经私下在朝中积极运作,图谋自救了……”
“然而,别人尚有退路和转机,这位孙大将军却已经没有了……”
“因此,在这最后的时刻,我辈须得千万小心和谨慎惜身……”
“以免被其牵扯了进去,或是触怒了当场而被白白处置了……”
“至少眼下他还是朝廷委以生杀予夺,权衡专断的那位大将军啊……”
“我明白了,多谢年兄的肺腑之言……”
来人很有些感叹的道谢着……
而在浙东的东阳府,也是大云教的小神都,用来议事和会宴群臣的攀云殿当中,已经是一片此起彼伏的欢庆之声了。
“太妙了……真是太妙了”
“岭外的伪朝居然昏聩如斯,做出这种自乱阵脚的事情来了。”
“刚在江宁完成联姻,马上就将北地驻防诸军当中,最为善战的淮军首脑,定为了叛贼乱政之属”
“并重赏厚禄以令各道追拿之……”
“正可谓是国之将亡,欲使其昏乱发溃了……”
“合该天命在我圣教,蒙教祖在天庇佑……”
“又得以度过这个贼势潇潇之后的难关了……”
一时之间,大云教上下无不是视若天命尚在己身而群情大振起来,乃至开始酝酿这下一轮的动作和行事来。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依旧坚守在江东,两浙,沿海各地尚且没有沦陷的城邑,以及当中的朝廷官军,各种不知所措,如丧考妣的人心混乱与动摇之态。
………………………………
第1205章 徐州起9
广府,上城,山宫之内,
暑热的气息依旧在宫室之外徘徊不去。
但是人人的脚步都变得轻快而活跃起来,因为作为他们所侍奉的对象,位于这座殿中的主人,这些日子的心情甚好,对于身边一些小错也是轻轻放过,连带也影响到了他们这些近前服侍的人等。
因为,在雨季到来没有多久,
盘踞在天南城内的叛党和逆贼,就终于内外交困的支撑不住,而以正定党人为私下与朝廷来使谈妥了条件,自此打开了城门迎入官军;最终天南城诸门都被微不足道的代价一举而下,城中数万叛贼及其党羽绝大都未能跑掉,而或杀火擒或是乞降于军前。
包括朝廷的前三司使,参知政事,少府寺卿、卫尉少卿,宗藩院总知事,礼部尚书、兵部右侍郎、宗正丞、宫内省副使,内侍监少监,京兆府少尹、海兵署总监、广府水师左都督等人,还有数十家公卿和贵戚、勋臣及其部曲、家人,在内的一系列叛党腹心成员,都已经被反正的守军给给当场成擒了。
唯一不算尽善尽美的是,在乱军当中失踪的重要罪魁祸之一,前承宣通政使兼大鸿胪,僭称的伪朝内阁次辅刘瑜,则还在后续的搜捡当中。
另一则不知好坏的消息是,被冠以内阁辅头衔的澄海公,其实已经半年多前就病死在南下奔亡的路上,只是被这些逆党给隐没了下来,而继续以其名义号施令,以至于现在尸体都朽烂难寻了。
这样,他就可以多少顾全一些情面,而以格外破例和恩悯其身后为由,继续将澄海公室这个名分和头衔,通过从自家所出的旁支里择检合适子弟给继续沿袭下去;而不至于让四大公室之名,在自己手中随便的断绝掉,而背上一些“不恤亲族自毁羽翼”的名声和非议了。
因此,为贼人所裹挟的天子已经重新抢出来了,正在御龙直的陪护下沿着海路北上,不日即可抵达广府了。这样下一步的事态和舆论操作,就可以更进一步的推动当中了。
他一只留着这位失德从贼的天子,而没有急于另立新帝而将其名分掳夺掉,就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而准备着。
而据说破城之后的将士们表现的很满意,而负责抄检叛党身家的中使和内臣同样也很满意,他们还专门给朝廷献纳上一批价值至少上百万缗的财物清单,还有许多宫室器用和珍玩,据说都是被从广府所装船带走的诸多身家和资财,内库储集的一部分而已。
虽然只要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其中自然远不止这些收获,但看在将士用命和办差得力的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